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地级市
晋城市,古称泽州、建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地级市,是山西省唯一列入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的城市,素有“凤凰之城”“太行山明珠”的美誉。位于山西省东、太行山南,市境东西长160千米,南北宽100千米,辖1区4县1市,总面积9490平方千米。2021年,晋城市常住人口为218.86万人。
晋城市地处山西高原东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略长于秋的特点,市境地域版图呈椭圆形,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北部高、南部低是晋城市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境内大部地区海拔在800米以上。太行山脉经其境,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之美誉。沁水县下川遗址,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是晋城市早期人类活动的证明,1945年,晋城解放,1983年7月,晋城县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晋东南地区代管。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属山西省管辖。
截至2022年末,晋城市GDP总量突破2300亿元,达到230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2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05.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5322元,按202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5659美元。晋城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给城市,坐拥中国1/4无烟煤及1/3煤层气资源。截至2022年,晋城市GDP增速连续三年山西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年实现翻番;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山西省第一,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40.2%;光机电产值近三年年均增速26%。
晋城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沁水县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县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还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泽州高都、沁水八里坪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高平市一带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
名称来历
晋城,古称泽州周代晋国之地。公元前376年,魏、赵、韩三家分晋,迁晋静公于端氏,奉祀于高都,晋城因晋君奉祀于此而得名。晋城作为地名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其最初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记载:赵魏韩三家分晋,晋静公定居泽州,故名晋城。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夏商时期,晋城属帝都内,春秋属晋国,周朝,晋城大部地域属韩,部分地域属魏。公元前260年四月,长平之战,在丹朱岭南侧起伏的低山丘陵和稍稍平坦的丹江谷地中展开。秦赵两军的小股部队,首先在空仓岭以西交火。赵军初战受挫,秦军斩杀了赵裨将“茄”。七月,空仓岭防线失守,二鄣城沦陷。廉颇再次后撤,退过了丹河。赵孝成王派出赵括到前线接替廉颇,同时,秦昭襄王命令白起秘密赶往前线,接替秦军的指挥权,《史记》记载,赵括初一到任,即撤换中层军官,拉开进攻架势。公元前260年八月,赵军从百里石长城倾巢而出。白起令秦军佯败,将赵军引过丹河。退却的秦军死守秦垒壁,两军在垒壁前展开激战时,白起派出25000人的精锐“奇兵”,强行军翻过丹河河谷北边的发鸠山,绕到赵军后方长治盆地。趁着赵军后方空虚,迅速攻占了长平关和故关。同时,切断赵军主力和重部队的联系。坚守46天后,赵括秦军射杀,决定国运的长平之战,落下了帷幕。据史书记载,秦军主将白起残暴凶狠,嗜杀成性,为卸下40万战俘的沉重包袱,下令将战俘全部杀死。
秦汉至南北朝
秦国统一天下后,属上党郡,城址位于现在长治市东汉时期属太原市,三国时期,境域属魏国,建置沿袭西汉晋朝时期,属平阳郡(治所今临汾市),泫氏、高都属上党郡(治所在今长治市),十六国时,境内开始有县以上建置。南北朝时,晋城属北魏
隋唐至明清
隋唐五代时期,隋朝实行州县或郡县制,建州改名为泽州,晋城别名泽州由此得名。唐朝,实行州管县制,境域属河东道泽州或高平郡。五代十国时期,境内为梁、唐、晋、汉、周五代反复争夺之地,元代,境域属晋宁路(治所在今临汾市),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第一次确立泽州领5县建制,辖区约相当于今晋城市范围。明朝时期,泽州改为直隶州,属冀南道,隶属山西布政使司管辖,境域面积不变。清代沿袭明朝建制,泽州府管辖凤台、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5县。治所在凤台县。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废府、州,存县设道。1914年废泽州,所辖各县归冀宁道,同年改凤台县为晋城县。1930年,山西省统一废道,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5县属山西省。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于1937年底至1938年初,以上党郡为中心逐步建立太行山太岳抗日根据地,属晋冀豫区。1940—1943年,晋、高、阳、沁、陵5县县城,先后被日军占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所属的太行行署和太岳行署,除建立高平市陵川县沁水县等县抗日县政府外,并在边缘地区设置新县,先后设立士敏县(以端氏为中心,为纪念爱国将领武士敏而名)、沁(水)南县、晋(城)沁(阳)县、晋(城)北县、晋(城)东县、陵(川)高(平)县、建宁县、阳(城)南县与阳(城)北县。1945年,恢复原5县建制,1948年2月,晋城县城关区设晋城市,1949年8月撤销,辖区仍归属晋城县。1949年9月,山西省设立7个专区,长治专区成立。晋城、高平、阳城县、陵川4县属长治专区,沁水县归属翼城临时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月,翼城临时专区撤销,沁水县归属长治专区。1958年,陵川、高平两县并入晋城县,沁水县并入阳城县,境内只设2个县,同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晋城、阳城归属晋东南专区。1959年7月,陵川县从晋城县分出,恢复原陵川县建制;1959年10月,沁水县从阳城县分出,恢复原沁水县建制后,至1985年今晋城市境内无独立行政区划
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原晋城市(县级)分为城区和郊区。原属晋东南地区所辖高平、阳城、陵川、沁水4县划归晋城市管辖。晋城市属山西省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隅、太行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6′05″~113°37′15″,北纬35°11′12″~36°13′56″。东与河南省辉县市修武县接壤,南与河南省的博爱县沁阳市、市济源市交界,西与省内临汾市安泽县浮山县翼城县为邻,北与长治市长子县上党区相连,总面积9490平方千米。市域西侧舜王坪是晋城市最高点,海拔2358米,最低点位于南部沁河,海拔不足300米。
地质
晋城市地处Ⅰ级构造单元华北断块南缘,市境地质构造主体为Ⅱ级构造单元吕梁——太行断块,构造线北北东向,西南边缘跨越豫皖断块,构造线转为北东向。境内地质运动历经晋宁构造华北台缘裂陷,加里东一海西一印支运动盖层稳定发育,至燕山断褶运动,形成了以断裂为界,多级褶皱带为主体的块坳和块隆构造格架。
晋城地层以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为主,从老至新分别为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其中,以古生界及中生界为主,约占市域总面积的85%,境内地层形成于五个地质“代”,底层基底由太古界深变质岩系元古界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构成。
新生界第四系分布于高平市晋城盆地,由坡积、洪积和冲积物组成,厚0~42米,岩性为棕红、紫红等黏土、亚粘土,夹细砂、粉砂及中粗砂砾石层。中生界白垩系晋城市无分布。侏罗系晋城市无分布。古生界二迭系分布于沁水县拗陷中。石炭系分布于陵川县阳城县、沁水,由沙岩、页岩泥岩铝矾土大理石煤层铁矿黄铁矿等组成。泥盆纪晋城市无分布。志留系晋城市无分布。奥陶系分布较广。由灰岩、泥灰岩和含燧石白云岩组成。寒武系市区东部和南部,陵川、晋城、阳城和沁水呈弧形代状分布。元古界分布于阳城县羊圈底庙以南一带。太古界零星分布于东部和西南部出路在陵川横水、大河口和迈河一带及阳城县羊圈底庙一带。
气候
晋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长夏短,雨热同季,温和宜人。年均降水量一般为624.6~680.8毫米,气温的变化特征是夏季温差小,春秋季节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11.5℃,平均气温年较差27.1℃,最大日较差 28.5℃。年均无霜期年198天,最长达232天(2006年),最短为138天(1959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319.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73.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93天。极端年最大雨量1010.4毫米(1956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65.7毫米(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
地形地貌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87.1%,其中山地占58.6%,丘陵占28.5%。东部、西部和南部,群山连绵,山崇岭峻;北部和中部,丘陵起伏,盆地相间。盆地及山间宽谷占总面积的12.9%。城区位于晋城盆地中心地带。在平面上呈椭圆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中山和中低山为主,有中低山、丘陵和河谷三种地貌类型。主要山峰有白马寺山、张村山、七岭山、五门山、方山、东武匠山、玉屏山等,境内最高伊侯山主峰位于城区西上庄办事处西掩村北,海拔 1122.5米,最低点位于钟家庄办事处洞头村的白水河出境处,海拔586.3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8%,山间盆地、河流宽谷占12%。
水文水利
沁河黄河一级支流。 发源于平遥县黑城村,自北而南,向南经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市郊区,切穿太行山,自泽州县的拴驴泉进入济源市紫柏滩流入河南省,经济源、沁阳市博爱县、温县, 于武陟南流入黄河。春秋时期,沁河名为少水,西汉开始,改称沁水,也称水,近代称沁河。河长485千米,流域面积13532平方千米。 山西省境内长360千米,流域面积为1.07万平方千米,沁河也是山西省晋城市境内第一大河。水资源占晋城市总量的53%。
沁河支流白水河和北石店河,均由西北向东南流入丹河。白水河西部源于老猪山与长河分界,西北部源于伊侯山、白马寺山与巴公河、北石店河分界,途经白水村、河东村、寺底村、西武匠村和洞头村,于泽州县境内流入丹河。白水河总流域面积121.8平方千米,在城区境内主河长9.6千米。主要支流有东城河、西城河、花园头河、回军河、小西河。北石店河发源于白马寺山北坡,途经小车渠、大车渠、尧头、鸿春、刘家川等村,经太焦铁路、晋长二级公路,进入泽州县境内,流入丹河。总流域面积37.5平方千米,河长7.8千米。主要支流为司徒河。
张峰水库是晋城市唯一一座大型水库,是黄河流域沁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省市联合建设的中国重点水利工程,水库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张峰村,是黄河流域沁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4990平方千米,库容3.94亿立方米,工程由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坝、导流泄洪洞、溢洪道、供水发电洞、电站和渠首泵站等。大坝为黏土斜心墙堆石坝,坝高72.2米,坝顶长627米;电站装机容量为6830千瓦。输水工程包括总干、一干、二干和三干,分别向阳城、高平市泽州和晋城市城区四县、市供水,线路总长145千米,总干和二干渠上共设泵站两座,装机总容量为8245千瓦。
2004年11月17日,“十五”水利发展标志性工程的张峰水库奠基,自水库建设开工以来,经两年四个月的奋战,水库枢纽工程提前8个月胜利完工。整个工程共评定单元工程4900个,全部合格,其中优良4169个,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了85.1%,居中国国内先进水平。
土壤
境内土壤可分为2个土类,3个亚类, 10个土属,29个土种,褐土类为主要土类,总面积16.66万亩,分布较广。红黏土面积较小,仅为8243亩,零星分布在丘陵沟壑的上中部。养分属中等水平。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雨涝、冰雹、霜冻等。暴雨灾害每年主要发生在7月至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8月19日,降雨量达到181.6毫米,北石店镇刘家川降雨量达到209.2毫米,强降雨造成大面积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5640.3万元。霜冻灾害每年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1年3月26至30日,境内4.7万亩小麦和0.5万亩果树全部受冻,减产25%~30%。地质灾害主要为煤矿采空区造成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煤层自燃、地层下沉、崩塌。
2021年入秋以来,持续降雨致晋城汛情严峻,沁河洪量达到40年以来的极大值。洪水总来水量6.24亿立方米,水位从756.78米达到了建库以来最高水位760.51米,接近760.80米设计洪水位,面对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和洪水,张峰水库利用5000万立方米的调洪库容调节了6亿立方米的洪水量。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晋城市作为典型的矿业资源型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的矿藏有20余种,煤、铁、铝、硫黄、石膏石英、石灰石、白云岩等储量丰富,锰、铜、铅、稀有金属在市境内也有发现,各种矿藏中,煤、铁储量最大。境内煤炭已探明储量273.3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占山西储量的1/2和中原地区储量的1/4。煤层气已探明储量达6.85万亿立方米。铁矿储量为2.23亿吨。硫铁矿、铝矾土的储量也在5000万吨以上,石灰石储量高达6.5亿吨。是晋城市优势矿产资源。大理石的储量约6.05亿立方米,品种有墨玉汉白玉、紫檀玉、象牙玉晚霞玉等达28种。铁矿、铝土矿等金属矿产品位低,储量小,属短缺资源。铁矿资源以山西式铁矿、陵川式铁矿为主,矿体规模小,保有储量低,依赖市外供应。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晋城市土地总面积为 942042.85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691883.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3.44%;建设用地面积为45680.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5%;未利用地面积为204478.9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1.71%。土地利用率为78.29%,土地垦殖率为20.56%。
水资源
晋城市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境内有沁河丹河卫河3条水系,总流域面积为9422平方千米;水量年度间变化较大。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占山西省水资源总量的15.1%,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高出山西全省平均数的1倍~2倍。
境内水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均匀,总体概况是“富在沁河,贫在丹河;富在山区,贫在盆地;富在下游,贫在上游”。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看,沁河流域和丹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从地理位置看,晋城市水资源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河流下游,上游水量极少,下游有水难以利用。2021年晋城地表水资源量 34.7913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11.799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 37.7718 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32,产水模数39.8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地表水入境水量10.087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1.9307亿立方米,1 座大型水库和7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8891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晋城市境内现有野生植物274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紫椴、野大豆5种,中国特有植物17科22属22种。中条山是晋城树种最多的地区,有“山西省植物宝库”之称。截至2022年末,晋城特有的珍稀植物白皮松、山西特有植物南方红豆杉、银杏、千头柏、侧柏、栓皮栎、皱皮木瓜、黄连木、水杉处于濒危状态。
动物资源
晋城市自然生态物种丰富,境内陆生野生动物343种,其中兽类45种,鸟类256种,两栖爬行类42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23种。已知动物种群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110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包括华北豹原麝猕猴大鲵属林麝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勺鸡金雕秃鹫猎隼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其中,珍稀濒危保护物种褐马鸡黑鹳、华北豹、原麝为山西省四大旗舰物种。陆栖脊椎野生动物541种。两栖爬行纲42种,有中国大鲵、林麝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75种。
生物多样性
境内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历山、阳城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阳城山、泽州猕猴、陵川南方红豆杉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16.02万公顷,占晋城国土面积的16.9%;历山自然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300余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11种;有动物342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38种。蟒河自然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882种,动物285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黑鹳金雕、金钱豹3种,二级有猕猴水獭亚科等28种。在野生植物资源中,有珍贵的野生猴头、木耳、蘑菇等菌类微生物。
自2021年以来,经晋城市泽州县猕猴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监测,数十次捕捉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北豹的身影,华北豹是中国独有的金钱豹亚种,中国数量不足400只,经专家研判泽州猕猴保护区内常年活动的华北豹有4只,华北豹的存在也标志着泽州县野生动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历山自然保护区
1983年12月26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中国温带亚热带的过渡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距县城56千米处的“中国农耕文明发源地”下川村一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10″—112°5′35″,北纬35°16′30″—35°27′20″。海拔2358米的历山是晋西南最高峰。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拥有华北平原上唯一的一块万亩亚高山草原和华北地区最后一块原始森林。保护区总面积248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541.5公顷,缓冲区面积为2722公顷,实验区面积13936.5公顷,总蓄积93720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9%,1988年5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丹河湿地公园
丹河人工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垂直流人工湿地。位于泽州县东焦河水库库尾,占地面积1599亩,于2008年8月7日开工建设,2013年9月10日投入运行。湿地种植有芦苇、香蒲等各类水生植物350万株,布设柔性人工水草2万平方米,790亩的植物长廊和37万平方米的景观水面,年处理污水2880万吨。目之所及,蓝天碧水、鹅鸭游弋、步道蜿蜒、草绿花香,山体、湿地飞鸟相映成趣极尽自然生态之美。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晋城市辖城区、泽州、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五县(区),代管1个县级市——高平市
人口
人口
截至2022年末,晋城市常住总人口为218.9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0.1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03%,出生人口1.69万人,出生率为7.72‰;死亡人口1.86万人,死亡率为8.47‰;自然增长率为-0.76‰。常住总人口性别比为102.98。
民族
古代,境内曾是多民族聚居区。后逐渐与汉族同化。现今晋城市各县(市、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多来自民族地区,或因工作、就业定居晋城。计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布依族藏族白族苗族傣族畲族、维吾尔族、纳西族土族、撤拉族、哈尼族哈萨克族羌族等33个少数民族,共7060人,占晋城总人口的0.3%。
方言
山西方言也指晋语。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区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声调也有极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晋语全浊音清化有四种不同的演化方式,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部分地区有六个、七个或四个声调。方言学家李荣先生曾经说过:“山西省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丰富。共分六片。分布于山西晋语与豫北晋语以及中原官话汾河片交界地带,分属于晋语上党片晋城小片、长治市小片和中原官话汾河片。
宗教
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种宗教、13个宗教组织。市级宗教团体有佛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县级宗教团体有:城区佛教协会和基督教协会;泽州县佛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和基督教协会;阳城县佛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基督教协会和基督教“三自”爱国会;陵川县佛教协会。宗教活动场所129处,其中佛教72处,道教12处,伊斯兰较12处,天主教8处,基督教25处。
佛教传入晋城的时间约在隋唐,至今1300多年。僧人所居称佛寺、寺院。境内原有寺院107所。修建年代较早、保存较好的青莲寺、开化寺等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寺庙有城区白马禅寺、高平金峰寺、七佛山寺等。
伊斯兰教传入晋城的时间为1650年,至今350余年。宗教活动的场所称清真寺,亦称礼拜寺。境内共有清真寺12座。其中建筑最早(1861)、保存完整的是城区东关清真寺。
基督教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传入晋城地区。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为基督教堂,亦称“耶稣堂”。境内原有基督教堂5座,保存较好的有2座。即1900年修建的阳城东关教堂和1904年修建于城区新市东街的基督教堂。
天主教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传入晋城地区。教徒活动的场所称天主堂。境内有天主教堂6座。位于高平城关果则沟的露德圣母堂修建最早(1816);位于陵川杨村乡太和村的若亚教堂保存较完好;位于泽州县大箕镇小寨村的圣母玫瑰堂建筑风格独特,教堂、房舍浑然一体,为中国少见的城堡式教堂。
晋城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于2002年12月18日,伊斯兰教最初是阿拉伯人的宗教,诞生于7世纪初叶的阿拉伯半岛中西部商业重镇麦加,据中国史书记载,唐宋两朝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开始传播的时期。元代开始,伊斯兰教成为与其他宗教并行的独立宗教信仰,进入新疆地区最早是在10世纪初时中国五代时期,传播活动与伊斯兰教势力在中亚的发展关系密切,维吾尔族在古代称为“回纥”或“回鹘”,是突厥人游牧部落的一支,后建立汗国,接受伊斯兰教,并以武力加以推行,经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最终战胜了于阗一带的佛教势力,在南疆确立了伊斯兰教
政治
经济
综述
中国最大的无烟煤和煤层气生产基地、世界康养示范城市、中国拥有古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全国文明城市等,山西省晋城市,集众多城市名片于一体,利用独特优势,走出了一条求精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市境依太行山、王屋二山,与河南新乡、济源市、焦作三市交界。地理区位优势明显,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晋城市与郑州市同被纳入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晋城市煤层气产量占中国的1/2,煤炭煤化工产业集群、钢铁铸造产业集群、煤层气产业集群、光机电产业集群、全域旅游产业集群是晋城市特色经济产业亮点。
全力保障“菜篮子”,晋城市聚焦生猪、家禽、肉羊、蜂业、蔬菜、中药材六大特优产业和蚕桑、黄梨、番薯三大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值收益。
第一产业
截至2022年末,晋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8.1亿元,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晋城市支持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新建、改造、智能化提升等方式,发展设施蔬菜。围绕农业“特”“优”战略,以陵川县高寒山区卷心菜泽州阳城县旱地西红柿、辣椒等市场占有量较大的露地蔬菜产品的开发为龙头,发展巴公大葱、老种子小米、紫苏元气茶、神农圣菊、兰花醋、谷物浓浆、火麻仁油等特色农业,“沁水蜂蜜”“陵川平顺潞党参”“陵川连翘”“高平大黄梨”“阳城蚕茧”“高平山茱萸”“泽州黄小米”是晋城市地理标志农产品。
晋城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冬长夏短,光照充足,依托气候特点、区位以及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连栋温室大棚和覆被式大棚,以茄果瓜类、叶菜类蔬菜和特色水果为主,围绕“依托城郊、服务城市”的定位,推进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和高标准的设施农业观光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茄果类蔬菜、反错季水果和食用菌产业。面向黄河金三角区域,推进蔬菜周、年生产供应、食用菌规模发展、反错季特色水果生产。作为山西生猪生产优势区,晋城生猪养殖以“饲料加工—核心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值收益。
沁水县被中国养蜂学会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和中国成熟蜜生产基地,陵川县被列为山西省第一个中华蜜蜂保护区,“晋城荆条花蜂蜜”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同时,晋城蜂业产业链条建立了从良种供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推介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中晋百草盛”紫苏籽油、“珍当红”连翘叶茶、“南义城红薯”“沁河浪花蜂蜜”“巴公大葱”等荣获首批100个晋字号特优农产品品牌。
第二产业
晋城是晋东南城镇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中部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连接点,也是山西省面向东部地区的重要门户。2022年,山西省确立了包括现代医药在内的10条重点产业链,
2022年,晋城原煤产量1.39亿吨,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山西省第一,建成中国最大煤层气田,瓦斯抽采规模位列山西省第一,煤层气产量年均增长近20%。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落成,康硕轻合金快速成型中心、低应力制造系统研究院投入使用。光机电产业基本形成以富士康为龙头的“1+110”产业集聚。光通讯接插件光学镜头模组、自动化设备、精密模具、精密切削刀具、精密手机构件等产品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钢铁铸造产业集群,铸铁管及管件、灰铁排水管及管件、市政井盖等市政类铸件,产量占中国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以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理念,逐步形成以0.3毫米冷轧薄板和3D打印为核心,原料、烧结、炼钢、铸造、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山西星心半导体项目,是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引进的单体投资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填补了晋城没有电梯制造企业的空白。以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泽集团为龙头,加快“造气岛”建设,引进德国GPS锅炉技术和国家能源集团先进技术,集中供气,集约发展,建设巴公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综合改造升级项目,带动形成100亿元的循环经济园区,推动传统煤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
第三产业
以优鲜多歌供应链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预制菜企业通过产品创新研发、工艺转换、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农产品的销售。鼓励传统批发零售业个体工商户创新云直播、云逛街、云购物、云体验、云旅游等新型经营模式,鼓励老旧小商店、杂货店、小卖部等分散经营零售店通过加盟、合作等方式参与品牌连锁店经营。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3.1亿元,增速高于山西省(-2.4%)1.8个百分点,排山西省第5位。
全域旅游监测平台、“一部手机游晋城”平台、智慧旅游示范区建设相继完成,“一部手机游晋城”平台是全域智慧旅游项目之一,平台以便民为出发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为游客提供游前智能行程规划,游中智能景区导览,游后特产送门到家的管家式服务。平台整合公众号、小程序、晋来办三个平台为一体,进行统一展示和资源管理,实现应用一机多端,便利游客,同时,创新性开发了全域手绘地图导览、景区AI智能换脸、AR增强现实导航、智慧厕所引导、智慧停车引导等功能,依托“互联网+旅游服务”,覆盖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的各项游玩需求。
2022年,晋城市有交通运输、仓储、邮递等物流企业200余家,其中,运盛物流、山西汽运集团晋城汽车运输公司是境内国家4A级物流企业。诚安物流、晋城诚运物流、山西万志物流等本土企业布局传统物流业务,同时,晋城物流行业加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生物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跟踪、认证、交易、支付、监管、信用评价等环节的应用推广,运用数字化建设新技术,推进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智能化建设,开展无人机、无人仓、无人车和无人站场集成创新试点,推动“互联网+”车货匹配、运力优化、运输协同、仓储交易、云物流和云仓储等物流新业态发展。
经济功能区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8月建区,1997年3月获批山西省省级开发区,2013年3月获批国家级开发区,2017年7月,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现有主区、金匠工业园,整合北石店工业园区、巴公工业园区和北留周村工业园区,形成“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区域面积86.8平方千米。 
交通事业
综述
境内太焦、候月铁路穿境而过,晋焦高速、长晋高速、晋阳高速、207国道、省道与县道、乡道交织成网,陆路交通便利,截至2020年底,晋城市公路通车里程达9651千米,其中,国道505千米,省道621千米,农村公路8525千米。公路密度达到102千米/百平方千米,41千米/万人。太郑高铁、太焦铁路侯月铁路贯穿全境,境内铁路线路总长264千米。晋城太行山机场为民用支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选址位于泽州县金村镇太行山村,规划跑道长2800米,航站楼面积约10000平方米,机场用地约3340亩,在中国38个同类机场中,晋城机场唯一取得国家民航局行业审查意见和完成军地协议签订,预期“十四五”末建成通航。
公路
晋城市境有晋焦高速、晋济高速、高陵高速、晋阳高速、晋城-新乡高速公路、阳翼高速、环城高速、高沁高速公路、阳济高速,通车里程429千米,高速出口32个,高速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4.51千米,高于山西省高速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3.64千米,是山西省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地级市。晋阳高速公路全长36千米,于1997年12月25日建成通车,是晋城境内的首条高速公路。晋焦高速公路(山西晋城至河南焦作)全长48千米,是G5512晋新高速的晋城至焦作段,是山西省“九五”期间公路建设重点项目,公路1997年10月开工,2002年12月正式通车。线路全长48千米,山西境内32千米,为全封闭、全立交,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晋济高速公路地处太行山脉南端,北起晋城市泽州南路的城区互通,与长晋高速公路、晋焦高速公路相接,沿线穿越城区和泽州县的4个乡镇17个行政村,终点位于省界,全长30.049千米。
晋城-新乡高速公路是沿太行山脉连接晋、豫两省的重要高速通道,起点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块村营村,终点位于陵川县营盘村,西与高新高速公路相连,东与鹤辉高速公路交会,全长约69.75千米,线路是中国国家G55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的三条联络线之一。长晋高速是G55二广高速公路在山西省境内的一段,向北与太原至长治高速公路对接,直达省城太原市;向东与长邯高速公路、晋焦高速公路相通,横出太行山接入G4,向南与晋济高速公路贯通,可至中原腹地济源市洛阳市;向西与晋阳高速公路相连,可通侯马市运城市,直达豫陕。线路全长全长93.04千米,晋城境内61.545千米。截至2022年末,晋城市公路线路里程9838千米。
铁路
太焦高速铁路起于山西太原,经晋中市长治市、晋城至河南焦作,南与焦柳铁路交汇,全长432千米,焦作至太原段长372千米,晋城境内76千米。是中国高铁网“八纵八横”的呼南高速铁路主线组成部分,是首条纵贯太行山的高铁,高铁于2016年10月全线开工建设,山西省境内设太原南、晋中、太谷东、榆社西、武乡县、襄垣东、长治东、长治南、高平东、 晋城东站
太郑高铁起自太原南站,经晋中、长治、晋城至河南郑州。全长约432千米,由新建太原市至焦作高速铁路与既有郑州市至焦作高速铁路衔接而成。新建太原至焦作段全长约358.8千米,山西境内约325.4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呼南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1月20日,太郑高铁试运行,12月12日,高铁晋城东站正式启用,郑太高速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侯月铁路起点位于同蒲铁路的山西侯马北站,经曲沃县翼城县沁水县阳城县至河南济源市,与济源站焦柳铁路相接,晋城境内途径沁水县等区域,线路全长252千米,晋城境内长约103千米。
航空
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19年9月27日正式发文,批复晋城新建民用机场场址。晋城民用机场选址位于市区东南部的泽州县金村镇太行山村,距市中心直线距离9.2千米,为民用支线机场飞行区等级4C级,适用空中客车A319空中客车A320空中客车A321、B737系列机型。设计跑道长2800米,宽45米,航站楼面积10000平方米,占地3340亩。在中国38个同类机场中,晋城民用机场是唯一完成行业审查和军地协议的机场,也是“十四五”规划第一个具备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报批立项条件的机场。
社会事业
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成为常态,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暖人心,山西省歌舞剧院阳泉市、晋城等地乡村开展的2022年“免费送戏下乡”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结束了晋城市长期无本级大剧院的历史。《沁岭花开》《申纪兰》《路》《王宝钏》《中国龙》《疫与情》 等一批优秀剧目入选国家、省重点创作剧目名录。2022年,晋城被联合国老龄所授予“世界康养示范城市”。全年,晋城开展全民竞赛活动30项,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位列山西省第一,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山西省第二,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截至2022年末,晋城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出场次1673场,艺术表演场馆3个,文化馆7个,美术馆2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量203万册。
教育
晋城一中丹河校区和泽州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截至2022年末,晋城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1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6%。高考再创佳绩,包揽山西省文理科“双状元”。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校园足球、篮球、软式棒垒球、乒乓球等丰富校园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涵养素质,培育特长,涌现出星河学校、晋城九中、凤鸣小学等一批体育项目特色校。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晋城市教育学院、晋城师范学校、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晋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学院占地274亩,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学院设10个系,分别是机械与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化工系、财经系、矿业工程系、民用工程与商务管理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艺术系、教师教育系、外语系。现有在校生6219人,在职在编教职工438人,其中专任教师372人。校园图书馆现为首都图书馆,藏书58万册,报纸与期刊1000余种,阅览座位1089个。拥有市民学习空间、中国知网数据库、工具书数据库、超星电子书与学术视频数据库、万方视频数据库、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阿帕比电子书、博看期刊数据库等丰富的数字资源,既承担为师生教学与科研提供服务的高校馆职能,又承担为晋城市民服务的公共馆职能。
体育
晋城是一座崇尚体育、充满活力的城市。全民健身,晋城市体育部门实施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体育公园、拆装式游泳池、移民新村等工程,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20个公共体育场所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跳广场舞、骑自行车、跑步、踢毽子、打太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境内有体育类社会组织152个,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6693名,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65名。充分挖掘和提升民间民俗体育赛事,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健身项目。据统计,市、县、乡三级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达120项(次)以上,截至2022年末,晋城市拥有各级各类体育场馆9289个,全年,运动员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41枚、86枚和47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
科学技术
重点实验室依托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建设,专注高性能半导体光电器件芯片、碳纳米管新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晋城市102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592项,获得专利授权275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29项。2项科研成果荣获2021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目成果荣获2021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煤炭煤化工产业集群,晋城市首个“重型放顶煤智能化工作 面”“寺河二号井9号煤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投入试运行。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研发试验平台4个,省部级研发试验平台4个,开放型煤炭创新平台体系初步建立,2023年4月7日,自然资源部矿业城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在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有限公司揭牌,是山西省首家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2021年7月正式批准建设,是中国国内第一家以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研究方向的重点实验室。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晋城市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124个,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6千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8万人。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均为100%。各县(市、区)的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均达到了90%以上。
智慧医疗,晋城市在手机上直接实现医保支付,开通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线上自助备案、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的综合柜员制等举措,都让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更多便利。
晋城市主要存在碘缺乏病、煤烟型中毒、大骨节病、布鲁氏菌病等四种地方病,分布在市域6个县(市、区),57个乡(镇)1450余个行政村,病区人口100余万人。同时,地方性砷中毒、氟中毒、鼠疫也有潜在的危险,截至2022年,晋城各县(市、区)的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均达到了90%以上。碘盐覆盖率达到99.55%,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56%,各种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市辖乡镇卫生监督站覆盖率达到100%。
社会保障
2020年9月,晋城市被确定为第二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山西省唯一一个国家级试点城市。2021年,晋城市在山西省率先出台养老服务条例,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22年,晋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3.32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3.0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8.3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7.4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3.29万人。全年,医疗救助10.18万人次。年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数5347人,农村低保人数28513人,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18557人。市域共有住养型养老机构69所,其中,公办26所,民办43所;城乡日间照料中心1001所;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4所。共有各类养老床位1.7万余张。
环境保护
晋城居高而不寒、地高而不旱,是太行山上最绿的城市,是华北地区富水区。市域范围内有1万多棵野生红豆杉,有中国最北的猕猴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天天独厚。境内属温暖半湿润地区,森林面积为33633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7%,天然林占晋城市森林面积的70.2%,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分布于西南部中条山区和东部的太行山南端。中条山是晋城树种最多的地区,有“山西省植物宝库”之称,已发现的高等植物有1000余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10余种。通过多年植树造林,晋城市人工造林保有面积达到5.4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8%,人均公共绿地为15.5平方米。
人文
综述
晋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期女娲炎帝、虞舜、大禹夏桀商汤等中华文明的始祖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古昆仑丘伏羲创世文化、羊头山炎帝神农文化、历山虞舜德孝文化、析城山商汤雩祭文化的遗产,在世界华人中具有重要影响。境内各个时期的文物总量多达6767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数量位居中国前列,密度为中国之最。仅宋金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就有46座,约占中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是中国早期古建最集中的地区。
文化名人辈出。北宋程颢任晋城县令行“乡必有校”,郝天挺悉心育人,李俊民“退而不仕,教授乡曲”,致人才辈出。王叔和编《脉经》,荆浩作《匡庐图》,天文学家刘羲叟有“羲叟历法”,戏曲家孔三传创制诸宫调王国光陈廷敬王泰来郭象升赵树理等等。在历代科举考试中,晋城有633名进士,居山西省之首。
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中国传统村落是古代文明和古建筑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聚居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历史村落。晋城市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早在2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境内共有中国传统村落166个,数量居山西省第一。2020年,晋城市被确定为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羊头山炎帝神农文化
神农炎帝为“三皇”之一,是华族的人文始祖,高平羊头山是神农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传说因炎帝部落以羊为图腾而得名。羊头山现存神农文化遗址遗迹40余处,碑刻100余块,包括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炎帝中庙、炎帝行宫、炎帝陵等。羊头山北齐天保年五佛碑,是目前中最早记载炎帝遗迹的石刻文字。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活跃于上党地区。他"尝百谷,制耒,教民农耕",完成了渔猎到农耕、从游牧到定居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古关隘古商道文化
晋城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背负三晋,俯视中原,自古为中国兵家必争之地。帜关陉、太行陉、白陉是“太行八陉”中最南端的三条,主体部分都位于晋城境内。除古道外,晋城境内古代军事要塞众多,有天井关、马牢关、高平关等关隘共29处。其中以天井关最为著名,是山西东南部第一大关。雄踞于山西泽州县境内的天井关,地处太行山的最南部,是通往河南焦作的关隘,史称“太行八径”之一。始建于西汉阳朔三年(前22年),历史上为南控中原,北扼上党的军事要塞,历代争雄天下,逐鹿中原,无不争夺这一战略要地。“万里茶路”是继丝绸之路后,明清时期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道。太行陉古道纵贯晋城南北,同王屋山上的帜关陉古道,同是“万里茶路”重要的组成部分。白陉则位于陵川县东部约三十千米处,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古道。
太行古堡文化
传统中国传统村落传承着华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从现有存量看,晋城有69个中国传统古村落,66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种类型的古代建筑2500余处约15万间,现有文物存量6700余处,其中66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晋城市范围内遗存的堡寨多达117处,相对完整的有54处,具有开发价值的有皇城相府、湘峪古城、上庄天官王府、柳氏民居、砥洎城、郭峪城等。分布在南太行山。古堡的形成多与战乱纷争的历史环境有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长平之战秦赵对垒、白起屯兵,堡寨林立,到宋金时期的八字军抗金兵寨,再到明清时期的古堡,体量、形制发展日益壮观宏阔,有"一家居一城,一城如一国"之势。
煤铁文化
晋城自古以来就是煤炭和铁矿石的重要产地,素有“煤铁之乡”“冶铸之都”的美誉。早在汉朝时期,晋城采煤、冶铁已经颇具规模。北齐时设立七大冶炼局,其中在晋城就设有两局。唐宋时期,晋城所产铁器品类众多,尤以锅鼎著称。到明清时期,晋城已成为中国煤铁生产中心之一,其铁货曾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大半个市场。 
红色文化
晋城是革命老区,是华北敌后抗战主战场之一,也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重要的兵源、物资供应基地。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生活和战斗的革命遗迹。2010年,中国革命遗址普查,晋城发现和挖掘革命遗址279处,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7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5 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12 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21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党八音会
“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长治市、晋城一带的一种民间吹打乐,起始于夏商,形成于春秋,汉唐时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形式,流传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18世纪末,一些民间的音乐爱好者为了和“乐户、龟家、行道、吹鼓手”等职业乐人相区别,将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音乐活动形式取名为“八音会”。
音乐由宫廷音乐、庙堂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小调构成,八音,是中国金、石、土、革、丝、木、、竹八类古代乐器的统称。八音会以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为主,使用鼓、锣、、旋、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具有吹打并重,文武相接、声情并茂,演奏兼备、艺术容量大,本体特色强的特征,传统曲牌有:《大十番》《小十番》《十样景》《节节高》《老花腔》《五花寿》《点点花》等。
蚕丝织造技艺(潞绸织造技艺) 
潞绸因潞安府而得名,是中国北方丝绸的代表,历史上曾与杭缎、蜀锦齐名,明朝初期,朝廷在山西省设立织染局,为皇家派造潞绸,由此潞绸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明人郭子章写道:“西北之机潞最工,潞城区机杼斗巧,衣被天下”至明末清初匠户起义几乎毁掉了所有的织布机,技艺随之衰落。民国初年在高平南王庄一带以李天明(1880年~1959年)为代表人物又将这项手工技艺重新恢复。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扶持丝绸产业,在南王庄一带成立丝绸合作社,以李玉娃、李有胜等为代表的传承人又将此手工技艺发扬光大,织造的“毛主席去安源”巨幅彩色像更是将古代潞绸工艺淋漓尽致挖掘发挥的杰作。
陵川钢板书
陵川钢板书是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的地方曲艺,因说书者手持钢板演唱而得名。由当地“干板书”吸收河南省“四股弦”音乐素材演变而成。流行于陵川全境,盛行时曾流传泽州高平市长治市壶关县以及辉县市与陵川相邻的部分地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成年代无文字记载。相传,早在清末演唱活动就已渗透到百姓们的婚丧等风俗习惯中。清末民初,出现了艺人相约二三人合作演唱的方式。传统曲(书)目有《包公案》《刘公案》《响马传》等80余篇。钢板书音乐唱腔属单曲体唱腔结构,有引腔、正腔、紧腔、哭腔等唱腔。历史上有名望的演员有刘聚发、王秀魁等10余名。曲种音乐资料已收编于《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西卷》。
土沃老花鼓
“土沃老花鼓”是山西省鼓类文化的一种,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是沁水县土沃村流传的传统舞蹈,据传有二百多年历史。是集击鼓、歌唱、舞蹈三个部分为一体的舞蹈表演形式,主要角色有老丑、小丑、花姑、老汉、老婆、腰鼓手、报马童、担鼓。花鼓乐谱分为舞蹈谱、曲调谱(花鼓调)两种,歌词由艺人即兴编唱。
土沃老花鼓在沁水流传历史悠久,土沃老花鼓表演队伍由20人至50人组成,主要角色有老丑、小丑、花姑、老汉、老婆、腰鼓手、报马童、担鼓等,报马童的主要动作是“甩佛尘”“跑马势”“转拂尘”。老丑和小丑的动作最多也最灵活,主要有“召唤势”、“舞扇势”、“弓步势”、“撤转势”、“三点蹲裆势”、“前俯势”、“单跑势”、“单点击花”、“双点击花”、“交替击花”、“单挽花”、“弓步打花”、“单点势”、“移步势”、“丹鹤弹步”等,其余的腰鼓手、众花姑、担鼓人和老汉老婆的基本动作是“弹箭势”、“弓步跳”、“跛子步”、“翘翘步”等。队形分为“双龙出水”、“三盏灯”、“十二连勾”、“双龙摆尾”、“双插花”、“九道弯”、“荷花转”、“单闷葫芦”、“枣化形”、“双分头”等。
上党二簧
上党二簧,又称“上党皮簧”,俗称“土二簧”。上党二簧的唱腔,分西皮、二簧两大种类,包括反二簧在内,总称“皮簧”,属板腔体。传统剧目有《打金枝》《挂龙灯》《取西川》《五丈原》《清河桥》《二进宫》《女起解》《佘塘关》《玉堂春》等百余出。
文物保护
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大周村位于高平市城西南 25千米马村镇大周村,由资圣寺、五虎庙、汤王庙、元帝阁组成。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村落建筑群之一,大周现存古寺庙20余处,明清及民国时期民宅院落多达60余处,文物单位多达16个。2012年被列入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大周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类型丰富,保存比较完整,宋以后各时代建筑均有,现存观音阁、天王殿、毗卢殿、雷音殿四座殿宇。资圣寺居村落中央,坐北面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 2112平方米。现存毗卢殿应为北宋遗构,雷音殿为明代建筑,其余皆为清代建筑。院内,有两座珍贵的元代石碑,其中一座记载有元代合同文书,另一座则是造像佛碑。两座元代石碑和宋代建筑毗卢殿一起成为资圣寺的“镇寺之宝”。
郭壁村古建筑群
由晋城市区上晋阳高速,途经沁水县嘉峰镇,沿沁河岸向西北方向行驶三四千米,就是郭壁村。因地处沁河岸边滩涂戈壁之城郭,故名郭壁,自古以来就是沁河的一个重要渡口。据史料记载,北宋哲宗赵煦年间(公元1085—1100年),郭壁在周围方圆百里就有盛名,至清代乾隆(1735—1795年)达到鼎盛时期。
村落位于沁水县东南40千米处的沁河西岸,是明末清初依地势重新西移再建的村庄。古建筑群现存有明清时期建筑的官宅民居3400余间,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庙宇七座;楼阁十处;进士第住宅11处;行宫、宫上、前中后宫廷各一处。聂氏宗祠4处、古寨三处。作为山西省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5月25日,郭壁古镇古建筑群整体成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平之战古战场遗址
距今2200多年前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是战国末期秦、赵两国上百万人的决战,是春秋战国秦赵两国上百万人的决战,是春秋战国长期割据战争过渡到中央集权统一的决定性战争,也是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战争遗址位于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丹河两岸。2200多年前发生在高平境内的长平之战,《史记》记载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1995年5月2日在山西省高平城西北将军岭杨家山发现的遗址,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以及规模最大也是最具文物价值的长平之战尸骨坑遗址。坑中出土的“铁头铜尾镞箭头”的发现,表明铁器在当时已经用于军事。长平之战一号尸骨坑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
2011年5月初,在高平市永录乡后沟村附近,一处长平之战遗留下的200多平方米的尸骨坑遗址被发现。同时,在丹河西岸的寺庄镇柏枝庄村,也发现了尸骨坑。2020年7月14日,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累累白骨直观地向后人展现了长平之战的惨烈。
饮食
综述
民以食为天,山西人喜食杂粮,干饭稀饭结合,主粮杂粮调剂,花样多,南北风味各异。晋北地区寒冷,喜食含热量较高的莜面彭州洋芋、玉米等,小菜佐以青萝卜、豆腐及腌菜。忻州晋中大部分地区则以高粱、玉米为主食,腌制腌咸菜酸菜佐餐。晋西南大部分地区喜食饼子锅盔,晋东南人则对小米饭有着浓厚的兴趣。
高平“十大碗”
高平十大碗”是山西高平待客的一碗碗独特的菜,共10道菜。天和蛋、水白肉、核桃肉、小酥肉、软米饭、扁豆汤、水汆丸子、素丸汤、鸡丝粉皮芥末汤、肠子汤,一碗一个味道,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十大碗的主要食材是猪肉。味道种类较多,吃一顿十大碗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每道汤风味各不相同,吃高平十大碗时,通常为八人一席。
晋城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省传统名菜之一,至今在中国享有盛誉,被称之为“三晋第一味。过油肉制法,始于北齐奥肉。《齐民要术》中记录有这一名菜的初始技法,即将猪肉切片后置于存有肉、脂油和盐的釜中,缓火慢煮后,再入油瓮腌渍,食时捞出,水煮再熟,拌以韭菜吃。到了唐朝,奥肉制法分为煲制、过油两种技法。《中国风俗史》载:“唐人食品,薄冶群物,入沸油烹,谓之过门香。”此后,肉过油而食,成为历代宫廷菜式,到了明代,更是御膳第一美味。
晋城烧大葱
烧大葱是山西省晋城市的一道特色小吃,相传慈禧西逃时路经泽州(今晋城),当地官员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碎,烧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烧大葱。烧大葱是山西省小吃菜谱之一,以大葱为制作主料,烹技巧以烧菜为主,口味属于葱香味。此菜色泽金黄诱人,汤鲜葱香,配上鲜荔枝,口味咸鲜香中有甘甜微酸。
特产
晋城小红柿
晋城小红柿色艳、皮薄、汁多、肉嫩、糖分多,是全国19种名柿之一。被称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由其加工而成的柿炒面、柿子饼都是颇受欢迎的吃食。每年金秋十月,柿叶飘落,满枝的柿子如同一个个小红灯笼,挂满山崖,与湛兰的天空相映,煞是好看。
高平刺绣
高平绣活历史悠久,现在仍有留存的遗物,据专家考证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高平刺绣分丝线绣和布贴绣两大类。高平刺绣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在色彩的搭配上尤其具有地方特色,一般采用黑、蓝、红、紫、或淡蓝、金、银为主要色彩,在表现手法上常常将表现内容大胆的加以夸张变形,不求形似,注重神采,构图饱满。
民俗风情
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及传统意识等影响,晋城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如沁水柳氏民居、阳城皇城相府、大阳阳阿古镇等民间建筑文化;布老虎、剪纸、刺绣砖雕、面塑等民间手工艺文化;八音会、九莲灯、踩高跷、二鬼摔跤等民间演艺文化;十大碗、水席等民间饮食文化以及女娲补天、神农播种、禹凿石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舜耕历山等民间传说。
打铁花
打铁花作为是流传于晋城市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民间传统活动,是冶铁业衍生的一个文化产品,随着冶炼业发展而萌芽,是民俗文化社火盛起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铁匠们需精心准备,用小型熔炉将生铁化成数千度高温的铁水后,用木板将铁水打向空中。灼热的红铁水在空中迸散,万珠铁屑顿时形成美丽的“焰火”,如同天女散花,又似风中芦苇,或像从天而泻的瀑布,绚丽多姿,夺目耀眼,极具观赏价值。通常用于元宵节或每年年初工匠开业之前祭祀老君爷、火神爷,祈福保佑全年平安、生意兴隆。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九为阳数,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是与春季上巳节上巳节相对的游赏性节日,山西晋南地区至今流传“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民谚。高平县人,九月九日黎明郊游、登高、饮酒,待日出后一个时辰(两小时)方归。最初的登高,只指登山,后来演变为只要是高处就行,可以登山,也可以登楼阁,登佛塔。有意思的是,到山上的庙会赶会,能“以代登高”。九月九日,各地庙会很多,商贾云集,摊贩林立,且都有戏班演戏,叫“重阳戏”。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要插茱萸辟邪。折一枝茱萸戴在头上就万事大吉,乾隆《凤台县志》等有记载。凤台县,在今晋城市城区。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羽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珙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
民间传说
“白马拖缰”原是一个传统的“报恩”型的民间故事,在山西晋城地域流传广泛。在旧《泽州府志》、《晋城县志》上曾有所记载。传说发源地是城区白马寺山和白马禅寺。内容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神话传说类。有《白马少年》、《盗马贼的传说》、《白马将军的传说》等;2.佛教传说类。有《白马寺山石佛窟的传说》、《白马寺山“铁鸡蛋”的传说》等;3.历史传说类。有《长平之战之白马脱缰的故事》、《白马神巧助周世宗的传说》等。2011年5月,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申报的白马拖缰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象征
晋城市花
晋城市的市花是紫薇花,又名百日红、海棠树、痒痒树,原产中原地区,属千屈菜科紫薇属。据史书记载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中国夏季重要的观花乔木,花期较长,花色艳丽现广泛用于行道树、城市道路的花带内,或用作盆景制作。
晋城市树
晋城市的市树是雪松。是松科雪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长8-60厘米,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开花。
风景名胜
综述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特别是太行山风光和太行古堡闻名天下。有中国第一的古堡群,沁河流域分布的117座大型明清古堡,是中国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还有15万间完整明清古建,220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和中国传统村落;阳城县的蟒河、沁水县的历山被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二十八宿”雕塑是元代文化的宝贵遗产,青莲寺罗汉殿的“五百罗汉名号碑”是举世罕见的珍品。
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
皇城相府文化生态旅游区由皇城相府、生态农业观光园、九女仙湖和皇城小康新村四个景区组成。皇城相府景区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帝老师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紫芸阡、西山院等部分组成,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古堡建筑群,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群整体融官宅、民居和军事防御为一体,山中有府,府中有亭,亭边有水,水边有山,其中有院落16座,房屋640多间,幽深曲折,徘徊回旋,相映成趣。
阳城县蟒河景区
蟒河旅游风景区位于阳城县城南33公里的桑林乡与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面积58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572米。蟒河景区有“秀、险、幽、奇”四大特点,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誉。是保护猕猴属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有“山西省动植物资源宝库”的美誉。特别是保护区内的猕猴,属中国自然地理分布的最北限。
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
历山风景区位于沁水县城西南部,距县城50千米。相传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虞舜即舜王耕治的地方,传说当年舜王在此耕治时,曾编制出中国第一部历法—《七十二侯》故而得名历山,并闻名天下。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04平方千米,主峰舜王坪最高处海拔为2358米。是中条山的最高点,也是山西省南部的最高点。区域内现有植物1600多种,鸟类286种,兽类48种,两栖动物11种,爬行类2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43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动物26种,中国与日本共同保护的候鸟86种,中国与澳大利亚共同保护的候鸟22种,被誉为“山西省动植物资源宝库”。
陵川县王莽岭景区
王莽岭位于晋豫之交、太行山南巅的山西省陵川县。因相传西汉末年时期王莽追赶刘秀而得名。核心景区面积39.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一千七百米,最低跌入河南省境内仅有三百米左右,是太行山南端最高峰,也是黄土高原于中州平原断裂地质带最险要处。区内植被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有金钱豹、黄羊、苍鹰野生灵芝交藤、太行白菊等珍稀动植物。奇峰峭壁、云海雾岚、绝顶日出、林海松涛、挂壁通途、高峡平湖雾凇冰挂等是景区主要景观,太行山锡崖沟挂壁公路太行山七条挂壁公路当中修建最早的纯人工开凿的挂壁公路,用钢钎、铁锤三代人三十年开凿而成,被称为“当代愚公”。
历史名人
对外交流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晋城市区位.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1
历史概述.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1
自然地理.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1
晋城概况.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1
晋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4-01
民族宗教.晋城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2023-05-07
晋城年鉴2021.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1
晋城概述.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7
晋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1
康养晋城“画”中来.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1
2022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综述.晋城市人民政府官网.2023-04-09
晋城发展的六大比较优势.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1
晋城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4-04
地理山西|晋城老城今何在?.山西文旅网百家号.2023-06-08
晋城地层概况.晋城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2023-05-11
晋城地貌分类.晋城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2023-05-11
山西好风光—沁河.红色晋绥.2023-04-20
晋城:奋力绘就锦绣沁河新画卷.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2023-04-20
印章上的山西母亲河——沁河.太原新闻网.2023-06-19
山西张峰水库枢纽工程提前8个月完工并投入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4-14
张峰水库工程.山西省水利厅.2023-04-04
晋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晋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3-05-12
丰富的资源.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5
晋城市水资源公报(二〇二一年度).晋城市水务局.2023-05-11
2015年度晋城市环境质量公报.晋城市生态环境局.2023-05-12
2015年度晋城市环境质量公报.晋城市生态环境局.2023-05-12
晋城再现华北豹!央视关注!.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2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5-12
历山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5-12
拥抱水天一色的丹河湿地公园.泽州县人民政府.2023-04-17
城区概况.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2023-06-22
城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1
地理概况.高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高平市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1
行政区划.沁水县人民政府.2023-06-22
沁水县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1
阳城简介.阳城县人民政府.2023-06-22
阳城县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1
陵川概况.陵川县人民政府.2023-06-22
陵川县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1
泽州概况.泽州县人民政府.2023-06-22
泽州县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1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23-05-11
伊斯兰教历史及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5-11
市委书记:王震.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8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常青.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8
党务政务公开.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8
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孟贵芳.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8
晋城:变资源优势为发展动能.新华网山西频道.2023-05-06
晋城:全力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8
晋城特色农产品精彩亮相“丰收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6-19
晋城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08
晋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探析.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0
五大产业领航晋城高质量发展.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0
大数据让晋城旅游更智慧.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0
开发区简介.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06-19
晋城市地图.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10
高铁经济效应下晋城发展对策探析.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10
晋城: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10
晋焦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2023-05-11
晋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2023-05-11
新晋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山西新闻网.2023-05-11
晋新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2023-05-11
长晋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2023-05-11
郑州至太原高速铁路明日开通营运 郑州至太原间2小时24分可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4-12
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4-12
113年,从正太 → 郑太!.搜狐山西卫视.2023-04-12
今天!晋城正式驶入“高铁时代”!.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1
晋城民用机场场址获批.晋城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2023-04-12
晋城民用机场、晋侯高铁建设有新进展.山西省交通运输厅.2023-04-11
山西省歌舞剧院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活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13
晋城城区教育优先发展谱新篇.晋城市教育局.2023-05-10
学院简介.晋城职业技术学院.2023-05-11
挖掘和珍视晋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名片.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17
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18
太行雄关——天井关 .搜狐晋城文旅.2023-04-22
关于晋城古堡文化的调查报告.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22
晋城独特的十张历史文化名片.晋城旅游网.2023-05-1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8
“上党八音会”的演变轨迹.搜狐新闻.2023-05-11
上党八音会.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19
一床潞绸被的质量温度.中国经济网.2023-04-19
走进非遗 坚定文化自信.高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3-04-19
潞绸织造技艺.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4-20
摄影在行动 | 张晓:土沃老花鼓.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6-21
鼓舞(土沃老花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20
上党二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2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国家文物局综合管理平台.2023-04-20
千年古村落——大周.高平市人民政府.2023-04-21
郭壁古城.搜狐山西省旅游局.2023-04-21
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高平市人民政府.2023-05-12
高平市:“十大碗”里品年味.高平市人民政府.2023-04-22
高平美食——十大碗.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6-19
城区美食——过油肉.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1
地方名吃.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22
晋城小红柿.高平市人民政府.2023-04-22
手工艺品.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22
非遗 | 打铁花.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2023-05-11
【文化寻根】“民间焰火”打铁花.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1
山西高跷.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05-11
白马拖缰传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2
“白马拖缰”的传说.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2
紫薇花开的季节.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1
晋城市情.晋城市投资促进中心.2023-05-11
雪松.植物网.2023-05-12
全域旅游.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0
山西省A级景区名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5-10
皇城相府.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5-11
这就是晋城!.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1
蟒河风景区.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2
沁水历山国家自然保护级风景区.沁水县人民政府.2023-05-11
景区概况.王莽岭官网.2023-05-11
山西历史人物总览.今日头条.2023-05-12
郝经人物生平.读历史网.2023-05-12
白胤谦.趣诗词网.2023-05-12
陈廷敬——文渊阁大学士.趣历史网.2023-05-12
国际友城.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5-11
美国罗马市.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5-11
南非卡卡杜市.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5-11
乌里扬诺夫斯克市.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5-11
晋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1
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1
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晋城市人民政府.2023-05-11
2007世界投资中国——中小城市魅力奖.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2023-05-11
目录
概述
名称来历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秦汉至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地质
气候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土壤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历山自然保护区
丹河湿地公园
行政区划
人口
人口
民族
方言
宗教
政治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经济功能区
交通事业
综述
公路
铁路
航空
社会事业
文化
教育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
科学技术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环境保护
人文
综述
历史文化名村
羊头山炎帝神农文化
古关隘古商道文化
太行古堡文化
煤铁文化
红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党八音会
蚕丝织造技艺(潞绸织造技艺) 
陵川钢板书
土沃老花鼓
上党二簧
文物保护
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郭壁村古建筑群
长平之战古战场遗址
饮食
综述
高平“十大碗”
晋城过油肉
晋城烧大葱
特产
晋城小红柿
高平刺绣
民俗风情
打铁花
重阳节
踩高跷
民间传说
地方象征
晋城市花
晋城市树
风景名胜
综述
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
阳城县蟒河景区
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
陵川县王莽岭景区
历史名人
对外交流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