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俄语: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1985年至1987年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91年至1999年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叶利钦出生于苏联乌拉尔地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的布特卡村的农民家庭。参加工作后,叶利钦先后被任命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建筑部部长、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书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由于叶利钦认为改革的重点是对苏共党中央的官僚主义进行改革,1987年10月21日,叶利钦公开批评苏共党中央机构,这导致他被罢免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8年7月1日,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叶利钦发表讲话主张苏共党内应当允许派别存在,会议过后,通过了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推行意见多元化。在政策的支持下,叶利钦正式成为党内反对派分子,并于1990年1月成立苏共“民主纲领派”。1990年3月12日至15日,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修改了苏联宪法,实行总统制决议,确立多党制,规定各加盟国的最高苏维埃主席是地方权力中心人物,可掌控加盟国的最高权力。1990年5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两个月后,叶利钦参加苏共二十八大,向大会提出建议被拒绝后,宣布退党,并在苏联社会引起了“退党潮”。1991年6月19日,叶利钦在7949万选民参与总统选举投票中,以57.3%的得票率成功当选俄罗斯总统,使俄罗斯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现象。1991年,八一九事件发生,叶利钦出于自保目的,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起反击,并平定叛乱。此次事件使苏联丧失了威慑力,随后,叶利钦于12月8日签署《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又称《别洛韦日协议》)。之后,在叶利钦的推动下,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职,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解体
俄罗斯联邦独立后,叶利钦于1992年实施“休克疗法”,但并未有效改革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1993年,俄罗斯发生宪政危机,叶利钦和议会激烈斗争并获胜,成功推行《俄罗斯联邦宪法》,确立总统制国家管理形式。1994年,第一次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战争发生后,由于叶利钦错误预估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和车臣的战斗能力,导致车臣战争久拖不决。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前夕,叶利钦宣布停止车臣战争,并在俄罗斯金融寡头的帮助下,以54%的支持率实现连任总统目的。为了平衡权力,叶利钦于1997年3月发布总统令进行政府改组,调整政府机构。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后,叶利钦频繁解散总理政府,先后任命基里延科、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斯捷帕申担任总理职务。期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及其同盟者于1999年5月对叶利钦发起总统弹劾指控动议,但宣告失败。1999年8月,叶利钦任命弗拉基米尔·普京为总理后,于同年12月31日向全国人民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由普京代行总统职务。卸任总统后,叶利钦仍然积极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并出版自传回忆录。2007年4月23日15时45分,因心力衰竭,叶利钦在莫斯科西郊中央临床医院去世,享年76岁。
对于叶利钦,美国前总统的威廉·克林顿曾称赞叶利钦是“俄罗斯民主之父”,俄罗斯总统普京称其为“率直而勇敢的民族领袖”。苏联末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批评叶利钦,说:“是一个政治上的危险人物,他当反对派是独一无二的。他只是一个破坏者而不是一个建设者。他既不懂得行使权力,也不会将权力授予他人。”
个人生平
苏联时期
早年经历
1931年2月1日,叶利钦出生于苏联乌拉尔地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的布特卡村(今属俄罗斯联邦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除了父母之外,家中还有祖父、弟弟和妹妹与其一起生活。
叶利钦的祖父伊格纳季生于1875年,作为农村庄稼汉,伊格纳季除了从事农业活动外,还会砌炉灶和做木工,一到农闲时,会为其他乡亲做一些零杂活。虽然,伊格纳季性情较为急躁,但因其乐于助人的品质,颇受布特卡村乡亲的赞赏。叶利钦的父亲尼古拉生于1905年,母亲克拉乌娣生于1906年,两人青梅竹马,并于1930年结婚。叶利钦家庭信奉东正教,叶利钦降生后,到布特卡村的教堂接受神父的洗礼。由于洗礼每月举行一次,神父每到这日都十分忙碌,轮到叶利钦洗礼时,神父将他放入桶中,就和旁边的人聊天,若非克拉乌娣及早发现,叶利钦已经溺死在水中。叶利钦得救后,尼古拉认为,儿子既然经受了生死考验,就取名叫“鲍里斯一世”(即俄语中的“勇士”之意)。后来,因为农村生活艰辛,尼古拉来到城市里的一家家用机械厂做木工,两年后,尼古拉将父亲、妻子和孩子都接到城市生活。叶利钦和家人住在狭窄的工棚里,由于尼古拉一人的工资无法维持全家的家用支出,叶利钦和母亲克拉乌娣经常到附近的集体农庄做割草、堆垛、收洋葱等农活。童年时,由于家庭生活艰辛,叶利钦自小就承担起照顾他人的责任,帮助父母照顾家中的弟弟和妹妹。
求学经历
从一年级开始,叶利钦就始终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担任班长职务,但因他个性调皮,经常受到学校的警告。在七年级的毕业典礼上,叶利钦主动上台发言,先感谢帮助过他的老师,之后,就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抨击他的班主任的教学方式,这一行为,直接导致教委对叶利钦做出不给他毕业的决定。叶利钦因不服气教委决定,到处找区委会、市委会申诉,最后,班主任被开除,他也得到了毕业证书。1949年9月,叶利钦进入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成为一名建筑系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叶利钦对政治不感兴趣,却痴迷于体育活动和旅游,曾不顾发烧坚持参加排球竞赛,导致其此后患上器质性心脏病。大学期间,叶利钦还收获了爱情,他和大学同学奈娜相识、相爱。
在建筑部门工作(1955年~1968年)
叶利钦于1955年进入乌拉尔重型官道建筑托拉斯的基层作业队,成为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工作期间,为了掌握建筑实践经验,叶利钦决定用一年时间掌握建筑工人的全部专业技能,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叶利钦每天在做完一班工作后,又继续接着下一班工作。在此期间,叶利钦学习了采石工、混凝土工、木工、细木工、玻璃工、油漆工等技术,也学习了如何自动装卸车、驾驶吊车等。1956年,叶利钦成功当上工长,带领着手下工人实施多项建筑工程项目,包括修建工厂、宿舍、学校和幼儿园等,同时,叶利钦对于不合理的用工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比如,他通过测算一个工程项目需要用到的水泥、砖头、工人等数量,并以此为标准,计算工作的工作量和工资税,从而节约建筑材料成本。叶利钦于1959年被任命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南方建筑托拉斯的总工程师。一年后,叶利钦递交入党申请书,并于1961年,从共青团员转变为苏联共产党预备党员。同年,30岁的叶利钦被任命为建筑局局长。期间,叶利钦由于不喜会议而逃避开会,经常和上级领导发生冲突,但因其工作能力较强,还是得到领导的赏识,不断提升职务。1963年,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组建家庭建筑联合体,叶利钦担任总工程师,一年后,被擢升为家庭建筑联合体主任,之后,叶利钦一直在该岗位工作。
进入苏共中央
叶利钦于1968年担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建筑部部长一职,这标志着叶利钦正式开始他的政治生涯。期间,叶利钦经常和大学校友雅科夫·彼得罗维奇·里亚博夫来往。1975年,叶利钦当选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州委书记。此时,由勃列日涅夫执政,苏联的帮派政治发展到最高峰,勃列日涅夫不断提拔自己的亲信,此时,安·帕·基里连科和勃列日涅夫有着较为密切的政治关系,在干部选拔上拥有较大权力。1976年,基里连科提拔里亚博夫为苏共中央书记后,这一变动为叶利钦的职务擢升创造了机会。里亚博夫向中央推举叶利钦,并陪同他和勃列日涅夫见面后,同年11月2日,45岁的叶利钦被擢升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期间,叶利钦和时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相识,并与他保持友好关系。
1981年2月23日,叶利钦参加苏共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并发表演讲。在长达三十多分钟的发言里,叶利钦对当时苏联国内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了猛烈抨击。由于叶利钦的发言博得代表团的肯定,次日,叶利钦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这标志着叶利钦向苏联最高权力中心迈进了一大步。1984年至1985年,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1985年,叶利钦被调任到莫斯科,担任苏共中央建设部部长。同年6月,叶利钦得到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看重,被擢升为主管建筑工业的中央书记,经常陪同戈尔巴乔夫视察能源领域工业企业。同年11月,叶利钦被任命为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此时,新闻舆论界经常对莫斯科各方面工作提出严厉批评,叶利钦上任后,就将长期和前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维克托·格里申的共事的班子撤换下来,在叶利钦看来,这群官僚身上染上了阿谀奉承的作风,只有撤换他们,才能有效改革莫斯科的政治和经济。任职期间,叶利钦看重舆论对政治的作用,对新闻舆论界十分关注,并任命米哈伊尔·尼基弗罗维奇·波尔多拉宁为《莫斯科真理报》的主编。当时,叶利钦由于主张激进改革,对党内中央机构存在的官僚作风进行猛烈抨击,时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叶戈尔·利加乔夫认为叶利钦的激进态度有损党的威信,二人经常发生矛盾冲突。
叶利钦事件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前期强调的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改革,实施经济发展加速战略,政治上实行“民主化”“公开性”,并不针对苏共党中央进行改革,但是,叶利钦的改革重点在于政治领域,即主要针对苏共党中央领导机关、党的领导体制以及干部特权问题进行改革。1987年9月初,戈尔巴乔夫于政治局会议作出十月全会报告初稿,在其他与会者对该报告给予肯定支持时,叶利钦却批评该报告,并对其提出超过二十多条的修改意见。这一行为,惹怒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他公开批评叶利钦有意损害领导干部形象,叶利钦也当众反驳戈尔巴乔夫,认为他存在“好大喜功的毛病”。自此,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公开对立。
1987年10月21日上午10点,叶戈尔·利加乔夫主持召开苏共中央全会时,叶利钦向戈尔巴乔夫请求第一个发表演讲。演讲核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指责利加乔夫等人对改革造成的巨大困难;二是批评苏共改革进程慢,导致群众对改革失去信心;三是间接批评戈尔巴乔夫及少数人的个人崇拜;四是认为自己的改革主张缺少支持,所以他要向全会提出辞职。叶利钦演讲结束后,引起全场一片哗然,包括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利加乔夫、苏联驻法国大使里亚博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古拉·雷日科夫、苏联人民监察委员会主席谢·约·马里亚金、阿斯特拉罕州委第一书记列·阿·鲍罗金、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斯·阿·沙拉耶夫等人,都对叶利钦的演讲进行了严厉批评。其中,里亚博夫对叶利钦有提携之恩,雷日科夫是叶利钦的同乡兼好友。在这场持续了七八小时的会议中,对叶利钦的抨击发言长达三个多小时。同年11月9日,叶利钦心脏病发,入院治疗。两天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下令让他参加莫斯科市委会,叶利钦以生病住院为由拒绝参加,但戈尔巴乔夫向叶利钦表示,他会让医生帮助叶利钦。最后,叶利钦只能被迫参加莫斯科市委全会。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和市委委员们再次对叶利钦进行严厉批评,列举叶利钦任职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期间时的种种“罪状”,认为叶利钦缺乏领导能力,最后决定罢免叶利钦的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
夺取政权
1987年11月,叶利钦被免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不久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为了平衡政治局势,任命叶利钦为苏联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但禁止叶利钦参加政治活动。不过,叶利钦一心想重返政治舞台,1988年7月1日,叶利钦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争取到上台发言的机会,此次发言,叶利钦提到要在苏共党内和社会中形成反对个人崇拜机制,暗示他对戈尔巴乔夫实行个人崇拜机制的不满,批评苏共没有分析实际社会情况进行有效改革,主张苏共党内应当允许派别存在,反对官僚主义和特权,并提出就1987年十月全会一事恢复政治名誉的要求。会议结束后,叶利钦没有恢复政治名誉,但是,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方针”,提出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并准备将权力中心从苏共党内转向苏维埃,推行意见多元化,同时,也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概念”。苏共提出的这些方针政策有利于叶利钦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此后,叶利钦正式成为党内反对派分子,并在反对派的支持下,利用苏共提出的“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等政策,积极开展政治活动。
1990年1月20日至21日,叶利钦联合其他反对派在莫斯科召开全苏党的俱乐部和党的组织代表大会,会上正式成立苏共“民主纲领派”,叶利钦当选为该派的领袖。会议通过了《向苏共二十八大提出的民主纲领》,并要求苏共放弃领导权。2月25日,以叶利钦为首的反对派分别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明斯克、基辅、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州等十七座大中城市里,组织数十万人参加反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苏联共产党的示威游行活动。在夺取政权过程中,群众性示威游行成为叶利钦等人的重要方式。在叶利钦等反对派的攻势下,苏共在苏联中的地位急剧下降,为了确保即使苏共失去执政党地位,总统仍然把握较大权力,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于3月12日至15日在莫斯科举行,此次大会针对苏联宪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取消宪法第6条,设立把握较大权力的苏联总统一职,并让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总统。这一举措使苏共不再拥有法定的领导地位,与其他各党派拥有相同权力,至此,苏联确立了多党制。
同年4月,由于反对派人物兰茨贝吉斯、戈尔布诺夫、吕特尔、波波夫和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分别当选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市最高苏维埃主席,苏共被迫取消了宪法关于共产党领导联邦共和国的条款。这为叶利钦夺取俄罗斯联邦的权利创造了有利条件。5月,俄罗斯联邦举行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会议中,叶利钦宣称自己一旦当选,就会按照“联合执政”的原则,考虑各方利益,和其他派别合作。这得到了不少与会者的认同,最终,叶利钦成功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为了进一步取消苏共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在苏共于7月2日至13日召开二十八大期间,叶利钦参加会议,并于7月6日向大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允许多种纲领派别并存;二是党的名称修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党;三是放弃民主集中制,成立议会党。苏共拒绝全盘接受叶利钦的主张,叶利钦于7月12日宣布退出苏共。叶利钦的退党举措,在苏联社会掀起了“退党潮”,使苏共党员从1986年2月的1900多万人,减少到1991年7月的1500万人左右。
1991年2月19日,叶利钦在中央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主张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立即辞职。戈尔巴乔夫将“扳倒叶利钦”作为目标,于同月26日发表讲话,指责叶利钦试图暴力夺取政权,并积极组织开展罢免叶利钦的活动。为了反击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支持者计划越过戈尔巴乔夫和苏共,直接民众选举俄罗斯总统。同时,叶利钦于同年3月9日在民主俄罗斯举办的集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建立统一的反对派政党,即“民主反对派”。1991年6月19日,在7949万选民参与总统选举投票中,叶利钦以57.3%的得票率成功当选俄罗斯总统,使俄罗斯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现象,其一是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总统为首的苏联中央政权,其二是以叶利钦总统为首的俄罗斯政权。
八一九事件
1991年7月20日,叶利钦当选总统后,为了进一步降低苏共地位,针对苏共的基层组织发布第一号总统令,不准他们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举行基层党组织活动。戈尔巴乔夫迫于叶利钦等反对派的压力,不仅同意了叶利钦的命令,还提出了激进的新党章草案,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但是,苏共党内的“保守派”反对激进改革,而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的举措,引起他们的激烈反抗。
1991年8月,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宣布前往克里米亚罗斯福镇总统别墅进行一年一度休假时,国家安全保卫局局长普列汉诺夫中将、总统办公厅主任博尔金、国防会议第一副主任巴克拉诺夫奉苏联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克格勃主席弗·克留奇科夫、苏联总理瓦·帕夫洛夫等“保守派”的指令,于19日将戈尔巴乔夫软禁在别墅中,封锁戈尔巴乔夫对外联系途径,并于当日早上6时05分,发表《苏联领导人的声明》,表明戈尔巴乔夫出于身体健康状况无法履行苏联总统职务,决定将戈尔巴乔夫的总统权力移交给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之后,在亚纳耶夫等人的推动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要全力打击瓦解国家的反对分子(即叶利钦等人),并派兵进驻莫斯科
叶利钦得知此事后,出于自保目的,除了致电给美国总统布什请求他出面干预之外,也立即主持召开记者招待会,并宣读《告俄罗斯人民书》,宣布根纳季·亚纳耶夫等人解除总统职务和实行紧急转台属于反动政变,并呼吁军人不要参与政变,以及俄罗斯全境内举行无限度总罢工。之后,叶利钦率领支持自己的武装力量近卫红旗加里宁塔曼步兵师,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起反击。当苏联其他军队也陆续对叶利钦表示支持态度时,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大国也相继发表声明,表示反对政变。同月21日,叶利钦控制住俄罗斯境内的武装力量,并派俄罗斯副总统亚历山大·鲁茨科伊等人前往克里米亚半岛营救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当日20时,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已经完全控制局势,至此,历时三天的八一九事件以失败告终。
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后,苏联最高苏维埃和苏共中央因纵容事变领导人而丧失威信,苏联的军队、克格勃以及其他机构也因其领导人而蒙受耻辱,这些都导致苏联丧失了对各个联盟共和国的威慑力。1991年8月22日至12月1日,叶利钦发布一系列命令,如查封苏共中央、俄共中央和莫斯科市委的办公大楼,取缔苏共的舆论工具,没收苏共财产并收归俄罗斯联邦所有,接管苏联国防、克格勃、经济、外交、外贸等部门权力等,期间,叶利钦于11月6日开始禁止俄罗斯联邦境内活动。同年12月2日,苏联盟国乌克兰举行关于是否独立的全民公决后,叶利钦于次日宣布承认乌克兰独立。12月8日,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苏维埃主席舒什科维奇签署《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又称《别洛韦日协议》),该协定序言写道:“我们三国明确指出: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数日后,哈萨克斯坦等11个共和国领导人也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至此,明白大势已去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12月25日当日晚7时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且由于俄罗斯联邦占全苏面积76%,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所以,戈尔巴乔夫辞职时,也将象征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核按钮”转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正式解体。
俄罗斯联邦时期
第一任期(1991年~1996年)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为了加快俄罗斯经济改革,决定实施“休克疗法”,即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价格的自由化,通过国家不干预经济、增加税收等措施,做到财政稳定和市场平衡,使国家摆脱经济危机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期间,叶利钦于1992年1月29日,颁布推动私有化的第66号总统令,同年7月1日,叶利钦再次颁布总统令,要求除了暂时不得实行股份制的企业之外,其他国营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转变成开放型的股份公司,这使俄罗斯经济全面开展私有化。此后,虽然“休克疗法”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帮助国家摆脱经济危机,但是,这一举措使俄罗斯逐渐形成一个私有者阶级(寡头家族),他们在私有化政策的推动下,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在俄罗斯产生了重大影响力。
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
俄罗斯的议会常设机关全俄最高苏维埃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本是叶利钦的政治盟友,但是,在叶利钦因主张实施“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措施后,哈斯布拉托夫和叶利钦发生冲突,并在全俄第六次、第七次和第八次人民代表大会中,对俄罗斯联邦政府工作提出激烈批评,否决许多以叶利钦为首的总统政府提出的方案。此外,议会遵循俄罗斯联邦宪法主张建立议会制国家,叶利钦主张修改俄罗斯宪法建立总统制国家,不一致的政体主张,也导致叶利钦和议会的矛盾不断升级。1992年12月,俄罗斯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叶利钦和议会围绕宪法修正案问题展开斗争,也承认了“休克疗法”是一项错误决策,罢免主张“休克疗法”改革的亲信叶戈尔·盖达尔的总理职位,并任命维克多·切尔诺梅尔金为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
1993年2月,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抨击俄罗斯联邦会议使俄罗斯政治局势变得紧张,并认为解决危机的出路是实行全民公决或者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即通过这两种途径来决定是否修改宪法,建立总统制国家。3月,俄罗斯联邦举行第八次人民代表大会,叶利钦和议会经过激烈斗争后,被取消全民公决提议。会议过后,叶利钦先后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和总统委员会后,决定避开议会,直接实施“总统制治理”。这一举措使叶利钦受到俄罗斯议会的强烈攻击,但是,支持叶利钦的“民主俄罗斯”派组织了15万人进行示威活动,这为叶利钦重新争取到了全民公决的机会。4月25日,俄罗斯举行全民公决,在6222万人中,对叶利钦表示信任的票数为58.7%,这使叶利钦避免出现因议会反对而被罢免总统的结果。
同年6月,俄罗斯举行制宪会议,叶利钦和议会围绕宪法草案(主要包括总统的权力与地位、议会权力、总理的内阁权、总统任期等)进行激烈争论,由于双方分歧较大,并未顺利通过“总统宪法草案”。7月,俄罗斯再次召开制宪会议,由于反对修改宪法的人(包括俄罗斯联邦会议议长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在内)缺席会议,此次会议通过了“总统宪法草案”。
为了结束俄罗斯“两个政权对峙”局面(即总统和议会的对峙),叶利钦利用“总统宪法草案”赋予的总统权力,采取一系列打击俄罗斯议会的措施。1993年9月初,叶利钦宣布停止支持议会的副总统亚历山大·鲁茨科伊的职务。同月21日晚,叶利钦签署《关于俄罗斯联邦宪法改革命令》,并通过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宣布废除俄罗斯议会的权力。哈斯布拉托夫和议会代表们在白宫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总统令违反宪法,要“自动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且由鲁茨科伊担任代总统一职。同时,俄罗斯联邦会议还号召俄罗斯举行政治罢工,呼吁军人抗议叶利钦,并在白宫组建超过1000人的警卫团以示反抗。对此,叶利钦先是下令封锁议会所在的白宫,并于10月3日宣布莫斯科进入紧急状态,调动军队进驻莫斯科。次日,叶利钦下令让军队对准白宫开炮,双方对抗长达十个小时,造成187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当议会投降后,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亚历山大·鲁茨科伊都被送进了监狱,这就是“炮击白宫”事件。之后,叶利钦颁布总统命令,于1993年12月12日举行俄罗斯新议会选举,同时,在叶利钦的推动下,俄罗斯就新宪法草案进行全民公决。12月20日和25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先后公布全民公决与国家杜马选举结果,并通过了新宪法,使俄罗斯正式确立了“总统制”国家政体。
第一次车臣战争
1994年9月,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爆发动乱,同年12月,叶利钦下令进攻车臣,并发表告人民书,称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进入车臣是为了保护俄罗斯的领土完整和公民和安全,至此,俄罗斯爆发第一次车臣战争。1996年,由于面临俄罗斯总统选举,叶利钦为了实现连任的目的,宣布停止车臣战争,并成立解决车臣问题的专门委员会,向车臣表明俄罗斯和平解决车臣问题的诚意。1996年6月25日,叶利钦签署分阶段从车臣撤出全部不属于北高加索军区俄军的总统令,并规定整个撤军行动在同年9月1日前结束。同年8月31日,叶利钦派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亚历山大·列别德阿斯兰·马斯哈多夫签署《俄联邦与车臣共和国相互关系基础原则的联合声明》,声明规定双方同意停止使用武力,而有关车臣的地位问题将推迟到2000年12月31日再解决。
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
虽然“休克疗法”和车臣战争使叶利钦在俄罗斯群众的支持率中受到影响,但是,在叶利钦精心构筑的“三驾马车”多边权力机构(即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安全会议秘书列别德、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等人)的全力帮助下,叶利钦最终以54%的支持率战胜竞争对手根纳季·久加诺夫,于7月3日赢得的选举,蝉联俄罗斯总统,并于8月9日宣布正式就职。
第二任期(1996年~1999年)
由于叶利钦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向全国宣布他将要进行心脏手术,并于9月10日宣布将总统部分权力暂时移交给总理切尔诺梅尔金。
叶利钦康复,重返克里姆林宫工作后,于1997年3月发布总统令宣布政府改组,除了保留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第一副总理丘拜斯的职务之外,调整了政府全部成员职务,同时也要调整整个政府机构,取消或者合并政府部门,扩大新成立的政府部门职能。这一举措,进一步稳定叶利钦政权,平衡权力,防止下属专权。为了提高总统威信,除了整顿政权之外,叶利钦还于同年4月10日发表广播讲话,强调反腐倡廉,并公布个人财产情况。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自决定政府改组后,叶利钦要求以切尔诺梅尔金为首的政府,彻底扭转国家社会经济形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重塑俄罗斯大国形象。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俄罗斯也不例外。尽管如此,俄罗斯的工业生产于1997年1月至10月期间由负增长转为增长5%,但是,到了当年10月下旬,因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的生产出口下降,外国投资者陆续抛售俄罗斯上市公司的股票与国家债券,大量兑换美元后,撤出俄罗斯市场,到了1998年1月,俄罗斯大约损失120亿美元,俄罗斯国家经济形势愈发恶化。同年3月23日,叶利钦决定解除天然气大亨切尔诺梅尔金的总理职务,提名35岁的能源部长基里延科任职总理,但是,这个决定遭到杜马议会的阻挠。经过两次否决后,叶利钦宣布如果再有第三次否决,他将解散国家杜马议会,基于此,杜马于4月24日通过了基里延科任职总理的提名。但是,基里延科上任后,并未解决俄罗斯严峻的经济和金融形势,5月27日,俄罗斯出现金融大震荡,股指暴跌10.5%,美元兑俄罗斯卢布汇率跌到1:6.2;到8月17日,俄罗斯宣布卢布贬值,汇率跌到1:9.5。同月23日,叶利钦解除以基里延科为首的政府,任命普力马科夫于10月担任总理一职。在叶利钦的推动下,俄罗斯组成新政府,国家政局再次发生动荡,但是,普力马科夫政府也并未挽救俄罗斯经济,到12月初,卢布汇率继续下跌至1:19.5。相比1998年8月,年底时,俄罗斯卢布汇率下跌70%,股市价格下跌80%,工业生产负增长达到10%以上。此次金融危机,不仅使俄罗斯经济水平大幅度下降,还使世界金融市场发生震动,导致欧洲中亚地区的股市、债市及汇市全面下跌,其中,1998年时,欧洲和中亚地区的石油出口价格下跌了32%。
1999年弹劾危机
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及其同盟者喊出“打倒叶利钦!”的口号。1999年5月,国家杜马议会中的俄罗斯共产党及其同盟者就以下五方面内容正式对叶利钦提出总统弹劾指控动议:一是叶利钦于1991年和白俄罗斯、乌克兰等领导人签署成立独联体条约,导致苏联解体;二是1993年9月非法解散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并于10月炮轰白宫;三是1993年至1996年在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实施军事行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四是滥用总统职权,瓦解俄罗斯军事力量,导致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衰败;五是镇压俄罗斯人民,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国家杜马必须以至少一条指控有三分之二(即300票)的绝对多数票为标准,才可以通过总统弹劾案。但是,对于上述五条表决结果,没有一条获得300票赞成,因此,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为首的反对派在此次弹劾叶利钦总统行动中宣告失败。
频繁解散政府
1999年1月,为了确保政局稳定,总理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提出“政治和睦”建议,主张总统、议会和政府暂时放弃“部分宪法权力”,即总统不解散国家杜马与政府,杜马也不再弹劾总统。但是,这个建议遭到叶利钦否决。同年5月,叶利钦解除普里马科夫职务,任命斯捷帕申为总理,三个月后,叶利钦再次解散以斯捷帕申为首的总理职务,任命弗拉基米尔·普京为总理。频繁解散总理政府的做法,使叶利钦失去更多民心。
主动请辞
在俄罗斯国内及国外媒体多次披露叶利钦及其女儿、亲信从事非法商业活动时,叶利钦一直在挑选总统接班人。最终,因欣赏普京的工作能力,叶利钦将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视为接班人。1999年12月14日,叶利钦首次向普京透露出他准备提前辞职的决定,同月29日,叶利钦除了告知准备辞职日期外,还与普京讨论了政权移交的具体细节。12月31日,叶利钦先是向全国人民发表新年祝词,之后,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宣布由弗拉基米尔·普京代行总统职务。普京上任后,签署的第一个总统令是《关于对停止行使职权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保护的命令》,该项文件使叶利钦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和各项待遇都得到一定的保证。
晚年与辞世
卸任总统后,叶利钦仍然积极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经常会见政治家、部长和总统办公厅的工作人员,2001年1月5日,叶利钦以俄罗斯首任总统身份前往巴勒斯坦,出席伯利恒当地的圣诞节庆祝仪式,次日,叶利钦会见以色列总统哈伊姆·魏茨曼和巴解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此外,叶利钦于2000年10月出版回忆录《总统马拉松》,这本回忆录首先于10月10日在莫斯科发售,后于18日在全球发行。作品中,叶利钦首次披露辞职内幕,即由于不堪忍受总统繁重工作,他才做出辞职决定,此外,叶利钦还在回忆录中透露了,他没有和家人以及任何高级顾问协商,独自做出这一辞职决定。
叶利钦75岁生日时,克里姆林宫于2006年4月5日当晚专门为其举办盛大宴会,包括美国总统威廉·克林顿在内的超过200多位名流出席宴会。对此,俄罗斯媒体曾以“全俄罗斯最幸福的退休老头”来形容叶利钦。2007年4月23日15时45分,因心力衰竭,叶利钦在莫斯科西郊中央临床医院去世,享年76岁。
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于24日16时30分举行叶利钦遗体告别仪式,成百上千的俄罗斯民众以此走进大教堂,和叶利钦做最后告别。25日,叶利钦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处女公墓第131区。
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
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总统后,放弃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了以总统制、多党政治、议会民主、三权分立、自由选举等为特征的政治制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围绕建立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国家的问题,展开斗争。叶利钦主张建立总统制,于1993年10月镇压反对派后,发布总统令,并将立法机关改名为“国家杜马”。同年12月12日,在叶利钦的推动下,俄罗斯全民公投通过新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标志着在苏联实行了七十多年的人民代表苏维埃制度被彻底取消,俄罗斯国家管理形式完成了从“苏维埃体制”到“总统集权制”的转变,这也是俄罗斯历史上首次由选民直接投票通过的宪法。新宪法确立了由总统主导的三权分立制(即总统权力、议会权力和司法权力三权分立),和西方总统共和制政治体制相比,俄罗斯总统制的总统权力在一定程度被扩大,作为国家元首,总统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一届任期四年,不得超过两届,同时,总统可以颁布法律,向议会提出包括总理在内的政府高层人选,也可以根据法律程序解散议会和政府等。俄罗斯在新宪法通过后,政治局势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此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开始实行多党制,导致有许多政党和政治组织在俄罗斯政治舞台上活跃。
经济方面
叶利钦主张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采取美国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休克疗法”(也称“激进改革”),实行外贸自由化,奉行自由主义,放弃政府干预。在经济制度上,放开物价,形成自由价格制度,改变国家垄断的对外经贸体制,转变国家所有制结构,通过实现企业私有化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扩大国家私有成分,同时,俄罗斯联邦也通过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方式,促进农业发展,如1991年4月颁布《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取消了单一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公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集体股份所有制并存和平等发展的土地所有制结构。此外,俄罗斯联邦政府也于1992年1月开始进行财税制度改革,转变中央银行的职能,使其成为和国家财政部门权力平行的部门。
1992年,“休克疗法”实施将近一年后,俄罗斯国内主要经济经济指标均大幅度下降,相比上一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9%;基本建设投资下降了45%;住房竣工总面积减少23%;商品零售总额减少39%;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18.8%。从物价来说,在“休克疗法”的推动下,1992年的物价和1991年12月相比增长了25倍,和1990年底相比,肉(含肉制品)、电器(彩电、冰箱及洗衣机等)的价格上涨超过100倍;而动物油脂、糖、茶等上涨了130~160倍。此外,在国防工业上,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实施以“休克疗法”为基础的“军转民”的计划,通过加速军工企业私有化和破产的方式,将军工企业从之前的国家经营变为私人经营;实行军事工业的整体转产,争取民用产品产量达到总产量80%;大规模缩减对军工企业和科研经费的拨款,让军工企业自己通过转产和私有化解决生产、资金问题。通过这些措施,俄罗斯军工体系初步建立了市场调配机制,进入了市场经济。但是,这一激进式的“军转民”计划也带来了突出的负面效果,导致俄罗斯出现近400家军工企业破产,200多万人失业,科技人才大量流失,军工产品出口额从1991年的116.5亿美元下降到1993年的12亿美元,这使俄罗斯国防工业陷入了危机。
军事方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主张“纯防御”的军事战略思想。1992年5月7日,叶利钦发布“关于组建俄联邦武装力量”的命令,并兼任总司令,同月18日,叶利钦任命格拉乔夫为国防部长。6月26日,俄罗斯联邦议会通过《国防法》,这标志着俄罗斯军队正式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启动东扩进程后,为了维护俄罗斯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在格拉乔夫的建议下,叶利钦决定从“纯防御”的军事战略思想转变为“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军事战略调整,提出“现实遏制”的战略原则,确定俄罗斯外部安全的重要威胁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95年9月,在叶利钦的推动下,俄罗斯出台《俄联邦对独联体国家的战略方针》。之后,在叶利钦的推动下,俄罗斯于1996年7月成立国防议会,并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总统可以通过国防部长与总参谋部长对武装力量进行指挥领导,国防部长可以通过国防部对俄联邦武装力量进行直接领导,俄联邦武装力量参谋部可以通过各军种司令部对武装力量进行作战指挥,俄联邦武装力量则由正规军、预备役部队以及准国事部队组成。1997年,叶利钦签发《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进一步阐释现实遏制战略,将遏制北约东扩作为长期军事战略目标,加大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改革力度,确保在21世纪初把俄军打造成职业化军队,确定主要通过提高核战略力量来实现“现实遏制”。一年后,在叶利钦的推动下,俄罗斯军队首次进行军种结构调整,将防空军和空军合并一体,使原有的五大军种调整为陆军、空军、海军和战略火箭军等四大军种。
外交方面
20世纪90年代初期,叶利钦继承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亲西方”的外交路线,实施“一边倒”外交政策,即为了争取西方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在国际事务与对外交往中,实施亲近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对此,叶利钦在1992年至1993年,经常出国访问美国和西方大国,宣布与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但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结果是使俄罗斯逐渐弱化自己的国际地位,且美国和西方大国的经济援助无法达到俄罗斯的期望,对此,叶利钦提出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外交政策,即既要看重美国和西方大国,也要兼顾东方国家,并于1993年4月30日出台俄罗斯第一个对外政策指导性文件《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的基本原则》,文件提出了俄罗斯要和西方国家、邻国、各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不过,这份文件并未改变“一边倒”政策的实质,仍然强调要将“俄美外交关系”视作首要位置。1994年,由于俄罗斯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顾俄罗斯意愿,坚持东扩;美国支持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抗衡俄罗斯等,这些都促使叶利钦转变外交政策,不再单方面对西方做出让步,推行开始推行“恢复大国地位”的独立外交政策,即在涉及到俄罗斯利益时要敢于和西方抗衡,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同时,对外活动也要从西方扩展到全球其他国家。1996年以后,叶利钦开始宣扬“多极化世界”的外交思想,倡导建立多极世界,并于1997年4月签署《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强调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是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从国家利益出发,平等地和世界所有国家保持良好外交关系,在东西方实现战略利益平衡。
与中国的关系
作为俄罗斯的最大邻国,发展俄中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俄中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重视发展俄中关系,积极主张两国加强在不同领域的合作。1992年12月,叶利钦正式访华,实现了从苏中关系到俄中关系的稳定过渡,促使两国走上睦邻友好合作的正常轨道。199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正式访问俄国,俄罗斯和中国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两年过去,叶利钦再度访华,两国宣布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7年4月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发表《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阐明双方对国际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对重大国际问题所持的一致态度。同年4月24日,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这份协定使中国和其他国家间长达7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安全得到必要保障。1998年11月,俄罗斯和中国发表《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俄中西段勘界工作的野外作业结束,至此,俄中西、东两段勘定的边界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叶利钦逝世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于2007年4月24日表示,叶利钦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使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推动了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快速发展,为中俄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与美国的关系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为了获取美国的经济援助,采取亲美政策。1992年6月16日,叶利钦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布什在华盛顿进行第一次正式会晤,并于6月17日签署确认俄美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华盛顿宪章》,以及关于大规模裁减两国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的协议。之后,俄罗斯宣布在未来十年中将消除其核武库中最具威力的SS-18陆基多弹头导弹,在地区问题上积极支持美国政策。1993年1月,俄罗斯和美国签署《第二阶段消减战略武器条约》,在政策上采取迁就美国的态度,有利于美国谋求核优势。但是,俄罗斯的亲美政策并未获得预期回报,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援助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举措,如1992年4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俄罗斯和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援助,这项援助计划是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提出的240亿美元援助计划的一部分,但是,直到次年3月,美国等西方国家还只提供大约150亿美元,且都以给俄罗斯进口发放信贷形式提供援助,对于改善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并无太多作用。对此,叶利钦逐渐转变对美外交政策,除了要与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也要坚定反对把美国变为“惟一超级大国”。
与北约的关系
苏联解体后,北约失去了原来的对手,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国际权利和义务。1992年2月,叶利钦和北约秘书长维尔纳会晤后,对方表示北约和俄罗斯护互为对手和敌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们将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1994年1月14日,叶利钦在与美国时任总统威廉·克林顿会晤时表示,如果北约扩张,俄罗斯应首先加入北约,但克林顿对此反应冷淡。同年,北约首脑会议提出北约东扩,建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未来安全新机制,同时,会议也一致通过了和中欧、东欧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方案。俄罗斯于1995年5月31日正式加入了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之签署《双边军事合作计划》,但是,俄罗斯始终强调反对北约东扩立场。1997年5月27日,俄罗斯和北约签订《俄罗斯联邦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基本文件》,建立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以便为双方提供一个就欧洲政治和安全问题进行磋商的机制。虽然,这项协议使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更近一步,但是,仅拥有参议权的俄罗斯无法在理事会上做出任何决定。同年7月8日,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反对,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约,完成了北约在美苏冷战结束后的第一次扩大,使北约成员国增至19个。同月24日,由于北约坚持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大规模空中打击,俄罗斯宣布暂时和北约中断一切外交关系。
政治主张
苏联时期
苏联时期,叶利钦从苏共党内激进改革者蜕变为苏共党内反对派领袖,攻击共产主义思想,要求苏共放弃领导权,认为苏共继续保持在社会中的垄断地位,将进一步丧失威信和影响。同时,叶利钦也主张要对苏共进行意识形态的改革,抛弃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承认苏共应对目前状况所要承担的责任,改革苏共的组织结构和党内关系,使苏共边城在多党制、法制和议会制国家条件下发挥作用的议会党。
在此时期,叶利钦还主张取消领导人特权,废除或停止对领导人关于食品、物资及公需的特殊分配、特殊医疗和特殊教育,使工人到总书记都可以得到同等的机会,即拥有同等购买食品、商品、就医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只有按照每个人对社会事业所作贡献大小分配不同等级工资,但不能按照领导人地位来分配等级。
俄罗斯联邦时期
叶利钦主张依靠政权力量,对俄罗斯植入西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因素,以构建新的经济基础。上台伊始,叶利钦推行“休克疗法”和大规模私有化改革,完成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过渡。自由市场经济、私有化、快速过渡构成了叶利钦整个执政时期经济改革战略的基本方面,其中,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是目的,快速过渡是手段,但不管是目的还是手段,都是属于激进变革的方式。
同时,俄罗斯联邦独立后,叶利钦也强调反腐倡廉,认为腐败是官员想方设法盗窃国家财产,且当官员中饱私囊时,无法做好工作,导致国家机关缺乏效率。对此,叶利钦认为要加强对官员腐败的惩罚措施,改革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体系,取消不合理的税收优惠和关税优惠,公开资金的使用情况等。此外,在叶利钦看来,为官者要身体力行为社会做出廉洁奉公的榜样,坚决制止当官发横财现象的出现,定期公布当官者及其家属的收入和财产情况。
人物争议
推行休克疗法
由于苏联以前的经济改革都宣布以失败告终,许多群众对改革持怀疑态度,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于1992年初推行休克疗法,就是希望以激进的经济改革方式,治理俄罗斯的财政经济危机,并使俄罗斯也像西方国家一样,实现资本主义,帮助人民摆脱经济困境,取得人民的信任,巩固自己的群众基础。休克疗法的成败与否,成为俄罗斯联邦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关注中心。为了让休克疗法顺利实施,叶利钦通过积极和西方国家开展外交活动,以获取西方国家的支持和援助,如1992年2月,叶利钦和美国总统布什就裁军和俄罗斯改革进行了会谈。同年4月,叶利钦访问美国,七个月后,访问英国,并与之签署自1766年以来的第一个友好条约。尽管叶利钦为休克疗法做出许多努力,但是,一年后,由于俄罗斯不仅没有缓解财政危机,还进一步加深国家经济危机,使国家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加剧国家金融危机,大幅降低国内居民生活水平,且造成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因此,大多数俄罗斯人和西方国家都对叶利钦推行的休克疗法持否定评价。
寡头干政
“休克疗法”的实施使俄罗斯在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形成了寡头家族,他们趁着国家因“休克疗法”而加深经济危机时,积累大量财富,并进而形成叶利钦时代特有的“寡头干政”现象。如1996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之际,叶利钦正面临俄罗斯反对派共产党的挑战,包括丘拜斯、帕利斯·别列佐夫斯基等人在内的经济寡头们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与叶利钦联手干预了俄罗斯总统大选,帮助叶利钦连任总统,使俄罗斯开始形成政商结合掌控国家权力的局面。根据英国《金融时报》透露,别列佐夫斯基、弗拉基米尔·波塔宁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阿文和弗里德曼、斯摩棱斯基等“七寡头”的金融工业财团,在竞选总统之际,为叶利钦提供了约300万美元的竞选经费,同时,他们还利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媒体为叶利钦造势,或散播谣言攻击其他候选人。帕利斯·别列佐夫斯基曾直言:“俄罗斯的商人们对叶利钦总统取得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叶利钦再次当选总统后,也提拔这些金融寡头进入总统办公厅、政府和其他部委,寡头干政的情况对俄罗斯的政治进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车臣战争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退役将军杜达耶夫于1990年当选车臣族全民族代表大会执委会主席。1991年八一九事件发生不到一个月后,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当地苏维埃政权被冲垮,由杜达耶夫领导的车臣全民族代表大会占领了当地政府办公场所,且推举杜达耶夫当选为车臣总统。不久后,杜达耶夫宣布车臣成为独立主权共和国。同年11月7日,叶利钦虽然下令在车臣实行紧急状态,但是,由于叶利钦曾通过鼓吹“主权宣言”的方式,使俄罗斯脱离苏联成为独立主权国家,这时,这一“主权宣言”也激起俄罗斯境内自治共和国提出独立主权的要求,为了维护当初的“主权宣言”,俄罗斯对于车臣人的造反行动没有给予强力镇压,且支持印古什的独立,使印古什人成立印古什自治州。
1994年下半年,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亲杜达耶夫势力和反杜达耶夫势力于格罗兹尼爆发战争,战争最后,反对派被击溃,包括几十名俄罗斯军人在内的人被俘。对此,俄罗斯当局先是直接否认俄罗斯军队参与了此次战争,之后,又改口称被俘俄罗斯军人是雇佣军和志愿兵。由于俄罗斯当局否认派军参战,杜达耶夫势力报出俘虏名单及其所在部队。为了解决俘虏和车臣危机问题,叶利钦于1999年12月宣布武力解决车臣战争,但是,由于叶利钦错误预估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和车臣杜达耶夫势力的战斗能力,导致车臣战争久拖不决,出现大批平民伤亡情况,如1995年10月8日,车臣格罗兹尼市罗什尼丘村遭到飞机轰炸,致使28名平民死亡,杜达耶夫方面责备联邦军队轰炸罗什尼丘村,但遭到联邦军队的否认。车臣战争使叶利钦逐渐丧失威信,俄罗斯群众指责叶利钦出兵镇压的行动过于轻率,杜马会议也对叶利钦的出兵行动表示不满,并要求叶利钦引咎辞职。
1996年,在俄罗斯总统选举前夕,叶利钦为了获取支持率,宣布结束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对车臣的军事行动,但是,杜达耶夫等人采取不合作态度。直到当年4月22日,杜达耶夫被俄军飞机发射的导弹炸死,叶利钦才和车臣武装力量的主和派阿斯兰·马斯哈多夫达取和平解决危机的协定。而此次车臣战争作为1920年苏俄内战以来最严重的内部流血冲突,战火导致数千名俄罗斯军人和数万名平民丧生,超过四十万的难民流离失所。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廉·克林顿曾称赞叶利钦是“俄罗斯民主之父”。
叶利钦辞职时,时任俄罗斯联邦驻北高加索地区联合集群司令卡赞采夫将军评价他说:“这是一个勇敢的人迈出的有力而且英明的一步。”时任俄罗斯独立工会主席什马科夫认为叶利钦主动辞职是“勇敢人的勇敢步骤”。前俄罗斯第一副总理鲍里斯·涅姆佐夫称赞:“叶利钦来得精彩,去得光荣。机会也选的正好:议会选举之后,新年来临之际。”
叶利钦去世当晚,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发表特别讲话,称叶利钦为“率直而勇敢的民族领袖”,并评价说:“他(叶利钦)是第一位俄罗斯总统。以这一头衔,他将永远载入我们国家的历史……”
负面评价
时任苏联驻法国大使的里亚博夫曾批评叶利钦说:“事实上,他很傲慢,有时候粗暴地对待朋友和同志,他什么时候也没有改正过他的急躁病。”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被迫下台后,曾对外国记者评价叶利钦:“我的确说过我将阻止他从政,现在我很后悔这一点;我没有达到目的,他是一个政治上的危险人物,他当反对派是独一无二的。他只是一个破坏者而不是一个建设者。他既不懂得行使权力,也不会将权力授予他人。我早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明确说过,反对他进入最高苏维埃。当时这是一项政治决定。”
所获荣誉
后世纪念
叶利钦总统图书馆
2007年6月19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签署命令,决定于圣彼得堡创办以“鲍里斯·叶利钦”命名的总统图书馆。该建设项目启动后,根据普京的指令,俄罗斯所有联邦主体内也分别开设了叶利钦图书馆分馆。
叶利钦墓碑
2008年4月23日,叶利钦墓碑于莫斯科新处女公墓安放。安放当天,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参加墓碑安放仪式。这座墓碑坚实厚重,一半被埋藏于泥土中,材料选用白、蓝、红三种颜色的巨石,寓意是俄罗斯国旗在飘展。
叶利钦纪念碑
2011年2月1日,在叶利钦诞辰80周年纪念日时,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抵达叶利钦故乡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首府叶卡捷琳堡,为叶利钦纪念碑揭幕。这座纪念碑,高约10米,由半透明的白色大理石制成,并雕刻了叶利钦的人物像,其设计师弗兰古良表示,这种材质和俄罗斯常见的青铜、花岗岩纪念碑有所区别,它象征着叶利钦的乐观天性。
叶利钦纪念中心
2015年11月25日,叶利钦纪念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该纪念中心建在叶利钦故乡叶卡捷琳堡,由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儿童教育中心等展厅组成。在此,除了大量展出属于叶利钦时代的物件(如莫斯科无轨电车外),还有围绕90年代一系列历史事件拍摄的视听作品。
人物轶事
砸手榴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少的叶利钦为了制造炸弹来支援前线,和他的同学研究如何制作手榴弹。一天夜里,叶利钦借助夜色掩护,爬过三重铁丝网,找到一个军火库,锯开窗子上的木条,钻进去偷了两个手榴弹出来。之后,叶利钦和同学们来到六十公里外的森林里,想要拆开手榴弹,研究其中构造。叶利钦让同学们退后到离他100米以外的地方后,就用铁锤把手榴弹砸了。只听“轰”一声响,手榴弹爆炸了。最后,叶利钦在这次爆炸中,失去左手的两根手指。
坚持高考
叶利钦爱好旅游,在高考前夕,他和同学们前往原始森林开展旅行,但是,他们迷路了。在吃完全部食物后,他们只好用衣服过滤沼泽地里的积水,充当饮用水。但是,因为喝了脏水,全部人都生病了,当他们死里逃生时,学校已经开学一个月,之后,他们又住院治疗了三个月时间。此时,距离高考只剩两个月了,在其他人都放弃此次高考时,叶利钦拼命学习,坚持高考,最终考上乌拉尔工学院的建筑系。
经常酗酒
叶利钦担任总统的时候,经常酗酒。在叶利钦逝世后,他的前警卫负责人亚历山大·克尔扎科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经常因醉酒而跌倒。亚历山大·克尔扎科夫说:“我曾为此撞开门,从洗澡间将昏睡的总统拉出。有一次他喝醉了,直接撞向门框,幸亏我当时抓住了他。”
试图自杀
叶利钦担任总统期间,时任内务部长的巴拉尼科夫曾递给他一支手枪。有一次,叶利钦因情绪失控,直言打算自杀,同时摆弄这部手枪。但是,因为警卫亚历山大·克尔扎科夫提前偷偷卸掉手枪撞针和子弹,所以,没有发生意外。
个人作品
个人生活
婚姻及子女生活
叶利钦的妻子奈娜和他同样是排球爱好者,在大学期间,他们和其他同学一起组成了男女两支排球队,叶利钦任队委会主席,奈娜是卫生干事,不久后,二人建立恋爱关系。由于国家分配规定,毕业后,叶利钦在叶卡捷琳堡工作,奈娜回其故乡奥伦堡工作。一年后,叶利钦和奈娜结婚,奈娜被调至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水道工程设计院,并担任总工程师的职位。
叶利钦的大女儿叶连娜出生于别廖兹尼基,当时,叶利钦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和妻子奈娜一起待产。在生下叶连娜后,奈娜收到了叶利钦送来的一大束鲜花和一首情诗。后来,叶连娜进入乌拉尔工学院,继承了叶利钦的事业,学习建筑专业,并在建筑展览馆工作。组建家庭后,叶连娜生下卡佳和玛莎两个女儿。叶利钦的二女儿塔吉娅娜出生时,由于奈娜差点难产去世,叶利钦决定不再生孩子。后来,塔吉娅娜在莫斯科完成大学学业,并在当地的一家企业研究大型机械。组建家庭后,塔吉娅娜生下儿子鲍里斯。
个人爱好
叶利钦爱好体育活动和旅游。在体育方面,叶利钦爱好滑雪、体操、田径、拳击等体育项目,尤其喜爱排球运动,还当上了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在大学二年级时,叶利钦被选拔成为州排球队队员,参加全苏联的排球比赛。一次,由于排球训练疲劳过度,叶利钦发烧到40度,却仍然坚持继续训练,直到因心脏虚弱送院治疗。当时,医生嘱咐叶利钦住院治疗四个月,但他只在医院呆了几日后,就从医院窗户爬出去,回校继续参加排球比赛。自此,叶利钦患上器质性心脏病。在旅游方面,叶利钦几乎每年都要去远游。五年的大学生活,叶利钦先后到过喀山莫斯科、列宁格勒、明斯克、基辅、扎波罗日耶、雅尔塔苏呼米伏尔加格勒等二十多个城市。当时,叶利钦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旅游期间,他经常用各种方法逃避车票,在公园、车站等地住宿。
参考资料
俄议会没有通过弹劾总统案.光明新闻.2023-08-06
叶利钦披露辞职内幕.中国新闻网.2023-08-06
叶利钦.三联生活周刊.2023-08-07
叶利钦接受勋章遭批评.中国法院网.2023-08-04
总统笔记.豆瓣读书.2023-12-21
目录
概述
个人生平
苏联时期
早年经历
求学经历
在建筑部门工作(1955年~1968年)
进入苏共中央
叶利钦事件
夺取政权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俄罗斯联邦时期
第一任期(1991年~1996年)
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
第一次车臣战争
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
第二任期(1996年~1999年)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9年弹劾危机
频繁解散政府
主动请辞
晚年与辞世
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外交方面
与中国的关系
与美国的关系
与北约的关系
政治主张
苏联时期
俄罗斯联邦时期
人物争议
推行休克疗法
寡头干政
车臣战争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所获荣誉
后世纪念
叶利钦总统图书馆
叶利钦墓碑
叶利钦纪念碑
叶利钦纪念中心
人物轶事
砸手榴弹
坚持高考
经常酗酒
试图自杀
个人作品
个人生活
婚姻及子女生活
个人爱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