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英文名:Hubei
一级行政区),简称鄂,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
长江中游、
洞庭湖以北。湖北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省会为
武汉市。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为5844万人,下辖13个地级单位(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省人民政府驻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7号。
湖北省地跨
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
地台两大构造单元,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地貌类型以山地和
丘陵为主;境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境内除
长江、
汉江干流外,各级河流河长5千米以上的有4229条,河流总长6.1万千米;境内纳入湖北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有755个,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在
旧石器时代,今鄂西北山区县梅铺、曲远河及
郧西县神雾岭一带有
猿人在此繁衍生息,
商朝建立后,湖北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省境内出现以
楚国为代表的诸多小国;
西汉,湖北大部属
荆州刺史部。唐时,于荆州置
南郡,以荆州为
江陵府;明代初,湖北属湖广行省;民国时,省下设道、县两级政区;1949年,
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
湖北省综合经济实力居中国经济中上,2023前三季度,湖北省GDP增速进入中国前10,从衡量经济发展的7项指标,GDP、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CPI和就业等数据显示,湖北主要指标好于全国、领先中部。湖北农业以
种植业为主体,种植业又以粮食、棉花生产为主,被称为“粮棉大省“,其中水稻是湖北第一大优势作物。境内培育出
潜江龙虾、恩施玉露、
利川红、
赤壁青砖茶、
秭归脐橙等一批影响力大的地理标志产品。
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十大重点产业是
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境内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1家;湖北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央直管的特大型汽车企业;第三产业旅游业是湖北省重大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
金融业是湖北省的头部产业。2023年湖北省
地区生产总值55803.63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一季度为5.1%,上半年为5.6%,前三季度为6.0%,全年为6.0%。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
长江中游,是
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大通道的中心枢纽,能够覆盖中国80%的人口,辐射中国90%的经济总量,素有“
九省通衢”美誉,截至2023年5月,湖北省实现了已建在建高铁覆盖所有市州,并加快建设“米字型”“十通向”高铁枢纽网,“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水运体系和“五纵四横一通道”油气管网输送体系,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湖北是
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主要包含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现代革命文化等。中国重要的民间节日——
端午节,就是由楚地兴起传开的;境内
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
唐崖土司遗址和
神农架林区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拥有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铜禄山古铜矿遗址、屈家岭遗址等17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含有以屈原传说、湖北大鼓、
黄梅戏为代表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0个;有
武汉市、
襄阳市、
荆州市、
随州市、
钟祥市5个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
中国传统村落270个。另外,湖北菜称楚菜或鄂菜,是中国传统菜系之一,被列为中国十大菜系之一。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共有A级景区412家,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2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43家,湖北省主要的国家级AAAAA旅游景区有
黄鹤楼、
武当山风景区、
恩施大峡谷、
中国三峡大坝旅游区等。
名称由来
湖北省位于中国
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清朝时省会武昌属
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明确了湖北省的简称沿用历史上的习惯简称一鄂。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在
旧石器时代,今鄂西北山区郧县
梅铺镇、曲远河及
郧西县神雾岭一带有
猿人在此繁衍生息,并能打制石核、石片,制作石器。约距今5万—1万年前,平原地带已有远古人群活动。
新石器时代,今宜都市城背溪等地的先民以渔猎经济形式为主,开始从事原始稻作农业并烧制手制陶器,陶质以夹炭陶为主。约距今6000—5300年,今洪湖以西至渝东、荆山(
南漳县西北)以南至湘北的各氏族集团,多以农业为主,兼营采集、渔猎,饲养牛、羊、猪、狗。约距今5000—4600年,水稻栽培有了发展,稻作农业由
江汉平原西端进一步向东推进,制陶业比较发达,社会发展进人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夏朝时期,农业部族烈山氏(又称厉山氏)首领柱(又名农)的后裔,种植谷物,活动于随枣走廊,仍祀其祖柱为稷(谷)神,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
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商王朝在
滠水以西的
盘龙湖畔夯筑土城(盘龙城),兴修宫殿,形成商王朝经营江汉的一处军事据点和
奴隶主统治中心,汉东率先进人
青铜时代。西周时期,湖北省境内出现以楚国为代表的诸多小国。
姬诵封
熊绎于楚蛮之地,居
丹阳(今南漳荆山一带)。
厉王三十一年至
姬静五年(约公元前847—公元前823年),
汉江以东至江汉汇合处一带的蛮夷之地,统属于周姬
势力范围。
东周时期,楚国以荆楚为基础逐渐壮大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楚国国力进一步强盛,势力所及,东达吴越、
齐鲁之境,北至陈卫郑宋等中原腹地,南达
湖南省,横跨江淮。楚国铜器生产进一步得到大力发展,铁器生产得到改善和推广,丝织、刺绣、漆、采矿、水陆交通等行业也呈现繁荣景象,历经800年,楚国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创造了丰富的
楚文化,从哲学到文学,产生了
老子、
庄子、
屈原等一批历史人物。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时,
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今湖北中部偏东至西部为
南郡;西北部分地区属
汉中郡;西南部分地区属
黔中郡;北部部分地区属
南阳郡;东南部分地区分属长沙郡和
九江郡;东部属
衡山郡。
刘邦六年(公元前201年),置
江夏郡,县十四(安陆为治所,一说治所为西陵,辖境相当今湖北
安陆市、
钟祥市、
潜江市、
仙桃市、
嘉鱼县、
赤壁市、
崇阳县以东等地)。
刘彻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全国设十三个州的监察区,每州设
刺史一人。今湖北的中心区域属
荆州刺史部,领八郡。新
天凤四年(公元17年),
王匡、
王凤于绿林山(今京山北)起义,因称“绿林军”。
刘协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刘备至隆中(今襄阳城西)“三顾茅庐”,得晤诸葛亮。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
曹军占领
江陵县后顺江东下,与
孙权、刘备军初战赤壁(今赤壁市西北),失利,撤泊北岸。
曹丕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徙都于鄂(今鄂州市),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今
阳新县东南)、寻阳(今
黄梅县西南)、阳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沙羡县(今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六县为
武昌郡,武昌成为
孙吴铸造
铜镜的中心。两晋时期,湖北大部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
南郡、
建平、宜都、
义阳、
南乡郡、
南阳郡、
上庸、
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
魏兴郡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
南北朝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朝统一全国后,先撤销侨置州、郡、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行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
荆州,统领
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
安陆郡、
永安、江夏等郡。
唐朝,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
山南东道,东部为
淮南道,东南部为
江南西道,西南部为
黔中道。改
江夏郡置
鄂州,并改
京山市、
富水置郢州,另有
襄州、
随州市、
均州、房州、
峡州、
复州、
全州和
蕲州镇、
安州、
黄州府以及
沔州等十五州。
后设山南东道节度使、
荆南节度使、
武昌军节度使,分领各州。
李渊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高僧
玄奘应邀自
成都市至
江陵宜讲
大乘佛法,听众过千。
李隆基开元十五至二十年(公元727—公元732年)诗人李白重返云梦,漫游“楚之七泽”,漫游
江汉区山川时,结交隐居襄阳鹿门山的
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等。
李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又置
南平(治所江陵)节度使,领荆、、朗、峡、、忠、万、归八州(辖境相当今湖北
石首市、江陵以西和重庆市垫江、
丰都县以东长江流域及
洞庭湖以西的澧、二水下游一带)。唐肃宗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九月,于
荆州市置
南郡(上元三年又罢郡),以荆州为江陵府。
五代十国十国时期,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蕲、鄂三州初属吴,后属
南唐;黄、蕲二州复又归
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代在湖北中部设
荆湖北路,有鄂、复、峡、归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荆门军、汉阳军等(辖县33个),占湖北大部分地区;北部设京西南路,有随、金、房、均、郢诸州和
襄阳府以及
光化军等(辖县19个);东部约以
长江为界,北部属
淮南西路,有蕲、黄二州(辖县5个),南部属江西南路,为
兴国军(辖县3个);西部的
施州属夔(kuí)州路;鄂西南为羁(mi)州。
赵顼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
苏轼在
黄州府期间,写出了《
念奴娇》《东坡八首》《前赤壁赋》等诗词。
赵构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自
靖康以来,荆襄间屡经战火,邓城、中庐、
罗田县、
武穴市(今武穴市)废为镇,汉阳军降为县。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金军渡淮,
岳飞兵发
鄂州,
南宋朝廷与
金朝达成绍兴和议,随后岳飞等遭杀害。
元朝在全国设3个
中书省、11个
行中书省。今湖北境内,
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治
江夏区,今
武汉市武昌),有
武昌路、
兴国路、
汉阳府与
归州;长江以北属
河南行省,有襄阳路、黄州路、蕲州路、中兴路、
峡州路和
安陆府、
沔阳府及
荆门州;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西部
夔州路、
羁縻州属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
朱元璋攻占
江州,
陈友谅遂
迁都于武昌路。次年九月,朱元璋遣兵攻取
江陵县及归、峡等州。
明清时期
明代初,湖北属湖广行省。明太祖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
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少数民族聚居地设
土司)。湖广布政使司东至
黄州府(与安徽、
江西省界),北至
均州(与
河南省、
陕西省界),南至九疑(与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界),西至
施州(与
四川省、
贵州省界),有两湖之地,治所在武昌。今湖北全境基本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有
武昌府、
汉阳府、黄州府、
承天府、
德安府、
荆州府、
襄阳府、郧阳府。
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迁江右土庶于湖广,大量移民(以江西为主)由东至西进入
江汉平原及其以南地区,俗称“江西填湖广”。
江汉区沿湖濒河垸田由此进一步得到开垦。
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令
衡州府、
永州、
荆州、
岳州等地漕粮改在汉口镇(今属
武汉市)交兑。汉口成为湖广漕粮储存、转运中心。明神宗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
李时珍撰著之五十二卷《
本草纲目》完稿。
崇祯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
李自成挥师南下,攻克
襄阳市后,分兵下德安、
宜昌市、
荆门市,攻占
荆州、
均州。次年元月,
李自成连下承天、
潜江市、
京山市、
云梦县、
孝感市、
黄陂区、
汉阳,
左良玉逃往九江。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
清代初仍沿用明制。至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
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是为湖北省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湖北领武昌、
汉阳、
黄州镇、
安陆州、德安、
荆州、襄阳、
郧阳区8府,湖北省行政区域之概貌已经基本形成。
爱新觉罗·颙琰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
吴熊光、
百龄主修,
陈诗、张承宠编的嘉庆《
湖北通志》刊行,此为两湖分治后的第一部湖北省志。
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六月二十八日,
林则徐在
江夏区、汉口、
汉阳、
长沙设禁烟局,查封烟馆,销毁烟具、烟膏,缉捕贩烟者与烟犯。同年九月十日,
林则徐率文武官员,在校场(今武昌阅马场)销毁收缴的烟具、烟土。
清文宗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十二月,太平天国天王
洪秀全率领的
太平军直逼省城,当日,太平军将军罗大纲、指挥李开芳和林凤祥率所部水师攻拔汉阳,焚毁龟山清军营房。太平军攻占武昌后,湖北农民起义遍及大江南北。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五月十六日,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
天津条约》,其中规定汉口为增开通商口岸之一。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美国地质学家彭北莱调查鄂西地质,肯定了归州煤田,将北东—南西构造方向线命名为“震旦”方向,这一创举,开中国地质调查研究之先河。至清末,湖北省共领
武昌区、汉阳、
安陆市、襄阳、郧阳、德安、黄州、荆州等10府和荆门直隶州、鹤峰直隶厅共60县、6散州、1散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爆发于武汉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后建立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性质的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除府、州、厅建制,重新划分,省下设道、县两级政区。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爆发的学生反帝爱国运动,迅速波及
武汉市,武昌各校学生代表连日集会于
中华大学,讨论有关救国大计,并筹建武汉学生联合会。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年八月,刘伯垂、董必武、
陈潭秋等人共聚武昌抚院街(今
民主路)97号举行会议,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
北洋军阀王占元统治湖北期间,因大肆侵吞军费,克扣军饷、致使湖北境内兵变屡起,不到一年时间,就有20余处发生兵变,其中以
宜昌市、
武昌兵变规模最大。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六月前后,湖北开展“驱王自治”运动中,
蒋作宾、
孔庚、李书城等人到
湖南省请兵“援鄂”,讨伐王占元,以达鄂省自治的目的,同年,湖北地区的工人运动掀起高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武汉工人罢工运动的顶点,也是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最高峰。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董必武、
陈潭秋在武昌主持召开国民党湖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正式成立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政府废除道一级建制,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区;同年中共中央于8月3日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
湖南省、湖北、
广东省、
江西省四省发动
秋收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实现了中国革命由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初,贺龙、
周逸群等先后到达湖北
洪湖和湘西
桑植县地区,随后发动桑植起义,创建红军第四军。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年七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与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成立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于省、县之间增设行政督查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八月,
日本战机开始轰炸
武汉市,武汉沦陷。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年四月,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年底,分别成立江汉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年五月,
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湖北省共设1市(
武昌市、汉口市为
国民政府直辖)、8
行政督察区、69县。另,汉口有时为
省辖市,有时为特别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26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五十军,第二野战军十一军,湖北军区独立第一、第二师,均集结宜昌地区,进军鄂西,至此,湖北全省解放,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军进军大西南。1950年6月,
朝鲜战争爆发。11月18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湖北分会成立,领导全省的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全省报名参军人数达40万,先后共计7个暂编团,建制部队3个师、7个团、2个师直属队编入志愿军部队,为抗美援朝开赴朝鲜前线。此外,1951年全省还组织了四批志愿医疗手术队赴朝。1957年10月15日,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成为
新中国成立后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
公铁两用桥。1961年7月至1968年3月,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七研究院所属的701、706、709、710、712、717、719、722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所属的609、610、605、42研究所,核工业部所属的105研究所,先后在鄂建成。
1990年,湖北省管辖6个地区(黄冈地区、
孝感地区、咸宁地区、荆州地区、
宜昌地区、郧阳地区),1个自治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个省辖市(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沙市市、宜昌市、襄樊市、荆门市、鄂州市),22个县级市、46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截至2023年3月,湖北省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9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其中3个省直管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2022年2月28日,武汉长江新区成立大会举行。
地理
位置境域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东邻安徽省,南界江西省、湖南省,西连
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接壤,北与
河南省毗邻。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境内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气候
湖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暖秋爽,雨热同季,时空不均。年平均气温16.7℃,1月最冷,大部地区平均气温3℃—5℃;7月最热,大部地区平均气温26℃—29.5℃;大部分地区≥10℃积温和日数分别在4500—5400℃和20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7毫米,呈由南向北递减式分布,鄂西南大部、
鄂东南最多达1300—169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770—935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省的梅雨期。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年平均无霜期为220—310天;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地质
地质构造
湖北省地跨
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
地台两大构造单元。以青峰—
襄阳市—
武穴市断裂为界,断裂北侧为秦岭褶皱系,南侧为扬子准地台。秦岭褶皱系为中央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属于强烈变形构造单元,带内发育
活断层,控制着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扬子准地台属于准稳定大地构造单元,但也有零星破坏性地震沿断裂分布。
湖北省境内主要活动断裂有三十余条,其中北西西向断裂(带)规模最大,北北东(北东)向次之,北北西(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断裂相对较小。北北东和北北西两组断裂是湖北省内主要破坏性地震的发震构造,近东西向断裂偶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多数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
第四纪早、中
更新世,如
襄阳市—
武穴市断裂、
麻城市—
团风县断裂等;晚更新世以后仍存在活动的断裂较少,如周山—厚坡断裂、安康—
房县断裂、
霍山县—
罗田县断裂等。各断裂在新
地壳运动时期的活动大多表现为正断性质,两盘垂向错动较大,水平错距不明显,不同区域断裂活动强度不同。
地层
湖北省地处
华中地区,在构造单元上位于华南板块中北部边缘,其北部以
秦岭一大别构造带与
华北地区板块相接。在古、中生代之交,华南与华北板块之间尚有勉略洋相隔,勉略洋以南有扬子碳酸盐岩
台地的存在,使得湖北省在此阶段沉积了大量的海相地层。横贯东西的青峰—襄广断裂将湖北省分为两个地层区,其北为普遍接受了区域
变质作用改造的秦岭区,其南为以
沉积岩为主的扬子区。受到印支运动的影响,整个早三叠世时期湖北省范围内的
海平面逐渐下降,从
大冶市组泥质灰岩、泥晶灰岩为主逐渐过渡到以
嘉陵江组岩溶
角砾岩、
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为主的沉积。在早、中三叠世之交,随着印支运动的进一步启动,湖北省的
海相沉积逐渐演变为巴东组滨海相碎屑岩。湖北省境内出露太古代—
新生代20个地质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187个,各类岩浆岩侵入体千余个。其中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湖北省大别山地区、
鄂西黄陵地区和鄂东南地区;
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武当—
桐柏县—大别地区,该区出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好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
地形地貌
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湖北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
丘陵占24%,平原和湖区占20%。
湖北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西北山地为
秦岭东延部分和
大巴山脉的东段,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群山叠嶂,岭脊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12.1米。大巴山东段由
神农架林区、荆山、巫山组成。神农架最高峰为神农顶,海拔3106.02米;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其地势向南趋降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地带。巫山地质复杂,水流
侵蚀作用强烈,一般相对高度在700—1500米之间,局部达2000余米;西南山地为
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
大娄山和武陵山,呈北东—南西走向,一般
平均海拔700—1000米,最高处狮子海拔2152米。东北山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
大别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桐柏山主峰
太白顶海拔1140米,
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东南山地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略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7米。
湖北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为鄂中丘陵,一为鄂东北丘陵。鄂中丘陵包括荆山与大别山之间的江汉河谷丘陵,大洪山与
桐柏山之间的水流域丘陵。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
湖北省内主要平原为
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江汉平原由
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是比较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面积4万余平方千米,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大部分地面海拔20—100米。鄂东沿江平原也是江湖
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湖北省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各级河流河长5千米以上的有4229条,河流总长6.1万千米,其中,
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232条,长约4万千米。长江自西向东,流贯湖北省内8个市(州)、41个县(市、区),西起
巴东县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61千米。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江、
沮漳河、
清江、
陆水、
滠水、倒水、
举水、巴水、
浠水县、
富水等。
汉江
汉江,又名汉水,为
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发源于
秦岭南麓
宁强县家山,流经
陕西省、湖北两省,其中在湖北省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湖北省内8个市、20个县(市、区),由陕西
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省
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千米。汉江
流域面积为159000平方千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700—1100毫米,较大支流有
褒河、
任河、
旬河等。
清江,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而得名,古称
清江,是长江一级支流。清江发源于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之
齐岳山,流经
利川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宣恩县、
建始县、
巴东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枝城市等7个县市,在宜都陆城汇入
长江,干流全长423千米。2023年3月22日,清江入选中国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
湖泊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
江汉平原上。截至2023年3月,纳入湖北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有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千米。水面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
洪湖、
长湖、
梁子湖区、
梓山湖;水面面积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231个。
洪湖
洪湖,是中国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泊,地跨湖北省荆州市所辖的洪湖市和
监利市。截至2022年11月,洪湖现有面积为348.33平方千米,湖底
高程22—22.8米,自西向东略有倾斜,西浅东深,平均水深1.35米,洪水期深2.32米。洪湖汇集来自
荆门市、
潜江市、荆州等上游及洪湖周边地区共1.0375万平方千米的汇水,是
长江重要的分蓄洪区。
斧头湖
梓山湖,又名梓山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江汉湖群中较大的浅水湖泊,地处湖北
嘉鱼县、
江夏区、
咸安区三县区交界处。古时,斧头湖与长江相连,宋初江洲淤积,长江北徙,形成湖泊,后来长江古道形成
金水河,西梁湖一分二,
赤壁市仍称西梁湖,江夏遂称斧头湖。斧头湖
流域面积1238平方千米,具有调蓄、灌溉、
航运等功能,是湖北省重要粮、棉、油、渔、蔬菜生产基地,鄂南经济发展重要区域。
地下水
湖北省地下水可分为6个类型,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江汉盆地冲洪积平原区、襄阳盆地,其次是
汉江夹道、黄广平原;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在当阳盆地、
宜昌市、
远安县等地区分布较集中,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建始县、
房县、两竹、两郧、
崇阳县等地区的山间盆地及鄂东北地区均有小面积分布;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广泛分布于鄂西南、鄂西、郧西一
丹江口市一线以北、大洪山及
鄂东南等地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
水资源区主要分布于鄂西之保康、
兴山县、
远安县及鄂东南
嘉鱼县一
黄石市一线以南和大洪山大部分地区,泉流量一般10立方米/小时左右,
暗河流量一般100—500立方米/小时;岩浆岩、
变质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鄂
东北地区,包括黄冈市、孝感市北部及随州市等地区,
含水层主要包括太古界、元古界
片麻岩和部分侵入岩;变质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鄂西北青峰断裂以北广大地区。
水利
湖北省是水库大省,截至2021年12月,湖北省境内共有水库6928座(其中,大型73座,中型285座,小型6570座)。总座数位居中国省市区的第五,水库总库容和大型水库数量居中国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3月,湖北省拥有4.8万座泵站、1700座水电站、2.5万处集中式供水工程。
漳河水库位于
江汉平原西部,地处
荆门市、
宜昌市、襄阳三市交界处,是湖北省管辖的最大的水库,水库控制
流域面积2212平方千米。漳河灌区是中国九个200万亩以上的大型水库灌区之一,也是湖北省重要的
商品粮基地。漳河水库设计汛限水位122.60米,防洪高水位123.92米,正常高水位123.50米。水位低于114.79米即发布枯水蓝色预警,低于114.29米将发布枯水黄色预警,低于109.38米将发布枯水橙色预警。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
三斗坪镇境内,距下游
葛洲坝水电站38千米,是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大坝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三峡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
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量221.5亿立方米,
中国三峡大坝左右岸安装有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
水轮发电机组,2台5万千瓦电源电站。
三峡大坝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有助于改善长江
宜昌市至
重庆市660千米的航道,对于防洪、发电、
航运、南水北调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丹江口水库位于中国汉江中上游,分布于湖北省
丹江口市和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水域横跨鄂、豫两省,水源主要来自汉江及其支流丹江,是
亚洲第一大人工
淡水湖,也是中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1050平方千米,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年平均入库水量达394.8亿立方米,其中在湖北省十堰境内的水域面积是620平方千米,占水库水域总面积的60%;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中,有10条在十堰境内。
土壤
截至2022年,湖北省土壤类型有13个土类,31个亚类,138个土属,455个土种,主要有
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黄棕壤广泛分布于湖北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拔800米以下低山、
丘陵或垄岗和鄂西南海拔500米以下丘陵、丘陵
台地或盆地,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
黄石市、
鄂州市周边等县(市、区);紫色土在
宜昌市、
鄂西、
襄阳市、
郧阳区、
孝感市、
荆门市和
荆州市等地都有分布;砂姜黑土,是一种土体中有黑土层和砂姜层的半水成土壤,集中分布于鄂北岗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湖北省以林地和耕地占主导,城乡建设用地和水域也有较大分布,呈现“五分林地三分田,一分城乡一分水”格局。截至2023年3月,根据湖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湖北省耕地为4768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荆州市、襄阳市、荆门市、黄冈市等地。种植园用地487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宜昌市、黄冈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林地92801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十堰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宜昌市、
襄阳市和
黄冈市等地。草地89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咸宁市、随州市、黄冈市等地。湿地612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
荆州市、武汉市、黄冈市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11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武汉市、黄冈市、荆州市等地。交通运输用地32.9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较大的是襄阳市、
黄冈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837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荆州市、武汉市、黄冈市等地。
矿产资源
截至2023年3月,湖北省已发现150种矿产(不含亚矿种,下同),其中已查明资源量矿产102种,分别占中国已发现173个矿种和已查明163个矿种的86.7%和62.57%。在已查明资源储量的非油气类矿产中,
钛矿(
金红石)、
磷矿、
溴矿、
碘矿等9种矿产保有资源量居中国之首,
钽铌矿、硒矿、
盐矿等30种矿产资源量居中国全国的第2—5位,熔剂用灰岩、
重晶石等37种矿产保有资源量居中国全国的第6—10位。湖北省共发现非油气类固体矿产上表矿区2103处。其中,大型196处,中型369处,小型及小矿1538处,主要以小型及小矿规模为主。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度较高,
铁、
铜、
岩金、
银、
石墨、
磷等主要矿产80%以上资源储量分布在大中型矿区(矿床)。其中富铁、富铜和金、钨等矿产集中分布于
鄂东南地区;磷、
硫、铁、煤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西、鄂西南地区;
重稀土、
钛、
萤石、
重晶石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
东北地区;
石油、
岩盐、
石膏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中南地区;银、金、钒、轻稀土等矿产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地区。湖北省化肥用
橄榄岩、碘、溴、
石榴石、
累托石粘土和建筑用
辉绿岩居全国首位。
水资源
2022年,湖北省水资源总量为1188.82亿立方米,全省总供水量336.14亿立方米,湖北省水资源总量占中国的3.5%,位列全国第10位,人均水资源量1731立方米(2022年数据)。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330.49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8.3%;地下水源供水量5.3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6%;其他水源供水量0.27亿立方米(不包含用于生态补水的再生水利用量),占总供水量的0.1%。湖北省总用水量336.14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量284.46亿立方米;生活用水30.67亿立方米;生态用水21.01亿立方米。湖北省综合耗水率39.7%,省境内万元
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6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55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3。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7月,根据第九次中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湖北省森林面积73627平方千米,占中国森林面积的3.34%,
森林覆盖率39.61%,活立木蓄积39579.82万立方米,森林蓄积36507.91万立方米,每公顷蓄积60.18立方米。森林植被总
生物量49268.79万吨,总碳储量24402.15万吨。其中湖北省,
马尾松林、栎树林和杨树林较多。马尾松林面积9248平方千米、占乔木林面积的15.24%,蓄积631127平方千米、占乔木林蓄积的17.29%;栎树林面积5759平方千米、占9.49%,蓄积2558.72万立方米、占7.01%;杨树林面积3008平方千米、占4.96%,蓄积1329.10万立方米、占3.64%。
生物资源
湖北是“
李时珍”李时珍的故乡,有“华中药库”之称,中药植物资源达4457种,中国知名道地药材16种,优势特色药材30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3个,形成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江汉平原等五大中药材优势产区。其中蕲艾、
半夏、
天麻、
黄连、
茯苓等药材入选湖北省“十大楚药”。截至2022年7月,湖北省中药材总面积稳定在3666.667平方千米左右,产量71.7万吨,农业产值135亿元,产业链品牌价值达138亿元。
湖北是中国水产养殖大省,截至2023年5月,湖北省养殖主体54462个,存有195个用于养殖的物种。大面积养殖有
草鱼、
青鱼、
团头鲂、
中华绒螯蟹、小龙虾等,其中在2021年,湖北小龙虾产量达到107万吨,是第二名安徽省(49.5万吨)产量的两倍多。另外湖北省也是畜牧大省,具有经济价值的家畜主要有
华中两头乌猪、
清平猪、
湖北白猪、
大别山黄牛、夷陵牛、
枣北牛、
恩施山地水牛、江汉水牛、
马头山羊、
宜昌白山羊、
景阳鸡、
双莲鸡、
江汉鸡、
湖北沔阳麻鸭、
恩施麻鸭、
荆江鸭;境内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品种主要有
柑橘、桃、梨、猕猴桃等;具有经济价值的食用菌品种有香菇、
羊肚菌属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湖北省拥有
维管植物292科1571属6292种。其中,
苔藓植物51科114属216种,
蕨类植物41科102属426种,
裸子植物9科29属100种,
被子植物191科1326属555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2种(国家Ⅰ级保护的11种,Ⅱ级保护的151种),如
水杉、
银杏、
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等。列入中国优先保护极小
种群野生植物的有
大别山五针松、
水杉、
峨嵋含笑、
扣树、
小勾儿茶等11种,占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总种数的9.17%。湖北省是“
活化石”水杉的原产地,“
水杉王”就生长在湖北省恩施州的
利川市。国家Ⅰ级保护植物
珙桐在
神农架国家公园、五峰后河、宣恩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成群落分布。
利川市、
罗田县、保康县被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分别命名为“中国水杉之乡”“中国野生兰花之乡”“中国紫薇之乡”。
截至2023年9月,根据湖北省第二轮古树名木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有古树名木825854株。其中:一级古树3550株,名木19株;二级古树13336株;三级古树808949株。在全部古树中,散生古树67964株;名木19株;古树群501个,757871株。其中虚怀若谷的安陆古银杏、华中第一楠的宣恩古楠木、水古杉木和英山古柏木,入选中国100株最美古树。
动物
湖北省在动物地理区划系统中属东洋界、华中区。境内拥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75种,其中,兽类128种,鸟类577种,
爬行纲82种,
两栖动物88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18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的44种,Ⅱ级保护的142种)。如川金丝猴、
麋鹿、
丹顶鹤、
白头鹤、
中华秋沙鸭、
东方白鹳等都是珍稀保护动物。旗舰物种
川金丝猴种群数量由1998年800多只增加到2021年的1400多只。湖北省内的
黄梅县、
石首市、襄阳市、
南漳县被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分别命名为“中国白头鹤之乡”“中国麋鹿之乡”“中国
红嘴相思鸟之乡”和“中国鸳鸯之乡”。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3年6月,湖北省自然保护地为270个,总面积20193平方千米。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25个。2023年7月9日,湖北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神农架国家公园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授予“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
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0年,2002年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鄂西南
武陵山区的
宣恩县境内,位于
洞庭湖水系湖南
沅江第一大支流
酉水的发源地与
长江中游重要支流
清江的
分水岭,主要保护以大面积原始
珙桐群落为主的珍稀植物和以大型猫科动物为主的珍稀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为主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总面积345.5平方千米,其中有
维管植物183科、752属、202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
光叶珙桐、红豆杉等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
连香树、
水青树、
鹅掌楸等21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
白辛树、
紫茎等29种。保护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355种,其中兽类67种、鸟类225种、
两栖动物26种、
爬行纲37种;昆虫22目177科13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6种,其中国家Ⅰ级有
华南虎、金钱豹、
云豹、
林麝、
金雕5种;国家Ⅱ级有
亚洲黑熊、
猕猴、
鬣羚等51种。
神农架国家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于全球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关键地区,拥有“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国际重要湿地”四大荣誉称号,被誉为北纬31度的“绿色奇迹”。2016年5月,神农架国家公园成为中国首批启动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神农架国家公园共有
维管植物43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珙桐、
红豆杉等30种;共有陆生脊椎动物664种,鱼类约75种,昆虫538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
川金丝猴、
林麝、
白冠长尾雉、
金雕等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
黄喉貂、
中华鬣羚、
中华斑羚、
毛冠鹿、
红腹锦鸡等112种。
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9年11月成立,坐落在湖北省黄梅县境内,地处中国地处鄂赣皖三省结合部,总面积223.2平方千米,是由湖泊、滩涂、河流、稻田等组成的内陆水域湿地类型保护区。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白头鹤等珍禽栖息地、秤锤树原生地等。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有各种野生动物524种。其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40种,比如白头鹤、黑鹳、白鹤等;有各种野生植物35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比如粗梗水蕨、野莲等。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之成为亚太地区东亚—澳大利亚一线的水鸟越冬地或中继站,被誉为中国白头鹤之乡。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湖北省气象灾害类型可分为4类19种,主要的气象灾害为暴雨、干旱、强对流及其衍生灾害,其特征是危害大、灾情重,时空分布不均、发生频率高。其中湖北省出现暴雨次数最多的为
咸宁市地区,其次是
鄂州市和
黄冈市为8%,其它地区出现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
武汉市、
黄石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仙桃等地;按暴雨不同强度(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等级分析,咸宁、黄冈、恩施北部出现暴雨的概率最大,黄冈北部、武汉南部、咸宁西部及恩施局部出现大暴雨的概率最大,特大暴雨的局地性特征较为明显;暴雨出现概率呈东南向
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多发生在夏半年。
2016年6月18日,湖北进入
梅雨天气,随后暴雨频发,截至7月2日时,入梅以来强降雨过程已造成湖北省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81个县(市、区)952.78万人次受灾,死亡35人失踪16人,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生活救助48.08万人次;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85万间,一般损坏1.5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810.5平方千米;绝收667.3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78.61亿元。对此湖北省政府连夜转移受洪水威胁群众,并抽调武警部队协助抗洪抢险工作。
地质灾害
湖北省常见的
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
泥石流、崩塌等,依据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等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活动因素,湖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39221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鄂西北中—低山区、鄂西南区、
鄂东南低山—
丘陵区等;中易发区面积57368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鄂西至鄂西北中—低山区及丘陵区、鄂西南中山区等;低易发区面积52341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鄂西北中-低山区,鄂西、鄂东岗地丘陵等。2011年8月22日,湖北省宜昌市
兴山县、
神农架林区、209国道沿线多处路段发生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导致当地多处房屋被损毁,道路中断,车辆严重拥堵无法通行,上百人被困。
行政区划
政区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有13个
地级行政区,103个县级行政区,即39个
市辖区、26个
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其中,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由湖北省直管。湖北省省会为武汉市,省人民政府驻武汉市
武昌洪山路7号。
主要城市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是湖北省辖地级市、省会,
副省级市,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
长江与
汉江交汇处,全市土地面积8569.15平方千米。早在距今8000—6000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自汉以降经
南北朝至元、明,武汉逐渐发展为水陆交通枢纽。明成化年间,汉水主道改由
龟山北入长江,由此而形成汉口新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武汉市亦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了以
荆楚文化为主体,融
巴蜀文化、
中原文化、
吴越文化、
岭南文化于一体的
多元文化。其中
楚文化内容包括
青铜冶炼工艺、丝织工艺以及
刺绣、文学、美术和乐舞等,影响较大的有
汉剧、
楚剧等地方剧种和
湖北评书、
湖北小曲、
渔鼓等
曲艺类目。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中国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是
中国三峡工程、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
荆州市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清时,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革命战争时期,
宜昌地区是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是历史文化名人
屈原的故里,2009年,由宜昌市
秭归县“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习俗共同组成的中国“
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屈原昭君故里”非遗之旅以及
昭君村古汉文化旅游区昭君传说之旅是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12条非遗
主题旅游的线路。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844万人,其中,城镇3779万人,乡村20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4.67%;湖北省全年出生人口35.5万人,出生率为6.08‰;死亡人口47.2万人,死亡率为8.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1‰。根据湖北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湖北省男性人口为2969.47万人,占51.42%;女性人口为2805.78万人,占48.58%。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83;0—14岁人口、15—59岁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16.31%、63.26%和20.4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4.59%。
民族
湖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截至2023年3月,湖北省有55个少数民族。根据湖北省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湖北省
汉族人口为5498.15万人,占95.2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7.11万人,占4.80%。万人以上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
苗族、
回族、
侗族、
满族、
蒙古族、维吾尔族和
彝族,其中
土家族228.58万人、苗族21.4万人、回族7.64万人、侗族6.27万人。湖北少数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除土家族、苗族、侗族主要聚居在民族自治地方外,其余少数民族散居在湖北省各地。
语言
湖北省方言主要分为
西南官话、
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
赣语等。
西南官话亦称上江官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种,湖北省使用人口比例为40%—50%,主要分布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宜昌市、
荆州市、武汉
蔡甸区等地。西南官话最主要的特点是调类分阴平,阳平,上,去(无阳去),而入声归阳平。(只有
汉川市,
沔阳州,
天门市三处有入声,
郧西县,光化入声半归阴平、半归阳平)。
江淮官话湖北省使用人口比例为20%—30%,主要分布在黄州、
鄂州市、
随州市、
孝感市等地。
江淮官话主要特点是方言声调为6个,平声、去声各分阴阳,上声、入声各成一类;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仄声字今多为同部位的送气清音;“书虚”“卷篆”同音,即山、遇两摄合口三等知、章组字与见系字合流。
湖北人更喜欢称中原官话为鄂北方言,使用人口比例为10%—15%,主要分布在
襄阳市市区、
老河口市、
枣阳市等地。中原官话的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
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
湖北省赣语使用人口比例为5%—10%,主要分布在
咸宁市、
大冶市、
阳新县等地。赣语一般有4—7个声调,19个
声母,
韵母可分为“开
韵尾”“闭韵尾”“促韵尾”三类,共67个韵母。
宗教
湖北是中国宗教工作较重的省份之一,宗教信仰主要有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教等,截至2019年4月,湖北省约有信教群众283.8万人(佛教172万人、道教42.9万人、伊斯兰教10.7万人、天主教15万人、基督教43.2万人)。截至2023年3月,湖北省有爱国宗教团体250个,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3544处,宗教院校4所(天主教
中南神哲学院、基督教
中南神学院、
武当道教功夫学院和武昌佛学院)。
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促使僧俗二众避难南下,从此佛教开始向南传播,因而洛阳佛教南传的第一站便是湖北
武昌区(今
鄂州市)。自武昌(鄂州)沿江而下,佛教文化继而向江浙扩散。其中,
支谦在武昌译经时在《
法句经序》中,提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翻译理论思想。而荆襄所处天下之中的位置,使其在当时不同的佛教传播路线中起着重要作用。
隋唐时代,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八大宗派纷纷诞生,宗派的较有名的祖师都曾停驻或游化荆楚。后来产生的
曹洞宗、
沩仰宗直接影响了湖北佛教发展。两宗传人纷纷驻锡湖北各地,开辟了一系列的佛教
禅宗思想道场,例如郢州芭蕉山、郢州兴阳山、襄州岭等。宋、元长期战争使湖北佛教遭受破坏。元代统一之后重新开始恢复,明清佛教呈现衰落之势,近代
武昌佛学院的创立,催生了
中国佛学院办学培养僧才的模式,影响至今。截至2023年10月,湖北省内佛教场所有2012处。
春秋至汉末,湖北十堰市的
武当山已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
张角的太平道发展到了荆楚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交通条件的优越,
襄阳市、
江陵一带自然成了荆楚的道教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道教得到发展。唐末,武当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及至
五代十国,道教学者
陈抟隐居武当山20余年,各地修道之人随之而来,山中建筑随之增多,武当道教的影响日益扩大。元明两代,武当道教地位上升,几乎包括了道教领域中所有道派,道众2000余人。截至2023年10月,湖北省境内
道教场所有652处。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美、法、德、意、比等国的传教士不断涌向中国,他们深入内地,办教堂、建学校,开始了文化侵略。湖北省是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文化侵略的据点之一。自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武汉市开埠以后,
基督教传教士很快办起学校,。早于一八六一年,武汉市便有了“教会义学”(为湖北省最早的教会小学)。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十月,美国圣公会派来中国传教的第一位
主教文惠廉(中国姓),立学校于武昌云华林(最初创于武昌横街头)。1950年,湖北省开始对
教会学校进行接管。截至2023年3月,湖北省内有1所宗教院校为基督教
中南神学院。
经济
综述
湖北省综合经济实力居中国经济中上,2023前三季度,湖北省GDP增速进入中国前10,位居经济大省前列,从衡量经济发展的7项指标,GDP、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CPI和就业等数据显示,湖北主要指标好于全国、领先中部。其中光电子产业,汽车产业为传统优势产业;
第一产业以水稻、棉花、玉米为其主要
经济作物,稻渔综合种养位居中国第一;
第二产业中,以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食品、轻纺等为支柱产业,其中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占比较大;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是湖北省重大支柱产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
金融业的GDP分别占据湖北省第三产业的前三位。除此之外,湖北省的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
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大优势产业涵盖了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两大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1个国家实验室、6个湖北实验室等创新资源,截至2023年5月,湖北省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1家。
2022年,湖北省生产总值为53734.92亿元,位列中国第七位。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4986.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0.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507.59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9.3:39.5:51.2。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2022年湖北省人均GDP为92059元,在中国31省市中排名第九位。全年湖北省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5.0%。按产业划分,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5.5%、24.3%、9.8%;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682.4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地方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3280.73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8.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411.25亿元,可比增长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26.03亿元,增长8.7%。
2024年1月26日,湖北省统计局公布2023年湖北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湖北省
地区生产总值55803.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5073.38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增加值20215.50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30514.74亿元,增长7.0%。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一季度为5.1%,上半年为5.6%,前三季度为6.0%,全年为6.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7127.22亿元,增长9.5%,比年初增加7563.5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81368.01亿元,增长9.7%,比年初增加7195.01亿元。
第一产业
湖北是中国闻名的
梁子湖区,在古代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湖北农业以
种植业为主体,种植业又以粮食、棉花生产为主,被称为“粮棉大省“,其中水稻是湖北第一大优势作物。湖北省林业经济优先发展
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大力发展板栗、
日本甜柿、
银杏、茶叶、桃李等特色
经济林基地以及林药、林菌、
山野菜、特色养殖;畜牧业以
种猪最为优势;
渔业以淡水产品为主,大面积养殖有
草鱼、
青鱼、
团头鲂、
潜江龙虾、
洪湖大闸蟹等。
湖北省是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连续10年保持在500亿斤以上。湖北省淡水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在450万吨左右、位居中国第一;油菜籽年产量250万吨左右、位居中国第二;茶叶年产量40万吨左右、位居中国第三;生猪、蔬菜、鲜蛋等年产量均位居中国前列。截至2023年2月,湖北省为了做强农业产业,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项目881个、签约金额2908.2亿元,引进孝感首衡、当阳正大、荆州楚闽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支持成立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
恩施玉露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6家、总数达到1236家;全年湖北省新增上市“金种子”企业17家、总数达到28家。
潜江市龙虾、
赤壁青砖茶、京山桥米等18个区域公用品牌广受欢迎;宜昌蜜桔、随州香菇等6个品牌纳入农业农村部首批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2022年,湖北省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21.87亿元,其中湖北省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6889.6平方千米,全年粮食产量2741.15万吨;全年油料产量374.19万吨;茶叶产量41.99万吨;园林水果产量773.00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407.93万吨;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40.59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500.42万吨。
2023年,全省农林牧
渔业增加值5447.91亿元,比上年增长4.3%。粮食总产量2777.04万吨,增长1.3%,连续11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其中,
夏粮产量488.63万吨,增长1.3%;早稻产量77.77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2210.64万吨,增长1.3%。猪牛羊禽肉产量457.12万吨,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347.25万吨,增长4.7%;牛肉产量17.19万吨,增长5.7%;羊肉产量10.52万吨,下降0.1%;禽肉产量82.17万吨,增长0.1%。禽蛋产量216.25万吨,增长4.0%。全年生猪出栏4438.53万头,增长3.6%;年末生猪存栏2595.30万头,增长1.7%。
第二产业
湖北省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十大重点产业是
集成电路、
地球空间信息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汽车、数字、生物、康养、新能源与新材料、航天航空,共涵盖43个细分领域。工业发展形成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通信及网络应用等全产业链优势。
汽车产业是湖北省第一大产业,新能源与
智能网联汽车被确定为湖北省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截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已培育和引进了200多家新能源、自动驾驶领域企业,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其中,爱机、李尔、圣戈班等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华工科技、
逸飞激光、
精测电子等是中国一流的车身和电池生产装备企业;
亿纬锂能、理工通宇、
光庭信息是中国重要的三电企业;
立得空间信息技术公司、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导航工研院等是知名的高精地图和定位企业。截至2023年5月,湖北全省汽车产业
规模以上企业1578家,是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基地。其中“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中国3个国家级汽车集群之一。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2022年,湖北省纱产量、布产量均位居中国第三,先后培养出了
爱帝针织内衣、
猫人针织内衣、红人羊绒大衣等一批“中国名牌”,以及爱帝、猫人、红人、太和、
天鸣集团等一批“
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了以
襄阳市、
孝感市、
江汉平原、
黄冈市等地为主的纺纱织造集群,以孝感、荆(州)仙天潜、
黄石市等地为主的服装加工制造集聚区,以
仙桃市、
宜昌市和
武汉市、
咸宁市等地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防护物资)应急制造基地。截至2023年3月,湖北纺织服装产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高新技术企业20多家。
2022年,湖北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525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分经济类型看,
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7%,股份制企业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2%,私营企业增长6.7%。
轻工业增长5.9%,
重工业增长7.6%;分门类看,
采矿业增长15.4%,制造业增长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
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4%,制造业增长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8%。从主要行业看,汽车行业持续回升,增长4.8%;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增长5.1%;原材料行业增长13.3%,其中,化工、石油加工、有色等行业分别增长20.7%、22.3%、34.5%;钢铁行业增长4.3%;电气行业增长20.0%。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7%,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2.8%,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湖北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导,旅游业是湖北省重大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
金融业是湖北省的头部产业。
湖北省依靠丰富的文旅资源,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020年,湖北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增加196家,较2019年增长52.4%;成功打造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4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3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5个、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2个、4C级营地2个。湖北省同时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推出“
夜上黄鹤楼”“木兰不夜城”等一批新项目,先后培养出了襄阳唐城、宣恩仙山贡水等夜游景区。2022年,湖北省64个村落入选第六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增4C级以上自驾车旅居车营地3家,获评中国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1个。2023年2月10日,湖北文旅重点项目招商签约大会上,62个文旅重点项目成功签约。2023年1月1日至8月31日,湖北省累计游客接待量49351.3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24.3%。
“网购”消费模式是湖北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前6个月湖北省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4.85亿件,同比增长20.22%,增速排名中国第六,中部排名第二。截至2022年7月,湖北有开业商业项目约230个(统计范围:3万平方以上的购物中心\u0026独立百货),存量大约1972.07万平方米,双双位列中国中部第一。2023年,湖北继续聚力发展消费“大件”,在房地产市场,湖北5月份启动百万大学生留鄂创业安居行动,仅
武汉市一地成交量就达到12720套,5月份湖北全省
网签销售475万平方米。
2022年,湖北省全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64.80亿元。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023.92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40.88亿元。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9072.48亿元;餐饮收入额3092.32亿元。全年网上零售额达到3744.2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16.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385.07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413.25亿元。湖北省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6170.8亿元,其中,进口1961.5亿元;出口4209.3亿元。
202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3%、9.8%、7.8%。1-11月,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627.57亿元,增长12.8%。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38.4%、27.2%、18.4%、16.0%、21.5%。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3年5月,湖北省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1家,省级一类开发区24家,省级二类开发区23家,省级三类开发区31家。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东湖高新区,又称
中国光谷、简称光谷,位于
武汉市东南部洪山区,
江夏区境内,于1988年创建成立,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并获批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东湖高新区规划总面积518平方千米,集聚了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并建有8个专业园区(
光谷生物城、
武汉未来科技城、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光谷中华科技园、
光谷中心城)。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管辖面积184.18平方千米,1991年5月动工兴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经开区内设立武汉出口加工区,2018年11月升级为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武汉经开区逐步形成“3335”现代产业体系:汽车制造、电子电器、食品饮料3大优势产业、新能源与
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3大战略产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大健康3大重点发展产业、高端装备、智能建造、通用航空、现代物流、高科技农业5大特色产业,成为武汉工业经济的主力。2022年,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8.8亿元,同比增长5.0%。
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为
湖北宜昌经济开发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20年获批设立宜昌综合保税区。现有东山园区、生物产业园、
白洋工业园三大园区,总面积209.4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8月,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培育高企数、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分别达到215家、433家;各级各类研发平台112家,其中国家级平台4家,省级研发平台60家,市级研发平台4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先后荣获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
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22年,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74.6亿元,同比增长30%;
工业增加值增速15.2%,位列
宜昌市第四;
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同比增长56%,位列宜昌市第二。
重要企业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央直管的特大型汽车企业,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总部设在湖北省
武汉市。业务包含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军车、
新能源汽车、关键汽车总成和零部件等,主要事业基地分布在武汉、
十堰市、
襄阳市、
广州市和
柳州市、
郑州市等全国20多个城市;在
瑞典建有海外研发基地,在
俄罗斯设有海外销售公司,是法国
PSA集团三个并列最大股东之一。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中位居汽车行业第2位,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6万余项。掌握了商用车“龙擎”和乘用车“马赫”绿色低碳动力品牌、IGBT、燃料电池全技术链等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无人驾驶乘商产品均达到L4级水平,在
雄安新区等全国30多个城市示范和商业化运营。2018年,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获4项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2023年8月2日,武汉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入围2023世界500强榜单。
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川龙大道28号爱帝时尚创意园,成立于1995年,是集时尚产业科、工、贸,产业园开发建设于一体的大型
民营企业,是湖北省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全国重点跟踪培育品牌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主营业务年产销针织服装2500万件(套)。企业主营产品门类包括运动、休闲、家居、内衣、童装、家纺等产品,出口产品进入
欧洲、美洲、澳洲等地区的30余个国家。截至2017年,先后参加1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获得专利87项,生态针织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社会事业
教育
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有130所,在校生169.97万人,教职工13.86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3所;普通高中学校548所,在校生94.5万人,教职工10.0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24所,在校生44.12万人,教职工2.7万人;初中学校2161所,在校生177.21万人;教职工14.09万人;普通小学5322所,在校生383.20万人,教职工21.93万人;特殊学校教育88所,在校生2.94万人,教职工0.2万人;幼儿园有8273所(2018年数据)。截至2022年9月,湖北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1%,义务教育巩固率98.3%,
高中阶段
毛入学率9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2.8%,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6%以上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安置率超过95%。2023年,湖北17所职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武汉大学连拿47项“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华中科技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44项成果奖。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
武汉市武昌八一路299号,是教育部直属重点
综合性大学,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
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
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学校占地面积3.463平方千米,
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有11个“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
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999年,世界期刊《科学》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22年,学校在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57位,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101—150位,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94位,并先后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发明奖和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88项。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781家,其中医院118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028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53家;卫生技术人员57.6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66万人,注册护士21.6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2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32.38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78万张,卫生院床位8.77万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00年由
德国医师
埃里希·宝隆创建于
上海市,1955年迁至
武汉市。医院有汉口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三个院区,拥有
国家重点学科11个(含培育学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0个(全国第二);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2个。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通过德国KTQ认证复评;2017年获“第七届武汉市市长质量奖”;2019年荣获“
长江质量奖”。医院发布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文推广;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获“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媒体
截至2021年10月,湖北省有66家新闻网站。境内主要的报纸媒体有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农村新报等。
2023年,湖北省有广播电视台15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融媒体中心69个,有线电视用户1283.92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8%。全年出版报纸5.32亿份,各类期刊0.67亿册,图书3.62亿册。
《
湖北日报》是中国中共湖北省委机关报,前身是1948年创办的鄂豫区党委机关报《鄂豫报》和江汉区党委机关报《江汉日报》。1949年7月1日,《湖北日报》以“两报”为基础正式创刊。《湖北日报》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全媒体传播平台和采编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拓展了多元化、全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形成了报、端、微一体化的党媒传播格局。《湖北日报》全媒体平台日均受众突破1500万人次,其中《湖北日报》最高日发行量突破65万份,平均期发量44万份,居中国省级党报前列。截至2016年度,共获得
中国新闻奖46件,其中一等奖9件。《
湖北日报》曾连续三届获评中国“百强报刊”,先后荣获“文化强省建设重大创新成果奖”“湖北出版政府奖”。
科技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全年新型研发机构专利申请受理量达7618件,专利授权总量达5655件,拥有有效专利22929件;全年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24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73项,应用技术成果2146项,软科学成果28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7671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017.86亿元,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42.9%;共建有33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8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902个,国家质检中心34个,颁发有效认证证书99740张,获认证证书组织29455家,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940项;全年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5.46万台件。截至2023年6月,湖北省已备案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共5种类型,452家,排名居中国前列,省境内新型研发机构主要分布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
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领域,数量占比达75%以上。2018年至2022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由6590家增至2万家,增长203.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6653亿元增至1.1万亿元,增长65.3%;全省研发人员由25.74万人增至35.36万人,增长37.4%;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由822亿元增至1160亿元,增长41.1%,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12项(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6月,湖北省实施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开展50余项考古发掘,8次获得“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8次获得“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6项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另外湖北全省博物馆利用257万余件(套)馆藏文物和标本,每年推出展览1100余个,同时湖北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出《
中国医生》《
天使日记》等优秀影视作品。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0个,群艺馆、文化馆126个,
公共图书馆117个,博物馆228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03个,放映单位2009个。2020年疫情期间,湖北省组织全省文艺工作者共推出抗疫主题文艺作品4.6万余件,开展抗疫主题文艺活动上百场次,超6万人次文艺工作者直接参与。湖北文艺家共获得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20多项国家级重大奖项,共有8个项目或个人入选国家级文艺类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库。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武昌东湖路156号,成立于1953年,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是
国家一级博物馆、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20年,
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
崇阳铜鼓、
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
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
虎座鸟架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云梦睡虎地秦简、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被选为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2021年,“荆楚百年英杰”展览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截至2023年2月,
湖北省博物馆有藏品近40万件(套),国家一级文物千余件(套),尤以
商周青铜器、
战国秦汉漆木器、楚秦汉简、先秦及明代
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
湖北省图书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公正路25号,总建筑面积10.23万平方米,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官办省级
公共图书馆。截至2022年底,馆藏总量978万余册(件),外购数据库资源总量达918.234万亿
字节,近50个学科(领域)文献达到或接近研究级水平,被誉为“楚天智海”。馆藏中,尤以古籍善本、地方志、民国文献、湖北地方文献等尤为特色。湖北省图书馆是中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中国科普教育基地,并先后获得“中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中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中国
盲人阅读推广优秀单位”等多项光荣称号。
体育
截至2022年末,全年湖北省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冠军17项次、亚军15项次、季军17项次;在各类全国比赛中,获冠军83项次、亚军85项次、季军83项次。湖北省共有体育场地18.22万个,体育场地面积1.45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8平方米,其中田径场地8362个;游泳场地1106个;球类运动场地11.72万个,其中,足球、篮球、排球场地共5.21万个,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6.06万个;冰雪运动场地36个;全民健身路径4.29万个;健身房4808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5.3万余名;
健身步道3786个,长度1.28万千米。湖北省先后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有
2023世界超级球星足球赛、第二届“五个湖北”系列赛事、
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等。2023年10月4日,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龙舟男子200米直道竞速决赛中,湖北运动员
孙嘉豪作为舵手的中国队夺得
金牌,是本届亚运会龙舟项目产生的首枚金牌。
武汉体育中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开发区,拥有“一场七馆一园两中心”,为中国华中地区最大的体育场馆群。截至2023年9月,武汉体育中心已相继举办了120余场国际国内顶级体育赛事,包括2011年男篮亚锦赛、2012年汤尤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2019年国际篮联男子篮球世界杯、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闭幕式、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等,共吸引超300万人次现场观摩,国内外1000余家媒体报道号。武汉体育中心作为中国体育产业排头兵、国际国内高端文体赛事活动集聚地,曾荣获“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连续两届“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59.6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318.80万人,离退休人员640.8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
养老保险2600.47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40.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352.61万人;参加
工伤保险872.87万人;参加
生育保险747.95万人;参加
失业保险人数735.6万人,年末领取
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16.7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5.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0.6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7.76万人。养老机构床位数28.8万张;有1898家养老机构;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56个;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人数490562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732423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4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5987.74万人;有46.0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275个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全年地表水水质优良为Ⅰ—Ⅲ类的占96.7%,水质较差为Ⅳ类、Ⅴ类的占3.3%,无劣Ⅴ类;在全省省控湖泊、水库的51个水域中,全年
地表水水质优良为Ⅰ—Ⅲ类的占56.9%,水质较差为Ⅳ类、Ⅴ类的占43.1%,无劣Ⅴ类;在湖北省内监测的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38.5%,未达标的城市占61.5%。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年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7.5%;截至2023年8月,湖北省新建省级森林城市10个、省级森林城镇77个、森林乡村446个,乡村绿化面积229平方千米;完成
污水处理厂新扩建156座,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35座,水泥窑协同处理厂16座;累计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31个、示范村1025个,通过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带动9.05万家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2344个社区和7991个行政村、4.38万个自然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覆盖城乡居民约990万户;湖北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32.39%,湖北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有功能区、区域、道路交通三类监测点位已建成3479个;共布设国家土壤
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588个、省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4080个,监测结果显示,湖北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人民生活
2023年6月1日起,湖北省
婚姻登记实行“跨省通办”,不用返回原籍,可以就地办理。
劳动就业
2022年,湖北省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1.65万人,有46.0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30.01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1.20万人。2022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138.97万人。全省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206家,从业人员4.4万人。全年共为1033万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为110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专业支持。全年选派2196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
三支一扶”服务。
交通
综述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
长江中游,是
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大通道的中心枢纽,能够覆盖中国80%的人口,辐射中国90%的经济总量,素有“九省通衢”美誉,截至2023年5月,湖北省综合交通里程达32万千米,实现了已建在建高铁覆盖所有市州;续建港航重点项目38个,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其中,武汉港武湖港区集装箱铁水联运、荆州港铁水公多式联运、鄂州花湖机场多式联运3个项目纳入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十四五”期,湖北省交通将加快构建“三枢纽、两走廊、三区域、九通道”的综合交通运输空间布局,并加快建设“米字型”“十通向”高铁枢纽网,“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水运体系和“五纵四横一通道”油气管网输送体系,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2023年,湖北省完成货物周转量8594.24亿吨公里,增长13.9%;旅客周转量1027.84亿人公里,增长90.9%;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9亿吨,增长22.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29.8万标准箱,增长5.5%。
公路
截至2022年6月,湖北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9.69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391千米,
一级公路7569千米,
二级公路2.50万千米,新改建
农村公路13.54万千米,公路密度提升至159千米/百平方千米,公路乡镇、行政村通畅率均达到100%,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所有县市区国道全覆盖,所有乡镇国省道全覆盖,所有撤并
建制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
沥青水泥路,同年年底,湖北省公路总里程达到30413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7598千米。到2025年,湖北省高速公路里程可达8000千米,其中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达900千米。
2023年末,湖北省公路总里程达307263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7849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594.24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027.84亿人公里。
铁路
湖北省形成以
武汉市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枢纽网,从武汉乘高铁可直达中国23个主要大城市。武汉铁路枢纽由
京广铁路、
汉丹铁路、
武九铁路、
武麻铁路等
普速铁路,
武咸城际铁路、
武石城际铁路、
武冈城际铁路、
武孝城际铁路、
武仙城际铁路等城际铁路,
京广铁路、
宁蓉铁路、
武九高速铁路、
汉十高速铁路等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以及武铁路、武昌南线、汉口联络线、汉西联络线、余花联络线等枢纽内联络线构成,是中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湖北省境内特等火车站主要有
武昌站、
汉口站、
武汉北站等。截至2021年末,湖北省铁路营业里程里程达5200千米,铁路客运量达11627万人次。铁路旅客周转量达490.28亿人千米,铁路货运量达5828吨;铁路货物周转量达1100.35亿吨千米,截至2022年8月,湖北省时速200千米以上的高铁总里程达2064千米,占湖北省铁路总里程的36%,其中,时速350千米的线路达1161千米。到2035年,湖北省铁路总里程将达到1万千米左右,高铁里程将达5000千米,全面形成“七纵六横一核心”高铁网络,90%左右的县市实现高铁覆盖。
武昌站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的东南端,隶属于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为武汉三大体
特等站之一,是武汉铁路枢纽规划中“四主两辅”客站布局的“四主”之一。武昌站
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主要办理京广普速列车的始发、终到及通过业务,同时还兼顾
合武高速铁路、
汉宜铁路动车客流,站内共9个站台、12条股道,车站日均客流为2万人次左右,可直达中国内地30个省会、自治区首府和
直辖市。车站多次获得“
全国文明单位”“全路文明车站”“安全生产标准化站段”“武汉铁路局集团公司年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航空
截至2022年4月,湖北省有7个机场,分别是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鄂州花湖机场、襄阳刘集机场、
十堰武当山机场、
荆州机场、
恩施许家坪机场、神农架红坪机场。2022年,武汉天河机场、
宜昌三峡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等4家湖北省内机场入围《2022年全国运输机场吞吐量排名》百强,其中武汉天河机场位列第14位,年旅客吞吐量1160万人次;宜昌三峡机场位列第57位,年旅客吞吐量125万人次;襄阳刘集机场位列第62位,年旅客吞吐量113万人次;恩施许家坪机场位列第93位,年旅客吞吐量58万人次。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位于中国湖北省
武汉市黄陂区,距武汉市中心25千米,是4F级民用国际机场、中国华中地区首个拥有三座航站楼的机场、中国八大区域
枢纽机场之一。2017年8月31日,T3航站楼投入运行,T3航站楼面积49.5万平米,居中国中部第一,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万吨、运输起降架次40.4万架次的运行需要;配套115米中国第一、
亚洲第二高塔台。2021年5月19日,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荣获“2020年度CAPSE服务提升卓越奖”和“行李服务提升卓越奖”两项大奖。2022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160.6393万人次,中国排名第14位;货邮吞吐量29.8655万吨,中国排名第11位;飞机起降11.5062万架次,中国排名第17位。
航运
湖北省内通航的河流有230条,以
长江、
汉江、
江汉运河等7条河流为主,可通航里程9066千米,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090千米,居中国第二位,境内长江航道通航里程1037.9千米、汉江通航里程866.78千米。2021年,湖北省内河航道里程8500千米,水运客运量为314万人次;水运旅客周转量1.88亿人千米;水运货运量47625万吨;水运货物周转量3446.39亿吨千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89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84万标准箱。截至2023年7月,湖北内河流域约有船舶1万艘;港口37个,包括
武汉市、
宜昌市、
荆州市、
黄石市等4个
内河主要港口,区域重要港口14个(长江干线5个、汉江干线8个、
清江1个),地方一般港口19个。
沙洋港位于
江汉平原西北部,汉江下游,距离荆州市
沙洋县沙洋经济开发区2千米,于2013年4月28日成立,总面积14.7平方千米,规划建设临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煤炭集疏运中心等三大板块。沙洋港是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荆门组合港的中心码头,也是千里汉江已经建成的规模最大、吞吐量最大的综合型现代化码头。截至2022年11月,沙洋新港建有6个1000吨级泊位,设计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集装箱运输50万标箱。
管道运输
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7400千米,储气可达到3600万立方米,乡镇通气比例超过30%,共有3059处油气输送管道。截至2023年10月31日,湖北省内拥有国家干线天然气管道长度超过3300千米,居全国第三位,省内支线管道长度约2600千米,已覆盖16个市州。2023年10月30日,西三线
枣阳市—
仙桃市段试运投产,
西气东输三线在枣阳和西气东输二线连接,在
仙桃市又与川气东送、重庆忠县到
武汉市管线等多条国家输气管线连接,多条国家干线在湖北交汇,组成了天然气供应管网,可以实现天然气资源的补充和调配。在“十四五”规划中,湖北省重点建设“五纵四横一通道”油气管网工程,即打造由淮武线、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新疆煤制气外输通道湖北段五条南北管道,忠武线、川气东送线、川气东送二线、仪长原油管道四条东西管道和长江LNG水运通道组成的油气输送主干管网,来提升油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公共交通
公交
2021年,湖北省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38513千米;公共汽电车24910辆,公路营运汽车36.17万辆,公路营运汽车客位数70.24万个;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17860万人次。湖北省客运站主要有
宏基长途汽车客运站、傅家坡客运站、
杨春湖客运中心、金家墩青年路客运站、古田客运站、汉口北客运中心等。截至2023年2月,湖北省城乡公交线路有5000多条。
汉口北客运中心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汉口北专业市场群东北角,紧邻
武汉地铁1号线汉口北站和汉口北公交场站,于2020年5月31日正式投入运营。汉口北客运中心作为湖北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总投资9566万元,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119146平方米。该客运中心日均发送旅客3万人次,最高峰可达6万人次,客运班线覆盖中国17个省(区、市)。
轨道交通
2021年,湖北省轨道交通运营里程479千米,轨道交通配属车辆数3124辆;轨道交通客运量101270万人次。截至2022年,湖北省境内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为武汉市和
黄石市,其中武汉市运营线路有14条,运营车站数315个,运营里程504.3千米,2022年全年客运量89352.6万人次;进站量57499.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07906.5万人次千米;列车运行兑现率99.98%;黄石市1条,运营车站数29个,运营里程26.8千米。
出租车
截至2023年,湖北省有
滴滴出行等60余家网约出租平台在14个市州落地经营,办证
网约车及驾驶员分别约为3.4万台和9.8万人;有传统巡游出租车约4.3万辆,从业人员10万人。
人文
综述
湖北是
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湖北
随州市、
谷城县和
神农架林区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
文化遗址,楚
三闾大夫屈原的诗篇《
离骚》广为人知;中国重要的民间节日——
端午节,由楚地兴起传开的,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
龙岗秦简、
张家山汉简等都是重要的
文化资源;同时,以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其中唐崖土司城址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推翻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湖北菜称楚菜或鄂菜,是中国传统菜系之一,被列为中国十大菜系之一。截至2023年,湖北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0个。
区域性文化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1)炎帝神农文化,湖北
随州市、
谷城县和
神农架林区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
文化遗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2)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
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代表人物
屈原;(3)
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
龙岗秦简、
张家山汉简、汉明妃
王昭君、
刘秀、文学家
王逸等都是重要的
文化资源;(4)
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
武当山是
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6)
长江三峡文化,长江三峡是
中原地区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7)
武汉市武汉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8)现代革命文化,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
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曾经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
饮食文化
2018年,湖北省将湖北菜简称统一规范为“楚菜”,楚菜,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香鲜微辣,注重本色,菜式丰富,筵席众多。擅长蒸、煨、炸、烧、炒等烹调方法。
清蒸武昌鱼、沔阳三蒸、
红烧野鸭、
排骨藕汤、
洪山紫菜苔炒腊肉、黄陂三鲜、
黄陂糖蒸肉、
龙凤配、三鲜豆皮、
东坡饼等为鄂菜的代表。
团头鲂产于湖北省鄂州市(古时称武昌),俗称团头。清蒸武昌鱼是湖北省两大名菜之一,1957年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游泳》发表的诗词中“才饮
长沙市水,又食武昌鱼”,引起人们对武昌鱼的关注,烹武昌鱼的制作技术从传统的蒸、煮、炙三种,发展到清蒸、油焖、网衣、滑溜等多种方法。其制法是:将鱼收拾干净,用开水烫一下装入鱼池内,相间地摆上冬菇片、熟
火腿片、
冬笋片、精盐、
绍酒、
清汤等食材调料,上屉蒸约10分钟,加上味精、
鸡油、胡椒粉等佐料浇在鱼身上即可。
湖北人爱喝汤,有“无汤不成席”的说法,湖北盛产
莲藕,
洪湖莲藕富含淀粉、
蛋白质、
维生素等成分,口感舒适,被誉为“水中之宝”,湖北人喜欢拿藕和肉骨头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排骨藕汤也是湖北接待贵客的必备菜之一,此菜营养丰富,开胃益血,有补气补钙的功效。
湖北省仙桃,原名
仙桃市,是有名的“蒸菜之乡”。沔阳三蒸是仙桃市传统菜肴,以水产类、禽畜类、蔬菜类为主要原料,以粉蒸为主要技法,清蒸、扣蒸多种蒸菜技法并用制成的系列菜肴,更有民谚“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蒸笼不成席”,蒸菜成为仙桃独特的饮食习俗。2015年在中国首届沔阳三蒸文化节上,湖北省仙桃市被授予“
中国沔阳三蒸之乡”称号。
习俗
特色节庆
武当山庙会是由信徒们独特的朝山进香活动演化而成的一种民俗活动,流行于湖北省
十堰市的武当山地区。庙会每年共有两期,时间为农历腊月二十三至第二年的三月十六、九月初一至九月初十,其中以三月三、九月九的庙会最为隆重。
武当山庙会始于东汉末年,兴于宋而盛于明清,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朝山进香、做斋醮道场、举行民间艺术活动等。朝山进香有三种形式,一是香会进香,二是
道教信徒苦行进香,三是进散香。武当道场主要是做小启朝和大启朝法事,小启朝需用一天时间,大启朝则需三天。庙会期间,民众可踏青登山、看灯览胜、观看武当武术擂台比赛、欣赏礼花燃放等表演活动。
神农架林区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
杜鹃花属素有“人间美西施,花中唯杜鹃”之美誉。神农架杜鹃花占到湖北省杜鹃花种数的一半以上,是
华中地区杜鹃花资源较为集中、
种群状态较为原始、原生杜鹃林较多的区域,神农架共有
杜鹃花科植物7属35种,植株数约为1.5亿棵,因此自1995年开始会每年举办一次杜鹃花节。由于
平均海拔的不同,神农架地区的杜鹃花期漫长,从每年3月下旬至6月上旬,长达3个多月,是观赏杜鹃花的最佳时机。
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占地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定植樱花1万余株,樱花品种56种,例如云南早樱、
初美人樱、
飞寒樱、
阳光樱等,东湖樱花园与日本弘前樱花园和美国华盛顿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
武汉东湖风景区樱花园每年会举办樱花节、夜间赏樱等特色的活动,东湖樱花节已成为一场综合性文化旅游活动。2023年3月9日,东湖樱园2023东湖樱花节开幕,当天东湖樱园同步开启夜间赏樱模式。
生产习俗
“开秧门”是湖北省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农业生产风俗,意在意在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农历三月底、四月初,
赤壁市农村第一天栽秧田称为“开秧门”。
黄石市农村的开秧门是指农家在从未种过的新田上首次插秧而举行的仪式,是时,在田地正北方燃烧香纸、放鞭炮,上三柱香,祭秧神,意在保佑丰收。鄂西一带亦盛行开秧门的习俗,开始插秧那天称为“开秧门”,除主人接来三亲六戚吃栽秧酒外,参加插秧的人均到秧田去举行祭祀仪式。祭祀后,人人默默地下田开始拔秧,须拔3个秧把(两手各拔一束以草扎成一大束为一个秧把)后,才能开口讲话。如他人有事叫谁,被呼叫者未拔足3个秧把之前不得答应。
鄂西土家人迎接春耕的习俗。
立春后的第五个“
戊日”为“过社”,相传原是土家人祭祀土地菩萨析求丰收的日子,也是亲友邻里聚会宴饮之日。这一天,土家人吃
社饭,即把火炕腊肉切碎,和精米、蒿子一起做成闷锅饭,一起食之,俗称此俗为“人歌社”。谷雨日为牛节,是日,土家人特别优待耕牛,不让其作,或把玉米、黄豆煮熟,或是酒糟,或把菜子饼剁碎用开水泡过拿来喂牛,亦有喂
鸡蛋、灌玉米酒和中草药的。俗称此为“办牛饭”。
婚俗
湖北省婚俗流程主要有议婚、订婚、报期、过礼铺床、待郎与
哭嫁、迎娶等流程。议婚,即媒人来往于男女双方家长之间,商量缔结婚姻关系的第一步,鄂西谓之“讨口气”“放话”。订婚,又称“合
生辰八字”“行庚”“讨红庚”等,八字即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按
天干地支记来共八个字。订婚男女进人
婚龄后,多由男方确定完婚日期报知女方,俗称“报期”,实为中国古婚礼中“请期”礼俗的演变。报期又称“报娶期”“求喜”“催亲”等。报期之后,迎娶之前的重要礼俗为“过礼”和“铺床”。“过礼”又称“过上头礼”,鄂西南之
利川市一带谓之“团客”,它是临近婚日时,男家向女方所送的最后一次彩礼。待郎与
哭嫁是指迎娶之日前一二日,男女双方分别举行待郎、待嫁仪式。男家举行告祖礼、办鸾郎酒、陪十兄弟等活动,亲友送贺礼、送号。女家举行辞祖礼、陪十姊妹、哭嫁、添箱等活动。迎娶,即古之“亲迎”礼,为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拜堂,又称“拜天地”、“圆亲”等。其时,多由主婚人唱拜喜词引导、行礼,闹房为婚礼的延续,意在喜气。女子多于婚后三日回娘家,俗称“回门”,并择日谢媒,回门即新娘婚后第一次回娘家。
丧俗
湖北省内的丧葬仪礼一般分为送终、人殓、成服、吊唁、出殡、安葬、守孝等程序。老人垂危之际,其亲属子女均守候在床前,谓之“送终”或“送落”。人殓又称“大殓”“人棺”等,人殓时间,各地有所不同,有的为死者更衣后即行人殓,有的
停尸二三日。报丧,俗称“把信”“说信”等,入殓时,丧家须派人报丧,遍告亲友。报丧后,至亲当即上门奔丧,所携礼品多为纸钱、鞭炮、礼金、被面等,俗称“赶礼”。成服,即按丧制为死者披麻戴孝,斩衰即割布做成衰服,为最重等级的孝服,多见于孝子及未婚女儿为父母,妻子为丈夫所穿着。堂祭,尸体人殓停灵期间,至亲守灵,亲友吊孝,家中行堂祭之礼。出殡,俗称“出堂”“出宅”“出丧”等,各地多于堂祭翌日晨行此仪式。安葬十分重视墓地选择,旧时,坟基地多在山上,故而民间多称出殡为“上山”,建坟为“升山”,
咸宁市一带,墓地多选在祖坟山,或选在地势高、地面平、背风向阳、面前开阔、绿树常荫之处。在
石首市,坟址多选在所谓龙口、
狮子口等地。鄂西土家人有岩棺葬(又称悬棺葬)的习俗,即将棺木置于岩间开凿的石穴中,从岩下视之,可见棺形。死者安葬后,尚有吃大肉、送火把、叫茶、烧望乡台、圆坟、守孝、除灵等习俗。
民族服饰
土家族在服饰方面喜宽松,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女装上衣矮领右,领上镶嵌三条花边(俗称“三股筋”),襟边及袖口贴三条小花边栏杆;下穿“八幅罗裙”,裙褶多而直,后改为裤脚上镶三条彩色花边的大筒裤;姑娘素装是外套黑布单褂,春秋季节多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鸦鹊,称之为“鸦鹊衣”。头发挽髻,戴帽或者用布缠头,喜戴耳、项、手、足圈等银饰物。男式上衣为“琵琶襟”,后来逐渐穿对襟短衫和无领满襟短衣;缠腰布带;裤子肥大,裤脚大而短,皆为青、蓝布色,多打绑腿;头包青丝帕或五六尺长的白布,呈“人”字形;脚穿偏耳草鞋、满耳草鞋、布鞋或钉鞋。现今,很多地方的
土家族穿着与汉族差不多,只有在隆重集会和节日,或偏僻山村,才能见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
苗族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妇女的服饰款式复杂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多达130种以上,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衫的颜色,绣花的图案,以及裙子的有无和长短等等,常有不同的特点。鄂西南一带
苗族妇女服装上身着大襟右衽衣或中长衣,下着长裤,衣袖、裤脚和衣领周围都镶有花饰,胸系绣花围腰,服饰多为青色或蓝色,多数包头巾。银饰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品,苗族群众都喜爱银饰,各个支系的苗族妇女盛装时都佩戴多种银饰。
头饰是
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点的服饰,在衣、冠颜色上以白、绿、黑色为主。回族妇女一般都头戴白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一般都是绿、青、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绿盖头清俊娇丽;白盖头干净持重;黑色盖头素雅端正。大都选用丝、绸、
雪纺、
聚酯纤维等高中档细料制作。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处;少女和媳妇的盖头比较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
艺术
曲艺
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的美称,拥有22个地方剧种,主要有
古琴、
皮影戏、
黄梅戏、
湖北大鼓、
汉剧、
楚剧、
京剧、
花鼓戏、
越调折子戏等。
黄梅戏,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省
黄梅县,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黄梅戏的脚色
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
青衣、正生、
闺门旦、
小生、武二花等行。在音乐伴奏上,早期
黄梅戏由三人演奏
堂鼓、钹、
小锣、
大锣等
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黄梅戏中以《
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
夫妻观灯》《
打猪草》《纺棉纱》等曲目最具代表性。
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花鼓子、天沔花鼓戏。它是明末以后在
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流行于原
荆州市所辖各地区,波及邻近的鄂南、湘北等地。荆州花鼓戏音乐属打锣腔系,其唱腔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主腔属于板腔体,包括高腔、打锣腔、
四平腔、圻水腔等;小调分单篇牌子、专用曲调、插曲三类。荆州花鼓戏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
锣鼓伴奏”,男女唱腔都以本音结合假嗓演唱,“唱、帮、打”三者配合,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主要伴奏乐器包括
边鼓、竹梆、等,
打击乐器的曲牌约有二十多种。
荆州花鼓戏的剧目据统计有197出,包括《抽门闩》《掐菜苔》《告老爷》《
站花墙》等。
工艺
截至2022年,湖北拥有省级以上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224项,包括
漆器髹饰9项、编制扎制11项、食品制作61项、
茶酒制作26项、雕刻塑造29项、
金属加工5项、剪纸刻绘15项、陶器烧造5项、纺织染绣22项、中医炮制12项、中医疗法18项、其他11项。
阳新布贴是一种起源于湖北阳新的工艺美术形式,其制作方式是用裁剪衣服剩余的边角,对一片深色的底布(多为黑色或深蓝色)加以缝制、拼贴、
刺绣制作。阳新布贴起源于阳新农村。旧时鄂东南经济落后,家庭的主妇们便将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充分运用起来,拼拼补补,慢慢产生了阳新布贴;这种手艺于是在阳新女性当中代代相传,传承至今。阳新布贴图案的种类很多,但大都为崇尚鬼神和谐音寓意,包含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寄托在其中。阳新布贴的制作周期较长,因为是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从画样、剪样,到贴布、粘边、拼布、滚边,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耗时一两天。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
黄梅县的
汉族民间艺术。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这种工艺不同于
刺绣,刺绣重刺,挑花重挑。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黄梅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是在湖北省黄梅县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一种汉族传统工艺。黄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机布,又叫大布,这种布被染成青色作底,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七种颜色)在上面交替挑绣各种图案。黄梅挑花1938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获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奖;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众多湖北工艺品中选其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
舞蹈
湖北省传统舞蹈有摆手舞、肉连响、龙舞、撒叶儿等。
“
肉连响”,是湖北省
利川市以独特的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地方舞蹈品种,流行在该市的都亭、柏杨、汪营一带,舞蹈主要以
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肉连响”以往曾称“肉莲湘”,动作与民间传统舞蹈“打莲湘”相仿,因舞蹈以其肉体碰击发出响声为其突出特色,乡民习惯称之为“肉连响”。“肉连响”舞蹈动作因表演难度大,动作要求高而使习艺者不多。“肉连响”源自早期的乞讨艺术“泥神道”,被当地民间艺人进多种民间舞蹈动作后,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
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是土家族原生态摆手舞的发源地之一。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摆手舞成为土家族鲜明的文化符号。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
乌江河流域,以狩猎、农事、军事和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表演中歌、乐、舞浑然一体,舞蹈动作粗犷,摆姿稳健,且有
锣鼓伴奏和摆手歌穿唱,土家族跳摆手舞的地方通常叫做摆手堂。每当逢年过节及各种庆祝活动,村民都会在摆手堂跳起摆手舞。2023年1月,
百福司镇土家族摆手舞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竞技
湖北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有15个项目,分别是高脚竞速、蹴球、键球、板鞋竞速、
陀螺、押加、民族式摔跤、民族武术、珍珠球、龙舟、独竹漂、民族马术、民族健身操、表演项目、旱船竞速。
跷旱船盛行于湖北省
土家族原始的农耕时期,是土家族人在劳动生产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跷旱船的“跷”字是跷脚的意思,意指农民在农忙时节腿脚要勤快。翘旱船具体竞技形式是,模仿划船的方式,两人一组,互握对方手臂,对坐于对方脚背,形成船体。两人手拉脚跷,屈伸腰背,使人体形成的“船”不断起伏前进,犹如在旱地上摇船一般。而跷旱船成为一项比赛后,由男女分别进行,在一定距离上预先标出航道,各组同时出发,先到终点线为胜。
高脚竞速原名为“高脚马”,也叫“骑竹马”,流行于
湖南省、湖北等省,原本是
土家族、
苗族在地面积水的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也是
京族用来在海边涉水捞虾捞鱼的工具。后来人们把踩高脚马发展为高脚竞速,成为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脚竞速与普通的田径跑步不同的是,田径跑步是伸右手,出左脚,而高脚竞速是一根竹竿上面绑了脚蹬,不仅运动员的脚要踩在脚蹬上,而且在跑步过程中手也要握住竹竿,是顺步跑,再加上竹竿比较细,接触点比较小,因此这项运动对运动员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有较高的要求。
民间音乐
荆楚民歌是湖北省的传统民歌,种类繁多,有田歌、号子、山歌、情歌、灯歌、风俗歌等数十种,歌曲主要有《麻城杏花村》《
黄梅飘香》《再见了大别山》《
八月桂花遍地开》《
清江放排》等。
麻城
歧亭镇杏花村《麻城杏花村》村歌由麻城作家
熊明修作词,湖北作曲家
王原平作曲。村歌描写和还原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2011年1月16日晚,《麻城杏花村》村歌在第二届中国村歌十大金曲评选活动中荣获第四名,其作词、作曲作分别获得十大金曲作词奖和十大金曲作曲奖。
《再见了,大别山》由王和泉作词,
雷远生作曲,
吴雁泽演唱,创作于1980年,是一首表达对革命老区眷念之情的经典作品。《再见了,大别山》在20世纪80年代由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演唱后,被编入艺术类大专院校教材。20世纪90年代曾获“
中国金唱片奖”。2009年,荣获“湖北十大金曲”。2011年6月,荣获建党90周年“湖北十大红歌”传世金曲。
民间美术
湖北省传统美术有剪纸、挑花、
石雕、
木雕、汉绣、民间绣活等。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荆州、
武汉市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据史书记载,它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作为古楚之地的武汉地区为汉绣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土壤,
石首市绣林镇、
洪湖市峰口镇一带的绣花堤和汉口的绣花街等皆因
刺绣集中而得名。汉绣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绣法之长,逐渐形成以铺、压、织、锁、扣、盘、套为主要针法,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刺绣艺术体系。汉绣强调“花无正果,热闹为先”,一般从外围起绣,逐层向内走针,直到铺满绣面为止。
木雕船模是武汉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它创始于清末,至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民国初年
宜昌市艺人龙启胜开设小作坊从事船模制作,经过五代人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自具特点的船模技艺,在武汉地区流传。武汉
木雕船模按比例模拟制作各类
木船,整个制作过程包括设计、出料、
放样、船体制作、零部件制作、髹漆、装配等主要工艺环节,“镂空精梭”和“精工制模”是全套技艺的精髓,前者将传统的单面梭发展为双面梭和多面梭,要求镂空的花纹清晰匀称且宽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精细异常;后者要求模型造型中规中矩,衔接无缝,活动的部位启动自如。
地区象征
省花
梅花是湖北省省花,
武汉市市花,也是中国多地区的市花、县花。梅花是中国特产,原产于中国
四川省、湖北、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梅花为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干制。
省树
水杉是湖北省省树,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被称为生物
活化石。水杉原产中国四川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湖北利川市以及湖南
龙山县、
桑植县等地,是落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可达2.4米;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则为广圆头形;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枝的表皮层常成片状剥落,侧生短枝长4—10厘米。雌雄同株,雄
球花单生叶腋或苞腋,卵圆形;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
球果下垂,当年成熟,果蓝色,近球形或长圆状球形,果实11月成熟。喜光,喜湿润环境,稍耐贫瘠和干旱。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湖北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6473处,总数量位居中国第七,列入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库的有40处。荆门城河遗址、随州枣树林墓群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胡家草场、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初步形成“
人类起源”“文明起源”“
楚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的荆楚遗址公园体系。截至2023年,湖北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098处;
文化遗址公园达12家(2022年数据)。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位于湖北省
武汉市武昌
武珞路1号,1910年建成,原为清政府所设湖北议局。1911年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革命党人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通称湖北军政府,曾一度代行中央政府的职权,宣告废除专制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大楼曾遭清军炮击,1912年修复,抗战时期又遭空袭,毁坏严重。1949年后,旧址屡经修复,以2001年维修最为全面。武昌起义
军政府旧址大楼主体建筑为红色两层楼房,
砖混结构,
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建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并向公众开放。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湖北省
大冶市西南3千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地表覆盖有厚数米、重约50万吨的古代铜炼渣,是中国古代铜矿的重要开采地。遗址于1973年被发现,1973至1979年多次发掘,清理出西周至汉代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技术的数百口竖井、斜井、盲井和百余条大小平巷等采矿遗迹。同时清理出8座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炉体用
红黏土、石英砂、
铁矿粉、高岭土等夯筑而成,高约1.5米,由炉基、炉缸、炉身组成。炉基位于当时地面之下,中间设有“一”字形或“丁”字形风沟。炉身设鼓风口,炉壁厚0.4米。遗址出土有铜斧、
铜锛、
铁斧、铁锤等生产工具及陶、木质生活用具,计1000余件。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其先进的开采方法、合理的炉体结构、炉渣含铜量低均体现当时矿业技术的特点。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祥明显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郢中街道办事处皇城村
松林山庄,西距钟祥市区约5千米。围陵面积1.8313平方千米,占据了整个松林山,是
中原地区明代最大的单体
帝王陵。因为四周高墙封闭,所以当地人又称为皇城,是明代
朱厚熜朱厚的生父睿宗献皇帝
朱祐杬和生母章圣皇太后蒋氏的合葬墓。
明显陵分内外两城,内城为茔城,围护前后陵墓,“金瓶”形状的外罗城围着整个陵园建筑设施,从城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
九江府、
安庆市、南庆、荆州府等地名和这些地方监修官的姓名。1988年,钟祥明显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
截至2021年,湖北省共有
武汉市、
襄阳市、
荆州市、
随州市、
钟祥市5个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
黄冈市、
鄂州市、
荆门市、
当阳市、恩施市、
黄石市6个省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5个、湖北省历史文化名镇7个、湖北省历史文化名村18个。
历史文化名城
荆州市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地处
长江中游,
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又称江陵。从
春秋战国到
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春秋战国时曾为楚都城,秦置
南郡,汉置江陵,唐为江陵府,明、清为荆州府治所,是
中国历史上的名城重镇。江陵地理位置重要,水陆交通方便,三国时诸葛亮称它“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为历代
中国兵家必争之地。江陵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商业城市。
荆州市城内的文物古迹很多,有
楚纪南故城、
八岭山古墓群、
荆州城墙以及
玄妙观、
太晖观等古建筑。1982年2月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襄阳市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汉江中游,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襄阳以地处襄水(今
襄水)之阳而得名。襄阳筑城于汉初。自
东汉刘协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
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阳交通发达,自古即为交通要,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七省通”之称,历来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襄阳文物资源丰富,园林较多,城西的隆中山为“
三顾茅庐”“
隆中对”的发生地,现有襄阳城墙、
邓城、鹿门寺、隆中诸葛亮故居、广德寺多宝佛塔、襄阳王府绿影壁、
米公祠、
杜甫墓、
习家池等胜迹。1986年12月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两河口村
湖北省
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地处
土家族母亲河酉水源头,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的缓冲地带。是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薅草锣鼓的发源地。两河口村境内有
彭家寨和老街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两河口县政府旧址、龙潭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祝家楼村
祝家楼村坐落于湖北省
红安县华家河镇西北2千米处,距红安县城区25千米,
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华河至吕王公路穿村而过。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为湖北省十大发现之一,被誉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湖北省最美丽的村庄。2012年成功申报第一批
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祝家楼村居住的多为
祝姓后裔。据《祝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祝氏祖先跋涉千里,自
江西省迁往现址,历600余载,至今绵延23世。黑与白是祝楼古民宅中两种主色,原始的、去商业化的元素是建筑的主要风格。特色的
木雕与
石雕点缀在门、墙、窗、、
宗祠牌坊上,都有大几百年的历史。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3月,湖北省有28个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5个村入选第二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46个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9个村落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88个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64个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泥人王村
泥人王村位于
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道,是一个百余户的村庄,距武汉市中心65千米,距黄陂城区29千米。村里的100多名村民专职捏泥人,黄陂
泥玩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
归元禅寺五百金身罗汉和木兰山古建筑群的泥塑就出于泥人王村。泥人王村还拥有历代兵家博弈所遗存的古代城寨龙王尖石寨,20世纪70年代,泥人王村的泥塑产品被中央纪录片厂拍成专题片进行推介,国家旅游总局还授予泥人王村“泥塑之乡”称号。2013年,泥人王村被列入第一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项庙村
项庙村位于湖北省
孝昌县东北部
小悟乡,有1130多口人,233户人家,国土面积3.3平方千米,明清建筑约占20%。这里曾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主要活动基地之一,留有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十分校、
被服厂、枪械厂等革命旧址30多处。当地有
项姓和
阳姓两大家族,两姓族长曾在原先打井葬人的地方修建一座
庙宇,取名为“项阳庙”,代表两姓和平相处,项阳庙围有九个曲折的山嘴伸向庙头,被人称作“九龙奉圣”之地。2013年,项庙村入列第二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清潭湾
清潭湾位于湖北省
阳新县王英镇大田村,清潭湾拥有古桥、古井、20幢古民居之外,还拥有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祠堂。古祠堂为
清代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
伍姓族人所建,占地约2700平方米,其内保留了150余件木雕,数十件
石雕。殿前有一个古戏台,翘角拱檐,戏台下方刻有卷龙图,因极具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伍氏祠堂2008年被列为湖北阳新县王英镇大田村清潭湾入选第三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湖北省拥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51个,类别主要涉及
民间文学、传统舞蹈、
传统音乐传统戏剧、
曲艺等。湖北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0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787人,传承人地域分布不均,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均主要集中在
武汉市、
宜昌市和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年龄主要分布在60岁以上,集中在70岁至80岁,部分国家级传承人已过世;省级非遗传承人年龄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集中在60岁至70岁,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总体年龄偏小,且40岁左右的人数偏多。
屈原传说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在湖北省
秭归县境内以屈原的出生地
屈原村为中心,周边延展至
归州、周坪、
沙镇溪镇、泄滩等乡镇,流传着许多关于屈原的故事和传说。晋庾仲雍《
荆州记》载:“秭归县有屈原宅、伍胥庙,捣衣石犹存。”可见屈原传说于晋代之前已颇为流行。屈原传说题材丰富,其中包括人物传说、地名传说、景物传说和习俗传说等91则,2008年,屈原传说被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原称“鼓书”“打鼓说书”“打鼓京腔”“说善书”等,它形成于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过去流行于
武汉市、
孝感市、
黄冈市等地,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在流行至全湖北省。湖北大鼓以鼓板伴奏,说唱兼长,其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其中也穿插一些五字句,演唱主腔称为“四平调”,风格平稳朴实,具有鲜明的鄂东北民间音乐色彩,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并可根据表达需要变化成“快四平”“慢四平”“四平悲棚”等十余种不同板式、不同情绪的唱腔。湖北大鼓分为北路、南路、南北路三大派。北路偏于演唱朴刀杆棒内容的作品,有《花和尚》《罗成代嫁》等曲目;南路偏于演唱家庭公案题材的作品,有《滴血成亲》《四下河南》等曲目;南北路则兼有南、北两路之长,擅演唱《反唐》《征东》《南京》等历史演义作品。2008年,
湖北大鼓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办,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端午节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而来,核心主题是驱瘟、除恶、消灾、祛病,逐步发展成融祭祀、纪念、游艺体育竞技、卫生保健等众多民间习俗为一体的重大节日。各地活动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
秭归县、
黄石市、
湖南省汨罗市、江苏省
苏州市等地最具典型性。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一个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
菖蒲、
艾叶,
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
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祭奠
屈原贯穿始终,设坛祭拜、游江
招魂、龙舟竞渡、
粽子寄情、乡里“闹晚”。
屈原故里端午民俗,既保留了传统端午习俗驱疫、避瘟的内容,传承了故乡人民对屈原精神、品格的颂扬和纪念。2006年5月,
端午节被列入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色文化
湖北省是拥有众多荣光的革命重镇,众多红色记忆遍布。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共推动下,于1904年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许多中国共产党人如瞿秋白、李立三、方志敏等都曾在这里任教。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打响第一枪,武昌军政府旧址如今成了
辛亥革命纪念馆。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截至2023年,湖北红色遗存共计3000多处,有以
武汉市为中心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群;以
幕阜山为中心的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以
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旧址群;以
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湘鄂西根据地旧址群;以
汉江流域为中心的
新四军第五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革命旧址群等等。
地方特产
截至2019年9月,湖北省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429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65个,数量分别位居中国第三、第二位,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量达到500件,数量居中国第四。同时湖北省建立了
英山云雾茶、
京山桥米、蕲艾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赤壁青砖茶等9个地理标志项目进入
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名录,
麻城福白菊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项支持。并培育出
潜江龙虾、恩施玉露、
利川红、
赤壁青砖茶、
秭归脐橙等一批影响力大的地理标志产品。
潜江龙虾
潜江龙虾原名克氏螯虾,俗称小龙虾,原产于
北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小龙虾从
日本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传入潜江。从2000年开始,小龙虾在潜江得到了人工繁殖,养殖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小龙虾含有较多的锌、、锰、铜等
微量元素,也含有丰富的
壳聚糖、
虾青素等高效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增强人类机体免疫力。
潜江市现有以“
潜江油焖大虾”为特色的潜江龙虾餐饮店1000余家,享有“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美誉。
武汉精武鸭脖
精武鸭脖是
武汉市最有名的小吃,因为起源于汉口的
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鸭脖是将川味卤方改进后用在鸭脖上好火计精武鸭脖培训,具有
四川省麻辣风格,所以很快成为了武汉人喜爱的名小吃,仅在精武路一带就有十几家店。
利川红
利川红是利川工夫红茶简称,产于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
毛坝镇、
忠路镇、
柏杨坝镇、
文斗镇、
沙溪乡一带,利川红是红茶中的尚品。其茶叶原料选用
中茶108、鄂茶1号、鄂茶10号、槠叶齐及地方群体种制作。茶汤汤色浓郁,茶叶耐泡程度好。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共有A级景区412家,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2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4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19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38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1家。截至2023年6月,湖北省总共有4处
世界遗产(3处世纪
文化遗产、1处世界自然遗产)。2023年上半年,湖北省旅游接待3.2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35.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6%和29.3%。湖北省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评选出一批湖北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名街。其中,
南漳县东巩镇等10个镇为“湖北旅游名镇”,
武汉市黄陂区
姚家集街道杜堂村等20个村为“湖北旅游名村”,武汉市
江汉区红T时尚街区等5条街为“
湖北旅游名街”。
世界遗产
截至2023年6月,湖北省拥有
世界文化遗产3处,分别是
武当山古建筑群、
明显陵、
唐崖土司城址,世界自然遗产1处,为
神农架。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
丹江口市境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公元649年),宋、元时期均有建设。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
明成祖朱棣为了加强皇权在
武当山敕建宫观殿堂,兴建了以金顶为核心的大批
道教宫、观、祠、庙,确定了武当山的建筑群格局,形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的古建筑群体系,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古建筑49处。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古建筑群在明代逐渐形成规模,并成为明代最大的皇家宫观建筑群。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的唐崖河畔,占地74万平方米,是
土家族著名首领
覃姓土司的治所。
唐崖土司城城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废止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共历时元、明、清三代381年,16代18位土司,曾是方圆600平方千米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内鼎盛时期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现存主要有“荆南雄镇”牌坊、石人石马、张王庙、衙署区、
土司墓葬等重要遗存。其中“荆南雄镇”牌坊是
唐崖土司城址现存唯一完整的地面建筑,该坊通高7.15米,面阔8.4米,四柱三门三楼式,全石仿木构,是唐崖土司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现存
土司遗址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礼制性建筑。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址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重要景点
自然景观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十堰市境内。是
道教圣地、内家拳发祥地。相传为道教
真武神得道飞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说,山因此得名。武当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
天柱峰海拔为1612米,天柱峰周围峰岭
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景象。武当山主要游览点有
玄岳门、
元和观、玉虚宫、
铜殿等。其中,
“治世玄岳”牌坊、
紫霄宫、金殿、
南岩宫、玉虚宫遗址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2006年
武当武术、
武当山宫观道乐、武当山道教医药、
武当山庙会分别被列入国家和省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0月,在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设立“武当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管理办公室”,这是第二家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1年5月底,武当山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恩施大峡谷景区
恩施大峡谷位于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距恩施市区49千米,距
利川市区39千米,拥有“世界地质奇观—东方科罗拉多”之美誉,是世界上唯一的“地缝—
天坑—岩柱群”同时并存的复合型喀斯特地貌“天然博物馆”。恩施大峡谷全长108千米,总面积达300余平方千米,景区
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包含有天坑、地缝、溶洞、暗河、石林、峰丛、岩柱等
喀斯特地质地貌;拥有“
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暗河接飞瀑”“天坑配地缝”五大地质奇观。在
恩施大峡谷大量出现的岩溶石柱和石柱林,是具有典型性和唯一性的特殊地貌体系,日渐成为全球喀斯特地貌研究的新领域之一,对其分布规律、形态成因的分析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恩施大峡谷境内是上古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经演绎过上千年的
土司文化;也是“东方情人节——土家浪漫女儿会”的发源地之一。2015年,恩施大峡谷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坐落于湖北省
武汉市黄陂区,由木兰山、
木兰天池、
木兰草原、
木兰云雾山四大景区组成,占地面积18.6平方千米。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为中国
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景区群,被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
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木兰山,因木兰将军得名,海拔582.1米,是黄陂历史文化和对外形象的重要标识;木兰天池是木兰的外婆家、木兰成长地,面积13平方千米,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三大主题景园链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千米的森林山水大峡谷,是国家森林公园,其主峰海拔520.6米,属
大别山南麓,有1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
木兰草原是木兰骑马射箭、演兵练武之地,主要景观有草原人家、草原古城、草原敖包、千亩格桑花等;
木兰云雾山是木兰将军归隐之地,拥有花语山(杜鹃花
华中地区一绝),仙人洞及历代兵家博弈所遗存的古代城寨龙王尖石寨。2014年11月,湖北省
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正式获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人文景观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
蛇山上,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与湖南
岳阳楼,江西
滕王阁并称为“
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
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
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名胜景点。后来因唐代诗人
崔颢登楼所题《
黄鹤楼》一诗而受到广泛关注。黄鹤楼主楼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
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2007年,
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襄阳古隆中景区
古隆中位于湖北省
襄阳市城西13千米处,占地面积22.05平方千米,由古隆中游客中心、诸葛亮故居、月英花谷、
草庐剧场、
广德寺五大片区组成。
隆中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居住生活的地方,诗文《
隆中对》和
刘备“
三顾茅庐”的史实就发生在这里。古隆中景区内的石牌坊是隆中的标志性建筑,清光绪十九年所建,仿木结构,四柱三门楼式高约6米,宽约10米,牌坊正中的字碑上雕刻“古隆中”三个大字;
武侯祠始建于晋朝,是祀奉诸葛亮的祠宇,位于隆中山腰,主殿内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诸葛尚
塑像供人瞻仰;诸葛草庐是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卧读躬耕、生活起居之处,电视连续剧《
诸葛亮》曾在此拍摄;
三顾堂景区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草庐而修建的纪念堂。2020年1月7日,
隆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
三国赤壁古战场位于湖北省
赤壁市西北38千米处,
东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中国历史上“
赤壁之战”发生地,是中国古代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赤壁古战场景点主要有
摩岩石刻、
赤壁大战陈列馆、周瑜石雕像、
翼江亭、望江亭、
凤雏庵等。其中赤壁大战陈列馆是中国第一个以古战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馆内设有序厅、战况模型室、三国人物故事
雕像室、文史室资料室;
周瑜石雕像再现了
孙吴都督周瑜身穿铠甲的形象,是湖北省最高的石雕人物像;翼江亭是赤壁之战时,东吴大都督破
曹军的指挥
哨所;凤雏庵为赤壁之战时,号称凤雏先生的
庞统曾在此火烧曹军
连环计而得名。2018年10月29日,赤壁三国古战场被正式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对外交流
2021年2月5日,湖北省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截至2021年末,湖北省与世界5
大洲44个国家的28个省(州,大区,县),78个城市,共建立106对
友好城市关系。
对外友好城市
对外交流活动
2023年5月19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驻
墨西哥大使馆主办,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和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承办的“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在中国驻墨西哥大使官邸拉开帷幕。此次系列活动是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疫情过后首次组团赴国外举办的文旅交流活动。同年7月16日—17日,
中原地区—
卡塔尔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活动在北京坦博艺苑举行。湖北省赤壁市茶叶协会和湖北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代表一行参加了交流活动。
2023年9月27日,2023湖北—澳门·
葡萄牙语国家经贸合作交流推介会27日在武汉举行。在鄂企业代表、澳门相关企业代表、葡语国家代表参加了双向推介会,代表们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国家(地区)、企业的相关情况,并对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出了期望。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自然条件.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3-07
气候状况.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5
湖北省人大.湖北省人大常委会.2023-10-07
省政府领导.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7
洪湖简介.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2023-07-26
东西湖概况.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政府.2023-10-07
走进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23-10-07
走进经开区.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0-07
客户服务.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2023-10-13
医院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3-10-08
医院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23-10-08
医院简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2023-10-08
医院简介.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10-08
机构简介.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23-10-08
机构简介.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23-10-08
所况简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23-10-08
机构简介.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23-10-08
机构简介.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023-10-08
单位概况.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2023-10-08
植物园简介.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23-10-08
总体介绍.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2023-10-08
武昌火车站.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07-17
武昌站.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3-10-09
高脚竞速.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10-10
屈原传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10
湖北大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10
湖北省.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查询系统.2023-10-10
潜江龙虾.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2023-10-10
景区介绍.恩施大峡谷国家AAAAA旅游景区.2023-10-11
美国亚拉巴马州.中共湖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2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