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是条狗》(英文名:Cala, My Dog!)是由路学长自编自导,
葛优,
夏雨,
丁嘉丽,
李滨等主演的中国轻喜剧。这是一部表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的平民电影,以北京工人老二“拯救”爱犬卡拉的故事为线索,但该片反映的并不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而是通过老二对卡拉的执着,表现出了小人物在社会中的尴尬处境。
该影片于2003年2月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上映之后,先后斩获了第十届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和2004年举办的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影片。也荣获了第二十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的提名。
影片于2003年2月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票房总成绩为700万人民币(票房统计截止日期2022年12月3号)。该影片还是2003年柏林电影节的参展影片,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影片的票房和导演的名气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消息传到国内,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关注。
影片剧情
老二(
葛优 饰)在一家国企上班,日子过得非常紧张,每天拼命加班都拿不到几个工资,每月发了工资还得如实上交给妻子玉兰(
丁嘉丽 饰)。老二有个儿子,叫亮亮(
李滨 饰),到了叛逆的年纪,喜欢与众不同,经常穿着肥大的裤子,练得一身肌肉,老二这个老古董一直无法理解他的儿子,有时看不惯了就剪坏他这裤子,这使得亮亮对窝囊的父亲更加不满。老二在社会上无权无势,在家更是唯唯诺诺,只有在宠物狗卡拉面前,他才能挺直腰板。可有一天卡拉突然出了意外,这天妻子玉兰在遛狗时,遇上了警察在查狗的养狗证,卡拉没有证,便被警察抓走了。这对于贫穷的老二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警察告诉玉兰一家需明日四点之前带着证来领狗。玉兰回到家跟儿子亮亮抱怨一番,亮亮决定救卡拉出来,他深更半夜带着死党胖子潜入派出所,本想着胖子爸爸在派出所工作,能帮帮忙,没想到胖子特别恐惧爸爸,帮狗越狱的计划也便扑空,辛苦一天的老二回到家,看到妻子的眼神后,老二这才明白,卡拉出事了。老二急忙出门想办法,老二来到四合院,在那里有一条和卡拉一模一样的狗,它的主人名叫杨丽(
李勤勤 饰),是老二多年的好友,当年卡拉就是从她家抱来的。卡拉跟杨丽家的狗一模一样。于是老二想用杨丽的养狗证来蒙混过关,本以为可以顺顺利利,可没想到被民警看出了端倪。
老二无奈将证还给了杨丽,杨丽见他这般颓丧万般心疼,想起前夫有些门路,便带着老二去找前夫,前夫将公交站的王调度介绍给了他们,王调度带他们见了黄师傅,黄师傅一通电话,他们开始等丁师傅,丁师傅来了后,给了杨丽一只雪白的狗想让他们放弃卡拉,可老二只想要卡拉,时间还剩四小时,无奈之下,老二翻出自己攒着好几年的私房钱,一共一千五百块钱,剩下的就得找妻子商量,但以老二的收入,得攒三年才能攒出五千块钱。拿不出来钱,玉兰变打起了老二母亲的主意,老二母亲因为隔壁盖楼,被侵占了阳光权,索赔了三千块钱。老二却拉不下来脸去找母亲。
老二看着存折,在一家人的命运和唯一的
精神寄托的抉择下,老二选择了妥协。这天,老二正呼呼大睡着,妻子摇醒了他,原来是儿子不见了,妻子赶紧打发老二去找,等来到学校,发现亮亮并没有在学校上课,老二又转身来到了老母亲家,也没有找到儿子亮亮。回到家,杨丽正在楼下等着他,她打听好了下午四点会把狗运到
昌平区处理时托人把狗捞出,卡拉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老二去警局报案,到了派出所才发现,亮亮竟然被关进了派出所,一问才知道亮亮把一个黄毛孩子打
骨折了,妻子刚取出来的钱,只能全拿给人家当医药费,听到外面卡拉的叫声,引起了老二的注意,四点的钟声终于敲响,卡拉被装上了车。在杨丽的帮助下,卡拉晚上又回到了老二家中,老二次日去了派出所给卡拉上了户口。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路学长拍这部片子的初衷是想拍一些自己内心的东西,他认为个人阅历是价值连城的,是真实的。当时国内电影大多都是技巧型的,缺少一些真情实感。在一些思考之后,路学长亲自创作了卡拉这个故事,希望能拍摄出一部特别贴近观众的片子,更多的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人物的内心之想恰恰是最珍贵的。
导演路学长拍摄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他身边一个亲近的朋友的真人真事,在写完故事梗概后,路学长将故事给公司看了,公司决定投资将其拍摄成一部电影。正是有了
路学长导演的坚持,最终便有了这部贴近现实的影片。
在剧本的准备阶段,路学长导演并没有去“深入生活”。在路学长看来,某些深入生活太过表面化,都是刹那间的。到工厂去短短的生活一个月或是三个月,并不能真正的了解他们。路学长的动机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感受,是真正的想要去表达身边事物的欲望。正是路学长导演的这种真诚,整个剧本的创作和影片的前期筹备就花费了将近二年的时间。
选角过程
在选角的过程中,路学长起初就想让
葛优来饰演老二,路学长认为葛优作为一个明星,既有较强的票房号召力,又可以给投资人拉来收益。其次
路学长并不觉得葛优之前的喜剧形象会对这样的
剧情有所影响,路学长非常相信葛优能演好这个角色。这一角色的定位是一个看上去能让人心碎的男人,路学长认为葛优很擅长这种角色的刻画。作为该影片的监制,
冯小刚还在里面客串了出租司机。演员
夏雨演了一个警察,在这之前,导演路学长本来是想找
姜文来演,姜文对这一角色很感兴趣,但是后面由于档期的原因,姜文不能出演,导演便找了夏雨来代替。
在寻找妻子玉兰的演员时,路学长找到了
丁嘉丽,路学长之前看过她的戏,认为她是演中国妇女的第一人,于是便没在多考虑,就定了丁嘉丽来演玉兰,效果非常不错。丁嘉丽在刻画玉兰之一人物形象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和导演契合。她把握的人物的分寸,感觉和力度都深得导演的夸赞。以至于
路学长导演说,演员的实力在那里,电影也不会差到哪里。
作为该影片的支点之一,玉兰的角色也很重要,导演路学长原本想找一个非职业演员来饰演这个角色,但其后面的表演不尽人意,直到开机前才确定了
李勤勤来饰演。
拍摄花絮
在拍摄片场中,李勤勤扮演的杨丽一头秀发,在等待机位调整的过程中,李勤勤老师在路边拿着一本英文刊物阅读,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到了开拍的时候,李勤勤老师又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和
葛优扮演的老二开始喋喋不休。在拍摄过程中,导演
路学长和
李佳璇(即姑娘的扮演者)因《卡拉是条狗》相识相知,最后两人结婚了,婚后生活十分甜蜜。两人平淡的相守令人动容。
在拍摄过程中,《卡拉是条狗》剧组的工作人员非常的认真负责,有时为了一个一分钟都不到的镜头,工作人员拍摄前都要做长时间的准备。卡拉作为剧组的一个特殊演员,由于它听不懂导演讲戏,要等卡拉有状态时抓拍,废了剧组很多胶片,以至于路学长调侃说卡拉比
葛优还费胶片。
主题与亮点
主题与人物
影片《卡拉是条狗》采用平民化的视角,以老二一家寻找卡拉为主线,《卡拉是条狗》不仅仅暴露了社会问题、还批判了社会陋习。既有沉重、尴尬的生活现实,又有底层人们寻找精神救赎的努力,从而真正触及到了底层人们的精神世界。老二的贫穷与卑微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普通市民的普通生活状态,老二的精神状态还反射出了普通市民的普遍心理。他们本来庸庸碌碌,在生活的压迫下,内心无比的压抑,这正是
路学长真正想创作的。路学长想在表现真实的中国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时,真实的记录中国发生的变化。
影片塑造了老二悲剧式的人物形象以及他胆小懦弱的人物性格。对内老二胆子很小。对外他对任何人都毕恭毕敬,当“假狗证”被警察发现后,他也只能给年轻的警察送钱,被拒绝都不敢多说一句。他默默的过着这种对内对外都丧失尊严的生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不如意都显得那么无奈。这样的人物,在影片所描述的背景下非常普遍。
老二的妻子玉兰是个下岗妇女,每月收着丈夫的工资,她得细心规划。但在为卡拉办证这件事上,玉兰心里虽极其不舍,但她最后还是听了老二的。玉兰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男人有很高的威望,即使他在家中没有地位,她仍然会去遵从他。
叙述风格
《卡拉是条狗》专注于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通过写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当代社会问题。这部影片和
现实主义影片一样淡化了故事情节,运用了崇尚开放性的结构,没有运用对时间起止有序叙述的结构,主要展现的还是普通人的生活。这部影片有着自己独特的抒写风格,即真实。正是这份真实,引起了人们对于现实社会中的“老二们”的思考。
影片编剧路学长的真诚不仅仅体现在对普通人生活的捕捉上,更是体现在贯穿于全文的貌似平和、从容,不露声色而实际上却深含人文关怀的叙述上。正是这种真实的抒写风格,使得这部影片更加动人。影片中存在人与狗之间明显的对应关系,在整部影片中,人离不开狗,狗也离不开人,用狗的事情来写人的事情,也用狗的人生来刻画人性,最后用狗的命运来暗示人的命运。
摄影
这部影片的镜头运用了
隐喻的表现手法。影片中有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写景镜头,这些镜头蕴含着作者想说又说不出来的
意识形态话语。在影片中,现代建筑占据了整个画面,一个突兀又新颖的全仰视镜头给观众一种压迫的感觉,也暗示了影片的主题,小人物生活的悲哀与无奈以及他们在当下社会里的尴尬处境。
影片的整体画面是灰暗的,是乏色的,色调偏冷,更加有力的从侧面反应了小人物在现实社会中的严峻与压迫,导演曾经说过,本部影片没有用很多技巧性的东西,音乐都很少用。影片中字幕的提示,会时不时的把观众和故事中的人物分隔开,使观众觉得自己是在看一部纪录片,从而不断地强化观众的焦虑,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荣誉奖项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注:票房截止日期2022年12月03日。
反响与评价
评价
著名导演
陆川曾发表评论:“影片各方面都很好,演员的表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只是对路学长的作品来说没给我带来大的惊喜。”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张柏青认为这部影片非常的特别,讲小人物的尴尬困境以及他们的普通生活,非常真实,演员表演的非常好,人物塑造的非常贴切,只是不断出现的字幕把找狗这件事放大了。
黑龙江省宁安电视台的李祥瑞认为《卡拉是条狗》的特别之处在于真正的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不带任何功利性的去表现最底层普通人们的真实日常生活,非常难得可贵。导演将艺术的,政治操纵的理念幻化成了无形,最终用电影中的人物来表现,电影因此更加的鲜活。是中国电影的一大进步。很值得大家去观看,思考。
反响
该片在2003年柏林电影节首展之后,受到了观众的一众好评。影片一共放映了5场,每场观众都是爆满,每次影片结束之后,
路学长与观众的交流时间长达1个小时。路学长解释说:“观众喜欢这部戏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狗,外国人对动物的宠爱已经超过了对人,电影中狗的命运打动了很多欧洲观众。还有一个是影片让人看到了真实的中国。”他表示,欧洲观众对影片的理解超乎他的想象,让人非常惊喜。影片放映完的交流活动中“一家人与狗的关系”以及“狗的最终命运”都是多次被观众提及的问题。
网站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2年1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