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卫古城位于
福建省省漳州市
龙海区隆教族乡
镇海村,系明代福建沿海抗倭御敌的重要卫指挥所之一,与威海卫、金山卫、天津卫并称为“明代四大古卫城”。2013年5月4日,镇海卫古城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卫古城位于福建漳州龙海市
隆教乡镇海村,系明代福建沿海抗倭御敌的重要卫指挥所之一,与威海卫、济南卫、天津卫并称为“明代四大古卫城”。2013年5月4日,镇海卫古城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卫古城是祖先留给世人的遗产,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沧桑,如今的镇海卫古城已残破不全。
明朝以来,闽南沿海百姓深受倭寇匪患袭扰之苦,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周德兴周德兴奉旨抵御倭寇。他来到了太武山之南,鸿江(鸿儒江)之滨的镇海(今
龙海区隆教畲族乡
镇海村),这里居高临下,地形险要,遂决定在此筑城设卫为防。
镇海卫地处偏僻,它却管辖南到广东汕头、北至
马尾镇的漫长海岸线。卫城的"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卫城内设
卫军民指挥使司和前、后、左、右、中个千户所。据史料记载,镇海卫自筑卫城起至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162年来,防区内安谧无恙,人民安居乐业。
历史上镇海卫曾多次修、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卫指挥同知桂福,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卫指挥袁侯,
隆庆三年(1569年)总兵
张元勋等先后组织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下诏弃土移界,卫城遂毁弃。
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下令裁卫,镇海卫从此不复存在,但卫城的遗址遗迹犹存。
镇海卫位于南太武山麓,鸿江之滨,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兵戎古城,城墙全部用石头砌就,依山临海,如出水
蛟龙,与威海卫、天津卫、金山卫并称明初四大名卫。镇海卫系明江
夏侯姓周德兴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以备倭,比漳浦赵家堡还早一百八十余年,其规模也比赵家堡大一倍多。卫城原有东西南北四个门,门各有楼,后东门常闭,另开水门,现在保存较好的是南门和水门,特别是南门,建造方式奇特,有两重城门,进入第一道城门后,两侧又各筑一道半月形城墙,俗称月眉城(简称月城)。
城内有后山、鼓山、曜山、昭山、
仓山区,俗称五星山,城外有酿酒桶头山、土地公山,状似七星散落,合称七星落地。城南还有
象鼻山、
旗尾山。镇海卫城内到处是井,据说共有九十九口井,分布于石径、
榕树之旁,庭院之中。传说七星井和柳树井井水最为甘甜。七星井现在解放军营区内,井水可供整个营区食用洗漱,柳树井则在南门内民宅区。镇海卫内外不仅山海俊秀,而且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祠、庙、亭、碑、牌坊可供游人观瞻。城内尚有断头罗汉、东岳景观、
城隍庙、
孔子庙、义学碑记、梳妆楼遗址、
关林、昭毅将军残碑、古石碑坊,明代古街、古城墙等古迹。水门右侧柳树下有古地洞,据说是四通八达的地洞群,为闽南十八洞之一,名曰“飞蛾洞”。在进入镇海卫城水门右侧,还有一株至少跟卫城同龄的
古榕(赤榕),它是卫城兴衰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