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多菲·山陀尔
匈牙利诗人和革命战士
裴多菲·山陀尔(Petöfi Sándor,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原名彼德罗维奇·山陀尔,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革命战士。
裴多菲出生于匈牙利的小城,幼时辗转多地求学,后因家庭破产,于16岁进入社会,做过演员和雇佣兵,在闲暇时自学写作。离开军队后,裴多菲在《雅典论坛》发表《酒徒》一诗。在成为助理编辑后,他接连发表长诗《农村大锤》和《亚诺什勇士》,声名渐起。1846年到1847年,裴多菲受到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从平民诗人转变了匈牙利的民主主义者,投身政治运动,成立作家团体。1848年,裴多菲参加佩斯人民起义,作《民族之歌》,鼓舞斗争。同年,裴多菲选举受阻,参军阵亡,享年26岁。
裴多菲一生作品颇丰,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代表作有《民族之歌》《农村大锤》《亚诺什勇士》《自由与爱情》。其作品把文学语言与底层人民生活语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延伸了匈牙利诗学审美情趣的内涵。此外,裴多菲提倡暴力革命论,积极投身解放运动。其作品是匈牙利民族独立运动的旗帜,在其死后继续鼓舞匈牙利民众的继续斗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823年1月1日,彼德罗维奇出生在匈牙利阿尔弗勒德大平原的小城镇——小克勒什。家中清贫,父亲是一位屠户,母亲则曾做过女佣。次年,全家迁往奇什孔费勒治哈约居住,裴多菲日后还曾撰文以故乡代指这一小城。六岁时,彼德罗维奇于1828年进入当地小学学习,后接辗转多地上学,并额外学习匈文和拉丁语。相较于枯燥的神学课程,彼德罗维奇对西欧和匈牙利古典作家作品大感兴趣。并对演员生活产生极大兴趣,学习成绩一度下降。为此,父亲于1835年将他转入乡村气息较为浓厚的奥绍德清教徒学校,他在此地苦读,成绩大有长进。此外,他参加自学小组,并开始写诗。但直到1838年夏季,多瑙河洪水泛滥,父亲生意受损,无力再供他上学。1839年开始,彼德罗维奇便脱离父母监护,进入社会闯荡,他先后担任剧院临时演员、剧团巡回演员和雇佣兵,闲暇时光自学写作。
声名渐起
1841年年初他因病离开军队,徒步至帕波,结识小说家约卡伊·莫尔。次年的5月22日,彼德罗维奇厚积薄发,在著名刊物《雅典论坛》上发表短诗《酒徒》,署名为裴多菲·山陀尔,从此这一名字便沿用了下来。
1843年,裴多菲参加剧团碰壁,生活无着落,转而靠抄写国会公报维持生计。次年,经由诗人魏勒什马尔蒂·米哈依的推荐,裴多菲的诗集得以出版,并成为《佩斯时尚报》助理编辑。同年秋冬,裴多菲发表了长诗《农村大锤》和《亚诺什勇士》,并在11月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诗集。自此,裴多菲在全国范围内小有名气,他参与的咖啡馆集会一时间成为当时舆论界的中心和时政论坛,他的言论也愈发受到认同。此外,同一时间段,裴多菲与少女乔伯·艾德特尔卡一见钟情,但不久后女方因病去世,裴多菲陷入哀痛,写下其第一组爱情诗篇《艾德特尔卡坟头上的柏叶》。
1845年4月初,裴多菲出游上多瑙尔地区,作散文集《旅行札记》,并接连发表诗组《爱情珍珠》和作品《诗集》。同年,保守的批评家展开了对于裴多菲的攻击,称其诗歌粗俗,难登大雅之堂,一些报刊也对他进行封杀。对此,裴多菲应声而战,写诗反驳。这一时期,裴多菲所见到的社会危机和自身遭受都被写进里他的组诗《云》之中。
投身政治斗争
在1846年到1847年的短短两年里,裴多菲从平民诗人转变了匈牙利的民主主义者。1846年,受到法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裴多菲决定投身到匈牙利民主革命的政治运动之中。在咖啡馆的“民主论坛”集会的基础上,以裴多菲为首的青年作家成立了匈牙利第一个作家团体“青年匈牙利”(也称“十人协会”)。同年,裴多菲同申特莱依·尤丽娅坠入爱河,并于次年发表箴言诗《自由与爱情》,双方不顾女方父亲反对,喜结连理。蜜月后,裴多菲作出了《尤丽娅爱情诗》诗组,这也成为了裴多菲这一时期里最成熟的政治抒情诗。此外,裴多菲也在1847年结识挚友阿兰尼·亚诺什,两人在政治立场和美学观点上志同道合。正是在他们的通信中,裴多菲做出了关于诗歌的人民性这一著名论述。
1848年年初,意大利法国维也纳地区接连爆发革命。裴多菲立即赶回佩斯,同“十人协会”领导佩斯人民起义。3月15日,裴多菲在中国民族博物馆前广场的万人集会上,当众朗诵《民族之歌》。这首被誉为匈牙利马赛曲”的革命诗篇随之传颂全国,鼓舞斗争。佩斯起义引发举国震动,开启了匈牙利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同年6月间,裴多菲参加选举,受到地方势力阻挠而失败。
参战阵亡
1848年9月,裴多菲加入军队,并同应征入伍的父亲相会,写下了《老旗手》一诗。12月15日,儿子佐尔坦出生。次年1月,裴多菲被任命为少校副官,多次与敌人激战。同年3月21日,其父亲因病逝世,5月17日,母亲也因病逝世。
1849年4月匈牙利国会通过独立宣言,推翻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同年夏天,奥地利和俄国联军进攻独立未久的匈牙利。7月里,裴多菲安顿好妻儿后奔赴前线,并完成其最后一篇诗歌《可怕的时刻……》。军队出发前,贝姆将军特意嘱咐裴多菲留下,但他决意上阵。7月31日,贝姆将军率领的军队在塞格什堡与俄罗斯帝国军队发生遭遇战,裴多菲阵亡,尸体被草草埋进“万人冢”,年仅二十六岁零七个月。
主要作品
裴多菲的诗人生涯开始于18岁,在八年时间里,他写了大约1000首诗,其中约850首被保存下来,其中许多诗篇至今仍在广大读者中间传诵。此外他所写的小说、戏剧和散文总量达到了数十万字,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在战争期间完成的,其作品的丰富程度在欧洲文学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诗歌
以上来源参见注释
散文
以上来源参见注释
其他作品
以上来源参见注释
创作特点
诗歌是裴多菲文学创作中成就最高的体裁,他的诗歌,大体上可以分为爱情诗、政治抒情诗和长篇叙事诗三大类。
爱情诗
裴多菲的早期的爱情诗内容朴实、情感真挚,在吸收、借鉴民俗音乐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独特的诗歌特色。形式上,其作品大多采用民歌体,如《埃德尔卡坟头上的柏叶》诗组、《爱情珍珠》诗组以及同期完成的其他爱情诗篇。艺术手法上,他常借用自然景物象征爱情,并运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他对爱情的遐想和思考。他早期的民歌体爱情诗《我愿意是树,倘若……》则有“我愿意是树,倘若你是树上的花;我愿意是花,倘若你是露水;我愿意是露水,倘若你是阳光……”诗中反复使用贴切的比喻,将植物与爱情关联,尽管内容朴实,仍旧饱含感染力,在大胆的想象中,形成率真的风格。而他后期的爱情诗歌创作则从1846年的下半年开始,以妻子尤丽娅维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这些作品一方面生动忠实地描绘出两人爱情的发展过程,也表达了裴多菲在思考爱情、家庭同革命事业的关系。而他写于1847年的作品《自由与爱情》则高度概括了爱情生活同祖国的命运、自由的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而“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又进一步展示了其为理想奋不顾生的情操。该诗字短情长,意蕴丰富,历来为革命者所推崇。
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在裴多菲的作品创作中反映了他思想的转变,同时展示了他为民族民主事业奋斗直到为国捐躯的全部历程。在诗歌主题上,他早期的作品以敏锐的视角关注着时代生活中的问题,包括特权社会中的贫富悬殊问题,并抒发着自己的爱国情怀。而直到1847年,他的作品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面向劳动人民,融入人民的观点,并呼吁人民为争取自由而斗争。1848年冬开始,受到匈牙利民族独立战争的影响,裴多菲的作品从现实出发,以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战,作为其创作的首要主题。而在艺术手法上,鲁迅称裴多菲的抒情诗创作特色是“率纵言自由,诞放激烈”。裴多菲善用挖苦嘲笑的手法,暴露特权阶级的虚伪丑态,同时,他又会采用深情高洁的词汇和言简意的句子赞美爱国主义和人民解放。
长篇叙事诗
裴多菲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一共有三部,分别是《农村大锤》《亚诺什勇士》和《使徒》,这三篇都以“诗歌革命”的姿态在匈牙利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农村大锤》是一首讽喻诗,形式上故意模仿英雄史诗,但却一反常态描写日常乡村生活。而《亚诺什勇士》在思想内容上则以反封建专制为主题,取材于民间传说,运用大众化的语言从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这两首诗歌的出现打破了匈牙利诗坛上仅仅反映贵族地主阶级思想和单一的文学趣味的创作禁,开拓了平民思想风貌和现实主义长篇叙事诗的创作。而《使徒》刻画的则是现实生活中的革命者,这也是匈牙利文学史上第一首由平民出身的诗人记录民众苦难的诗歌,裴多菲也在诗中明确指出了革命方式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匈牙利民族文学从19世纪开始兴起,而裴多菲的作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基石。裴多菲把文学语言与底层人民生活语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浪漫主义色彩下丰富而坦率的情感表达极大地扩宽了诗歌题材,延伸了匈牙利诗学审美情趣的内涵。此外,裴多菲继承和发展了匈牙利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创建了匈牙利的文学语言和民族诗歌的独特风格。这一战斗传统直接影响匈牙利后来的瓦依达·雅诺什、奥第·安德莱等诗人。
在全世界裴多菲的诗已被译成60多种语言,其50多首诗被谱曲成为民俗音乐。在中国,裴多菲的作品《自由与爱情》众人皆知。这得益于鲁迅对他的介绍——鲁迅曾撰文介绍裴多菲,并翻译了裴多菲的5首诗,鼓励白莽、孙用等人翻译裴多菲的其他作品,使裴多菲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革命影响
裴多菲提倡暴力革命论,有“武装斗争”和“肃清内部敌人”的政治主张。他同进步作家组织了“青年匈牙利”这一团体,宣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立志要把“匈牙利从头到脚换上新装”。1848年春,欧洲各地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维也纳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匈牙利人。裴多菲作为激烈的革命者立即赶回佩斯,作为革命斗争的政治领袖,在中国民族博物馆前当众朗诵《民族之歌》,发出了“匈牙利人自由的第一声怒吼”,揭开了匈牙利1848年革命的序幕。此后他还参与撰写了反映民主革命思想的“十二点要求”,并带领军队夺取印刷厂。
在佩斯起义后,裴多菲大量写诗,反对国王,抨击政府,同封建势力和妥协派作斗争,激励着民众奋起反抗。尽管他年仅26岁便阵亡,但其反对奴役和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却成为匈牙利民族解放的旗帜,鼓舞匈牙利民众的继续斗争。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文学家鲁迅:裴飞幼时,尝治裴伦暨修黎之诗,所作率纵言自由,诞放激烈,性情亦仿佛如二人。曾自言曰,吾心如反响之森林,受一呼声,应以百响者也。又善体物色,著之诗歌,妙绝人世,自称为无边自然之野花。(裴多菲年幼时,曾学习乔治·拜伦珀西·雪莱的诗歌。他的创作大都鼓吹自由,豪放而富有激情,他的性格也于拜伦和雪莱相似。他曾说:“我的心灵呵,好像那发出回声的森林,感到一声呼啸,就会应和着一百种回响啊。”他又善于刻划自然风物,反映到诗里,成为世上绝妙之作;他自己也成为那是无边的大自然的野花)
苏联艺术理论家阿纳托利·卢那察尔斯基:裴多菲他在匈牙利文学中的地位“有如亚历山大·普希金之于俄国文学”,他的年龄和战斗经历”又同莱蒙托夫有某些相似”
后世纪念
裴多菲故居
裴多菲故居位于他的故乡——匈牙利南部的巴奇—基什孔州的小城小克勒什市。其故居由木结构和土墙组成,上由芦苇盖顶,现在仍保留着卧室和厨房的构造,东屋被改为展览室,展示着相关照片和资料。故居附近还有裴多菲的站立雕像和纪念博物馆。
裴多菲纪念年
2023年是裴多菲诞辰200周年,匈牙利政府宣布2023年为裴多菲纪念年。为此,裴多菲文学博物馆将推出名为“我飞翔在祖国的大地上”巡回展览。这一展览预计从裴多菲的家乡小克勒什开始,并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在巡回至200多个定居点和文化场所。
裴多菲雕像
裴多菲作为知名诗人和革命战士,在匈牙利和中国各地都有以他为主题的雕像。1861年,裴多菲故居院内建造了他牺牲后的第一座塑像。2004年,中国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内也竖立起了裴多菲铜像,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匈牙利人物像,表明中方对裴多菲的尊重和对匈牙利人民的友情。2008年鲁迅公园里也竖立了一尊裴多菲胸像,座基正反两面分别镌刻着裴多菲《自由与爱情》的中匈文本。2019年,裴多菲及其爱人雕像于坐落在重庆鹅岭公园,这一雕像的坐落是2019年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主宾国匈牙利的一个主要活动。
人物轶事
演员梦想
裴多菲幼时对戏剧感兴趣,常在剧团周围徘徊,为此影响学业。父亲对此表示反对,痛打了逃学想作流浪剧团演员的他。青年时期,裴多菲为了看剧团演出时常旷课,甚至变卖自己的东西。此后的多年里,他多次进入不同的剧团群众演员、流浪演员,以实现自己的演员梦想。
暗恋风波
1839年,失学又家贫的彼德罗维奇曾寄居一位亲戚家,他白天给亲戚的事务所帮忙,晚上看书写诗。但在这里,他喜欢上了亲戚家主人朋友的女儿,这引起了主人的反感。于是好强的彼德罗维奇一气之下决定离开,离开这种寄人篱下又低三下四的生活,转而选择投军。
裴多菲之死
裴多菲于1849年在保卫匈牙利独立的战役中阵亡是当前的主流观点,但当时并没有人找到他的遗体。而关于他如何牺牲则有说法认为是因为他在战斗中拒绝隐蔽,以至于仆身倒地牺牲。但这一说法难以求证,可能是后人为了塑造裴多菲的形象杜撰而来的,用以贴合裴多菲倔强、自负、骄傲的性格。
相关争议
遗骸检验
有观点称裴多菲并未阵亡,实则是被俘后流放至西伯利亚地区,后有人在1849年俄罗斯俘获的战俘名单中查到了裴多菲的名字。因此匈牙利组建了考察队赶赴西伯利亚寻找相关信息,并先后开挖21座坟寻找尸骨,后在1989年寻找到一个与裴多菲相貌资料相似度极高。2014年相关人员将材料送至上海市的DNA实验室,报告指出相似性在99.2%到99.9%之间,但匈科院实验室认为,抽样和检验过程存在严重瑕,不予采信。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声名渐起
投身政治斗争
参战阵亡
主要作品
诗歌
散文
其他作品
创作特点
爱情诗
政治抒情诗
长篇叙事诗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革命影响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裴多菲故居
裴多菲纪念年
裴多菲雕像
人物轶事
演员梦想
暗恋风波
裴多菲之死
相关争议
遗骸检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