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
基督宗教的信仰人物
玛利亚(约公元前18年-公元41年)(希伯来语米利暗‎,Miriam,Miryam;亚兰语:Maryām;古希腊语:Μαριάμ;拉丁语:Maria;阿拉伯语:مريم‎;英语:Mary)有时译为马利亚,意为蒙大恩的女子。她也被称为圣母玛利亚、慈悲圣母、童贞圣母、玫瑰圣母等,在《伊斯兰教圣经》中,玛利亚被称为麦尔彦。她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母亲,传说玛利亚在童贞的状态下受孕而诞下耶稣。
传说玛利亚降生为人之前是天国的一位精灵,后被雅威挑选出来成为主的母亲。玛利亚降生在加利利拿撒勒城中的一个犹太家庭,长大后,她被许配给了约瑟,但约瑟还未迎娶玛利亚,玛利亚就从圣灵处怀了孕。玛利亚产下一子取名耶稣,随后为躲避大希律王的追杀,她与约瑟、耶稣一起逃往埃及。直到希律王死后,他们才从埃及返回。耶稣受难时将玛利亚托付给了自己的门徒,玛利亚成为了信徒之母。玛利亚的形象也经过了发展演变,在《圣经》中,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从教父时期至中世纪,玛利亚的人性逐渐消失,神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她变成了一位供人顶礼膜拜的圣母。至文艺复兴时期,玛利亚又回归了其最初充满人性美的母亲形象。
对于玛利亚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新约的四福音书中,但其中的叙述并不完整,因此在后世出现了许多如《多默福音》《雅各第一福音》等伪经及圣徒传记对玛利亚的生平进行补充,其中不乏轶闻传说,如玛利亚与耶稣的相处、玛利亚的婚姻及玛利亚升天等。玛利亚在基督教的不同教派如天主教、东正教等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不同的教派中其角色又有着差异。玛利亚在神学信仰体系中有着较大的影响,世界各地几乎都有以玛利亚命名的圣堂,还有许多为纪念玛利亚所设立的节日以及以玛利亚为主体的绘画、雕塑作品。
姓名与称号
玛利亚的希腊文原名为Μαρίαμ,音译为玛利亚,一称马利亚,由于玛利亚降生于世之前是天国的精灵,因其一直遵守雅威的戒律和教义,故被上帝挑选降临于世并成为了主的母亲,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前往拿撒勒城告知玛利亚她将无玷产子时,便称:“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玛利亚之名意为蒙大恩的女子。
不同教派对玛利亚有不同的称号,天主教除信仰天主和耶稣基督外,还尊玛利亚为“圣母”,称她为圣母马利亚、玫瑰圣母、童贞圣母、路德圣母;东正教信奉圣子、圣灵、圣父三位一体,尤其重视对圣像的使用,东正教也称玛利亚为圣母马利亚、童贞圣母;新教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于圣母马利亚的崇拜,拒绝尊玛利亚为圣母,因此新教称其本名“马利亚”。
人物生平
玛利亚的诞生
玛利亚起初是一个居住在天国无生无死的精灵,在这段时间里玛利亚获得了特殊的能力和禀赋。由于玛利亚一直恪守雅威的教导和戒律,因此她被上帝从众多精灵中挑选出来,并被派遣到人世间成为主的母亲。她降生在加利利拿撒勒城中的一个犹太家庭并被抚养成人。在玛利亚的成长过程中,其父母充分满足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她不仅被授以摩西律法还被传授了耶稣预言,并培养出对上帝坚实的信念。
玛利亚怀孕产子
许配约瑟
路加福音》记载,玛利亚被许配给了一个名叫约瑟的男子。约瑟与玛利亚都生活在拿撒勒城中,约瑟依靠木匠做活维持生计,二人从小便相互认识,且经常联系。在遴选玛利亚的丈夫时,祭司让所有所有追求者手拿树枝,并称只有令树枝开花的人才能成为玛利亚的丈夫,最终的结果为约瑟手中的树枝成功开花,因此玛利亚便被许配给了约瑟。
无玷受孕
《路加福音》记载,天使加百列奉神的派遣前往加利利的拿撒勒城去寻找玛利亚,天使加百列见到玛利亚时便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并称她将怀孕生子,这个孩子的名字叫耶稣。玛利亚对于自己还未出嫁却将怀孕感到不解,加百列解释说玛利亚怀孕是由于圣灵降临到了她身上,因此她将生下神的儿子,同时加百列还说正是由于神的赐福,玛利亚一直未能有孕的亲戚伊利沙伯能在年老之时怀孕。玛利亚听闻便去看望亲戚伊利沙伯,玛利亚见到伊利沙伯后便向她问安,伊利沙伯腹中的胎儿一听见玛利亚的问安便开始跳动,伊利沙伯见此场景直呼玛利亚及其腹中胎儿皆是有福之人。
但玛利亚怀孕之时约瑟尚未迎娶,这使得约瑟心有芥蒂,约瑟不愿出言羞辱却想暗中把玛利亚休了,据《马太福音》记载,正在此时,一位主的使者在梦中告知约瑟不必为此忧心,因为玛利亚所怀胎儿是圣灵降临,约瑟只要安心迎娶玛利亚即可。约瑟梦醒后便遵照主的指示迎娶了玛利亚。
生下耶稣
据《路加福音》载,在玛利亚怀孕之时,该撒亚古士督有旨意下来,要求民众上报名册。因为约瑟是大卫家族的人,因此他带着玛利亚一同前往大卫之城伯利恒进行上报,此时已经临近玛利亚的预产期。不久后,玛利亚的产期到了,她产下一子,由于客房没有多余的地方,便将婴儿用布包起来放在马厩里。玛利亚产子八天后便给孩子进行了割礼,并给他起名耶稣。
玛利亚逃亡埃及
马太福音》载,耶稣诞生时正值大希律王的统治,有几个来自东方的博士到耶路撒冷打算拜见耶稣,希律王感到不安,害怕耶稣威胁自己的地位。此时主的使者在梦中再次启示约瑟,要他带着妻子和孩子赶紧逃亡埃及,因为希律王将要追杀他们。约瑟醒后遵从主的指示带着玛利亚和耶稣逃往埃及。在其走后,希律王差人将伯利恒城及四境之内所有两岁以内的男孩屠杀尽。直至希律王死后,主的使者才在约瑟梦中显现,告诉他可以带着妻子与孩子回家了。
玛利亚与耶稣的相处
圣殿相见
路加福音》载,玛利亚在生下耶稣后按照主的指示完成了割礼等种种事情后便带着耶稣回到了伯利恒,每年逾越节,玛利亚夫妇和耶稣便到耶路撒冷去守节期。耶稣十二岁时,待他们守满节期后,玛利亚和约瑟便回到了伯利恒,但他们并不知道耶稣还留在耶路撒冷王国。经过多方寻找,玛利亚终于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之中找到了耶稣
亲视神迹
约翰福音》记载,某日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玛利亚、耶稣及其信徒前去赴宴,酒喝完后,玛利亚对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按照犹太人的规矩,应摆放六口石缸,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便令人把刚盛满水,顷刻间,水便变成了酒,耶稣令人将酒舀出,送给管理宴席的人,这是一件神迹。
成为信徒之母
据《约翰福音》记载,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玛利亚及其姐妹都站在十字架旁边。耶稣见玛利亚和自己的门徒都在,便对玛利亚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自己的门徒说:“看,你的母亲!”此后,这位门徒便将玛利亚接到自己的家中居住,玛利亚也成为所有信徒之母。
发展演变
《圣经》时期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均记载了玛利亚无玷受孕生下耶稣的情节,此时的玛利亚是在没有性关系、保持童贞的状态下孕育耶稣的,但这并非是玛利亚自身的神性使然,只是因为雅威的恩选才成为了耶稣的生育者。《约翰福音》完全以“耶稣的母亲”取代玛利亚之名,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耶稣将玛利亚托付给了自己的门徒,此时玛利亚变为了信徒之母。总体而言,玛利亚在《圣经》中不具有神性,她作为一个普通的犹太女子而存在,因上帝的恩选她才成为了耶稣之母。
教父时期
在《圣经》中,上帝用尘土造就男子,进而取下男子的肋骨造就女子,但却因夏娃偷吃禁果的缘故,女子被视为邪恶、不祥之兆。早期教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承袭了这一观点,对玛利亚采取了避讳、忽视的态度。但是在探讨基督教教义时,有关玛利亚的形象是无法回避的,因此教父们将《圣经》中的玛利亚形象进行了神化,使其具有的女神特性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并形成了有利于耶稣圣母论。教父时期玛利亚被塑造成了圣母形象。
中世纪时期
按照《圣经》的说法,每个人降生之时都带有原罪,要想摆脱原罪,就要让灵魂重新归于雅威,同时人类必须依靠上帝的恩典才能复活,但只有通过耶稣这一中保,人才能获得拯救。因此,玛利亚作为耶稣的母亲便与人类的救赎之间有着必要的联系。在431年的以弗所宗教会议上,玛利亚被确认为“上帝之母”“圣母”,在451年卡尔西顿举行的宗教会议上,玛利亚孕育耶稣基督的圣女的身份再次被确定。但在中世纪早期,教会对玛利亚的地位和身份并没有进行强调,此时圣母崇拜发展的还较为缓慢。
经过十字军东征和大众宗教运动的推动,在十二世纪末圣母玛利亚的敬礼日开始流行,圣母崇拜也在中世纪盛期到达了高峰。崇拜圣母的对象由狭隘的教会内部人员、神学家,扩展到了世俗民众。人们开始相信,虽然救恩来自耶稣基督,但是通过圣母玛利亚的转求,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来自耶稣基督的救恩。此时,玛利亚的人性已经消失,其神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已完全由女人变为了女神,玛利亚被认为是完全独立于一般女性之外供人顶礼膜拜的神。
文艺复兴时期
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用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来对抗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思想,着眼于用人性取代神性。在此背景之下,十五、十六世纪在欧洲掀起了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基督徒的自由,其中包括了思想上的自由,即个人可以直接的通过《圣经》与雅威沟通,反对教会的权威,这使得圣母玛利亚重新回归到《圣经》中的母亲形象,走下神坛,恢复其人性与母性。这一时期在与玛利亚有关的绘画作品中,玛利亚充满了世俗的人情意味,圣母的形象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母亲形象一样,玛利亚其人充满了母亲的慈爱与幸福。
宗教角色
天主教
玛利亚在天主教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天主教特别强调圣母玛利亚所起的作用,玛利亚被看作是死人的代求者。圣母无玷成胎说认为玛利亚在其母亲腹中成胎时并没有沾染原罪,这也为玛利亚在天主教中享有较高的地位提供了依据。而天主教除崇拜天主、耶稣基督外,还尊玛利亚为“圣母”,天主教徒们除敬拜三位一体的神外,还敬拜玛利亚。天主教认为除耶稣外,玛利亚也是中保(意为人类与雅威之间的中间人,在人类面前代表上帝,在上帝之间代表人类)。
东正教
东正教信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但同时东正教也将玛利亚置于较高的位置。东正教除了信仰圣父和圣子耶稣基督外,还十分崇拜童贞圣母玛利亚,她在东正教会的宗教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受东正教教义的影响,在十二世纪,十字军朝圣者以及商人对于玛利亚的崇拜都得到了空前增强。
新教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某些信念,或者只是把它们看作个人可有可无的信念而非教派官方的教导,如天主教认为圣母玛利亚可做中保替信徒代求主的恩典,新教则反对圣徒代求的观念,新教还反对任何形式上的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因此新教并不信奉圣母玛利亚。
宗教形象
神忠实的信奉者形象
在《路加福音》中,天使加百列向玛利亚报喜,称其将会在保持贞洁的状态在怀孕产子,玛利亚最初对此表示疑惑,但当天使告诉她这是由于圣灵降临到她身上,而她所生的孩子是神的儿子时,她便欣然同意,并表示自己是主的使女,对于圣灵的降临她心甘情愿。随后当她前往撒加利亚的家,看望以利沙伯后,发现多年不孕的以利沙伯竟真的在神的恩典下怀孕,更是对主的指示深信不疑,玛利亚说:“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神我的救主为乐。”玛利亚虔诚的按照神的指示行事,是神忠实的信奉者。
顺从谦逊的母亲形象
路加福音》和《多默福音》中都记载了耶稣十二岁时与玛利亚圣殿相见的情节,当玛利亚问耶稣为何要这样做,令自己和约瑟忧心的来寻找他时,耶稣却反而不解他们为何要来寻找自己,认为自己待在父亲的家(圣殿)中是理所当然的事,玛利亚对此虽伤心又不解,但只是将此事记在了心中。《约翰福音》中载,当耶稣和玛利亚在加利利的迦拿参加娶亲的筵席时,玛利亚对耶稣说酒已喝尽,耶稣却说:“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面对耶稣此语,玛利亚却并未作出任何不悦的举动,玛利亚面对耶稣,是谦逊的,对于耶稣的所作所为也是顺从的。
顶礼膜拜的圣母形象
《圣母经》中称玛利亚“你在妇女中受赞颂,你的亲子耶稣同受赞颂。天主圣母玛利亚,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此处的玛利亚被赋予了神性,《圣母经》认为玛利亚同耶稣一样是中保,玛利亚可以代替圣徒求得主的恩典,使圣徒摆脱原罪。玛利亚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耶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供信徒崇拜、供奉的神。
恪守伦理的淑女形象
在第一部文言文玛利亚传记《圣母行实》中,高一志基督教义中的玛利亚与中国的传统伦理相融合,使其形象更加符合中国文化,更易被中国人接受。在书中,玛利亚一出生便被冠以“淑女”之称,此外,她还内省自修,“潜自心,严察其念其言,并其动静,合宜与否”,而玛利亚的言行举止也与中国所推崇的“妇行”相符,如玛利亚“勤事女红不厌”,玛利亚孝亲敬长的行为等。高一志的种种举措将玛利亚塑造成了一个儒家“淑女”的形象,但诸如玛利亚无玷受孕、灵魂升天等神迹却与儒家大相径庭,这便使得高一志不得不将玛利亚与菩萨、佛教等相联系以便解释,因此这样一个“淑女”形象在帮助中国人理解的同时却也局限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信仰活动
天主教
在天主教中玛利亚具有较高的地位,天主教尊玛利亚为“圣母玛利亚”,其中关于玛利亚的主要信理为圣神感孕说(一称圣母无原罪)与圣母升天说,前者为玛利亚因其“天主之母”及作为中保的特殊身份被神赦免原罪还使其免于被玷污并被救赎;后者则是当玛利亚在俗世中的生命终了时已获得圆满,因此玛利亚的肉身连同灵魂一起升入天国。
在天主教中,信徒不仅供奉天主和耶稣基督,还供奉圣母玛利亚,同时他们还认为玛利亚和耶稣一样具有中保的特殊身份,能帮助信徒向天主祈求恩典使他们能摆脱原罪。天主教将每年的8月15日确立为圣母升天节(Assumptior of Mary),这一节日位列天主教的四大瞻礼中,是为了庆祝圣母玛利亚灵魂和肉身升入天堂。除此以外,天主教还将每年的5月和10月定为特敬圣母月,将每主日瞻礼七定为特敬圣母日。
东正教
玛利亚在东正教中也具有较高的地位,东正教中也有许多与玛利亚有关的信仰活动。东正教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圣母领报节,这是因为天使加百列在这一天向玛利亚报喜,称她将因圣灵受孕,耶稣即将出生,天主教则将圣母领报节定为了每天的3月25日。每年的8月28日则为圣母升天节,这是为了庆祝玛利亚的灵魂和肉身升入天国;9月21日则是为了纪念玛利亚诞生的节日,被称为圣母圣诞节;12月4日为圣母进殿节,是为了纪念玛利亚的双亲约雅敬和亚拿将3岁的玛利亚送往耶路撒冷的圣殿侍奉雅威这一事件。
除相关纪念节日外,由于东正教强调对于圣像的使用,因此东正教还塑有许多玛利亚圣像,如俄罗斯东正教的最高圣像便为喀山圣母像,其代表着圣母玛利亚作为喀山主保圣人,它被视为俄罗斯的保护神长达数个世纪。
参考资料:
相关典籍
相关争议
玛利亚产子
根据《依撒依亚升天记》记载,彼时犹太民众对于玛利亚童贞生子的说法普遍抱有疑虑,疑惑之处有二:其一在于一些人认为玛利亚早在结婚之前的两个月便产下一子;其二在于某些人认为玛利亚根本没有生子,因为产婆并没有前往玛利亚处,同时人们也没有听到玛利亚分娩时痛苦的呻吟。对于这些疑虑,在成书于公元150年前夕的《所罗门颂歌》中进行了解答,书中记载,玛利亚在分娩时并没有痛苦。而玛利亚也没有寻求产婆的帮助,这是因为圣婴能令她忍受疼痛,使她像一个男子一样,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子。《所罗门颂歌》中倡导的玛利亚无痛产子的观点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玛利亚无玷始胎
人们对“无玷始胎”所指对象的理解上有着分歧,一种理解认为此处指玛利亚以处女的身份受孕;另一种理解则称这里指玛利亚的母亲安娜以处女的身份生下玛利亚。这是因为玛利亚作为耶稣基督肉身诞生的容器,其本身便应该是纯洁无瑕的,即玛利亚也应该是无情欲的产物。在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有关二者的争论成为了有关教义争议的焦点之一。直到1854年,教皇庇护九世才将“玛利亚童贞受孕生下耶稣”规定为教义。
玛利亚无染原罪
圣母玛利亚是否有原罪以及若其没有原罪,她没有原罪具体的时间点具有争议性。基于《圣经》中的记载,凡是亚当的后代,都会蒙受原罪的后果,但一般的观点认为玛利亚是唯一的例外,因为她是雅威为即将降临于世的救世主所选择的母亲,因此天主赐予了她一种特殊的恩宠,使她从始胎就免受原罪的沾染。但也有观点认为玛利亚并非完全未受原罪的沾染,而是在之后天主的赦免下才免于原罪。罗马教会在特兰托大公会议上再次重申了对于圣母玛利亚的崇拜,但是这次会议并没能弥合各个教会在玛利亚无染原罪问题上的分歧,因此,玛利亚无染原罪未能成为正式的神学教义。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玛利亚作为基督教的信仰人物,其形象具有代表性,对文学创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中便不乏有大量的基督教的思想和元素,其笔下的“圣母”“玛利亚观音”形象也具有独特性。芥川龙之介的玛利亚首先体现在了对于基督教圣母形象的继承上,如《烟草与魔鬼》中牛贩子便祈求圣母玛利亚保佑自己;在《诸神的微笑》结尾部分还使用了“万福玛利亚”的钟声这一意象。同时其作品中共有四类圣母形象:上帝之母、黑衣圣母、日本圣母、玛利亚观音,其中黑衣圣母则与以往玛利亚的悲悯救赎形象相比,有了较大的反差。而玛利亚观音形象,则是中西文化共存的一种体现,在《邪宗门》中幡旗上绘有“女菩萨”的彩绘,则反映出了普通民众对于未知的圣母形象的想象。
绘画形象
玛利亚的绘画形象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于玛利亚有关的绘画作品中,玛利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她的存在只是作为耶稣的附庸。同时在四世纪以前的绘画作品中,玛利亚多为一位普通的人间母亲形象。至四世纪中期后,她才作为雅威之母的形象出现,在画面中玛利亚的头顶常绘有光环,画面背景通常为金黄色伴有簇拥在圣母旁做祈祷状的圣女。至十四世纪,玛利亚的圣母形象才逐渐独立出来,成为画家绘制的主体形象,此时玛利亚的绘画形象已由天神回归到人间女子的形象,圣母周围的环境也被描绘为自然山川。
雕塑形象
世界各地都有与玛利亚相关的雕塑,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雕刻有《哀悼基督》像,该塑像表现了耶稣受难后,玛利亚抱着他的遗体痛哭的场景。作品中玛利亚左手略向后张开以表示其难言之苦,手指稍张表示持重,她头向下俯视着基督,其形象有着母亲的悲伤又有着圣母的圣洁。除《哀悼基督》外,米开朗琪罗还雕刻有《圣母子》像,由于米开朗琪罗认为雕刻就是把人从沉睡中解脱出来,因为他的雕塑活灵活现,在《圣母子》中,圣母与耶稣表情、姿势庄重而和平。
传说故事
圣母显灵
有关圣母显灵的说法一直流传于世,许多人都称他们亲眼见到了圣母,这些显灵事件发生的地点大都是在教堂中、旷野里或是在人们的梦中出现。目击者往往看见一丝光亮、一阵香气以及一个女人的身影,有时还会伴随着一群鸽子的出现。2003年,许多游客都声称自己在悉尼的一处海滩见到了圣母的身影。
玛利亚升天
《玛利亚升天记》中记载,玛利亚在俗世的寿命已尽,于是天使首先向耶稣的门徒若望告知了玛利亚离世的日期。若望得到消息后,首先赶到了玛利亚的住处,随后又向其他宗徒通报玛利亚离世的消息,并手持天使赐予的棕树枝以引导下葬队伍的前行。但当宗徒多马赶到时,已经错过了玛利亚的葬礼,但他却在路上捡到了从天而降的玛利亚的腰带,因此他对其他宗徒说,玛利亚的尸体并不在坟墓里,起初宗徒们并不相信多默的话,但由于多默的坚持,总徒们最终打开了墓室,发现玛利亚的尸体果然不在里面。此时多默便向大家解释称,多默在途中看到了玛利亚肉身升天,便向玛利亚祈祷,玛利亚于是便把自己的腰带扔给了他。
玛利亚遭谋杀
《玛利亚入眠记》中记载,伯利恒城的犹太人计划阴谋杀害玛利亚,于是总徒们和玛利亚便乘着一片云从伯利恒被带到了耶路撒冷,但是在耶路撒冷仍有犹太人密谋杀害玛利亚,他们试图烧掉玛利亚的房子,但是纵火者自己反而被烧死。
玛利亚与耶稣
《多默福音》中记载,当耶稣六岁时,玛利亚让耶稣去打水,但是由于人多拥挤推搡,导致耶稣所拿的水罐被打碎,耶稣便脱下了自己所穿的衣服,将其铺展开来装水,并把水带回了家,玛利亚看见了这个神迹,于是亲吻了耶稣,并将此事铭记于心。
约瑟拒娶玛利亚
《雅各第一福音》中记载,当祭祀为玛利亚遴选一位保护人时,约瑟已经是一位鳏夫,在遴选时,从约瑟手中的木杖中飞出了一只白鸽,随后又落在了他的头上,由此,祭祀宣布玛利亚由约瑟照顾。起初,约瑟并不想把玛利亚接回家,因此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迈,又有了儿子,将玛利亚接回去只会遭到耻笑,但祭司警告约瑟,若不服从雅威的安排,就会受到惩罚,约瑟才不得不服从。
目录
概述
姓名与称号
人物生平
玛利亚的诞生
玛利亚怀孕产子
许配约瑟
无玷受孕
生下耶稣
玛利亚逃亡埃及
玛利亚与耶稣的相处
圣殿相见
亲视神迹
成为信徒之母
发展演变
《圣经》时期
教父时期
中世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宗教角色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
宗教形象
神忠实的信奉者形象
顺从谦逊的母亲形象
顶礼膜拜的圣母形象
恪守伦理的淑女形象
信仰活动
天主教
东正教
相关典籍
相关争议
玛利亚产子
玛利亚无玷始胎
玛利亚无染原罪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绘画形象
雕塑形象
传说故事
圣母显灵
玛利亚升天
玛利亚遭谋杀
玛利亚与耶稣
约瑟拒娶玛利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