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
通辽市(英文名:Tongliao City),原称哲里木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内蒙古东部。境内总面积5953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通辽市下辖1个区、1个县、5个旗,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常住人口283.46万人,市政府驻科尔沁区阿古拉大街门达路交汇西150米。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雨旱季明显。通辽市水系由西辽河水系、柳河水系、大凌河水系、嫩江水系及东辽河组成,境内有自然湖泊612个。 大约三千年前,通辽进入奴隶社会。春秋时,东吁王朝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秦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西汉初,匈奴主宰了通辽,而后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南北朝时期,在通辽又兴起新的民族契丹。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清朝,改部落制为盟、旗制,清崇德元年建哲里木盟。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
通辽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区和东北亚三角经济区,是东北与华北的交汇中心,被国务院规划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通辽地处世界三大玉米黄金带和肉牛养殖黄金带,资源丰富,有优质黑土地2100多万亩,有富饶的草原以及林下牧场资源,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内蒙古自治区之首,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23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地级市之一,素有“内蒙古粮仓”“中国草原肉牛之都”“中国红干椒之都”等美誉。通辽市第二产业有玉米生物、新材料、肉牛、现代蒙医药、煤化工及沙产业六大工业全产业链。通辽市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重点发展物流业、金融业、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和健康服务业。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22年,通辽市GDP总值1561.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5.5:32.3:4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992元。
通辽市历史悠久,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科尔沁草原诞生和流传着著名的科尔沁三大叙事民俗音乐(韩秀英、达那巴拉、嘎达梅林)和上千首短调民歌,保留着史前遗址、金代界壕辽朝古墓、清代王府等大量历史古迹,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大市之一。截至2021年末,通辽市有金界壕遗址萧氏家族墓、僧格尔沁王府等1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有包括科尔沁民歌、乌力格尔、蒙古四弦琴等在内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7项。以及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3家,包括通辽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库伦旗三大寺景区、通辽市奈曼旗宝古图沙漠旅游区等6个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蒙古族民俗音乐之乡”“民族曲艺之乡”“乌力格尔之乡”。
名称由来
通辽市原名为哲里木盟,1636年,皇太极后金为清,改元崇德后,开始对蒙古各部首领授官封爵,并推行盟旗制度。当时因为科尔沁区扎赉特旗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这四个部落同祖,所以共组一盟,设有四部十旗。会盟地点定在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哲里木之地,定名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以哈撒尔封地及其后裔为统治核心而形成的蒙古强部——科尔沁部演变而来的。
通辽市现在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的重地,但是通辽二字作为地名,其沿用的历史却并不久远。中华民国以前,今通辽市科尔沁区这片土地,是属于科尔沁左翼中旗和硕卓里克图亲王的领地。由于清朝末年以来,统治阶级推行蒙荒放垦政策,这里逐渐出现了汉民开垦种植的农业经济,也渐渐有了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落。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第十五代卓里克图亲王色旺端鲁布因为挥霍无度,欠下巨额债务,将祖传的领地正式出放招垦,以放荒收入来还债,这就是出放巴林爱新荒,正是在这次放荒的过程中,产生了通辽这个地名。
历史沿革
先秦
大约三千年前,通辽地区的古代居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燕国在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公元前221年),东胡族与燕国屡有征战,东胡被打败北撒,燕国修筑长城,此地处于燕长城以北,仍为东胡族游牧地,燕长城以南归燕国的辽东郡和辽西郡管辖。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其他多数在东胡管辖区。西汉初(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所破,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西汉中后期,游牧于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的主要是东胡人的后裔鲜卑族乌桓人,东、西辽河以南部分地区归玄菟郡、辽东郡、辽西郡管辖。 刘彻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
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嫩江流域隶属于扶余国,燕长城以南隶属于东汉的辽东郡、辽西郡。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鲜卑人大规模内迁,东、西辽河流域隶属于东部鲜卑的慕容部。南北朝时期,在鲜卑族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辽朝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晋朝时期,嫩江流域为夫余国属地。东晋十六国时期,燕王慕容姓的势力达东、西辽河流域。北部隶属于契丹。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部隶属于契丹,南部隶属于室韦。
隋唐至宋元
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唐朝,在契丹地设饶乐都督府,后设松漠都督府;在室韦地设室韦都督府。唐末,嫩江流域部分地区归渤海夫余府管辖。
辽代,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归上京道和东京道管辖。金朝,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归上京路临潢府及东北路招讨司、咸平路咸平府管辖。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清
明朝时期朱棣明成祖北伐之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世孙奎蒙可·塔斯哈剌率二十万部众浩浩南迁,游牧于嫩江流域,称嫩江科尔沁,并很快控制兀良哈三卫之地,开辟嫩江流域的广阔牧场。历经二百年的生息繁衍,逐渐强盛,成为内蒙古地区诸部中的强悍部落。形成了喜峰口外,至京师一千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里的三十六万千米的广阔领地。从此通辽大部分地区成为科尔沁部落的驻地。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奎蒙克塔斯哈喇后裔奥巴率科尔沁部归附后金。
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率军西征林丹汗,沿途收服蒙古诸部,统一漠南。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清代。满清在蒙古部落实行盟旗制,并在中央设理藩院统一管理蒙、回、藏等部族事务。在盟旗制度下,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在科尔沁部设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古科尔沁部形成了包括科尔沁左翼三旗、右翼三旗,郭尔罗斯前旗、后旗,杜尔伯特旗,扎贲特旗在内的嫩科尔沁十旗。十旗的会盟地在哲里木山,故称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
中华民国
1914年,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巴林太来设通辽镇,1918年改为通辽县。1928年,在郭尔罗斯前旗设乾安县。1932年,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赉特旗隶属于伪兴安省的兴安南分省。1934年,伪兴安南分省改兴安南省,归蒙政部管辖,辽县、库伦旗划归兴安南省,郭尔罗斯前旗归吉林省管辖,郭尔罗斯后旗归滨江省管辖,杜尔伯特旗归黑龙江省管辖。1943年,兴安南省改称兴安南地区,隶属于兴安总省。
1945年10月,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成立三旗联合办事处。中国共产党辽北省委指派辽源专署接管通辽县。同年12月,科尔沁左翼三旗隶属于兴安盟南地区。1946年1月,通辽、开鲁县辽西省管辖。4月,撤销兴安南地区,成立哲里木省。6月,哲里木省改称哲里木盟,由辽吉省代管。1947年5月,扎鲁特旗划入哲里木盟,同年年6月,辽吉省改为辽北省,哲里木盟隶属于辽北省。1948年9月,奈曼旗和库伦旗划归哲里木盟。此时,哲里木盟管辖通辽县、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扎鲁特旗、奈曼旗、库伦旗。1949年3月,科尔沁左翼前旗建制撤销,所辖地区划入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彰武县,同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7月,在通辽县城关区设通辽市,为盟政府所在地。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1958年10月,通辽县建制撤销,并入通辽市。1964年12月,通辽县建制恢复,与原通辽市分开。1965年10月,科尔沁右翼中旗由呼伦贝尔盟划归哲里木盟。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7月,科尔沁右翼中旗划归兴安盟。1986年7月,通辽县建制撤销,并入通辽市。1998年,哲里木盟辖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1999年1月13日,撤销哲里木盟和县级通辽市,设立地级通辽市。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通辽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
位置境域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位于北纬42°15′~45°59′,东经119°41′~123°43′之间,东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南依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和铁岭市,北与兴安盟以及白城市松原市为邻。全境东西长约370千米,南北长约418千米,总面积59535平方千米。
气候
通辽市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北早南晚,冬季漫长少雪寒冷。年平均气温中部平原5~6°C,南部在6°C以上,北部山区为0~6°C。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3.5℃,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4.1℃。无霜期鲁北以南为140~160天,鲁北以北为140天以下。全市年降水量变化在305~485毫米之间,年降水的70%集中在6~8月份。全市各地湿润度一般在0.3~0.7之间。全市光能资源丰富,光合有效辐射2506~2728兆焦耳/平方米年,年日照时数2868~3111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817.4毫米。
地质
通辽市位于新华夏系松辽沉降带的西南部,西与开鲁凹陷相连,北接架玛吐隆起,东邻双辽凸起。是一个近东西向分布及延续的新生代沉降盆地。盆地底部由白垩系、第三系组成,上覆巨厚的第四系沉积。从区域构造体系图上,在通辽~长春一线有断袭构造存在,方向近东西,基本沿西辽河方向延伸,在该区称西辽河断裂带。
地层
通辽市北部山区地层区划为松花江区大兴安岭分区,南部山区地层区划大部分为松花江区内蒙古草原分区敖汉小区,仅南缘为华北区阴山至努鲁儿虎山分区建平小区,通辽市中部平原是中生代以后的沉降盆地。第四系广布,仅科尔沁区南阿古拉及科尔沁区东吐尔基山有零星基岩露头。地层发育比较简单,从老到新有白垩纪下统嫩江组、第三系上统泰康组。这两组地层地表均未见出露。其余为第四系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全新统地层地表出露广泛。
通辽市为松辽坳陷新生代沉积盆地的组成部分,第四系地层极其发育。从下更新世至全新世皆有厚度不等的连续沉积,分布占全市总面积的99%以上,为一套风积、冲积、冲湖积和冰水沉积加而成的巨厚的松散堆积层。其层序自下而上有下更新统白土山组、中更新统大青沟组、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和全新统,总厚度277.82米。中更新统大青沟组该组地层地表未见出露。广泛分布于通辽地区内4.58~42.74米以下。底部见螺蚌化石,厚度105.17~147.06米。该组地层为第四系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有的青灰色,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全新统区内地表普遍被发育的全新统地层所覆盖,主要为河流成因的冲积层,冲积层之上则零星分布全新统风积层。
地形地貌
通辽市处于蒙古高原递降辽河平原的斜坡,地貌总轮廓是南部、北部高,中部低平。全市境内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玛山、吐尔基山、老道山和青龙山,最高峰是罕山吞特尔峰,平均海拔1444米。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区,海拔高度400~1300米,占全市面积的22.8%。南部为辽西山地的黄土丘陵和浅山区,海拔高度550~730米,占全市面积的7.0%。南部和北部,是风沙活动区,其上坨、沼漫布,坨、甸相间,风成微地貌颇为发育,下伏为断续出露的冲积平原。中部和东北部是河流长期活动、汇集的地区,为西辽河冲积平原,海拔高度120~320米,在河流长期冲刷、搬和堆积过程中,形成一个近东西向延续的、宽阔平坦的河谷平原地形,其边缘分布着固定、半固定沙沼,占全市面积的70.7%。
水文水利
水文
通辽市境内有自然湖泊612个,总集水面积292.9平方千米,总蓄水能力3.53亿立方米;有河流174条,河流长度6459千米。通辽市水系由西辽河水系、柳河水系、大凌河水系、嫩江水系及东辽河组成,其中西辽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以上。
西辽河流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辽河上游,发源于河北省,总长829千米。流向总体由西向东,两岸地势平坦,广泛分布山丘草原和黄土台地。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涉及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4省区。内蒙古境内西辽河流域面积12.7万平方千米,占西辽河流域总面积的92%,其中40.8%为平原区,59.2%为山丘区,涉及赤峰市12个旗县,通辽市7个旗县以及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一小部分,其中赤峰和通辽两市面积占97.5%。
柳河是辽河流域的一级支流,其发源地在通辽市的库伦旗境内,通辽市境内流域面积2860平方千米,占整个柳河流域的70.6%。柳河水系有养畜牧河、铁牛河和新开河,养畜牧河自西向东流经库伦旗南部入闹德海水库,河长103千米;铁牛河自西向东流经库伦旗南部山区,在石门子附近汇入新开河,河长49千米;扣河子河自西向东流经库伦旗南部山区格尔林苏木、先进乡,在石门子纳入铁牛河后汇入闹得海水库,河长121千米,3条河流均汇入与辽宁省交界处的闹得海水库。
水利
截至2023年3月,通辽市境内有大中小水库共121座,其中莫力庙水库为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十三五”期间实施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绰济辽二期工程是引绰济辽工程的延续工程,通辽段总长268.62千米,静态投资59.39亿元。可为通辽市5个旗县工业园区年供水2.87亿立方米。
内蒙古供水通辽支线工程是《国家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是2022年国家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自辽宁省境内清河水库取水,计划向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供水,年供水量1.0833亿立方米。工程批复总投资53.84亿元,工程输水线路全长409.24千米,其中,辽宁省境内96.98千米,通辽市境内312.26千米。沿线设有4座泵站,设计总扬程475米,总装机容量33.80兆瓦,设事故调蓄水池3座,各类阀门井977座,交叉建筑物86座。
土壤
通辽市土壤面积8761.5万亩,共分15个土类,36个亚类,72个土属,176个土种。以风沙土、灰色草甸土、栗钙土、暗棕壤为主,这四类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80%以上。
风沙土是发育在风积沙母质上的幼年土,通辽市风沙土总面积38072074亩,占总土壤面积42%,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两翼的广大坨沼区,在库伦旗奈曼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扎鲁特旗均有连片或零星分布。
灰色草甸土是以西辽河为骨干的近代泛滥作用下发育起来的冲积土,广泛分布于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尔沁区、科左后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及库伦旗境内的冲积河滩地和阶地,以及坨、沼间的低平洼地。土壤面积为19305289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21.3%。为通辽市主要农田土壤,绝大部分已开垦为耕地。
栗钙土在通辽境内分布较广泛,从扎鲁特旗北部大兴安岭向东南的浅山丘陵逐渐深入到中部丘陵平原区,以及延伸到西南到奈曼旗与栗褐土接壤,面积有9104863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0%。栗钙土所居地貌有浅山、丘陵、河谷台地、阶地等复杂多样,成土母质有中酸性残积物、坡洪积物、冲洪积物、风积沙堆积物、黄土状物等多种类型。
暗棕壤主要分布在扎鲁特旗中北部大兴安岭中低山地,土壤形成的部位多在山陡坡或阴坡,海拔一般在700~1300米,面积有6811559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7.5%。暗棕壤成土母质多为中酸性结晶岩,风化残坡积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末,根据《通辽市第三次中国国土调查主要地类》数据,通辽市共有耕地213.33万公顷,耕地主要分布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境内,共占全市耕地的55.43%;园地5106.45公顷园地主要分布在科尔沁区和奈曼旗,占全市园地的43.15%;林地144.71万公顷,扎鲁特旗、奈曼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林地的73.00%,其中30%以上的林地分布在扎鲁特旗;草地177.49万公顷,草地主要分布在扎鲁特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占全市草地的66.40%;湿地3.93万公顷,湿地主要分布在扎鲁特旗和科尔沁左翼中旗,占全市湿地的61.4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73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9.65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72万公顷,科尔沁左翼后旗和科尔沁左翼中旗水域面积较大,占全市水域的54.00%。
矿产资源
通辽市的矿产资源分布基本上呈北部煤和稀有稀土矿产;中部石油、、硅砂、煤;南水泥大理石;金属矿产南北山区零散分布的基本格局。截至2023年8月,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藏52种,其中石油保有储量1.33亿吨;石灰石储量10亿吨;油页岩保有量4.6亿吨。
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居中国之首。
煤炭保有量113亿吨,霍林河煤矿是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和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八〇一”稀有稀土矿储量680万吨,为世界特大型矿床。
水资源
通辽市水资源地区上分布很不均匀,总的趋势是南、北山区降水量大于中部平原区,平原区东部大于西部;南北山区自产径流,平原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以过境水为主;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分布不均衡。通辽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7.9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35.3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37.47亿立方米。
通辽市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4亿立方米,其中南部山区诸河3.24亿立方米,占全市径流量的11.02%;北部山区诸河多年平均径流2.99亿立方米,占全市径流量的10.17%;中部平原诸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3.17亿立方米,占全市径流的78.81%。降水量是地表水资源的补给来源,通辽市年降水在305~485毫米之间,按中国水资源划分属于半干少水带。全市地下水年综合补给量36.83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26.08亿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可利用资源量共计11.90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6.08亿立方米,总计可利用水资源量为37.98亿立方米,现状条件下只考虑实际年径流平均数为29.4亿立方米与地下水可利用量为26.08亿立方米,合计为55.48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3月,通辽市完成林草生态修复任务756.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35.7万亩(250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78%,森林蓄积量达到4112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64.79%。全市已建成7个森林公园。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通辽市野生动物繁多,有野生动植物1300多种。其中陆栖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有14目、25科、33种。野生鸟纲有17目、40科、152种。鱼类有5目、11科、38种,主要有本地鲤鱼、鲫鱼以及南方的花鲢、白鲢、草鱼青鱼等。林木昆虫有7目、57科、255种,天敌昆虫有9目、21科、86种,天敌蜘蛛和蛛形纲有8科、14属、20种,啮齿动物有2目、15属、8科、24种,蚤类有1目、6科17属、33种、鸟类有18目,49科,212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丹顶鹤白鹳、鸨、梅花鹿紫貂5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猞猁蓑羽鹤、鸳鸯、天鹅、白琵鹭白头鹞等近30种。除此外,还有环颈雉、斑翘山鹑、野兔、狐属、斑鸠。
植物
通辽市地处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原始景观为榆树疏林草原,以草原植被为主,森林植被居其次。植被类型主要由干旱草原类型及旱生草本植物构成。天然的乔灌木树种有榆、蒙古栎黑桦一叶萩胡枝子、锦鸡儿、山杏、沙柳等;天然草地植物有112科、446属、1169种。在1169种植物中,有饲用价值的578种,主要饲用植物185种,包括羊草针茅、隐子草、野谷草、碱草、花苜、差巴嘎篙等;山地和沙地适宜杨、柳、榆、樟子松、山杏、小叶锦鸡儿黄柳等乔灌木生长。野生植物麻黄、甘草、山杏、沙棘等资源品种独特,质地优良。其中,境内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曲柳、核桃楸、黄波罗紫椴刺五加等。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22年末,通辽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即内蒙古自治区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个,分别为内蒙古乌斯吐自然保护区、内蒙古乌旦塔拉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双合尔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荷叶花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市级自然保护区10个,旗县级自然保护区50个。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西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12.5万亩,保护区总面积8183公顷。是科尔沁沙地中难得的一块原始森林植物群落,拥有保存完好的古代残遗森林植物群落,内蒙古自治区、华北、长白山三大植物区系的106科、359属、709种植物,以及30多种野生动物、90多种鸟类和20多种已发现的菌类齐聚于此,形成“沟外沙海,入沟春光”的奇景。
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成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科尔沁草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总面积91333公顷(137万亩),有林面积5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9%,拥有通辽市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境内有涌动的泉眼几十处,是嫩江一级支流霍林河、阿日昆都冷河以及西辽河支流达勒林河的发源地,是通辽市乃至整个科尔沁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罕山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截至2021年4月,拥有78科、619种野生维管植物,以及22目、50科、160种野生脊椎动物大鸨金雕马鹿、野大豆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栖息于此,构成了集完整性、自然性、典型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难得的野生物种资源基因库。
自然灾害
通辽地区的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风灾、霜冻、冰雹、雪灾、虫灾等。其中旱灾是主要灾害,通辽市各地春季都有旱象发生,大多数地方干旱频率达60%以上。通辽市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这与该市6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夏秋两季有关。通辽市的风灾一般发生在春秋两季。通辽市8级以上大风的日数年平均为30天左右,其中50%以上的大风日数在春季。通辽市的雪灾从时间上分有座冬雪、冬雪和春雪,从空间上分有大、中、小之别。大的横跨旗、县,中的横越苏木(乡、镇),小的仅在局部地形条件下形成,每年6月至9月是通辽市地区冰雹活动的集中期,霜冻多发生在春秋两季。
2017年7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多地降大到暴雨,通辽地区损失惨重,8月2日~4日12时,暴雨洪涝共导致全市74782人受灾,房屋倒塌185间,及时疏散安置群众1555人。受灾农田46.3万亩,其中绝收8.7万亩,损毁棚舍2638间,死亡牲畜433头只,损毁道路453千米。部分电力通信设施、水库塘坝及树木等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以上。
2021年11月8日,内蒙古通辽市连续出现暴雪、大暴雪天气。通辽市遭遇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暴风雪天气,截至11月11日17时,内蒙古通辽市除霍林郭勒市外,8个旗县区、116个苏木乡镇(街道、场)共有4.6万人受灾,此次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63亿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8月,通辽市共辖8个县级行政区,包括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个县、5个旗,分别是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通辽市人民政府驻科尔沁区阿古拉大街门达路交汇西150米。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通辽市常住人口280.66万,同比增长-0.99%。截至2022年末通辽市城镇人口144.63万人,乡村人口138.8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02%。男性人口143.02万人,女性人口140.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8万人,出生率为5.21‰;死亡人口2.51万人,死亡率为8.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2‰。
民族
据通辽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通辽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438401人,占50.06%;蒙古族人口为1325826人,占46.1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08941人,占3.79%。世居少数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40个民族。通辽市是中国蒙古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语言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蒙古族聚集地区中心,蒙古族居民和流动人口多,与辽宁省吉林省毗邻,主要语言有汉语和蒙古语,汉语属汉语北方方言的华北东北地区次方言区,蒙古语口语属于中国蒙古语中部方言的科尔沁区土语。
通辽市属汉语北方方言的华北东北次方言区。全市的汉族大多来自河北省、辽宁、山东省等省,总体上,此地的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同多异少,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方面。通辽方言往往把普通话的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归为一个音准,普通话的一些开口呼零声母音节,通辽方言加上一个舌尖中音【n】作声母。
通辽市属蒙古族居民众多,一部分散居于市区和蒙汉杂居的乡镇,使用蒙汉两种语言,一部分聚居于苏木、嘎查,主要使用蒙古语。其口语属于中国蒙古语中部方言的科尔沁土语。在语言使用环境和语言成分的变异等方面具有地方特色,成为通辽市蒙古语方言。通辽市蒙古族居民的大部分是原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老户,部分来源于辽宁省阜新市一带的蒙古族。因此,他们的口语具有东部蒙古族地方特点。由于历史来源及居住环境之不同,表现出三种类型特点。通辽市区的蒙古语接近规范的书面语。主要以各种文稿、讲话、教学用语和宣传用语为内容表现。散居于汉族乡、镇蒙古族的口语,词汇贫乏、汉蒙语混合成分多。纯蒙古族苏木的蒙古语,词汇丰富、表现力较强,反映的生活内容较广,具有科尔沁土语特点。
宗教信仰
通辽地区有多种宗教流传,主要有蒙古字额教(萨满教)、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截至2017年通辽市有信教群众约2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其中佛教信教群众达212400人。全市依法审批设立、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57处,合法登记场所49个。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185人。
萨满(蒙古语称“孛额”或“博”)教是蒙古族最早信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13世纪,孛儿只斤·忽必烈引进藏传佛教宁玛派红帽教(即红教)后,蒙古萨满教逐渐失去“国教”的地位。16世纪,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统一右派蒙古诸部后,全力以赴引进、扶持藏传格鲁派黄帽佛教(黄教),给萨满巫师们以毁灭性的打击,萨满巫师逐步从西部蒙古地区躲避到东部的科尔沁区、布里雅特等部,从民族的上层社会败退到民间下层。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萨满教在科尔沁蒙古人中还颇有影响,甚至在其他蒙古地区绝迹的“蒙古博”在科尔沁地区仍有遗存。
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一些回族人从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等地陆续迁到哲里木盟,1945年至1947年,由于反动统治阶级奉行民族歧视政策,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得不到尊重,教门冷落。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同其他宗教徒一样获得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1978年以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库伦旗、通辽市(现科尔沁区)和开鲁县人民政府专门拨款修缮清真寺,恢复其宗教活动。同时在回民较集中的苏木乡镇设简易的礼拜堂、沐浴室。2015年,伊斯兰教有清真寺11处,已认定备案的教职人员(阿訇)10人,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11359名。
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喇嘛教。明崇祯七年、后金八年(公元1634年),涅只·脱音应皇太极之邀,前往沈阳市(今沈阳)拜见皇太极,归附后金。皇太极请涅只·脱音到东蒙古科尔沁传教。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涅只·脱音首先到达图什业图旗传教。科尔沁区图什业图亲王巴达礼、札萨克图郡王巴达齐等人在涅只·脱音的教化下皈依佛门,通令禁止萨满布教。涅只·脱音到科尔沁卓里克图亲王乌克善处(即科尔沁左翼中旗)传教,科尔沁王公集于涅只·脱音喇嘛驻地白音胡硕,建立黄教寺院遐福寺,称“白音胡硕庙”,奉藏大藏经,以其成为喇嘛常住之所,藏传佛教开始广泛传播。截至2015年,通辽市有藏传佛教寺庙12处,已认定备案的教职人员115人。
经济
概述
通辽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5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9.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03.9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658.8亿元,增长2.9%。三次产业比例为25.5:32.3:4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992元。
通辽市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杂粮品种繁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内蒙古自治区之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中原地区23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地级市之一。第二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有玉米生物、新材料、肉牛、现代蒙医药、煤化工及沙产业六大工业全产业链。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以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为传统支柱产业,有农畜产品加工、玉米科技、镍硅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新能源、飞地经济、现代物流、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商贸服务、特色旅游、中蒙医药、大健康、数字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第一产业
通辽市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之首,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23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地级市之一,被称为“内蒙古粮仓”,此外通辽还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供港活牛基地。2022年通辽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99.1亿元,增长3.1%,农业种植以开鲁红干椒库伦荞麦、奈曼甘薯、杂粮杂豆、水稻、玉米等为特色。以玉米、肉牛为主导产业,此外还有红干椒、肉羊、药材等主导特色产业。其他还有杂粮、向日葵、中(蒙)药材、番薯、食用菌等特色产业。2021年,通辽市春播总面积2303.61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用标企业84家、产品18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5个。“科尔沁牛”“通辽黄玉米”品牌价值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榜分别排名第20位和39位。
2022年,通辽市耕地面积1200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40亿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种植面积251万亩;草牧场面积2200万亩,牲畜存栏2200万头只以上,其中肉牛存栏330万头,建成了中国首例肉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辽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99.1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5.9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86.75亿斤。粮食作物平均单产988.86斤/亩。
第二产业
通辽市工业发展从小到大,由单一传统产业向产业集群发展,有玉米生物、新材料、肉牛、现代蒙医药、煤化工及沙产业六大工业全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绿色铝基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此外,通辽还有循环经济及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三个产业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绿色煤电铝产业集群、现代能源产业集群、镍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中蒙医药产业集群五个产业集群。通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7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60.28亿元。工业行业门类不断增加,产品种类不断丰富,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与工业大类产品增加到20行业和31个产品大类。
此外,通辽市煤炭产量从1956年0.3万吨到2018年5194.7万吨。发电量由1949年发电量0.01亿千瓦时增加到2018年522.3亿千瓦时。2018年,电解铝产量195.7万吨,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位。铝材68.4万吨,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位。平板玻璃601.5万重量箱,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同时福耀集团生产的超薄玻璃填补了自治区空白。玉米生物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向绿色、精深、高端延伸,向食品级和医药级氨基酸等高端产品延伸,形成了醇、酸、糖、胶、药等13大类200多种产品,苏氨酸、亮氨酸、甘露糖、硬葡聚糖等高端产品种类已达到120种,2018年味精产量48.3万吨,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截至2018年底,现代蒙医药产业产品种类已达132种。
通辽市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0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9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0.3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7%。建筑业增加值103.8亿元,全市建筑业企业108家(均为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
第三产业
通辽市的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包含电子商务产业、物流业、金融业、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和健康服务业等。电商产业方面,截至2020年,通辽市入驻电商企业189家,电商进农村扎实推进,全市电子商务网络销售额实现50亿元。2020年,通辽市通过开展直播科尔沁区消费系列活动,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破2亿元,发放普惠消费券1022万元,带动消费2500万元。在现代物流产业上,截至2021年6月,通辽市拥有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科尔沁现代物流园区、通辽空港物流园区、木里图镇工业物流园区和蒙东煤炭综合物流园区等,并完善通辽和科尔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功能,推动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发展,加快京东集团冷链物流、申通物流二期“沪通云仓”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此外,“十三五”期间,通辽市累计接待游客约350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4.14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科尔沁500千米风景大道荣获2018年“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自驾游路线”,被确定为中国北方自驾游发展高峰论坛永久举办地。2022年接待中国游客720.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31亿元。全市有A级景区23家,其中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11家。
截至2021年3月底,通辽市10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70125.9万元。在涉及核算的18个行业大类中,通辽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涉及9个行业大类,57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3506.5万元。2022年,通辽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15.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0.4亿元;金融业增加值56.5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43.9亿元。
经济功能区
通辽市共有6家经济开发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工业园区、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百吉纳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内蒙古霍林郭勒工业园区、内蒙古科尔沁工业园区、内蒙古开鲁工业园区。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的自治区级开发区,2019年,又被自治区政府认定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420平方千米,下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现代综合物流园区,代管辽河镇和河西、电厂、新城、滨河4个街道,设有50个村、29个社区,常住人口20.3万人。通辽开发区作为通辽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北京800千米、天津市731千米、沈阳市240千米、长春市280千米,与沈阳、长春构成等边“金三角”3小时经济圈,也是西部大开发省区中离东部沿海最近的开发区之一。2022年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155.7亿元。
霍林郭勒工业园区于2002年12月经通辽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3年3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2006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76.4平方千米,核定面积49.0278平方千米,建成面积26.38平方千米。截至目前,工业园区入驻企业7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汇集了霍煤鸿骏、锦联铝材、创源金属、联晟新材料等一批铝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荣获“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自治区煤电冶化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人才改革实验园区”“自治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荣誉。2018年7月,被评定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也是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建设园区,总占地面积20平方千米。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亿元。2013年工业总产值343.01亿元,营业收入340.25亿元,实现税金5.68亿元。园区内初步形成了“六大产业”:入驻装备制造企业8户,形成了集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变频器、电控系统、构件、铸件等整装配套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定位为生物医药开发区,加快培育玉米生物科技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截至2022年6月,已形成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乙醇燃料乙醇、绿色食品药品添加剂及玉米副产品等6个系列160个品种,开发区内玉米深加工企业、生物制药企业投产17家,在建项目15个。
重要企业
科尔沁牛业成立于2002年6月,是以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牛肉制品生产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作为中国肉牛产业领先品牌,拥有种植基地和草牧场12万亩,标准化万头牛养殖基地8个,其中母牛繁育基地2处,在中原地区各地拥有17家分公司、28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从事肉牛绿色饲料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以及销售等业务。科尔沁牛业的“科尔沁”品牌2002年以来连续被评为自治区著名商标,于2005年12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中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大部分二线城市均设有销售网点,先后通过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认证,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国家。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羽毛球汤尤杯等重大赛事及港澳地区牛肉特供商。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通辽市科尔沁区木里图镇,是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有机肥,有机无机化合物复混肥,有机复合肥的大型肥料生产企业,也是农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作为通辽市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玉米全株产业链建设每年玉米用量达到260万吨,年产味精55万吨、各种氨基酸产品26万吨、副产品36万吨、生物复合肥40万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通辽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全年共招生13254人;共有在校生44452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308人;共有教职工3078人,其中,专任教师2093人。
截至2022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不含高校)1252所,专任教师3.72万人。其中,幼儿园870所,专任教师0.58万人;小学220所,专任教师1.54万人;普通中学141所,专任教师1.42万人;职业中学14所,专任教师0.1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专任教师246人。通辽市普通高等学校有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职业学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通辽市重点高中有通辽市第一中学,开鲁中学等。
内蒙古民族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学校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霍林河大街西536号,截至2023年3月,拥有霍林河、西拉木伦2个校区,占地面积3314亩,校舍建筑面积41.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0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1.8万册。开设本科专业79个,学校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省部级重点和重点培育学科16个。蒙医药是该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蒙医学、蒙药学、蒙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通辽市第一中学,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大街27号。是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教育的摇篮”。通辽市第一中学先后获得“中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中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校”等荣誉。2021~2022年,七名同学考取清华北大,本科上线率95%。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特级教师5人,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13人。有多名教师是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优秀班主任。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通辽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267个。其中,医院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5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个。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19441张,其中,医院1477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79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87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29428人,卫生技术人员2231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381人,注册护士8483人,药师(士)1119人,技师(士)1592人。境内主要三级甲等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通辽市医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72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蒙医综合医院,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中(蒙)西医结合医院,拥有蒙医传统正骨医院、康复医院两个分院;成立了忽思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日日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拥有液态奶、颗粒剂、片剂全自动化生产线的酸马奶厂;拥有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内蒙古蒙药制剂中心;是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拥有精准医疗基因检测中心、临床生物样本库、生殖医学中心、产前筛查诊断中心、临床肿瘤精准治疗院士专家工作站。2018年,医院医学检验中心通过ISO15189国家质量体系认可。医院蒙医学科、康复学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医院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蒙医(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通辽市医院始建于1950年,为通辽市最大的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体检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包括东院区、西院区、儿童院区、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中心五个院区。截至2023年8月,在岗职工2336人,其中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12人;硕士生导师9名,医学博士16人,硕士27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87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707人。医院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通辽市科教兴市特别奖1项;获得实用型专利34项,发明型专利1项,专利成果转化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8篇,国家级论文320余篇。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有内科、外科、小儿科、全科、口腔全科5个专业。医院曾被授予“中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工人先锋号”“中国百强品牌医院”“中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中国巾帼标兵岗”“中国科学教育文卫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等荣誉称号。
科技事业
2022年通辽市的科技项目中,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3项,自然科学基金共安排1项,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共安排34项。全年专利授权量115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87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3亿元。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万人、高技能人才1万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验收,霍林郭勒工业园区与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晋升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7家。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新增自治区级以上研发平台118个,总数达到212个。建成内蒙古东部常设技术市场,成功培育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持续开展优势主导产业科技攻关,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科学技术奖31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达到198项,市级以上科技奖励446人。
2023年通辽市的科技项目中,自然科学基金共安排4项,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共安排22项。全年专利授权量1016件,比上年下降11.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3件,比上年增长20.0%。全年登记技术合同64项,合同成交额1.6亿元。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全年共招生12539人;共有在校生44644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194人;共有教职工3037人,其中,专任教师2145人。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不含高校)1166所,全年招生9.5万人,共有在校学生39.2万人,专任教师3.7万人。其中,幼儿园785所,全年招生1.5万人,共有在校生6.0万人,专任教师0.6万人;小学220所,全年招生2.7万人,共有在校生16.9万人,专任教师1.5万人;普通中学140所,全年招生4.5万人,共有在校生14.3万人,专任教师1.4万人;职业中学14所,全年招生0.7万人,共有在校生1.9万人,专任教师0.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全年招生141人,共有在校生845人,专任教师272人。
文化事业
2023年,通辽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拥有文化馆9座,公共图书馆9座,博物馆11座。年末全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3%。年末全市有线电视覆盖用户283.0万人。
乌兰牧骑的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基层文化工作队。自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成立,截至2018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75支乌兰牧骑、3500多名队员活跃在广阔草原,每年为农牧民群众演出数千场,同时开展多种文化服务。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乌兰牧骑创作编排舞蹈《我的额莫勒》《草原记忆》,歌曲《文明》《复兴之路》《吉祥那达慕》《爱在边疆》、器乐《筑梦草原》、好来宝《党的十九大》《安达》等十余个新节目,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民俗音乐大赛等赛事中屡屡获奖。2019年初至8月,科左后旗乌兰牧骑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共计89场次,累计行程近6000千米,观众人数23000余人,其中入户演出27场次,预计年底演出突破180场次。
通辽市博物馆创立于1975年,原名为哲里木盟博物馆,位于通辽市科尔沁霍林河大街文化体育广场北侧,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整体设计体现了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的理念,同时加入了蒙古族文化元素。正立面顶端造型为一轮弯弓,象征着科尔沁蒙古人的称谓。截至2019年2月,博物馆主体一层为3000平方米的会展大厅;一至三层为基本陈列区,展厅面积达7300平方米,有12个基本陈列。通辽市博物馆现藏文物近5 万件(套),其中一级82件、二级313件、3级628件。馆藏文物从时间上分包括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青铜时代(夏家下层文化、夏家上层文化)、西周、秦汉、鲜卑、唐代、辽金元、明清、民国不同历史时期;从质地上分包括石器、陶器、瓷器、金银铜铁器、动植物化石、古籍书画和服饰等质地。
通辽市图书馆(原哲里木盟图书馆),位于通辽市霍林河大街西段路北。始建于1984年9月,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书库面积1500平方米,可容纳藏书50余万册,是通辽市最大的一所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截至2016年4月,图书馆拥有馆藏文献30余万册,年均接待读者12万人次,文献流通17.6万册次,馆内有阅览座位300个,在报刊阅览室设有老年人、残疾人专席和中国盲文图书馆内蒙古通辽市支馆。馆内设有12个读者服务窗口。此外通辽市图书馆作为国家地市级三级图书馆,是通辽市新世纪青少年读书活动中心、通辽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通辽市家庭教育活动基地。
体育事业
通辽市主城区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85%以上,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70%以上,初步形成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十三五”期间建成7个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68个自治区级竞技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60个、户外活动营地39个;命名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79所、青少年篮球排球体育项目特色学校980所,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市、区)青少年业余训练组织全覆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梯队更加完善,注册青少年运动员53个项目53456人。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正在形成,青少年参与人数累计达100万人次。
此外,2022年,通辽市市体育健儿在自治区级竞赛中荣获金牌8枚,银牌11枚,铜牌10枚。全市共有全民健身站点2439个,全市122.6万体育人口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30次。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7776人,其中,国家级73人。
通辽市奥体中心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西拉木伦大街西段,内蒙古民族大学西侧的奥体中心体育场。一座堪称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奥体中心场体育场主体工程,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综合体育馆,射击馆等。这座占地40多万平方米的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工程,是为了迎接在通辽市举行的第11届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而兴建。
人居环境
通辽市平原区90%以上基本农田实现林网化,绿色通道建设总里程7000多千米,国省干线绿化率达90%以上,3000多个村屯得到全部绿化,草原植被盖度达到6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被授予“中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3.71%,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2%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0.9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比重达到29.1%,累计建成以浅埋滴灌为主的农业高效节水工程590万亩,累计治理沙化土地近2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62%,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112.34万立方米,被授予“中国绿化模范城市”。
2023年,通辽市完成营造林面积1028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121公顷,退化林修复5162公顷。全市共有66个自然保护区和14个自然公园,总面积77万公顷(含重叠面积13.99万公顷)。森林面积11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9.5%。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
社会保障
2021年,通辽市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推动就业,年均举办各级各类招聘会70场次;建成集中型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21家,打造自治区级四众创业支撑平台8家,入驻创业实体2200余户;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技能培训14万人次;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15.42亿元;发放援企稳岗补贴资金2.4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1亿元。养老服务业投入资金达2.3亿元,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达到438所,养老床位2.99万张。
2022年,通辽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86.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4.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7.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0.2万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户19280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8万人。农村定期救济户81944户;农村牧区居民定期救济人数14.04万人。
交通
综述
通辽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初步实现了网络化。通辽境内有京通、通让、大郑、通霍、集通5条铁路交汇,已开通“通满欧”国际货运班列,3条高速、6条国道和7条省道贯穿,通辽周边800千米范围内有15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距离出海口锦州港400千米,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
公路
2022年,通辽市公路里程22975.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47.3千米。公路货运量8547.6万吨;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02.23亿吨千米;公路客运量214.13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2.75亿人千米。通辽境内有分别有G45通辽至赤峰高速公路、G304通辽至霍林郭勒一级路和G2511通辽至沈阳高速3条高速公路、6条国道、7条省道贯穿,与北京、沈阳、长春等中心城市,天津、大连等港口城市,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城市互连互通。
铁路
通辽铁路发达,各个县级地区全部通铁路。平齐、京通、通让、大郑、通霍、集通六条铁路贯穿全境。截至2021年6月,通辽市高铁运营里程达到92千米,通达城市达到20个。境内拥有通辽站。此外,据通辽市“十四五”规划,截至2025年,通辽市规划铁路总里程达1379千米。2015年,通辽枢纽以通辽站为中心,东连通让线;西接京通铁路;北连通霍线与集通铁路大郑铁路贯通枢纽。枢纽内设有车站8个,其中通辽为一等站;通辽北、双泡子为二等站木里图镇三等站;通辽东、通辽西、五道木、昆都庙为四等站;另设北西线路所。通辽站为枢纽内唯一编组站。2016年6月通辽市境内第一条高速铁路通辽至新民北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兴建,于2018年12月29日正式投入运营。通辽至新民高铁,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第一条高铁线路,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条建成接入“八横八纵”。
通辽站,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38个铁路重点枢纽站和14个货物大编组大站之一,是连接东北与华北地区西北、西南的铁路交通枢纽。截至2023年4月,通辽站已开通了前往北京、天津市杭州市沈阳市长春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哈尔滨市大连市济南市、南京、上海市等地的客运列车。
航空
截至2023年4月,通辽市境内有一个机场,即通辽机场。通辽机场位于市区西南7千米处,最早开工建设于1958年,2002年扩建,通辽机场为4C级机场,拥有1条长2300米、宽45米的跑道,3个停机坪,截至2023年4月,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市、呼和浩特、沈阳、长春、哈尔滨、重庆、大连、鄂尔多斯市海拉尔区等20多个城市,正在申报国际航空口岸。
2023年,通辽市民航旅客运输总量135.0万人,增长125.1%;旅客运输周转量26.4亿人公里,增长189.1%。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通辽公交线路里程是420.5千米。计划新增的3条公交线路里程为41.5千米,开通后线路总里程为462千米。公交标台数有539.4标台,计划新购置的100辆公交车车长为10.5米,折合标台为130标台,购置后合计拥有公交车669.4标台。按城区60万(估算)人口计算,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数将达到11.16标台,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500米覆盖范围。
人文
概述
通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留着史前遗址、金代界壕、辽代古墓、清代王府等大量历史古迹,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大市之一。并且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多重文化集聚,是科尔沁文化、北方多民族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科尔沁草原有深厚的马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马王之乡”“蒙古族民歌之乡”“民族曲艺之乡”“乌力格尔之乡”。科尔沁民俗音乐、乌力格尔、蒙古四弦琴等均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文物古迹
通辽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留着史前遗址、金代界壕、辽代古墓、清代王府等大量历史古迹,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大市之一。截至2021年12月,在第三次中国文物普查中,通辽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492处,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三位;可移动文物78142件套(内蒙古自治区第四位)长城202千米。其中古遗址2059处、古墓葬317处、古建筑29处,石窟寺及石刻11处,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6处,包括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5处。代表性的遗址遗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库伦三大寺、辽朝萧氏家族墓、哈民遗址、南宝力皋吐遗址等。通辽市境内发现的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吐尔基山辽墓、哈民遗址、南宝力皋吐古遗址分别荣获国家文物局“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六大考古新发现”称号。
“僧王府”全称僧格林沁王府博物馆,僧格林沁王府位于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朗镇,西南距离科左后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镇54千米。因其为清代爱国将领僧格林沁居住而得名。王府修建于1738年,2013年科左后旗在王府遗址的基础上开始破土,按照中路五进、东西各四进的原有规模进行一比一复建,在近10年的建设下,王府现已初具规模。僧格林沁王府因为是清代爱国将领僧格林沁的居所而名声远扬,曾有七任札萨克王爷和十一任旗长在此就职。僧格林沁王府是北方与中原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科尔沁草原文明的象征,是汉文化、蒙古族文化和满文化融合的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化遗产。2006年5月25日,僧格林沁王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氏家族墓,又称萧绍矩家族墓地,亦称陈国公主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灰山南坡上,地处辽西地区山地北缘的浅山丘陵地带,在庙山南坡,地表有建筑遗址。萧氏家族墓是中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于1986年发掘,该墓地出土了耶律贤皇帝孙女、秦晋国王圣宗皇太弟耶律隆庆之女、吴国公主之妹即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该墓约营建于辽开泰六年(公元1017年),为砖砌多室墓,全长16.7米。由墓道、天井、前室、东西耳室和后室6部分组成。共出土3227件文物。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成为辽代考古的重要成果,被公布为中国“七五”期间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哈民遗址全称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位于舍伯吐镇境内,距通辽市城区50千米。截至2021年11月,哈民遗址现已发掘出的北区约82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址82座、灰坑61座、墓葬14座、环壕2条,人骨遗骸200多具,碳化的黍、粟等植物籽实80多万粒,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角蚌器等珍贵文物2000多件。2011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哈民遗址的发掘,不仅发现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哈民文化,而且使科尔沁区地域历史实证足足提前了一千多年,改变了史前科尔沁地区一向被视为边塞蛮荒之地的认识,充分证明了通辽地区是中华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辽市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蒙古族民俗音乐之乡”“民族曲艺之乡”“乌力格尔之乡”美誉,科尔沁民歌、乌力格尔、蒙古四胡等均跻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截至2022年6月,通辽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2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5人。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特有的曲艺说书形式,因采用蒙古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按照有无乐器伴奏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将无伴奏说唱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将使用潮尔伴奏说唱称为“潮仁乌力格尔”,将使用四胡伴奏说唱称为“胡仁乌力格尔”;说唱胡仁乌力格尔的艺人叫做“胡尔齐”。乌力格尔的语言丰富、流畅、幽默感人,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语调起伏较大,说唱艺人情感流露明显,扣人心弦,是蒙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口头传唱艺术。乌力格尔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具有浓郁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优秀曲艺形式,被西方蒙古学专家誉为研究蒙古史诗的“活化石”。2006年,乌力格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蒙古四胡,蒙古语称“侯勒、胡兀尔、胡尔”, 蒙古四胡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区草原。蒙古四胡是具蒙古族特色的乐器之一,因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被业内专家称为“草根乐器”。蒙古四胡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低音四胡。多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为科尔沁民族曲艺乌力格尔和好来宝伴奏,在蒙古族人民文化生活中和艺术表演中扮演重要角色。2006年,蒙古四胡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科左中旗“千人表演四胡”成功创造了世界吉尼斯记录,蒙古四弦琴代表性曲目有《赶路》《八音》《阿斯尔》(以上为大四胡)《莫德列马》《弯弯曲曲的葡萄藤》《荷英花》(以上为小四胡)等。
潮尔是蒙古族外弓弦乐器,声音浑厚、悠扬,元代时期就在草原上广为流传,并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祭祀、庆典、婚宴、那达慕、民间娱乐等活动中,为吟唱科尔沁区英雄史诗“蟒古思因乌力格尔”、胡仁乌力格尔、民歌演唱伴奏,亦可用于独奏和合奏。2009年4月,潮尔已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7月,潮尔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
科尔沁蒙古人的主食大致分为三类,即粮食、乳食、肉食。最具代表性的通辽美食有烤全羊手扒肉、科尔沁风干牛肉干、科尔沁蒙古馅饼、库伦饸饹、奈曼拨面等。科尔沁餐饮是中国餐饮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通辽市哈民聚落遗址、南宝力皋吐古墓地发现的陶片,是迄今为止科尔沁草原上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炊具,证明这片草原的先祖至少在5000年前便从烧烤、石烹进人到陶烹。通辽市的特色美食主要有烤全羊、炒米、风干牛肉干、手扒肉、科尔沁蒙古馅饼、奈曼拨面、库伦饸饹面等。
烤全羊是蒙古族的传统名菜,也是最具有蒙古族浓郁民风和特色的一道菜。煊赫一时的成吉思汗最爱吃的美食之一当数草原烤全羊。烤全羊的做法是,先选用草原上重约40斤的膘肥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椒、盐等佐料整体烤制而成。此菜是草原宴席中的上上品,整菜呈现为完整的羊体形,羊跪在方木盘内,色泽金黄油亮、皮酥脆、肉鲜嫩、味道醇厚,具有补气养神,强身健体之功效。吃时通常要配几盘熟菜、牛羊肉内脏做的冷盘和白食,同时还要上蒙古包子和米饭、羊汤等,用以招待最尊贵的宾客。
早在成吉思汗建立元朝,蒙古骑兵与手撕牛肉干就有着不解之缘。一头牛宰杀后,牛肉切块晾干或捻成沫,装袋后背在身上,只要有水便可冲饮。牛肉干在远征作战中被誉为“成吉思汗的军粮”。草原牧民自古就有晾晒牛肉干的习俗,也是招待贵客的食品。科尔沁区风干牛肉干在保留传统手工艺基础上,精选黄牛排酸肉,结合现代工艺配料、腌制、晾晒、油炸等工序。罕山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罕山牌”牛肉干于2002年被自治区誉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名优小吃”、2006年评为通辽市“知名商标”、2007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2009年被评为中国牛肉干第一品牌“始创金质奖”。通辽新世纪大酒店制作的风干牛肉,2012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中华名小吃”。
手扒肉是科尔沁草原游牧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扒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扒肉。手扒肉不仅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在科尔沁草原,制作手扒肉通常选用膘肥匀嫩的小龄羊,用“掏心法”杀之,将全羊带骨制成数十块,放入不加盐和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烧煮,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候。装盘上席后,大家圈坐,以刀割食。手扒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如在城市的宾馆餐厅、饭店,还可用芝麻酱韭花酱油、味精等调成佐科,装入碗中,割肉蘸佐料食用。2012年,通辽市新世纪大酒店制作的“通辽手扒肉”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中国名菜”。
特产
通辽市地处世界三大玉米黄金带和肉牛养殖黄金带,资源丰富,特产丰富,代表性特产有开鲁红干椒扎鲁特旗葵花籽、通辽黄玉米等。
开鲁红干椒,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鲁红干椒除维生素辣椒素和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比其他地区生产的同类产品较高外,还具有特别香浓的辣味,被称为“香辣型”。截至2022年9月,开鲁县红干椒销往中国20多个省区和直辖市,全县有自营出口权的红辣椒外贸企业6家,出口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占中国出口总量的50%。开鲁县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出口红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辣椒产业十强县,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的美誉。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香山农场素有“葵花之乡”的美誉,出产的葵花子粒大、皮薄、淳香可口、色泽亮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2010年,该农场对葵花子进行了无公害认证,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了“扎鲁特葵花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扎鲁特葵花籽”又被正式纳入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通辽市有100多年的玉米种植历史,是国家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2020年全市种植玉米1599万亩,总产量159.63亿斤。早在20世纪80年代,通辽市的玉米产品就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国际市场的“香饽饽”。2018年,“通辽黄玉米”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作为通辽市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以28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
习俗节庆
科尔沁区蒙古族对火有种种忌讳和崇拜。不能从火上迈过,不能在火上洒倒水,不能把葱蒜皮放入火里,不能用铁、木棍刺火,火盆的顶上不能放东西,火盆里永远保留火种不能熄灭。新郎新娘结婚时必须跪拜火,新分家单过时须从原家借出火种点燃新房的火种。家家都有祭火的专日,多数人家在小年夜日晚祭火。科尔沁蒙古人把火看成是最神圣、最干净的东西,他们用火做各种除灾害的仪式。若帽子掉地而被人畜踩过,就用火在帽子上来回挥动三次,予以净化;若瓢盆被猪狗舔过的,也用火净化。妇女做完新衣服,特别是给喇嘛做的衣服,必须用火净化,否则认为穿带者运气不佳。小孩发烧时也用火来净化。定居后的科尔沁区蒙古族对灶也十分崇拜,十分注意灶炉的干净。
科尔沁部是狩猎与游牧文化的群体,他们认为所有自然的东西均有其各自的神存在,盖房、挖墓穴、开垦、挖井、开沟等须动土时,首先请喇嘛祭祀山水神。平时每月请喇嘛一次,请他念颂“萨仁纳慕”,意思是每月必念的经卷。其内容就是蒙古地区山水颂。念经时,还献白食以祈求这些神祗的保佑。这样祭祀祈祷后,认为可以避祸降福,万事如意。
科尔沁蒙古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六十一岁以前过本历年规模较小,也叫过寿年,不搞聚会庆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近邻旧居提前准备好礼物,正月赠送表示祝贺即可,当年纪到六十一岁以后的本历年,庆贺活动的规模较大些,祝寿的小辈要送绸缎袍面、棉毯、糕点、瓶装酒等。
庆贺“长寿”和“本历年”的活动内容基本相同。首先子女们商议为老人祝寿,征得老人同意之后,到寺庙请喇嘛或找卜卦的先生给选择吉日,多数选在正月。子女们用银碗给老人敬酒祝寿,有的也敬鲜奶茶拜寿,其他人也为老人敬酒祝寿,长寿老人也斟酒对亲戚朋友表示谢意,同时也祝福他们平安长寿,酒碗酒杯由子女递过去。寿宴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大家喝奶茶、饮酒、吃手扒肉,唱歌敬酒助兴,使长寿老人感到场面喜庆,心情舒畅。祝寿完毕,祝寿客人不能空手回,主家要回赠一些礼品,如果是孩子,就给一些糖果、月饼或一两元钱等。
科尔沁区地区人们以畜牧业为主,与此生产生活相适应的是蒙古族传统的蒙古包。蒙古包平常是七八尺高,直径丈余,呈圆形尖顶。蒙古包先用木杆、牛皮联缀成网状方架数片,称其为“哈纳”。然后把它们合拢为圆包式,再用木组成伞骨形圆顶,椽木称乌尼。包顶中央置圆形天窗,称之为“套努”。晴启阴合,可使其流通烟气,吸收阳光。包东南侧向阳处留门,称之为“乌德”。一般1.5米高,鞠躬出入。包中央放置火炉或火撑子,称之为“图勒嘎”。供日常取暖、烧茶、煮饭之用。包东南放置饮食器具,为家庭主妇之位。西北为上,称之为“会穆尔”,是男主人之位。自1800年以后,各旗王公开始盖起结构壮观的砖瓦房屋,有了定居的趋向。而王公居住的蒙古包也比较大,有8片哈纳;台吉居6片哈纳的蒙古包;平民居4片哈纳的蒙古包。自从清廷放松对蒙古地区的各项封禁政策,逐渐转为鼓励开荒放垦以来,科尔沁区地区出现了“百兴格日”,意思是土房子。随着农垦文化的占领,蒙古包逐渐减少,土房子、砖瓦房子、北京平、二层楼取代了蒙古包的位置。如今,只有扎鲁特旗北部以及霍林郭勒市等地牧区有少量的蒙古包,其它地区已经没有蒙古包可居住。
科尔沁蒙古族在游牧时期,春季,男子穿开衩蓝棉袍,腰系红绿绸带,头戴羊羔儿皮或狐属皮帽,足蹬纳底布靴;妇女穿不开衩蓝绿色棉袍,足蹬刺绣花纹的布靴,以彩绸包头,不扎腰带。夏季,男子穿蓝或白色长衫,足蹬布鞋,头戴圆顶檐帽;女子穿不开衩蓝或绿色长褂,有时在白褂外套黑色坎肩,穿布鞋。已婚妇女用粉或绿头巾包头,忌用红头巾,称红头巾为“妖”。秋季,不论男女早晚都穿棉衣,午间穿长衫。春夏秋三季女子在袍内着内衣和单裤,但很少外露。男子在夏季可以穿内衣单裤。冬季,男子日常穿无吊面、以大绒镶边的厚毛白茬皮袍,足着套毡袜的纳底布靴,头戴狐狸皮、狼皮、狸皮帽或用皮、毡子做的帽檐两端开口的圆筒帽。每逢节假日或赴宴,穿蓝绸吊面的羊羔皮袄,蓝大绒或蓝布吊面的皮袍,腰扎红绿色丝绸。右侧腰带上挂银鞘蒙古刀,左侧挂装鼻烟壶的褡裢。脚踏大绒靴或香牛皮靴,下身穿蓝缎吊面的羊皮裤或棉裤,或穿黑大绒吊面,内有土布做衬的夹裤,头戴皮或狐皮做的圆筒帽。解放后,科尔沁区蒙古人除节假日外,其穿戴基本和汉族一样,只有一小部分牧区,保留着原来的服饰装束。
科尔沁蒙古人选择配偶时,有非常严格的约束。同辈人之间可以结婚,差辈则不可。男女双方首先求人作媒。亲生父母不能为自己儿女作媒。同姓之间不得通婚,同姓家族男女之间不能嬉戏取笑或说污秽脏话,更不能发生暧昧关系,必须相互称兄道弟,像亲兄妹一样互相来往。台吉可以与塔布囊或“联姻旗”贵族之间通婚。属相相同的男女一般不结婚。十二属相内,若逢有缘份的属相结婚,则认为婚姻美满和睦而子女均衡。以五行之说定姻缘,相生者可结缘,相克者不能成亲。
结婚前,男方请喇嘛或先生选吉日良辰,通报给女方。女方同意则准备具体的婚礼。姑娘出嫁的日期选定后,其姑母、舅舅等亲戚把她接到自己家中暂住一段日子,蒙古语称“哲勒呼”。迎亲的日子,男方设宴款待亲朋好友。男方迎亲队到达女方家门时,女方众人出门迎接,此时闭门礼开始。双方在门槛内外对峙站立,由双方祝辞人出队进行问答。反复盘问对答后方请男方进屋入席。先进茶点,后进酒饭。此宴又叫“碗礼宴”。之后新郎敬酒拜亲,经过连盅宴等活动,开始送亲,送亲队伍快到男方家时,新郎搭弓上箭射出一支箭,在箭落之处先与新娘拜天,之后,新郎和伴郎先行到家,报告送亲队伍的进程,然后便与首席官长、协理及伴郎和其他人带上哈达、美酒、熟肉赶回预定地方点燃篝火,迎接送亲队伍。新郎以哈达托杯向女方依次敬酒。之后送亲队伍继续前进。来到男方家门口,除新娘外,其他人进屋休息。此时院内摆好香案,新娘由伴娘挽扶下车,等待举行婚礼。
艺术
蒙古族安代舞是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安代舞发源于库伦旗,据考证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库伦体制是“政教合一”,寺庙林立,僧侣众多。清朝中期,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相合铸就了库伦蒙古族文化,孕育了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安代舞。安代通常在节庆或闲暇时进行,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安代舞有强烈的自娱性、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轻松愉快,简单易学,唱词随编随唱,富于感染力。男女老少皆可入场欢跳,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依其音乐的节奏甩巾踏步,与领唱歌手相应和即可。
科尔沁叙事民歌主要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科尔沁草原上。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在科尔沁草原上产生、传承,与科尔沁草原这片丰厚的文化土壤分不开。逐渐走向定居生活的科尔沁人更多的是喜欢向他人倾诉。由此,叙事民歌自然更多地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心灵感受。由于科尔沁叙事民歌多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由民间艺人加工而成,所以绝大多数叙事民俗音乐的歌名都是人名,如:《达那巴拉》《乌尤黛》《哲德尔娜娜》《白虎哥哥》等。近年来,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戏剧价值越来越被国内艺术家们看好。著名民歌《嘎达梅林》近十年相继被多次改编成话剧、舞剧和电视剧。自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出版部门对这一民族文化瑰宝进行了系统的搜集、研究和整理,已出版的较有影响的民歌集有,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族民歌一千首》(其中近一半为科尔沁叙事民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科尔沁叙事民歌》(上、中、下)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民歌手查干巴拉演唱的民歌》(大部分为叙事民歌)。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末,通辽市共有23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6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11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有6家。
重要景点
达尔罕亲王府(孝庄园)
王府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初为蒙古科尔沁区部首领、孝庄文皇后之父宰桑府邸,后于顺治因宰桑之子满珠习礼晋封札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而得名,至清末共世袭罔替十二代,且有多位清皇室公主、格格下嫁府内。康熙帝一生三巡科尔沁,写下了著名的《至科尔沁部与众蒙古宴》诗;爱新觉罗·弘历曾两次驻王府,并在府内举办过33岁生日隆重庆典。民族英雄嘎达梅林曾担任王府的最后一任军务梅林。达尔罕亲王府东西长230米,南北宽450米,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王府大墙内占地东西长180米,南北宽340米,总面积6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总计由90余座古建筑组成。总体建筑严格按照规制而建,中轴设计,左右对称,前朝后寝,华美壮观。
王府的总体布局分中路、西路、东路三部分。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路,由32座建筑组成。中路依照“前殿后寝”之格局,由王府府门、仪门、印务处、银安殿、后殿、寝殿(孝庄故居)、后罩楼(玉佛殿、祠堂)等共七进院落组成。西路由札萨克衙门、内务衙门(现辟为嘎达梅林纪念馆)、王府演武场、马厩等二十三座建筑组成。东路由王府梅林卫队、驿馆、王府小花园、公主府、书院书塾、仓等二十八座建筑组成。整体为传统木结构建筑,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富丽恢宏,错落有致,民族特色浓郁,是中国最大的亲王府邸。
塔敏查干沙漠
塔敏查干沙漠自奈曼旗东部伸入到库伦旗,曲折蛇行入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号称“八百里瀚海”。塔敏查干,意为“魔鬼”或“地狱”。塔敏查干沙漠,呈东西走向,在库伦北部坨甸区的南沿,海拔250米~300米之间。旗境内长约60千米,宽约5千米,总面积280平方千米,横贯六家子镇、茫汗苏木额勒顺镇库伦镇4个苏木镇。在酷热的夏日,沙漠深处偶而会出现“沙市蜃楼”的奇观,或楼台殿阁,或都市风光,稍纵即逝,如梦如幻。塔敏查干沙漠是库伦旗生态旅游中的优良旅游区,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沙漠带。
辉特淖尔草原
辉特淖尔草原位于霍林郭勒市西南,距霍林郭勒市区35千米。辉特淖尔草原旅游区占地4万亩,是国家AAA级景区,这里水草丰美、绿草如茵,远处群山起伏、似隐似现,蓝天与绿地辉映,白云与羊群交融。科尔沁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在这里交汇,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草原之一,当之无愧为“王牌草原”。扎哈淖尔、敦德扎哈淖尔、辉特淖尔3个自然湖泊点缀其中,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再加上典型浓郁的蒙古族风情,是得天独厚的原始草原旅游避暑胜地。辉特淖尔草原旅游区餐饮以烤全羊、手扒肉、草原盘肠、蒙古族套餐为主,并备有各种日常炒菜。同时开展骑马、套马、赛马、骑骆驼、坐勒勒车、自驾越野车、射箭、摔跤、篝火晚会、祭敖包、赏神树、访牧户、马队迎宾等娱乐、礼仪项目。
库伦三大寺
库伦三大寺位于库伦旗驻地库伦镇中部,由兴源寺象教寺福缘寺组成,总占地面积10.4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01平方米,是锡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的政教中心。其中兴源寺,建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库伦旗是清代内蒙古地区地区唯一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喇嘛旗,兴源寺则是政教合一的权力中心。象教寺位于兴源寺的东侧,占地面积略小于兴源寺,始建于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通称“上仓”,是札萨克达喇嘛居住的地方和办公的场所。总体布局分为八字照壁、查玛舞场、内山门、弥勒佛殿、无量寿佛殿和玉柱堂等院落。福缘寺始建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福缘寺就已经成为库伦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这里都要举办庙会。三大寺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库伦三大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哈布图·哈撒尔是尼伦蒙古乞颜部的领袖勃儿只斤氏也速该巴特尔的次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胞弟。自幼箭术超人,一生英勇善战。曾随同其兄出征四方,大显雄才。在其为蒙古帝国征战的辉煌一生中,战绩数不胜数,是元朝的缔造者之一。为统一蒙古,开拓疆土及辅佐其兄成吉思汗登基汗位,立下了卓越功劳。被称为“一代神弓”。
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生于1613年,是蒙古科尔沁区部贝勒宰桑的二女儿。她是后金皇太极的妃子、清朝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她历经清代三朝,谥号孝庄文皇后,一般称为孝庄。文武群臣称颂太皇太后“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启世祖章皇帝,式廓大业”。孝庄为清朝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
占布拉道尔吉,蒙古族奈曼旗第九任札萨克巴喇楚克次子,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精通藏、蒙文字,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他在整理前人医药学专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蒙药学专著《蒙药正典》(又译《蒙药本草从新》,藏名《斋萨日密格占》)。该书自问世后,即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蒙药学的指南与范本,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占布拉道尔吉生前两度进藏,然未及回归,于咸丰五年(1855年)在拉萨市圆寂,享年63岁。
僧格林沁蒙古族,姓孝庄文皇后,1811年出生在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一个普通台吉家,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撒尔后裔。1825年,僧格林沁袭科尔沁区郡王爵,先后任御前大臣、署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后扈大臣、总理行营大臣等职,是爱新觉罗·旻宁、咸丰两朝的重臣。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和其部下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市)高楼寨被围歼,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在菏泽西北的吴家店受伤战死。
傅莹,蒙古族,1953年1月出生,内蒙古通辽人。傅莹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1997年,傅莹赴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工作,次年11月,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2004年,她又出任驻澳大利亚大使,大使任上的三年,是中澳两国关系史上最好的时期。2007年4月,傅莹出任中国驻英国大使。2010年1月,傅莹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亚洲地区、边界与海洋事务,包括处理南海东海主权争议。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通辽市市情概况.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9-06
自然环境.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08-28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8-25
八百里瀚海——塔敏查干大沙漠.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31
达尔罕亲王府(孝庄园).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31
车牌号查询.闽南网.2023-09-08
联系我们.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9-22
学校概况.内蒙古民族大学.2023-08-26
交通环境.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08-28
欢迎访问通辽市人民政府!.通辽市政府网.2023-09-09
内蒙古区情.内蒙古区情网.2023-09-06
自然环境.通辽市地情网.2023-08-27
通辽在古时候叫什么?通辽地名的由来!.通辽文化旅游广电微信公众号平台.2023-08-28
历史沿革.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27
通辽:七十年巨变 发展铸辉煌.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23-09-05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2023-08-30
十旗会盟——哲里木盟的由来.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31
通辽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19
通辽地名的来历.中广网.2023-09-08
通辽.中国天气网.2023-10-06
概说西辽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8-27
资源环境.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08-28
通辽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27
通辽大青沟.网易手机网.2023-09-17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区情网.2023-09-22
走进罕山.新华网.2023-09-16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通辽市人民政府.2024-04-20
市政府领导.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25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24-06-16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09-07
发展中的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08-28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工业园区.内蒙古区情网.2023-09-22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3-09-08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8-26
开鲁县第一中学招聘.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09-04
招生简章.通辽职业学院.2023-08-26
学校概况.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2023-08-26
医院简介.通辽市医院.2023-08-27
医院概况.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2023-08-27
医院简介.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2023-08-27
人文环境.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08-30
首页.通辽市博物馆.2023-08-27
学术交流.通辽市博物馆.2023-08-27
通图概况.通辽市图书馆.2023-08-27
通辽风貌.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29
通辽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9-19
【活动】建国路的记忆——蓬勃发展的通辽车站.通辽交通文艺广播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2
科左后旗有座“僧王府”.通辽文明网.2023-09-27
看!西辽河文明① | 西辽河核心区——通辽历史文化遗存.通辽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7
萧氏家族墓.内蒙风物.2023-08-31
萧氏家族墓.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3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8-31
让蒙古族曲艺瑰宝世代相传.中国草原网.2023-09-22
蒙古四胡.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9-10
蒙古族四胡音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2
通辽市政府网.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31
烤全羊.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31
中国名菜——通辽手扒肉.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31
信仰习俗.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31
祝寿习俗.通辽市政府网.2023-08-31
居住习俗.通辽市政府网.2023-08-31
服饰习俗.通辽市政府网.2023-08-31
婚嫁习俗.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8-31
蒙古族安代舞.通辽市政府网.2023-08-31
科尔沁叙事民歌.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9-07
避暑胜地——辉特淖尔草原.通辽市政府网.2023-08-31
友好地区(城市)名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9-07
通辽市与河北省保定市缔结友好城市.长城网保定频道.2023-09-07
通辽市与蒙古国达尔汗市开展友好交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9-07
哈布图·哈撒尔祭祀.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政府.2023-08-31
孝庄文皇后.故宫博物院.2023-08-31
僧格林沁.故宫博物院.2023-08-31
科尔沁蒙古族外交官——傅 莹.通辽市人民政府.2023-09-07
通辽等8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09-06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先秦
秦汉至南北朝
隋唐至宋元
明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层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水利
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植物
自然保护地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语言
宗教信仰
经济
概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经济功能区
重要企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卫生健康
科技事业
文化事业
体育事业
人居环境
社会保障
交通
综述
公路
铁路
航空
公共交通
人文
概述
文物古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特产
习俗节庆
艺术
风景名胜
综述
重要景点
达尔罕亲王府(孝庄园)
塔敏查干沙漠
辉特淖尔草原
库伦三大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