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
广州市的下辖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截至2021年,南沙区总面积80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51.57平方千米,下辖3个街道和6个镇,2023年,常住人口为96.79万人。
南沙区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地处珠江出海口和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广州市唯一出海通道。整体属于南亚
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多雨湿润、气候温和。南沙区在4000年前就有先民活动,公元前214年,秦统一
岭南,置
南海、
桂林市、
象郡三郡,
番禺区为
南海郡之首县。
唐朝至明清时期,南沙区域分别为
东莞市、
中山市、番禺县下辖。后于1993年成立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正式设立
广州市南沙区,2012年南沙区被设立为
国家级新区。
南沙区重点发展制造产业,火箭升空、巨轮入海、汽车出厂,多项工业重器均为“南沙制造”。南沙区汽车产业集群是全区首个产值规模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龙穴造船基地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此外,南沙区集聚了300多家
人工智能企业,培育出云从科技、小马智行、暗物智能等“独角兽”企业,吉利航天集团总部、
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户,
新能源汽车、海洋科技、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22年,南沙区实现生产总值2252.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3.2:44.2:52.6。
南沙区三江汇集,南面大海,黄山鲁、大山、
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等山峦点缀其间,建成万亩湿地、百里碧道,拥有
南沙天后宫、炮台群、邮轮母港、
岭南水乡等独特的文旅资源。2011年南沙区荣获
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金奖。2019年南沙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2022年南沙区被推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
名称来历
南沙旧名沙埠,又名沙浦,因黄山鲁南面原为船艇锚地,古又名南湾,在县境东部偏南,西北距市桥30千米。2005年4月28日,将
番禺区的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万顷沙镇、
横沥镇、
黄阁镇、
灵山镇的
庙南村、七一村和
庙青村的部分区域,
东涌镇的庆盛村、
沙公堡村、
石牌村的各一部份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成立南沙区。
历史沿革
先秦
南沙地区先后发现有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的
鹿颈村遗址、果园山遗址、鸡公头遗址、金洲山遗址、合成村遗址、
小虎岛遗址,这说明南沙地区早在数千年前就有先民活动,且已形成不少自然村落。
秦至南北朝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
岭南,置
南海、
桂林市、
象郡三郡,
番禺区为
南海郡之首县;
公元前204年,
赵佗在南海郡建立
南越国。南沙区域平原地带尚未形成,浅海中零星分布的
丘陵洲岛,位于番禺县域
珠江出海口的最南端;
东晋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地而置
东官郡,同时置
宝安区、安怀、
兴宁市、
海丰县、海安和欣乐六县。南沙区域从南海郡番禺县析出,隶属东官郡
宝安县。
隋唐至清朝
天宝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为
东莞市,南沙区域随属东莞县。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东莞县析出
香山镇改置
香山县。黄阁地区从东莞县析出,隶属香山县。南沙区域浅海中的丘陵洲岛周围沙泥已淤积成坦,部分已拍围成田,
龙穴岛等地仍属东莞县。
在
祥兴元年(1278年),南宋宰相
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文天祥在路过伶仃洋时写下了七律《过伶仃洋》。伶仃洋也由此成为华人世界最有名的地名之一,由于古代航船多是沿海边的陆地航行,而南沙区又是紧邻伶仃洋的地方,因而当年文天祥吟出这首诗时,押送他的船应该在南沙海边不远之处经过。
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黄阁立村,称香山县
古海乡黄旗角村。
明洪武十四年(1381),黄阁改称
香山县黄旗都黄旗角村。南沙区域中的东瓜宇、塘坑、板头先后开村,万顷沙、义沙地区形成沙坦,黄山鲁南面地区开始称沙埠、南沙等名,仍隶属东莞县。明代,
龙穴岛周围沙坦淤积形成洲。明天顺八年(1464)《东莞县志》载:东莞县“最南端为大洋龙穴洲”。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王朝颁布了禁止南洋贸易令,为保证此令在
广州市的推行,清廷批准两广总督
杨琳的计划,开始修建
虎门炮台,建设了最早的两个炮台即在今
东莞市的南山炮台和广州南沙上横档岛上的横档炮台。它既是
广州口岸主要的海防工事,也成为清廷控制广州粤海关进出商贸的主要军事要塞。后鸦片战争爆发,虎门炮台扬威屡挫
英国侵略军的进犯。
清乾隆年间(1736—1796),东莞县划五属(二厅三司)进行管辖,今南沙街部分地段已形成,为东莞县缺口司南沙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东莞与
五桂山交界水面和南沙村前面先后浮起大片沙坦。道光二十九年(1849),两县的知县为两县争沙达成和解,在万顷沙中间开挖界河。界河以西的大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属香山县;界河东北归东莞县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东莞县拥有南沙村、万顷沙的沙坦与
沙田镇近六七万亩。民国14年(1925),
香山县改称中山县,黄阁与万顷沙界河以西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随改属中山县。南沙、
大虎岛、
小虎岛与万顷沙界河以东地段以及鸡抱沙、
龙穴岛隶属东莞县。20世纪40年代,东莞县明伦堂在万顷沙东北部建立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南沙乡成立,属东莞县第五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沙区域先后隶属东莞县、中县珠海县;1959年7月后康属
番禺区;1975年1月,番禺县由
广州市管辖;1990年6月22日,南沙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为番禺县的局级单位;1992年5月20日,番禺县改为
县级市。1992年6月17日,南沙经济区和南沙镇合并,成立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总公司。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为9.9平方千米。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区下辖
万顷沙镇、
黄阁镇、
横沥镇、
南沙街道、珠江管理区,面积527.66平方千米。2012年9月6日,南沙新区被设立为
国家级新区。2014年12月28日,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被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内,面积为60平方千米。2015年4月21日,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挂牌。2020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州南沙保税港区整合优化为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南沙区位于
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
西江、
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位于北纬22°52'46"—22°33'33"、东经113°41'03”—113°26'27"。东与
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
中山市、
佛山市市
顺德区接壤,北以
沙湾水道为界,与
番禺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南沙区总面积803平方千米,海岸线106.73千米,占全市岸线长度的三分之二,海域面积351.57平方千米,占广州市海域总面积的87.91%。地处
珠江出海口和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
广州市唯一出海通道,距
香港特别行政区38
海里、澳门41海里。
地质
南沙区
塘坑村至南沙林场鸢鹅山一带的地质由变质砂岩、硅质岩、
片岩和
板岩组成,是古生界的
变质岩;南沙街道
深湾村地质为
花岗石;黄山鲁、大山山一带的
基岩是细到粗粒的
黑云母花岗岩;大虎山和小虎山一带则为陆相砾岩、砂砾岩、
砂岩及泥质粉砂岩。
地形地貌
南沙区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南沙区地貌属于珠江三角洲
冲积平原区,整体地势低洼,平坦开阔,河网如织。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
丘陵、
台地、平原和海涂。南沙区的地质地貌大约奠定于距今约1亿多年前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期。当时以中国东部地区为主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
火山喷发、大规模花岗
岩浆浸入岩体,剧烈的地震引起地壳强烈的褶皱、断裂、山地隆起。后又经过近4万年中几次
海侵海退和
地壳升降运动,形成万顷沙断陷、黄阁小虎山及乌洲岗东侧的海蚀崖和
海蚀平台、冲积平原等地质状况。
珠江平原是沿珠江两岸分布的
冲积平原,为珠江
三角洲一部分。南沙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珠江平原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准
地台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地台活化,发育断裂,形成不同展布方向的断裂以及产生大规模的
岩浆活动。基底由古生界变质岩系构成。最老的下古生界震旦系变质
砂岩、
板岩、
片岩及硅质岩,分布于
南沙街道的塘坑至南沙林场鸢鹅山一带;加里东期的混合
花岗石分布限于南沙街深湾;大面积分布的
基岩是燕山期的细粒、中粒、粗粒(或班状)
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黄山鲁山、大山山一带;中
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的陆相砾岩、砂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分布于狮子洋的大虎山和小虎山。
第四纪以来,
地壳经历继承性升降运动与相对稳定阶段,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沉积发育。万顷沙上层
沉积物以
海相沉积为主,下层沉积物则以陆相沉积物为主。
海涂是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
海滩。集中分布在万顷沙、南沙、
龙穴岛的周边,其范围东起伶仃洋,西至
洪奇沥,北接虎门口,南抵
淇澳岛。按-5米以上
高程计,海涂面积近30万亩,占广东省海涂面积的12%。海涂地形呈带状,西北—东南走向,与海洋平行延伸,宽广平缓。
气候
南沙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夏季时段超过六个月。四季气候可概括为,春常阴雨,夏无酷热,秋高气爽,冬无严寒。
南沙年平均气温22.6℃,最冷月平均气温14.3℃(1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9℃(7月),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0℃(2019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2.2℃(2016年1月24日)。雨量充沛,分布不均,雨量相对集中在汛期,年平均雨量1673.1毫米,其中4—9月降雨量1354.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1%。年平均
相对湿度为77%,最小相对湿度9%。全年日照1651.7小时,年平均风速为2.1米/秒,最多风向东南偏南风。年蒸发量为1670.8毫米,年
雷暴日数72.2天。夏秋常有热带气旋影响,平均每年约有3—4个。
土壤
南沙区土壤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赤红壤、
水稻土、海坦盐渍
沼泽土。
水文水利
水文
南沙新区位于珠江水系河口区范围,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区内共有11条主要的大型水道:狮子洋、伶仃洋、
沙湾水道、虎门水道、岗水道、
蕉门水道、
洪奇沥水道、大岗沥水道、潭洲沥水道和上、下横沥。全区被主要水道划分为13个围区,分别是蕉东联围、
小虎岛围、
沙仔岛围、鱼窝头围、大坳围、四六村围、高新沙围、番顺联围、义沙围、万顷沙联围、沥沁沙围、缸瓦沙围和龙穴围。各围区内部还有300多条内河涌,围内外河道总长达333千米。
狮子洋
珠江最主要的出海水道。位于南沙区东北,东岸为
东莞市,西岸为南沙区、番禺区。因是
南海深入陆地的溺谷湾,水面辽阔,潮波汹涌,犹如海洋。洋之东侧有一山岛,宋代名为狮山,故名狮子洋;另一说西岸莲花山有石如狮,故名。此为珠江的河口段,上接沥润水道,下达虎门,入伶仃洋。全长41千米,最宽处2800米,最窄处仅900米,年平均径流量603亿立方米,平均输沙量65.8万吨。枯水期水深6~8米,年最大
潮差为3.35米,平均潮差为3.08米。航道平均水深9米,最大水深28米。
蕉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之一,蕉门水道是自西樵头至万顷沙围十五涌东的水道。其上游由沙湾水道分流的榄核、西樵、骝岗等支流流人,至中游接洪奇沥的分支上、下横沥。干流从西樵头至南沙口门长29.49千米,由南沙口门至万顷沙二十一涌东约30千米。总长度为60千米,平均河宽285米,到灵山河宽615米,至亭角743米,至南沙口河宽1350米;平均水深6.42米,最深为12米。
虎门水道
南沙区东侧边界水道,又称穿鼻水道。北接
北江的
芦苞镇、西南涌、佛山涌、
平洲水道、沥润水道和
流溪河等支流,东北接
东江。由广州黄埔深井边界起至虎门口止,干流长41.7千米。
虎门镇]水道河宽水深,从黄埔深井起宽932米,至狮子洋
普通海鸥围宽2000米,虎门出口宽5800米。平均河宽3360米,平均水深10.2米,最深17.8米,是进出
广州市水上交通咽喉,是
珠江主要
泄洪水道之一。
贮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南沙地区属沙田和低丘
台地,
第四纪冲积层厚度达40多米,经历海水进退,形成咸地下水。据钻孔测定,横沥沿界河1000米长条地带和万顷沙等大部分地区都有咸地下水。蕉东联围的黄阁、南沙地区有浅层地下淡水,如大山齦半山腰的半天云泉清澈甘洌,就是地下淡水。历史上居民多在沿山丘边缘掘井1.5~3米,即可汲水,但在枯水年的冬春旱季,部分井水枯竭。
水利
南沙区水利工程主要有万顷沙联围、蕉东联围、义沙联围、沥心联围、小虎联围、沙仔围、龙穴围、番顺联围、缸瓦沙围、南沙红旗站引淡灌溉工程、万顾沙联围西线工程、沥心沙围加固工程等。20世纪50一70年代,南沙地区在原有自然水塘基础上,扩建、修建一批水库,是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有位于黄阁镇东里村的打鼓岭水库,库容10万立方米,坝高8米,坝长95米;位于黄阁镇大井村的大井水库,库容11.5万立方米,坝高9米,坝长60米。2008年,在
南沙街道九王庙村修筑白灰田水库,库容81万立方米,坝高12.7米,坝长150米;在南沙街红岭社区修筑牛坑水库,库容27万立方米,坝高5.84米,坝长100米。此外,还有犁头咀水库、深湾水库、望耕水库、流水井水库等。这些水库的水既可用来灌溉,也可用于
养鱼。
2019年,南沙区开始参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
西江引水向珠江三角洲东部的广州市南沙区、
东莞市和深圳市供水。工程全长113.2千米,主要由一条干线、两条分干线、一条支线、三座泵站和一座调蓄水库组成。工程设计引水流量80立方米每秒,至设计水平年2040年,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为17.08亿立方米,其中广州市南沙区5.31亿立方米、东莞市3.30亿立方米、深圳市8.47亿立方米。工程于2019年5月开工建设,施工总工期60个月,计划2024年4月完工。
自然资源
南沙区滩涂众多,土地资源丰富。2015年,南沙区
种植业总面积约60.28万亩,林地面积3.8万亩,
森林覆盖率5.33%。建成区
绿地率37.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0.02平方米。
南沙区主要矿产资源有
花岗石、红砂岩、玻璃砂(
石英砂)、白粉泥等,分布在
南沙街道、
黄阁镇一带。境内花岗岩蕴藏量最多,蕴藏量约1.5亿立方米。从1920年开始陆续开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大规模开采期,开采量约占蕴藏量的5%。1999年,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划为禁采区,禁止石场开采花岗岩和红砂岩。白粉泥、
重晶石等已基本开采完毕。
南沙区水资源丰富,区内水域面积(未含
东涌镇、大岗镇、
榄核镇三镇)达188.1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四分之一。主要有
虎门镇、蕉门、
洪奇沥三条水道,径流量4.8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流量1377亿立方米。其中虎门水道603亿立方米、
蕉门水道565亿立方米、
洪奇沥水道209亿立方米,分别约占
珠江年径流总量的18%、7%、6%。2017年,南沙区年降雨量1554.2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0.1%,属平水年;
水资源总量5.6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6.1%,其中
地表水资源量5.38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0.97亿立方米。
南沙区地处珠江出海口和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
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全区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海域面积351.57 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106.73千米;海岛11个,面积约63.23平方千米,包含有居民海岛3个及
无居民海岛8个。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南沙区是许多鱼类的
产卵繁殖场,水温和盐度均适宜多种大型
海洋动物生存和觅食,沿海滩涂、
红树林湿地以及大面积围垦鱼塘,为鸟类特别是为依赖于水域生活的水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2005年南沙地区水生动物和鸟类占野生动物总物种数的85.6%。南沙地区的珠江口海域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
中华白海豚和耳级保护动物
江豚、铅色白海豚的重要活动区域。南沙地区有水鸟45种,占辖区鸟类总物种数的47.4%。
截至2022年,在南沙湿地监测发现的鸟类多达180种,许多鸟类是中国珍稀濒危物种或国际濒危物种,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
白尾海雕、
黑脸琵鹭(2018年观察达40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包括
白琵鹭、
普通鵟、
黑翅鸢、黑鸢、
小鸦鹃、
褐翅鸦鹃等,还有20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等。
植物
南沙区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维管植物共有650种,隶属于133科412属。包括
蕨类植物门16科24属31种;裸子植物3科3属5种;
被子植物门114科385属614种。其中野生植物128科388属603种,占广东省植物总数的科、属、种比例分别为44.29%、19.15%、10.16%。此外,
红树林是
热带、
亚热带海岸
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中独具特色的
植被类型。南沙地区水温条件适宜
红树植物生长,有真红树8科10种,分别占中国真红树植物总科数的67%和总物种数的36%。
自然保护区
南沙湿地景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地处
广州市最南端的珠江入海口西岸,总面积约一万亩,是候鸟的重要迁徙路线之一,也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为完整、保护较为有力、生态较为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南沙湿地良好的自然
生态环境为周边地区起着防风消浪、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被誉为“广州之肾”。南沙湿地景区分为两区建设,东区面积约3400亩,为生态保护核心区,以开展生态系统科研科普教育为主。西区面积约6000亩,为综合开发
生态旅游区。
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面积约45亩,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树林,有超过8种红树树种。坦头天然红树林位于南沙街道
坦头村,主要分布于虎门轮渡码头周边海域,包括从码头至南沙有荣船厂沿岸、马安涌东侧和合成涌两侧,经常性浸水深度30-50。红树林带总长约500米,宽度一般在20-70米,最宽处约110米,面积1.2万平方米。
自然灾害
南沙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南沙区的软土资源较丰富,但开发力度较大,地表
沉降已成为该区典型的地质灾害问题。此外,该区处在
珠江出海口,是中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台风来袭对农业作物产生严重影响。
南沙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地面沉降。地貌上
冲积平原与
丘陵、残丘相间出现,夏秋季多台风暴雨,局部断裂构造较发育,区内人类破坏地质环境程度较强烈,部分山体已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截至2020年底,全区在册
地质灾害隐患点29处,潜在威胁人口约1114人,潜在经济损失约4600万元。其中崩塌28处,滑坡1处;威胁人数100人以上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威胁10人至100人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21处,威胁10人以下的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7处。
南沙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和
咸潮。南沙区地处
珠江出海口,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平均每年约受4~6个台风影响。2003年9月2日台风“杜鹃”登陆南沙,南沙录得最大瞬时风速为47m/s(相当于15级风),是南沙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风速。此外,南沙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平均年雨量大,汛期时间长,暴雨日数多,年暴雨日数为6.8天。2008年6月25日,受台风“风神”影响,南沙区录得日雨量426.0毫米,属超百年一遇,是南沙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日雨量。然而,南沙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为枯水期,雨量稀少,西北江的水流量也随之减少,导致
咸潮上涌,有1‰以上含盐量的
海水倒灌,最咸可达20‰以上。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春旱咸害,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可使秧苗枯死,既损失谷种,又贻误春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南沙区下辖
万顷沙镇、
黄阁镇、
横沥镇、
东涌镇、大岗镇、
榄核镇、
南沙街道、珠江街道、
龙穴街道9个镇(街道)。南沙区人民政府驻
凤凰大道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南沙区有
户籍人口49.17万人。常住人口846584人,其中男性470128人,女性376456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24.88。全区出生人口9395人,出生率11.88‰;死亡人口2564人,死亡率3.24‰;自然增长人数6831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8.64‰。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9243人,占15.27%;15-59岁人口为625126人,占73.84%;60岁及以上人口为92215人,占10.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3111人,占7.45%。
截至2022年末,南沙区常住人口92.94万人,
户籍人口54.20万人。2022年,全区出生人口8844人,出生率10.3‰;死亡人口3112人,死亡率3.6‰;自然增长人数5732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7‰。
民族
南沙区有少数民族17个,包括壮、瑶、满、土家、侗、朝鲜、黎、苗、回、蒙古、、京、布依、仡佬、藏、白、土族。
语言
南沙区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人讲
粤语。南沙地区粤语属于广府片、高廉片、罗广片、四邑片4个片中的广府片。南沙区处于广州市南部,若将广州市番禺和南沙两区作为一个整体板块来看,语言差异可分为5个片。即北部市桥片、沙湾片,中部沙田片,南部黄阁片、南沙片。南沙区大岗镇、
东涌镇、
榄核镇、
横沥镇4个镇属沙田片,
黄阁镇属黄阁片,
南沙街道、珠江街道、
万顷沙镇、
龙穴街道属南沙片。另万顷沙镇十一至十四涌的居民是1973年从灵山、鱼窝头一带
渔业生产队迁移过来,语言属沙田片。
宗教信仰
广州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除道教属中国本土宗教外,其余均由国外传入。传入
广州市时间最早的是佛教(255年),其次是道教(306年),伊斯兰教于唐初传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在明末、
清代传入广州。截至2023年7月,官方数据中并没有显示南沙区有宗教事务场所。
道教,在两晋之际已传入广州,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广州市道教协会于1987年5月23日成立,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登记开放的
道观8间,分别为圆玄道观、
三元宫、
纯阳观、黄大仙祠、仁威祖庙、何仙姑庙、都城隍庙和大仙庙;有筹备建设的道观3间,分别为白云仙馆、赤松宫和斗姥宫,主要为全真派道观。全市现有
道教教职人员105人,大专以上文化占80%以上,其中认定备案教职人员78人,在读教职人员10人。现有道教信众约21万人。
广州市佛教寺庵历史悠久,积淀了广州千年的历史文化,1956年,在中国佛教协会代表会议的推动下,广州市佛教协会由广州佛教界代表人士
姚雨平居士和觉澄法师发起筹备组建,于1958年9月1日正式成立,是广州市佛教徒的联合组织。
基督教(新教)传入广州始于清中叶
爱新觉罗·颙琰十二年(1807年),已有200多年历史。截至2022年,广州市共有39处(含2间省管场所)基督教活动场所,其中有天河堂、锡安堂、东山堂等教堂17间、22个固定处所。
天主教传入
广州市始于1845年,已有170多年历史。截至2022年,广州天主教有活动场所8处,其中教堂4座(石室天主堂(石室耶稣圣心大教堂)、天主教露德圣母堂、河南宝岗天主堂、天主教露济亚堂)固定处所4处(东山天主堂〈东山圣方济各堂〉、
增城区荔城天主教活动点、
天河区五山活动点、
番禺区大石活动点)。现有教职人员41人(
主教1人、神父15人,修女25人)。
广州是
中国伊斯兰教的初传之地。伊斯兰教传入广州的历史,至今已有1300多年。
唐朝初期,萨阿德•宾•艾比•宛葛素一行从沙特麦加沿着
海上丝绸之路来到
广州市经商并宣传伊斯兰教,主持修建了
中原地区第一座清真寺——怀圣寺以及著名的
光塔。
经济
综述
南沙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工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开发业和营利性服务业,火箭升空、巨轮入海、汽车出厂,多项工业重器均为“南沙制造”。南沙区的龙穴造船基地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汽车产业集群是全区首个产值规模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此外,南沙区集聚了3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培育出云从科技、小马智行、暗物智能等”独角兽”企业,吉利航天集团总部、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户,
新能源汽车、海洋科技、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2022年,南沙区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2252.5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4.2%,在2022广州市各区GDP排名中位列第七。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2.28亿元,增长5.2%;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95.50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84.81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3.2:44.2:52.6。
第一产业
南沙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类型以
种植业(
旱田)和水产养殖业(水田)为主,前者面积为119.14平方千米,后者面积为80.03平方千米。南沙区水产养殖面积居全市首位,凭借丰富的咸淡水资源,南沙打造了多个名牌产品,“新垦虾”“围垦青蟹’等备受消费者喜爱。南沙区畜牧业以饲养生猪、
奶牛、
肉鸭和肉鸡为主,水果主要品种有香蕉、荔枝。
2022年,全区实现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126.32亿元,增长6.6%。其中,种植业产值55.66亿元,增长0.1%;畜牧业产值2.91亿元,增长1.4%;渔业实现产值53.36亿元,增长1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30亿元,增长17.3%。
第二产业
南沙区的主导产业是汽车制造业,是南沙区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特点。南沙区的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
核能装备制造基地之一,先后创造了“十六个国产首台”核能主设备纪录,已建设成为国内核能装备国产化基地,核动力舰船设备研发制造及服务基地和东方电气集团出海口基地。南沙依托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引进培育了芯粤能、芯
聚能、联晶智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国内率先实现宽禁带半导体
全链智能布局,形成了覆盖宽禁带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全产业链完整生态。
2022年,全区工业
总产值3900.34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05.55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轻、
重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0.03:79.97。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1956.99亿元,增长19.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116.10亿元,增长9.9%。
第三产业
2022年,南沙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831.67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70.2%。南沙区通过举行“2022年南沙夜间消费节”“中华美食荟”主题节日等活动促进居民消费,并且集聚跨境电商贸易、直播、运营及平台等资源,落户
天猫、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唯品会、
抖音、洋葱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此外,南沙区加快建设智能化全球分拨中心及大湾区国际冷链分拨中心,
美赞臣、
达能、斯维诗、
H\u0026H国际控股等国际知名品牌在南沙建立了全国乃至
亚太地区的分拨中心,2022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988.19亿元,增长15.1%。2022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成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地区。南沙累计落地近70项
金融创新案例或试点,涵盖跨境金融创新、特色金融发展、
营商环境建设等诸多领域。2022年末,南沙区本外币存款余额合计为2648.85亿元,增长20.0%。
2022年,南沙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营业收入626.98亿元,增长6.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南沙区共有学校(含民办,下同)98所,其中小学62所,
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
完全中学8所、
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
特殊教育学校1所。新增优质公办中小学学位8335个。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97586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6296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2709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76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47人。全区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6293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3438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713人,中等职业中学教师数90人,
特殊教育专任教师5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7.6%,
高中升学率100%。全区共有幼儿园139所,幼儿园在园人数(含托班)42038人。南沙区只有一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于2022年6月正式设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于2022年6月正式设立,是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举办的公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融合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踔厉前行,力争成为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的典范,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努力培养面向未来、致力于人类共同福祉的高端学术人才和产业领袖。
文化事业
2022年末,全区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区级1个,镇街级9个),影院10个,
公共图书馆24个,图书馆共有藏书98.63万册。综合档案馆1个,藏档案18.8万卷,藏书6387本。全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82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2022年,全区举办文体活动2846场次。
科技事业
2022年,全区财政科技投入27.80亿元。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02家,增长21.2%,其中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入选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31家。集聚4家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和1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建成创新平台37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全年全区专利授权9861件,下降14.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13件,增长4.8%。技术合同认定成交总额368.43亿元,增长23.9%。获得省资金支持科技项目24个,获得市资金支持科技项目120个,共获得上级科技部门支持经费1.15亿元。
体育事业
2022年末,全区有综合性体育场馆2个,共有篮球场513个,乒乓球台378张,游泳池51个,
羽毛球场207个,健身路径312条,足球场108个,
田径场81个。体育活动中心2个,社区运动中心1个。
卫生事业
2022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13个,增长17.2%,其中医院16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妇幼保健院1家,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1家,门诊部59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1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17个,村卫生站114所,医学检验机构5家;全区医院实际拥有床位1854张,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536人,其中执业医师(含
执业助理医师)1737人,注册护士1827人。
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于2008年7月15日开业,是南沙区内唯一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西临蕉河,紧靠环市大道,北邻地铁4号线金洲站,东面群山环绕,医院总占地面积10.05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拥有员工419人,其中高级职称25名,博士导师2名,硕士导师3名,博士7名,硕士94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现已迈入中国一流医院行列。医院现有越秀总院、黄埔院区、南沙院区,分别与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共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截至2022年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241名,硕士3845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41007名。
人居环境
2022年,南沙区空气优良率达85.2%。全区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6.7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3%,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比上年增长19.8%,
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增长17.4%。2022年,全区新建
口袋公园9个,年末建成“
绿道”里程(累计)299千米,其中本年建成“绿道”里程5.4千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2%,现状公园绿地面积2140.76万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79.5%。4个
国家公务员考试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建成
海绵城市达标区42.87平方千米。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人数达11.9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26.0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3.7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47.08万人;参加失业、
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44.09万人、44.50万人。
交通
综述
南沙区是大湾区互联互通要地,
广深港高速铁路、
南沙大桥、
广州地铁18号线相继建成,南沙与
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江口东西两岸主要城市核心节点、
广州市主城区之间实现30分钟直接通达,南沙枢纽、广珠澳高铁、南珠城际、
深江高铁、狮子洋通道等战略性基础设施加快规划建设,以南沙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日臻完善。
公路
南沙区过境高速公路主要有
南沙港快速路、京珠高速、
广州绕城高速公路、莞佛高速、黄榄快线、东新高速这六条。“十三五”期间,南沙区建成
轨道交通85千米、高
城市快速路193千米、市政道路460千米,此外,南沙区登记在省公路系统中的
农村公路总里程为526.9千米,其中县道77.2千米,乡道244.8千米,村道204.9千米,纳入市政化管养道路102千米。
铁路
南沙区有
南沙港铁路,这是国家Ⅰ级、双线
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20千米,
正线全长约88千米,途经
江门市、
佛山市、
中山市、
广州市4市,终至广州港南沙港区,于2021年12月31日建成开通,这是首条进入
广州南沙自贸区境内的客货
双线铁路。全线新建车站8座,其中万顷沙站(预留)、
南沙港站、南沙港南站具备货运功能,棠下站、均安站、东凤站、南沙站具备客运功能,
黄圃站同时具备客货运功能。
航运
截至2021年3月,南沙区境内共有省管航道32条,通航里程328千米,占全市省管航道47.1%,其中
内河等级航道206千米,沿海航道65千米,四级及以上内河航道81千米。广州港出海航道位于南沙区东侧过境,形成了以广州港出海航道、
洪奇沥、下横沥、枕箱水道、龙穴南水道、小虎西水道等主要航道为主架构,连接
中山市、
佛山市、广州主城区,通达
深圳市、
东莞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
珠海市,辐射
西江流域的水运网络。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南沙区有公交站场72个,有公交车795辆,南沙区日均出行量约为447万人次/日。截至2019年末,南沙新区已开通公共汽车线路108条,初步形成“快—干—普—支”四级线网体系。截至2023年7月,南沙区在运行的地铁线有四号线和十八号线。地铁四号线起点黄村站,终点金洲站。2007年6月28日开通,开通初期上线12列车,行车间隔为9分钟,后来行车间隔改为6分钟,日载客能力达到18.7万人次。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自广州南沙万顷沙至天河冼村,全长58.3千米,设站8座。线路开通后,
广州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589.4千米,车站增加至290座。
人文
综述
南沙是国家级新区,是
广州市通往世界的南大门。这里有先秦时期的“南沙人”遗址,有广州最古老的天后古庙,有打响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炮的南沙虎门炮台,还有展现海洋文化的舢洲灯塔和金锁排灯塔。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4月,南沙区不可移动文物共有8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虎门镇是
珠江主要入口之一,一江两岸以主航道分界,东属
东莞市,西属广州,
虎门炮台就分布在这一江两岸和江中的三个岛屿(上横档岛、下横档岛、大虎山岛)之上,这是中国近代海防史上设施最完整、火力最强大、工事最坚固的中国海防要塞。于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门炮台最早建于清朝
康熙,虎门炮台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1841年1月7日,英军20余只舰船突然向大角炮台及对岸的沙角炮台发动进攻,清军在奋力回击后撤出,炮台遂被英军攻陷;1841年2月25日、26日英军向
虎门镇的主要防线发动进攻,遭到防卫的清军全力抵抗,经过一天的激战,
虎门炮台被英军攻破;1937年9月14日,侵华日军5艘军舰向虎门进攻,企图入侵
广州市,遭到虎门炮台守军的迎头痛击,狼狈逃窜。后日舰多次来犯,虎门炮台奋发虎威,击退了日舰,死心不息的日军转而从陆路进攻广州,中国军队才被迫放弃了虎门炮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7月,南沙区已公布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1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5个。发掘培养了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名,并先后成立了12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黄阁
麒麟舞是黄阁人怀着对麒麟的深情崇拜,通过近代麒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自发形成的民间舞蹈艺术,相传已有300多年。麒麟造型是根据古代传说中麒麟的样子——龙头、狮身、鹿角、羊头、牛尾的仁兽形象做成的。在
黄阁镇,每逢
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等民间节庆日,黄阁的乡亲就会舞起麒麟,寓意迎祥纳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南沙居民世代靠海谋生,视
妈祖为护航之神,每逢出海或遇天旱、洪涝等都要向妈祖祈求庇佑。南沙妈祖信俗包括妈祖传说、日常祭祀和神诞祭祀等内容。日常祭祀主要是指渔民出海或者遇到天旱、洪涝及其他重大事项时,当地民众多到天后宫中祭祀祈祷。神诞祭祀是每年农历三月三妈祖神诞日期间,南沙当地举行祭祀活动一般从农历三月廿二开始,一直持续到廿五日,这是南沙妈祖信俗中的核心内容。
习俗
在南沙的婚庆习俗里,结婚行礼时,趟火盆、不踩门槛、女家三朝回门的习俗都沿袭了下来。所不同的是,婚礼上媒婆和亲友都会唱着喜庆和祝福的咸水歌将女儿送出门。出嫁时,唢呐声声,男家接亲的人在船上兴高采烈地将新娘接走,一派喜气洋洋,笑语喧天的热闹氛围。
岁晚“卖懒”是大人希望小孩勤奋的一种
春节风俗:给小孩一个熟
鸡蛋,一炷香,拿到社台上安好拜祭,吃掉鸡蛋留下
蛋壳,这样便将“懒惰”卖掉,从此小孩勤奋。这反映出古时村民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一种心情。
南沙地区岁时风俗。农历正月十九日,黄阁人煎艾叶薄撑(
薄饼)以补天穿,祈求风调雨顺。因民间流传着
水神发怒弄破天,雨不止,人们用糯米饼补天以止雨的传说,实际上是“
女娲补天”故事的延续。如今农田少了,艾草也少,群众的生活水平高了,
薄撑的用料也逐渐丰富,有
腊肠、腊肉、虾米、花生、葱花等。
趁墟是在某个特定日子里的一种传统贸易方式,即集市贸易。南沙传统趁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六墟:黄阁、鱼窝头。二七墟:东涌石牌村、
榄核镇。三八墟:东涌镇。五十墟:珠江街。逢周日:南沙旧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墟市主要出售农产品,如今生活用品、水果、零食、服饰、花卉样样都有,如果想做生意,向场地所有人交付租金即可。
饮食
南沙地处
广州市最南端,珠江入海口咸淡水交界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涌纵横,物产丰富。南沙区既培育生产出新垦莲藕、南沙木瓜、万顷沙香蕉、蕉门红番薯、荔枝、
龙眼、
番石榴、
阳桃、
甜玉米等绿色农产品,还有养殖的小虎麻虾、葵花鸡、
锯缘青蟹、鳗鱼、
黄鳍棘鲷、
金钱鱼、四大家鱼等水产品。这些原料经过焖、煎、蒸、煮、炖、浸、酿、煲之后,成为色香味皆全的美食。
南沙最具传统风味菜式之一。风鹅皇选用自家农场放养100多天的精选黑棕鹅,经名师祖传秘制所制成。制作风鹅皇,天气很重要,必须在北风天制作,制作时必须在日晒和阴凉两个不同的环境下反复晾晒约3天,再用油纸包裹,防止香味流失,再晾晒4天即成。
南沙风味菜式之一。黄眉头是南沙特有的鱼种,离水很容易死去,新鲜是烹黄眉头鱼的最基本条件。制作过程是用煎锅爆香蒜头,放入黄眉头再加入适量盐、水,煸熟即可。
南沙风味菜式之一。主要材料选用南沙区
万顷沙镇新垦地区特产的新鲜咸水莲藕,莲藕里酿的馅料除了绿豆瓣,还加入了莲子。用温水泡一个多小时之后,再调味。制作时先把绿豆煲熟去皮,再把它酿到莲藕孔中去,加上特别配料把莲藕煲淋即可上碟。这道菜粉中带香,还兼有消暑、清热、安神的特殊功效。
特产
新垦莲藕是南沙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出产于南沙区万顷沙镇新垦一带,已有百年以上种植历史,目前种植面积15000亩。因地处
珠江出海口,咸淡水交界,土壤肥沃,莲藕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特优,藕茎大,藕身圆,外形美观,纤维含量较高,肉质粉香松化。1999年,新垦莲藕获得农业部的绿色食品认证,是
广州市十大农业品牌之一。新垦莲藕以当地品种“猫头”和“湖北品种“杂交3735”为主。
蕉门红番薯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
番薯、红薯。块状,蔓细长,匍匐地面。产于南沙区
黄阁镇蕉门村,因薯块皮肉均匀呈红色而得名,已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说清末曾是贡品。蕉门红番薯具有薯体偏小而均匀、含糖分高、淀粉低、纤维少、味香浓、软滑可口等特点,是一种质优、高档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番薯品种,获得广州市名优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横沥甜玉米最早出产于
横沥镇冯马二村及邻近村,近年珠江街、
万顷沙镇种植面积也较大。因其具有甜、鲜、脆、嫩的特色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富含糖、食用纤维、矿物质、
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是老少咸宜的绿色食品。
甜玉米全年均可播种,全年可植3~4造,以春秋季栽培最佳。2009年播种面积约3.5万亩,年产鲜苞约4万吨,是南沙区十大名优农产品之一。
风景名胜
综述
南沙区是
广州市唯一具有“山城田江海”空间形态的城区,生态禀赋优良。南沙东部滨海旅游板块以滨海、休闲为特色,包括
南沙天后宫、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南沙游艇会等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项目;南部
生态旅游板块以自然、生态为特色,包括4A级旅游景区南沙湿地景区、
百万葵园,以及水鸟世界等海洋生态景观;北部文化旅游板块则以历史人文为特色,包括
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东涌水上绿道、星海故居等人文旅游景观。
重要景区
天后宫
天后宫座落于南沙大角山东南麓,依山傍水,正对珠江口、伶仃洋,其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在天后广场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
南沙天后宫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滨海民俗的代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南沙天后宫都要举行广州市南沙妈祖诞旅游文化节。
南沙湿地游览区
南沙湿地游览区于1999年规划、2002年扩建、2003年对外开放。位于南沙区
万顷沙镇十八涌。在十九涌东围约200公顷的游览核心区,种植
红树林以维护生态,种植芦苇形成一个上千亩的芦苇荡,吸引多品种和多数量的飞鸟在公园内觅食、栖息、繁衍。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丝光掠鸟从北方飞来越冬,有24种上万只鸟类在此栖息觅食,其中包括非常珍稀的
黑脸琵鹭、
白琵鹭、
黑翅长脚鹬等
野鸭成群、
苍鹭伫立,形成珠江三角洲难得一见的鸟类天堂。大面积种植观赏性荷花,形成壮观的荷景,开挖约25千米的迂回曲折小河,形成曲水迷宫。
百万葵园
百万葵园位于南沙区
万顷沙镇新垦十五涌。2002年5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占地26万平方米,以向日葵为主题。名列两项世界第一规模最大达66.7公顷,获“全国规模最大的葵花园”“吉尼斯之最”纪录;葵花常年开放,世界唯一。葵园共引进欧洲、
日本等18个观赏性向日葵品种,并优选培育出一批适宜
亚热带种植生长的品种。通过基因的导入,培育出红色、紫色等特殊颜色及具有浓郁香味的向日葵,且经过科学规划种植,使葵园保持100万朵葵花常年盛放。葵园已从单一葵花园发展成拥有世界各国名花的主题花园,法国羽叶薰衣草、
北海道薰衣草、欧洲树型玫瑰花、
韩国孔雀花以及中国芳香淡雅的
茉莉花,都已成为葵园著名景点。
对外交流
2018年9月26日,广州市外办组织“2018外国驻穗领团走进南沙”活动,巴西等30国驻穗总领事和代表赴南沙参观考察,后在南沙区行政中心召开座谈会。
2019年11月18日至20日,
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全球科技大会在广州市南沙区举办。大会主题为“东西方科技对话”,包括逾35场次的炉边谈话和小组专题讨论,来自IBM、
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
蚂蚁集团、
华为、
京东集团、
滴滴出行等行业领先巨头齐聚大会。
2022年9月7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牵头,南沙区承办的“湾区南沙面向世界——中外媒体南沙行”活动中,波兰通讯社、日本广播协会(NHK)、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央视总台国际频道、中国日报等22家中外媒体的42名记者齐聚南沙区。
2023年1月16日,南沙区与
老挝阿速坡省沙南塞县加强交流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线上举行,这次合作对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求,高质量实施RCEP的积极探索,填补了
广州市在老挝“朋友圈”的空白。
重要人物
字元抚、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今
福州市)人。嘉庆十六年(1811)中
进士。曾任
道员、
巡抚、
总督等职。为政清廉,关心民,毕生提倡“民为邦本”思想和
经世之学。
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八月(1838年9月)上书指陈烟毒祸害,力主禁烟,其禁烟方略为道光采纳。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抵达广州后,即与
邓廷桢、
关天培等在
广东省推动
禁烟运动,迫使
英国烟贩缴出鸦片200多万斤,并亲自主持
虎门销烟。
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
淮安市)人。道光十四年(1834)授
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加强虎门防务,设置三道防线。在
林则徐抵广东查禁鸦片时,协助林则徐完成了虎门销烟的壮举。1841年直接指挥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
虎门之战,打响了反抗
帝国主义入侵的第一炮。当英军猛攻
虎门炮台第二道防线时,他亲自督战,受伤数十处仍不下火线,因寡不敌众,和数百将士一同壮烈殉国。清廷谥“忠节”。
南沙区
黄阁镇乌洲村人。1946年被国民党军队拉壮丁人伍,后在
东北地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五师四二四团三营八连为战士,担任炮兵瞄准手。他参加多次战役,作战英勇,不久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荣获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解放
华北地区纪念章”和“解放
华中地区、华南纪念章”。1952年10月27日,周冠华在
上甘岭战役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同年11月2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批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重要荣誉
2011年,南沙区获得
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金奖;
2017年12月,南沙区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9年,南沙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2019年,南沙区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
2020年,南沙区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
2020年10月29日,南沙区荣获“省双拥模范区”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5日,南沙区成为10个
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之一;
2022年,南沙区被推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
2023年,南沙区入选
广东省首批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县(市、区)名单;
2023年,南沙区被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全国科普示范区”;
2023年1月,南沙区被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
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4年9月20日,南沙区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1位。
参考资料
南沙概况.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2023-07-26
政务公开.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2023-08-02
关于我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07-31
医院概况.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2023-07-31
医院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分院.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