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区(英语:Yin zhou Distric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全区陆域面积814.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53.65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末,鄞州区常住人口总数为166.2万人,下辖共10个镇、15个街道办事处,区政府驻新城区惠风东路568号。
鄞州区位于杭州湾南侧、
宁绍平原东部,地势东高、西低,主要为山地、丘陵等地形构成,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
秦朝至
五代十国时期,该区设置为鄞县,直至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为
宁波市鄞州区。
鄞州区是宁波市的核心城区,主要发展以制造业、社会消费品零售、进出口贸易等为主的第二、三产业,其中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拉动能力较强。曾连续6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四名。2022年,鄞州区分别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五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四名,区(含高新区)生产总值为2734.8亿元,同比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为1.1:27.5:71.4,人均收入达77552元。
鄞州区人文景观、
文化遗产丰富,是
中原地区最早建制县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除了拥有马友友祖居、袁家祠堂等名胜古迹外,还有跑马灯、请龙神等民俗风情,以及朱金漆木雕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1年,该区拥有宗教活动场所900多处,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该区还有“东南佛国”“诗书之乡”“
浙江省戏曲之乡”的誉称。
名称来历
鄞州,原名鄞县,其名字来历最早可追溯至
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社会末期至
夏朝初期,鄞州区所作地被命名为“鄞”,经过几千年发展,与“鄞”相关的名字一直被沿袭。直到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
宁波市鄞州区正式被设立。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鄞州区的人类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到夏朝初期,“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春秋时期,“鄞”分成鄞、句章两地,属于
越国的领地。越灭
吴国后向周国进贡,周王封越王句践为伯爵,句践为了向后代子孙彰示这份功勋,将句余(鄞州西北部及甬北)改称为句章,并在同年修建了句章城。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灭六国之战后,废除了
周代实行的
分封制,改为推行郡县制,将
吴越之地设
会稽郡,下设鄞、、句章三县,汉朝沿袭
秦朝制度,未做调整。西汉末年,
王莽代汉自立
新朝,并将鄞县改为谨县、鄮县改为
海治县。
东汉建武初年,
刘秀又将鄞地恢复为鄞、鄮、句章三县,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均未作改变。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朝时,鄞、鄮、
慈城镇三县与
余姚市合并为一个大县,名为
句章县,归属吴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鄞州设立,到武德八年(公元625年),鄞州被废除,改名为鄮县,归属越州。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鄮县脱离越州,归属新置的
明州管辖。直至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改鄮县为
宁波市。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鄞县属于明州奉国军的领地。
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鄞县先后析出6个乡,此后鄞县面积基本稳定。
公元1129年,
南宋政权统治者宋高宗赵构为了躲避
金朝的追杀逃难至明州,金兵攻打明州,赵构及部下不敌金兵撤逃至
台州市,明州城居民也大量逃离,随后金兵攻陷明州,烧杀掳掠占据明州17天,城中只有少数人幸存。
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起,
明州升为庆元府,管辖鄞县等地。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庆元府为庆元路,辖
宁波市。
元末年间,
朱元璋夺取
庆元县以后,觉得“庆元”有庆贺
元朝的意思,于是又将名字改回了明州。
明清时期
明朝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年间,朱元璋认为明州的“明”跟自己的国号相同,为避讳国号,朱元璋将明州府改称宁波府,该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鄞县当地的国际贸易来往增多,鄞县在县城设立了专门招待外商的安远驿站。同年十一月,
日本将所获数十倭寇献于明朝政府,明朝政府将倭寇退还任其处置,并赐予冕服和钱钞,随后日本使者便将这数十罪犯押解至鄞县县城,并以大蒸杀方式处死了这些犯人。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鄞县属会稽道,到1927年,城厢从鄞县划出,并另设
宁波市。同年,鄞州地区的中共芦浦支部在农民运动高潮中成立,该支部在1927年4月12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卷土重来的封建反动势力围剿,芦浦农会干部联合其他同志突围成功,这是宁波鄞州地区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史称“罗浦暴动”。
1931年,宁波市被撤销,城厢重新被划归到鄞县。194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鄞县西门攻入,次日清晨,鄞县被解放,全城举行隆重的集会和游行,以欢迎解放大军及庆祝解放。随后重新设立了
宁波市,并再次将城厢从鄞县划出,且设鄞县为第二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8年12月至1961年12月,鄞县撤销建制后并入了宁波市。1962至1983年间,鄞县建制恢复,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直到2002年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鄞县被撤销改为区,正式更名为宁波市鄞州区。
自然地理
地理境域
鄞州区位于
浙江省东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7′58″—121°53′23″、北纬29°37′17″—29°56′56″,东连
北仑区、东南与
象山港相接,西临
海曙区、南临
奉化区,北部与
江北区、
镇海区相接,并以
甬江为界。陆域面积为814.2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为53.7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5.66千米。
地质
鄞州区位于浙东南褶皱带北部,该束褶皱隶属华南褶皱系东南褶皱带,该褶皱大致呈北东—东走向,并向东侧海域延伸。
侏罗纪时期的燕山运动致使鄞州境内地区产生大面积的火山活动,奠定境内地貌的基本格架。
白垩纪时期,浙江古陆的一系列北东向断裂下陷,造成宁波
向斜盆地。到200多万年前的第三纪,少量盆地堆积及火山活动导致境内东西两侧不断隆起。此后,在宁波向斜盆地和
象山港凹陷(今为海水淹没)等
洼地上堆积
第四纪地层。第四纪时期宁波与
舟山市曾连接成陆,在全新世中期后,由于大规模的
海侵,导致平原淹没,到晚期时,海水渐退,山前一带都成为了沼泽湖泊环境,此后,沼泽湖泊逐渐发展为陆地。目前,鄞州境内共存在朱罗纪上统、白垩纪下统等6大类地层。
地形地貌
鄞州区地处
杭州湾南侧和
宁绍平原东部地带,东西两侧宽,中间窄,平面呈蝴蝶形,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侧面呈马鞍状,主要为山地丘陵地貌。整体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趋势,全区共有中部平原(宁绍平原)、鄞东山区(系天台山余脉)、大嵩滨海平原和象山港海域4个地理单元。其中山区面积为706.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14%。平原面积为528.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30%。水域面积为145.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60%。境内海拔最高的为656.9米的太白山,海拔最低点为位于瞻岐镇岐化村下新塘,海拔1.5米,最高最低高差为655.4米。
气候
鄞州区气候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呈现夏季长、春季短,雨水相对分散,四季分明的特征,又因濒临
东海而带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春、秋两季降水量较为均衡,冷热适中。夏季东南风盛行,雨热同步。冬季西北风盛行,气候较为干燥寒冷,但期间多晴朗天气,光照、温度适宜。
该地常年累计日照时数平均1739.4小时,常年平均气温为17.2℃,常年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6.6℃、冬季的平均气温为6℃。
其常年平均
降水日数为153.4天,累计降水量平均为1431.2毫米,汛期(4月—10月)累计降水量平均为933.6毫米,6—7月为梅雨季节,常年平均梅雨日数为24天、平均降水量为243.6毫米。
水文水利
水文
鄞州区内水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境内主要含
甬江、大嵩江两大流域,以鄞州东部山区的明阁楼——望海峰——白岩山一线为分水岭,该分水岭西面为甬江水域,东边为大嵩江水域。区内还有
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泊——
东钱湖。
甬江在鄞州区内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沿东部北边流向镇海口入海,途中流经
东胜街道、
明楼街道等地后入
北仑区。该水域在鄞州区地界的江长为34.16千米,总流域面积为577平方千米,占区内面积的71%,年平均流量为每秒82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9亿立方米。平均
潮差为1.77米(镇海站),平均潮量为1883万立方米,平均潮流量为每秒830至850立方米,属于弱潮型河口。
大嵩江在鄞州区内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入
象山港,途中流经途径
塘溪镇、
咸祥镇、瞻岐等镇。该水域在鄞州区境内的江长约为20千米,河均宽68米,江水均深2.5米,总
流域面积为240平方千米,占区内面积的29%。
水利
鄞州区拥有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238.22公顷,拥有横溪、三溪浦及梅溪3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35787万立方米。其中
横溪水库位于甬江流域鄞东南平原
横溪镇(上游)约一公里处。
三溪浦水库位于
东吴镇东村。
梅溪水库位于塘溪镇沙村上游,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为3714万立方米。截至2022年,该区在
水利工程上的投资接近30亿元,基本形成了水库上蓄、洪水外挡、河道中疏、闸外排的防洪减灾体系。
土壤
鄞州区的土壤类型众多,全区共有6大土类、12个亚类、24个土属、33个土种,辖区内主要以东南部沿海地区盐土,中部平原地区的黄斑、青紫泥等水稻土,东西部山区二翼山区、半山区红、黄壤,以及西乡章水一带的砂壤土为主。其中水稻土土类是鄞州境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总面积达56053公顷,分布在全区各地,其中以中部平原分布最多,占土壤总面积的46.2%。盐土土类面积为1414公顷,分为盐土、潮化盐土2个亚类。红壤土类面积为54063公顷,分为红壤、黄红壤、侵蚀型红壤3个亚类,其中黄红壤最多,占红壤土类面积的57.83%。该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200以下的横街、鄞江、章水及龙观等乡镇的山谷、河谷。黄壤土类面积为7984公顷,分为黄壤、侵蚀型黄壤2个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
东钱湖、章水等乡镇的山坡地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鄞州区陆地的总面积为814.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区内有耕地、果园、湿地等众多土地资源,其中草地面积为238.05公顷,主要分布在
邱隘镇、东钱湖、五乡、瞻岐、
咸祥镇和横溪。有湿地面积767.04公顷,主要分布在瞻岐和咸祥。有种植园用地面积3288.33公顷,主要分布地点为东钱湖、横溪、瞻岐和东吴。有林地的面积31388.26公顷,主要分布地点为
东钱湖、横溪、
塘溪镇、东吴和瞻岐。除此之外,还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20433.25公顷,及包含铁路、
轨道交通等在内的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729.32公顷。截至2019年,鄞州区内有耕地12932.38公顷,其中,水田的面积为12348.39公顷、旱地面积为583.99公顷。
矿产资源
鄞州区凝灰岩和矿泉水资源较丰富,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资源较为贫乏,目前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泥炭、铁、锰、黄石、明码石、粘土、石材、砂石、
海盐等20余种,已经开发的地产及近百处。其中萤石矿主要分布于鄞西丘陵地区,
明矾石主要分布于
横溪镇凤凰山至酒埕岩一带,泥炭主要分布于望春山至集士港一带,凝灰岩主要分布于鄞东、鄞西低山丘陵,石质较优,储存量较多,资源潜力大。其他普通石材矿产主要分布在鄞江镇
梅园村和东吴、五乡一带。
水资源
鄞州区的水资源包括江、湖、河及地下水,有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8238.22公顷(123573.30亩),水资源年均总量约为11.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容量为10.28亿立方米,地下水容量为0.79亿立方米。由于贯穿该区境内外的江河众多,每年的出入境水量较为可观,其多年的年均入境水量为20.76亿立方米、年均出境水量(含过境水量)为27.73亿立方米。此外,该区的饮用、农业等水源主要来自
三溪浦水库、三溪浦水库及
横山水库等。
海洋及渔业资源
鄞州区的海域分布于境域东南部端,其海域是
象山港海湾的一部分,面积为53.65平方千米。该区域的海水平均深度约10米,南端为最深处,其深度可达23.50米。该海域的平均
潮差为3.20米,最高潮位与最低潮位之间的滩地海涂总面积为1086.67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为366.67公顷。该区所管辖的象山港海域的海岸线总长度为25.66千米,其中石质
岛礁有7处,标准海塘有21段,总长度为24.21千米。境内有鱼类、
甲壳亚门、贝类等水产品,主要分布在
奉化江、
象山港和
东钱湖及其他内陆淡水河湖水域。
生物多样性
根据鄞州区2022年夏季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该区内拥有野生生物980种,其中陆生高等植物有289种、昆虫428种、鸟类85种、
两栖动物18种、爬行动物19种、
大型真菌34种、内陆鱼类19种、内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7种、内陆
浮游动物23种、内陆浮游植物38种,且还有不少生物为珍稀的濒危物种。
鄞州区的动物资源较为丰富,其在地理分布上属东洋界区系。该区内有鸟类、两栖类、
爬行纲等多种动物。其中在鸟类中,该区拥有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白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凤头蜂鹰、
蛇雕、
林雕等10种鸟,及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松鸦和
环颈雉。该区内常见的爬行类动物有7科、13种。常见的两栖类动物主要以蛙为主,分布在稻区及山溪湿地。常见的昆虫有蜻蜓、
蜜蜂属和
春蚕等。
为保护当地的动物资源,鄞州区成立了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站等组织。除此之外,该区政府还会在每年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时,联合当地动物园、海洋公园等社会组织,开展动植物相关宣传活动,以增强全民生态意识,激发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鄞州区地处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其已鉴定植被种类中,有维管束植被151科、896种,其中蕨类植物24科、92种。有稞类植物8科、44种,有被子植物19科、760种,有苔藓植物48科、165种。经济植物中,用材树种有100多种,药用植物有402种,淀粉类植物有80种,芳香类有61种,脂类植物有72种,纤维植物100多种,浮游植物有3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9种,包括野大豆、中华猕猴桃、大叶树、润楠、天竺桂等。
鄞州区现有1个自然湿地保护小区,是滨海鸟类保护小区,目前共有41种水鸟,其中以水鸟
鹭科和鸥类为主,湿地总面积为4340公顷。除此之外,鄞州东钱湖、车岭庵
桃花水母分布区也分别被列入了“
宁波市湿地动物资源监测站规划点”“湿地环境监测规划点”。
自然灾害
鄞州区的自然灾害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有台风、暴雨、久雨、伏旱、寒潮和霜冻等。由于该区地处
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降水充沛但分配不均匀,常有持续性干旱、暴雨、久雨、寒潮和霜冻等灾害发生,其中寒潮灾害主要集中在1月上旬、11月上旬、下旬和12月下旬。此外,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较为寒冷干燥,常发生持续性干旱灾害。夏季常受热带风暴影响,气候较为湿润,常发生台风、暴雨灾害,其中暴雨灾害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中旬、9月上旬及10月上旬。2021年,该区全年有4个台风,其中6号台风——烟花,是鄞州有气象记录以来雨量最大、时间持续最长,且至1949年以来首个登陆
浙江省两次的台风,该台风过境期间,鄞州区高山及沿海地区连续19个小时刮10级以上大风。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年底,鄞州区辖下有10个镇、15个街道办事处、203个行政村、189个社区、7个城镇居委会,其名单如下。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鄞州区常住人口为166.2万人,户籍总人口数为92.8万人,区内年末总户数为37.2万户。其中城镇人口为74.6万人,乡村人口为18.2万人。男性45.0万人,女性47.8万人。全年出生6206人,死亡4368人。
民族
截至2022年,鄞州区的总人口为98.8万人,主要民族为
汉族,其中少数民族种类有包含
土家族、
回族、
彝族等民族在内49个,主要分布在潘火街道、咸祥镇、
瞻岐镇等地方,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为6.1万余人。少数民族户籍人口为0.64万余人,其中流动人口数量为5.05万人,属于典型少数民族输入型散居地区。
语言
鄞州区通行吴方言,吴方言又称
吴语,也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是
中原地区境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商周春秋时代,至今已有3200年历史。该区的方言主要划分为两个区域——东区和中区,因其独特的词汇和语法,加之老派、新派之分,使得该区两区域之间的方言差异较为明显,且与普通话差别也较大。
宗教信仰
鄞州区内有佛教、
基督教(新教)等众多宗教,截至2021年底,经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956处,其中佛教场所622处、基督教场所282处、
天主教场所51处、
伊斯兰教场所1处。其中天童禅寺、
阿育王寺、
七塔寺三座寺院为全国重点佛教场所,分别位于鄞州东乡太白山麓、鄞州区
五乡镇、鄞州区百丈路183号,该区还被誉为“东南佛国”,是
浙江省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
佛教
晋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山西并州僧人
慧达云游至
鄮县并在此地供养了释迦牟尼佛像。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僧人义兴在太白山东谷结茅修持,这便是鄞州阿育王寺和天童禅寺的开创,自此,佛教在鄞州地区开始发展。到
唐朝后,佛教得到朝廷重视并开始大范围发展传播,鄞州地区的佛教也得到发展,金峨寺、
天宁寺、
七塔寺等相继建立,到
晚唐宋初,鄞州已经有禅、律、教各宗寺院69座。在宋朝宗室南迁之后,
宁波市佛教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至
清代光绪年间,鄞州全境已有寺庵500多所。但在文化大革命后,包括鄞州地区在内等地方的佛教文化受到影响,许多佛教活动也被禁止、文物被损毁、僧人被遣散,佛教的发展受制。直到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对
阿育王寺等寺院进行整修,其遣散的僧人也陆续被召回,鄞州地区佛教得到继续发展。
道教
道教是源自中国本土的宗教,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西汉末年,道士
梅福游历至鄞州隐居,这便是鄞州道教之始。
唐朝时,
李治重视道教,鄞州便在此时有了道观。到
北宋时期,
宋徽宗笃信道教,下命佛教和道教合并,时下,道教兴盛,鄞州地区也相继成立了寿圣观、蓬莱观、报德观、大宝宫等11座道观(宫),到元朝时增至17座。明朝时期,鄞州道教由盛转衰,不少道观被荒废,清朝时,朝廷也重佛教抑道教,明清两朝期间,鄞州共计荒废26座道观(宫),此后鄞州地区道教的发展一直不景气。至
中原地区解放前夕,鄞州境内仅存道观(宫)7座,道士约50人,解放后,境内道观(宫)均划入
宁波市辖地。
其他教派
鄞州地区还有
天主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新教)的存在,伊斯兰教和天主教是在
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基督教在
清代中期时传入中国,但其影响并不大,直到清朝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传教士取得了在中国传教的资格,这些教派开始在中国大肆发展。目前,截至2021年,鄞州经批准登记的基督教场所282处、天主教场所51处、伊斯兰教场所1处。
经济
综述
鄞州区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
浙江省东部沿海,是计划单列市
宁波市的核心城区,其多年经济生产总值(GDP)均突破千亿元。2022年,该区生产总值(GDP)为2734.8亿元,同比增长3%,其地区生产总值在宁波市各区县中排名第一,三次产业结构为1.1:27.5:71.4。
该区第一产业主要以油料在内的
种植业为主,商品杂且品种繁多。第二产业主要以
计算机、通信在内的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是该区的支柱产业,主要以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在内的商业服务类产业为主,其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总量占全市第二。
鄞州区在含有乡镇、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百强区中以第五的排名位列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同时还名列该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四。此外,在全国(除
直辖市、国家级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外)地级市
市辖区中,鄞州区以第28的排名位列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榜单。截至2023年,该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73家、国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893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均列全市第一。
第一产业
鄞州区的第一产业在区内三大产业结构中占比最少,主要以油料作物种植、蔬菜及食用菌播种、瓜果类播种为主。2022年,该区实现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44.9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林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最快,产值增速分别为7.1%、9.2%和8.7%,农业(
种植业)产值增长3.4%,畜牧业产值下降7.1%。
第二产业
2022年,该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51.2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工业增加值为606.3亿元,同比增长3.0%,
建筑业增加值为120.4亿元,同比增长2.0%。该区第二产业在区内三大产业结构占比中排名第二,主要以建筑业、工业为主。其中轻工业主要以
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橡胶和
塑料制品业为主。该区轻工业前十大行业中,有7个行业增加值呈正增长趋势,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别增长12.1%和11.6%。
第三产业
鄞州区主要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2022年,该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52.9亿元,同比增长3.0%,其增加值在全市各区县中排名第一,其产业结构占比在三大产业中最大,其产业类型主要以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国内贸易、旅游、交通运输等产业为主。该区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15.6亿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84家,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同比增长4.5%,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引进内资项目80个,实际引进内资242.4亿元,同比增长9.8%。在收入方面,该区全年实现旅总收入149.8亿元,接待游客923.8万人次。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本年累计96.2亿元。
经济功能区
鄞州经济开发区原名鄞州滨海创业中心,成立于2005年8月,2012年时更名为鄞州经济开发区。该开发区位于
宁波市鄞州区东南沿海,属于
宁波湾核心区块。2014年12月,该开发区被评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到2019年底,该开发区又更名为
大嵩新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鄞州经济开发区发展服务中心)。该开发区总面积49.11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土地面积为31.44平方公里。该区主要发展临港高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目前引进培育了以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五金制品、汽车零配件等为主的产业集群,且拥有规上工业企业数量467家,形成了以设备制造业、临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集聚了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截至2020年,该开发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9家,位列鄞州区前列,其区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2352万元,同比增长2.9%,一直是鄞州区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鄞州区共有中小学27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36所、民办幼儿园62所、小学52所、初级中学26所),在校(园)学生18.7万余人,教师1.1万余人,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率、升学率均达99.96%以上。其中有
宁波诺丁汉大学、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等各类高校数所,有宁波中学、宁波市鄞州中学宁波第三中学等市管
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学校数所。且区内
首南街道学士小学、
东吴镇中心初级中学等6所学校曾获评第四批
宁波市文明校园誉称。
浙江万里学院建立于1950年,原名宁波农学院,到1999年时改名为浙江万里学院。该校总占地面积1400亩,其中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是一所文、经、农、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
应用型大学。拥有
商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法学院等13个
二级学院,有54个招生专业,有国际商务等3个学位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学校有2万多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及教职工1400余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近600名。并获得过“
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誉称。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年底,鄞州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81处,其中医院43处(综合医院13家,专科医院23家,中医医院6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处、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96处、乡镇卫生院9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077人,其中医师7251人、注册护士8140人,有各类医院床位9650张。该区全年总诊疗人次1854.7万人次(其中门急诊1741.7万人次),住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272.3万天。在经费投入方面,该区规划安排各项卫生专项经费17.49亿元,同比增长22.22%,其中5.66亿元用于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疫情防控经费34800万元。
科技事业
截至2021年,鄞州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45家、国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590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233家,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全年专利授权11551件,年末人才总量44.8万人,其中市外引进的国家级人才有2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省突出贡献专家5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8149人。次年,鄞州区全年实现专利授权增长至11189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目2个。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增长至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0家等企业,其数量依旧居全市首位。在人才方面,该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43.25万人,全区市级领军和拔尖人才达50人、副高以上专技人才达8734人。
文体事业
鄞州区拥有含宁波(鄞州)博物馆、中国插花艺术馆等在内的博物馆及美术馆38座,曾被誉为“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之乡”。且该地常年举行“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活动,2022年,该区共举行了“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共计完成演出321场、举办“艺起来”基层文艺团队综艺巡演30场,惠及观众约30万人次。承办过
浙江省首届全民
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全国非物质文化邀请展等重大活动,组织过文艺团队赴
中国中央电视台《
欢乐城市派》节目录制并播出。
宁波(鄞州)博物馆位于鄞州区首
南中路1000号(鄞州区政府、
鄞州公园旁),是
宁波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工程之一。该景区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由宁波市、鄞州区两级政府共建。建设工程于2004年11月立项,于2008年年12月5日正式开馆。馆内陈列有《东方“神舟”》等特色专题展品,曾荣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国家一级博物馆”等称号。
社会保障
2022年,鄞州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1.8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5万人。失业及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6.8万人和76.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10万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78万人,同比增长9%。
鄞州区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在85%以上及73%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费报销比例达到60%。全年共计发放低保金4187万元、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672.3万元,并有居家养老服务站339个及养老机构床位6193张。
人居环境
2022年,鄞州区全年空气质优良天数比率为87.7%,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24微克,环境空气质量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及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低于68分贝,其声环境质量较好。此外,该区拥有国家级生态镇8个、生态村1个,拥有省级生态镇1个,市级生态村171个。且全年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发生率下降26.3%、死亡率下降30%,直接经济损失64.4万元,下降47.3%。
交通
公路
鄞州区的交通枢纽主要以公路为主,2022年,该区城区内现有城市道路约200公里,不含城市道路的公路里程为1013.8公里,其中
一级公路里程为98.6公里、
二级公路里程为129.4公里、三级公路里程为159.3公里、四级公路里程为532.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为94.5公里。截至2022年,鄞州区瞻岐、
咸祥镇和
塘溪镇等地方开通了高速公路。其中经过鄞州区的高速公路有
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象山湾疏港高速。经过该区的国道有
舟山—鲁山公路、鄞县大道。此外,该区
农村公路网密度、公路网面积密度为124.6公里/百平方公里。
铁路
截至2020年底,鄞州区境内共有3条54公里铁路运营通车,其中
甬台温铁路22公里、萧甬铁路北仑支线15公里、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17公里,三条铁路有部分路线呈并排状态。此外,该区还有金甬、甬舟等在建铁路。到2022年,
宁波市新增在建铁路——宁波至象山市域(郊)铁路,该铁路鄞州段总里程约33.2公里,经过经云龙火车站、横溪站、塘溪站等站点。
公共交通
截止2016年底,鄞州的公交运营线路共有219条、运营车辆1936辆、线路总长度4985.14公里。该区的交通方式发展为以
轨道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常规公交为次要交通方式,并以出租车、自行车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截至2020年,鄞州区共建成1号线二期、宁奉城际线、4号线等四条轨道交通约48公里、31个站点。区内有在建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约18.6公里、15个站点。还有
甬台温铁路、萧甬铁路北仑支线、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三条铁路,共计54公里,且建成后正在运营的轨道交通有57.5公里、40个站点,其轨道交通里程数和站点数均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区内共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460个、桩位13564个,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保有量达到12万辆,且每500米公交车站点的覆盖率达100%。
人文
综述
鄞州区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城市,曾获“中国海丝文化之乡”“2022文化和旅游新发展典型等荣誉称号。该区内有天童禅寺、袁家祠堂、钱岙遗址等名胜古迹,有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等文化遗产。以及请龙神、跑马灯等民俗风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
鄞州区有宁波走书、宁波金银彩绣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咸祥八月半渔棉会、鄞州竹编、龙舟竞渡等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骨木镶嵌工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它是一种结合了家具、建筑的民间装饰工艺,其涵盖门类有传统家具、生活用品、门窗建筑装饰等,基本原料为牛骨片、木片等,这些原料通过钢丝锯
加工厂成各种纹饰,最后再嵌入家具等物品里,经过打磨雕刻、漆就完成了。
跑马灯,也称“马灯舞”,有两盏、四盏、五盏和八盏之分,是
宁波市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之一,其中以宁波鄞州区下辖的白象桥村的八盏马灯最为著名。该舞蹈一般由10名十二岁的儿童组成,跳舞时还配有著名
民俗音乐曲调——马灯调,当地民众通过此舞蹈,以表达祈求和平、追求富裕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文物古迹
截止2020年9月,鄞州区有它山堰、东钱湖石刻、二灵塔等8个国家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百梁桥、童第周故居、大嵩所城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10个,以及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0个和文物保护点184个。
二灵塔位于鄞州区
东钱湖,其名字得名于二灵山,二灵山又名蛇山,是东钱湖下水港口突出于湖面的半岛。二灵塔及塔院曾是天童寺所属,大约建于公元1111~1117年。塔的外形为
唐朝四方样式的民间石砌
佛塔,共有七层,塔身高9米,塔呈中心空四周密封状,塔基高1.2米,塔边长2米。塔的四壁刻有
浮雕佛像天王等39尊,塔顶为锥形石板搭建的刹顶。1986年,二灵塔开始大修。到1998年,该塔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2013年3月,该塔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习俗节庆
鄞州区的民俗文化、节庆文化丰富多彩,其中较为著名的民俗有踏高跷、跑马灯、请龙神等。具有季节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节庆活动有二月二龙舟节、春季的马鲛鱼文化节、夏季的清凉音乐节及冬季的雪菜文化节等。
咸祥镇八月半渔棉会是宁波市鄞州区大嵩滨海地区最盛大的集会,该节日是古时当地百姓为了庆祝鱼虾满仓、棉花丰收,以及纪念
唐朝的
浙东地区观察使裴肃平乱佑民而开展的活动,至今有近400年历史。节日当天,当地人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彩船,以表吉祥。
新中国成立后,该集会被废止,但其彩船踩街的习俗没有中断,其彩船造型随着整治形式变化而变化,直到
改革开放后,传统的彩船造型才恢复。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这一天是宁波地区的花朝节。节日当天,当地的姑娘会用五彩线装饰佩戴
耳环,展示自己的美貌。当地女子还有携带米和炊具到郊外生火做饭的习俗,俗称“二月二吃露天米饭”。此外,节日当天还会有龙舟巡游、踏青、
文昌市会等民俗活动。例如宁波鄞州区的
云龙镇,该地的龙舟竞渡历史已有2000多年。
云龙镇龙舟队的正式组建可追溯至2009年,当年云龙商会会长郑海康和商会的企业老板自掏腰包举办云龙首届龙舟大赛,从这以后云龙镇龙舟竞渡正式恢复。截至2023年,云龙镇已有龙舟队26支,龙舟队成员近600人。
饮食
鄞州区临海而生,其平原地区与城镇地区的百姓以大米为主食、山区的百姓以
番薯、玉米为主食,当地人喜食海鲜,口味偏咸,不喜辣,其烹调方式主要以红烧、生炒、白切、炸、烤、炖、蒸、煎为主。其地方名菜有
冰糖甲鱼、苔菜拖
大黄鱼、剔骨
锅烧鳗、荷叶
粉蒸肉等。
冰糖甲鱼,又名“独占头”,是指冰糖和甲鱼等食材做成的菜肴。该菜品以
鳖科为
基酒,辅以冰糖一起炖煮,并用热油裹紧甲鱼,其出锅后色泽光亮,口感绵糯、甜酸香咸。具有补虚、益气、祛热等功效。
地方特产
鄞州是中国雪菜之乡,是雪菜的主要产地,其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其种植地中以邱隘雪菜最为出名。雪菜共有理菜、摊晒、装缸、叠菜等7个腌制加工的步骤,拥有香、嫩、鲜、 微酸等特点,贮存长久。
大松石,又名大嵩石、牛祭石、羊求休、灯明冻,是一种玉石、玩赏石。是鄞州区特产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时期。该石头的硬度在寿山石与青田石之间,韧性足,是上好的印石章料。2010年9月,大松石矿址被列为区文物保护点,已停止开采。该石头还获得过“北纬30°的七彩传奇”的誉称。
艺术
截至2020年,鄞州区有
宁波市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有红帮裁缝技艺、彩船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名录项目20个,以及市级非遗名录项目51个和区级非遗名录项目111个。
鄞州咸祥彩船,又称纱船、抬阁。因当地人以海为业,船是当地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交通运输载体,加之当地有每逢
中秋节制作彩船前去参加庙会,并评判彩船及艺人工艺的习俗,有此竞争,故当地彩船越做越精致。其彩船制作技艺也因彩船踏街文化的传承而发展起来,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风景名胜
鄞州区风景名胜丰富,截至2021年,该区有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其中较为著名的景点有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天宫庄园休闲旅游区、宁波(鄞州)博物馆、庆安会馆等。
主要景点
袁家祠堂
袁家祠堂位于鄞州区
姜山镇同三村袁家自然村,建于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1821年—1850年)年间,
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占地面积980.75平方米。该建筑由门厅、大殿及左右厢房构成。门厅部分采用的山造,正中房间为七米宽度。大殿部分采用重檐歇山顶,中间屋子宽度为五米。该建筑的梁架斗拱、雕刻艺术独特,建筑风格别致,在鄞州区属于罕见建筑,2005年时该建筑被列为区文物保护点。
天童禅寺
天童禅寺位于鄞州区东乡太白山麓,是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建于
晋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该寺占地面积为4.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为3.72万平方米,有殿、堂、楼、阁720余间,寺内及周边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池印景等著名景点,还有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
接引佛及
十八罗汉等刻像。
钱岙遗址
钱遗址被发现于1976年的鄞州区
横溪镇兴建的横溪水库,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并在1982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地南依金峨山脉的太白山,北为广阔的鄞南平原,东至导流河红光闸大樟树下,西达导流河友谊闸毛竹山边,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50米。该遗址一共三个文化层,出土了大量古器物,第一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有陶器、原始瓷和铜器等。第二层为西周时期的器物,有陶器、原始瓷、石器等。第三层为商代中晚期的器物,有灰砂红陶、泥质黑(灰)陶等。
天宫庄园
宁波天宫庄园休闲旅游区位于
宁波市鄞州区
湾底村,总占地面积为106.7公顷。该景区主要以
生态农庄为主,景区内有
桑葚种植采摘、果汁果酒加工、西江古村等40多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该景点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都市里的村庄”的美称。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区位优势.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2023-02-10
行政区划.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2023-02-10
经济发展.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2023-07-29
资源概况.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2023-02-10
天童禅寺.宁波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8-05
医院概况.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23-08-12
历史渊源.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2023-07-29
民俗风情.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2023-07-29
非遗名录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12
非遗名录.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12
宁波走书.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12
骨木镶嵌.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12
朱金漆木雕.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12
鄞州竹编.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12
龙舟竞渡.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12
骨木镶嵌.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2023-02-12
天童禅寺.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