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系
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建的重要文化地标项目,是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基础上改扩建。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秋。该博物馆位于
成都市成华区成华大道十里店路88号。总建筑面积5064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4层,是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公共建筑,2022年11月23日成都自然博物馆开馆试运行。现任馆长为周磊。
成都自然博物馆以“认识地球家园,探索自然奥秘”为主题,重点展示
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矿产资源与保护利用、生命起源及进化、
生物多样性等内容,共有6个常设展厅以及2个临设展厅。馆藏包括
马门溪龙化石、大竹重庆鱼化石、
隆昌铁陨石等世界闻名、极具高科学价值与欣赏价值的珍贵展品。截至2022年11月博物馆共有藏品近7万件,陈列展品约1万件。
成都自然博物馆已被中央部委、
四川省市区授予包括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内的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和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2022年11月,成都自然博物馆获评2022年度
成都市“十大幸福工程”。
历史沿革
成都自然博物馆是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基础上改扩建的,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秋,建馆之初,本着为学校的教学实习和收藏保管标本之目的,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前身)设立了三个地质专业陈列室,随着师生员工在野外地质实习采集回来的地质标本日益增多。1962年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前身)的三个地质专业陈列室合并,命名为成都地质学院陈列馆,主要陈列展示岩石、矿物、矿产和古生物等地质标本,它不仅是学校重要的专业认识实习基地,同时也对外接待一些零散的社会参观者。
1965年,博物馆建立了面积达800平方米的综合馆。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列馆的工作基本陷于瘫痪状态,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陈列馆工作才开始逐渐恢复。1980年,学校调任全国著名古生物学家
边兆祥任陈列馆馆长,同时陈列馆由以前的科级单位升为处级单位。1986年,陈列馆被列为校庆30周年重点接待单位,陈列布局转变为教学科研与科普宣传相结合的格局,并正式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开始尝试走出校门进行科学宣传。随着学校更名,陈列馆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2003年,博物馆接待了原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国家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一行领导参观。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博物馆接待的省部级以上领导、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知名人士数千人,突显出博物馆在学校日常接待中的重要性。学校非常重视博物馆的再建工作,2004年提出了新建博物馆的计划,2006年,依照
成都市打造市东北旅游区的规划,确定了在成华大道三段修建一座占地面积75亩、
建筑面积达17000平方米的、馆园结合的
地球科学类
自然博物馆。在地理位置上,新博物馆与成都市大熊猫研究基地、北湖生态园林区、
成都动物园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以
自然科学教育为主题的科普旅游区。2007年9月,博物馆再建工程正式动工,于2009年博物馆主体工程竣工。
2016年10月28日,
成都市人民政府与
成都理工大学签订《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明确“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在校区内共同策划、筹备、建设一所成都自然博物馆,将其打造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地标”。2017年11月,《自然博物馆方案征集代理机构比选公告》公布,
成都市将在位于成华大道东三段的成都理工大学西北侧,修建成都自然博物馆,并拟向全球征集概念性设计方案。2020年5月31日,成都自然博物馆主体结构完工。2022年3月,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超20具
恐龙化石已装架好。同年6月14日,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正式竣工验收。2022年11月23日,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方位布局
在博物馆内部,设置有6个常设展厅,分别为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恐龙揭秘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以及2个临设展厅、4D影院、学术报告厅等。馆内现有藏品近7万件,陈列展品约1万件。
建筑特色
成都自然博物馆其设计理念融合了大量
四川省元素──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蜀道、蜀水。建筑师将挺拔巍峨的雪山直接融入博物馆的外部造型,用山峰岩石的形态与蜿蜒参差的裂缝
肌理表达出板块的运动与地质的变迁,以此来致敬蜀山;追忆蜀道则是将行走栈道的体验带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用天桥和长廊象征蜿蜒盘旋的蜀道意境;游赏蜀水,建筑师将
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馆的室外园区,用弯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体现
成都市千年的蜀水文化。
展厅介绍
地质环境厅
地质环境厅的展示面积约962㎡,层高7米。地质环境厅使用了许多立体模型、彩色图解甚至沙盘分别对
地球的结构、内部圈层、四川地区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系统等进行详细解说,在简单易懂的文字说明中,观众可清晰窥见地球的奥秘。
矿产资源厅
“矿产资源厅”则用五个单元向观众展示了矿产、矿物、
宝玉石等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征。展厅中,颜色和形状各异的
矿石在灯光下闪烁着史前神秘的光泽。“矿产资源厅”呈现的是一幅人类不断拓展矿产开发的壮阔版图。
龙行川渝厅
龙行川渝厅有880平方米左右,层高11米,是整个
自然博物馆最高的一个厅。龙行川渝厅展示的
恐龙化石主要来源于
四川盆地。
探秘恐龙厅
博物馆二楼的探秘恐龙厅还展出了来自全球的恐龙化石,厅内展台整体设计为抽象的几何形山体造型,充分利用空间与光影将巨型禄丰龙、许氏禄丰龙、
永川龙属、
霸王龙的勇猛身姿完美呈现。
生命探源厅
“生命探源”厅以“发现生命的来龙去脉”为展示主题,整个展览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主要讲述生命起源以及从生命诞生至哺乳动物出现的历史,再现了发生在生命长河中的远古故事。以“生命之初→万物相竞→选择适应→和谐共生”为展示主线,揭示自然界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缤纷生命厅
缤纷生命厅的展示主题为“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和谐”,内容包括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沙漠、湿地、高原、
极地和海洋七大生态系统及昆虫、
脊椎动物;突出展示
成都市当地丰富的生境特征和独特的垂直
植被带以及相关的珍稀动物,联结全球主要生态系统中的生命故事,综合讲述今日自然。为参观者缔造-一个知识的宝库,在突出表现动植物形态之美、生态之美的同时,着重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突出动物的生存智慧,揭示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价值。
陈列展览
重要馆藏
文化活动
截至2023年6月,博物馆在科普教育方面,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在社区、学校和馆内举办各类科普讲座和科普教育活动,宣传地质科学家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开辟了五类生肖科普讲座活动,在
自然科学知识中融入
中国历史、艺术、民俗等元素,大力弘扬
中华文化;博物馆还举办了数十场原创科普剧表演,以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传播了宝玉石文化、环保节约理念和各类生物的故事,增强了受众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博物馆在服务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科普资源送到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和特殊儿童身边,为社会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受众提供个性化的讲解和科普教育服务,通过网络增强与民众的交流,并培训大学生志愿者为观众服务。
2023年6月,开展2023年
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活动暨科普惠民活动《认识洪荒巨兽——恐龙》主题讲座,兰翔老师开篇以小朋友关注的游戏、动画片等出现的恐龙元素,引领大家走入明星生物——恐龙的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讲座中,老师从“何谓恐龙”“恐龙时代”“恐龙的身体”“奇妙的恐龙足迹”四个方面,讲解恐龙的定义、分类、兴衰史、身体特征等等。最后观众们获得了由“成都自然博物馆”监章的活动参与证书。
所获荣誉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成都自然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成华区成华大道十里店路88号。
开馆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16:00停止票务办理,16:30停止入馆。
交通指南
公交:公交站地铁十里店路(市内公交20、86、112、128、177、199、303、305、349、405、654、659、662、654园区
直通车、快速公交K16线、G169路、G99路可达,以市公交集团最新公交线路为准)
闭馆通知
2023年3月27日,成都自然博物馆通知:因场馆维护搭建以及宣传拍摄等原因,本馆于2023年3月29日全天闭馆。
参考资料
博物馆简介.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2023-11-30
生命探源厅.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2023-11-30
缤纷生命厅.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2023-11-30
科马提岩.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2023-11-30
二云母花岗岩.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2023-11-30
三峡石.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2023-11-30
文石.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2023-11-30
中国猎龙.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