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陕西省(Shaanxi 一级行政区)简称“陕”或“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市,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中游地区,全省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2022年,陕西省56个民族齐全,常住人口3956万人,下辖10地级市(其中1副省级市)。陕西省人民政府驻地为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大院9号楼。
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气候分三个部分,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大部居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气候总体特点是:春暖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境内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境内黄河主要支流有窟野河无定河等,长江水系嘉陵江汉江丹江。。早在80万年前,蓝田人就生活在陕西境内,姬发姬发伐灭商朝后建立西周,定都丰镐遗址,是历史上第一个在陕西境内定都的王朝。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此定都,首都咸阳市。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至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皆定都长安(今西安市)。元朝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年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简称陕西省。明代陕甘两省合并,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1936年,陕甘省改为陕甘宁省,1950年,各分区更名为专区,1月10日陕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西安。
陕西省培育出一批在中国具有影响、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苹果、猕猴桃、奶山羊产业均位居全国第一。工业制造分为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分为文化旅游、职业教育、商贸服务、会展服务及健康养老等五大特色产业。2022年,陕西省生产总值32772.68亿元,居全国第6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3.5%:48.6%:7.9%。境内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中国东西,作为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和内陆贸易的重要通道。郑西高速铁路是中国中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主要的干线机场,也是西北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中国十大机场之一。
陕西省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长城、兵马俑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6月,全省有古琴艺术、周至唢呐、渭南碗碗腔、陕西快板等9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其中包括西安碑林、大雁塔、小雁塔等2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景区、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等12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西周姬诵时期,周公旦和召公奭辅政,分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而治,陕以东由周公治理,陕以西以召公治理。后世因此称陕以西地区为“陕西”,陕西名始于此,简称“陕”。秦秦灭六国之战,建立秦国,定都咸阳市,故陕西又别称为“秦”。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80万年前,蓝田县猿人就生活在陕西境内。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存在西安市渭南市榆林市等地多有发现,证明早在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在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时期,陕西渭河流域先后崛起炎帝黄帝两个部落。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村的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朝早期遗存。
商朝时代,周人的先民在陕西渭河流域西部往返迁徙。商代末期,周人首领周文王把部落中心从周原遗址(今扶风县岐山县一带)迁到沣河西岸的丰京(今西安市区西南),他支持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在他带领下西周国力逐渐增强。之后其子姬发又在河东岸兴建丰镐遗址。周武王姬发伐灭商朝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是历史上第一个在陕西境内定都的王朝,周公旦和召公奭辅政,实行分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而治,陕以东由周公治理,陕以西以召公治理。后世因此称陕以西地区为“陕西”。东周姬扁十年(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启用商鞅进行变法,使战国时期的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定都陕西咸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把陕西关中和陕北延安地区分封给秦朝的三名降将,陕西的代称“三秦”一词即由此得名。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消灭项羽势力后,以“汉”为国号,定都长安,于关中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史称“三辅”,陕北置上郡、西河郡。陕南置汉中郡。后世汉人、汉族、汉字、汉语等皆源于此。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新朝西汉灭亡。此后历经战乱,陕西暂失首都地位,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军阀董卓刘协回迁长安故都。晋朝设置雍、梁、司3州。十六国前赵、前秦后秦均都长安,大夏国都统万城(今靖边县红嫩界镇白城县)。南梁北朝大体以泰岭为界,陕南商洛市南部为南朝地,曾设置梁、南秦2州。北魏初置武威郡,后析置洛、岐、华、夏、北雍、东雍、东秦、南歧、东夏、北华等州,正始初克汉中市后又析置梁、东益、东梁等州,共14州。西魏都长安,陕境置21州。北周都长安,陕境置23州。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杨坚废北周建立隋朝。次年,在汉长安的东南方向营建新都大兴城,并设置京兆、冯、扶风县上洛上郡、廷安、朔方郡、雕阴、盐川、西城、汉川市、项政、河池13郡,全国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封建经济开始呈现了繁荣局面。官制的改革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很大作用。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在唐长安城杨侑禅位,建立唐朝,自此隋朝灭亡。唐代时期是古代陕西的鼎盛时期。唐都长安(今西安市),先后设关内、山南、京、山南西、山南东5道,京兆凤翔府兴元3府,华、同、商、陇、、、坊、丹、延、缓、银、夏、麟、胜、洋、凤、兴、金18州。当时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规模最为庞大的都市,人口最多时超过百万。由于交通便利,不仅与国内各地连为一体,而且同域外各国交往频繁,外来文化大量传入长安,远方殊俗重译而至,胡风胡俗如潮涌入,各国商旅云集,西域商贾常住者达数千人之多。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地方节镇势力膨胀,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于长安为陕西路。北宋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拓跋部建立西夏政权,陕北地区部分地区为其控制。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更陕西路为永兴军路,并析置泰风、利州2路。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朝攻入关中,陕北大部和关中东部均为金占有。金在陕北、关中设鄜延、京兆府、风期3路。南宋在陕南置利州东、西2路。南宋嘉定九年~南宋瑞平三年(公元1216~1236年),蒙古帝国以20年之功,最终占有陕西全境,结束陕西三家分政的局面。
元朝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年设立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陕西行省或陕西省,省名由此肇始,地跨今陕、甘、川、青、宁和内蒙古自治区6省区;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年分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年又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成陕西等处和四川等处两个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有今陕西省(不含略阳县勉县、宁强县)、永靖县以东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大部。仍简称陕西行省或陕西省,所辖率元、延安市、兴元3路及凤翔府邻水县陇县等在今境。
明清时期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军略定陕西,旋改元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地名沿用至今。明代陕甘两省合并,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习惯称陕西行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于长安置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辖境比元代又有扩大,所辖西安、凤翔、汉中、延安4府及榆林卫在今境。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明末农民大起义在陕西爆发。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年号永昌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军入据陕西全境。康熙初年实行陕甘分治。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西境设巩昌承宣布政使司(次年改为甘肃承官布政使司),境域单独设省,置陕西承宜布政使司,治西安府。辖西乾郡、潼商、凤邠、延榆绥和陕安5道,设有西安市大荔县凤翔府榆林市延安市汉中市、兴安7府、5直隶州、8厅和5散州。清宣统三年十月十日(公元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陕西革命党人联合会党在西安举义,经艰苦奋战,光复全陕,结束陕西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设陕西省。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置陕中、陕东、陕南、陕西、陕北地区5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2月裁陕东、陕西2道,同年6月改置关中、汉中、榆林3道。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后,北洋军入陕,陕西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中。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西安围城一战,使数万陕西军民丧生,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废道直属省。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因天灾人祸造成的“年”,更使两百多万陕西百姓沦为饿冤魂。中原大战后,杨虎城入主陕西,在“开发西北”的呼声中重新整顿陕政,大力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招商兴办实业,陕西的局面为之一新。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中共中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地区,11月于瓦窑堡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辖陕北、陕甘2省和关中、神府2特区,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8月陕甘省改为陕甘宁省。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苦苦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无效后,发动兵变并扣押了蒋介石等人。经过谈判后,蒋介石终于承诺“停止剿共,联红(军)抗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结束。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陕北、陕甘宁2省合并成立陕甘宁边区,边区人民政府驻地在延安,设立三边分区。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设立绥德分区,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设立延属分区。
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之后,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脱离国民政府。1948年设立大荔分区。1949年2月设立邠县分区,5月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迁驻西安市,撤销延属分区、三边分区;设立三原县咸阳市、商、两勋、渭南市榆林市黄龙县7分区;6月在延安设立陕北行署区,辖榆林、绥德县、黄龙3分区;7月设立宝鸡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设立安康分区,在南郑市(今汉中市)设立陕南行署区,辖安康、商雒、两3分。共2行者区(陕北、陕南),12分区(咸阳、邻县、三原、宝鸡、渭南、大荔、榆林、绥德、黄龙、安康、商锥、两郧),3县级市(宝鸡、南郑、输林),102县。1950年各分区更名为专区,1月10日陕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西安。5月撤销陕北行署区及三原、邠县、大荔、黄龙4分区,设立延安专区,陕南行署区的商雒专区改由省直辖,1951年2月撤销陕南行署区,设立南郑专区。
1953年3月,西安市改由中央政府直辖,1954年6月撤销西北行改委员会,陕西省改由中央政府直辖,西安市改由省辖。1958年陕西省共5专区、1地级市、4县级市、47县、7市辖区。1960年5月撤销西安市新城、碑林区莲湖区3区,12月宝鸡市咸阳市2市升为地级市。1962年陕西省共8专区、1地级市、4县级市、92县、7市辖区。2002年6月撤销长安县,设立西安市长安区;截至2021年2月底,陕西省辖西安、铜川市、宝鸡、咸阳、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商洛市10地级市,包括7县级市、31市辖区、69县。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陕西省地处中国西北部,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省河南省,西连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南抵四川省重庆市、湖北,北接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位置。南北长约870千米,东西宽200千米~500千米,全省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气候
陕西纵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居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陕西省气候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蛟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陕北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600~2800小时。
陕西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地区年平均气温7~12℃。关中地区年平均气温12~14℃,陕南年平均气温14~16℃。该省极端气温相差悬殊,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二者的差值在48℃以上,而且由北向南迅速减小,榆林市极端最高气温与极端最低气温的差值达71.3℃,西安市为65.8℃,汉中市仅有48.1℃。
多年平均降水量676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陕南年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年干燥度小于1.0;关中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年干燥度在1.5以下;陕北南部年降水量在600~700毫米,年干燥度在1.5以下,陕北北部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年干燥度在1.5以上,最北端的长城沿线以北,年干燥度大于2.0。年均无霜期160~250天。
陕西省各地的年总辐射多在3.9×109~5.6×109焦耳/(平方米年)之间,陕北长城沿线是全省总辐射最多的地区,达5.4×109~5.6×109焦耳/(平方米·年),关中东部的韩城、大荔一带,总辐射为5.1×109焦耳/(平方米·年),关中其它大部地区年总辐射在4.6×109~4.8×109焦耳/(平方米·年)之间。秦岭山区东部总辐射较多,约4.8×109焦耳/(平方米·年),秦岭西部和汉江谷地较少,为4.3×109~4.4×109焦耳/(平方米·年)。大巴山脉云雨很多,年总辐射最少,多在4.0×109焦耳/(平方米年)以下,镇巴县年总辐射不到3.9×109焦耳/(平方米·年)。
陕西省以关中地区安康盆地气压最高,年平均946~978百帕,如西安市(海拔398米)年平均气压970百帕,安康(海拔295米)982百帕,秦岭高山区和陕北黄高原由于海拔增高,气压降低,年平均气压为794~908百帕,延安(海拔959米)为908百帕,榆林(海拔1059米),为897百帕,华山(海拔2065米)为794百帕,陕西以7月气压最低,12月和1月最高,年较差西安为22.5百帕,汉中市为20.0百帕,榆林市为15.1百帕。
地质
地质构造
陕西地处中国腹部,是中国南北、东西方向地质衔接和转化的枢纽地区,地壳分异明显,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显著,地质构造类型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太古界基底顶面在地面以下4000~9400米,主要呈近南北方向的隆坳起伏,下古生界出露于盆地南缘及东南缘,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为盆地主体,是中国北方含煤和油气大型内陆盆地之一。
渭河断陷指北山山前断裂与秦岭北麓间的渭河平原。断陷基底在渭河以北为元古界和古生界,以南为太古界、元古界和花岗石。基底以上除有一定范围的中生界外,主要为厚达六七千米的陆相新生界沉积,其中第三系厚四五千米,第四系厚200~1200米。
小秦岭隆起位于华阴市南部和洛南县北部,为长期隆起的断块,持续上升,形成与关中地区高差悬殊的陡峻地形。如华山西省北侧的下更新统海拔700米,而华州区的同一层位却埋深千余米,二者相对高差达2000米。
北秦岭褶皱带夹持在虢镇—铁炉子—三要断裂与唐藏镇商南县断裂间,包括关山向斜带、纸房—永丰县背斜带和太白县商州区(现商州市)复背斜带。南秦岭褶皱带位于唐藏—商南断裂之南,宽川铺—饶峰—钟宝断裂之北,涉及秦巴山区广大地域,自北而南由5个构造带组成。
汉南隆起位于宽川铺—饶峰—钟宝断裂以南,陕川交界的米仓山一带,为四川盆地秦岭的过渡地带,进一步区分为4个构造带。
陕西省大断裂以近东西方向为主,常为地质单元和地理单元的分界线,主要有:八渡—虢镇—铁炉子—三要断裂(分布于秦岭北麓,呈东西向略向南突出的弧形)、油房沟—皇台断裂(分布于北秦岭一带,为若于断裂组成的多期活动性断裂带)、唐藏—商南断裂(分布于秦岭主峰之南,断裂带宽0.5~1千米,地表断面北倾,倾角60~80°)、凤凰镇山阳县断裂(分布于山阳和柞水县南,向西地面形迹不清,破碎带宽数十至数百米,断面倾向北,倾角60~80°)、略阳县—马道断裂(分布于略阳、勉县一带,由状元碑—马道断裂和略阳—勉县断裂组成。前者宽50~200米,断面北倾,倾角70~80度;后者宽300~400米)、阳平关洋县断裂(分布于阳平关、勉县至洋县,破碎带宽650米)、饶峰—麻柳坝—钟宝断裂(分布于北大巴山一带,由一系列平行断裂组成)、新集川—哑柏断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较陡,向南插入秦岭,具扭动性质)、渭河断裂(大致分布于拓石—宝鸡—渭南一线)、渭河平原北山山前断裂(分布于北山南缘,因第四系覆盖而时隐时现,为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台阶式断层组,倾向南东,倾角50~80度)、秦岭北麓山前断裂(分布于秦岭及华山北麓,由平行排列的台阶式断层组组成,总体显示正断层性质)、宽川铺断裂(分布于宁强宽川铺一带,两旁平行的小断裂很多,主体倾向北西,倾角70度,为逆断层)。
地层
陕西省地跨华北地区、秦岭和扬子三个一级综合地层区。除上白垩统缺失、上侏罗统尚有争议和下元古界尚不清楚外,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
华北区在太古代末至中元古代早期,沉积类型为活动型至准活动型。省内的结晶基底为太古界,为中高级变质岩系。中元古代至奥陶纪为准稳定至稳定类型沉积,地层产生低级变质。小秦岭一带中、上元古界发育齐全,由海和碎屑岩碳酸盐岩和部分火山岩、冰成岩组成,寒武系,奥陶系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缺失志留纪至早石炭世的沉积。自石炭纪转为后地台发展阶段。石炭系及二叠系为海陆交互至陆相含煤醉屑岩建造;中、新生界除下三叠统局部有海相夹石外,均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红色砂砾岩建造及黄土堆积。
秦岭区地层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其中以古生界,特别是上古生界发育齐全。中、上元古界为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火山岩及碳酸盐岩,总体具活动类型沉积特征,但上震旦统则以稳定的碳酸盐岩为主。自寒武纪至中三叠世又转为活动类型的沉积。在早古生代,北部以火山岩为主;南部以碎属岩、碳酸盐岩棒形孔笔石页岩为主,有火山岩和“席状”基性侵入岩。晚古生代沉积遍及秦岭区的中部,以碳酸盐岩和类复理石建造为主,下、中三叠统集中于沉积区的轴心,东部为海相碳酸盐岩,西部为典型复理石建造。显然,秦岭地槽具有多旋回发展特征。中三叠世末至晚三叠世转向内陆断陷盆地沉积,接受侏罗纪新生代的陆相含煤碎屑沉积、河湖相松散沉积。因此,秦岭区的沉积具有活动与稳定两种类型交替的发展过程。
扬子区南、东南延入四川省湖北省境。该区地层以古生界为主,次为中、上元古界和中生界。中、上元古界为变质岩系,属活动类型,震旦纪至中三叠世为稳定类型,以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为主,晚三叠世至新生界为内陆盆地和断陷盆地,以陆相含煤碎屑沉积、河湖相沉积和残坡积层为主。
地形地貌
陕西省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南部为陕南秦岭大巴山脉山地(简称陕南秦巴山地),中部为关中地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沙漠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及陕南秦巴山地。
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沙丘沙地绵延不断,风蚀严重,风沙移动显著,土地沙化普遍。沙丘、沙地之间湖泊、海子星罗棋布,滩地交错,土地盐渍化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1400~900米,最高处在定边县靖边县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市
陕北黄土高原是在第三纪末起伏和缓的准平原基础上,历经第四纪以来多次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使得地形破碎、沟壑发育,海拔为900~1900米。延安市以北为黄土梁峁区,沟壑纵横,地面非常破碎,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延安以南的西、南缘分布有岛状基岩低中山。南部为中低山夹黄土,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局部地方病流行,塬面平坦适宜农作物生长。
关中断陷盆地,南依秦岭,北连黄土高原,为一西狭东阔的新生代断陷盆地,渭河横贯其中,关中盆地东西长约360千米,南北宽约30~60千米,俗称‘八百里秦川”。盆地两侧地形向渭河倾斜,由洪积倾斜平原、黄土台塬、冲积平原组成,呈阶梯状地貌景观。渭河横贯盆地,河槽地势低缓,海拔322~600米。渭河南、北两侧地势,由一、二级河流阶地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原,呈不对称阶梯状增高。
陕南秦巴山地由陇山余脉、秦岭和巴山组成,为中生代末以来全面隆起的褶皱山地。陕南秦巴山地的地势结构为两山夹一川。陕境的秦岭走向近东西,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北陡南缓,巍峨壮丽,海拔1500~3000米。主脉分布于北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连绵矗立,构成中、高山地形,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水文水利
水文
陕西境内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河流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共4296条,其中100平方千米以上的561条,500平方千米以上的123条,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64条,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8条。其中在陕境内的黄河流域面积13.33万平方千米,有河流2524条,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等;在陕境内的长江流域面积7.23万平方千米,有河流1772条,主要支流有嘉陵江汉江丹江。该省境内天然湖泊少而分散,散见的有长安翠华山的太乙池,太白县、周至县的“太白明珠”,泾阳县的焦获泽,渭南市临渭区的金氏陂,以及汉中南郑六池,陕北神木、榆林市定边县3县北部风沙滩区的大小海子等。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甘、宁、内蒙古自治区、陕、晋、豫、鲁等8个省(区)入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年均径流574亿立方米,输沙量16亿吨。陕境秦岭以北河流皆属黄河水系。入黄二级支流除泾、洛二河与渭河齐名而记外,其余列一级支流之下。陕西入黄河支流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349条,其中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全长818千米,流域总面积13.48万平方千米的渭河为黄河最大支流。
陕境秦岭以南河流总属长江流域,山川纵横,河网密布,年径流量313亿立方米,占长江平均入海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的3.2%。在1772条10平方千米的支流中,直接入江的支流有嘉陵江和汉江两条。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一名汉水,古称漾水、沔水。在武汉市汇入长江,全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千米,其中陕境内流长652千米,流域面积6.23万平方千米。
太乙池又名太乙湫、天池,位于西安市长安县终南山太乙谷谷口上游约6千米处,因山峰崩塌落入太乙谷溪流壅水而成。池水海拔约1150米,面积约百余亩,蓄水百万立方米,可灌田万亩,在翠华山风景区内,易名为翠华湖。
太白海池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顶最高点八仙台(又称拔仙台、八仙绝顶)附近,由八仙台西北400米处的大爷海起,向东略偏南有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等,被誉为“太白明珠”,均属高山冰蚀湖太白山主体是酸性岩浆大规模侵入形成的太白岩基,出露岩石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在第四纪冰川强烈作用下,水蚀、冰碛形成了一整套冰川地貌,冰川消融后冰斗底部洼地积水成湖。大爷海水面海拔3550米,面积10.2亩,深17米,在太白县境内;二爷海在八仙台西南400米处,跨入周至县境,海拔3610米,面积7.05亩,深10米,为黑河源头,湖水清澈碧绿,“无寸草点尘,无诸水族”(《眉县志》);三爷海更向南,海拔3485米,原有面积约27.5亩,现湖水已退缩到冰坝附近,湖面日益缩小;玉皇池曾是太白山最大的湖,面积约135亩,湖面海拔3350米。
陕西水文地质分为陕北地区、关中、陕南3个不同特征区。陕北水文地质区为上覆黄土层的孔隙、裂隙水和下伏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组成,由于地面切割破碎,岩层贮水条件差,加之降水稀少,除川道及沙漠草原地下水稍丰外,其他地段地下水贫乏。关中水文地质区为冲积平原、黄土原和山地,具有松散岩孔隙水为主的河谷盆地型水文地质特征,堆积物厚度大,面积广,易于降水补给,富水性好。陕南水文地质区除汉中市、安康等几个小型盆地区为松散岩孔隙水的水量较丰外,其他广大山区均为基岩裂隙水,一般水量比较贫乏,并补给河川径流而形成基流。关中盆地地下水上升区,主要分布于宝鸡峡原上灌区及冯家山水库灌区洼地礼泉县、店张、苏坊等地,下降区主要分布于西安市、长安、兴平市咸阳市蒲城县、富平等工业用水和井灌面积大的地区。澄城县合阳县白水县大荔县等县为稳定区。汉中盆地地下水趋于稳定,下降区面积主要分布在城固县西北、汉中市东北及南郑区东部等地区。
水利
截至2021年底,陕西省共有各类水库1089座,总库容105.29亿立方米,其中大型14座,总库容62.61亿立方米,中型83座,总库容30.80亿立方米,小(1)型286座,总库容9.21亿立方米,小(2)型706座,总库容2.67亿立方米。陕西第一座大型水库系1961年建成的新桥水库,总库容2亿立方米,至1974年已淤积1.56亿立方米,1975年经批准降为中型水库。1995年底,全省建成的大型水库有王瑶、羊毛湾、冯家山、石头河、石门、石泉等6座。
截至2021年底,该省共有水电站387座,总装机1434.12兆瓦,全年发电量53.53亿千瓦时(不含已拆除水电站的发电量)。已建成江河堤防8265.84千米,其中一二级堤防达标长度983.12千米;累计达标堤防5596.04千米,堤防达标率为67.7%;全省已建成堤防保护人口1222.09万人,保护耕地639.41千公顷。有各类水文测站2156处,其中:水文站154处,水位站103处,雨量站1858处,情监测站41处(不含黄委会水文局、长江委水文局和江河水库工作中心在该省境内设立的水文站、水位站和雨量站)。
新桥水库是陕西省最早建成的一座大型水库,总库容2亿立方米。坝址位于靖边县东坑乡新桥村附近无定河上源红柳河上,东距县城37千米,太原市银川市的公路从坝顶通过。水库地处河源梁峁丘陵涧地地区,控制流域面积1332平方千米,剔除闭流涧地,实际产流面积为84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730万立方米,年输沙量1500万吨,原计划灌溉面积36万亩,因水量不足,调整为灌东坑乡至梁镇一带耕地及沙荒地16万亩。
王瑶水库位于安塞县王瑶乡陈则沟村延河一级支流杏子河中游,是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养殖、淤地和向延安市供水的大型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82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050万立方米,其中7月、8两月径流量占49%;多年平均输沙量785万立方米,7月、8月两月来沙量占82.6%。水库总库容2.03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47亿立方米,除防洪拦沙外,有设施灌溉面积0.85万亩,水电装机640千瓦。
冯家山水库位于宝鸡县冯家山村与凤翔区灵化村之间,渭河支流千河下游峡谷出口处,西南距宝鸡市约30千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23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85亿立方米,历史最大洪峰流量3840立方米每秒(1907年)。设计水库总库容3.89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2.86亿立方米。水库回水17.5千米,水面面积17.75平方千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具有防洪、发电、养殖等功能的综合利用工程。
土壤
陕西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土地垦殖历史悠久,土壤分类渊源久远。根据全国土壤分类系统,全省共划分为8个土纲,19个土类,69个亚类,201个土属。该省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
灰钙土是干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地带性土壤。成土母质为黄土状物质及沉积冲积物。一般将灰钙土划分为淡灰钙土、草甸灰钙土、普通灰钙土三个亚类。陕西省只有淡灰钙土一个亚类,面积58.4万亩。主要分布在定边县红柳沟镇、盐场堡、周台子、海子梁、贺圈、砖井、白于山北麓以北和安边镇以西的冲积平原和黄土梁岗上,海拔在1300~1700米之间。
栗钙土是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草原植被下发育在残积坡积及黄土状物质上形成的一种土壤。栗钙土亚类较多,陕西省只有淡栗钙土一个亚类,面积约55.1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风沙区,如靖边县的海则滩、新农村、东坑、梁镇、王渠则,横山区城关、榆林城关、神木城关至府谷古城乡之间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向黄土丘陵过渡的平缓梁地上都有发育,海拔大约1000~1500米,母质为黄土。年降水量平均为316~460毫米,年平均气温7.9~9.1°C,系典型干草原植被,以禾本科蒿属植物为主。
黑垆土是在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和森林草原植被条件下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一种地带性土壤。因该土壤剖面中有一层深厚的黑褐色垆土层,故而得名。陕西省有黑垆土541.5万亩,可分为粘化黑垆土、沙黑垆土和黑垆土三个亚类。主要分布于渭北高原的塬面和河谷川台地上,以长武县彬州市、洛川、黄陵县等县的塬面为最多。在延安以北黄土高原的塬地、川台地、残塬地、梁峁鞍部或、掌洼地,因侵蚀强烈,只有残存的零星分布,如靖边县的五渠则、席麻湾和三岔河,吴堡县的纸坊和张渠,以及白于山榆林市、神木、府谷等县长城以南地区都有这类残遗。一般与黄绵土相伴。黑垆土面积较大的有富县—洛川塬,千阳县陇县、麟游残塬和丘陵区,长武、彬县、旬邑县、淳化、永寿县乾县礼泉县北部的黄土塬区,并且往往与关中墹土呈锯齿状镶嵌分布。
褐土是在暖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伴生有灌木草原植被下形成的一种地带性土壤。陕西省有褐土26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渭河平原南北两侧的低山丘陵区,以及延安市南部和商洛市的低山丘陵地区。如宜川县的寿峰、集义和独泉,宜君县的建庄、焦坪和高楼,旬邑的马栏革命旧址、第界和石门,耀州区的柳林,铜川市的瑶曲,礼泉的相虎、叱干和东庄,淳化的车坞、大店和石桥,三原的洪水,岐山的京当和西方,扶风的野河和黄堆,凤翔的汉封和董家河,千阳的崔家头,陇县的新集川、火烧寨和温水,以及渭河以南,西起宝鸡凤阁岭、拓石、赤沙、香泉、颜家河、益门、马营,沿秦岭北麓向东,一直到潼关县的安乐、李家村等都有分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陕西省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根据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公报显示,耕地293.43万公顷。其中,水田12.62万公顷,占4.30%;水浇地84.39万公顷,占28.76%;旱地196.42万公顷,占66.94%。81%的耕地分布在陕北高原渭河平原。榆林市、渭南市、咸阳市宝鸡市等4个设区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64.03%。园地121.40万公顷,林地1247.60万公顷,草地221.03万公顷,湿地4.87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1.78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0.26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7.33万公顷。
水资源
2021年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200.0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53.0%,其中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91.5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34.6%,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108.4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73.0%。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72.0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8.87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流域57.15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2.87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4.9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6.00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38.04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6.54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流域41.86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8.80亿立方米;长江流域96.1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7.74亿立方米。
2022年陕西省境内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水资源量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从时间分布上看,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大都集中在7—10月,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而春、夏两季旱情多发;从地域分布上看,秦岭以南的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而秦岭以北的黄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水资源量仅占29%。
矿产资源
陕西省地质成矿条件优越,陕北地区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出产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截至2022年,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含亚矿种),陕北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出产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其中盐矿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石油、天然气位居全国第三位、煤炭、钒矿、水泥用灰岩位居全国第四位,重晶石位居全国第五位,钥矿、磷矿晶质石墨位居全国第七位,金矿位居全国第九位。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
截至2023年5月,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2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显示,陕西省煤炭储量290.97亿吨、石油储量为35120.11亿吨、天然气11770.37亿吨、煤层气222.30亿吨、油母页岩1.33亿吨、地热81643.69立方米/日。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矿物盐、微量元素含量符合国标,对溴酸的限制≤0.01毫克/升。陕西省已探明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安市地区,技术鉴定矿泉水82处,已查明的矿泉水资源量达到164665立方米/日,仅次于山东省广东省而列全国第三位。经国家储委和省储委批准的45处矿泉水开采资源量为B级62126立方米/日、C级17960立方米/日,即年可开采量达到3000万立方米,且多数矿泉开采方便,其中有31处为自流井泉。这些泉水资源为陕西省矿泉水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资源保障。
地热资源
地热是陕西省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汉中市盆地。关中盆地西起宝鸡市,东至潼关县,南依秦岭,北邻北山,面积约19000平方千米,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根据地热普查和已竣工的163眼地热井实际资料计算结果,地热能可采资源量18813.5x10^12千卡,相当于2688x10^8吨标准煤,地热水可采资源量为107.55x10^8立方米。关中地热水温大部分在50~90℃,个别点达107℃,属中低温地热资源。
林草资源
陕西省天然林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六盘山黄龙山桥山。2021年该省林地1247.60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935.66万公顷,占75.00%;竹林地0.68万公顷,占0.05%;灌木林地185.15万公顷,占14.84%;其他林地126.11万公顷,占10.11%。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等3个设区市林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林地的54.72%。秦岭先后启动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森林抚育等方式,不断加大秦岭生态修复力度。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显示,秦岭范围森林面积达到424.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2.95%,较1998年提高16.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达2.26亿立方米,较1998年增长22.2%。
2022年陕西省森林覆盖率46.84%。全年营造林面积390.6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74.65万亩、飞播造林78.37万亩、封山育林270.97万亩、退化林修复174.76万亩、森林抚育104.68万亩;完成种草改良2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4万亩森林蓄积量5.7亿立方米,林地面积12530千公顷,林业自然保护区60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1119.3千公顷。
陕西省草地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仅次于林地、耕地,位列第三。陕西省草原资源有5个类89个型1600多种,草地面积约3343万亩,其中90%分布在陕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防风治沙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前沿阵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022年关山草原景区入选陕西“最美生态空间”,被评为“最美草地”。关山草原面积404.4平方千米,草地35万亩,多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主,林草覆盖率98.7%。
生物资源
陕西家畜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等,历史上曾培育出一批地方优良种畜,其中著名的有秦川牛、关中驴、佳米驴八眉猪同羊、滩羊等。1949年之后,培育了新的家畜优良品种,主要有关中马、汉中白猪关中黑猪陕北地区细毛羊关中奶山羊等。陕西可资利用的野生经济纤维植物有300余种,其中主要的有40余种,以陕北、陕南分布较多。主要有野生苎麻、野麻、蝎子草龙须草、百草、孟宗竹慈竹马蔺(原变种)罗布麻、木槿、葎草芨芨草紫藤、蛇藤等。陕西药用植物分布广,种类多。全省药用植物有774种,493属,153科。主要分布于陕南,有“天然药库”之称。主要中药材有何首乌、商陆、乌头阿尔泰银莲花马蹄香、银钱草、短毛金钱草赤地利虎杖、露草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陕西省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资源有7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604种,鸟类380种。兽类、鸟类的种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32.2%和29%。野生兽类主要有草兔、松鼠、黄鼠、隐纹花松鼠、豺、狼、狐、貉、貂、熊瞎子、马熊、黄鼬黄喉貂欧洲狗獾猪獾水獭亚科豹猫灵猫科白面狸猞猁云豹、金钱豹、虎、等;鸟类有环颈雉、锦鸡、石鸡灰胸竹鸡长尾雉血雉白鹭朱鹮苍鹭野鸭金雕大鸳等。其中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类有31种,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朱等16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陕西省规定的一类保护动物6种(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羚牛、朱鹮、黑鹤),二类保护动物9种,三类保护动物16种。秦岭以南属东洋界,南方动物种类多;秦岭以北属古北界,北方动物种类多。
秦岭南坡有中国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及羚牛,其中大熊猫、金丝猴分布于秦岭山区的宁陕县佛坪县太白县洋县周至县等县的局部地方。大熊猫一般多生活在海拔1400~2300米之间。金丝猴属多在海拔1200~1700米之间。羚牛分布于秦岭山区的太白、佛坪、宁陕、洋县、周至、城固县留坝县略阳县勉县凤县眉县鄠邑区镇安县柞水县商州区蓝田县等县的部分地区,海拔一般在1400~2100米。
植物
陕西省有野生维管植物3300多种,1000多属,190余科,居中国北方各省前列。其中种子植物有3100多种,1000多属,160余科,在野生植物资源中,有37种属于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包括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30种栽培植物60余种。属于二类保护植物有13种,如连香树、星叶草、光叶珙桐、香果树杜仲等;属于三类保护植物有24种,如秦岭杉、沙冬青天麻、羽叶紫香等。这些植物中有些孑遗种如独叶草、沙冬青等对于研究植物的系统演化、古地理、古气候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秦岭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是中国植物南北区系的交汇地带,是野生植物资源宝库,是东亚植物区系的关键起源地,秦岭主体地区(陕西段)内维管植物种类达470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有120种以上,有华山新麦草、秦岭岩白菜陕西报春秦岭红杉秦岭石蝴蝶等,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独叶草、华山新麦草等。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连香树、太白红杉、大果青扦巴山榧水曲柳香果树秦岭冷杉等。
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1965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2021年陕西拥有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61个,总面积1.15万平方千米,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5.57%。
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宜川两县交界处的黄龙山林区,以保护国家特有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及其栖息地为主。涉及大岭、圪台、白马滩、柏峪、石台寺、薛家坪6个保护站,总面积8175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及其栖息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米仓山—大巴山山脉西段南坡,广元市旺苍县境的东北部,这里是嘉陵江支流东河的源头地带。保护区南北长23千米,东西宽25千米,总面积2.34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203.1公顷,缓冲区面积4057.8公顷,实验区面积约1.01万公顷。包括旺苍县鼓城乡的古城、金竹、跃进、关口等村和东南的檬子乡的柏杨、店坪等村的广大地域。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青冈、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独叶草、巴山榧、香果树等植物物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豹、云豹、林麝、扭角羚、金雕等动物物种。
陕西摩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保护区是在原陕西省汉西林业局上南河林场基础上成立的,位于秦岭南坡中段的留坝县境内,海拔950~2602米,总面积8520公顷。保护区地处中国南北气候、植物区系、动物区系交汇过渡的秦岭山脉,蕴藏着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是中国秦岭大熊猫、羚牛分布的西南边缘区域,也是陕西秦岭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分布的边缘地段,在秦岭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及种群壮大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然灾害
陕西省是气候灾害较多的省份,主要的气候灾害有旱涝、暴雨、冰雹、霜冻、大风和干热风等,其中尤以旱灾影响范围大,灾情重,频率高,旱年频率的分布,一般是北部较高,南部较低,陕北地区是全省干旱多发区,吴旗—清涧一线及其北部和子长—洛川一线以东。全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的雨季及陕北初春融冻时节,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灾害的发生则滞后于地下资源的开采,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和平原区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缓变性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最为严重。该省是中国历史地震活跃地区之一,省中强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渭河断陷盆地和汉中、安康盆地内。渭河断陷盆地处于汾(河)渭河)强震带的南段,盆地西部则受西海固地震带的影响。
2021年8月19日陕西省关中南部和陕南遭遇短时强降雨。引发局地山洪、塌、水灾等自然灾害,导致道路中断、通信中断、部分群众被困,消防救援队伍共接警处置洪涝灾害105起,累计出动119车、682人、21艘舟艇,营救被困人员191人,协助当地政府疏散群众2203人。
2023年8月11日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喂子坪村鸡窝子组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经排查,此次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共造成死亡、失联人员27名,2户民房(约300平方米)损毁,210国道3处损毁、21处轻微受损,3处电力基础设施毁坏及一条35千伏线路故障,导致900户居民停电,55个通信基站停机。灾害发生后,西安市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消防、公安等进行抢险救援,争分夺秒搜救失联人员,加快通信、电力抢修恢复。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4月,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其中1个副省级市)。陕西省人民政府新城区新城大院。
主要城市
西安市(英文名:Xi'an City),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地级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全国特大城市,该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渭河平原,地貌,包括平原、黄土台塬、丘陵、山地等四种基本形态,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22年年底,西安市下辖11个区、2个县、7个国家级开发区,常住人口1299.59万人。总面积为10108平方千米。市政府地址为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西安市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是西安的支柱产业,2022年,西安GDP约为11486.5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2.82:35.45:61.74。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国历史的书库",它是秦朝的首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境内拥有秦东陵、薄太后凌、重阳宫祖庵碑林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市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发达的经济和交通网络,其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中国十大机场之一,可通全球主要目的地。交通的便利带动旅游发展,该市著名的景点有大慈恩寺塔兵马俑唐华清宫等。
咸阳市,简称“咸”,别称渭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地级市,地处陕西省的中部,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全市总面积1019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年末,咸阳市常住人口416.90万人。咸阳市地处关中盆地的中部,地貌以黄土高原、平原为主,渭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咸阳市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22年年末,咸阳市下辖2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9个县。市政府位于咸阳市渭阳中路6号。
咸阳市处在中国几何版图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坐拥西北最大的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蔬菜、苹果、家禽、生猪等是咸阳市农业优势产产业。电子显示、装备制造、食品等是咸阳市工业优势产业。咸阳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2022年全市GDP值2817.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5:47.4:38.1。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的首都,是汉、唐等十余个王朝的京畿重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帝都"和"中国金字塔之都"。该市有乾陵博物馆马栏革命旧址、郑国渠区等知名景区。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陕西省常住人口3956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其中,男性2018万人,占51.01%;女性1938万人,占48.99%,性别比为104.13。出生人口29.1万人,出生率7.36‰;死亡人口30.2万人,死亡率7.64‰;自然增长率-0.28‰。城镇人口2532万人,占64.02%;乡村人口1424万人,占35.98%。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6.78%,15-64岁人口占68.53%,65岁及以上人口占14.69%。
民族
陕西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华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全省56个民族齐全,人口上千的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苗族、维吾尔族等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分布非常零散。陕西省基本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汉族人口分布在全省各地。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在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9306255人,占99.4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22744人,占0.56%。
语言
陕西省方言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整体语感来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
关中方言分为西府方言(宝鸡市咸阳市西部)和渭南市方言(西安市、咸阳大部、渭南、铜川市),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西周时期,关中方言被称为“官话”,《诗谱》记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关中方言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语言。汉代的大一统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朝达到鼎盛。关中方言和普通话比较,语法结构和大部分字音基本相同,腔调多有变异,发音较普通话咬字重、声短促,调低沉。陕南陕北地区两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陕北方言属西北官话(西北方言)和晋方言,方言受山西省影响较大,也杂入一些蒙古语。延长、甘泉县延安市以北除定边县外是陕北方言区。
陕南方言北部多秦语,属西北方言区,南部多楚语、蜀语,属西南方言区。两种方言,相互渗透,形成其独特的色彩。陕南人讲话婉转悠扬,吐字较快,咬音较轻,圆润如歌,听起来缠绵,甜柔,但比较难懂。秦岭以南除洛南县商洛市丹凤县外是陕南方言区。
宗教信仰
陕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是全国宗教工作的重点省份。截至2019年8月13日,全省共有爱国宗教团体209个,其中全省性宗教团体5个,即:陕西省佛教协会、道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和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简称省天主教“两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简称省基督教“两会”)。有四所宗教院校:陕西法门寺佛学院,陕西省基督教圣经学校,陕西天主教神学院,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西安备修院。
学术界、佛教界绝大部分人认可的佛教传入陕西,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西汉哀帝时建平元年至元寿二年(公元前6~前1年)那时,位于现在中亚地区的大月氏国的使者伊存来到汉朝,给当时长安城里的博士弟子秦景宪口授《浮屠经》,这是关于佛教基本教义和佛教基本制度的经典。这件事发生在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这是佛教思想教义传入陕西的开始,一般认为当时并没有开始建立佛教寺院。陕西存有中国汉传佛教各宗祖庭主要有:三论宗祖庭:草堂寺、鸠摩罗什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兴教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悟真寺、圣寿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青龙寺;律宗祖庭:净业寺丰德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至相寺。
刘欣改元不久,其病自愈,夏贺良等进一步提出改变朝政的要求,触怒了当政者,终被治罪,夏贺良被处死,李寻和解光“减死一等,徙敦燥那”(《汉书》卷七十五)。甘忠可和夏贺良,所凝聚的道徒群体是最早的道教教团。陕西省影响较大的宫观有周至县楼观台(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西安八仙宫、户县重阳宫(该宫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全真教派的发源地),临潼老母殿。
据《旧唐书·大食传》记载,中国与大食的官方往来始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这被认为是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作为当时的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也自然成为最先传入伊斯兰教的地区之一。陕西省影响较大的寺院有化觉巷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元清真寺等。
天主教传入陕西省,是在明末的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在那一年耶稣会士金尼阁神父从山西州到西安市,在糖坊街购地设堂传教。陕西省影响较大的天主教堂有五星街天主教堂、糖坊街天主教堂、高陵县通远镇天主教堂、周至教区天主教总堂、户县围棋寨天主教堂等。
基督教自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入,至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遭挫,基督教在唐朝流传了210年。陕西省影响较大的基督教堂有南新街礼拜堂、东新巷礼拜堂、北堂等。
经济
综述
陕西省经济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以农业为导向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陕西苹果矮砧密植推广面积位居全国第一。陕西猕猴桃集中分布在中国南北方分水岭--号称父亲山的大秦岭,全球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佳。第二产业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分为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宝钛集团作为钛及钛合金研发制造企业代表着中国钛工业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居全球钛行业前三。第三产业省现代服务业分为文化旅游、职业教育、商贸服务、会展服务及健康养老等五大特色产业。2021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9057.9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33.95亿元。
2022年陕西省生产总值32772.6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居全国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5.34亿元,增长4.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3.11亿元,增长6.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第三产业增加值14264.23亿元,增长2.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5%。三次产业结构比(2021年):8.1∶46.3∶45.6。人均生产总值82864元,比上年增长4.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16元,比上年增加1548元,增长5.4%。。
第一产业
陕西地域、气候类型多样,种质资源丰富。该省培育出一批在中国具有影响、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苹果、猕猴桃、奶山羊三个产业均位居全国第一。陕北地区北部是中国马铃薯优势产区之一,也是设施农业、小杂粮、羊子生产基地;渭北和陕北南部是全球最大的优质苹果集中连片基地,截至2021年,以洛川、白水县为代表的48个苹果基地县种植面积占全省总规模的95%以上,产量占到93%以上,形成苹果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集群效应。全省果业企业3229家,果品冷藏能力358万吨,果品分级选果线208条,其中4.0智能化选果线70条。全省注册果品类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1个,创建各类品牌350多个,形成40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其中13个进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陕西海升果汁的矮砧苹果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具有省肥60%、省水70%、省地80%、省人力90%、结果早、丰产期早等显著优点,陕西苹果矮砧密植推广面积12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
猕猴桃有“VC之王”的美誉,陕西猕猴桃集中分布在中国南北方分水岭号称父亲山的大秦岭,全球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佳。陕西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陕西猕猴桃产量占世界1/3。2020年以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首的猕猴桃龙头企业入围中国猕猴桃出口智利名单,产品已经在中东、东南亚、北美的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台湾等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累计出口突破1亿元。关中是全省粮食生产和设施农业的集中区,全国唯一的奶牛奶山羊“双奶源”基地;陕南是中国第二大富区、世界纬度最高的茶叶产地、传统生态养殖基地,盛产食用菌、中药材、核桃、魔芋等。
全省苹果面积924.10万亩、产量1302.71万吨,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猕猴桃面积99.91万亩、产量138.85万吨,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奶山羊存栏265万只、产奶量72万吨、羊乳制品产量14万吨,存栏、羊奶产量、羊乳制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8.2%、61.4%和80%。设施农业面积351万亩,居西北首位。
2023年,陕西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96.5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增加值209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林业增加值58.21亿元,增长2.8%;牧业增加值477.44亿元,增长3.9%;渔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6.0%。
2023年,陕西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34.46万亩,比上年增长0.2%。其中,夏粮1634.67万亩,减少1.4%;秋粮2899.79万亩,增长1.1%。全年粮食产量1323.66万吨,比上年增长2.0%。
2023年,陕西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35.07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猪肉产量104.5万吨,增长2.9%。禽蛋产量65.2万吨,增长2.5%。生牛奶产量109.1万吨,增长1.2%。年末生猪存栏890.2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5%;牛存栏152.3万头,增长1.1%;羊存栏916.7万只,增长4.4%;家禽存栏7823.2万只,增长1.6%。
第二产业
陕西省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分为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新兴产业,是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先导,陕西钛产业钛材加工量占全国的65%,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钼金属深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宝鸡市现已形成以宝钛集团为龙头,力兴钛业、宝色特种金属、富士特钛业等企业为骨干,以宝钛研究院为依托,以陕西省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联盟、钛业协会为纽带,以钛材深加工为主线,涵盖钨、钼、锆、铪等稀有金属科研、生产、贸易,产业链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可生产95个牌号、244个品种、5000多种规格的钛及钛合金板、棒、丝、带、管、锻件、异型材等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海洋工程、氯碱化工、核电、医疗器械、体育用品及民生等领域。宝钛集团作为钛及钛合金研发制造企业,以规模大、体系完整享誉业界,主导制定中国钛领域90%以上的标准,代表着中国钛工业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居全球钛行业前三。
高端设备以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以及应急装备、电力装备、石油装备、工程机械等其他装备为重点,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有中航飞机、航发动力、中航电测航天动力、光电股份、烽火电子等6家军工上市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研制开发的28项航天液体动力技术创新成果中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85吨级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航天六院布局商业航天动力市场的研制成果。
陕西是煤炭大省,煤炭产量稳居中国第三,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陕煤集团黄陵一号煤矿、陕煤集团黄陵二号煤矿等21家煤矿被评定为“2018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百强矿井”。百强矿井前10名中陕西煤业占7家。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3.11亿元,增长6.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制造业增长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1%;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8.2%,非能源工业增长5.8%;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352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营业利润4600.3亿元,增长25.2%。
第三产业
陕西省现代服务业分为文化旅游、职业教育、商贸服务、会展服务及健康养老等五大特色产业。2022年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万城考古遗址公园、照金康养冰雪运动小镇、“延安精神”传承研习基地、长安画派数字博物馆、瀛湖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等27个项目,照金康养冰雪运动小镇项目,将以温泉康养、大自然教育基地、医疗康养中心、照金国际滑雪场改造提升。2023年中秋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该省策划推出70条旅游精品线路,生态采摘4大主题旅游特色活动,50条“双节”精品旅游线路推介囊括了假期出游指南等内容,线路辐射到商洛漫川关镇、宝鸡太白山唐镇等小众景点。2021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9057.9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4%;国内旅游收入343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
陕西会展服务业已形成以大型主题展会为龙头,以专业展会“丝博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品牌展会综合效益突出。“西洽会”自第20届开始已升级为“丝博会暨西洽会”,是服务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平台,杨陵区“农高会”已成功举办23届,被业界誉为与北京“高科技周”、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并列的全国三大科技展会之一,也是全国农科类展会的第一品牌。
2023年,陕西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90.48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16.87亿元,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12.9%;金融业增加值2212.75亿元,增长5.1%;房地产业增加值1642.56亿元,下降1.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136.9亿元,增长8.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898.25亿元,增长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784.56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90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利润总额增长37.4%。
2023年,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5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4%。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411.61亿元,增长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47.41亿元,增长1.3%。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9510.03亿元,增长2.6%;餐饮收入1248.99亿元,增长10.7%。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3年,陕西省共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9个。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2002年获批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17年获批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开功能区,2020年获批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全区总规划面积272平方千米,横跨未央区高陵区临潼区3个行政区,由中心区、高铁新城、泾渭新城、渭北新城四大区域板块和关中综保区、经开自贸区两大功能园区组成,常住人口约55万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031.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111.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3.3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1.22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60.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76亿元。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成立于2006年11月,是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建设的航天科技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功能承载区。2010年6月26日,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基地总规划面积65.1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6.68万人。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352.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96亿元,完成全年支出调整预算数的100%,实际引进内资145.0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13%;实际利用外资14120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104.6%,综合排名、完成率均位列开发区第一。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陕西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961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860.87万人,专任教师55.33万人,学校包括幼儿园802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073所、特殊教育学校79所、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669所、普通本科学校55所(含独立学院10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所,高职(专科)学校40所,成人高等学校14所,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22所。高等教育专任教师81183人,其中,普通本科学校60568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451人;高职(专科)学校17409人;成人高等学校1071人;另有科研机构研究生指导教师684人。陕西省有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国防科技大学西安校区等主要高校。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公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名单全国110所高校入选,其中陕西省有6所高校入选。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7.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3%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4%。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1965年更名为西安工业学院,成为西北唯一一所兵工行业的本科院校。学校长期归口兵工行业部委管理,1999年,由原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陕西省管理;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有金花、未央区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学校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20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1人,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25人,12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校设有17个学院、研究院,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文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市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确定为陕西省一本招生单位。2021年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南校区位于沣河之畔的西咸新区,总面积约86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9月30日,该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6154人,其中本科生13340人,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共2814人。专任教师116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87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00余名。有35个学科创新团队。中医脑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化学2023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名单。
医疗卫生
2022年陕西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34779个。其中:医院128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97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07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207个。医院中,公立医院443个,民营医院837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81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51个),二级医院458个,一级医院368个,未定级医院373个。全省卫生人员总数45.59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8.96万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9个。
陕西省人民医院位于古城西安含光门外,建于1931年,是省政府直属的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干部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医学院合作共建并挂牌西安交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设有13个专科病院、10个医学中心,75个临床医技科室,2022年底开诊的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规划用地344亩,设置床位1000-1500张,总投资26亿元,在岗员工496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651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005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19人,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896项,获各级政府科技成果奖100余项。
陕西省肿瘤医院创建于1978年,总占地面积57.5亩,医疗区用地30亩,现编制床位1000张,设有临床科室(病区)21个、医技科室11个。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医疗专科4个,省级临床诊疗中心3个。是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陕西),省级放射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分中心。截至2023年,该院在岗职工13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6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科技新星1人,省新世纪三五人才3人,省卫生系统215人才4人,博士43人,临床医生硕博率70%,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20人任省市级学会主任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该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各类重点项目2项、省级项目65项;获得专利116项;发表专著12部。
媒体
广播电视
陕西主要广播电视台有: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韩城市广播电视台。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于2020年10月28日挂牌成立。有10套广播节目,10套电视节目,陕西卫视陕西农林卫视2个卫星频道,1个网络广播电视台和48座传输发射塔,1家分公司(创新中心分公司)、14家二级公司(其中上市公司1家)和近百家三级公司,主管主办省委新闻网站——西部网,运营移动新媒体陕西头条、起点新闻、闪视频等。主要播出节目有《丝路建设》《陕西新闻联播》《今日点击》《晚间新闻站》《第一新闻午间播报》等。
2012~2022年,十年间,陕西省广播人口覆盖率从97.15%增长到99.36%,增加2.21个百分点;全年制作广播节目时间从229064小时增加到235051小时,增加5987小时。2021年,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165个,较2012年增加42个;全年播出时间达到638938小时,增加40940小时;电视人口覆盖率99.66%,提高1.54个百分点。
报刊
陕西省主要报刊有:《陕西日报》《西安日报》《陕西农村报》《三秦都市报》《农业科技报》。陕西日报的前身边区群众报,1940年在延安创刊,为陕甘宁边区党委机关报、西北局机关报。1948年更名为群众日报,为西北局和后来的陕西省委机关报,1954年改名为陕西日报。陕西日报创刊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血脉,不断发展壮大,拥有5种报纸、2种刊物、9家网站、100多个移动互联网媒体,新媒体覆盖用户超过1000万。
科技
陕西省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98项,位居全国第六。2022年,全省高校承担的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2.6万项,委托金额62.63亿元,位居全国第四。科技人员5.7万人。其中,两院院士48人、拥有高级职称科研人员2.4万人,依托高校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大学科技园4个,省部级以上科技机构693个。西安交通大学“高精度压电驱动器件”、西北工业大学微小卫星”、西安理工大学“大尺寸硅单晶生长技术”等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产出,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在“三项改革”牵引下,5.3万项科技成果纳入单列管理,1.2万余项成果正加速转化,科研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800余家。
2023年末,陕西省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65万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9723项,合同成交金额4120.99亿元。全年共获授权专利71562件,其中,发明专利22020件,实用新型专利43732件,外观设计专利581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217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5.84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9362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96件。
文化事业
从第一个正规的电影和图片摄影机构延安电影团,到带领西部电影走向世界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创造出国际、国内获得多个奖项的《塬上》《血狼犬》《柳青》《拨浪鼓咚咚响》《树上有个好地方》等大批优秀作品。截至2020年底,陕西省有63部影片荣获国内外116项大奖,60部影片登陆全国院线,118部影片在央视六套黄金时段播出。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陕西西安举行。
2022年陕西省文旅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0个,文化馆122个。全省公共图书馆117个,全年总流通1363万人次。全省备案博物馆350座,一级9座(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唐西市博物馆)、二级16座、三级22座。文物系统175座,国有行业62座,非国有113座,已挂牌社区博物馆56座。
2023年,年末全省文旅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2个,文化馆120个。全省公共图书馆119个,全年总流通2119万人次。全省备案博物馆354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数量15座(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唐西市博物馆陕西自然博物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咸阳博物院汉中市博物馆)、二级16座、三级22座。文物系统176座,国有行业62座,非国有116座,已挂牌社区博物馆66座。
中华石鼓园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览市区,北瞰渭河,占地500余亩,是融遗址保护、文物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中华石鼓园以周秦历史文化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宝鸡作为周秦文化发祥之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公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塑造,成为宝鸡市山、水、林、塬、城五字特色的集合体。以陈仓石鼓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两大标志性建筑为引领,以周、秦文化墙、五德园、秦文化广场等。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中国首家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一座特色鲜明的遗址类博物馆,主要以反映盛唐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题,同时是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文化核心。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0.85万平方米,遗址保护面积0.25万平方米。馆藏有十四个朝代的500余方墓志。这些墓志为研究古代社会文学艺术,特别是隋唐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体育
2022年陕西省共有体育场地118841个,体育场地面积9271.7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4平方米。陕西省田径场地7613个,场地面积3338.41万平方米。其中,设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20000座以下)815个,游泳场地584个,场地面积72.92万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陕西西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
2023年度陕西省体育局及其直属单位主办或承办的134项体育赛事活动的名录。其中,群众体育类56项、竞技体育类14项、青少年体育类64项。其中国际级赛事1项、全国性赛事13项,涵盖跳水、田径、射击、射箭、赛艇、武术套路、足球、举重、垒球、攀岩、越野滑雪等11个体育项目。青少年体育类64项中,包括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冠军赛、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总决赛和校际联赛等。陕西省体育馆、西安曲江竞技中心、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体育中心等3个项目获评现代城市体育综合体。
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是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省本级三新建重点项目之一,在全运会期间将承接体操、击剑等项目的比赛,同时是全运会闭幕式的备用场馆。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奥林匹克运动公园之内,东临唐延路,西接圣火路,南依陕西体育博物馆,北与西安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相邻,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总建筑面积为724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为63961万元,分为比赛馆和训练馆,地下设有停车位508个,比赛馆可容纳观众7000余名。
人居环境
2022年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为“优”,渭河成为造福三秦儿女的“幸福河”,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全省10个国家公务员考试城市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79.7天,重污染天数平均5.2天。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111个国控断面中,I~Ⅲ类水质断面占96.4%,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其中:黄河流域同比提高9.2个百分点,长江流域首次全部达到Ⅱ类水质以上。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同比减少2.7个百分点。国家考核的3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分别达到37.63%、41.76%、12.9平方米、84.84%。
社会保障
2022年陕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80.84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57.33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数225.5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92.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52.45万人。全省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85个,床位11.63万张,收养人数6.04万人;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4815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10.45万张,服务人次数达240.55万人次。截止2022年底,全省共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9.43万户16.45万人,平均保障标准652元/人月;农村低保50.14万户110.56万人,平均保障标准5385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12.46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约3.65万人,基本生活标准6279-1584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15%和25%,临时救助53.5万人次。
交通
综述
陕西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承东启西、联接南北,地理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是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西安市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其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主要的干线机场,也是西北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中国国十大机场之一。连霍高速横贯中国东西,作为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和内陆贸易的重要通道,连霍高速也被誉为“现代丝路”。郑西高速铁路是中国中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对中国高速铁路自主创新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公路
截至2022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85603.543千米,其中:国家高速5715.948千米,省级高速980.702千米,普通国道8886.288千米,普通省道11130.995千米,县道19038.236千米,乡道25265.992千米,专用公路169.338千米,通村公路114416.044千米。全省铺装路面总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88.93%,全省等级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95.18%。截至2023年9月,陕西省有32条过境高速公路路线。
2022年陕西省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8496.4371万人次,完成公路货运量121188万吨。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6.47亿吨,比上年增长2.5%;货物运输周转量4369.64亿吨千米,增长10.7%。旅客运输总量1.38亿人,下降35.7%;旅客运输周转量347.98亿人千米,下降39.3%。
从东部沿海城市的连云港到西北边陲的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连霍高速横贯中国东西,作为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和内陆贸易的重要通道,连霍高速也被誉为“现代丝路”。编号G30的连霍高速2014年12月全线通车,全长4244千米,东起江苏省连云港,途经安徽、河南省、陕西、甘肃省四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中哈边境口岸,横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其中陕西段路线有西安市至宝鸡高速公路、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西安至潼关高速公路。
G65包茂高速是中国高速公路北南方向主干线之一,全长3130千米。1986年开工至2017年全线贯通G65包茂高速建设历时近30年。北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南至茂名市,在陕西省内纵贯榆林市延安市铜川市咸阳市、西安及安康6市,堪称该省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之一。在陕西省内的路段有黄陵县至延安第二通道高速公路、延安经安塞区靖边县高速公路、榆林至靖边高速路(靖边至公陕蒙界)、西安市经秦岭终南山隧道至柞水高速公路、小河至安康、安康至陕川界。
铁路
截至2021年末,陕西建成26条普速线路和4条高铁线路,铁路总营业里程达6423.8千米,较2012年增加2234.4千米。其中,高铁营业里程为1054.5千米,较2012年增加938.7千米,是2012年的9倍。
截至2023年10月,陕西已有运营中的高铁线6条,在建高铁线3条。运营中的高铁线:郑西高速铁路、西宝高铁、大西高速铁路、宝兰高铁、宝兰高铁、西成高速铁路银西高速铁路。在建高铁:西延高速铁路、西十高铁、西康高铁。陕西10个地级市西安市咸阳市、宝鸡渭南、汉中市5个城市已迈入高铁时代。陕西省西安有30个火车站(西安站西安西站西安北站西安国际港站等),宝鸡市有45个火车站,安康有30个火车站,汉中有38个火车站,咸阳有29个火车站,渭南市52个火车站。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线路覆盖陕西全省,摇射甘隶、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山西省河南省、湖北、四川省重庆市等8个省区市,在全国路网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作用。2022年铁路运输量4.35亿吨,铁路货运周转量2497.87亿吨千米,铁路客运量0.48亿人,铁路客运周转量216.03亿人千米。
2010年2月6日,郑州市开往西安市的G2003次“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从郑州火车站开出。当日,中原地区中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全长505千米,列车运营时速350千米,开通后列车直达最短时间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
西安站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西安火车站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环城北路44号,等级为特等站。西安站始建于1934年,是西安市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全市知名度最高的火车站,开行普速列车和城际列车。西安站设9台18线,担当着陇海铁路西康铁路宁西铁路包西铁路等旅客列车运输任务,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火车站建筑面积是32982平方米,实际候车面积7900平方米,可容纳7000人。2021年12月31日,随着西安车站第二次改扩建项目全面竣工投用,西安车站由原来的6台11线增至9台18线,建筑面积32.2万平方米,提升了近十倍;候车面积24969平方米,可容纳1.6万人,应急情况下可容纳4.9万人,年旅客发送能力达到4800万人次。
航空
陕西省西安市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陕西省有五大民用机场:西安(咸阳)机场、榆林机场、延安机场、汉中城固机场宝鸡机场。据西部机场集团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省民航完成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为920.1万人次、5.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6.6%、59.6%,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76.1%、78.1%。
威阳机场位于咸阳市东北方向的底张塬上,距威阳市中心广场12.8千米。机场始建于1937年春。机场飞行区等级4F级,拥有两条跑道(3000×45米,3800×60米),三座航站楼,总面积35万平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主要的干线机场,也是西北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中国十大机场之一。西安机场以打造“中国最佳中转机场〞为目标,荣获Skytrax四星级机场和中国最佳区域机场。已累计开通航线321条,通航城市197个。2019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4722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七,2020年~2022年旅客吞吐量均位居全国大型机场前列。
延安南泥湾机场始建于1936年1月,位于延安市区西南方向的宝塔区柳林镇尚家沟,距市中心13千米,按军用二级、民航4C级标准设计,机场跑道长3000米,航站楼面积1.3万平方米,配套4部登机桥。2001年,机场党委分别被中共民航西北管理局党委和陕西省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2018年3月,被延安市人民政府评选为“延安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运营国内国际航线超过25条,旅客吞吐量跨入百万级机场行列;2021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0万人次。
航运
陕西省主要通航河流有黄河、汉江、渭河、嘉陵江丹江等。省内河通航里程1217.58千米,四级航道151.92千米,五级航道9.37千米,六级航道148.43千米,七级航道248千米,等外航道659.86千米。2015年至2018年,陕西实现水路客运量1557万人,货运量815万吨。完成的运量显示,汉江安康段承担全省内河客、货运量的91%和98%。该省主要港口有28个。2021年陕西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5亿吨,比上年增长6.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7亿吨,增长4.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8272万标准箱,增长7.0%。
公共交通
陕西省2021年拥有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有18617辆,其中汽油车12辆、柴油车796辆、天然汽车3676辆、双燃料车93辆;运营线路总长度27747千米,全年客运量16.18亿人次,全年运营里程9.56亿千米。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截至2023年7月,西安市公交集团有229条定制公交线路涵盖旅游、校园、生活、通勤等四大板块、18个子项的多样化多类型的定制公交服务。
陕西省西安汽车站是国家一级汽车客运站,于1983年12月1日建成投产营运。车站位于古城西安解放路北端、火车站广场西南方向,占地面积16余亩,是陕西公路汽车客运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和重要枢纽站点之一。在车站参营的省内运输企业已有28家,经营客运线路150余条,营运里程达45000千米,班车通达陕、甘、宁、皖等18个省、市(区)的300多个地市县,年发送旅客300万人次以上,旅客周转量达6.5亿人千米,逐步形成了西部规模大、功能全、科技和车辆档次高的开放型、辐射式公路客运网络。
2021年交通运输部开展道路客运电子客票试点工作。陕西省已于2022年12月底实现全省121家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全部纳入联网售票系统。
截至2019年陕西省多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在全市共投放共享单车数量已达45万余辆,其中哈啰出行投放5万辆,青桔单车投放4万辆。2020年8月25日租用共享单车128812人次,8月26日租用量为137424人次,8月27日租用量为133083人次。
轨道交通
西安地铁是服务于中原地区西安市境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首条线路西安地铁2号线于2011年9月16日开通试运营,使西安成为中国内地第14座、西北首座开通地铁的城市。截至2023年,西安市开通运营地铁线路共有9条,运营里程达301千米;共设车站187座,其中换乘车站19座,在建线路共5条(段)。9条地铁路线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临潼线、16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4月15日乘客达463.93万人次。
人文
综述
陕西是华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地处黄河中游,史前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文化遗存时代序列完整,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和至高性的特点。比如,距今150多万年前的南郑区龙岗寺遗址和距今约115万年前的蓝田县公王岭遗址及“蓝田人”头骨化石,表明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时期,省境内已有古人类生活繁衍,西周、秦、西汉、新、东汉晋朝、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14个王朝建都陕西,使这里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大举内迁,使陕西成为华族大融合的中心舞台。该省有杨家沟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等红色资源,是记录革命先辈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秉承理想、坚持信仰、不懈奋斗的革命事迹的鲜活素材。
文物古迹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陕西省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其中,古遗址23453处、古墓葬14367处、古建筑6702处、石窟寺及石刻106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13处、其他2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9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30处。全省共公布两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41处,全省共有各类革命纪念馆76座,有依托革命文物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10处。
大雁塔为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该塔是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又称大慈恩寺塔。大雁塔始建于652年,经历代维修,现存塔为明代修复。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砖砌塔基之上的七层四方形砖塔,通高64.1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朝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在佛教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西安事变旧址为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包括:张学良将军公馆、杨虎城将军止园别墅、新城黄楼、西京招待所、高桂滋公馆、西安事变指挥部、五间厅与兵谏亭旧址。该地起源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苦苦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无效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等人。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等代表进行谈判。蒋介石承诺“停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联红(军)抗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该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进入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南泥湾革命旧址为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位于延安城东南45千米处。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南泥湾中的主要遗迹有: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三五九旅旅部旧址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蒋介石中国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当时的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要靠群众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1940年,朱德总司令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1941年春,八路军在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战胜重重困难,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弯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腔、皮影、剪纸、红拳等诸多非遗代表性项目已然成为陕西历史文化的亮丽名片。截至2023年6月10日,陕西省已有4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9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76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西安鼓乐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流传在西安市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打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现代仍使用着唐(公元618年至907年)、宋(公元960年至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张骞传说故事是流传在张骞的出生地汉中盆地、活动地域关中地区、封地南阳市地区的传说故事,是中国优秀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骞传说故事流传已有2100多年,千百年来在广大群众中口耳相传,反复加工,逐步完善,通过张骞的故事,反映张骞外交家、探险家、农学家、博学家等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非凡精神气度。
《周至唢呐》,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相传李隆基女婿郭爱流放周至勒马村时,自解烦恼,吹奏“唢呐”,因而勒马村吹唢呐之风代代流传,经久不衰,传承已1200余年。《周至唢呐》属木制双簧管乐器。它的音量大、音质响亮、粗犷,演奏方便,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情调。《周至唢呐》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能以嘴巴控制哨子而作出音量、音高、音色的变化以及各种技巧的应用。常用音域一般为十七度音。
陕西快板起源于陕西关中一带,由民间顺口溜演变而来。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同时辐射陕北地区陕南和整个西北。陕西快板是板诵体的民间曲艺形式,以关中方言为标准语言,有单口、对口、群口等形式。其节奏明快、乡音醇厚、高亢激昂、风趣幽默,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
习俗
民间文化
北宋时秧歌在延安已有,原名“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延安府志》载有“春闹社,俗名秧歌”一说,由此可知,秧歌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由于其流传久远,简单易学,红火热闹,又能充分表达情感,因而深受群众喜爱,在延安民间广为流传。每逢春节,各村都要组织秧歌队,演出前先到庙里拜神敬献歌舞,然后开始在村内挨家挨户表演,俗称“沿门子”,以此迎新春、送祝福。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北一千米的桥山之巅,每年清明节,海内外前来黄帝陵扫墓祭奠者,络绎不绝。不仅国内各界同胞,每年清明节祭奠黄帝陵。就是海外同胞、游子、华侨,也纷纷赶在清明节祭扫黄帝陵。他们怀着“慎终追远”,思念故乡之情,不辞远道奔涉,也要忠诚地祭奠黄帝陵。
陕西境内的高原地区、平原地区,于每年端午节盛行“跑旱船”活动。不过,当地人不叫“跑旱船”而叫“彩莲船”。汉中市地区的农村,制作的彩莲船别有特色。它与其它地区的旱船,虽然大体相同,但也有差异。相同之处在于船的制作,均以竹条、木条、彩绸和纸扎制。有龙头凤尾船、凤凰朝阳船、鲤鱼跳龙门船等。不同之处在于洋县城固县西乡县的彩莲船,多为单船活动,以“念曲子”为主,配带乐队(板胡三弦琴、笛子、碰铃等)。所唱的曲子多为民间生活题材和爱情故事。有传统的曲词,也有现代的曲词。南郑区勉县等地的彩莲船,则多以双船或四船同时出场,以“唱花鼓”为主,用打击乐伴唱。既有船与船的对唱,也有观众参加唱的。
特色服饰
陕北冬季寒冷,是全省气温最低的地区。这里农牧并行,皮毛产量较多,冬季多穿羊皮袄御寒。有钱的人穿羔羊皮,俗称“羔皮筒子”,羊毛细柔多曲,号称“九道弯”,外面挂有面料,称“吊面子皮袄”,穿起来又轻又软。庄稼人则穿老羊皮,不挂面料,毛朝里,皮朝外,不怕脏、不怕蹭,连扣子也不用,拿条布带往腰里一勒,就可遮风挡寒。
关中和陕北妇女有穿肚兜的习俗,这是一种贴身穿的内衣。其式样是将一块正方形的布裁去上角,成凹形的浅半圆状,于两端钉带挂项上,下角或尖或圆,横两角各设带扎于腰间,护住胸部和腹部,使胃肠不受风寒,兼有乳罩和裹肚的作用。兜面上大多有饰花,常见的有开口石榴、并蒂双莲、寿桃、鸳鸯戏水等。在偏僻乡村,有些老年妇女夏季就只带一个肚兜在家干活,这种现象颇能说明裹肚的实用性。
陕西境内还有许多回族居民散居各地,回族的服饰与汉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头部。回族男子头上一般都戴一顶无沿小白帽,俗称“号帽”或“礼拜帽”。冬季也有戴黑色或蓝色帽的。上衣一般喜欢穿双襟白衬衫,有的还喜欢穿白裤子、白袜子,显得整洁、庄重。回族无论男女,都喜欢穿青色坎肩,根据季节的不同,有夹的、有棉的、还有皮的,既可当外套,又可穿在里面。特别是回族男子在白衬衫上套一件青坎肩,色彩对比鲜明,看上去很雅致。冬天穿上棉坎肩,再穿上罩衣,舒适保暖,又不显臃肿。
艺术
曲艺
陕西省主要地方曲艺有:周至县曲子、陕北地区链子嘴、兴平市劝善、蒲城县走马戏、漫川大调、眉户、安康曲子、旬邑咪子戏、陕西快板、横山说书等。
蒲城县距古都长安110千米。据唐朝柳宗元的《馆驿使壁》中描述,蒲城县兴镇曾是唐代河东和北方大漠商队进入长安的关隘,称蒲津。在马车上,在歇息中,车夫、挑夫们自娱自乐哼起乡曲,唱起民俗音乐,配以信手拈来的锅碗瓢盆,车轮垫木,打击合拍,逐步与丝绸之路上商队中的三弦琴胡琴西域乐器,形成了一种地域乡土曲艺——走马戏。走马戏,“走”指挑夫,“马”指马夫、车夫,“戏”则是戏耍之意,是一个方言动词,它与戏曲的戏有别。
漫川大调是流传在山阳县漫川关周边的地方曲艺。其曲牌之多、套路之广、唱腔之雅、曲目之丰,远远胜出小调小曲,因而称之为大调。川大调的唱腔委婉缠绵,曲调变化颇多,拖腔优雅飘逸。曲目名称,类似宋词元曲。现存曲目30多种。演唱时,一人弹三弦,一人用筷子敲打小瓷碟伴奏;一个主唱,多人伴唱。大套曲,亦可加以二胡、洞箫伴奏,兼有昆曲、京韵大鼓和江南丝竹的韵味。
眉县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眉县眉户”这种古老的戏曲,最早就流传于这里的青化乡风池村。风池村位于眉县县城东30千米处,东接周至县,西邻张载祠,南依秦岭,北望渭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物传说优美,具有2000多人的大村庄。眉户戏”也叫“曲子戏”“迷胡戏”“弦子戏”,是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曲牌联奏体。
舞蹈
陕西省舞蹈主要有:勉县对鼓、安康火龙、府谷哈拉寨高跷、鄜州霸王鞭、洛河战鼓、唐家院舞狮、勉县板凳龙、水兽舞、背花锣、长武背芯子、安塞腰鼓等。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但产生形成的具体时代至今已难考证。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安塞腰鼓快放快收,变化神速,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融为一体,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极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就有人类居位,在县内的三条主干水系两岸,原始居民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广袤的土地上。洛河战鼓主要分布于志丹县洛河流域,以旦八镇最为突出。洛河战鼓发源于陕北洛河流域的古战场(今陕北志丹县旦八镇附近),它原是古代用于将士出征与战场上鼓舞士气的一种军鼓。后经过不断的变化、演绎为现代锣、鼓、镲、旗帜的表演。
眉县县城东南方向17千米处的霸王河边,有一个景色美丽、人气强悍的村庄,这就是闻名关中大地的舞狮之乡----新河村。新河村原名叫唐家院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环境优美的风水宝地。自古民风淳朴,村民能歌善舞,有着广泛的群众舞蹈基础。“唐家院舞狮”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就起源于这里。“唐家院舞狮”一般由一对成年狮子主演,部分幼狮助场,由喜神(笑和尚)引领逗玩,配合鼓乐,组成七八十人的长龙队伍,在重大节庆之际走村串乡四处游演。
勉县板凳龙起源于勉县南部山区镇川镇红庙梁村,广泛流传于周边镇、县。它是由整块木料雕成龙形,描绘上色,板凳状,三人一组,随锣、鼓等打击乐伴奏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勉县板凳龙历史悠久。楚汉战争之际,人在阆中市范目统率下,手执弓弩、板楯(又称板凳蛮)向秦军冲杀,立下汗马功劳。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封范目为渡县(“勉县”的旧称)侯,让这支賨人军队长期驻扎在汉中勉县。
美术
陕西省主要美术有:安塞区剪纸、子洲县石雕雕刻技艺、洛南县剪纸、宁强县羌族刺绣、富县剪纸、志丹县刺绣、绿蓝草古建彩绘、兴镇传统木板图画、秦腔脸谱绘画、栎阳木刻、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安塞剪纸是陕北地区农家妇女热爱生活,追求美的具体体现,也是陕北文化的代表之一。每年春节或喜庆日子,安塞人都要剪剪纸、贴窗花,用来装饰生活环境,增加喜庆色彩。一进腊月,婆姨女子们围坐在一起边拉家长边剪窗花。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的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给朴素的农家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安塞剪纸《抓髻娃娃》与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青玉女佩完全一样。
子洲石雕(小件)产生历史悠久,其中石狮子雕刻是石雕手工艺的典型代表。石狮子以本县特有的石头为原料,纯手工雕制而成,其风格独特,形状栩栩如生,深受群众好评。其生产工序可分为:设计图样、料、备料、打出基本料石形状、在料石上画出大体图案、按图案凿打毛坯、审视、揣摩、修改毛坯、细部加工、打磨、抛光、蜡等工序。主要产品有:狮子、南丰寨牌楼、“四大名山”石雕等。
洛南民间剪纸是陕南民间文化的一种形象的载体,它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造型质朴生动,是当地民间艺术中最能体现民间性、民俗性、传统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美术形态之一。洛南民间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和套色两种。用一种颜色纸剪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纸的剪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生动形象、色彩绚丽。
饮食
陕北地区是以吃小米和杂粮为主的地区,关中地区是以面食为主的地区,陕南是以吃大米为主的地区。关中的日常饮食主要有面条蒸馍锅盔玉米面搅团、糁子、拌汤、荞面饸饹等。陕北的日常饮食有小米饭窝窝头荞麦圪坨、钱钱饭、米糕等。陕南的日常饮食是大米饭、摊馍、干面、汤面、菜豆腐、甜浆稀饭,粗瓜子米凉粉凉皮子、搅团等。特色小吃有羊肉泡馍、麻什、浆水面酿金钱发菜等。
羊肉泡馍,也称为羊肉泡,关中汉族风味美馔,源自陕西省渭南市故市镇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吃的“总代表”。羊肉泡馍中的肉汤由丁香、桂皮、麻栗坡草果、茴香等中药熬制,主料选用的是羊肉和羊腿骨,饼用手掰成指甲盖大小的丁,粉丝用凉水泡软、木耳泡好撕成小朵,香菜切成小段、葱切成葱花,锅中倒入半碗羊肉浓汤,再倒入半碗清水放入木耳和馍丁煮开锅再小火煮2~3分钟放入粉丝和切成片的熟羊肉(逆着肉丝切)用盐、胡椒粉调好味倒入大碗中撒上香菜、葱花和蒜末即可。
陕北人的麻什是用荞麦面制作的,称为“圪坨”,制作方法与关中相同,吃法则稍有区别。圪坨是一种富饭,离不开羊汤,汤里有什么好配料都可放,如黄花,木耳、豆腐、栗子等。圪坨煮熟,干盛半碗,浇羊肉汤,称之为“羊腥圪坨”。吃剩的,下一顿炒熟吃更香,俗云“圪坨热三遍,拿肉都不换”,但食之过多则伤胃。
关中地区陕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制浆水,吃浆水面。这种面原料易备,经济实惠,流行于乡下,适合下层人的口味,故而著名作家贾平凹称它为“下里巴人饭”,并说“不吃者绝不吃,喜吃者死都要吃。”这种面大致有三种吃法:一种是先把面条下入开水锅中煮沸再把浆水连汤带菜倒入锅中,加精盐和辣油即可食用;另一种吃法是把面煮熟,捞入碗内,浇上冷浆水,加盐和油泼辣子拌匀吃;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先把浆水用油和蒜苗炒热,面捞在碗里,浇上热浆水吃。
被誉为西安饭庄十大名菜之一的“酿金钱发菜”,也是一款历史悠久的菜肴。因它的主要原料是用陆生藻类植物头发菜制成的,其成品形似古铜钱,故以为名。相传此菜始于盛唐,当时京城有个富商叫王元宝,他在丝绸路上发现了一种色、形都酷似头发的蔬菜,便命他的家厨烹制,食之软滑细嫩,十分爽口,从此他便每餐都以发菜佐食,后来王元宝成了全国著名的富豪,因“发菜”与“发财”谐音,京城的商人们便以为王元宝的发迹是吃了发菜的原故,所以纷纷效仿食用。
特产
陕西省有中国四大名玉蓝田玉、全国八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特产名茶泾阳茯茶、耀州瓷、延川红枣紫阳富硒茶、洛南核桃。
"蓝田玉"之名是因其产于西安市的蓝田县而得名。2004年2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蓝田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蓝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和田玉(软玉)、新山玉独山玉),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质地坚硬,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由于含有氧化的硅、铝、镁、钠、钙、铜等元素,往往一玉多色,乳白、青、黄、红诸色错杂,是良好的玉雕和制作工艺美术品原料。
西凤酒产地陕西凤翔,也就是古时的雍城,炎黄文化、周泰文化交孕育出独特的酒文化,西凤酒的酿制除了天时、地利,更承载了千百年来西凤人的智慧:它以大麦、豌豆制曲,以优质高粱为原料,配柳林井水,用土窖发酵法,六续渣混烧而得新酒,酒海贮存三年以上,自然老熟。
紫阳富硒茶成为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国宴接待用茶,生长在富硒之乡的茶叶,手工采摘、传统工艺、抢鲜制作,最大程度上保留山野的气息。毛尖,纯正的富硒高山绿茶,精选清明节前的鲜叶,芽叶肥壮,成品的叶片上,翠峰,细小狭长的叶片,质地柔嫩,沸腾的水激发出浓厚的栗香,银针,芽立在杯中,如青笋林立,绿意融融,鲜活无尽。紫阳也是中原地区最早的贡茶产地,早至东汉,盛至明清,3000多年的人工种茶史。
传统村落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陕西省省级传统村落484处。2023年4月陕西6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立地坡村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东南部,距离陈炉镇4千米,东临石马山,西临堡子,古称“宝瓶堡”。南北两侧为坡地,呈阶梯状分布。黄陈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该村历史悠久,古代有烧制陶瓷的历史,在元代专烧大缸大盆,明秦王府在这里设置专造琉璃厂。现代遗存三圣阁、圣母殿、东西涝池、三眼古井、琉璃瓦遗址等着诸多历史古迹。该村于2018年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
耀州区小丘镇移村位于耀州区西部塬区,地处照金红色旅游景区沿线,移三公路、耀旬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总面积8.5平方千米。现代存地窑建筑99处,2015年,移村申请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缮,99处地窑建筑已经修缮了14处,2012年,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并经评价推荐、评审公示,已先后将四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移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地区象征
省花
百合属,是陕西省的省花。它还有很多别名,如山大蒜、灯伞花、中庭、摩罗春等。她有着亭亭玉立的茎干,喇叭形状的花朵,浑身散发出隐隐的幽香,被美誉为“云裳仙子”。中国古代文人将百合和水培水仙栀子、梅、菊、桂花、茉莉花合称七香图。百合花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之所以叫百合,是由于它的地下茎为鳞茎,其鳞片如覆瓦重迭,数十片团团相累,状似白莲花,如百片合成,因此得名百合花。中国是世界百合花起源中心之一,早在汉代就有关于百合花的记载。
省鸟
2003年3月19日,朱鹮被省林业厅、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评为陕西省“省鸟”。朱鹮,中等体型,嘴长而下弯,呈弧形。非繁殖期羽毛呈白色,头、羽冠、背和两翅及尾缀有粉红色。1960年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曾经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个鸟种,据历史记录,西柏利亚,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东部北部的很多省份都有朱鹮分布的记录。
风景名胜
综述
截止2021年2月,陕西省共有各类景区502家,其中11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31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18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黄河壶口瀑布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5月,新增西安市西咸新区诗经里小镇景区、西安市秦岭国家植物园景区、宝鸡市金台区西府老街文化旅游景区、宝鸡市岐山县水城·三国小镇景区等18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70714.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211.59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65.72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33.68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0248.7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978.87亿元。 
重要景点
太白山(MountainTaibai)主体位于陕西眉县太白县,广义上的太白山连带周至县部分。它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国家森林公园,2016年入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太白山名由来已久,现代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螯山以及连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原太白山与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太白山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该景区自然景观有:“太白积雪六月天”、斗母奇峰、云海奇观、高山奇湖、万年不融冰洞、拔仙绝顶。太白山上有中国建筑史上罕见的古建筑群,如沙坡寺、蛟龙寺、黑虎关、嵩坪寺等。
壶口瀑布是一条金黄色干流大瀑布,也是移动式、潜伏式大瀑布。黄河流经秦晋峡谷宜川段,滔滔黄河水从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的涌来,骤然归于二三十米宽的“龙槽”倾注如壶口,形成极为壮观的瀑布群。壶口瀑布,四季景色各异,八大自然景观各具特色,波涛汹涌激荡民族之音、勇往直前彰显中华气节,光辉夺目、熠生辉,素被国人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以壶口瀑布为核心,秦晋峡谷为主体,集瀑布、峡谷、龙王、十里龙槽、孟门山、大禹庙、古渡口小镇、黄河大合唱实景演出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国家水利风景区(2013)、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2002)、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2)。
黄帝陵,是人文初祖黄帝的陵寝所在地,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专祭黄帝”。自刘彻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该景区景点有:印池、轩辕庙门、轩辕柏、黄帝脚印、轩辕殿、轩辕殿、乌头门等。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是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黄帝陵祭典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陵县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祭祀文化之乡。
世界遗产
陕西省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3处9个点:长城(分别位于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韩城市5市17个县市区);兵马俑;丝绸之路7个点(未央宫、唐长安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慈恩寺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城固张骞墓)。
在陕西现在的行政区域版图中,历史上的各类长城横跨榆林、延安、铜川、渭南、韩城等五个市,现存长城1838千米。其中,榆林由于地处陕西最北,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边疆地区,长城遗存尤为丰富,各类长城遗存总长约1600多千米。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关于陕西省长城认定的批复》以及最新考古信息,陕西省至少17个县、市、区分布有包括战国、隋、明等历史时期修筑或使用的长城墙体及附属设施。其中,战国魏长城分布于富县黄陵县宜君县黄龙县韩城市合阳县澄城县大荔县华阴市,墙体总长度约146.6千米,烽火台1座,敌台4座,单体建筑9座,相关遗存22座。秦昭王长城分布在神木市榆阳区横山靖边县吴起县志丹县等县区,墙体全长459千米,单体建筑451座,关堡22座,相关遗存44处。隋长城分布于神木县、靖边县、定边县,墙体总长19千米,单体建筑35座。
明长城,在陕境内主要分布于榆林市府谷县、神木县、榆阳区、横山区、靖边县、定边县以及延安市的吴起县境内,东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长城相接,再向东隔黄河是山西明长城,西与宁夏明长城相接。墙体长1170千米,单体建筑1151座,关堡112座,相关遗存53处,是比较完整并能清晰地看到墙体、烽火台、营堡等遗迹的长城遗存。1987年,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临潼区骊山北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千米,外城周长约6.3千米。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坑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及秦朝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自然景观
陕西省景点众多,其中太白山华山、终南山、骊山、宝塔山、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翠华山、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药王山为该省十大名山,瀑布也是该省的自然景观之一,其中有壶口瀑布高冠瀑布、秦岭九龙潭瀑布、天书峡瀑布、金刚峡瀑布、云雾山瀑布等。
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的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一。
终南山雄峙在古城长安西安市)之南,成为长安城高大坚实的依托、雄伟壮丽的屏障。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寿文化”“钟馗文化”“财神文化"等众多文化的发祥圣地。终南山观音台,海拔1688米,三面都是绝壁,登台南眺秦岭,翠峰逶迤、北瞰秦川,八水如带。古城西安尽收眼底。
秦岭九龙潭瀑布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街小学境内喂子坪。五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构成了秦岭九龙潭的峡谷地质地貌。进入景区,篓子石、狭路相逢、肋子缝、虎口、雄风瀑布、净身瀑布等景点溪水沿谷流淌,自然形成了瀑布、溪流交织的景观,景区共有形态各异的瀑布9帘,恰似九龙盘绕在山间,有瀑布之川“小华山”之美誉。中国科学院考古专家证实,九龙潭的“潭”属第四纪冰川遗迹,历史已有200~300万年,是秦岭最具价值的景观构造之一。
人文景观
陕西省关中人文景观有:蓝田人北首岭遗址西安半坡博物馆、潼关仰韶文化遗址、大荔人遗址等。陕北地区人文景观有:统万城遗址、吴旗古长城、秦直道、镇北台与明长城、李自成行宫等。陕南地区人文景观有:古道雄关——楚长城、仓颉造字遗迹、花石浪洞穴遗址、商鞅邑城张骞墓蔡伦墓和祠、二郎庙等。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河东岸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历史有5600~6700年之间。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万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约近万件文物。
李自成行宫位于榆林市米脂县城内米脂中学校园里。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登上行宫,县城的风景尽收眼底。作为典型的明清古建筑,行宫的精美,使许多专家赞叹不已。盘龙山原名马鞍山,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自成行宫是李自成在西安市建立大顺后,其侄李过奉命回米脂县修建的。行宫依山据险,前后2层90级台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联结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在山顶一块空阔的平地上建有巍峨、富丽的启祥殿和兆庆宫。
张骞墓位于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北约200米处。张骞西汉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墓坐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15米,高8米,呈覆斗形,周围有古柏环绕,墓前有石碑4通、汉代石虎1对。1998年修起了雄伟壮丽的汉代阙式大门楼,大门前竖石华表一对。铺设了墓园甬道,栽种了名贵花木。1991年又修建了气势雄伟的3间献殿,东西墙壁上悬挂有“张骞出使西域图”和“凿空图”。1993年7月,又修起了长3千米、宽10米旅游专线公路,可由县城直达纪念馆。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Xi'an aims to build national science center.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2023-10-17
历史沿革.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7
..2023-10-07
地貌气候.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7
..2023-10-14
陕西省行政信息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09
省会.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3
省情.概括.2023-01-13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13
习俗.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9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3
陕西省城市车牌代码.中国汽车网汽车频道.2023-10-13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10-10
你好,宝鸡机场、轻轨…….金台发布.2023-10-12
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3
CONTACT US.The Government Website of Shaanxi Province.2023-10-13
地貌气候.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07
水文.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8
咸阳往事:秦统一中国后为何定都咸阳.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07
..2023-10-07
陕西省农业农村概况.陕西省农业农村厅.2023-10-09
陕西省去年生产总值近3.3万亿元.新华网陕西频道.2023-10-10
连霍高速:现代丝路谱新章.兰州日报.2023-10-11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部分商业项目招商公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23-10-12
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2版).陕西省文物局.2023-10-10
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文物局.2023-10-12
姬 昌.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13
商鞅改法为律的历史功绩.中国法院网.2023-10-07
古代史.中国政府网.2023-11-08
《陕西辛亥革命》序.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07
西安事变为什么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10-07
近代史.国情.2023-01-13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地质矿产志第二篇区域地质.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07
陕西省地质环境概况.陕西省自然资源厅.2023-10-07
陕西省地层概述.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2023-10-07
陕西省地质概况.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2023-10-07
..2023-10-08
..2023-10-08
..2023-10-08
..2023-10-08
..2023-10-08
2021年陕西水利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省水利厅.2023-10-08
..2023-10-08
..2023-10-08
..2023-10-08
资源.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8
..2023-10-08
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2023-10-08
2021年水资源公报.陕西省水利厅.2023-10-08
2022 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10-08
..2023-10-08
陕西省秦岭生态空间治理白皮书.陕西省林业局.2023-10-08
2022年陕西国土绿化公报.陕西省林业局.2023-10-08
关山草原:陕西的“最美草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10-08
..2023-10-09
..2023-10-09
..2023-10-09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截至2018年底).自然保护区网络.2023-10-09
..2023-10-09
陕西省地质灾害分布现状.陕西省自然资源厅.2023-10-09
地震志第一篇 地震记实.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09
陕西:多地暴雨致灾 消防紧急营救191人 疏散2203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陕西消防.2023-10-09
西安市志(第一册)自然地理志地貌.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13
市情简介.西安市人民政府.2023-10-13
自然地理.西安市人民政府.2023-10-13
西安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西安市人民政府.2023-10-13
市情-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2022-11-22
历史沿革.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7-18
西安人文.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7-11
机场概况.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23-10-12
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西安市人民政府.2023-07-09
《咸阳概况》.咸阳市人民政府网.2023-02-18
《咸阳》.陕西省人民政府网.2023-02-18
2022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微信公众平台(咸阳党建).2023-06-28
自然资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官网.2023-03-10
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咸阳市人民政府网.2023-03-03
咸阳概况.咸阳市人民政府.2023-07-03
咸阳市交通运输概况.咸阳市交通运输局.2023-07-02
解放思想谋发展“链”在咸阳强产业.咸阳市人民政府.2023-07-03
十年风雨兼程:探寻咸阳高新区追高逐新之路.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7-03
咸阳高新区基本概况.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07-04
2022年全市经济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咸阳市统计局官网.2023-03-10
文物概况.咸阳市人民政府.2023-07-03
咸阳市A级旅游景区名录.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03
赵 刚.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9
邢善萍任陕西省委副书记.今日头条·界面快讯.2024-05-28
陕西党委常委领导名单和简历.中国经济网.2023-10-09
中央批准:唐书海同志任陕西省委常委.陕西法制网-今日头条.2024-05-05
中央批准,他出任“戎装常委”.鲁中晨报-今日头条.2024-05-30
王海鹏同志任陕西省委常委 .今日头条·环球网.2024-07-19
省政府领导.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9
省政府王海鹏.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9
陕西政协网.中国政协陕西省委员会.2024-05-05
人口和民族.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9
陕西省宗教基本情况.延安市人民政府.2023-10-09
..2023-10-09
重磅 | 最全陕西省佛教祖庭阵容来了!拿走不谢!.西北大学玄奘研究学院.2023-10-09
..2023-10-09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宗教工作情况的报告.西安市人大常委会.2023-10-09
..2023-10-09
西安教区简介.陕西天主教官网.2023-10-09
基督教传入陕西的经过(二).陕西基督教网.2023-10-09
一个苹果的全球“借力”与“发力”.陕西省农业农村厅.2023-10-09
陕西农业产业及品牌发展情况.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10-09
陕西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究.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0
文旅产品升级 消费市场火热.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0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1-13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10-10
园区简介.汉中经开区管委会.2023-10-10
航空基地简介.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2023-10-10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10-10
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10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概况信息.国家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23-10-10
交大简介.西安交通大学.2023-10-10
西北大学简介.西北大学.2023-10-10
学校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10-10
历史沿革.长安大学.2024-01-16
学校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10-10
学校概况.陕西师范大学.2024-01-16
延安大学简介.延安大学.2023-10-10
学校简介.西安理工大学.2023-10-10
陕西中医药大学简介.陕西中医药大学.2023-10-10
学校简介.西安工业大学.2023-10-10
学校简介.陕西理工大学.2023-10-10
学校简介.宝鸡文理学院.2023-10-10
学校简介.渭南师范学院.2023-10-10
空军军医大学2022年招生简章.微信公众平台.2024-01-16
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西安交通大学.2023-10-10
医院介绍.陕西省人民医院.2023-10-10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介.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3-10-10
医院简介.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2023-10-10
医院简介.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3-10-10
医院简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10-10
医院简介.陕西省肿瘤医院.2023-10-10
..2023-10-10
最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3-10-10
新闻资讯频道.陕西广播电视台.2023-10-10
陕西:擎起“西部影视”这块金字招牌.西部网陕西日报.2023-10-10
光影耀长安!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西安举行.央视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2023-10-10
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4版).陕西省文物局.2024-06-17
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陕西历史博物馆.2023-10-10
西安博物院首页.西安博物院.2023-10-10
西安半坡博物馆官网.西安半坡博物馆.2023-10-10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官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2023-10-10
碑林播报.西安碑林博物馆.2023-10-10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23-10-10
延安革命纪念馆官网.延安革命纪念馆.2023-10-10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网.汉景帝阳陵博物院.2023-10-10
陕西自然博物馆.陕西自然博物馆.2024-06-17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2024-06-17
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2024-06-17
乾陵博物馆.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6-17
咸阳博物馆 .陕西省图书馆.2024-06-17
汉中市博物馆.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06-17
博物馆(纪念馆)名录.陕西省文物局.2023-10-10
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陕西门户网-国际在线•陕西.2023-10-11
陕西省高速公路服务区.陕西交通12122.2023-10-11
包茂高速复线泾河新城立交正式通车.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2023-10-11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简介.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2023-10-11
..2023-10-12
机场概况.延安机场有限公司.2023-10-12
..2023-10-12
..2023-10-12
机场概况.汉中城固机场.2023-10-12
欢迎访问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网站.陕西省交通运输厅.2023-10-12
..2023-10-12
数据说:西安地铁“通”景点.澎湃新闻西外新传.2023-10-12
西安地铁运营里程突破300公里!.西安大交通发布.2023-10-12
充分认识陕西文化的独特优势.陕西传媒网.2023-10-31
大雁塔.陕西省文物局.2023-10-12
【党史教育】南泥湾精神.美丽青山.2023-11-08
数说陕西非遗.澎湃新闻西外新传.2023-10-12
张骞传说.陕西省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2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李明忠古琴艺术.2023-10-12
周至唢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2
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2
陕西快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2
汉中藤编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2
中华老字号西凤酒酿造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2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2
中华老字号老孙家羊肉泡馍及清真菜品制作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2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陕西.2023-10-12
西安鼓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1-08
到延安,扭陕北秧歌去!.延安宣传.2023-11-08
..2023-11-08
..2023-11-08
..2023-10-12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蒲城走马戏.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漫川大调.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安塞腰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11-01
洛河战鼓.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唐家院舞狮.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勉县板凳龙.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中国剪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1-01
安塞剪纸.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子洲石雕雕刻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洛南剪纸.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3
..2023-10-12
不负好“食”光【十七】 | 陕西特色美食——羊肉泡馍.陕西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2023-11-01
..2023-10-12
陕西6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2023-10-12
美丽乡村|立地坡村.印台发布.2023-11-01
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小丘镇移村.铜川市人民政府.2023-10-12
【省花知多少NO.6】百合花.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2023-10-12
..2023-10-12
朱鹮保护知识科普.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10-12
2019年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2023-11-01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官网.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2023-10-13
太白山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10-13
太白山.太白山旅游官网.2023-10-13
景区简介.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2023-10-13
华夏第一陵——黄帝陵.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13
黄帝陵系列经典介绍——黄帝陵冢.民族圣地黄帝陵.2023-10-13
世界文化遗产.陕西省文物局.2023-10-13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国家文物局.2023-10-13
长城概览.中国长城遗产.2023-10-13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省文物局.2023-10-13
陕西竟然有这么多绝美的瀑布,你去过几个?.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3
..2023-10-13
..2023-10-13
..2023-10-13
大事记1997年.陕西外事.2024-03-20
大事记2001年> 外事动态.陕西外事.2024-01-14
大事记2002年.陕西外事.2024-03-20
陕西友城建设情况.陕西外事.2024-04-06
大事记2007年.陕西外事.2024-03-20
榆林市代表出席陕西省百对国际 友好城市结好庆祝大会.榆林市外事和对外经济协作局.2024-04-06
陕西外事2008年外事侨务年鉴.陕西外事 .2024-01-14
大事记2009年-陕西外事.陕西外事.2024-01-14
马里兰州(Maryland).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4-04-06
2015年外事年鉴.陕西外事.2024-03-20
陕西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04-06
陕西省党政代表团来浙考察.温州市人民政府.2023-10-13
..2023-11-01
张 骞.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13
王九思.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13
李自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13
林则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13
【党史故事】榆林百年党史人物.榆林市榆阳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2023-10-13
第十七路军将领︱王宗山.西安事变纪念馆.2023-10-13
陕西党史人物——李艮.陕西党史.2023-10-13
..2023-10-13
..2023-10-13
关于表彰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10-13
关于表彰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10-13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隋唐至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质构造
地层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水利
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地热资源
林草资源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植物
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主要城市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语言
宗教信仰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经济功能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媒体
广播电视
报刊
科技
文化事业
体育
人居环境
社会保障
交通
综述
公路
铁路
航空
航运
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
人文
综述
文物古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俗
民间文化
特色服饰
艺术
曲艺
舞蹈
美术
饮食
特产
传统村落
地区象征
省花
省鸟
风景名胜
综述
重要景点
世界遗产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