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猁(学名:Lynx canadensis)是
猫科猞猁属的动物。在猞猁属中属于中等体型,体长在67~106.7厘米之间,体重在4.5~17.3
千克之间。
加拿大猞猁的毛色为灰色或棕黄色。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们黑色的三角形耳朵、较长的腿以及带有黑色尖端的短粗的尾巴。它们分布在
北美洲北部,
加拿大全境与美国北部的区域内。其活动范围随其猎物
白靴兔的变动而变化,通常生活在茂密的成熟森林、岩石地区或
冻原中。
加拿大猞猁在2014年被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LC)物种,但它在美国于2000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案》(Endangered
物种 Act)中被认为是“受威胁”(Threatened)的物种。
加拿大猞猁还是一种重要的毛皮动物。2001~2007年间,其毛皮交易占到
猞猁毛皮交易的约30%。
演化历史
猞猁属(Lynx)、美洲狮属(Puma)、豹属(
虎猫属)、
猫属(Felis)、耳鼻龙属(Prionailurus )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共同祖先于800~850万年前从欧亚大陆穿越
白令海峡抵达北美。之后,猞猁属大约在253~474万年前从
猫科的谱系中蜕变而来。而加拿大猞猁的祖先是伊苏瓦尔猞猁(L.issodorensis),它原产于
欧洲和
亚洲北部,然后在大约100万年前灭绝。
瑞典古生物学家拉尔斯·维尔德林(Lars Werdelin)在其1981年的论文中表示,加拿大猞猁自首次出现以来没有任何变化。它们的化石遗骸在美国北部有出土,其历史可追溯到威斯康辛州冰川期和桑加莫尼期。
形态特征
加拿大猞猁的体长在67~106.7厘米之间,体重通常在4.5~17.3
千克之间,平均而言,
雄性体重略高于
雌性。其身高在60~65厘米之间,平均身高为61厘米。
加拿大猞猁的毛发颜色通常是银灰色或灰棕色的,但也可以变化为灰黄色或
红棕色。毛发的尖端通常是白色的,表面表现为霜色。它们厚实、柔软的毛皮上通常有明显的黑斑,有时还有小条纹。有的加拿大
猞猁会表现为一种罕见的苍白色,即“部分白化病”,被称为“蓝猞猁”。它们的脸上有明显的长发褶皱,耳朵很大,眼中具有黄棕色到浅黄绿色的虹膜。
加拿大猞猁的腿很长,而且后肢比前肢长,使身体向前倾斜或略
微弯曲;脚垫宽阔,毛茸茸的,有助于在雪地上移动时分散动物的重量。它们的尾巴很短,长度在5~13厘米之间,尖端为黑色。身上的毛又长又厚。冬天脖子上的毛发特别长。三角形的耳朵上长有长而直立的深色头发,朝向耳朵的尖端。这些毛发和它们的胡须一样敏感使得它们可以捕捉到最轻微的风吹草动。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加拿大猞猁主要分布在
北美洲北部地区。具体包括
加拿大境内的各地,以及美国阿拉斯加州、
华盛顿州、
爱达荷州、
蒙大拿州、
明尼苏达州、
新罕布什尔州和
缅因州北部的森林中,在新英格兰州和
犹他州也有少量分布。
加拿大猞猁在北美的分布范围总面积为770万平方公里,其中靠北部的区域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在其南部的分布范围由于人类定居和森林砍伐而缩减了。
它们的活动范围随其主要猎物
白靴兔(Lepus americanus)而变化。
栖息环境
加拿大猞猁通常生活在茂密的成熟森林中,也会出现在更开阔的森林、岩石地区或
冻原中。它们也会生活在
北美洲北部的针叶-落叶混合林,以及穿插在林区中的农田区域。它们也喜欢有有密集底层植被的森林,例如有茂密的
灌木丛的林区、布满枯死的树木的林区等。它们的巢穴通常建在空心原木、树木底部或茂密的植被中。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加拿大猞猁是严格的食肉动物,以
白靴兔为其主要食物。但其食谱会受到季节以及白靴兔
种群数量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加拿大猞猁有着不同的食谱。在一些地区,如在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省内的
布雷顿角岛(Cape Breton Island),加拿大猞猁完全
捕食白靴兔。但在其他地区,它们也捕食
蜚蠊目、鸟类和鱼类。在其分布范围南部的加拿大、美国边境地区,加拿大猞猁有时还会吃腐肉。在秋天和冬天,加拿大猞猁会捕食鹿和其他大型有蹄类动物,因为这些动物因发情而变得虚弱。此外,它们还食用猎人留下的动物尸体。
它们主要是在夜间进行捕猎活动。而如果猎物稀缺,它们也可能在白天狩猎。它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力狩猎,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气味进行辅助。在发起攻击之前,他们通常会将猎物跟踪一定范围内,但有时它们也会在伏击中等待几个小时。
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
加拿大猞猁是已知的唯一一种受猎物驱动而出现周期性种群数量变化的
猫科。这种表现于加拿大猞猁与
白靴兔之间的种群数量循环最早于19世纪初见于
哈德逊湾公司的捕捉记录。白靴兔的数量在其分布范围的北部大约每十年达到一次高峰,而加拿大猞猁的数量也遵循同样的模式,但有一个短暂的滞后,通常为1~2年。虽然在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许多猎物和食肉动物的种群数量都是周期性的,并且大致同步,但加拿大猞猁与白靴兔之间的相关性尤其密切。
活动范围
据记录,加拿大猞猁会跋涉长达1200公里的距离来寻找大量白靴兔。育空(Yukon)地区的一项研究发现,当
白靴兔数量较少时,一只加拿大猞猁的活动范围可以从13.2平方公里增加到39平方公里。在这段时间里,几只加拿大猞猁放弃了它们的之前的活动区域,转移到250公里以外或更远的地方。
社群行为
加拿大猞猁是独居动物,也是领地动物。
雌性的领地可能重叠,但
雄性通常占据不同的地域。一只雄性加拿大猞猁的领地范围可能包括一只或多只雌性及其幼崽的范围,从11~300平方公里不等。除冬季繁殖季节外,成年的加拿大猞猁通常会相互躲避。虽然被归为独居动物,但研究人员经常看到成对的雌性动物。雌性个体通常会在与母亲领地相近的地区建立家域,并和母亲一同迁徙和狩猎。
交流行为
加拿大猞猁交流方式与其他
猫科相似。它们除了有良好的视力以便于狩猎外,还具有极好的听力。此外,它们通常通过气味来标记领地。而通过触觉的交流通常发生在配偶之间,也可能发生在母亲和子代之间。有些时候,加拿大猞猁也会通过声音进行交流。
生长繁殖
繁殖方式
在大多数地区,加拿大猞猁在冬末春初进行交配(
阿拉斯加州是3~4月,
阿尔伯塔省则是4~5月)。每只
雌性只与一只
雄性交配。雌性每年只发情一次,持续大约1~2天。雌性的领地通常被雄性的领地包含在内,并且多个雌性的领地可能会重叠。这种领地的分布表明该物种可能是“一夫多妻”的。
加拿大猞猁的交配通常发生在夜晚,在雌性怀孕63~70天后会生下幼崽,一窝通常有1~6只幼崽。在缺乏猎物的时期,雌性可能根本无法怀孕,或者会因身体营养状况不佳而自然流产。
生长过程
加拿大猞猁幼崽出生时平均体重为197~211克。在10~17日龄时睁眼,在第24~30日龄时开始行走。幼崽出生的前3~5个月会受到母亲的哺乳,它们在约一个月大时开始吃固体食物。
加拿大猞猁的幼崽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因为
雄性的加拿大猞猁通常不参与照顾幼崽。直到下一个交配季节,幼小的加拿大猞猁会与母亲分居。但是,它们有时候可能还会在一起生活几个星期至几个月。加拿大猞猁的性成熟期在23个月左右,但在猎物丰富的时期,已经有过于10个月时就达到性成熟的记录。人工饲养的加拿大猞猁的寿命长达26.75岁,野生动物的预期寿命为15岁左右。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加拿大猞猁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到2016年,在国际毛皮贸易中被合法捕猎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最近几十年的计划性捕猎在总体上来说也没有造成任何显著的种群数量下降或分布范围的缩减。在美国北部、
加拿大南部,即其分布范围的南端,其种群数量较低但相对稳定。
致危因素
加拿大猞猁已经被人类捕猎了数百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北方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而南方种群,特别是美国北部的种群被人类的伐木业和农业所影响,受到
栖息地丧失和分散化的威胁。另外,还有许多加拿大猞猁沦为车轮下的受害者,或被困在用于其他动物的陷阱中。
保护级别
加拿大猞猁在2014年被IUCN列为无危(LC)物种。它在美国于2000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案》(Endangered
物种 Act)中被认为是“受威胁”(Threatened)的物种。2006年在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加拿大猞猁根据《新斯科舍濒危物种法案》被列为“濒危”(Endangered)物种;2013年在加拿大
新不伦瑞克省根据《新不伦斯维克濒危物种法案》被列为“濒危”(Endangered)物种。
保护举措
在其
栖息地的南部,加拿大猞猁的数量较少,因此受到保护,不允许捕猎。尽管美国尚未启动针对加拿大
猞猁的联邦级别的恢复计划,但自2000年被列为“受威胁”物种以来,
美国东北部的猞猁数量总体上一直在增加。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USFWS)已经在2009年决定在
爱达荷州、
缅因州、
明尼苏达州、
蒙大拿州、
华盛顿州和
怀俄明州部分地区划定面积为15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
虽然加拿大猞猁是被列入CITES附录2的动物,但其皮毛交易并未受到限制。2007年,美国的几个州已经设置了相关规定,以减少在为其他毛皮动物设置的捕猎陷阱中对加拿大猞猁的意外捕获。而在
加拿大,政府通过设立禁捕期、设定捕猎配额以及发放“长期捕猎特许权”来限制对加拿大猞猁的捕猎。
主要价值
加拿大猞猁是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毛皮动物。2001年~2007年的一项国际野生动物贸易调查表明,在所有
猞猁皮毛的交易中,加拿大猞猁占合法物种的30%,且几乎没有参与非法贸易。虽然尚不清楚北美地区偏爱哪种猞猁,但
亚洲和欧洲市场对加拿大猞猁毛皮的需求似乎比其他猞猁更大。
参考资料
加拿大猞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11-26
加拿大猞猁.Exploration Junkie.2024-11-26
加拿大猞猁.BiologyInsights Team.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