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英语:The Devil Wears Prada)是一部美国喜剧剧情电影,导演是大卫·弗兰科尔。该片改编自劳伦·魏丝伯格的同名小说,
梅丽尔·斯特里普与安妮·海瑟薇担任主演,2006年6月30日于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想当记者的毕业生安迪意外成为了时尚杂志主编的私人助理,为了获得主编的推荐,安迪努力完成工作上的苛刻要求,最终通过这份工作成长并认清自我的故事。《穿普拉达的女王》聚焦职场女性,是一部具有女性主义特征的电影。
《穿普拉达的女王》被评为第7届
美国电影学会奖年度佳片。梅丽尔·斯特里普凭借“米兰达·普利斯特利”一角,在2007年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并获得
第64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的最佳音乐/喜剧片女主角(电影类)奖项。
影片剧情
陆灏·萨克斯(
安妮·海瑟薇饰)是一个刚从
西北大学毕业的小镇女孩,她有一群好友并与男友纳特(艾德里安·格尼尔饰)感情稳定。安迪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为了在纽约生活下去,安迪向很多家公司投了简历,并意外被《天桥》杂志录取,获得了一份“无数女孩都想得到的工作”——成为该杂志主编米兰达·普利斯特利(梅丽尔·斯特里普饰)的助手。上岗后,安迪每日都在为满足米兰达古怪苛刻的要求而奔波,但她被告知在此工作满一年就可以得到米兰达的推荐信,为了自己的“记者梦”,安迪只好忍下。
工作初期,毫无时尚知识的安迪在办公室中很不受待见,尤其受到米兰达另一位助理艾米莉·查尔顿(艾米莉·布朗特饰)的排挤。安迪因为与时尚公司格格不入的朴素穿着被米兰达当众训斥后,她找到杂志艺术总监尼格尔(斯坦利·图齐饰)寻求帮助。在尼格尔的改造下,
安迪大放异彩,她一直以来的努力也让她被同事们认可。
在一次晚宴上,安迪偶遇了年轻有为的作家克里斯蒂安·汤普森(西蒙·贝克饰)。
克里斯蒂安对安迪颇有好感,并帮助她解决了工作上的难题。随着安迪越来越受米兰达器重,她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工作中,这不仅让安迪与自己好友们的关系疏远,更导致她与男友感情出现裂痕。
由于艾米莉在客人安排上的失误,米兰达在一次慈善活动中身陷窘境,安迪帮米兰达解围。此次事件让米兰达决定让安迪代替艾米莉,随她出席秋季的
巴黎时装周。在安迪联系艾米莉时,艾米莉出了车祸,安迪在医院告知艾米莉这个消息。安迪把自己取代艾米莉去巴黎的事告诉男友,男友认为安迪已经被工作改变。在安迪前往巴黎的前一晚,两人分手。
在巴黎,尼格尔告诉安迪自己即将升职。安迪与克里斯蒂安约会时得知米兰达的总编身份将被《天桥》法国版主编杰奎琳取代,安迪试图提醒米兰达,但被米兰达赶走了。第二天米兰达在公司午餐会上宣布尼格尔的职位由杰奎琳替代。在前往秀场的车上,安迪愤怒地质问米兰达为什么牺牲尼格尔。米兰达指出,当安迪同意去巴黎的时候,她也牺牲了艾米莉。这场谈话后,安迪开始反省自己。她并没有与米兰达一起去秀场,独自返回
纽约。
回到纽约后,安迪找到男友,两人重归于好。安迪被一家大型出版社录取,那里的编辑告诉安迪,她过去在天桥的工作得到了米兰达的认可。安迪将自己在巴黎得到的衣服送给艾米莉以示歉意并换回了最初的穿衣风格,完成了自己的记者梦想。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在劳伦·魏丝伯格的小说《穿普拉达的女王》完成前,
二十世纪影业就买下了它的电影改编权。导演
大卫·弗兰科尔在导演这部电影前只有一部电影作品,他对《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制作借鉴了自己在拍摄《欲望都市》时的经验。
该片在拍摄伊始并不顺利。作为一部小成本的时尚电影,剧组紧张的预算让《穿普拉达的女王》在多个方面都进展艰难:制片方既无法获得重要场景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布莱恩特公园的拍摄许可,又找不到符合米兰达角色身份的豪宅以供拍摄;饰演重要角色尼格尔的演员经过数月寻找都没有合适人选,在开拍前的周末才被确认下来。
选角
在剧本完成后,
梅丽尔·斯特里普是电影团队想到的可以扮演核心角色米兰达·普利斯特利的唯一人选。编剧
艾莲·麦肯纳在梅丽尔加入剧组后删去了她非常多的台词,因为她认为对于像梅丽尔这样获得过三次
奥斯卡金像奖的优秀演员,她眼神和肢体动作就可以完成叙事任务。
安妮·海瑟薇是安迪这个角色的第九个选择。最初主创团队想找的是较为成熟的戏剧演员,而非安妮·海瑟薇这种主要面向青少年受众的女演员。制片方曾向
瑞秋·麦克亚当斯(Rachel McAdams)发起三次邀请但都被拒绝,
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凯特·哈德森(Kate Hudson)都曾被考虑。最终,不断争取“安迪”一角的安妮·海瑟薇获得了这一机会。
饰演“艾米莉”的
爱蜜莉·布朗曾为
二十世纪影业的另一部作品《伊拉贡》(英文:Eragon)试镜,多次试镜后被拒绝。《穿普拉达的女王》的一位制片人决定将布朗特放在该片的试镜名单上,与其余100多名女演员共同竞争“艾米莉”一角。最终在试镜录像中穿着牛仔裤和人字拖的布朗特得到了这一角色。
服装
《穿
普拉达的女王》因影片中的服装而成为时尚片的标杆。导演邀请了曾与他在《欲望都市》中合作的帕翠西亚·菲尔德负责电影的
服装造型。由于服装方面的预算只有10万美元,帕翠西亚不得不向自己在时尚圈的好友们借服装。导演在采访中提到,时尚品牌普拉达协助帕翠西亚的决定“帮助她打破了僵局”。帕翠西亚最初以《Vogue》杂志美国版主编
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为原型打造斯特里普。为了让斯特里普贴合米兰达的身份气度,帕翠西亚为她安排的着装有40%来自普拉达。
影片中呈现出的精心服装设计不仅使《穿普拉达的女王》被称为电影史上服装最昂贵的电影之一,更获得了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提名。
主题与亮点
形象塑造与“双女主”设定
(一)米兰达
电影中米兰达的定位是一位
女性主义者,她在自己的领域中具有绝对话语权。而面对工作要求苛刻的米兰达,在面对家庭时表现出的温柔,使得其形象更加立体。米兰达所呈现出的女性主义不仅仅表现在两性平等以及独立话语权的表达上,她对自身外表的极高审美能力以及对时尚的创造能力让她在自己所处的行业属于决定时尚、引导潮流的地位。从米兰达的形象塑造中可以看到,《穿普拉达的女王》对女性生活经验的复杂性的注重。
电影中“安迪”这一角色具有成长性。电影前期,安迪是脱俗的,努力的:她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且能直言对公司氛围的不满;在面对上司古怪要求时,她也尽力完成。随着电影的发展,“完美人设”的安迪迷失在他人的认可中。在电影最后,安迪清醒后不留恋昔日荣光,勇敢选择辞职。安迪面对挑战坚韧果断的性格特点,体现了电影所宣扬的“女性在职场上不惧怕不确定的未来,亦保持初心”的思想。这样的刻画令安迪更显真实,引发观众思考。
影片中两个人生追求不同的女性相互理解,体现了“女性情谊”。这是好莱坞传统的价值观,同时也是对女性认识自我的呼唤。两人对工作的不同看法和抉择,产生了矛盾冲突,为剧情的推展赋予动机。《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双女主”设定虽不算新奇,但导演基于基本的
叙事策略所表达出了个体成长,使观众得到了真实情感的体验。
女性意识表达
《穿普拉达的女王》作为一部“小妞电影”(以女性为绝对的第一主角,男性作为“陪衬”,主讲女孩们的恋爱与成长的电影),借助喜剧外壳展现了传统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困境。电影的主题聚焦在女性职场空间和个人理想追求上,利用“时装”的行业特征,将人物的心理变化与形象定位都具象地外化呈现,如安迪初期的穿搭和入职《天桥》后的巨大差异。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并不激进地展现了社会多年龄层女性所面临的诱惑与挑战,艺术化地营造出一个女性话语空间。电影结尾对主题的升华引出了对女性应具有自己主体意识的鼓励,大团圆的结局一方面满足了年轻女性观众的心理诉求,更向其提供了引导:女性应当保持自己的主体意识,在生活中正视自身诉求。当女性意识到自身并非附庸,并保持独立自信的精神状态时,方可成为实现自身价值的现代女性。
电影原声
影响与获奖
荣誉奖项
资料参考
评价与影响
《穿普拉达的女王》在影评网站烂番茄收集的195篇专业影评中,得到了75%的好评率。在Metacritic上该片则是获得了7.4/10的评分。
起初,二十世纪福克斯并没有对《穿普拉达的女王》有高票房期待,它被安排与《超人归来》同档期上映,仅作为观众可以考虑的一个比较轻松的选择。伊丽莎白·盖布勒(Elizabeth Gabler)指出,《穿普拉达的女王》的高票房让资本正视了女性观影群体。
美国知名影评人
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认为该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在大都市追求梦想的心理认同,但他也表达了对电影中男性角色塑造的不认可态度:他认为年轻作家克里斯蒂安·汤普森与安迪男友的人物设定应当对掉。在《穿普拉达的女王》中,这两个角色对故事剧情并无帮助。
《穿普拉达的女王》也收到了一部分差评。影评人彼得.布拉德肖(Peter Bradshaw)在
英国《
卫报》上评论:“当
梅丽尔·斯特里普不出现时,观众的兴趣就会下降。”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衍生作品
2022年7月19日至8月21日,由《穿普拉达的女王》改编的同名舞台音乐剧于芝加哥James M.Nederlander剧院上演。该剧邀请流行音乐大师艾尔顿·约翰( Elton John)与谢娜·托布(Shaina Taub)编曲和作词,保罗·鲁德尼克(Paul Rudnick)担任剧本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