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1999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Not One Less)是一部1999年上映的剧情,由张艺谋执导,施祥生编剧,魏敏芝张慧科等主演。该片改编自施祥生1997年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讲述了乡村代课老师魏敏芝在得知学生张慧科辍学去城里打工后,独自一人踏上进城寻人之路的故事。
该片于1999年9月7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映,在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多个奖项和提名。
剧情简介
高老师(高恩满 饰)因照顾病重的母亲,需要离开水泉小学一个月的时间,而唯一的代课老师是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魏敏芝(魏敏芝 饰)。尽管高老师认为魏敏芝年纪太小了,无法胜任代课工作,但田村长(田正达 饰)却告诉高老师很难找到别人,让魏敏芝临时代课一个月,等高老师回来再做决定。
水泉小学的学生辍学率非常高,每年都有学生流失,现在只有28名学生。高老师在离开之前多次叮嘱魏敏芝,一定要确保学生不流失一个。然而,魏敏芝并不会教课,只能让学生抄课文,而且学生不听她的话,甚至故意捣乱,教室里非常吵闹。其中一名叫做张慧科(张慧科 饰)的学生是班级里的头号捣蛋鬼,时常跟她对着干,把班级里唯一的一盒粉笔摔碎,给她的课堂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有一天县里来学校选体育生,看中了其中一名女生明新红(明新红 饰),但是魏敏芝却始终牢记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叮嘱,在县里来接人的时候故意把明新红藏起来。不料张慧科却因为钱把明新红藏身的地点告诉了村长,于是班级里少了一名学生,这让魏敏芝很是苦恼,并下定决心不能再有学生流失。她始终坚定地守在教室门口,准时清点学生人数,确保每个学生都在教室里学习,直到下课时间才让他们离开。
过了不久,10岁的张慧科因为家庭困难不得不辍学到城里去打工,为家里还债。魏敏芝始终记得高老师嘱咐她的话,决定不让学生流失一个,她深知张慧科离开学校的后果。于是,她独自一人踏上了进城寻找张慧科的道路。然而一开始连去城里的车费都没有,她带着一帮学生去搬砖挣车费,但最后还是因为车费不够买票而被赶下了车,于是只能一路走路到城里,幸好后来有好心人顺路捎了她一程。
到了城里,魏敏芝没有在预期的工厂里找到张慧科,于是她开始四处打听,不断地走,不断地寻找。她在广播站发布广播,广播声却被火车声盖过去了;她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买来了纸和笔,写了100多份寻人启事,却被告知无用。最后在一位好心人的建议下去找了电视台,却被电视台百般推辞,她只能守在电视台门口见人就问谁是台长。在这期间她几乎不吃不喝地在街上流浪,渴了就喝自来水,饿了就找餐馆的剩饭吃,困了就睡在大街上。但她始终没有放弃,终于有一天见到了台长,并有机会通过电视台将她寻找张慧科的情况播报出来。
最终,她在一个工厂里找到了张慧科,用自己的真诚和劝说,成功地让他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此举也成功引起了电视台和社会的关注,各界人士为水泉小学送去了丰富的教学物资。魏敏芝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气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作为老师的价值和能力。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创作缘起
张艺谋最初被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的质朴所打动,在电影中他也希望在司空见惯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来,因此以纪录片的方式打造出了一部内容到形式都很平实、传统、司空见惯甚至非常老套的电影。他认为在当时电影市场的需求下,除了要把电影拍得好看,也要通过电影传达一些情感,引发一些思考。
剧本创作
张艺谋认为原著施祥生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很纯很真,但还不能达到拍摄成电影的要求,于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为了改剧本,张艺谋和原作者施祥生闭门谈了4个月,随后进行剧本改编,改编时将原著中年纪较大的男性主角,换成了13岁的初中女孩魏敏芝,将整体焦点放在未成年孩子身上。
演员选择
影片里没有一个专业演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有出镜的有演员都是本色出演,村长演村长、学生演学生。为了寻找合适的演员,剧组走了2万多公里路,看了2万多个孩子才最终选定了演员阵容。其中魏敏芝以及电影中的学生们都来自当地,几名主要人物是经过张艺谋精挑细选的。其中魏敏芝这个角色最初是被副导演郦红看中的,因为郦红去村里选角时,魏敏芝和双胞胎妹妹魏聪芝在村口玩,郦红就招手让她们过去试镜。妹妹性格腼腆倔强,非要回去问过爸妈,但魏敏芝很放得开,又唱又跳,表演了后来在电影中出现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于是被选为女主角。
影片拍摄
张艺谋将《一个都不能少》定位为一部准纪录片,要求影片尽可能地真实,连黑板上写的口号都找来当地的老师写。为了拍出真实感,他特地花高价租来了法国专门拍纪录片的器材。影片的拍摄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做法类似,采用非职业演员,实景和自然光拍摄,大量使用中远景、冷静而克制的长镜头,以保持空间和表演的客观和完整性。
幕后花絮
影片的拍摄地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水泉村,2012年赤城县被定为国家重点扶贫县。影片拍摄完成后,张艺谋捐款在拍摄地水泉小学旁边建立了一所水泉希望小学。后来水泉小学逐渐停止使用,师生转移到了更宽阔敞亮的希望小学。
影片配乐
以上资料来源:
影片特色
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以20世纪90年代的乡村学校为背景,聚焦主流视野之外的农村教育问题,通过一个老师千里寻找学生的故事集中反映了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然更多人通过影片看到农村学校教育物资匮乏、教师资源短缺、学生辍学等现实问题。同时通过农村与城市的强烈对比,展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巨大差距,表达出让更多人关注农村教育、让城乡发展更平衡的美好期盼。
纪实风格
《一个都不能少》具有浓厚的纪录片风格,采用全业余演员、全纪实镜头、全真实布景,强烈追求一种真实感,用它似纪录片般的真实感和别出心裁的拍摄手法,让观众感同身受,正是这种真实质朴的呈现方式生动展现了主人公坚韧的执着品质,从而打动了许多人。影片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角度,让我们从魏敏芝身上,看到了大道至简的“至诚”。也正是这样的纪实风格,让影片的叙事铺陈平实质朴而不乏生活化,偶尔又带有些乡气和弄巧成拙的趣味,充满真情实感,让更多人关注到边缘地区和人物的命运。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发行与票房
上映时间
票房表现
截至到2023年4月17日,《一个都不能少》在全球收获总票房59.26万美元。
口碑与评价
网站评分
以上评分截止到2023年4月17日。
影片评价
时光网评:《一个都不能少》体现了张艺谋高超的艺术把控力,现实主义风格,至纯至朴;又通过场景的设计,剪辑和配乐的运用,煽情却不媚俗。
法制晚报》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最后是在孩子们用彩色粉笔写写画画的画面中结束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结局。但是,浪漫主义的结局毕竟是属于电影的。实际生活当中,水泉小学只剩下1名教师和6名学生在苦苦支撑。
中国青年报》评:整篇电影中,暗暗涌动的“共情”在人的心田里细水长流,“叙事”的铺陈平实质朴而不乏生活化,偶尔又带有些乡气和弄巧成拙的趣味,张艺谋导演站在目光之外的边缘视角,娓娓道出一个偏远农村女孩的故事。
洛杉矶时报》评:影片有一种让人难以抵抗的温暖和甜蜜。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评:许多人观看张艺谋的《一个不能少》,都会联想到90年代以后的伊朗电影。这并不奇怪,因为影片中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纪录片的摄影风格、以及儿童题材,都是伊朗电影的特点。
戛纳退赛风波
1999年,张艺谋送出《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两部作品征战戛纳,然而在评选过程中有评委认为影片在为政府做“宣传”。张艺谋得知后在主竞赛入围名单公布之前几天宣布撤回两部作品,并向戛纳主席雅各布发表公开信,表达自己的抗议。随后,张艺谋带着这两部作品分别征战威尼斯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最终两部作品都获得了认可,然而张艺谋也留下了没有实现“三大”电影节大满贯的遗憾。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创作缘起
剧本创作
演员选择
影片拍摄
幕后花絮
影片配乐
影片特色
主题
纪实风格
获奖记录
发行与票房
上映时间
票房表现
口碑与评价
网站评分
影片评价
戛纳退赛风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