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dān]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南省下辖地级市。 儋州市(含
洋浦半岛)地处
海南岛西北部,毗邻
北部湾。陆地面积3406平方公里,海岸线300公里,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市县。截至2023年末,儋州市常住人口101.56万人。截至2020年末,儋州市下辖16个镇。
儋州市人民政府驻儋州市
那大镇中兴大街中1号。
儋州市地处海南岛西北部丘陵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下降,东南高、西北低。地形由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构成。儋州市大小河流36条,多循地势成放射状奔流入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干季和雨季分明。儋州古称“
儋耳郡”,有2100多年建城史,是海南第一个设行政建制的地区。公元前111年(
西汉元鼎六年),伏波将军路博德部属讨平南越,进驻
海南岛。翌年,
刘彻在海南岛上设
珠崖郡和儋耳郡。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置儋州。儋州之立自此始。1912年,民国改儋州为儋县;1993年,撤县设儋州市;2015年,成立地级市。
儋州市是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各国海上交往的前沿城市之一,被国家确定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儋州市的经济主要以
热带高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以农副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为传统产业,以观光农业、休闲
渔业、低碳制造业、信息产业、仓储物流、会议会展等为新兴产业。截至2022年,儋州市地区生产总值878.91亿元,位于
海南省第二位,占全省GDP总量的12.8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6:26.0:56.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71元,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3元。
儋州是海南文风始兴之地,海南最早的州学,伏波将军、
冼夫人[xiǎn fū rén]等诸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有“诗乡歌海”之称,荣获“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等称号。截至2022年末,全市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5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个。儋州市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形成了“山、海、江、河、湖、泉”等旅游资源。截至2023年5月,儋州市共有4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包括海南莲花山文化景区、
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等。儋州市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蝉联三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入选全国创文提名城市。
名称由来
儋州市古称“儋耳”。《
山海经》有“儋耳之国”、“离耳国”之称,指的是
海南岛上的“儋耳”。据
晋朝学者
郭璞考证,儋耳乃古代一个部落,其土著“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珥[ěr]大垂肩,如担状,故曰“担珥”,后来称为“儋耳”。儋耳在
唐虞时为南交属地;夏、商、周时为
扬州市(江南)之南裔,又名南荒。秦时为越郡(百粤)之外徼[jiǎo],又称南徼。此前未设治。
历史沿革
秦朝至南北朝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刘彻在
海南省设立
珠崖郡和
儋耳郡。儋耳郡的郡治位于今儋州市三都办事处辖境内的旧州坡。儋耳郡领五县,其属县
儋耳县的治所也在这里。
公元前111年(西汉
元鼎六年),伏波将军路博德部属讨平南越,进驻
海南岛。翌年(元封元年),汉武帝在海南岛上设珠崖郡和儋耳郡,属交趾部
刺史。儋耳郡治在西北部南滩浦(今儋县
三都镇旧州坡),领儋耳、至来(今
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九龙(今东方县)三县。
公元前82年(
西汉刘弗陵始元五年)省儋耳郡并入珠崖郡。公元前46年(西汉
初元三年),罢
珠崖郡(因官吏残酷剥削百姓,数岁一反。元帝采纳
贾捐之奏议),后置
朱卢县,属
合浦县。
公元43年(
东汉建武十九年)复置珠崖县,属
越州,而省朱卢县。公元74年(东汉永平十七年),儋耳降附,朝廷委任僮尹(
丹阳市人)为儋耳
知府。
三国儋属吴。公元242年(
孙权赤乌五年),置珠崖郡于
徐闻县,属
交州。
陆凯(吴郡人)为儋耳太守。
晋朝,公元280年(
太康元年)省珠崖郡,并入合浦,仍属交州。
南北朝,宋公元431年(元嘉八年),复置
珠崖郡于徐闻,遥统海南之地。旋并入合浦郡,属越州。齐,仍宋制,亦属越州。公元535年-545年(
南梁大同年间),因巾帼英雄
冼夫人之请,
萧衍在儋州之地设置崖州,管辖整个
海南岛,领有珠崖郡及义伦、朱卢等县。儋州第一次成为海南岛的政治中心。
隋朝至宋朝时期
公元607年(大业三年,《
广东省通志》云:大业六年)改崖州(儋地)为珠崖郡,设义伦县。珠崖郡领义伦(今儋县)、感恩(今东方县)、颜卢(今琼山县)、毗善(今临高县)、昌化(今昌江县)、
吉安县(今昌江县北)、延德(今乐东县)、宁远(今三亚市)、澄迈(今澄迈县)、武德(今琼山、文昌县)等10县。郡治在义伦,属扬州。公元610年(大业六年),复置儋耳郡,领义伦、感恩、毗善、昌化、吉安。
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置儋州。儋州之立自此始。领义伦、昌化、感恩和富罗(
临高县)四县。627年(贞观元年)分昌化置
普安县,寻废(《太平环宇记》)。公元742年(
天宝),儋州改为昌化郡,到了公元758年(
乾元元年)恢复为儋州。
五代十国,因唐制称儋州,属
南汉。公元957年(乾和十五年)废儋州之富罗入义伦。
公元976年(
北宋太平兴国初)改义伦为宜伦(避
赵光义讳)。公元1073年(
熙宁六年),改儋州为昌化军,属
广南西路,领县以隶属琼管。此年以琼州为琼管安抚司,琼州总海南始此。
公元1136年(
南宋绍兴六年)废昌化军,以宜伦县领感恩、昌化、隶属琼州。公元1144年(绍兴十四年),复置昌化军,宜伦县隶属其下。公元1235年(
端平二年),改为南宁军,属广南西路之琼州。
元明清时期
元朝,仍为南宁军,公元1278年(至元十五年)属湖广中书省琼州。约1367年(至正末年)属广西中书省。
明朝时,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复改为儋州,统宜伦、感恩和昌化三县,属广东
琼州府。公元1386年(
洪武十九年),割感恩县属
崖州区,儋州领宜伦、昌化二县。1440年(正统五年),省宜伦入儋州,领昌化一县。
清代,因明制,隶属琼州府。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划昌化归崖州(为省直隶州)。自此,儋州实际上只相当于县级政区,辖境约为原义伦县(后改宜伦县),与以前的州级政区大不相同。
民国时期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改州为县,儋县之称,沿用至今。
1921年,改保、里、团制,全县分39个团,390甲。
初属广东琼崖绥[suí]靖处,1926年属琼崖行政委员会公署。
1929年属琼崖实业专员公署。
1932年,撤团划区,全县划分为8个自治区。
1935年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1949年属海南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4月儋县解放,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管辖。
1951年4月属海南行政区公署。
1956年10月,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决定,划出儋县的第六、七区和
临高县的第五区,成立
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那大办事处,筹备那大县。
1957年5月,国务院第48次全体会议通过,正式批准设立那大县。
1958年12月儋县和那大县合并,沿称儋县,先后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海南行政区管辖。至此,新州作为儋县县城的使命结束。
1993年,撤县设儋州市,市府驻地也是那大。
2008年7月,海南省委五届三次全会上,明确了儋州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定位。
2015年,成立地级市,市府仍驻那大。
地理
位置境域
儋州市位于海南省西北部,
北部湾的东畔,地理坐标为北纬19°11′~19°52′,东经108°56′~109°46′。东邻
临高县、
澄迈县,南至
白沙黎族自治县,东南交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与
昌江黎族自治县接壤。北部和西部濒临北部湾,与
广西壮族自治区、
越南民主共和国隔海相望(约160
海里之遥)。儋州市总面积3406平方千米,总面积占海南省面积9.6%,居海南省首位。海岸线300千米,约占全省六分之一,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市县。儋州市海域面积1810平方千米。所辖海域范围内分布有大小海岛84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无居民岛屿有64个,占儋州市无居民岛屿总面积的98%以上。儋州市有居民海岛主要有磷枪石岛、
邻昌岛和海花岛等3个。其中磷枪
石岛(又称大铲礁)礁盘面积3.3平方千米;领昌岛(又称领昌礁)面积约0.014平方千米,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被海水淹没;
中国海南海花岛是一座
人工岛,由三个独立岛屿组成,与海岸距离约600米。另外,近岸海域有无居民海岛76个,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64个。
气候
儋州市处于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岛内中部隆起的五指山脉的阻隔,处于背风面,又濒临
北部湾,所以儋州市又有独特的小气候。儋州市全年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每平方厘米110~130千卡。南部山区较少,每平方厘米约110千卡;西部沿海最多,每平方厘米130千卡左右。光热充足。儋州市各地年平均日照时数大多在2000小时以上,西部沿海最多,达2500小时左右;南部山区最少,仅1800小时左右。儋州市年平均气温23.5℃(南部山区22~23℃,其余地区23℃以上)。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6.7℃,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5℃。雨量适中,分布不均,儋州市各地年雨量900~2200毫米,年均1815毫米,大部分地区达1500毫米以上。由于受季风影响,全年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干季和雨季分明。5~10月为雨季,雨量达1523.4毫米,占年雨量的84%;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292.1毫米,占年雨量的16%。雨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风速稍大,沿海为甚。儋州市各地年平均风速1~4米/秒。冬季盛行偏北风,最多风向为东北偏东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最多风向为东南偏南—西南。年平均风速1~4米/秒,台风每年平均出现4次。
地质
儋州市地质构造为东西向王五—文教断裂带贯穿境内,以东西、北东、北西三组主干断裂组成,构成本地区的主要构造格局,控制着本地区的沉积建造、
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山川地势的展布。东南部主要为侵入岩,分布在和庆、南丰、那大、兰洋、大成、雅星、海头等镇。岩石类型以中性
花岗石类为主,少量为中性正长岩、
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类。北部主要有
新生代火山岩,分别出露于洋浦地区和木棠、峨蔓、光村、中和等镇一带。儋州市大约以北纬19°40′为界,南部属印支穹窿构造,形成波状低丘陵,主要露出中生代第二期侵入的花岗岩、寒武系陀烈群
变质岩、白垩[è]系板万群和少部
第四纪海相
地层。北部属雷琼
沉降带之南端,形成缓坡阶层。主要露出新生代晚期喷出的
玄武岩和第四纪海相地层。第四纪海相沉积层有
褐煤矿、
石英砂、
油母页岩和
重晶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地形地貌
儋州市地处海南岛西北部丘陵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下降,东南高、西北低。地形由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构成,山地占0.37%,丘陵占76.5%,滨海平原占23.13%。另外儋州市海岸线长267.27千米,海岸地貌类型主要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等类型。儋州市南部和东南部属低丘陵区,地面标高100~200米,13座500米以上的山峰分布在这一带。北部和西北部属滨海平原台地和火熔岩台地,较平坦,高5~100米,海岸线225千米,曲折绵亘。南部的纱帽岭海拔752米,为境内最高点,最低点在西北部属滨海平原台地上,海拔5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儋州市大小河流36条,多循地势成放射状奔流入海。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8条,分为部分流域面积在本县的过境河流和全部流域面积在本县的独流入海河流。
南渡江、
珠碧江和文澜河是过境河流,在本县的集雨面积951平方千米;北门江、春江、杨桥江、大江和山鸡江全部流域面积在本县,集雨面积1830平方千米。儋州市径流由
降水供给。汛期5~10月是径流量最大的丰水期,旱季11月~次年4月是径流量最少的枯水期。径流由南向北及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南的1200毫米逐渐减少到西北的300毫米。最大洪峰流量多出现在8~10月,一般洪水出现在5月、6月和11月。南渡江发源于
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峰山,流经本县南丰镇、番加乡和兰洋镇。河道全长333.8千米,在县境22千米,流域面积7022.2平方千米,其中在本县的流域面积459.4平方千米。
珠碧江发源于白沙县南高岭,于境内22千米流经本县雅星镇和海头镇,在海头港注入北部湾。河道全长83.8千米,流域面积956.8平方千米,其中在本县的流域面积235平方千米。
儋州市海域的年平均海水水温变化范围为20.1℃~29.8℃(平均值26.0℃)。年平均盐度33.7,最高值34.5出现在5月份,最低值32.8出现在10月份。
潮汐为正规全日潮,
潮差较大,平均值1.0~1.3米。
洋浦湾平均潮差2.18米,最大值3.5米。沿海波浪以风浪为主,间有涌浪,波浪多偏东南向浪。潮流涨流基本呈NE向,落流SW或W向。洋浦湾主浪向和强浪向均为SW,平均波高0.8米,最大波高2.4米。
水利
根据《儋州市统计年鉴(2021)》,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23个,包括
松涛水库、春江水库、
红洋水库、天角潭水库、美万水库、田尾水库、石马岭水库、大王岭水库、火烧坡水库、黑墩沟水库、小江水库、梅精水库、角要水库、那旦水库、兰马水库、南茶水库、黎屋水库、山鸡江水库、
沙河水库、雅星红岭水库、东山水库、丰市岭水库和猴子岭水库。其中集水面积较大的有松涛水库(1496平方千米)、天角潭水库(408.9平方千米)和春江水库(315.2平方千米),其余水库的集水面积均小于100平方千米。各类灌区已建成大型水库灌区干渠3条,总长113.5千米,防渗74.8千米,支渠19条,总长200.1千米。
土壤
儋州市的成土母岩有
花岗石、砂页岩、
玄武岩、浅海
沉积物和火山灰。生成的土壤有砖红壤、水稻土、紫色土、潮沙泥土、沼泽土、石质土、菜园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沙土、红色石
灰土和赤红壤等11个土类。自然土以砖红壤为主体,砖红壤占儋州市总面积的81.77%。其中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占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和庆,那大、雅星、南丰、番加、大成、洛基和兰洋等乡镇部分地区以及西联农场、
西庆农场、西流农场、西培农场、华南热作两院试验农场。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主要分布在三都、峨蔓、木棠、松林、兰训、光村和干冲等乡镇的部分地区。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占儋州市总面积的4.85%,主要分布在洛基、兰洋、雅星、王五,和番加等乡镇的零散地区。滨海砂土占儋州市总面积的1.84%,由滨海
沉积物发育而成,主要分布在排浦、海头、白马井、松林和兰训等乡镇的海滨。
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
儋州市主要矿藏有10多种,其中长坡褐煤储量1.58亿吨(发热值约3381~3865卡/
千克),长坡油页岩28.3亿吨,光村石英砂0.85亿吨,兰洋重晶石42万吨,兰洋、八一、侨植的石灰石2.3亿吨,海头、南丰、兰洋、那大等的
花岗石100亿吨,峨蔓笔架岭的火山灰1.8亿吨,天然矿泉水储量
日产汽车公司运4400吨。此外,金、银、锡、铁、铅、钛、锌、钨、石油、、和
水晶等藏量也不少。
森林资源
儋州市天然林树种有530多种。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54.4%。其中珍贵木材树种有青梅、母生、坡垒、
银珠、
苦梓、
油楠、红木罗、鸡占、胭脂、花梨和白格等20多种;主要乔木树种有
黄杞、
黄樟、香樟、红桐、香槁、
黄桐、
沉香、枇杷、
黄牛木、
三角槭和黄胆等450多种。人工林树种有
窿缘桉、桉、
木麻黄、
台湾相思、
非洲楝[fēi zhōu liàn]、
大叶相思、
银合欢、
加勒比松、
鸡毛松、
南亚松、
湿地松和樟等。儋州市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和四旁林的木材蓄积量1959673立方米;林木植被年生长量33.6万吨。
海涂资源
儋州市的滩涂上繁育着丰富的浅海生物资源,如
文蛤、
青口贝、
牡蛎科、
毛蚶[hān]、
泥蚶和青膏蟹等。新英、海头和排浦等港湾的滩涂还生长着4668亩茂密的
红树林。红树林是
热带海岸特有景观,是维持
潮间带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的生物群落。另外,红树林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大片红树林可阻挡风浪,保护海岸不受侵蚀。全县有滩涂138329亩,百分之三十适用于浅海养殖。
土地资源
根据儋州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资料显示,儋州市国土总面积3405.39平方公里,儋州市陆域面积3284.70平方公里,已利用土地占儋州市面积64.4%。其中可耕地面积1338.6平方公里,滩涂96.5平方公里。儋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三者占比82.7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量较少,仅有7.26%。儋州市地势低洼平坦、排灌便利的大部分地区已作为农用;沿海沙地和地表裸露的荒坡已植树造林;中部和南部自然条件较好的丘陵台地已被开垦种植橡胶和其它热带作物;未垦的丘陵台地大部分是坡度较陡、
土层较薄的遗迹地、残次林和灌木草地。
水资源
截止2022年底,儋州市境内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岭夹山沟众多,降水量为1654mm,折合降水量53.9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1%。地表水资源量22.7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9.1%,地下水资源量8.23亿立方米,不重复计算量为0.9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3.77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441,人均水资源量为2444立方米。
生物资源
根据2016年10月儋州市邻近海域的调查记录,游泳生物约有100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种类有:
二长棘鲷、
卵形鲳鲹[luǎn xíng chāng shēn]、
细鳞鯻[xì lín là]、斑条魣[yú]、
海鳗、
黄鳍棘鲷、
刺鲳、
日本竹筴鱼和
蓝圆鲹等,
头足纲主要种类有:
剑尖枪乌贼、
中国枪乌贼、
杜氏枪乌贼和金乌贼等,
甲壳亚门主要种类有:
锈斑蟳[xiù bān xún]、
猛虾蛄、宽突
海虾和长眼看守蟹等。栽培作物中,粮食作物有
籼稻[xiān dào]、
糯稻、
香稻、
山兰香糯和山禾坡稻;旱地杂粮有
番薯、
木薯、芋头、南椰等;
糖类作物有
甘蔗;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和芝麻;
豆类有
青豆、赤豆、黄豆、
黑豆粉等24种。野生农药植物有
海南鱼藤、
苦楝树、
飞机草、
水蓼[là liǎo]、
曼陀罗、
了哥王、
鸦胆子和
槭属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儋州市野生植物有644种,隶426属128科。天然林树种有530多种。其中珍贵树种有
青梅、母生、坡垒、
银珠、
苦梓、
油楠、红木罗、鸡占、胭脂、花梨和白格等2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叉叶苏铁、坡垒等。
动物
儋州市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4目74科221种,其中
两栖动物1目7科13种、
爬行纲1目7科18种、
鸟纲16目50科175种、哺乳纲6目10科15种;有鱼类种类有19科23属28种,
浮游动物已记录的有102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勺嘴鹬[sháo zuǐ yù]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鹭等。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20年末,儋州市共有11家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2196.28公顷。
儋州磷枪石岛珊瑚礁市级自然保护区
儋州磷枪石岛珊瑚礁市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部沿海磷枪石岛周边海域。儋州市海域
造礁石珊瑚共有12科25属55种,其中优势种为
斯氏角孔珊瑚、澄黄滨珊瑚和柱角孔珊瑚,活珊瑚覆盖率为22.24%,死亡率35%左右。根据2022年《儋州磷枪石岛珊瑚礁市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磷枪石岛
硬珊瑚覆盖度为0.00%~25.00%,平均值3.64%;软珊瑚覆盖度为0.00%。该报告中记录的造礁石珊瑚有10科19属42种,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斯氏伯孔珊瑚和团块角孔珊瑚等,常见种有
隐藏角菊珊瑚、
十字牡丹珊瑚和丛生盔形珊瑚等。
自然灾害
儋州市的自然灾害有风灾、水灾、强对流天气、
雷暴等,比较主要的是风灾和水灾。风灾主要是由
热带气旋影响引起。2009年8月6-9日,受0907号热带气旋“天鹅”影响,儋州市死亡5人,失踪18人,损失
渔船159艘,沉船2艘,损失也较为惨重。水灾是由暴雨洪涝所致,其几乎由台风影响或者热带系统和冷空气共同作用形成。2010年10月上旬,儋州市普降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南丰降水量为582.1毫米,那大站为331.5毫米,创下近10年儋州市气象记录同期
极值3儋州市受灾人口1.68万人,成灾人口3200人,倒塌房屋143间,转移人口36万人,直接经济总损失6232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7月26日,儋州市下辖
那大镇、
和庆镇、南丰镇、
大成镇、
雅星镇、
兰洋镇、
光村镇、
木棠镇、
海头镇、
峨蔓镇、王五镇、白马井镇、
中和镇、
排浦镇、
东成镇、
新州镇共16个镇,3个办事处,319个村(居)委会。
儋州市人民政府驻儋州市那大镇中兴大街中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儋州市户籍总户数25.02万户,户籍总人口108.18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7.83万人,乡村户籍人口70.36万人。根据人口性别划分,男性57.60万人,女性50.59万人。儋州市常住人口101.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59%,提高0.9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01万人,出生率10.11‰;死亡人口0.66万人,死亡率6.61‰。从年龄结构看,0-14岁人口20.68万人,15-64岁人口70.46万人,65岁以上10.42万人。
民族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儋州市常住人口中,含少数民族常住人口71942人,占儋州市总人口的7.7%。儋州市是
海南省少数民族散居市县之一,有
黎族、
壮族、
苗族、
瑶族、
土家族、
哈萨克族、
侗族等34个少数民族。儋州市有兰洋、南丰、雅星三个少数民族聚居镇,主要居住了
汉族、黎族、苗族等民族的居民。
方言
儋州市方言种类较多,汉语方言有儋州话、军话、客家话、
粤语、临高话、海南话;少数民族语言有黎语和苗话;公共场合一般讲普通话。
其中,黎语是儋州最早移民黎族的语言,在儋州,大部分地区的黎族人兼通汉语,其语言也逐渐与汉语相融合。儋州话流行于儋州中北部地区,又称海边话或乡话,使用人口约有50万—60万。在儋州
中和镇、
那大镇等地有居民操一种与普通话相近的方言,称为“军话”。儋州客家话是从
广东省中部迁徙而来的客家移民的语言。操临高话的儋州居民主要集中在和庆和那大两镇。与儋州话一样,白话也是由
高州市移民带来,只不过,白话是清末高州地区移民带来,为
粤语。
苗语则是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由
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派而来的苗兵后裔的语言。
宗教信仰
儋州市宗教主要有
基督教(新教)、佛教等。截至2010年,儋州市正式登记的基督教活动场所有7处,分别为那大堂、和庆堂、福安堂、丰富堂、铺仔聚会点、西庆聚会点和王五聚会点。2009年,儋州市启动莲花寺重建工作,为佛教信徒提供活动场所。1882年,美籍丹麦人冶基善将基督教传人儋州。儋州的佛教分别归属
密宗、禅宗、净土宗三个教派。
经济
综述
儋州市的经济主要以
热带高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以农副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为传统产业,以观光农业、休闲
渔业、低碳制造业、信息产业、仓储物流、会议会展等为新兴产业。儋州市是北部湾城市群重点城市、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各国海上交往的前沿城市之一,被国家确定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
截至2022年,儋州市地区生产总值878.91亿元,位于
海南省省第二位,占全省GDP总量的12.89%。第一产业增加值154.5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8.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6.1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6:26.0:56.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71元,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3元。
第一产业
儋州市的第一产业主要以
种植业和
渔业为主。儋州市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发展
天然橡胶、海头地瓜、黄花梨、南瓜、辣椒、海水养殖等产业。截至2022年末,儋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2.58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72.4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1.2%,渔业产值97.9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2.1%。截至2021年5月,儋州市现有200亩以上农业种植基地92个。
儋州市的橡胶产业是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儋州市是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源地,现有156万亩胶林,是战略资源安全主产区,儋州市高度重视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获批全国唯一一个以天然橡胶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于2022年1月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2020年儋州市划定
天然橡胶保护区面积为156万亩(占全省20%),农垦公司55万亩,开割面积约98万亩(约占全省17%),干胶产量约7.84万吨。
儋州市的水果种植也是农业的重要产业。主要有
黄皮、莲雾、
凤梨、
鸡蛋果、
麒麟果、
妃子笑荔枝、
贵妃芒等品种。儋州市有儋州黄皮、海头地瓜、儋州蜜柚等农业品牌。2021年,儋州市黄皮种植面积达5300余亩,共16万余株,黄皮年产量超240万斤,年产值达到1920万元。截至2022年末,儋州市累计建成200亩以上林果业种植基地112个,热带水果种植面积13.6万亩、新增1万亩。
儋州市的
渔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儋州渔业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的鱼类较多。2022年,儋州市水产品总产量32.07万吨,其中海产品产量30.06万吨。同时儋州市发展休闲渔业,主要包括休闲垂钓、渔事体验、休闲海洋牧场、鱼鲜美食、赶海拾趣、
观赏鱼等多种类型,有峨蔓休闲渔业核心区、
白马井镇休闲渔业核心区和排浦休闲渔业核心区三个核心区。
第二产业
儋州市的第二产业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为传统产业,以石化产业、低碳制造业、信息产业、仓储物流等为新兴产业。截至2022年末,儋州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6家,全省排名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累计68家。2022年,儋州市工业增加值190.76亿元,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生产情况看,儋州市14个大类行业中,有6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
石化产业是儋州市的经济支柱产业。儋州市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规划,以
海南炼化为龙头,已形成的“油头化尾”的产业布局,引进
烯烃[xī tīng]、石化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形成了“油头—化身—新材料尾”完整产业链条的世界级基地、石化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儋州市有
中国石化应用该技术建成的首套装置——海南炼化30万吨/年
聚丙烯装置共聚反应器等技术。
依托儋州市的橡胶产业,儋州市的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发达。截至2020年末,儋州市有橡胶
加工厂9家,其中国营企业3家、民营企业6家,科研类加工企业1家。2020年儋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98亿元,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总产值5.19亿元,占比10.2%。
第三产业
儋州市的第三产业主要以文化旅游、会议会展、影视文化、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家政服务等为主导产业。
儋州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儋州市以
中国海南海花岛旅游产业园为重点。以度假旅游为主体,重点发展康养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2022年,儋州市累计接待游客707.98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09.06万人次,一日游游客298.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18亿元。
儋州市会展行业发达。儋州市依托海花岛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同时以会展旅游为特色,加强会展与重点产业融合,引导会展产业集聚,会议、展览、节庆赛事和会展旅游多头并进,打造海南西部会展中心城市。2022年,儋州市举办了2022年中国工业
碳达峰论坛、名企儋洋行、
大宗商品贸易产业云峰会等规模以上会议会展活动41场、千人以上会议4场;举办石化新材料、私募基金等线上线下招商推介会。
经济功能区
儋州市共有10个开发区(园区),包括
洋浦半岛、儋州旅游工艺品创业城、儋州互联网产业城、海南西部创新创业产业园、海南沉香产业园、木棠开发区、
白马井镇工区、洋浦保税港区等。
洋浦经济开发区
洋浦经济开发区位于
海南省西北部洋浦半岛,泛北部湾中心地带,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国务院1992年批准设立的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外商投资成片开发、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近年来,洋浦围绕“自贸港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定位,积极构建“3+N+N”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绿色石化新材料、港航物流、商贸服务(国际贸易)三个千亿级业态和健康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等若干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正逐步成为
海南省实体经济的重镇和对外开放的前沿,为
海南自由贸易港打牢实体经济支撑作出积极贡献。
洋浦科创园
洋浦科创园位于儋州市
洋浦半岛吉浦路,重点引入三类产业项目,先进制造类项目、现代服务类项目和科技产业服务类项目。科创园围绕科技人才和关键技术两个核心产业要素,建设集办公、科研、测试、交流、培训、轻生产和园区配套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科技综合产业园区,并为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提供一个专业的科技产业服务平台机构,目前已有70余家企业签约落地,企业涉及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对外贸易等领域。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儋州市共有
普通高中15所,普通初中39所,普通小学160所,幼儿园29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08277人,专职教师数4569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8%,三类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0%。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12%;拥有
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2.52%;儋州市总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年。文盲率为6.44%。
儋州市第一中学
学校始建于1948年秋,原名琼西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六易校名,历经十五任校长,现任校长为涂家文。2011年12月,被海南省教育厅授予“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2010年2月与
长沙市明德中学合作办学,2016年9月与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办学,2022年9月与重庆巴蜀中学合作办学。学校占地面积97572.2平方米。学校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海南省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等各类荣誉。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儋州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488家。儋州市医院共24家,其中
三级医院2家,
二级医院3家,农场医院6家,地方农场医院2家,其他驻市医疗机构2家,9家
私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454家,其中有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3家乡镇卫生院,266家
村卫生室,145家诊所,4家门诊部。其他卫生健康单位8家。儋州市公立医疗机构共有床位数4591张,
民营医院共有床位498张;儋州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总数为64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56人,注册护士3112人,药剂人员311人、检验技师(士)236人、影像技师(士)89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61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4月,儋州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入库
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个。2022年,发放市级科技创新奖励等经费1076.59万元,争取省级研发经费增量奖励等经费1178.56万元,2家企业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4家企业完成其他企业研发机构备案,技术合同成交额15064万元,儋州市在
海南省2022年度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实施情况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2020年1月至11月,全市专利申请402件,专利授权210件,有效发明专利210件,各项数据均位列全省第四。截至2021年12月31日,儋州市人才总量8684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1067人,技能人才10513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儋州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1个,
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7个。2022年,儋州市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共20场次,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班,开设书法、美术、
器乐、舞蹈、瑜伽、国学、
陶艺等公益性免费培训班22个;开展10余场推进非遗保护活动,举办22场“传承·创新”2022年儋州调声风情歌舞展演活动和100场濒危戏剧种公益性演出活动。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儋州市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到100%;有体育场地4069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7平方米。儋州市大力开展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以高质量赛事提高城市旅游热度。举办儋州马拉松赛和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战、华夏城市篮球联盟首届“中国银行杯”篮球邀请赛(儋州赛区)、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邀请赛、2022年国际象棋棋协大师赛、亲水亲子寻宝障碍赛等体育赛事活动,新建15套体育路径,助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截至2022年,儋州市举办了第六届省运会羽毛球场地测试赛、2022华夏城市篮球联盟首届“中国银行杯”篮球邀请赛、首届(西部体育杯)海南九人制排球精英邀请赛、2022年儋州市第五届“海南西部杯”足球赛、2022海南儋州马拉松赛、2022年海南儋州第十三届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战、2022“儋州杯”全国高尔夫球邀请赛暨
海南省第六届运动会高尔夫球测试赛等体育赛事。参加过海南省第六届群众体育项目比赛,儋州市代表团获35枚金牌,总奖牌92枚,位列全省第一。海南省第六届运动会比赛中,儋州市代表团获64枚金牌,50枚银牌,66枚铜牌,总奖牌数180枚,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均位居全省第二,创造历史最高记录,荣获海南省第六届群众体育项目优秀组织奖,全民健身优秀奖及特殊贡献奖,市旅文局荣获2018—2022年度海南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
儋州市体育中心,位于儋州市中兴大街与三零八省道交汇处。是
海南省第五批重点开工项目,将作为海南省第六届运动会主场馆使用,总建筑面积达10.18万平方米,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等,可容纳近4万名观众。于2022年1月7日投入使用。
环保事业
截至2020年末,儋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优良率91.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有环境监测点1个;2020年春季和夏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有滨海新区污水处理厂、市污水处理三厂和中和镇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厂,累计完成79个行政村、26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208.52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4.8%以上。儋州市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20年11月儋州市启动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天可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儋州市有1家儋州市老年人服务中心,3家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机构7家,正常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15个。儋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36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252人;特困供养对象1508人次;临时救助9505人次。儋州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8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5.73万人,离退休人员7.0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4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16万人。参加
工伤保险11.51万人。截至2023年7月,全市共有困难残疾5104人,发放金额510400元,重度残疾10741人,发放金额1960520元。
2022年,儋州市农村危房改造88户,改造面积0.704万平方米;竣工88户,竣工面积0.704万平方米,竣工率100%。
交通
综述
儋州市地处
海南岛西北部,毗邻
北部湾。儋州市陆路、水路交通较发达,海南西线高速公路、海榆西线公路、海南西环铁路等三条省内大通道贯穿市境,公路已形成网络,四通八达;
洋浦港成为
海南省西部地区货运枢纽港,海运可抵达世界各国港口和祖国沿海港口城市。截至2021年,区域内综合交通网络规模达到4106.4公里。2022年,儋州市货物周转量8170.85亿吨千米,旅客周转量5.36亿人千米。儋州市有
儋州汽车站等汽车站。
公路
截至2021年,公路总里程达3971.4千米,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14.1%,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55.7%,形成了“两纵三横”骨干路网格局。现有国省县道公路干线网575.59千米,
农村公路(乡道和村道)1818.2千米,干线公路网以“两纵两横”交成“井”字形结构骨架,成为本市对外主通道,高速公路897公里。1995年11月开工建设海南西线高速公路(G98
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西线),2010年8月,属
中国高速公路的
海南省原东线高速、西线高速、海口绕城高速和三亚绕城高速被统一命名为“G98海南环岛高速”,形成一个环形闭合圈,总里程612.8公里,是海南省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全长118.7公里。
儋州市有
儋州汽车站等汽车站。儋州汽车站位于儋州市那大城区中兴大道,占地3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商场、候车室、停车场、乘车区为一体的多功能客运站。汽车站设计发车车位17个,每日发班可达500个,每日旅客发送量可达3万余人次。
铁路
儋州市铁路线路里程达到135千米,有2条铁路线路,有
海头站、
白马井站、
银滩站等火车站,实现了与
海口市、岛内其他重要城市的快捷联系。其中粤海铁路湛江至海安137公里、海口至叉河179公里,琼州海峡铁路轮渡23公里(简称“两线一渡”),年运送能力1000万吨。儋州是海南西环高铁途经线最长、面积最大、征地任务最重的市县。征地总长76.372公里,征地总面积4080.46亩,途经儋州境内9个镇103个村庄、2个国营农场、1个国营林场,征地拆迁涉及6000多户4万多人口。
海头站位于海南省儋州市
海头镇莳[shì]元新村,车站东距西线高速公路约9公里,西距海头镇政府驻地5公里,为本线
中间站。为线侧平式站房,站房总
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航空
儋州机场已完成初步选址研究工作。实现儋州洋浦对外1小时通达
海口市、2小时抵达三亚,对内基本形成“市域1小时交通圈、40分钟生活圈、30分钟美丽乡村及临港经济交通带交流圈”的通行时空圈层,形成
海南省西部地区较为完善的水陆空交通网络。
航运
儋州市港口众多,主要有白马井中心渔港、新英港、
海头港、干冲港、泊潮港、排浦港、南滩港、顿积港、峨蔓港、盐丁港、龙门港、
洋浦港、南华港、煎茶港、桥口港、英沙港、神冲港和鱼骨港等,其中白马井中心渔港为国家中心渔港,新英港为一级渔港,海头港、干冲港和泊潮港为二级渔港,排浦港和南滩港为三级渔港。另外儋州市洋浦港已建成泊位47个(含32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年通过能力达1.13亿吨,开通39条内外贸航线。2021年洋浦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561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878万吨,外贸集装箱35.5万TEU,占全省港口的76.5%和78.5%。其中水运货物周转量8161.52亿吨公;儋州市毗邻
洋浦港,拥有干冲、白马井、新英、海头、排浦、峨蔓、英豪、顿积、神冲等众多港口。。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儋州市有公交车26辆,线路26条,共331.55公里,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数量分别突破100辆和500辆。
人文
综述
儋州是
海南省文风始兴之地,海南最早的州学,
伏波将军、
冼夫人等诸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有“诗乡歌海”之称,荣获“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等称号。有东坡书院、
儋州故城等文物古迹、儋州调声、晒盐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儋州擂茶、兰洋五色饭、儋州蜜柚、儋州土糖等名吃名产。
文物古迹
儋州市共有15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另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
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座落在宜兴
丁蜀镇蜀山南麓,
元丰七年(1084年),
苏轼买田筑室蜀山,因而有了如今的东坡书院。东坡书院所处环境十分雅致,树木葱茏[lóng],鸟语啁[zhōu]啾,院内亭台楼阁,建筑整齐壮观,古朴典雅。东坡书院虽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天灾人祸,但代代乡党重文厚教,募资悉心修,至今仍保存完好。1996年10月21日,东坡书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儋州故城
“
儋州故城”占地300亩,建城历史达1400年。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开始筑城,宋、元沿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开四个城门,东门“德化”,南门“柔远”,西门“镇海”,北门“武定”。历代均曾维修或增建,民国年间儋州故城遭受破坏,仅存北门和西门,分别是:北门“武定门”与西门“镇海门”,两门附近的城墙基本保存完好。2006年5月25日,儋州故城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14日,中和镇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确定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儋州市非遗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截至2023年6月,儋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个。儋州市共有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即晒盐技艺(海盐晒制技艺)传承人谭政、儋州调声传承人
唐宝山。
晒盐技艺(海盐晒制技艺)
晒盐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海盐晒制技艺以海水为基本原料,利用海边滩涂及其咸泥(或人工制作掺杂的灰土),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手工劳作制成
盐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吹等方法,使盐卤自然结晶成
原盐。整个晒制过程有十几道工序,纯以手工操作。海南省儋州市洋埔半岛盐田方圆七百五十多亩,是当地重要的海盐产区,共有大小晒盐石槽七千三百多个,其中有些石槽已存在了一千多年。洋浦盐田是目前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盐场,这里沿用至今的传统晒盐技艺是我国制盐工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土法制糖技艺
土法
制糖技艺工序繁多,将当天收割的
甘蔗碾压
出汁后,需先过滤去除泥土、纤维等杂质。整个熬糖过程没有量筒量杯,也无需测评仪器,所有技术掌控只在熬糖师傅手口之间。当糖汁熬得粘而不断时,即起锅的最佳时机。此时糖浆的浓度很高,需要连续不断地搅拌,使糖浆内外温度均匀地降下来,刺激结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砂。最后再倒入磨具凝固冷却,糖块、糖条便可出炉。该技艺于2009年入选第三批
海南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
儋州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孕育出无数的上好食材,儋州美食最大的特色就是丰富,不但继承了琼菜讲究鲜、淡、滑嫩的特点,还充分利用当地特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风格。有儋州擂茶、兰洋五色饭、中和不老馍馍等特色美食。
儋州擂茶
擂茶发源于中国沿海地区,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
炒米,清香可口。原料有:
甜香罗勒、
茴香、薄荷、苦刺心、
紫苏、
穿心莲、刺
芫荽[suī]等。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兰洋五色饭
兰洋五色饭之所以谓之“五色”,是因为主料是普通糯米,但被
枫树叶、红兰草、紫兰草、野生、黄姜这五种天然植物染色剂浸泡后色彩缤纷。
五色糯米饭色、香、味俱佳,还有滋补、健身、医疗、美容等作用。有吉祥如意、五谷丰登象征。
中和不老馍馍
关于中和不老馍馍,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
苏轼被贬于儋耳,与这里的百姓打成一片,有位叫不老嫂的阿婆善做饼食,小有名气,而苏东坡也常用对联与百姓互换物品,一次,苏东坡宴请宾客,订购了不老嫂制作的馍馍,宾客们赞不绝口,苏东坡也已对联相赠,“不老嫂”的名号也流传至今。
松涛鳙鱼
松涛鱼因产自
松涛水库而得名,鳙鱼在水库自然长成可做成
剁椒鱼头、
脆炸鱼块五彩鱼丝、松涛鳙鱼头火锅等多种美食它味道鲜美、色泽红亮
鱼皮酥香、肉质肥嫩令人百吃不厌、流连忘返。
儋州粽子
儋州粽子取叶新鲜,体态硕大,种类繁多,馅由猪肉、
咸鸭蛋、
豆类、
鱿鱼丝等构成,进行配料时,用酒、蒜茸、
五香粉、味精、
酱油等混合腌制。用料十足的儋州粽子,五月飘香,驰名海外。2012年,儋州粽子手工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
地方特产
儋州蜜柚
儋州日照充足,雨水丰富,
土层深厚,气温水源、土壤都非常适合蜜柚生长。出产的蜜柚有足球大小,上尖下宽,含丰富的
维生素c;肥厚表皮里含有珍贵
芳香油、天然
果胶和高纤维质。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
健脾等功效,能帮助消化除痰止渴、理气散结,具有极佳食疗功能。
儋州土糖
儋州土糖以当地产的特色
甘蔗为原料,用古老传统技艺手工生产而成,除含有丰富
蛋白质、
糖类成分外,还富含钠、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养生滋补而深受消费者青睞。土法制糖技艺有500多年历史已入选儋州市第五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紫玉淮山
紫玉淮山与普通淮山相比,生长周期短,5-6个月即可成熟,亩产4000—5000斤,一年可种两季。紫玉淮山营养成分极高,富含淀粉、糖、蛋白质等20多种营养素,特别是
花青素含量是普通淮山的几十倍,具有眼睛保健,预防癌症、心脏病等功效,有“抗癌之王”“紫人参”之称。
儋州鸡
儋州鸡体躯短小,结构紧凑。具有野性强、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合群性好、肉质鲜嫩、肉香浓郁、皮薄肉实、
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特性。成品儋州鸡口感骨头坚硬,肉质香甜,味美芳香,营养价值丰富。
习俗
中和正月十五闹元宵
中和位于儋州市中北部的北门江河畔,是一座拥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中和都会举办隆重的闹元宵活动,这是中和一年之中规模最大、节日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习俗活动。中和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由来已久,
北宋苏轼在居儋期间所写的诗文里已经说到中和的
元宵节。正月十五这一天,中和热烈举行以舞龙舞狮、迎神、台角、故事会、马转亭、吃青等为主要内容的游街活动。
泊潮海龙舟
泊潮海龙舟习俗活动始于
清代。关于泊潮村举行海龙舟活动的来由,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泊潮村民的祖先数月都捕不到鱼,无奈之下,村民准备了贡品和香烛,到村里的陈杨庙祈祷,请求神明帮助他们捕抓到鱼。祈祷过后,村民
下海打渔果然捕到了鱼。从那以后,村民开始定期到陈杨庙中祈祷,最后演变成端午赛龙舟的一项重要仪式。泊潮海龙舟习俗丰富多彩,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充分体现了地域性民间文化色彩,是儋州旅游开发的一项重要资源。
海头“二月二”
海头位于儋州市西南部,一个天然港口,
渔业发达,享有“鱼米之乡”之誉。农历二月初二,是海头一个隆重的节日,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节日内容从拜神祈福,纪念奉旨到
海南省剿寇殉难的福建提督钟元帅,逐渐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民间艺术活动,活动项目有龙舞、装地色、台阁、走马棚等,形式多样。
艺术
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间歌曲。儋州在
刘彻时为
儋耳郡(前110),自古就有“歌海”的美誉。
北宋大文豪
苏轼居儋期间曾以“夷声彻夜不息”之句赞誉此地歌风之盛。1962年,
田汉先生到儋州视察时称儋州调声为“南国乐坛的奇葩”。近期,儋州又因包括“调声”在内的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调声歌会是群众自娱自乐、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儋州市政府已决定将每年的八月十五定为“
中秋节调声节”,用以全面保护调声。2006年,儋州调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儋州山歌
儋州山歌调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个历史时期,儋州人民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儋州山歌调声形式,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露社会丑恶,歌颂文明盛世,有力地推动了儋州经济社会发展。郭沫若先生曾赞叹“儋州山歌不亚于唐诗”,
田汉先生称赞儋州调声为“南国乐坛的一朵奇葩”。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儋州调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马井舞龙
白马井舞龙颇具特色,其所舞之龙身体庞大,光是龙头就需双人舞动。白马井舞龙,有“盘龙”“绕龙”“卷龙”“摆龙”“叩龙”“进龙”“缩龙”等二十余个套路。白马井
正月十六大拜年的“巡街”活动,舞龙是主要的项目。2009年,
白马井镇舞龙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
儋州排子鼓
儋州的红白喜事现场,常见到排子鼓的身影。排子鼓是一个
小军鼓,两个管
唢呐,一个
大锣,一副
大钹[dà bó]的乐器组合,其具有仪式音乐的特点。乐队中,鼓手是指挥,其他乐手配合鼓手进行奏乐。2009年,儋州排子鼓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
手写楹联
在儋州,诗词楹联的创作,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创作吟唱都十分盛行,孕育了
海南省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当地政府也通过开展“送楹联下乡”等活动,满足市民群众文化需求,涌现出一批像廖金泉一样有着春联情节的书法家。作为“楹联之乡”“诗词之乡”“书法之乡”的儋州,每年组织书法家送楹联下乡现场写楹联超过了3万副。即使活动已开展数十年,依旧深受当地群众追捧。
风景名胜
综述
儋州市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形成了“山、海、江、河、湖、泉”等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有火山海岸、新英湾、蓝洋温泉、石花溶洞、白鹭天堂、松涛天湖等;历史景点有东坡书院、儋州古城、百年橡胶园、千年古盐田、血为盟纪念基地、渡海先锋营登陆点、伏波将军庙等;度假胜地有海花岛、热带植物园、莲花山文化风景区、莲花寺等。截至2023年5月,儋州市共有4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重要景点
海南莲花山文化景区
海南莲花山文化景区位于
海南省万洋高速江汉高速出口、距儋州市区11千米处的
兰洋镇江汉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世纪50年代,当地在这里开采石灰矿,留下了6个巨大的矿坑,导致岩石裸露,矿渣遍布,洞外采坑深达十余米,不仅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破碎裸露的山体还存在安全隐患,周边不少住户陆续搬离。海南农垦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践行“两山”理论基础上,对莲花山六处破碎山体及矿坑进行全方位生态修复,以“福”文化为精神高地,通过整体统筹矿坑的生态修复,打造了莲花山文化景区,随着景区的建设,原采矿区内的植被大幅度的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景区周边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均得到保护,生态效益明显。
海南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
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
八一总场英岛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成功开发的最南端的天然
溶洞。该景区于1985年发现,2005年正式对外开业,称为“
海南省第一洞”,2014年8月被评为“在海南·不得不去的地方”,2019年评为省级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荣获2019年中国营地教育暨研学旅行大会组委会及ICE中国教育研究院“最具潜质企业”的称号,2021年入选“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是一个集探险科考、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与环保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景区,是一部活的地质景观
教科书。
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
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儋州市
中和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天南名胜”之称,蜚声海内外。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
苏轼从惠州贬至儋州,历时三年多,在此居住和讲学,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书院
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4字,为
清代举人张绩所题。其主要景点包括钦帅泉及载酒亭等。
对外交流
2006年,儋州市与美国
华盛顿州力湖市结为友好城市。
2010年,
黄冈市、
惠州市、儋州市和
眉山市四城缔结为友好城市,并轮流举办东坡文化节。
2019年12月,儋州市与希腊马拉松市缔结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儋州市.中国国情多语种数据库.2023-09-07
儋州调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