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英语:Huangpu District),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广州市下辖区,位于广州市东部,区政府驻黄埔区
香雪三路1号。黄埔区毗邻
白云区、
天河区、海珠区、增城区和从化区。黄埔区下辖16个街道和1个镇,行政区域总面积为484.17平方千米;截止2023年末,常住人口122.21万人。
黄埔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为北高南低,向
珠江倾斜,地貌可分珠江和
东江三角洲
冲积平原和侵蚀台地低丘陵,地势北高南低,平原台地低丘分布明显,区内南有珠江,东有东江,河网较多,主要河流达43条;还有7个岛屿及5个渡江码头。黄埔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番禺县管辖,直至1951年才划入
广州市,1984年,在黄埔的珠江与东江交汇处划出9.6平方千米建立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直至2014年1月,黄埔区与萝岗区合并,成立了新的黄埔区。
黄埔区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比如纳金科技产业园、广州润慧科技园等。同时,黄埔区是全国首个面向5G技术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示范区、全国唯一的
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营商环境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名。截至2023年,黄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15.17亿元,全年人均GDP为35.75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2倍;三次产业结构为0.1:53.9:46。
黄埔区人文历史悠久,保留着数十处“红色革命史迹”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古称“黄木之湾”,至今仍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的
黄埔港,有称为“将帅摇篮”的
黄埔军校,还有誉称“南方碑林”的
南海神庙及
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横沙书香街等大批文物古迹。
名称由来
“黄埔”一词,在明代已经形成。在1581年版《苍梧总督军门志》地图中标记的
广东省城“芸塘巡司”北面标有“黄埔烽”,“烽”为古代边境报警的烽火台或指引航行的灯塔,这符合今黄埔的地理位置。1720年两广总督
杨琳奏折中出现“黄埔湾”一词;后来,黄埔区南海神庙前
珠江河段有一个河湾,河岸种了很多有黄色的树木,称为“黄木湾”,黄木湾登岸头的简称为“黄”,因当地两字读音相同,“黄埗”后来演变成“黄埔”;
新中国成立后以
黄埔港取名为黄埔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黄埔区在
新石器时代,先民已在此生息繁衍。
西晋泰始元年(公元前265年),扶胥地区有一古斗(古兜)村,是
广州市船只出洋启航的地点。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新设
南海郡,
番禺区为南海郡属下的首县,并为南海治所在地,
南北朝大同元年(公元前535年),由当地人董昙创建
南海神庙,此后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黄埔区一直是
番禺区管辖。
隋唐至宋元
隋朝十四年,
杨坚下诏修建南海神庙,随着今穗东街道的庙头村(古斗村)一带已发展为人口密集的海港城镇,南海神庙改名为南海镇,成为
南海区县衙所在地;至
唐朝,南海镇更名为扶胥镇;宋
绍圣元年,
苏轼被贬往惠州途中,游览了
扶胥港,题《浴日亭》诗一首。当时,扶胥镇是
广州市外围八大镇之首。
明清
明朝,扶胥镇仍隶属于番禺县,明万历二十六年,在黄埔琵琶洲建“海”塔,作为
黄埔港的海望标志,指引船只航行。
清代顺治四年,宣布撤销
宁波市、
泉州市、云台山海关,仅保留广东海关黄埔港的对外贸易;
康熙二十八年,被清朝廷认可的第一艘合法的
英国商船到达黄埔港,正式开展中英两国间的贸易。
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正月,清朝钦差大臣
林则徐下令将停泊再黄埔港各国的商船封船,停止买卖;二月,又在
黄埔港水域收缴
罂粟19187箱,于四月到五月再
虎门镇销毁。道光二十年,英国16艘战舰从虎门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民国10年(公元1921年)
广州市正式建市,黄埔仍属
番禺区,
孙中山发表《
实业计划》,提出在黄埔建设“南方大港”,设立黄埔船坞黄埔船厂;民国16年(公元1927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将二百余共产党人扣押,一批共产党人先后牺牲,史称“黄埔四·一八惨案”;直至民国36年(公元1947年),
粤汉铁路恢复
黄埔港6条旧线路并新增2条,从
南海、
番禺区两县划归市辖10乡,广州共辖28区;民国37年(公元1948年)黄埔港码头正式开放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23日,黄埔区随番禺全境正式解放,1951年,
广州市重新调整行政区划,收回黄埔区为广州市管辖,广州市委决定成立黄埔区,建立黄埔区工作委员会;归属后建制,经过八次变动。区级建制第一次设立实在1953年1月,成立了黄埔区人民政府。到1956年6月,广州市成立郊区人民委员会,黄埔区被并入郊区,黄埔区第一次被撤销区级建制。直到1960年7月,黄埔区第二次建立区级建制,将公社改称黄埔区人民委员会,后1962年8月又再次被撤销区级建制及并入郊区;到了1973年11月,黄埔区第三次设立区级建制,成立
广州市黄埔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7月,黄埔区召开第一次
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人民政府(区级班子届次由此起计);最后到了2015年9月,原黄埔区与
萝岗区行政区域合并成立新的黄埔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东部,
珠江北岸,珠江与
东江下游出口交汇处;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3°01′57″~23°24′57″,东经113°23′29″~113°36′2″。东至东江与
东莞市麻甬镇相望,东北部与
增城区新塘接壤南部临珠江与
番禺区相邻西部与
天河区东镇相连,北部大田山麓与
白云区萝岗镇毗邻;东西最宽17.4千米,南北相距最远13.5千米;截至2022年,黄埔区行政区域总面积484.17平方千米。
气候
黄埔区地处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角度较大,太阳年辐射热量106.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时数1906小时,日照率43%。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长冬短、四季温暖,光照充足;每年在4-9月集中降雨,偶遇寒流导致气温偏低、但地区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1
摄氏度,热量资源丰富,四季宜耕,有利于热带亚热带农林作物生长。黄埔地区夏季长达194天(每年的4月15日至10月25日),但因地处珠江口,受海风调节,夏季无酷暑;冬季强
寒潮南下引起急剧降温,容易出现低温
霜冻天气,每年有2~8天温度小于5摄氏度,极端最低温0摄氏度(1999年12月24日测得最低温度零下3摄氏度)。
地质
黄埔区地质特点是北部山丘和长洲岛山丘主要成分为火成岩。南部
珠江沿江主要成分为砂质壤土,形成肥沃农田高产地区,地质方面保存有下古生界
变质岩、上第三系中新统红色
砂岩、第四系
冲积层、火成岩、沙田。
下古生界变质岩主要由石莫岩、
片麻岩、斜长片麻岩、注入片麻岩、混合片麻岩、
片岩等组成,变质较深,表现为台地低丘,主要分布在长洲岛的深井村。
上第三系中新统红色砂岩主要由凝灰质硕岩、砂岩、
页岩组成,走向东西,倾向北,倾角较缓约15-25度,呈低丘孤立状分布于南侧平原,主要分布在茅岗、横沙、庙头、南岗村及
广州—深圳高速公路附近。
第四系分两个两个阶级,第一级阶地沉积主要是以沙砾、
砾石、砂质黏土、
泥炭土等组成的
冲积层,呈东西带状分布,主要在
北京—香港公路(黄埔段为
黄埔东路)以北的茅岗、横沙、文冲等,笔岗、沧联村等地;第四系第二级阶地沉积是冲积显著的海陆混合沉积层,由砂质壤土、砂、沙等组成,地势低平,形成三角洲
冲积平原,其分布范围明显比第一阶地向南推移,分布在107国道南侧及
珠江之沙洲上。
火成岩主要有斑状
花岗石、
黑云母、
角闪石二长花岗岩等,以中生代
燕山第二期侵人的岩浆岩比较发育,分布于区的北边,占全区的一半面积;此外,在飞龙岗、鸭姆水、王塔母.将军岗有一条呈东北方向的构遣岩带,由
断层挤压形成的糜棱岩化和
片麻岩化带。
沙田镇是珠江经过几千年的冲刷,退缩后形成沙丘,占黄埔区珠江北岸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
大沙地、横沙、下沙、九沙均等地。
地形地貌
黄埔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向珠江倾斜,偶尔会有突出的山丘和台地、湖泊;全区地貌可分
珠江和东江三角洲
冲积平原和侵蚀台地低丘陵。北面有全区最高的山峰大田山,主峰海拔为239.6米,以北和西面,包括姬堂、茅岗、笔岗、沧联等村,以丘陵台地为主,其间为开阔的垌田(
平均海拔在2.6~4.5米之间)、山坡(坡度在5~10度,海拔高度15~28米右)、旱地和丘陵山地。其次为亚婆簪山,峰高为183.3米。南部周田区海拔高度在0.7~2.5米之间,地下水位埋深在33~60厘米左右。峨眉沙、洪圣沙、
大吉沙等
珠江小岛是珠江泥沙冲积而成,较为平坦;长洲、深井山丘因
地壳活动引起与鱼珠的蟹山的断裂而成较陡峭,
冲积平原地貌多分布在夏园、南基、双沙、下沙、长洲、深井等沿江各村(社区)及江中
沙洲岛上。
水文水利
水文
黄埔区南有珠江,珠江主航道25千米,江面宽800~2200米,水深5~17米,从西往东流经黄埔区南部,曲折回环,岛屿众多,两岸均为黄埔区域;东有
东江,东江为黄埔区东南界河,河南为黄埔区,河北为
东莞市麻涌镇,东江由东南往西北流经黄埔区东端,黄埔区段长8.67千米,河面宽500~700米,水深3~10米,河势较为平直。
黄埔区河网较多,水源丰富,除有
珠江、东江这样的大江以外,还有许多河流,珠江北岸自西向东排列的有深涌、珠江涌、三涌、乌涌、文涌、双岗涌、庙头涌、南湾涌、沙涌、沙步涌、南岗河等河涌,此外还有长洲岛的一至七号涌,分别流入东江和珠江,主要河流达43条。
水利
黄埔区境内有19个水库,31个水闸,12个水泵站,108个堤防和8个湖泊。其中有2座中型水库,17座小型水库,总库容约5148万立方米,分布于辖区内7个镇街。木强水库是广东省唯一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的建设项目,水库集雨面积7.6平方千米,总库容1032.87万立方米,该工程的主要功能为防洪调蓄、生态补水、景观用水,是
广州市首批标准化管理创建试点水库之一。新担涌水闸由东、西两座水闸组成,分别位于
辛亥革命纪念馆的东西两侧。新担涌水闸工程具有防(洪)潮、排涝调蓄、景观引排水、通航等综合功能,防洪(潮)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其中,东闸采用七孔下卧式低轴驱动钢闸门,是目前我国建成的第一座将廊桥和水闸结合,景观与防洪(潮)、通航兼顾,彰显岭南特色的大型景观闸桥,其顶部为岭南园林式仿古廊桥,廊桥上设有两座单层门亭、四座重檐方亭、六段景观廊和两座三层楼阁(阅江阁),通航孔为钢
悬索桥连接。西闸由3孔顶升式闸门和2座3孔园林式人行
拱桥组成,中孔为通航孔,采用顶升式双扉门,由上下两扇闸门组合而成。
土壤
黄埔地区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和赤红壤2个土类,分为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赤红壤3个亚类,再分为宽谷冲积土田、三角洲沉积土田、泥肉田、反酸田、花岗岩(片麻岩)赤红壤和花岗岩(片麻岩)赤红地6个土属,下分为砂泥田、泥田、泥骨田、泥肉田、反酸田、薄有机质层厚层花岗岩赤红壤、厚有机质层厚层花岗岩赤红壤和赤红砂泥地8个土种。
土壤类型分布受地质、地貌影响,大致东西向延伸,呈带状分布,分为
三角洲围田区和丘陵垌田区。水稻土类以潴育型水稻土为主,潜育型和潴育型水稻土分布较少。围田区潴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
广州—深圳高速公路以南,是由
珠江、
东江及区内河流冲积经人工水耕熟化而成,耕作层较厚,层次分明,排灌条件较好,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坑垌田区潴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
广九铁路北部和长洲岛,这类土壤发育于台地丘陵的宽谷间,由洪积和坡积,经人工水耕熟化形成。
赤红壤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南部长洲岛,分布大致东西向延伸,呈带状分布,分为三角洲围田区和丘陵垌田区围田区,主要分布在
北京—香港公路以南,坑垌田区主要分布在广九铁路北部和长洲岛。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0年,黄埔区行政用地面积达2.44平方千米,2021年,该区有耕地面积30.67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79平方千米,森林面积20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黄埔区全区总面积484.17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黄埔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矿泉水、
花岗石、
片麻岩、砂页岩等。黄埔区探明矿产资源有矿泉水开采项目4个,面积1.01平方千米,上表矿区2个,面积7.02平方千米。该区内便于开采利用的花岗岩、片麻岩和砂页岩主要分布在南岗、大沙2个镇的北部。花岗岩储量约5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黄埔区林地面积18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19.4%,林木绿化率20.7%。长洲等地分布的植被主要类型有6种: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竹林、人工林,针叶林;由于城市化和
广州市行政区域的调整,截至2015年,全区总面积减少至90.95公顷。
生物资源
黄埔区临近
珠江,水产资源丰富,可捕捞的鱼类有
鳀科、、
黄姑鱼、大、
小黄鱼、
短带鱼、
金线鱼、鲅鱼、
马鲅鱼、
鲳鱼等,以及
毛虾属(
沙虾、
东北蝲蛄、
南美白对虾等)、贝类(有黄蚬、乌蚬、
方形马珂蛤)多种动物水产资源。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截至2022年,黄埔区统计到68种鸟类,其中有3种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鸟类,分别是
褐翅鸦鹃、红喉歌鸲和画眉。野生动物有燕子、麻雀、画眉、白燕、钓鱼郎(翠鸟)、灰雀、鹊、白鹇、锦鸡、黄莺、雉鸡、鸽子、鹧鸪、乌鸦、斑鸠、白颈鸦、啄木鸟、伯劳、鹰、野鸭、
松鼠鸡、白鹭白头翁、鹩哥、沙鹤、布谷鸟、喜鹊、禾花雀、猫头等飞禽;有野生的鳖、鳝、蛙、石螺、
田螺及鱼、鲷、黄姑鱼、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金线鱼、鲅鱼(马鲛鱼)、
鲳鱼等鱼类和毛虾(有麻虾、大头虾、白虾等)、贝类(有黄蚬、乌蚬、白蚬)等。
植物
截至2021年末,黄埔区有古树群27个,在萝岗一带最为集中。在册古树名木数量为5208株,占广州市在册古树名木数量的51%。其中,占比最大的为荔枝,为4796株;其次为
榕树,161株;拥有一级古树(树龄500年及以上)3株、二级古树(树龄300至499年)101株、三级古树(树龄100至299年)5104株。3096株散生在自然村落房前屋后,旧改涉及古树数量为2869株。古树种以榕树、荔枝、
木棉为主,名木以
格木、涂
沉香、
桂木、红鳞、蒲桃、
香樟木、
山牡荆、芒果、
白兰为主。位于
萝岗香雪公园萝峰寺文昌庙西侧的荔枝树,树龄约1000年,是广州市树龄第二长的古树。位于岗荔街50号火村小学内一株被当地人称为“孪生树”的樟树(因其旁边附生着一株
榕树),胸径2.7米,树龄900余年,是广州最大最老的樟树,也是广州市树龄第三长的古树。联和衡道水声下村后山上有一株乌榄树,胸径1.1米,树高15.6米,冠幅20×17米,树龄341年,是广州胸径最大、树龄最老的乌榄树。
自然保护区
黄埔区还设立了8个自然保护地,分别有为广州天鹿湖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广州黄埔萝岗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广州黄埔
龙头山森林公园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广州黄埔金坑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广州黄埔凤凰湖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广州黄埔埔心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广州黄埔白兰花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和广州黄埔油麻山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在黄埔区的茅岗乡元贝社区保存着20公顷的鹤林,林内不仅聚居着数千只野鹤、惹衣鹤和
白鹤等保护动物,还种植有勒竹、大榕树、
金合欢树、
台湾相思等保护植物。
自然灾害
黄埔区的自然灾害多与不良天气有关,主要为台风、雷雨、
寒潮、咸害等。1999年,黄埔区受到9908号和9910号台风和寒潮的影响,造成受灾水果、蔬菜共计达163.54公顷,
大吉沙堤围被冲坏100米,全区受灾面积877.26公顷,全区经济损失4250多万元;2005年6月的两次暴雨造成乌涌漫水和峨眉沙岛决堤,2008年
春节寒潮,道路堆雪结冰,造成北上交通受阻,大批返乡民工滞留。2008年6月4日,受强降雨的影响,乌涌水位狂涨,并迅速由下水道倒灌至
广汽本田公司厂区最高水位接近1米,上亿元的生产设备和近千台刚出厂轿车面临浸水的危险。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黄埔区下辖16个街道1个镇。黄埔区人民政府驻
香雪三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2年11月1日),黄埔区常住人口达126.4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69.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5.34%,女性人口56.4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4.66%;0~14岁人口为19.53万人,占15.44%,15~59岁人口为96.28万人,占76.15%,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63万人,占8.41%;人口密度为2612人/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122.21万人,每平方公里集聚常住人口2524人,城镇化率达到94.37%。年末户籍人口户数为20.11万户,户籍总人口70.44万人,比上年增加3.28万人,同比增长4.9%,其中,户籍出生人口1.10万人,出生率为16‰;死亡人口0.32万人,死亡率4.6‰;自然增长人口0.7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1.4‰。户籍迁入人口3.57万人,迁出人口1.08万人,机械增长人口2.49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784元,增长3.8%。
民族构成
黄埔区是一个以
汉族人口为主民族的多民族地区。截至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1.43万人,占比96.04%,少数民族人口为5.01万人,占比3.96%,人数较多的为
壮族、
土家族、
苗族和
瑶族,共有48个少数民族在黄埔区生活。。
语言
黄埔区方言属
粤语,粤方言是一个语言学上的专名,不与广东方言或广东话等同,为现代汉语方言八大支系之一,是以广州话为中心的一大方言,本地人称之为“白话”;主要在中国广东境内广大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一部分县市、
海南省等省份及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旅居世界各
大洲的华人中普遍使用。由于各地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黄埔区的方言,基本上分成陆上白话和水上渔民白话2种,与广州老城区的越秀区、荔湾区、东山区相比,也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水上渔民方言(水上白话)与陆上的方言则有明显分别,主要集中在几个韵母的差异上。
宗教信仰
黄埔区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佛教、
道教、
基督教和
伊斯兰教。截至2017年,黄埔区已登记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2个:
华峰寺、法雨寺;基督教聚会点2个:塘头聚会点、穗田堂;天主教长安村临时活动点1个。区内无道教、伊斯兰教聚会场所,无教外教。
广州市是佛教从海道传入
中原地区的初地。三国
孙亮五凤二年(公元255年),西域人支疆梁接到广州从事佛经翻译,是目前所知佛教传入广州的最早记载。1956年,广州市佛教协会由广州佛教界代表人士
姚雨平居士(北伐军总司令)和觉澄法师发起筹备,于1958年9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已有57年历史。华峰寺是区内的主要佛教活动场所。
广州市天主教爱国会是由广州市天主教神长教友组成的爱国爱教群众团体。会址设在广州市一德中路旧部前52号三楼。1953年9月20日在“
广州市天主教徒代表会议”上正式成立了“广州市天主教徒爱国会筹备会”,参加大会的代表114人。1958年4月17至19日召开了“广州市天主教友爱国会第一届代表会议”。现广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已举办了八届代表会议。
经济
综述
黄埔区形成了以农业、工业、建筑业、国内商业、房地产业、服务业、金融业等七大主导产业,区内重点企业有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广东新绿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维兰德金属有限公司和广州南侨食品有限公司等。
2023年黄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15.17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4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2325.94亿元,同比下降2.0%;第三产业增加值1983.90亿元,同比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1 : 53.9 : 46.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年人均GDP为35.75万元,同比增长0.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59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2倍。
第一产业
黄埔区第一产业以农林牧渔业为主,拥有全省最大的古荔枝群,率先突破广东省同一地块双季稻亩产3000斤高产水稻技术攻关,汉华有机蔬菜基地、庄记菜场成为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重要生产基地,获得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2021年度中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字号荣誉、全区绩效考核“优秀”等次。截至2021年,
隆平院士港、中国航天现代农业创新中心2个项目列人省重大农业项目,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全年农业总产值8.49亿元。2023年,黄埔区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6亿元,增长6.3%,其中渔业增长46.2%,水果增长25.3%。园林水果增产丰收,全年园林水果种植面积41550亩,产量20424吨,增长16.6%。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9256亩,产量2706.5吨。
第二产业
黄埔区第二产业以工业、
建筑业为主,形成了产业集群,即新型显示、
集成电路、汽车制造、新料、绿色能源、
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美妆大健康八大支柱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黄埔区全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771.44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占GDP比重的57%,跃升“中国工业百强区”第二位;次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增至9015.9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73.82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97.34亿元;建筑业总产值1028.29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自主的独立核算
建筑业企业185家,比上年增长15.6%;截至2022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247家,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8873.82亿,同比下降4.0%,规上工业总产值绝对量较上年增加102.38亿元,总量占
广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37.8%,位居榜首。
2023年,黄埔区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46.00亿元,同比下降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31.91亿元,同比下降0.8%。黄埔区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自主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192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法人在地口径)1184.87亿元,同比增长13.0%。
第三产业
黄埔区第三产业主要为商业贸易和服务业,规模上服务业营收规模总量占全
广州市的12.2%,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收规模占广州市的14.5%,位居全市各区第二位(仅次于
天河区)。黄埔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73家,数量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全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1亿元;外贸进出口额3264.2亿元,是广州市唯一超3000亿元的区,其中进口总额占全市的33%、出口总额占全市的28%,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业、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业企业303家,营业收入298.98亿元。截至202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1428.18亿元,进出口总值下降到3139.50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213.11亿元。2023年,黄埔区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436.60亿元,同比增长6.3%;净服务收入2198.53亿元,同比增长6.1%;营业利润136.72亿元,同比下降23.5%。
经济功能区
2022年,广清产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163.69亿元,同比增长22%,截至2023年6月累计签约项目286个,该产业园在2023年
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创新实践评选活动中荣获“年度最佳经济功能区”奖。同年七月,全国首个以中试为主的定制化生物安全产业园区、黄埔区首个生物制药中试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正式投入使用。黄埔综合保税区进出区货值(包含一二线进出区)达1270.03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黄埔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0所。其中幼儿园131所;中小学共109所,其中小学61所,初中17所,完全中学7所,九年制学校18所,十二年制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
中等职业学校1所。华师附中(知识城校区)正式开学,新开办20所中小学校(校区)和幼儿园,新增学位超1.5万个,15年制新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动工建设,青少年宫(海丝城宫)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国率先推出航天育种与智慧农业结合的校园“魔方农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和“黄埔数字与智能化教育装备创新与应用项目”建设,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
广州市(黄埔)教育创新区”,并作为广州三大标志性项目之一亮相2023年中国服贸会。黄埔区2项教学成果获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历史性零的突破,获奖数量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
卫生健康
截止2023年,黄埔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7家,其中,区属医院2家;镇卫生院1家;驻区医院11家;民营医院(含护理院)17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社区卫生服站43家);村卫生室28家;社会力量办门诊部102家,个体诊所141家,厂企学校医务室、卫生所42家;护理站12家;其他卫生检验机构78家、病理诊断中心1家。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病床5016张,其中医院3964张,卫生院440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89张,其它卫生机构(疗养院、康复医疗中心)123张。医疗卫生工作人员127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359人(执业医师3169人、
执业助理医师249人、注册护士3836人、药剂人员459人、检验人员1760人、影像技人员283人、其他卫生人员603人),其他技术人员453人,管理人员678人,工勤人员1249人(不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数据)。
媒体事业
黄埔区融媒体中心驻点在科学城内,黄埔融媒体中心已构建起覆盖“报刊网端微屏”的全媒体矩阵。中心设有7个融合部门,有《黄埔新时代》报纸、《黄埔新生活》杂志、《今日黄埔》电视节目、黄埔区信息网、“到黄埔去”APP,以及“广州黄埔发布”“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布”“广州开发区发布”等微信微博平台,同时开通人民号、南方号、头条号、网易号、抖音号等媒体号。
科技事业
2020年度黄埔区R\u0026D经投入总量达到209.15亿元,是全市首个突破200亿元的区。2021年,同时拥有国家实验室和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广州实验室、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31亿余元;2022年,黄埔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73家,数量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其中百亿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家,国家级孵化器21家,创新型产业空间超过1000万平方米。聚集各类高端研发机构1000多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9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9家;企业专利授权量24242件,全区汇集
钟南山、
张伯礼等116名院士,高层次人才总数达1307人、A类外国高端人才1226人(占全市四成),位居广州市第一、广东省前列。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底,黄埔区有区级图书馆设施3个,区级文化馆设施2个,均为国家一级馆。有17个街镇文化站(综合服务中心)机构,均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共建成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分馆(服务点)121个,其中与社会力量共建分馆(含服务点)64个。
2023年,全区线上线下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超3315场次,惠及人数超242.12万人。黄埔区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408.45万人次,文献借阅量268.94万册次,新增文献馆藏量17.82万册(件),馆藏总量250.19万册(件)。
博物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是国家级博物馆,位于
长洲岛文化旅游风景区,主体建筑面积18228平方米。辛亥革命纪念馆2011年10月7日完工并正式对外开放,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该馆总展厅面积6670平方米,包括主题陈列展厅、专题陈列展厅、临时展厅,展览制作及陈列装具储藏室;公共服务区2283平方米,功能设置以满足各种文化交流、学术研讨、观众餐饮服务等,上述陈列展厅及公共服务区均成熟配备无障碍设施和母婴设备等;并设有室外停车场可停靠80台小型车和40台中、大型车。馆内设有“
辛亥革命时期
广东省名人”专题展览,馆内保存着
辛亥革命纪念馆成功征得文物6602件(套),
孙中山女儿
孙婉的照片、生活用品、书籍、首饰等文物700多件,
李湛的同盟会证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
杜凤书烈士的照片、民国元年革命军功牌、民国元年华侨炸弹队纪念章以及致公堂文献等珍贵文物一批。馆藏品有纸质、文书、徽章、邮品、织物、陶瓷铜铁器、武器、票据等十几个品种。此外,辛亥革命纪念馆已成为
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东省凉茶博物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金峰园路2号,于2008年建成使用,免费对外开放。凉茶博物馆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芳香植物园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厚朴养生馆面积约2000平方米,被评为
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宣传基地、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开发区科普教育基地。凉茶博物馆设有展区20个,包括凉茶起源展示区、凉茶发展历程展示区、凉茶申遗历程展示区、现代凉茶展示区、岭南文化展示区、器具及珍贵药材展示区、配药区、药材气味辨别区、养生运动体验区等,其中芳香植物园内种植3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凉茶原料)和观赏价值的乔木、灌木、
草本和藤类植物。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黄埔区公共体育场所惠民运动项目共计开放时长34950小时,累计惠民人数达30万人次。推进“广州黄埔国际乒乓球培训中心”建设;新增健身路径651件(其中智能器材3套共39件),
儿童乐园18套,乒乓球桌73张,铺设硅PU面层2148.88平方米,铺设
丙烯酸面层773.52平方米,铺设人造草坪265.68平方米等体育设施设备。同年,举办了线上体育舞蹈比赛、三棋线上选拔赛、
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网球公开课、“网有
引力”文化沙龙等线上线下群体活动,完成国民体质监测3500例,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14人;完成省、市运动员新注册各960人,向省市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6人,2人入选国家击剑队。
2022年,玉岩中学在
全国中学生暨全国体育运动学校“多威杯”田径锦标赛竞赛中获4金3银1铜;117中学获
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男子乙B组季军,
广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
足球联赛初中男子甲组冠军,在
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曲棍球比赛中,两位黄埔学子分别获得曲棍球甲、乙组团体冠军;科学城中学获得2021年广州市
高中冠军杯足球赛冠军。
环保
2020年,黄埔区成为广州首个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区绿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1家,产值达2364.5亿元;次年,黄埔区建成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对辖区12条重点河涌的全时动态监测、AI智能分析报告;同时建成使用土壤环境调查与污染场地修复研发示范基地,搭建“千里眼"智控网,AI智能识别污染源。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10042.25吨、
氨氮713.44吨、氮氧化物83.29吨、
挥发性有机物461.96吨。
社会保障
2023年,黄埔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8.3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89.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7.6万人;参加
工伤保险人数95.7万人,
失业保险人数88.9万人。全年共核发城职城乡各类社保待遇130.9万人次,金额40.8亿元;核发城镇职工养老待遇73.5万人次,金额30.5亿元;核发城乡居民养老待遇41.8万人次,金额4.2亿元;核发工伤保险待遇1.7万人次,金额2.7亿元;核发职业伤害待遇160人次,金额337.58万元;核发失业保险待遇13.8万人次,金额3.3亿元(其中失业补助金2.7万人,金额0.3亿元)。
交通
综述
黄埔区位于
广州市东部,是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的桥头堡,与白云、
天河区、
海珠区、
增城区和
从化区5个行政区交界,与
东莞市和广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区内交通干线密集,有东二环高速公路、
广州—深圳高速公路、
广州—惠州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公路、
广汕公路、广深公路、广园东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广深
城市快速路等路网体系,道路总里程达1506千米;有7条地铁线贯穿区内,区内铁路长度共计87.4千米,已形成通达便利的交通生活;启动“1+7”中的智慧交通运输项目,完成63个站点新型智能候车亭升级改造;区内距离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仅需30分钟,1小时即可到达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穗港客运码头通过珠江航道到香港约65海里。
公路
黄埔区花莞高速、广澳高速香雪互通立交、
黄埔东路快速化改造等建设工程相继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了
新化快速路等组成的高
城市快速路系统。区内共有广河高速、
广州绕城高速公路、
广州—惠州高速公路及西延线、花莞高速、
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深沿江高速这6条高速公路。截至2022年8月,全区高速公路里程共计约161千米。区内有607条市政道路、约626千米通车运营。2021年,黄埔区管养
农村公路里程319.38千米,其中管养县道3条7.72千米、乡道48条118.21千米、村道385条193.45千米。
铁路
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城际铁路(简称“新白广城际”)主体工程增城段已建成,全线土建施工已完成。新白广城际全长约78千米,线路起点为
新塘南站,向北经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新广州知识城,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至终点
花都站。2024年,黄埔区预计共有广中珠澳高铁、广深第二高铁、
广汕高速铁路、
广深铁路四条国际铁路;
穗深城际铁路、佛穗莞城际(28号线)两条城际铁路。
航空
黄埔区内有位于东江大道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客运口岸穗港澳直升机机场,地处
广东省核心位置,使得穗港澳三地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体系更加完善。此外黄埔区还有2个直升机场以及6个直升机停机坪。位于黄埔区的穗港澳出入境大楼,目前规划有两个直升机场。一个为A2类高架直升机场,可进行载客10人以下商业运营,可以提供航空器起降和经停服务,另在出入境大楼旁边建设了穗港澳直升机A类机场,将为通航飞行提供所需配套的空管服务、油料供给、工程维修、气象服务等保障。
航运
黄埔区的
黄埔港是华南第一大港,不仅是中国对外贸易大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重要的军港和
商港;黄埔港分为老港区和新港区,是我国通往南亚、
中亚、
欧洲、非洲各国海运距离最短的大口岸之一,是珠三角洲及中南、西南、
赣州市、
闽南地区等地区物资的主要集散地,且与世界60多个国家的350多个港口建有货物运输业务往来;区内还有有长洲车渡码头,包括
长洲码头、
鱼珠码头,庙头码头,围联码头等;其中2016年至2020年,黄埔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68765万吨、1786万TEU(标准集装箱);长洲码头、鱼珠码头于2023年完成升级改造,有穗水巴56船,主题航线每天营运共约180个航班。
公共交通
黄埔区内常规公交设施日趋完善,现有黄埔汽车客运站1座,公交总站112座,其中独立用地27座,路边停放85座,公交线路222条,常规公交车数量1700余辆。以划线形式分时段设置公交专用道6条,分别位于
开发大道、开创大道、科学大道、科珠路、
科丰路、
广汕公路和
黄埔东路,总长度45.5千米。区内通车轨道线路共计6条约80千米;此外,
穗深城际铁路(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新塘段)、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地铁5号线东延线、
深圳地铁7号线二期、地铁12号线、地铁13号线二期也已开工建设。
人文
概述
黄埔区位于
广州市东南部,靠近
珠江。在约6000年前,海水入侵形成了浅水
海湾,这里被称为“黄木之湾”或“古扶胥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黄埔港成为千年古港,并一直是海运贸易的物流中心。随着欧美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地来华航线的开辟,广州成为了西方
货船首选的黄金口岸。清政府解除海禁之后,黄埔成为了重要的商贸港口,现在,黄埔仍然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航线通往五洲四海。
黄埔区也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有着许多红色革命史迹和名胜古迹。黄埔牛山炮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遗址,曾经上演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乌涌之战。在黄埔历史舞台上曾有
林则徐、
邓廷桢、
孙中山、
廖仲恺、周恩来、
蒋介石等历史风云人物。
黄埔军校曾是国共两党的将帅摇篮,深深影响20世纪中国的命运。
饮食
黄埔地区农作物包括水稻、糖蔗、水果和蔬菜等,而特色物产则有笔岗
糯米糍荔枝、萝岗甜橙、姬堂暗柳甜橙、深井霸王花、庙头菠萝节瓜等。特色美食则有
深井烧鹅、
黄埔蛋、南岗鱼包、南岗片糖等。日常到茶楼“叹茶”(饮茶)成为群众生活习惯之一,群众喜爱品尝新鲜、新奇、高档食品,如海鲜、野味等,许多酒家设茶市、海鲜楼、渔港、山庄等迎合民众需求。“食在广州”名播遐迩,在黄埔区长洲岛,藏着一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深井村,著名的深井烧鹅发源于此,而南岗片糖也是街坊百姓日常生活和
春节过年不可或缺的佳肴,最常见的吃法有两种:即食和做成甜品小吃。
深井烧鹅
深井烧鹅是
广东省传统名菜之一,其中的“深井”二字既来源于其发源地广州黄埔区深井村,也是指烤制烧鹅的深缸。在干井内烧荔枝木炭,再把鹅掉在井里焖烤,烧制出来的烧鹅皮脆肉嫩,还带有独特的荔枝香。传统的烧鹅皮脆、多汁、肉嫩,老少皆宜,以其咸甜鲜香的口味得到广东食客的欢迎,并且总结出了吃烧鹅的要点:鹅不热不要,皮不脆不试,肉不嫩不吃,不入味不尝,没鹅汁不碰。
南岗片糖
南岗片糖选用高地蔗榨汁制糖,主要成分是
蔗糖,并含维生素B和
无机盐铁。而
甘蔗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
赖氨酸、
柠檬酸等,这些氨基酸都是合成人体
蛋白质、支援
新陈代谢、参与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对促进健康有正面效用。
南岗鱼包
把鲮鱼鱼脊中鱼肉起肉,然后再加冬菇、顶级的
腊肠、腊肉、葱等捣拌成馅;将鱼肉中的鱼青部分层层刮下来,用擀面棍用力压成纸一样的薄片,最后用刀尖划成三角形的鱼包皮,包入馅料,以火锅形式吃为最佳。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黄埔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共有83处,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以及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
南海神庙
黄埔区的“南海神庙”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制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海神庙。它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海神庙,也是见证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迹。南海神庙
存有大量历代碑刻,誉称“南方碑林”,其中著名的碑刻有
唐朝韩愈碑、宋代
苏轼碑、明代
洪武御碑、
陈献章碑、
清代康熙碑等。此外,还有辛亥革命纪念馆、东江纵队纪念广场、佛子庄革命烈士纪念碑、旺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佛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众多纪念场馆。2013年入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
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主要遗迹有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中山公园、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东征阵亡烈士墓园、教思亭、济深公园、北伐纪念碑等;1964年,黄埔军校旧址曾做了一次较大的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1984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建馆;1996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广州市政府耗资2000多万重建,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基本恢复了当年军校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1984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建馆;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
黄埔军校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横沙书香街
横沙书香街位于大沙街道横沙村南部,建于元代,重修于清道光、
咸丰、光绪年间。在这条约260米长的书香街拥有
清代遗留下来的53家私塾祠堂,曾坐落85间书熟、书舍、
公祠及其他古建筑。书香街还有一批古老的祠堂,主要有“日新家塾”“英士家塾”“功甫家塾”“罗氏大宗祠”等;除私塾和祠堂,书香街还保留古时风貌的巷和里,包括“长(常)春巷”“德福(星)里”“朝阳里”和“仁寿里”等。书香街于1999年7月被列为
广州市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又被广州市政府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埔区拥有3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以及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黄埔区共有32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包括1位省级传承人,4位市级传承人,以及27位区级传承人。此外,黄埔区还设有6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
波罗诞
源自南海神庙的“南海神诞”,
杨坚建南海神庙,供奉
祝融“南海神”,因南海神庙又叫波罗庙,故南海神诞又称“波罗诞”,诞期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日,十三日为正诞。期间,南海神庙附近方圆数十里的村民,甚至旅居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及港澳同胞牵朋唤友,远道而来游会拜,附近家家户户包粽子,拜祭洪圣王,招待亲友,到神庙进香求神庇佑,踏青欣赏古扶胥美景,探讨古波罗庙文化,买波罗鸡作镇宅之用或赠送亲友。2005年3月18日,首届“
广州市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
南海神庙举行,广州市政府确定这一活动永远落户黄埔。2011年,波罗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广绣
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与潮绣(广东
潮汕地区的刺绣)合称粤绣,为四大名绣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广绣用针法丝理表现物像的肌理,主要针法有“钉、垫、拼、缀、铺”五种,品种按刺绣材料来分,主要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类。广绣色彩丰富,注重光和影的和谐运用,有威彩和淡彩两大类,威彩以较饱满的色彩为主调;淡彩以三间色为主调,色彩根据刺绣品种而定。2006年,粤绣(广绣、潮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扒龙舟
在黄埔区,扒龙舟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在每年农历四月到五月间,沿
珠江一带的传统村落大都有扒龙舟的习俗,其中尤以赛龙也就是龙舟竞渡的规模最为宏大。扒龙舟大致有起龙、请龙、采青、食
龙舟饭、游龙探亲、招景、应景、赛龙、藏龙和散龙等环节,扒龙舟包含了龙神信仰、龙舟访亲、男性狂欢节、祈福与禁忌等文化内涵,具有宗族凝聚、团结奋进、强身健体、心理慰藉等多重意义和价值。
习俗
金花诞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金花圣母、
送子娘娘等,是民间传统信奉的生育女神。清末和民国时期,黄埔长洲金花诞盛行,每年农历四月十七日为金花诞期。期间,四乡信徒到金花庙祭拜,从清晨开始,各乡狮子队接踵而来,在庙前舞动,善男信女争先恐后进庙跪拜。当时妇女间传诵歌谣:祈子金花,多得白花,三年两朵,离离成果。庙前陈列盆景、书画、古董等,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养鸟爱好者带鸟雀到此斗唱,还有灯饰展示,名曰“唱灯花”。2018年,“
金花娘娘的传说”被列入
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玉喦诞
流行于萝岗地区以当地钟氏族人为主体的地方民俗活动。在当地人旧称“萝岗洞”地区(主要村落分布在萝岗街道)的30多个自然村。为了纪念“玉喦公”这位卓越先祖的诞辰,萝岗
锺姓族人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集体拜祭钟玉喦,称之为“玉喦公诞”。玉喦诞以
祖先崇拜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2008年,钟氏族人自发建立钟氏文化协会,为组织玉喦诞及其他宗族活动提供组织基础。
乞巧节
数百年以来流行于黄埔区一些古村落的传统节庆习俗,为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到初七举办。
七夕在当地又被称为“摆七娘”“七娘诞”“七姐诞”“拜七姐”等,主要内容有“摆贡”“迎仙”“拜仙”“乞巧”“吃七娘饭”“看七娘戏”等,其中以“摆贡”(或称“摆七娘”)为核心环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到初七会举行一系列的乞巧活动。20世纪80年代前,村民们都会在家里或“妹仔屋”布置贡台,到初六子时,未婚女子要身着盛装在贡台前跪拜行礼,持香许愿。之后会组织比巧、赛巧等活动,这种乞巧活动就是“摆七娘”。
乡村年会
又称“村会”,在过年期间,村中按照传统惯例,召集乡亲父老,远方亲友,聚会欢庆。横沙会,起源于
清代,会期为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民间传说的三娘菩萨诞日),是
横沙民间最重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村民到
庙宇祈福许愿,抬菩萨神像游街,各家各户包裹
粽子赠送亲友,出外谋生的村民及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回乡探亲祭祖,各界友人欢聚一堂,观赏
粤剧、粤曲和舞狮等各文艺表演。2008年,横沙村把横沙会民俗传统活动定为“横沙书香文化节”;2009年,横沙会被列为“
广州市第二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沧头村年会与民间雷公诞结合起来,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一年一小会,五年一大会。
地区象征
广州市统一的市花为木棉花,各区并未有单独的标志性植物。
木棉又名攀枝花、英雄树,每年三到五月是无忧树的花期,花朵可食用。
风景名胜
综述
黄埔区保存着上千年的文物古迹,包括
南海神庙,这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还有中华民国时期民主革命策源地和培养将领的摇篮——
黄埔军校旧址和
东江纵队增从番独立大队队部旧址。此外,黄埔区还有许多珍贵的
岭南建筑,如玉岩书院、横沙书香街、深井古民居、莲塘古村等。
萝岗香雪公园
所谓“萝岗香雪”,源于萝岗种植
梅果的悠久历史,萝岗香雪位于黄埔区萝岗街萝峰村(香雪大道及玉岩路路口交界处),因拥有著名的历史名胜“萝岗香雪”而得名。除此之外,园内还具有众多的名胜古迹:
萝峰寺(玉岩书院)、玉玺远眺、石榴香溪、千年古荔以及砖砌牌坊“入胜门”、候仙台、流觞石、跳波台、三品石、
点头石、山楼月夜、漱玉听泉、洗心石池、望梅亭等十多处古建筑和名胜景点,1963年度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
萝岗香雪公园基址被划入
广州市城市生态保护区。
玉岩(喦)书院
玉岩(喦)书院初名萝坑精舍,位于黄埔区萝岗街,是当地进士出身的绅士钟启初建于
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因钟启初字玉岩(喦)更名“玉岩(喦)书院”沿用至今。后到明代民间书院衰败,玉岩书院遂告衰落,变成了佛教殿堂
萝峰寺;在原书院东侧建起了大雄宝股及侧股,西侧建有玉岩堂、庆余楼,楼堂间有石砌的方池。
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
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位于
广州科学城内,始建于2007年12月18日,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展示中国各朝代、各时期的文物,展品1000余件,图片1000余幅,是由
广东省文化厅批准成立的世界首家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博物馆。馆内展区共有两大部分: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环亚企业陈列馆,其中,博物馆展示内容以实物(原件、仿制)、图片、绘画、图表、书籍、模型、文字描述为主,展出中国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化妆用品、用具以及大量的富有民族色彩的近代化妆品。
丹水坑风景区
丹水坑风景区位于黄埔区云埔街丹水坑路1111号,占地面积1平方千米,距广州市区20多千米。主要景点有:佛迹岭、丹水八景、铜鼓鸣石、
杨四将军庙等人文景观,配有惊险刺激、训练团队合作精神的笑翻天乐园;高尔夫球练习场,机动游乐园,野战场等游乐及拓展训练设施。
新龙镇麦村村
新龙镇麦村村位于黄埔区新龙镇南面。麦村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有花果山、牧古嶂、天池三大天然景区。
麦村村被评为
广东省民主法治村、广东省
广州市文明示范村、2019年度“广州市美丽乡村”、广东省广州市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广东省广州市“
粤菜师傅名村”,村内还建设有火车餐厅等主题特色餐厅。
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地理位置.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28
历史文化.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28
行政区划.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政府门户网站.2023-07-28
历史沿革.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30
广州开发区沿革.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8-08
独特优势.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30
历史文化.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8-16
区人大.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31
黄埔区政协.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30
辛亥革命纪念馆.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30
规划计划.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2023-07-30
横沙书香街.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8-08
波罗诞.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30
扒龙舟.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8-08
金花诞.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30
玉岩诞.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31
乞巧节.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8-01
乡村年会.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30
黄埔概况.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7-30
浪漫香雪.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