《狙击手》是由
张艺谋、
张末执导,
陈永胜、
章宇领衔主演,
张译特别出演的
春节档战争电影。是国家电影局主抓、
北京市委宣传部重点支持的一个重点题材影片。
影片讲述了
抗美援朝战争背景下,“冷枪五班”战士们为营救战友、保护情报,在敌我军备力量悬殊的境况下,运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智慧,与敌军展开殊死决斗的故事。该片于2022年2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获6.08亿票房。
该片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提名最佳导演奖、最佳故事片奖;获第十七届
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摄影奖,提名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影片奖。同时还获得了中央宣传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2022年12月,该片获第14届
澳门国际电影节“
彩虹花”最佳影片奖提名和最佳导演奖提名,并获得最佳摄影奖。
影片剧情
1952年冬,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的阵地阶段,发起了高密度、低强度的小规模袭击和狙击战斗,史称"
冷枪冷炮运动"。五班班长刘文武(
章宇 饰)凭借一只没有瞄准镜、射程只有600米的“莫辛纳甘”步枪,拿下了全师最好的成绩,被美国报纸称为“中国死神”。
联合国军派出“美国头号狙击手”约翰(乔纳森·科斯·瑞德 饰)活捉刘文武,在报纸照片中与刘文武合照的亮亮(
刘奕铁 饰)正巧被联合国军俘虏,约翰决定用亮亮作为诱饵,开展诱捕计划。而亮亮其实是一名
侦察兵,身上带有重要的情报,连长命令五班务必接回亮亮,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五班出发前,有着
高中教育背景的大永(
陈永胜 饰)因需接受采访而被留下,但亮亮是大永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大永无心采访。在大永的请求下,连长应允他前去与五班汇合。
五班到达两军的交战点,发现亮亮和另一位战友躺在雪地中,生死不明。一行人下坡背起两位伤员时,遭遇
联合国军伏击,三名队友被射中,两位当场丧命,孙喜(
程泓鑫 饰)命在旦夕。王忠义(
王乃训饰)见状,不顾班长刘文武的警示与大永传递急救包,不幸被联合国军击毙。刘文武部署余下的6名狙击手破局,击毙了一名美方狙击手,并将其与队员带回战壕,冲着丢出急救包的大永破口大骂。
两方僵持之下,
朝鲜族孩子柱元(
赵琥成 饰)出现在战场,他想将朋友亮亮带回去,但被罐头诱骗到联合国军阵地中。胖墩(陈铭杨 饰)背着用绳子系着的铁板抵挡火力,欲以此救回亮亮,但却被约翰射断了绳子,胖墩也在喊出对自己儿子的托付后牺牲。在五班强忍悲痛时,柱元再次出现,给亮亮打了一剂强心针后与他相拥躺在地上,众人这才意识到亮亮还活着。面对着如此正大光明的陷阱,五班决定继续战斗。
刘文武指挥绿娃子(李汶聪 饰)和小徐(
王梓屹 饰)试探出
联合国军的射击点,自己和大永一左一右击杀两名联合国军,但绿娃子和小徐在撤退时被约翰炸翻,一同牺牲。这时五班只剩三人——班长刘文武、大永和米老二(黄炎 饰),收拾好情感后,刘文武与大永配合,在雪地中藏身,翻滚移动,又击毙一名联合国军,联合国军也仅剩三人继续作战。
在五班三人高唱军歌帮亮亮保持意识时,联合国军三人间因未曾预料到的伤亡起了争执,长官约翰决定向五班提出用刘文武交换亮亮的提议,考虑到亮亮身上的情报价值,刘文武卸下装备朝联合国军走去。这时
联合国军的司令官(暗真 饰)发现亮亮的真实身份,赶来拦截这场交易,打伤了搬运亮亮的老二的腿,刘文武见对方使诈,拉开了挂在自己身上的炸弹向联合国军奔去,壮烈牺牲,老二随后也被击毙。
亮亮用血书给大永传递了消息后自杀,使联合国军无从得知情报信息。联合国军司令向人民志愿军的战壕展开炮击,而大永瞄准时机一枪击毙了他。本就与司令不合的约翰指挥部队撤退,给自己和队友留下了一家坦克,他们将
朝鲜小孩柱元绑走,欲称情报在小孩身上,以逃脱军事法庭的责难。
大永在约翰坦克行经的路上伏击,佯死将一人骗出坦克后击毙。在最后与约翰的决斗中,大永“见火在敲,后发制人”,代表五班全体取得了胜利。最终,大永解救了朝鲜小孩,在柱元的头发中找到了藏匿情报的糖果,交给连长,完成了任务。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剧本写作
张艺谋刚接到《狙击手》项目时,《
长津湖之水门桥》已经开始准备拍了。张艺谋和
陈宇两位编剧讨论到,电影要百花齐放,公众希望看到不一样的、从各个角度去反映
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作品。于是二人在创作上主动求变,认为通过宏大场面呈现战争的影片并不少见,而宏大壮阔的场面离不开无数个体的热血与奋战,在编剧陈宇擅长的个体描摹的基础上,选择了战争片中较为独特的狙击手题材,以此书写出战争中的无名英雄,展现出在战争背景下的人物成长与转变。
在主创人员收集了
张桃芳、
邹习祥等大量“神枪手”的资料,在真实的英雄故事上进行创作。
陈宇提到,一般的电影为追求戏剧表现人物的心理阈值比现实要低,而在《狙击手》这部战争片中,编剧将角色的心理阈值提高,使得观众先一步被情节带动,与角色共情,对人物印象更深刻。
演员
主创团队在查阅资料后了解到,
抗美援朝战争的狙击手中有不少是18岁至20岁的年轻人。于是导演组进行了量级巨大的海选,搜集了
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园、
上海戏剧学院在校大一到大四所有男生的视频资料,才选出最后的“冷枪五班”,启用了很多新人演员。饰演“冷枪五班”的新人演员需要提前半年进行军事训练从体能、格斗、射击等军事素质各方面严格训练,对体质、心智与意志的多重磨炼;还需要和主创团队一起进行参观学习、与老兵座谈等多种方式的培训。
影片中饰演连长的
张译是第三次与
张艺谋导演合作,本次出演零片酬;而影片结尾催泪的五班战士报“到”一幕,是张译与张艺谋聊了两个晚上聊出来的。
片中,饰演
联合国军的乔纳森·科斯·瑞德等外籍演员,为影片增色不少。导演
张末相信演员一定要本色出演,根据每个演员的特点为他们“度身定做”了角色,如乔纳森·科斯·瑞德与他的角色约翰都非常能坚持。
制作过程
《狙击手》是首部张艺谋、张末父女联合执导的电影,剧组搭了两个战场,张艺谋负责拍摄中方,张末负责拍美方,两组同时开拍,同时杀青。张艺谋与张末二人白日分开工作,每天晚上一起对素材,随时调整方案,“像是在打仗”,一共拍摄了50天左右。
影片前期堪景时曾考虑过张北地区,经过美术对多处外景地做了对比,调研了当地近十年的降雪情况后,影片最终决定在零下几十度的
白山市进行拍摄。为了贴近
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环境、实现寒冷凛冽战场的还原,导演要求等不到雪不能拍。新人演员
程泓鑫因长期在零下30度的环境下拍摄,耳朵长出严重冻疮。
负责影片音乐的董冬冬、陈曦两夫妻,随着剧组一起到了拍摄场地,体验极寒作战环境。二人与
张艺谋曾在《
一秒钟》有过合作,张艺谋早于《狙击手》创作初期就找到他们,交代了戏中涉及人物、场景、事件,给全片
配乐定调。董冬冬在看完无配乐剪辑版的全片后,将“牺牲”作为本片的主题进行创作。张艺谋不希望配乐过于煽情,董冬冬与陈曦在作曲时化繁为简,克制表达。
影片配乐
影片特色
色彩与镜头
《狙击手》以黑白灰色作为主色调,更多地追求冷峻感和写实性。画面突出刻画白雪下战场的弹坑、黑色的土地与红色的鲜血,展现战斗的痕迹,用黑、白、红三色绘制出战场狼藉的残酷影调,渲染出冷峻、利落、凶狠与壮烈悲情的战争氛围。
该片使用大量使用主观镜头推进叙事,如看向铁勺、环顾环境和带有狙击瞄准镜的镜头。短小的主观镜头在片中出现次数不少于100次,这些主观镜头与其他较长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呈现出长短错落、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让影片更加细腻真实。
影片大量使用大
俯拍远景和子弹穿越雪地的特效镜头,提高了影片的视觉美感,将冰天雪地的作战场景真实呈现出来,唤起观众对抗美援朝的集体记忆。
"人"的主题
《狙击手》以小见大切入,将“人”作为创作主题。故事聚焦一场无名的小战争,由事写人,强调了“人”的牺牲,还原出战争英雄作为人的本性。编剧勾勒出细腻人物群像,用家常方言和台词点出人物关系和人物个性,如眼神好而爱哭的大永、时刻不离妻子织的手套的绿娃子、文化不高正愁着给儿子取名的胖墩.....真实而灵动的人物形象强化了个体牺牲的壮烈感与悲剧感。
《狙击手》根据历史还原了年轻战士的形象,继而使该片带有青春片的类型色彩,成长的主题贯穿全程。铁勺全片的线索,在班长与大永完成了细节蒙太奇的重复和转变,标志着大永成为班长的接班人,也写出英雄主义气概、
集体主义精神、无私无畏的精神传承,同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影片摒弃丑化、弱化敌人的手法,将两方都塑造成“人”。影片中的美国狙击手经验丰富、实力强硬,两方的优劣势在一次次死亡中不断翻转。这种强悍敌方的塑造,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书写出战争的残酷,也是
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电影的长足进步。
叙事
影片颇具类型化色彩,塑造了诸多狙击“神话”,记叙了此间神话的传承。以“中国死神”刘文武作为叙事起点,展开以其带领战士完成任务为核心的前半故事,影片过半,以交换刘文武交换亮亮为节点,故事重心转移到大永身上,任务背后的情报秘密逐渐被揭开,而大永终成“幽灵“,映射出狙击手代际间的精神传承,续写中国狙击手的梦幻神话。
《狙击手》叙事符合西方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和人物的统一。影片删繁就简,将笔墨集中在枪击对决,通过一次次的博弈与牺牲,将战争的悲剧色彩融入其中。在相对封闭的雪地空间,以主人公的死亡威胁抓住观众的心理本能,干净利落地进行高密度的情节呈现。期间没有外部冲突的介入推进故事,整体只依靠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人物立场升级内部冲突,达到戏剧高潮,影片整体结构标准精确,颇具匠气。
叙事中含有二元对立的框架,如虽然双方的狙击手都经验老道,而
联合国军方武器先进,与全班只有一个望远镜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相差悬殊;在中美双方的人物塑造上,双方都具有各自的行为驱动力,如中方人物需要完成上级任务、坚守战友同袍情,而美方约翰则有个扬名立万的战争英雄梦,这也折射出
集体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两种价值观对抗。
影片的头、中、尾部分别有三次点名,作为一种仪式出现。开头将精神饱满的五班战士介绍出场;第二次,班长走向敌军阵地时路过战友尸体时,念着名字以示悼念;在影片结尾的第三次点名,将五班战士的名字扩展到代代后人的志愿军队伍中,这揭示了
抗美援朝战争的后续发展,也是一种对无名英雄的
隐喻与颂扬,象征性地展现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
政治隐喻
朝鲜男孩的角色设计精巧,起到了重要的推进功能,同时以儿童的身份引发对战争与人、家国之间对反思。小孩象征着战争背景下朝鲜人民生存状态,也隐喻了意识形态冲突与地缘政治矛盾的内容。小孩与侦察兵亮亮成为好友;被
联合国军操纵、绑架;最终又被大永解救,便是朝鲜人民同志愿军战士、“联合国军”之间关系的一种隐喻。
音乐
当亮亮受伤躺在雪地中,已处于垂死状态,班长刘文武带头唱起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首歌创作于1950年,歌词中每个词句都铿锵有力,与昂扬有力的曲调一起,展现出慷慨激昂的情感,传递出必胜的信念和豪迈的情怀。以这首家喻户晓的军歌建构起、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
片尾曲是由韩红演唱的《回家》,以轻柔的曲调唱出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高敬意,“孩子的牵挂,永远是家乡”,呼应了影片
春节档上映时的现实主题,在片尾处又进行了一次情感升华。
发行与票房
《狙击手》于2022年2月1日上映,当天排片量仅为9.7%,上座率只有19.2%,只收获了4829万元的票房,位列8部新片中最末。而导演
张艺谋在同期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现,使影片受到关注,后期票房有所上涨。2022年7月,该片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影片”重映,最终以6.08亿票房收官。
主要奖项
影响与评价
影片影响
相较于大投资大制作的重工业大片,《狙击手》投资、制作为中等体量,通过紧凑的剧作,空间场景的集中,人物和人物关系的集约化,
理性化的成本控制与规范化的生产,进而保障基本的票房回收,得到较大的回报。为一种“中等工业美学”的电影生产提供了重要案例。
《狙击手》视角独特,风格自成,依托题材又超越题材。被视其为
抗美援朝战争影像谱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创新之作。它折射出新主流电影的一个发展方向,即对新主流电影与类型片进行精神与元素的融合。启示中国电影产业走向常态化、合理化的生态格局的必要性,是新主流电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成功,提供了新主流电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案例。
影片评价
在剧作层面,《
北京日报》评价《狙击手》敢于删繁就简、举重若轻,把减法做到了极致。情节紧凑,一气呵成,从头到尾都保持着悬念和紧张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赞赏,影片从小的切口进去,最后挖掘得很深刻。透过这样一个类似隐蔽作战的故事,见证了志愿军狙击班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他们必胜的原因。
在角色呈现上,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杰群提出,年轻演员们青涩与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们的气质完美吻合,捕捉得特别真实,展现出的带有青春气息的战争美学。影评人Amarsanaa Battulga也认为,以约翰为首的美国人,并不是常见的傲慢和令人厌恶的 "外国人",沦为平面的漫画或笑料。相反,影片中他们被看作是同样的人,只是碰巧为带着不同的任务成为了敌人,他们承认中国同行的聪明才智和英勇。但影评人Artis Kamals认为中国演员还算得上是半路出家,但美方的表演极其糟糕,呈现出的对话没有生命力,显得虚假。
《
文汇报》指出,《狙击手》一方面吸收了传统戏剧和电影表现个人才干的意象化手法,另一方面则继承了“红色经典”中个人与集体同一的叙事。五班的狙击手们都是具备特别才能的英雄,却又并非好莱坞影片中的个人主义意义上的英雄,他们的才能超乎常人,身份与情感上却亲近于普通人,因而同国家和人民融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