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丹参(鼠尾草属 miltiorrhiza Bunge)又名大叶活血丹、血参、赤丹参等,为唇形科(Lamiaceae)鼠尾草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丹参原产中国中北部、中南部、东南部和越南朝鲜韩国引种栽培。丹参野生于林缘坡地、沟边草丛、路旁等阳光充足、空气湿度大、较湿润的地方,海拔120~1300米。丹参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中等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到微碱性的砂质壤土为好。
丹参的植株高40~80厘米。根肉质,肥厚,外面朱红色。茎呈四棱形,有长柔毛,多分枝。叶常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呈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针形,两面有毛,叶背较密。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带紫色,二唇形。花冠紫蓝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冠檐二唇形。小坚果椭圆状,黑色。
丹参以干燥根和根状茎入药,具有活血祛、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的作用,主要用于医治胸痹心痛、腹胁痛、癥积聚、热痹疼痛等。
本草考证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以丹参为正名,后世皆沿用此名。《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吴氏本草》《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所载的丹参与现时药用的丹参S.miltiorrhiza Bunge的形态完全符合,可断定为历代本草所用丹参为正品。明朝兰茂《滇南本草》所载丹参为云南鼠尾S.yunnanensis C.H.Wright,清朝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收载的丹参、小丹参、劲枝丹参的原植物分别为丹参S.miltiorrhiza Bunge、云南鼠尾S.yunnanensis C.H.Wright和长冠鼠尾S.plectranthoides Griff.。也有学者认为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所载的丹参描绘简单而笼统,其特征涵盖了包括S.miltiorrhiza Bunge在内的鼠尾草属多个分类群系。
形态特征
丹参的植株高40~80厘米。
根与茎
根肉质,肥厚,外面朱红色,里面白色,长5~15厘米,粗0.4~1.4厘米。茎直立,呈四棱形,多分枝,茎上有槽,密被长柔毛。
叶常为单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3~75毫米,密被向下的长柔毛;小叶草质,有3~5枚,稀7枚,呈椭圆状卵圆形、卵圆形或宽披针形,长1.5~8厘米,宽1~4厘米,顶端尖,基部圆或偏斜,边缘有圆齿,两面有毛,叶背较密,小叶柄长0.2~1.4厘米,与叶轴都有长柔毛。
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总状花序长4.5~17厘米而且有长梗;苞片全缘,呈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微被疏柔毛;花梗长0.3~0.4厘米。花萼带紫色,呈钟形,长约11毫米,花后稍增大,外面被毛,内面中部密被白色长硬毛,有11条脉,二唇形,上唇呈三角形,全缘,长约0.4厘米,宽约0.8厘米,顶端有3个小尖头,侧脉外缘有窄翅,下唇与上唇的长近相等,深裂成2齿,齿呈三角形,顶端渐尖。花冠紫蓝色,长2~2.7厘米,有腺状短柔毛,花冠筒内有毛环,冠筒外伸,比冠檐短,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0.8厘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呈镰刀形,长1.2~1.5厘米,向上竖立,顶端微缺,下唇比上唇短,3裂,中间裂片最大。能育雄蕊2枚,药隔长1.7~2厘米,药室不育,先端联合。退化雄蕊呈线形。花柱伸出,长达4厘米,先端不相等2裂。花盘前方稍膨大。
果实
丹参的果实为小坚果,椭圆状,黑色,长约3.2厘米,直径1.5毫米。
物种分布
丹参原产中国中北部、中南部、东南部和越南朝鲜韩国引种栽培。
生长习性
丹参的分布广,适应性强,野生于林缘坡地、沟边草丛、路旁等阳光充足、空气湿度大、较湿润的地方,海拔120~1300米。丹参喜温和气候,较耐寒,一般冬季根可耐受-15℃以上的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0~26℃。空气相对湿度80%为宜。丹参为喜阳的植物,在向阳的环境下生长发育良好;在阴蔽的环境中栽培,植株生长发育极为缓慢,甚至不能生长。
丹参的根部发达,怕旱又忌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生长,但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忌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到微碱性为宜。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丹参的花期在4~8月,果期在9~10月。丹参为无限被子植物门总状花序上通常有两性花近50朵,单花花期5~7天。从花前2天到开花6小时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粉性都较大,两者有效可遇期约为15天,可同花自交;丹参自交结实和自然结实主要是通过同株异花传粉获得;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繁育类型为兼性异交,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传粉媒介主要是蜂类。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丹参种子成熟后,采摘即可播种。在整理好的上按一定株行距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播后浇水盖草保湿。播后半月出苗,苗高6~10厘米时进行间苗、定苗。
分根繁殖
选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的鲜根作种,侧根为好,老根、细根不能作种,老根作种易空心,须根多;细根作种生长不良,根条小,产量低。在准备好的栽植地上按一定株行距开穴,穴内施入农家肥,将选好的根条切成根段,直立穴内后盖土压实。第二年等根段上部都长出了白色的芽,即可栽植大田。
扦插繁殖
剪取生长健壮的茎枝,截成插穗,剪除下部的叶片。在整好的畦内浇水灌透,按一定株行距开沟,将插穗斜插入土,顺沟培土压实,搭矮棚遮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20天左右便可生根,待根长3厘米时,便可定植于大田。
组织培养繁殖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解决丹参人工栽培中的种苗供应问题,可选择丹参的叶片、茎节段、茎尖等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芽分化、生根等,进而形成再生植株。
人工种植
选地、整地与移栽
种植丹参可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或选向阳低山坡。移栽前清除大田周围的杂草和垃圾等异物,进行翻耕,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绿肥、磷酸氢二铵作基肥。深翻、整细、耙平,然后作畦。地块四周要开排水沟,以利过多的水排出田间。栽植深度以种苗原自然生长深度为准,栽后浇定根水。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和追肥
齐苗后进行1次中耕除草,宜浅松土。在生长过程中需追肥3次。第一次在丹参返青时施尿素硫酸铵;第二次在6月,不留种地可在剪过花序后再施,留种地可在开花初期,施磷酸二氢铵;第三次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施磷酸氢二钾。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或开穴施入,施后覆土盖肥。
水分管理
苗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干燥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利于丹参生长发育,尤其秋季持续干旱不利于根部生长。遇连续持久干旱、土壤干燥,应适当浇水,宜沟灌、喷灌,不可漫灌。在雨季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积水易发生根腐。
除花薹
丹参陆续抽开花后,为了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除留种地外,一律剪除花薹,时间宜早不宜迟。
病虫害防治
丹参根腐病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丹参根部的须根和侧根呈水渍状红褐色,后颜色加深,主根变为红褐色。后期根部腐烂,根皮呈纤维状,极易拔出,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封行前及时中耕除草,并结合松土用木霉制剂撒施;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用生石灰处理病穴,也可用甲霜灵恶霉灵乙蒜素、广枯灵等喷淋。
丹参白绢病
危害症状:丹参白绢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基部至表层的主根附近出现白色菌丝及老鼠屎样的菌核,根部湿腐,易从土中拔起;后期植株地上部枝叶萎蔫而枯死。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轮作;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处理病株周围的土壤;丹参收获后要及时清理干净病残体,集中销毁;在育苗阶段以及发病初期施用木霉菌剂,或在病穴浇注多菌灵或速克灵。
蛴螬
为害症状:蛴螬常咬食丹参的根部和幼芽。受害轻的植株不会死亡,但后期发育不良,使产量下降;受害重的,植株死亡,造成缺窝。以天旱时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在发生期间可用毒饵诱杀,或在整地时施入敌百虫,或人工捕杀。
采收与加工
采用分根或插繁殖的丹参于当年11月至翌年春季萌发前采挖,种子繁殖的于移栽后第二年11月至第三年早春前采挖。选晴天土壤半干半湿时小心挖取,先刨松根旁土,顺行将根部完整取出。田间暴晒去泥土后运回。根条晒至五成干时质软,用手捏顺,扎成小束。堆放2~3天“发汗”后,摊开晾晒至全干。去须修芦,剪去细尾。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丹参以干燥根和根状茎入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作用,主要用于医治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失调经痛经闭、疮疡肿痛等。
变种与变型
丹参种内可分二变种:原变种S.miltiorrhiza var.miltiorrhiza、单叶丹参S.miltiorrhiza var.charhommellii;二变型:一为原变型f.miltiorrhiza,二为白花变型f.alba C.Y.Wu et H.W.Li in Addenda582.,后一变型与前一变型的不同在于花白色。栽培上关于“种”的选择,以2020年版国家药典收载丹参(S.miltiorrhiza Bunge)为基准,可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变种、变型栽培,但不可混杂其他“种”。
相关研究
化学成分
丹参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有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和隐丹参酮脂溶性菲类物质,以及丹酚酸、丹参素、3,4-二羟基苯甲醛迷迭香酸等水溶性多聚酚酸类化合物和多糖成分。
药理作用
丹参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有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抗炎药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肝脏及其他药理作用(抗抑郁、保护神经、调节免疫等)。
参考资料
多识植物百科.botanicalgarden.2023-04-01
Flora of China.植物智.2023-04-01
目录
概述
本草考证
形态特征
根与茎
果实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分根繁殖
扦插繁殖
组织培养繁殖
人工种植
选地、整地与移栽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和追肥
水分管理
除花薹
病虫害防治
丹参根腐病
丹参白绢病
蛴螬
采收与加工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变种与变型
相关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