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591年~640年),陇西成纪(今
秦安县)人。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宗室子弟,
隋朝柱国大将军李安之子,系
李渊堂侄,
李世民李世民堂兄。
李孝恭出身关陇贵族,从小沉着机敏,有见识气量,是李安的儿子中最为知名的。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尊帝号,李孝恭被拜为左光禄大夫,后改为山南道招慰大使,令他收抚巴蜀地区。李孝恭攻占三十余州,俘获巴蜀首领
朱粲,顺利平定巴蜀。次年,李孝恭因平叛开州蛮首冉肇则有功,官授信州总管。他献计并攻打割据
江陵县的
萧铣,平灭萧铣,攻下江陵,封赵郡王,任
荆州市大总管。后又招抚
岭南四十六州,平定
江南。武德七年(624年),李孝恭带兵讨伐
江东枭雄
辅公祏,屡战屡胜,大破辅公军,生擒辅公祏平定叛乱,官拜扬州
大都督。武德末年,李孝恭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后历任
武威郡都督、
晋州刺史。贞观初年改封
刘德。贞观十四年(640年),李孝恭病逝,终年五十,获赠
司空、扬州都督陪葬
唐献陵,
谥号“元”,被供奉在
高祖(
李渊)庙庭。
李孝恭历高祖、
李世民两朝,二十余年先后平定巴蜀、平灭萧粱、俘辅公祏、平定江南等,战功显赫,爵至河间王。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图形二十四功臣于凌烟阁,李孝恭位列第二。《
新唐书》中评价李孝恭是
唐朝宗室子弟的标杆。明末学者
黄道周赞扬李孝恭智勇无双,终其一生为唐朝功不可没。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隋开皇11年(591年),李孝恭降生,他出身关陇贵族,父亲李安,初仕
北周,隋文帝继位后,历任内史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封隋朝柱国大将军。祖父是北
周代朔州(今朔州朔县)
行军总管李蔚,唐国公
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孝恭共有5个兄弟,大哥李琼,二哥李琛,下面两个弟弟李和
李瑰。李孝恭从小就沉着机敏,有见识气量,是李安的儿子中最为知名的。
平定巴蜀
隋
义宁元年(617年),
李渊于
晋阳起兵,攻克
长安,次年在长安称帝,
国号唐朝,改元武德,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又诏令他为山南道招慰大使,令其前往收抚巴蜀地区。李孝恭行营至处, 三十余
州府前来归附,他率军大败巴蜀地区首领
朱粲,并俘虏人马无数。因为朱杀食活人,为害一方,部将们建议李孝恭将其坑杀。李孝恭考虑到自此往东都是都是乱军,如果坑杀朱粲,会使他们负隅顽抗顽抗,不会来降,因而拒绝。他尽数放还所俘之众,又
敕书给各地首领,果然,敕书到处,皆来归附,巴蜀初定。
平灭萧粱
武德二年(619年),开州蛮首冉肇则反叛,李孝恭率唐将
李靖讨逆,李靖率八百精兵乘夜袭营,大破冉军,阵斩冉肇则。李孝恭因功诏授信州总管,并赐权益授官之权。同年李孝恭向
李渊献上平定割据江陵的
萧铣之策,李渊大悦,采纳其建议,封李孝恭赵郡王,并改信州为州(今重庆奉节县城),拜李孝恭为夔州总管,令其大兴土木,建造舰船,训练水师,准备进攻萧铣。李孝恭将巴蜀地区各州府部族首领之子收录任用,对外称是为国选才,实则为质。不久,朝廷又改授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节制水陆十二路军队,自硖州(今夷陵)出发,进攻江陵。
李孝恭率大军顺江而下,先后击破荆门,
枝城市(宜昌)二城。萧铣知悉后派大将文士弘率兵数万屯于清江(今恩施一带),李孝恭决意乘胜一战。
李靖认为文士弘士气正盛,锐不可挡,劝李孝恭避其锋芒。李孝恭不从,留李靖守营,亲率大军前往,果然不敌,急率残部奔逃至南岸。文士弘乘大胜之机,纵兵抢掠,士兵四处掠夺,混乱不堪。李靖见状,趁乱发兵,大破文军,俘获文军各类战船四百余搜,杀死溺死的士兵达万人之众。
后李孝恭派李靖率轻骑五千,兵临江陵城下,又将
清江所获船只,悉数弃于江中,诸将不解,询问李孝恭因何弃船。李孝恭表示,此地南至大海,东至
洞庭湖,皆为
萧铣所有,他们攻打江陵,如不顺利,拖到对方援军到来,将腹背受敌,就算有这些战船,也无用处。如今将空船顺江而下,沿途看到这些战船的萧铣部下,定会认为萧铣已经战败,不会轻易来援,等他们探听到确切消息,自己已攻下江陵了。不久,萧铣的援军见到空船后,不敢来援。萧铣于江陵城内外阻绝,不得已出城请降,萧铣覆灭。
李渊知悉后,龙颜大悦,封李孝恭为
荆州市大总管,并且找来画师,为李孝恭画像。李孝恭上任后,在当地开荒屯田,开设
铜矿,为百姓提供便利。
俘辅公祏
武德六年(623年),李孝恭改任襄州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当时
岭南地区尚未平定,李孝恭遣使前去招抚,岭南四十六州皆来归附,
江南悉定。 同年
江东枭雄辅公祏反叛,入侵
寿阳县,李渊诏令李孝恭为行军元帅前去讨伐。武德七年(624年),李孝恭自荆州抵达九江,节制
李靖、
李勣、
黄君汉、张镇州、
卢祖尚五路人马攻打辅公祏。辅公祏遣大将冯惠亮、陈当时领
水军驻扎在
东梁山(今安徽
当涂县西南长江滨,与和县西南梁山隔江对峙),令陈正通、许绍宗领步骑驻扎在青林山(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三十里)。李孝恭大军赶到,辅军居险邀战,李孝恭坚守营垒,避而不战,同时派兵奇袭辅军粮道。辅军粮草日渐不足,急于交战,便派兵夜袭
唐军大营,李孝恭仍坚守不动。
后李孝恭派老弱之兵去攻打叛军营寨,并令部下卢祖尚率劲卒列阵伏兵以待。前去攻打营寨的老弱士卒败走后,叛军乘胜追击,途中遭遇
卢祖尚部伏兵,大战而败。辅军将领陈正通弃营而走,与冯惠亮退保梁山(今和县西南),李孝恭乘胜追击,破其梁山营垒,辅军水师坠江溺亡者达数千人之众,陈正通率陆军连夜逃走。李孝恭又遣
李靖连下广陵、杨子等重镇。同年三月,辅公祏穷途末路,弃其老巢丹阳东逃。李孝恭遣骑兵追击至武康(今浙江湖州地区),生擒辅公祏及其伪仆射西门君羡等数十人。叛乱平息。朝廷诏令嘉奖,李孝恭因功受赏“上等宅邸一座,女乐两部,奴婢七百人,金宝珍玩无数、授东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后发行台,拜
扬州市大都督,统慑江淮及
岭南地区。
被告谋反
自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唐宗室子弟中,除
李世民纵兵天下之外,李氏族人只有李孝恭一人能独当一面,且有开疆拓土之功。李孝恭想以威名镇服远军,便将宅子盖到石头城中,设岗哨巡检来保卫自己。武德末年(626年),扬州有人告李孝恭谋反,
李渊诏其还京调查,查无实据,将他赦为宗正卿,赐实封一千二百户,后来李孝恭又历任
武威郡都督以及晋州
刺史。贞观初年(627年),李孝恭升任
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晚年生活
李孝恭生性豪奢,喜欢宴乐,歌姬舞女有百人之众,但他待人却宽恕谦让,没有骄矜自得之色。故而深得
李世民的亲厚,整个宗室都无人与之相比。富贵如此,李孝恭却不喜反悲,对着亲近的人怅然若失的感叹,自己的宅子太宏大壮丽,应该卖了换座小的,能住即可,待他百年之后,子女若有才能,正好守住家业,如果没才能,也免得这么好的宅子便宜了别人。贞观十四年(640年),李孝恭抱病而亡,时年五十岁。唐太宗为其素服举哀,哭得非常伤心。李孝恭获赠
司空,
扬州市都督,陪葬献陵,
谥号“元”,被供奉在唐高祖庙庭。
轶事典故
识度安众
李孝恭在率军平定
辅公祏前夕,宴请将士,杯中之水忽变为血,在座众人脸色尽变,唯有李孝恭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的表示,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他自量没做什么负心之事,诸位不必为他忧心,辅公祏恶贯满盈,如今朝廷即将发兵征讨,这杯中之血,便是辅公祏授首之血。说罢将其一饮而尽,众人心安。时人评说,孝恭识度深远,能安众人之心。
历代评价
史书评价
《旧唐书》中高度赞扬李孝恭,认为隋亡以后,群雄并起,都被
李世民所平定,谋臣猛将被他收入麾下,很少有能够另外率军建立功勋的人,唯有李孝恭军功显著,声名显赫。此外李孝恭性情豪爽,待人宽恕谦让,没有骄矜夸耀之态,唐太宗待他极为亲厚,宗室中无人可以与其相比。
《
新唐书》中评价李孝恭年少时沉着机敏,有见识气量。在建国之初,为
李渊扫平四方,是
唐朝宗室子弟的代表人物。
历代评价
南宋末年文学家
陈元靓认为,李孝恭辅佐李唐王朝的帝业,擒
萧铣,定叛乱,俘
辅公祏,立下丰功伟绩。
明末学者、抗清名臣
黄道周赞扬李孝恭智勇无双,招抚巴蜀,平灭萧铣,俘辅公祏,封河间王,功不可没。
家庭成员
后世纪念
图形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李孝恭名列第二,仅次于
长孙无忌。
庙祭
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向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为其建庙设祭,河间郡王李孝恭在列。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
宋徽宗依照唐代旧例,追封七十二位名将,为其建庙设祭,河间郡王李孝恭在列。
墓祭
李孝恭陪葬献陵,墓地(现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献陵东北方向),据《唐会要》所载与襄邑王李神符、清河王李诞、
韩王李元嘉、彭王李元则、道王李元庆等勋贵王公以及楚国太妃万氏及馆陶公主等宗亲墓葬相邻,封土为原型。
绘画形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八日戊申(643年3月23日),
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图,由
褚遂良题字,是为《二十四功臣图》。原图已佚。
《凌烟图》
据《日知录·卷二十一》所载,是为唐永徽年间,曹永廓所画。
《凌烟阁功臣图》
此作品为(清)康熙七年,中州刘源从先民遗存文翰中领会摹绘,由朱圭刻制、胡真撰文的木刻版《凌烟阁功臣图》。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成册,出版发行。
史料索引
《新唐书·卷七十八·列传第三·宗室》
《旧唐书·卷六十·列传第十·宗室》
《新唐书·表·卷七十·表第十五·蔡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