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
东汉末年才女,蔡邕之女
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蔡琰,陈留郡县人(今河南省开封杞县南五十里),东汉时期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其父亲蔡邕(yōng)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学者。
蔡文姬起初嫁给了山西省(今运城市北部)卫仲道,但不久之后,卫仲道病逝,文姬之父蔡也被司徒王允所杀。东汉兴平年间(公元194年-195年),南匈奴趁汉末大乱入侵,蔡文姬被人掳走献给匈奴左贤王,为其育两子。东汉权臣曹操统一北方后,念与蔡邕的旧情,于是重金从匈奴处赎回蔡文姬,并将之许配给屯田都尉董祀
蔡文姬一生颠沛流离,在乱世之中饱尝别离之苦,她的《悲愤诗》,道尽了她一生的苦难。《续后汉书》作者郝经高度评价蔡文姬:“婉娩淑女,与士并列。至柔动刚,彤管炜节。”
人物生平
丧夫丧父
蔡文姬刚开始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出嫁不久后,卫仲道病逝,其父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没有儿子的蔡文姬,短期内丧父丧夫,最后回到了陈留郡母家。
被掳匈奴
刘协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天下大乱,匈奴趁机南下作乱,蔡文姬被胡骑掳入匈奴,献给了匈奴左贤王,蔡文姬在胡地滞留了十二年,生有二子。统一北方的曹操,文治武功,鼎盛一时,他与蔡邕交情甚厚,念其无后,命使者拿重金去匈奴赎还蔡文姬。
终配董祀
蔡文姬随汉使回到了故乡,为了让蔡邕血脉传承,曹操为蔡文姬选择了夫婿,为屯田都尉董祀。后来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到曹操那里请求赦免。当时一些朝廷大官和远方使节都在座。曹操对众宾客介绍了蔡文姬,等到文姬进来时,蓬头赤脚,叩头请罪,说话时口齿清晰,神情很是悲恸,宾客们听了都变了脸色。曹操说命令已下,更改不易,蔡文姬苦求曹操,说他有精兵良马万千,为何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曹操深受感动,便收回成命,免了董祀的死罪。当时天气正冷,便赐给文姬头巾鞋袜等物。蔡文姬回家后,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此后再无蔡文姬相关记载,卒年不详。
人物成就
诗文
蔡文姬作了两首《悲愤诗》。其中以五言体写就的一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悲愤诗》围绕她颠沛流离的悲惨遭遇,以自己被掳后的经历为主线,分三个部分叙写。第一部分写自己遭遇的战乱,被掳到胡地,第二部分写自己在胡地思念故乡,归汉时母子的不舍之情。最后一部分写自己回到汉地后的见闻、再嫁后的麻木。《悲愤诗》具体描述了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是蔡文姬个人对于彼时人祸乱世的批判。
音乐
蔡文姬自幼就已经有着卓越的音乐才能,有天晚上听他父亲蔡邕弹琴,她听出曲音有点错误,当即指出是琴的第二弦断了,蔡邕立刻故意拨断另一根琴弦,她又正确的说出了错误之处。发现女儿精通音律后,蔡邕开始认真授其琴艺。等蔡文姬学成后,蔡邕便将焦尾琴送给了她。
历史
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询问蔡文姬是否记得其父蔡邕藏的古书。蔡文姬说自己本有四千多卷父亲赐的古书,但因流离逃难,生灵涂炭,没有留下一点,只能背下四百余篇。曹操本想命十个人与蔡文姬共同抄写,但蔡文姬说男女界限很严,按礼节不能亲相传授。于是请求了一些纸笔,自己抄写下来送给了曹操,文字没有丝毫遗漏。这对文化的保存具有深远影响,也对后世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学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物评价
后汉书》作者范晔高度评价了蔡文姬的品格:“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宋末元初政治家,《续后汉书》的作者郝经认为蔡文姬虽历经波折,但她做到了用顽强和才华与命运抗争,他评价到:“文姬之才辩,不幸而失身绝域。然能传父之业,免夫之死,有足称者,君子责备以为失节过矣。”
人物争议
悲愤诗争议
一些学者怀疑蔡文姬的《悲愤诗》二首为伪作,主要是集中在它所描写的史实上,其中最根本的有两点:一是认为蔡文姬必在董卓被诛、父亲遇难之后被掳走,此说最早由苏轼提出,苏轼认为蔡文姬被匈奴所掳是父亲蔡邕死之后,而蔡邕是因为董卓伏诛而死。但《悲愤诗》却说是董卓驱虏入胡,把蔡文姬掳走的,苏轼的这一质疑影响极大,后世疑者多据此发挥其说。二是认为蔡文姬被掳落脚处应是南匈奴王庭所在的河东平阳兹氏县界的美稷城(今准格尔旗纳林镇北),而《悲愤诗》二首所写的地理、气候、风俗、人物均是塞外朔边,明显与平阳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不符。这一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汉学家傅汉思等人。而反对者如蔡宽夫、何焯谭其骧等则认为,蔡文姬流离未必在董卓被诛、父亲遇难之后,其被掳落脚处也并不在河东平阳兹氏县界的美稷城,而是河西美稷城的南匈奴王庭,所以《悲愤诗》二首描写的情形是合于史实的。这个问题之所以在历史上争论不休,难以形成最终结果,主要是争论双方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直接依据来,只是根据一些间接的材料进行推论。
丁廙和蔡文姬是同代人,丁的《蔡伯喈女赋》是专写蔡文姬生平事迹的文学作品,所以丁廙赋这份由实际目击者所提供的原始证词,可以消除上面提出的这两点质疑。首先是蔡文姬流离在父死之前还是父死之后的问题。据丁廙赋,蔡文姬被掳时,父母还在,入匈奴之后,也并不知其消息,而蔡文姬《悲愤诗》二首所言与之完全相同,这就证明了蔡文姬并不是在其父亲被杀后才被胡兵掳掠的。然后是蔡文姬被掳掠后的去向问题。蔡文姬被掳掠后的去向,丁廙赋明确是河西美稷的南匈奴王庭,而蔡文姬《悲愤诗》二首所言地理、气候、风俗、人物也无一不是此处,与丁廙赋所言完全相合。所以蔡文姬被掳后的去向确实是河西的南匈奴王庭美稷城,并不是在河东平阳兹氏县界的美稷城。所以根据丁廙赋,《悲愤诗》二首叙述的史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怀疑者所说的蔡文姬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蔡文姬被掳的去向为南匈奴王庭所在的平阳,其实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它们并不能成为《悲愤诗》二首为伪作的理由。丁廙赋提供的证言相当于宣告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历史争议的结束。
胡笳十八拍争议
关于琴曲《胡笳十八拍》,自唐以来便多将其认定为蔡文姬作。但实际上,《胡笳曲》当为后世之好事者有感于蔡文姬之独特经历而据其骚体《悲愤诗》所谱写,蔡文姬只是托名。今传《胡笳十八拍》歌词,其是否为蔡文姬所作,20世纪50年代曾有过一场大讨论,当时也未有定论。随着敦煌遗书(P.2555、P.3812、P.2845)刘商《胡笳十八拍》写本序的发现,这个问题的争议至此实际上也就画上了句号。今传《胡笳十八拍》实际上是刘商依蔡文姬琴曲《胡笳曲》而填写的歌词,并不为蔡文姬所作。这一点,其实唐朝武元衡《刘商郎中集序》也有详细的说明:“今所编录凡二百七十七篇,及早岁著《胡笳词十八拍》,出入沙塞之勤,崎岖惊畏之患,亦云至矣。”肯定《胡笳十八拍》就是刘商的作品。
艺术形象
电视剧
电影
戏曲
史诗南音
史诗南音《文姬归汉》于2022年8月在厦门市闽南戏曲艺术中心首演,表演者为厦门市南乐团。此剧本由剧作家王仁杰先生原著,张文辉缩编。故事来源于《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等文学著作,讲述了东汉末年女诗人蔡文姬的艰苦波折,表现出了蔡文姬日日思念故土的复杂情感。这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继承历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
后世纪念
蔡文姬纪念馆
在蓝田县城北两公里的三里镇蔡王村,座落着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东汉女诗人、文学家蔡文姬的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蔡文姬生平及蓝田文物、碑石精品、雕塑等。参观此馆票价免费,此馆具体地址在蓝田县工业园区文姬路,联系电话为029-82734159。
参考资料
曹操(1999).豆瓣电影.2022-12-14
曹操与蔡文姬(2002).豆瓣电影.2022-12-14
曹操(2013).豆瓣电影.2022-12-14
文姬归汉(1958).豆瓣电影.2022-12-14
胡笳声声(2013).豆瓣电影.2022-12-14
蔡文姬(1978).豆瓣电影.2022-12-14
文姬归汉(2021).豆瓣电影.2022-12-14
蔡文姬纪念馆.西安市蓝田县人民政府.2022-12-1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丧夫丧父
被掳匈奴
终配董祀
人物成就
诗文
音乐
历史
人物评价
人物争议
悲愤诗争议
胡笳十八拍争议
艺术形象
电视剧
电影
戏曲
史诗南音
后世纪念
蔡文姬纪念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