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
中国古代传说中瑞鸟
凤凰,又名鸳凤、鸾凤、雏、宛雏、宛鹑、鸳鸾等,是中国古代先民从鸟崇拜和太阳崇拜中衍生的一个重要文化意象。凤凰也分雌雄,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作凰,是祥瑞之兆。西汉《礼记》中将凤凰列为镇邪驱恶的“四神”之一。据《山海经》《说苑》等文献记载,凤凰在外部形状上集各种兽类的特征于一身,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而文。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湖南高庙遗址中出土的陶罐上已经有鲜明的凤鸟形象出现。先秦时期,百姓将凤凰视为帝使以及天命的象征,后因儒家学派的兴起,凤凰成为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君王仁德的标志。唐朝以后,凤凰形象开始走向民间,得到了百姓的喜爱,被运用于文学及各种工艺领域。明清时期,凤凰的形貌特征基本定型,集多种鸟禽的特点于一身,呈现为鹦鹉的嘴,锦鸡的头,鸳鸯的身,丹顶鹤的足,大鹏鸟的翅膀和孔雀的羽毛。
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到众所周知的吉祥动物,凤凰被赋予了贤德、美好、祥瑞、美满婚姻等丰富的寓意,并衍生出凤凰灯舞、凤舟竞赛等民俗活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凤凰文化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2007年以来,郧阳区凤凰灯舞、畲族凤凰装、洪湖凤舟等陆续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溯源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先民对很多自然现象充满了幻想和憧憬,于是产生了各种图腾崇拜。在农耕社会中,因太阳与鸟类都在天空中运行,先民便将鸟崇拜和太阳崇拜联系起来,这种双重崇拜催生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形象——凤凰的诞生。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湖南高庙遗址中出土的陶罐上已经有鲜明的凤鸟形象出现。商周时期,凤鸟常出现在青铜器上作为饰物,其形象也相对具化,不仅有了鸟纲的身躯,还有了足趾和羽毛,凤冠也出现多种样式:长冠、花冠、多齿冠,其中比较醒目的特征是圆眼、勾喙。这一时期,凤凰作为“帝使”与天降瑞鸟,充满了神异的气息。
春秋战国时期,凤凰在保留神性的同时,还出现了人格化的萌芽,楚文化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楚地巫风盛行,且楚人崇凤,将凤凰视为通天达神、引魂升天的重要媒介。楚墓中的漆棺上常见彩绘凤纹,均取自于凤引魂升天之意。此外,楚地文人常以凤凰自喻,加速了凤凰形象的人格化进程。屈原在《九章·涉江》中将凤凰与凡鸟对立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宋玉在《对楚王问》中借凤凰无所栖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这一时期,凤纹也趋向繁荣。除了在陶器、青铜器上有所展现外,金银器、丝织品、漆器上都出现了凤纹饰物。此时的凤纹一改庄重规整的风格,向求变、求美的方向发展,并出现了五彩凤纹。
汉代,随着神仙信仰、鬼神崇拜、谶纬之学、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凤凰瑞鸟的身份得到强化,成为阴阳和谐、生命繁衍的象征、镇邪驱恶的“四神”之一。此外,汉朝人对古书进行了注解,凤凰的两性特征开始得以区分。《论衡·讲瑞》记载“雄曰凤,雌曰皇”。这个时候的凤纹也日趋成熟、装饰性增强,出现在各种日常器物上如汉画像、印章、织锦、铜镜等。饰物上的凤鸟姿态各有不同,冠羽和尾羽十分华丽,集合了多种鸟禽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文化盛行,凤凰常与体现道教成仙思想、佛教生死轮回思想的一些图案元素交织在一起,带有明显的时代风格。
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凤凰作为政治祥瑞的身份降低,其神性光环也相应减弱,世俗性欣欣向荣,凤凰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促成了凤文化的繁荣。唐凤眼多为细长,嘴巴多紧闭,有些造型还省去了双足,整体体态透露着祥和的气息。唐代凤纹更加绚丽华美,并常与牡丹组合,寓意富贵吉祥,折射出唐朝的盛世现象。唐代以凤作装饰的物品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同时唐凤还活跃在文学领域,《全唐诗》中记载了大量以凤喻人的诗句。受宋朝时期崇礼尚雅时代风气的影响,宋凤较为写实,整体造型苗条纤细,形象清新秀丽,为鹦鹉的嘴,锦鸡的头,鸳鸯的身,丹顶鹤的足,大鹏鸟的翅膀和孔雀的羽毛。此时的凤纹大多与鸾或凰相配,形成了阔大、开张、层次丰富的特点。
明清时期,凤的形貌特征基本与宋朝相同,但凤凰的姿态更加变化多端,有立凤、坐凤、卧凤、飞凤、团凤等。明清后宫以凤比妃嫔,凤纹多做拟人化矗立,凤尾式样富于变化,多达二十四种。凤纹除了在宫廷建筑中广泛可见,在民间也备受推崇,出现在编织、刺绣、挑花、剪纸等工艺美术中,寓意富贵吉祥。到了近现代,凤凰因其强烈表征性和文化符号,为文学、音乐等领域的诸多作品提供了素材,其形象也得以在舞蹈、服装等技艺中呈现。因其而产生的郧阳区凤凰灯舞、畲族凤凰装也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造型特点
形象特征
凤凰,又名鸳凤、鸾凤、雏、宛雏、宛鹑、鸳鸾等,是中国古代先民从鸟崇拜和太阳崇拜中衍生的一个重要文化意象。根据先秦《山海经》、西汉说苑》、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凤凰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各种兽类的特征于一身,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而文。商周时期,凤凰的形象相对具化,有了禽类的身躯,还有了足趾和羽毛,比较突出的特征为圆眼、勾喙。至汉代,凤凰集合了多种鸟禽的特点,冠羽和尾羽尤为华丽。唐朝时期,凤凰的造型变得肥硕健壮,眼多细长,嘴巴紧闭,透露着祥和的气息,折射出唐朝的盛世气象。宋朝以后,凤凰的形象较为清新秀丽,整体变得苗条纤细,为鹦鹉的嘴、形象清新秀丽,为鹦鹉的嘴,锦鸡的头,鸳鸯的身,丹顶鹤的足,大鹏的翅膀和孔雀的羽毛。明清时期,凤凰的形貌特征基本与宋朝相同,只在姿态上更加变化多端。
表现方式
早在新石器时期,凤凰的形象便出现在陶器上,如湖南高庙出土的陶器上绘有凤鸟载日的图案。商周时期,凤鸟常作为饰物出现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时期,凤鸟载体有了新的拓展领域,在金银器、丝织品、漆器上都有所展现。两汉时期,凤凰多用于丧葬文化,墓室壁画上常刻有凤凰。唐朝以后,随着儒释道三教合流,凤凰的世俗性增强,开始走向民间,常常出现于百姓的日常用品如铜镜、服饰中。到明清时期,凤凰形象的使用范围和工艺种类更广,在刺绣、剪纸、挑花等等中均有呈现。现代以来,凤凰形象融合了新的元素与意义,被广泛运用于文化宣传。湖北电视台台标就以“火凤凰”为设计原型;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借鉴了“楚凤”的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的设计灵感便来源于“火凤凰”概念;百年金店老凤祥的商标为一只双翅高展、抬头高鸣的凤凰;此外,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徽、荆州市城标雕塑等设计都富含凤凰元素。
象征意义
祥瑞之兆
古人将凤凰视为瑞兽,以凤凰的出现作为天下统一、太平昌盛的祥瑞象征。商周时期,凤凰被视作帝(天帝)使,传达天命,百姓认为明君会引来凤凰现身。《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周代兴起前夕,有凤凰鸣于岐山县之上,而后周朝成功取代商朝,凤凰也成了改朝换代时天命王权的征兆。《吕氏春秋》《太平御览》《墨子·非攻》等都提到周周文王受命之际,有凤凰衔册书来临,证明文王应天命、显祥瑞之说。汉代,为了巩固政治统治,凤凰瑞鸟的身份再次得到强化。《汉书》《二十二史札记》中提到,汉代凤瑞兴盛,汉宣帝汉章帝、献帝在位时凤凰屡现。此外,古代统治者将凤凰视作国运昌盛的象征,多次借用凤凰来粉饰天下太平,延续自己的统治地位。司马炎即位时,通过制造凤凰、龙、麒麟等符瑞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理性。《资治通鉴·唐纪》《大周受命颂·神凤章》中记载,武则天在即位前,有凤凰自明堂飞入上阳宫。这里武则天有意将自己与凤凰联系在一起,为登临帝位寻找天命支持,从而开了女皇之先河。
君子贤士
唐宋以前,凤凰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形容一些杰出的男性,来表达君子贤士的高尚情操。《山海经·南山经》《白虎通·德论下》中将凤凰描述为“德鸟”,作为君王德政的象征。晋代葛洪抱朴子》中把凤凰的五彩之色规范成“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使凤凰呈现出了“文以载德”的人文气息。春秋战国以后,凤凰出现了人格化的萌芽。屈原宋玉在辞赋中多次以凤自喻,表现其高尚的品格。《诗经·大雅》《论语》中曾多次将凤凰喻为辅佐君王的贤士。三国时期庞统才识过人,被世人称为“庞统”。唐宋时期,亦将才德能识突出的男子比作凤凰,李白杜甫曾在诗中以凤自比,抒发理想抱负。
女性之美
唐宋以后,凤凰的人格喻指逐渐女性化。一方面,凤凰被用来喻指位高权重的女性。《宋史·后妃传下》中将凤凰与皇后联系起来,光宗慈懿李皇后幼时被相士断言为凤命,后被册为皇后。武则天、慈禧也曾以凤象征自己。另一方面,凤凰也被用来比喻才貌突出的年轻佳丽。在唐宋诗词中,充斥着对女性美的描写,妓女也被冠上凤凰的美名。《全唐诗》中常以鸾凤喻妓女,如“仪凤谐清曲”“凤飞楼伎绝”,以赞美妓女的声容技艺、风情才华。
婚姻情爱
早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中,便有了凤凰喻婚姻的记载,“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既隐喻着婚姻吉祥如意,又预示着家族的兴旺发达。凤凰在汉代进一步演绎成了“爱情鸟”,汉代墓葬画像石中多出现“双鸟(凤)”及其“子女”的图案,喻示着雌雄相配、婚姻繁衍。汉代文人司马相如以“凤求凰”琴歌向卓文君表达爱慕之情,传为一段佳话。从唐朝开始,借凤凰抒发情谊更加丰富。《全唐诗》中记载了很多以凤凰传情的诗句,诗人以“和鸣彩凤”形容夫妻关系的和美,以“孤鸾”写离异女子的闺怨,以“鸾胶”来续有情人生离死别后的感情。宋承唐风,宋词中常以“鸾屏”“凤枕”“鸾衾”来烘托夫妻之间的恩爱缠绵。在杂剧和明清小说中,“鸾凤配”更是成为特色,以描摹男女之间的欢爱场面。现如今,人们通常以“龙凤呈祥”“龙情凤意”来表示对新人婚姻的祝福。
民俗文化
郧阳凤凰灯舞
郧阳区楚文化的发祥地,楚人崇凤的习俗也被阳人民发扬光大。凤凰形象在郧阳城乡的建筑、服饰、戏剧和民间工艺中比比皆是,而凤凰灯舞是楚民俗传统文化体育活动的典型代表。凤凰灯舞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3年),有“楚人崇凤活化石”之称,是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中唯一的灯舞艺术形式。凤凰灯由凤头、凤身两部分组成,中间以长颈连接,整体造型以《说苑》中的记载为基本框架进行改造,最终定型为“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凤凰灯舞共有4个传统节目:丹凤朝阳、凤凰戏牡丹、双凤朝阳、鸾凤和鸣,表演程序依次是出巢、游园、寻花、戏牡丹、搔痒,啄翅、理羽、打盹、扑翅、朝阳。其伴奏曲调出自本地戏剧曲牌和民间吹打小调,表演者随音乐模仿凤凰各种形态进行表演,以体现凤凰的性格喜好。2007年,郧阳凤凰灯舞被正式列入湖北省首批非遗文化列表中。2014年,又再次入选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畲族凤凰装
畲族古老的神话传说高辛帝嫁女和传统长歌《高皇歌》中均有凤凰装的记载,在此基础上,族人民对自然界中的美丽动物加以模仿借鉴,制作出了凤冠、花边衫、彩带、拦腰、花鞋为一体的“凤凰套装”。凤冠冠身模拟凤凰头部,栩栩如生;衣身绣有各色刺绣图案,象征着凤凰美丽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拦腰以深蓝色麻料为主材加花边,结构简练,古朴大方,象征着凤凰美丽的腹部;彩带色调以红、黑为主,间以少量白色,围扎时交叉垂于背后,象征着凤凰美丽的尾巴;而花鞋的造型与凤冠如出一辙,首尾相映;整套服饰自然天成、融为一体。畲族人民大都将凤凰装作为新娘的嫁衣,所以常选择体现荣华富贵、夫妻恩爱、儿孙满堂等意义的花纹与凤凰装匹配,以表达对新娘的美好祝愿。2008年,畲族凤凰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洪湖凤舟
据《清俗志》记载,洪湖凤舟约出现在清光绪十四年间。是年端午节仙桃市知府为了讨好慈禧,借西太后之“西”,在西岸造凤舟,与东岸之龙舟共同竞赛。从此,端午节在洪湖新堤西岸行凤舟的习俗便延续下来。如今,洪湖凤舟演变为民俗体育活动,洪湖周边的村镇竞相赶制凤舟,新堤镇成了全国独特的“凤舟”之乡。竞渡凤舟一般有五个步骤:描彩、出巢、祭祀、竞赛、凤还巢。每年端午前夕,都要将凤舟重新上色装扮,还要请来专人为凤舟举行开光仪式,为当地百姓祈福求平安。2011年,洪湖凤舟成功申报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乘风村获得省级“凤舟文化之村”的荣誉称号。
凤凰之乡
湖北鄂西地区
聚居在湖北省鄂西地区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自古以来就有崇凤的习俗,凤凰意象在土家族民居文化、婚恋习俗、丧葬制度中随处可见。据土家族民歌《赞屋场》《建房歌》记载,凤凰是土家族建房选址、房屋营造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土家族房屋的门窗、女子的木器嫁妆上都刻有凤凰的彩绘和木雕。在土家族男女青年的婚恋过程中,用以传达情感、求爱、娶妻嫁妇的山歌中也都少不了凤凰的元素。土家族的跳丧歌舞中有很多动作如“凤点头”“凤飞虎跃”便是模仿凤凰的动作;在一些墓地建筑中多刻有凤凰浮雕,因为在土家族的丧葬文化中,凤凰一直守护着逝者的安宁。在土家族聚居区,以凤凰为人名、地名的情况不在少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县”便是因其县城所在地“翔凤山”而得名。据《来凤县志·卷之三十二杂缀志》记载,相传土司时,有凤凰集于此地,邑后因之得名。
广东凤凰山区
广东省凤凰山区是古代畲族人民的活动中心,畲民将这里视为民族的发祥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有关凤凰的传说。传说中,高辛帝的女儿三公主出嫁时便头戴凤冠,身着凤衫,寓意像凤凰鸟一样,给畲族带来幸福和吉祥。作为畲族的女始祖,三公主受到了畲民的爱戴和崇拜,畲民也将本族女性视为凤凰的化身,从而形成了畲族特有的“崇凤敬女”习俗。除了新娘出嫁时要身穿凤凰装外,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凤凰。畲族祠堂前殿的屋顶常饰有双凤雕塑;旧时畲民每隔三年都要过“凤凰节”,祈求神鸟降福;畲族女子出嫁时还要携带“凤凰蛋”(经红颜料染过煮熟的鸡蛋),以示祝福。凤凰情节主导着畲民的日常生活,为畲民提供了精神动力。
文化影响
中国影响
在中国历史中,凤凰形象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源于人类对外部自然环境的感悟与记录,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是人类思想观念、崇拜信仰以及审美体验的结合。原始先民赋予凤鸟超自然的神性,是出于对鸟类和太阳的双重崇拜,也是将其作为天命观的瑞应。随着汉代以来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凤凰的神性也得以加强,成为统治者巩固政权的手段、判断君王德行的标准,被视作天下太平、国运昌盛的象征。儒家士阶层借用凤凰寄托经世致用、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同时,凤凰又为道家思想所用,成为追求自由超脱精神的寄寓;巫术将其视为通天达神、引魂升天的重要媒介,表达对仙境的向往;文人墨客将其人格化,以示贤德。人们通过艺术性的创造加工,以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传播凤凰的故事,达到教化民众的效果。
国外影响
早在公元前八世纪,希腊诗人赫西俄德(Hesiod)在其长诗《神谱》(Theogony)中就提到了不死鸟。随着亚述人(Assyrian)的不死鸟和埃及的太阳鸟结合演变,Phoenix(凤凰)就此诞生。在神话传说中,Phoenix体大如鹰,羽毛呈金、红两色,艳丽无比,每隔五百年便会涅重生。Phoenix具有不朽、重生和复活的含义,由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英语国家的一些药店会将其徽记挂在门口,以求吉利;一些戒毒所也命名为Phoenix,取其忘却前尘重获新生之意。Phoenix还代表了美好的事物,比如爱情。Phoenix的形象大量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在莎士比亚的长诗《凤凰与斑鸠》(The Phoenix and Turtle)中,Phoenix是美丽和珍贵的象征;在约翰·邓恩的诗中,Phoenix则成为爱情的见证。
典故传说
凤毛
谢超宗是六朝时期著名的文人,祖父是赫赫有名的诗人谢灵运。谢超宗在新安王刘子鸾的身边担任常侍,文才十分出众,刘骏赞其“有凤毛”,有先祖谢灵运之风。右卫将军刘道隆听到后,以为谢超宗身怀凤毛这种奇物,便到谢家去观赏。因凤犯了谢超宗之父的名讳,谢超宗又怕伤了刘道隆的面子,只好回避到室内。刘道隆却以为谢超宗回屋去取凤毛,便坐着傻等,结果等到天黑也不见谢超宗出来,才悻悻离开了。这一典故在《世说新语·容止篇》《南史·谢超宗传》中都有记载,后世以“凤毛”称赞他人的品格、风度和学识。
吹箫引凤
汉代刘向《列仙传》中记载,春秋时期,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一日夜里,弄玉梦到有仙人乘凤而来,与她一同吹奏,而那彩凤听闻箫声竟翩翩起舞。第二天,弄玉将梦中之事告知父亲。秦穆公派人找到了吹箫的少年箫史,并将弄玉与他成亲。秦穆公为两人筑凤台,箫史和弄玉居于其上,日日吹箫和鸣。某日,有龙凤前来接引,两人乘龙跨凤,双双离去。此后,诗文中常以此象征婚姻美满、神仙眷侣。
凤育五雏
南宋王应麟编《小学绀珠》和后汉蔡衡都曾记载,凤育五雏,谓赤者,黄者,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鹄。赤凤位于南方,生来有控火之能;鹓雏居中,呈黄色或金色,代表富贵;青鸾居于东方,很多神话故事将其视为西王母的使者;鸑鷟位居北方,象征明臣贤士;白鹄位居西方,其翔极高而善步,不浴而白,一举千里。
相关作品
以凤凰为主题的作品流传颇多,如《说苑》《说文解字》《宋书·符瑞志》《尔雅·释鸟》和葛洪抱朴子》中记载了凤凰的外形;《三海经》《尚书•益稷》中将凤凰喻为祥瑞之兆;《尚书·皋陶谟》《孔传》区分了凤凰的两性特征;《楚辞集解》《山海经·南山经》中借凤凰赞美了贤士的高雅品德。《全唐诗》中收录了多条有关凤凰的诗句,如李白的《赠郭季鹰》《赠饶阳张司户燧》;杜甫的《壮游》《凤凰台》《与凤行》等。近现代与凤凰有关的诗作有: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广西壮族自治区诗人韦其麟创作的壮族民歌式叙事诗《凤凰歌》。
以凤凰为元素的音乐作品有:1941年人民音乐家吕骥创作的大型合唱曲《凤凰涅槃》;1991年音乐家桂洗礼创作的扬琴曲《凤凰于飞》;1997年青年作曲家秦文琛创作的唢呐演奏曲《唤凤》;2007年著名作曲家朱世瑞的交响音诗《凤凰涅槃》。以凤凰为元素舞剧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型民族舞蹈剧《凤凰》。
以凤凰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有:美国影片《沉睡魔咒》《哈利·波特与密室》《花木兰》;中国电视剧《长月烬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动画片《虹猫蓝兔火凤凰》等。此外,还有由艺术家徐冰创作的采用了凤凰元素的空间艺术作品《凤凰》。
相关评价
图腾文化学者王大有评价:“龙与凤,往往被视作华族的象征。龙凤艺术,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所创造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是中国各族人民大融合的历史见证。它于历史和民族的最渊远的和最深的底层,流荡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审美意识,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基础。”
诗人、学者闻一多评价:“把龙凤当做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庞进评价:“凤凰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求明、献身、负任、敬德、尚和、爱美、重情、惜才的精神品格。”
目录
概述
历史溯源
造型特点
形象特征
表现方式
象征意义
祥瑞之兆
君子贤士
女性之美
婚姻情爱
民俗文化
郧阳凤凰灯舞
畲族凤凰装
洪湖凤舟
凤凰之乡
湖北鄂西地区
广东凤凰山区
文化影响
中国影响
国外影响
典故传说
凤毛
吹箫引凤
凤育五雏
相关作品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