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
伞形科胡萝卜属植物
胡萝卜(学名:胡萝卜属 carota var. sativa)又名赛人参等,为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法国德国西班牙匈牙利、中国等国,中国各地广泛栽培。胡萝卜喜欢阳光充足和冷凉的气候,适宜种植在表土深厚、肥沃、pH在6.0~6.6、保和排水良好的冲积砂土或砂质壤土中。
胡萝卜的根肉质,长圆锥形,粗肥,呈红色或黄色。茎单生,全体有白色的粗硬毛。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叶柄长3~12厘米;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或细长。复伞形花序,花序梗有糙硬毛;总苞有多数苞片,羽状分裂,裂片线形;伞辐多数;小总苞片线形,不分裂或2~3裂;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果实呈圆卵形,棱上有白色的刺毛。
胡萝卜的根作蔬菜食用,并含多量的维生素甲、乙、丙及胡萝卜素。根、果实、叶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根和茎
胡萝卜的根肉质,长圆锥形,粗肥,呈红色或黄色。茎单生,全体有白色的粗硬毛。
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呈线形或披针形,长2~15毫米,宽0.5~4毫米,顶端尖锐,有小尖头,光滑或有糙硬毛;叶柄长3~12厘米;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或细长。
伞形花序,花序梗长10~55厘米,有糙硬毛;总苞有多数苞片,呈叶状,羽状分裂,少有不裂的,裂片线形,长3~30毫米;伞辐多数,长2~7.5厘米,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花梗不等长,长3~10毫米。
果实
果实为双悬果,呈圆卵形,长3~4毫米,宽2毫米,种子和果皮紧密相贴,上面带有刺钩,互相连接。
名称由来
“胡”在中国的指称范围不仅指周边的游牧民族,来自远方异域的外国人也被称为“胡”。他们居住和活动的区域便被称为“胡地”。为了与中原地区的物产相区别,那些“胡地”特有的物品或者从“胡地”传入中国的事物名称中都带有“胡”字。《本草纲目·菜之一·胡萝卜》中有“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的表述,因此,胡萝卜因原产于胡地而被称为“胡萝卜”。
栽培引种历史
胡萝卜起源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现代品种的原始祖先不是黄橙色而是淡紫色甚至近黑色,阿富汗为紫色胡萝卜的最早演化中心,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公元10世纪,胡萝卜从伊朗传入欧洲大陆,被驯化发展成短圆锥橘黄色欧洲生态型,15世纪英国已有栽培。
在历史上,胡萝卜曾多次引入中原地区刘彻时(公元前87~前40年)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其后紫色胡萝卜首先传入中国。由于那时胡萝卜根细、质劣,又有一股特殊气味,加之所具有的医药和食用功能尚未被人认知,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公元12、13世纪的宋、元年间,胡萝卜再次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其后在北方逐渐选育形成了黄、红两种颜色的中国长根生态型胡萝卜。起初胡萝卜只是作为药用植物而被收入南宋时期重新修订的药典中,继而在元初,司农司又将其列入官修的农书《农桑辑要》中,作为蔬菜正式加以介绍。元朝时期因受中亚地区饮食文化的影响,对胡萝卜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胡萝卜的品质和功能引起世人的关注,并逐渐为社会所认同,从而为以后的推广栽培奠定了基础。
物种分布
胡萝卜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法国德国西班牙匈牙利意大利菲律宾越南印度、中国等国。在中国各地广泛栽培。
生长习性
胡萝卜喜欢冷凉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茎叶生长适温为23~25℃,肉质根生长适温为13~20℃,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为25℃左右。胡萝卜属长日照植物,根系发达,侧根多,叶面积小,为根菜类中耐旱性最强的蔬菜,但为了获得优质高产,在干旱时仍需灌溉,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80%。胡萝卜适宜种植在表土深厚、肥沃、pH在6.0~6.6、保墒和排水良好的冲积砂土或砂质壤土中。土壤中不可有粗厚的堆肥,否则会影响根形美观。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胡萝卜的单株花期30~50天,多者达70天以上。胡萝卜为典型的雄蕊先熟作物,开花后5枚雄蕊的花药在1天内依次开裂,而雌蕊是在开花后第4天花柱开始伸长,柱头分裂为二,花后第5天柱头成熟,能保持接受花粉能力8天,同花虽不能自交,但由于同一花序的花期连续10天左右,以及同株的各花序之间花期也有先后,因而虽属高度异花授粉作物,但仍有较低的同株自交结实率。
胡萝卜雌雄同株,由昆虫传粉,天然异交。在自然授粉条件下,各级花序的采种量和种子大小有较大的差异,以主枝和1次枝结实最好,有效果多,比例大。胡萝卜的果实为双悬果,成熟时分裂为二,各含种子1粒,雌蕊卵细胞受精卵后,种子便开始形成,经60~65天成熟。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胡萝卜种子外面有抑制物和刺毛,不易吸水,可采取种子浸泡法、酸及盐处理、细沙搓洗、棍棒捻搓等方法除去,可提高发芽率和整齐度。播种时应适当加大播种量,以保全苗。
胡萝卜的根系入土深,在前茬作物收后进行深耕,施足基肥后耕翻、耙细、整平。平撒播时可在作好的畦面上直接播种,播后覆土要做到轻、浅、匀、遮,覆土后进行镇压(脚踩),浇水,并在上面覆盖遮荫物,保持土壤湿度及降低土温。
组织培养繁殖
胡萝ト是最早的植物组织培养模式植物之一。胡萝卜的块根、子叶、下胚轴、根及丛生芽等,均可以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繁殖。还有将胡萝卜种子经卫星搭载后,对萌发出的再生植株嫩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繁殖。
栽培技术
选种与播种
首先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要求品种的适应性强。胡萝卜的肉质根生长适于冷凉的气候,且其幼苗期有一定的耐热性,因而宜适当提早播种。
间苗与定苗
胡萝卜喜光照,栽培太密对肉质根形成不利,所以在幼苗出齐以后应及时进行间苗。间苗时重点拔去叶色特深的幼苗,叶片和叶柄密生粗硬茸毛的幼苗,叶数过多、叶片过厚而短的幼苗,因为这类幼苗大多形成叉根,心柱较粗或肉质根较细。
肥水管理
胡萝卜的的生长期长,需要追肥2~3次。追肥应在封垄前施完,生长后期不施肥。
胡萝卜的耐旱能力较强,但缺水会导致胡萝卜幼苗生长受阻。因此,播种后根据天气或土壤状况适当淋水,以利出苗;幼苗期不宜过多淋水,防止徒长;肉质根膨大期,要适量淋水;生长后期应停止淋水,以提高其贮运性能。
中耕除草和培土
一般选择天气晴朗的中午前后,在每次间苗后、封垄前、浇水后或雨后进行中耕除草,不宜过深。最后一次中耕除草在封垄前进行,并注意培土,防止根头露出。
病虫害防治
胡萝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草莓炭疽病洋葱软腐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黄条跳甲小菜蛾菜粉蝶、蛴螬等。霜霉病从植株下部向上扩展,严重时致叶片干枯;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部发脆易破碎,严重时致叶片局部枯死;软腐病主要危害地下部肉质根,发病后地上部茎叶变黄萎蔫,根部呈湿腐状,后肉质根组织软化、腐烂;病毒病发生,致叶片畸形。害虫主要危害胡萝卜的植株及肉质根,严重影响胡萝卜的商品性。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预防病虫害的主要措施。种植时不宜连作,提倡将胡萝卜与禾本科等进行轮作,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基数;对土地进行深耕,这样可以将虫卵深翻到下层,从而消灭越冬的虫源;在田间撒上生石灰,一方面可以增加地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加强田间管理,如果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针对的是虫害,根据虫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可以利用鳞翅目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田间安装黑光灯或者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害虫,减少虫源。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目前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利用虫害的天敌,或者利用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如利用飘虫防治蚜虫,用赤眼蜂等天敌防治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方法,可有针对性地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如可用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胡萝卜霜霉病,农用硫酸链霉素防治胡萝卜草莓炭疽病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防治胡萝卜洋葱软腐病,抗毒丰或病毒A可湿性粉剂防治胡萝卜病毒病;可用鱼藤酮乳油防治蚜虫,氯吡硫磷防治黄条跳甲,黎卢碱可溶性粉剂防治小菜蛾菜粉蝶等。应在胡萝卜采收前至少20天停止用药。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胡萝卜的根作蔬菜食用,并含多量维生素甲、乙、丙及胡萝卜素。胡萝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水分含量为86%~89.2%,蛋白质含量0.6%~1%,脂肪含量在0.3%左右,糖类含量为5.6%~10.6%,粗纤维含量1.1%~2.4%。胡萝卜可凉拌生食、炒食、煮汤、配色、雕花、榨汁等,为食用方式广泛的蔬菜。
药用价值
胡萝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根、叶、果实均可入药,其根健脾和中,滋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脾虚食少,体虚乏力,腹痛,泄痢,视物昏花,雀目,咳喘等。叶理气止痛,利水;主治院腹痛,浮肿,癃闭,淋痛。果实燥湿散寒,利水杀虫脒;主治久痢,久泻,虫积、水肿,宫冷腹痛。
参考资料
胡萝卜属.多识植物百科.2022-12-06
胡萝卜.Flora of China.2022-12-06
胡萝卜.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2-12-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根和茎
果实
名称由来
栽培引种历史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组织培养繁殖
栽培技术
选种与播种
间苗与定苗
肥水管理
中耕除草和培土
病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