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
南宋孟元老所著的笔记体散记文
《东京梦华录》,又名《梦华录》《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是南宋幽兰居士孟元老所著的都市题材类笔记体散记文。作者是两宋之交的人,但真实身份不详。全书主要记录了北宋灭亡之前都城东京的风土人情和城市风貌,一共有十卷三万余字。该书的“梦华体”叙事风格影响了后世《武林旧事》《都城纪胜》等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首开都市题材写作的先河,被后世学者称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其关于北宋东京城遗址内民俗文化、市井百态的描写较为真实可信,是中国城市史、民俗史、文化史研究的珍贵历史文献。
创作背景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南宋初期,作者孟元老在正文前的自序中说,他自幼随父亲宦游南北,宋徽宗崇宁癸未年(公元1104年)来到京师,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夹道之南,孟元老因此有机会长期亲身体验京城的繁华景象。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灭亡北宋,孟元老离开东京开封市南下,避地江东,情绪低落伤感。晚年之时,孟元老回忆起自己青少年时期在东京城的过往以及故国都城的风土人情,又和自己的故人旧交谈及当年的往事,不觉有感而发,将自己所知道和记忆中的东京旧事风貌记录下来,编成了《东京梦华录》。
作者争议
孟钺
孟钺是《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引用的说法,观点最初萌芽于清代学者常茂徕的《读东京梦华录跋》,其中提到为宋宋徽宗建造华阳宫的孟是孟元老的真实身份,但是遭到了邓之诚先生和孔宪易先生的反对。孔宪易先生认为孟昌龄、孟揆的晚辈族人孟是《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的真实身份,理由有三:首先,孟昌龄家族依靠孟皇后的权势官运亨通,又在权相蔡京的保举之下治河有功,所以孟氏族人孟钺被任命为开封府仪曹,有足够的时间自由和条件游赏东京城,见多识广;其次,赵构赵构在商丘市登基之后就罢免了孟昌龄一家,正好符合孟元老在自序中“出京南来,避乱江左”、“情绪牢落”的说法,且书中“蔡太师园”“童太师园”的字样显示出对蔡京等人的感恩戴德;最后,宋徽宗的艮岳是孟揆主持修建的,祸国殃民,造成农民起义,所以《东京梦华录》中不记录艮岳是有意回避家族耻辱罪名。但是,学者何兆泉先生认为孟钺也不是真实的作者身份。因为孟昌龄靖康元年就被免官,不久死于封州,孟揆等人被赵桓逐出开封市,至宋高宗时最终流放到岭南。这与孟元老自序中的“自崇宁二年居京城……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的记述互相矛盾,而且孟昌龄家族的住处在开封城东南,而孟元老自称在开封城西,也是矛盾的,所以孟钺是孟元老的说法不能得到有效证实。
赵子淔
另外一个新说法是著名的学者伊永文先生(著有《东京梦华录笺注》,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在《孟元老考》提出的,就是孟元老的真实身份是皇族赵子淔。伊永文先生认为孟元老是徽宗朝宗室子弟赵子的化名,赵子淔以幽兰居士自居表示地位尊崇;赵子淔是皇帝身边的侍卫近臣,熟悉皇室制度;其宗室子弟身份更加方便游嬉市井,对东京风土记录真实性强;赵子淔具有较高的文学才能,从各方面完全具备创作《东京梦华录》的条件。《枫窗小牍》也间接证明百岁寓翁与孟元老同为化名,原名都是赵子淔。但是何兆泉先生认为这种说法依然存在争议和漏洞,赵子淔是赵匡胤长子燕王赵德昭的五世孙,曾经担任秘阁修撰、宝文阁直学士、陕西省转运副使、江西省转运使等职,政治经济学才能突出;再结合《宋史》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相关记载可知,赵子淔于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八月初一日去世,早于孟元老完成《东京梦华录》的时间;再者赵子淔与父祖三代长期居住、任官京师,其父赵令铄在崇宁元年去世,绝不可能在崇宁二年才到开封居住。综合来看,《东京梦华录》作者不是赵子淔。
相关版本
南宋
《东京梦华录》自从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成书之后,直到南宋淳熙丁未 (公元1187年)首次付梓刊印,四十年间市面上没有出现其他的刊刻本。 然而传世的《东京梦华录》由于离成书年代久远,坊间传抄的版本多有错误之处,不是孟元老的原版手书。而到目前为止,宋代的版本已经遗失,只能从流传下来的宋代古籍中找到关于宋本《东京梦华录》的引述或是记载,比如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谢维新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等离南宋《东京梦华录》版本相去不远,而且书中引用了《东京梦华录》大量的时令节日风俗等内容,可以窥探出《东京梦华录》的原貌。
元明清
目前市面上流传范围最广、引用次数最多、质量内容最好、时间最早的是元刻本《东京梦华录》,虽然是元朝至正年间刊刻本,但是却推迟到了明朝初年由国子监印刷并发行,最终由清代的目录学家黄丕烈收藏。后来这版元刊本被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元代学者陶宗仪在编的丛书《说郛》中收录了一卷本《东京梦华录》,被称为“说本”。明代弘治年间有人两次重新雕版印刷元刊本《东京梦华录》;明代学者胡震亨在《秘册汇函》丛书中收录了《东京梦华录》,被后世称为“秘册汇函本”;明代秀水金氏梅花草堂影印的手写宋本;明末清初的藏书家毛晋于公元1603年增订的“津逮秘书本”;明崇祯四年(公元1630年)钟人杰张卿子在《唐宋丛书》中收录了一卷本的《东京梦华录》。清代乾隆,官员纂修的《四库全书》中收录了根据嘉兴市汪如藻收藏手抄本编修的《东京梦华录》;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张海鹏按《津逮秘书》编修的《学津讨源》本;清钞本的《东京梦华录》现如今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近现代
近现代以来的《东京梦华录》各个版本都是根据前代的手抄本或刊印本进行编修的,名声比较大的是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东京梦华录》(外四种)的合刊百衲本,该版本以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的元刊本为底本,综合采用了“秘册汇函本”、秀水金氏梅花草堂影印本、《学津讨源》本、说郛本四种的内容;1958年,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也根据元代刊本进行点校并刊行;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北大教授邓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20世纪70年代,海峡两岸各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近20多种不同的单行本或收入丛书的版本;199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周峰点校版本的《东京梦华录》;200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丛书》收录了影印元刻本的《东京梦华录》;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伊永文先生的《东京梦华录笺注》。
内容简介
全书目录
内容分类
商业
《东京梦华录》中关于东京城市文化的描写体现出北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类型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队伍逐渐庞大,比如在卷三《相国寺内万姓交易》中“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等记载看出宋代一般市民百姓、佛门净地的僧人尼姑,甚至是某些官员都从事相关的商业贸易;商业分工更加明细化,种类齐全,卷二《酒楼》一节中记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可见酒店有正店和脚店之分。而且酒店环境雅洁,食物样式精致、花样繁多,器具精美;受益于北宋市坊界限被打破和“夜禁”制度的取消,东京商业经营的空间和时间更加自由,店铺遍布城内的大街小巷,形成开放式的商业布局,卷三《天晓诸人入市》一节中记录商铺和赶集市的人从晚上弄到天明,足见商业贸易的兴盛;商业经营方式也逐渐趋于灵活和自由化,可以在固定的场所贩卖,也可以采取沿街上门叫卖的流动方式,比如卷四《鱼行》和卷八《中元节》就有叫卖等流动营业;商业宣传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在《宣楼前省府宫宇》一节中王楼包子将主人的姓氏和经营内容做成广告进行宣传,卷八《中秋》中用酒旗和酒帘作为幌子招引顾客,卷二《酒楼》中东京酒店会采用当时流行的彩楼欢门进行店面的装潢,卷三《寺东门街巷》中商人在店里张贴名人字画,显示自身品味,吸引客人驻足。
饮食
《东京梦华录》中对于东京城内的饮食文化作了详细的记录,包括小吃、食物和酒水等方面。北宋都市繁荣推动宋代饮食业走向昌盛的阶段,改变了前代胡人粗犷豪放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以细腻精致、素味清淡为主的饮食结构。在宋代人的基本饮食种类里,有羊肉、发芽豆、果子、冷饮、包子等。北宋牧羊场数量增多,羊肉是皇室宫廷的必备品和赏赐群臣的礼物,需求量大,而且东京羊肉便宜且没有阶级划分,所以消费群体广泛,从上到下食用羊肉的社会风气很浓厚,比如在卷四《食店》中记载宋人尤其喜好食用口感爽脆的炒羊肉;发芽豆也是物美价廉、制作简单、清透干净的素食美味,符合宋代文人恬淡雅静的心态和养生的生活,在《东京梦华录》中基本用做妇女乞巧的祭品和杂卖蔬菜;
《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对东京品种丰富的饮食果子做了详细的介绍,比如水晶皂儿、荔枝膏、药木瓜等,多用作宴会的点心;包子的通行发酵方法在宋代已经成熟,所以包子在宋代社会比较流行,《东京梦华录》卷四提到很多包子铺,比如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等,足见包子在宋代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宋代用冰雪制成的冷饮相当普遍,冰雪的消费非常容易,“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冰雪凉水在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在酒文化方面,宋代保持着奢靡繁华的饮酒风气,比如《东京梦华录》 卷九 《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记载皇室宫廷酒宴排场豪华,中间夹杂着礼仪表演和佐酒佳肴;民间酒客也是讲究饮酒器具和排面,追求品味和奢侈,《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记录饮酒装鲜净盘合器皿。同时在婚事嫁娶和节日活动中也会有像许亲酒、交杯酒、郊游酒等相关习俗,可以达到精神享受、愉悦身心的目的。
娱乐
《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东京城内从帝王到民众丰富的娱乐活动,包括帝王出巡游园祭祀、各种体育游戏活动还有瓦舍勾栏的文艺活动等等。由于北宋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视文教促使社会逐渐稳定,而市坊分离的制度被打破,商业店铺增多,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增加,市民阶层扩大,官员百姓闲暇时间丰足,客观上促使精神娱乐场所和活动繁荣发展。比如在《东京梦华录》的卷六到卷九中皇帝参与游赏园林和节日活动,以及通过敲锣打鼓、表演杂剧吸引民众参与的帝王体育活动,加深君民感情和关系,而且皇帝体育活动又带动了文武百官的参与,由于官员经济能力强,休闲技能资源丰富又情趣高雅,推动北宋时期体育娱乐活动的审美水平提高;普通百姓的主要娱乐活动集中于瓦肆勾栏,简易的瓦房和内部用栏杆围成的勾子将歌舞表演、弹唱说话、商业贸易融为一体,不仅可以为客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还可以给艺人提供收入。百姓在闲暇时间欣赏东京城有名的表演艺人带来的新旧各种民间娱乐节目,比如在《东京梦华录》卷八中记录北宋东京主要有相扑、小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杂剧、叫果子等娱乐活动,有固定的演出,也有流动的街头表演,形式多样。
布局
《东京梦华录》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详细地介绍了当时北宋首都东京的城市布局,为后世研究宋代城市建造提供了史料。东京城整体上呈现出不规则的长方形布局,由外城、旧京城、大内三部分组成。在《东京梦华录》的卷一中记录了外城城墙情况,城外有宽约40米的护城河和增强承重能力的过梁式门洞,更修建有多重瓮城、屈曲开门、女头墙、高大角楼,形成密集式的多重防御体系,便于防止敌人进攻和窥探;内城里河道纵横桥梁密布,功能明确,交通条件良好,便于商业运输和地方贡税上交,拐子城防止敌人从河流两岸进攻,同时防止有人从水门下溜入城内,保护水门设施,布局结构等级森严;内城中道路体系专用化明显,皇族显贵出行有专用御街,整个干道系统以皇宫城为正中心,其他道路连接各个城门形成纵横有序的方格网,起到了方便交通和增强中央控制地方的作用,体现出皇权的加强和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斜街将内城和外城分割,“侵街”现象明显,打破前代封闭的市坊制度,商业地段集中分布,促使东京城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发展的自由空间大。
作品价值
史料价值
《东京梦华录》通过描写宋徽宗崇宁宣和年间(公元1102年——公元1125年)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布局构造、官吏衙门和街巷坊市的具体位置、以及东京的风土人情和娱乐活动等内容,向后世学者展现出了当时北宋都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其本身蕴含丰富的区域历史地理史料,为后世研究北宋历史、都城布局、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比如《东京梦华录》中宋代开封市打破了汉唐以来市坊分立的封闭制度,逐渐形成了开放式的城市街巷布局,促进汴京城居民向街开门、沿街设店,使东京开封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同时宋代开放夜禁限令,推动夜市的繁荣发展。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使得城内瓦肆勾栏热闹繁华,使人们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
语言价值
《东京梦华录》的叙事风格自成一派,以俗为主、韵散相间、短小清新、上下通晓、亦庄亦谐,开创都市题材叙事风格的先河,被后世学者称为“梦华体”叙事,看似散漫,但却能在空间上“以点代事”,近视纵观皆可。《东京梦华录》在汉语词汇和语法方面给后世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提供了参考价值。首先,在词汇研究方面,至少有三部比较权威的大型语文性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宋元语言词典》和《宋语言词典》收录了在《东京梦华录》中出现的新词新义,尤其是《汉语大词典》在编纂中注意体现每个词的历史演变,形成了汉语词汇史的基本体系。其中有些词条比如蘸立、呈拽等是专门为《东京梦华录》设立的。《宋元语言词典》和《宋语言词典》中收录了在《东京梦华录》中首次出现的“白席”“勾集”“茶坊”“催生”等词语。其次,在语法方面,《东京梦华录》反映出了近古时代中国汉语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对于研究中国汉语发展历史的过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比如其中出现了很多“帽子”“男子”“鸡儿”“骨头”“馒头”等带有新词缀的词语、副词“就”首次出现“只要、仅仅”的意思等。这些新的词语和语法都为后世学者研究古代白话文和汉语流变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品影响
《东京梦华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开创的“梦华体”叙事,这种都市写作的文体影响了后世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灌园耐得翁的《都市纪胜》、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胜录》、明代的《如梦录》等都市笔记体小说的创作;1932年,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任官的南京人夏仁虎依据《东京梦华录》的“梦华体”创作出忆述北京城市生活的笔记类著作《旧京琐记》并在《京报》上发表,更在其中加入了对时局的感伤;1934年,满族正蓝旗作家穆儒丐在沈阳《盛京时报》发表笔记小说《北京梦华录》,其体裁和《东京梦华录》相似;香港回归之后,当地作家董启章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创作了《繁胜录》《梦华录》,虽然记述的是香港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风貌,但从体例形式到写作风格上对《东京梦华录》进行了继承和模仿。
作品评价
《东京梦华录》首开都市题材写作的先河,被后世学者称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日本静嘉堂文库在影印元刊本时,称赞《东京梦华录》是学术研究上很有用处的一部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都将它看做是必查必备必用的文献资料。当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在《小说戏曲论集》中称赞《东京梦华录》是一部极可爱而又极不易读的书。现代学者姜汉椿在《东京梦华录全译》中认为《东京梦华录》以其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成为我国城市史、民俗史、文化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瑰宝。但是,后世人对《东京梦华录》也有负面评价,主要是针对其中的朝章典制,而称赞其中关于风土人情方面的描写。比如清代学者纪昀在《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客观地评价《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北宋郊庙宫殿典礼和首都市井百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所记述。但在文采方面明显不足,遣词用字趋于俚俗;而且朝章国制相关的描述错漏百出。再比如为《东京梦华录》写跋的赵师侠评价其中的宫禁典礼不无谬误,而肯定了其中有关市井时令和民俗风尚的真实性。对于孟元老的文笔,北大教授邓之诚在《东京梦华录注》自序中不吝赞美,评价《东京梦华录》“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元老虽非文士,却是妙手。”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作者争议
孟钺
赵子淔
相关版本
南宋
元明清
近现代
内容简介
全书目录
内容分类
商业
饮食
娱乐
布局
作品价值
史料价值
语言价值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