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剧情电影,由张杨担任编剧和导演,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人主演。影片讲述了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的10个族人和1个孕妇远赴2000多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6月2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并获得第二届意大利中国
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
剧情简介
杨培(杨培 饰)是芒康县普拉村的居民,他的兄弟因事故去世,没能实现前往
拉萨市朝圣的心愿,这让他一生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杨培的侄子尼玛扎堆(尼玛扎堆 饰)决定在马年的新年后与他一起朝圣。正好,这一年是神山
冈仁波齐峰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因此许多人都想加入他们的队伍。
最终,11个村民决定一起前往。他们使用一台拖拉机带着帐篷、衣服和粮食,沿着318国道前行,展开了长达2000多公里的旅程。途中发生了女藏人要生孩子和交通事故等意外,他们只能自己推车前行。
他们最终抵达拉萨并前往布达拉宫朝圣,但因为他们的盘缠已经用尽,所以男藏人在拉萨当洗车和建筑工人赚取旅费,以继续前往冈仁波齐峰的旅程。在拉萨,他们住在客店里,老板娘被喇嘛要求叩十万个头,但是她身体不好无法实行,于是她要求众人代替,免却众人的住宿费用,喇嘛被她的诚心感动而应允。
最后,他们在拉萨工作了两个月后再次出发,终于到达冈仁波齐峰。不幸的是,杨培在此地病逝,众人邀请喇嘛为他在山脚下举行了天葬仪式,然后再开始归家的路程。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影片名《冈仁波齐》取自
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它也是世界第二高峰,海拔6000余米。冈仁波齐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被众多信众认为是“世界的中心”。由于被众教视为心中的圣地,被誉为“神山之王”,每年都有各教派很多信徒前来朝拜。其中对
藏族来说,对冈仁波齐的向往更是根植到他们的宗教文化里,在他们眼里生活就是朝圣,朝圣也是生活,以磕头的方式朝山就是最传统的藏民族表达信仰的行为方式。
导演张扬2007年进藏取景时遇见一位带着徒弟从
青海省一路
磕长头到拉萨朝圣的巴活佛,由此心生灵感,故事的主线和角色逐渐在他的脑海总成型。经过十几年的灵感酝酿,拍摄方案终于确定,即用一年的时间,跟着一组真实朝圣的队伍拍摄,在此过程中用一种苦行僧的方式,跟他们朝夕相处,同吃同住,以不规定剧情的方式从他们本身的生活里挖掘故事和人物。
演员选角
张杨影片拍摄的构想得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电影人的认可,团队组建和时机都成熟之后,演员选择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确定演员之前,导演张杨对故事走向和
人物设计已经构思了许久,如七八十岁可能会死在路上的老人,在途中生下孩子的孕妇,想通过朝圣赎罪的屠夫,七八岁的孩子和他(她)的父母,十六七岁的小伙子,50来岁成熟稳健的队伍掌舵者。
有了初步的设定之后,2013年11月下旬剧组开始为影片选景和选演员,从
香格里拉市走到德勤再到四川巴塘,直到途经其中的
芒康县普拉村看到一个牵
野牦牛的名叫
斯朗卓嘎的女孩才有了眉目。导演认为斯朗卓嘎的形象非常好,但是当剧组人员前去询问时,斯朗卓嘎由于谨慎害羞,谎称他们是住在三个小时山路外的另一个村子的。到晚上的时候导演还是对斯朗卓嘎印象深刻,于是决定前去洽谈,结果发现这个女孩其实就住在附近。
剧组的到来让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最初村子里的人对拍电影认知不强,但是说到朝圣就很有兴趣,也一直有朝圣的愿望,而且通过斯朗卓嘎一个人就串联起了整个演员阵容。斯朗卓嘎的公公
尼玛扎堆饰演朝圣队伍的“掌舵人”,因为他父亲刚去世没多久,他悔恨当初没带父亲去朝圣;尼玛扎堆的叔叔
杨培饰演七十多岁的老者,他跟自己的哥哥一样一直有朝圣的心愿;斯朗卓嘎的姐姐
次仁曲珍刚好怀孕担任孕妇,斯朗卓嘎的两个青年亲戚饰演青年小伙,通过这两家人还物色到了
扎西措姆以下三口以及一个家徒四壁的屠夫。
至此孕妇、掌舵人、老人、少年、小女孩、屠夫等一行11个
朝圣者就像命中注定一样加入了 剧组,原本设想要遍地撒网、七八个村子才能拼凑齐整的演员阵容,在一个村子里全部凑齐了。
影片拍摄
影片拍摄从2013年11月开始,到14年11月底结束,拍摄历时一年有余,在此期间拍摄团队都待在高原上。导演希望让观众看到的是生活而不是故事,所以采取相对纪实的手法进行拍摄,因此影片中人物“表演”的就是他们的日常,拍摄者尽力不干预他们的任何行动。拍摄的时候没有剧本,而是边走边看边拍,用一种客观的视角来呈现朝圣路上的人。
拍摄所在地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夏天的
氧气量较低,到了冬天氧气量进一步下降,加之气温非常寒冷,因此几乎都在零下十几度的冰天雪地里拍摄。在长达2000公里的朝圣旅程中 ,11人组成的朝圣队伍真实地行走,拍摄团队随着队伍全程真实记录,石头掉下来就拍石头,垭口下雪就拍下雪,赶上雨季就拍雨戏,包括吃饭、睡觉、磕头、念经等日常都录入到镜头中。除此之外,整个电影通片使用有源声音,除了片尾曲从头至尾没有添加任何主观音乐。
幕后花絮
导演张杨很早之前曾揣着3000元钱和一台walkman(随身听)独自在
西藏自治区流浪3个月,从那时起西藏成了他寻找人生和电影创作双重答案的地方。冈仁波齐在藏语里就是神山的意思,2014年是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导演希望在这一年让电影落地。影片拍摄过程中需要面临极端的生存环境 ,很多地方危险系数较高,时常听到石头滚落的声音,必须戴着安全帽工作,但是所幸的是拍摄期间剧组没出过任何安全方面的事故,唯一的意外是在拍摄完成后从西藏回
云南省的路上撞了一头牛,赔了一万多块钱。在拍摄完成后,张杨带着主创之一的
索朗尼玛和两个剪辑师转了一次冈仁波齐。
电影原声
参考资料:
影片特色
《冈仁波齐》是一部带有纪录片特质的
剧情,在影像风格和镜头运动上都接近于纪录片的拍摄,长镜头跟拍和纪实性的摄影风格将朝圣者朴素的生活面貌展现出来。其中的演员只是在用心表演他们自己,而不用去表演任何人。在这种拍摄方式下,影片朴素得让人忘记它是一部用纪录片手法拍的故事片,不由自主地把它当成纪录片。
获奖记录
发行与票房
上映时间
参考资料:
票房表现
《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仅以1.6%的排片量开画,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影片上映第11天票房即突破4000万人民币,上映一个月票房达9630万,远远超出导演300万人民币票房的预期。截止到2023年5月8日,该片在中国内地累计收获票房1亿元人民币。
口碑与评价
网站评分
以上评分截止到2023年5月2日。
影片评价
《如东日报》评:《冈仁波齐》是冷静克制的“
伪纪录片”,它不专注于营造恢弘史诗,人物如何吃饭、如何和理发店的姑娘调笑等琐碎日常才是重点。我们强行解读的神圣,在
朝圣者眼中不过是生活。可以说,朝圣之路在导演的镜头下变成了人生之路。
《广电报》评:这是一部纪录片风格的电影,虽然路上遇到诸多未知状况,但影片整体却是一部非常平静的电影,平静到好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没有高潮。真是这样吗?在我看来,那些平静的细节,恰恰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比激烈的冲突更有力。
《人民画报》评:《冈仁波齐》是导演张杨的一部小成本电影,讲述朝圣朴素而艰辛的过程——深处西藏“普拉村”的十几位村民结伴出发,翻山越岭,以最令人惊叹的磕长头的方式,前往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他们风餐露宿,历经寒暑,面对生死……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激荡壮阔。
《好莱坞报道》评: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
《新华日报》评:《冈仁波齐》没有一个明星,但每一个人的表演都质朴而真实,令人敬重和感动。《冈仁波齐》却返璞归真,以纪实风格拍摄,通片没有一个特效画面。《冈仁波齐》没有一句口号,许多观众却从中获得了追求理想、努力工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