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女侠
梁羽生著新武侠小说
《散花女侠》是梁羽生(原名陈文统)所写的当代新武侠小说,共三十六回,52万字,最初连载于1960年2月23日至1961年6月22日的《大公报·小说林》。1988年,《散花女侠》曾经被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过。
本书是梁羽生《萍踪侠影》的续篇,讲述于谦的独生爱女于承珠行侠江湖,从大家闺秀成长为“散花女侠”的故事。于承珠同英雄儿女们反抗朝廷压迫、抵御倭寇侵略,同时与几位武林后起之秀产生了感情纠葛。作者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江湖侠义及官场人物的形象。
本书景物描写出彩,言情富有诗意。在内容上把握住了历史与艺术的真实,将历史与武侠融合,在语言上吸取古典营养,文雅又富有文化底蕴,但有些地方的诗词过多,略显累赘。在主题思想上既体现出个人利益让位于集体利益,又强调个人的主体性。突破封建的伦理道德,表现出很强的现代性。本书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被印度尼西亚的期刊连载,又于1961年被拍摄为电影。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
《散花女侠》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得成功,与写作环境自由、新闻出版业发达、都市生活的节奏紧张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新派武侠小说所着重描写的友情与爱情,也对喧嚣都市读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创作背景
本书为梁羽生(1924.3.22~2009.1.22)名作《萍踪侠影》的续篇。描写名臣于谦张丹枫功成名就之后,于谦功高被杀,其女为夺回父尸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情。梁羽生没有在《萍踪侠影录》书写于谦的悲剧,使得昂扬的情感基调得以保留,而选择在续篇《散花女侠》的开头书交代人物结局,但也只是一笔带过,引出主人公于承珠
内容情节
朱祁镇朱祁镇夺回王位后沉迷权力,相继杀害正统年间的京师第一高手张风府与忠臣于谦。张丹枫的徒弟、承继了师娘云蕾“散花女侠”雅号的于承珠正是于谦的爱女。她在追讨亡父尸首的过程中逐渐走上抵御鞑子倭寇的道路,与浙南叶宗留、新任北五省绿林大龙头毕擎天石惊涛弟子铁镜心共同抗敌,后将敌军击溃赶走。于承珠与大内总管阳宗海及其势力发生几次冲突,在张丹枫等人的帮助下挫败了阳宗海的诸多阴谋。她途经石林彝族自治县结识了义军首领叶宗留之侄叶成林,两人互生情愫。二人在回浙抗倭的路上,遇红巾军女盗凌云凤奉毕擎天之命劫镖一事,在二人的劝说下,凌云凤加入义军。皇帝朱祁镇要杀掉张丹枫、云蕾等武林宗师,幸得凌慕华失散的恋人霍天都相救,得以突出皇宫险境。毕擎天背叛义军,接受明朝招安,但仍不被统治者信任,在围剿叶成林之时被军官及阳宗海追杀,后因重伤武功尽失。几番波折之后,英雄儿女们都终成眷属。
人物角色
于承珠
于承珠是明代忠臣于谦之女、张丹枫的徒弟、承继了师娘云蕾“散花女侠”雅号。她初涉江湖之时,懵懂、莽撞、冲动,在识人方面无法避免左右摇摆的境况。在开始并不能正确认识貌似豪爽却满腹心机的毕擎天与看似高雅实则自私之极的铁镜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见识的增长,以及民众斗争的洗礼,她最终成长起来。她正直、善良,有着侠肠义骨,而且能够洞察世事,她的武功高强,年轻貌美、性格多情细腻。她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又心怀救世的崇高理想,在“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基础上寻找到自己的爱情。她的爱情基础,是希望伴侣与她拥有共同的理想,因此她放弃了铁镜心,而与叶成林成为革命伴侣。于承珠与叶成林的关系描绘略显粗糙,在她的爱情天平上,道德与政治的砝码过重。
毕擎天
毕擎天是江湖人称“震三界”的毕道凡之子。他身居西北丐帮帮主要位,又当上了北五省的“大龙头”,但仍然不满足,有着推翻朱氏大明江山的野心。他费尽心机诈取了江南抗倭义军首领的职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后来义军队伍因他分裂。在后期毕擎天后接受招安,但不被明朝廷信任,最终被官军追杀,武功尽失。于承珠对毕擎天开始还是较为欣赏的,认为他颇有豪爽之气,而且对她有葬父之恩。后来明白了毕擎天的所作所为全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于承珠对他的态度就由感激、钦佩,转变为厌恶、不齿,直至敌对。
铁镜心
铁镜心是当朝御史之子,天下四大剑客之一石惊涛徒弟,长相文弱雅静,一派书生模样,武功高强,文采风流,起初得到于承珠的青睐,但后来他软弱自私的一面逐渐展露,被于承珠比作江南园林中的玫瑰。他自命不凡,参加沿海抗倭斗争时轻视平民义军领袖。他性格软弱,因父亲被当做人质时,背叛师父与义军。后来他利用身份便利救出一批义军,将功补过。铁镜心一直爱慕于承珠,但阴差阳错得到黔国公府小姐沐燕的青睐,最终与沐燕喜结连理。
叶成林
叶成林是义军首领叶宗留的侄儿,出身下层,寡言少语,貌不惊人,他初次出场之时,于承珠认为他是个质朴的庄稼汉。他心地善良,暗中保护于承珠。他心思缜密,到大理段王府做客,认真观察地形,提前考虑被偷袭时的策略。他目光远大,宅心仁厚,在芙蓉山凌云凤的山寨将军饷发还,以防饥兵抢劫百姓,得到了于承珠的认可。他所做的一切全是为了民众,有时为了别人甚至可以舍弃自身的利益。关键时刻,他敢于承担责任,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正确的行为和见解得到了于承珠的喜爱。叶成林是作者寄予极大好感的人物,但他完美得过于平淡无奇,完美得毫无魅力。
主题思想
集体主义观念
《散花女侠》中所有正派人物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家族权益等利益和民族集体利益冲突时,往往舍弃个人利益,保全集体利益。而爱情线索的书写上,即使双方感情深厚,碰到民族国家问题的矛盾,也会以悲剧收场。梁羽生肯定个人的爱情等欲望,但是和国家民族等集体利益冲突时,也要服从集体利益。他对农民所受封建压迫和剥削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和义愤,热情歌颂那些与官府斗争的绿林豪杰江湖侠士,抨击一切出卖国家利益的人物行为,主张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个性的彰显
《散花女侠》中的侠客们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为了正义,自由和幸福,敢于和一切反动派作斗争,蔑视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打破封建文化的羁绊。他们深明大义、反对侵略、抗争强权、除恶扬善。作者把爱情纠葛纳入社会历史的环境和具体的矛盾冲突中,反映出一定的社会关系。梁羽生让处于传统男权文化中亚文化地位的女性也彰显出个性,这些女性英气逼人,有胆有谋,同时又具有传统女性之美。
艺术特色
历史与武侠的融合
《散花女侠》以蒙冤受屈的历史人物(忠臣)子女为叙事主人公,以此展开一个复仇故事,同时也借机回述其父辈的历史往事。于是既写武侠复仇故事,又为历史人物鸣不平,是一种特殊的武侠叙事模式。梁羽生曾拜在历史学简又文先生门下,史学丰富、学识广博。本书时代背景和史实依据都十分明确,他让历史的政治漩涡波及到不同的人物,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让许多实的历史事件成为小说叙事的重要情节,充实人物的社会含量。此外,他又对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虚构,正如他在《武侠小说与通识教育》所说的那样,“小说不是历史教科书,我认为有些艺术塑造是可以的。”
语言风格
梁羽生武侠小说代表了新派武侠小说中的典雅一派,梁羽生也自诩名士气味甚浓、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本书文笔讲究,语言生动、准确而古雅,写景有诗词般的意境。回目标题,对仗工整,概括有力。小说吸取我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又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气势恢宏,语言雅趣,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梁羽生对诗词的运用与驾驭得心应手,诗词的合理运用从整体上提高了作品的文学质素。此外,它通俗易懂,悬念与冲突设置地引人入胜,适合大众口味。
作者将泰山太湖长江、大海、苗岭风光、昆明市天峻石林滇池等山川画卷描绘得美丽动人。其中,对大理苍山和洱海月夜的景色描写最为精彩。
少女于承珠和三个男子复杂的爱情关系是全书很大一部分内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部“四角恋爱”的小说,诗意的言情是本书一大艺术特色。作者将景色风光与内在的感情活动结合起来,以展示人物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立体感。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华森,文熔认为“作者在书中表现出了广博的知识面和文雅清新的笔法,从而使作品在一定的历史氛围之中透露出抒情的笔调。书中有些武打写得过于繁琐,有卖弄嫌疑,从总体看,只算白璧微瑕。”
李军辉认为梁羽生将严肃的历史精神与侠义本质的表现、迷离超迈、灵动多情的人生境界的展示相统一,形成诗的意境。
林遥认为梁羽生通过他的巨大的想象力,对这些历史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这里固然表现出作家在思考中的某些避重就轻、盲目乐观的不足,但这样的浪漫色调,也正是梁羽生关于武侠和历史的思考、虚构以及重建的表现。
陈墨说梁羽生“继承了中国叙事文学传统的讲、唱结合的形式和规范,同时又发展成自己独具一格的创作套路”。
反面评价
梁羽生认为自己的小说缺点是情节变化不多,有时爱通过人物的嘴巴来解释历史,有时不分场合让人物吟诗作词,似有炫耀才学之嫌,令人有酸溜溜之感。
陶杰认为诗词反而成了梁羽生小说创作中的包袱。罗立群亦有提及,说诗词铺陈过多,有些地方故弄辞章,与小说结构、情节毫无干系,有“蛇足”之感。
作品影响
衍生作品
武侠影片导演任彭年于1960年,重组“月明"公司,摄制了《散花女侠》(上集)、(下集)(1961)。
海外传播
梁羽生印度尼西亚读者中受到青睐,《新报》《生活报》《生活周报》都曾连载过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散花女侠》等作品。
参考资料
散花女侠.豆瓣读书.2023-12-18
梁羽生 Yusheng Liang.豆瓣读书.2023-12-19
目录
概述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内容情节
人物角色
于承珠
毕擎天
铁镜心
叶成林
主题思想
集体主义观念
个性的彰显
艺术特色
历史与武侠的融合
语言风格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反面评价
作品影响
衍生作品
海外传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