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泰(1877—1935),字奏平,出生于
桐庐县在城镇(现
桐庐镇)。他是
清代时期的附贡生。在
戊戌变法之后,他接受了新政策的思想。在
光绪帝去世期间,尽管有规定禁止民众理发,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习惯。
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在县城内率先剪去辫子,并反对女性缠足,积极倡导女子教育。他还创办了慈惠女校,并购买了多台
缝纫机,以便学生能够同时学习文化和生产技能。
宣统元年(1909年),胡传泰与其弟弟胡传铿
共同出资开设了私立琢成两等学堂,学校的地址位于延龄斗坛。1913年,作为县教育会成员之一,胡传泰与叶恩燏合作创建了
桐庐县立女子高等小学,并设立了附属的
国民学校。胡传泰担任该校的校外经理,负责规划建筑工作并筹集资金。由于桐庐县立高等小学附近缺乏干净的水源,师生们只能使用池塘里的浑水,这可能会导致疾病传播。因此,胡传泰等人计划开挖一口井,但由于资金不足,这一计划一直未能实施。后来,他的母亲江太夫人愿意拿出积蓄来支持这项工程。最终,他们成功地建造了一口名为“胡母井”的井,解决了学校用水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
桐庐县开始编纂县志,胡传泰被任命为总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中断,但在他的努力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总共十八卷十六册的县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