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雄甘地》(Gandhi)是1982年11月30日在
印度上映的一部人物传记类
剧情,由
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执导,约翰·布瑞雷( John Briley)编剧,
本·金斯利(Ben Kingsley)、
坎迪斯·伯根(Candice Bergen)主演。
影片展现了圣雄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伟大的一生,讲述了甘地提倡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得到了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虽然屡遭挫折,他还是坚持用绝食等手段迫使
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权力,赢得了
印度独立的故事。该电影被
英国电影协会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电影第34位。
影片获得了包括
奥斯卡金像奖、
金球奖、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和
意大利大卫奖等众多奖项的肯定。1983年,影片在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
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电影剪辑8项大奖和3项
提名奖。该片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截至2023年4月2日,电影全球总票房约5276万美元。
剧情简介
影片开场为一段序言:“没有一个人的生平可以在一个故事里都包括进去,也不可能把每年发生的时间都给予同等篇幅,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也都写进去,只能在精神上符合原来的人物精神面貌。不漏掉重要的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把人物的人生目的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故事从1948年1月31日
印度为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本·金斯利饰演)举行盛大葬礼开始。紧接着时光回溯到1893年24岁时的甘地。那时的甘地是一名年轻的律师,在
英国接受了四年高等教育。他因为接受了
南非的一个诉讼案件,却在火车的头等车厢里因肤色而被驱出,他尝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种族歧视的侮辱,从此他下定决心要为侨居在南非的八十万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而斗争。
他在南非第一大城市
约翰内斯堡开设了一个
律师事务所,他深入印度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唤起民众觉醒。他决心要进行长期斗争并把妻子儿女从
印度接来,在领导南非印度人反种族歧视的过程中,他的非暴力学说初步形成并得到实践。1903年6月,甘地组织了一场针对“黑法令”(该法令强制所有在
南非的亚洲人接受登记)抗议运动,引起了
美国记者沃克的注意(
马丁·辛饰演)。一九零六年,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第一次宣传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思想。他率领印度人举行了游行示威向南非当局抗议非法取消了印度人
选举权的提案,并成立了国大党(南非印度人最早的一个争取公民权利的组织)。他为因罢工或游行示威而被逮捕人员家属建立起一个一千一百亩的农庄,让他们在那里过着一种新型的、简朴的劳动生活。甘地在南非度过了21年,开展了大量的半政治小规模抗议活动,他本人在斗争中也几次受到监禁和毒打,但这些斗争经验却为其后来回国领导
印度人民反抗英殖民地统治奠定了信仰力量。
1914年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回到了印度,他游历印度各地,积极投入摆脱
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治的斗争中。然而,一次成功的大罢工之后发生了阿姆利则大屠杀,雷金纳德·戴尔将军(
爱德华·福克斯饰)率领的军队向一场非暴力抗议活动开火,造成数百人死亡。
甘地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主张,召集群众从事非暴力斗争。例如甘地率领群众步行二百英里到海边盐场以示抗议英殖者垄断印度
制盐工业,群众遭受军警毒打却没有还手继续前行。1918年甘地为了抗议英国纺织厂解雇工人,鼓励工人以极其温和的方式向工厂主请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因发表反对战争的言论而入狱。而非暴力主义的另一种斗争手段就是绝食,为了抗议加尔各答的群众暴乱和促进
印度各教派之间的联合,甘地几次绝食,他只喝一点酸橙汁,奄奄一息地躺在那里却滴米不进。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
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1948年1月印度正式独立。
印度举国欢庆,但此时甘地却未出席庆祝活动,“
印巴分治”带来的印度各教派之间的斗争和国大党内部之间的矛盾使他忧心忡忡。后来,在印度和
巴基斯坦发生冲突时,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再次绝食,使秩序得以恢复。但此后不久,甘地却遇刺身亡。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历史背景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
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他主张“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他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分裂为印度与
巴基斯坦两个国家。面对两国的冲突,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的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多次以绝食来感化他们,呼吁团结。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
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身亡。
剧本创作
约翰·布瑞雷出生于1925 年 6 月 25 日美国
密歇根州的
卡拉马祖。他是一名作家和制片人,以《甘地》(1982)、《莫洛凯岛:达米安神父的故事》(1999)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1992)闻名。在进行《圣雄甘地》影片剧本创作最初对甘地只有一种模糊认识,因为盛情难却接下了这个剧本的创作工作。虽然心中也有顾虑,但还是一头扎进剧本创作中。他遍阅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故事、传记、历史资料,在其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情节和插曲,他又找来甘地本人的著作进行深入阅读。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原来对甘地的看法也随之转变了。在他看来甘地不再只是“席地而坐的老头子”,而是在漫长的一生中充满行动、冲突、又坎坷颠沛的人,甘地勇敢、谦逊、诙谐、对人生苦楚的深刻理解,这些品质都汇成了一股力量使人难以抗拒。约翰·布瑞雷开始写剧本,他想把他认识到的心雄志坚的甘地写活,要为甘地冷静而诚实的思考立言。最终他做到了,因为优秀的创作他荣获了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选角
制作人曾要求要有明星参演,并说如果影片起用
理查德·伯顿来饰演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就会给予资助。但导演兼制片人
理查德·阿滕伯勒却坚持不用任何一个已经成名的演员,并坚持让英印混血的舞台剧演员
本·金斯利挑起大梁。最终本·金斯利因《圣雄甘地》一片荣登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宝座。
拍摄过程
1962年,阿滕伯勒读了甘地的传记,他立即被甘地的故事吸引,希望能由自己出任制片人和导演将它搬上银幕。最初,由于阿滕伯勒没有执导经验加之影片主题商业价值不明显,阿滕伯勒的拍片计划遭到了所有制片人的拒绝。阿滕伯勒通过
英国最后一任驻
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的介绍,专程从英国赴印度拜访时任印度总理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并得到了他的同意和支持。尼赫鲁总理说:“不管你怎样拍,别神化他就是了,因为他已伟大得没法再神化了。”
阿滕伯勒坚持用英印混血的舞台剧演员
本·金斯利担任男主角,并采用了传统、质朴的拍摄手法来展现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一生。
导演兼制片阿滕伯勒为这部影片筹划了二十年,最后用三年的时间,雇佣八十名英国演员和一百名印度演员并完成了这部巨作。1983年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甘地传》一举获得11项提名中的8个奖项,并且直到1997年《
泰坦尼克号》的上映,这部电影都一直以5270万美元稳居票房冠军。
花絮
影片中有一个甘地葬礼的片段,这段视频拍摄于1981年1月31日,恰好是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葬礼33周年纪念日。超过30万名群众演员参加了演出。大约有20万人是志愿者,94560人(根据合同)获得了少量费用。参加拍摄的共有11个摄制组,共计拍摄了超过2万英尺的影片,在最终影片发布时缩减到了2分5秒。
影片配乐
《圣雄甘地》中的音乐起到了很好的激发情感的效果,对场景气氛烘托和人物塑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获得了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提名奖。
影片特色
人物塑造
本·金斯利出生于1943年
英国约克郡,原名Krishna Bhanji,他的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来自印度
古吉拉特邦邦人的后裔,与其后来扮演的甘地巧合同样来自印度古吉拉特邦。为了演好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本·金斯利阅读了大量有关甘地的历史资料和甘地所写的文字。他远赴到
印度,体验甘地苦行僧式的克己生活,他穿着印度传统服饰,学习瑜伽并开始节食。最终,他完美的呈现了真实的甘地,一举击败
彼德·奥图、
保罗·纽曼、
杰克·莱蒙、
达斯汀·霍夫曼等人,荣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很多印度本国人甚至认为
本·金斯利一定是甘地的鬼魂显灵。
服装
为了拍摄电影《甘地传》,剧组专门请到当时全印度最优秀的电影服装设计师巴努·阿泰亚,与
英国设计师约翰·莫罗一同设计影片服装。因为整部电影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为尽力还原各种人物的服装原貌,他们翻检了大量历史档案,在当时互联网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客观而精致的设计,最终他们获得了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大奖。巴努·阿泰亚后来回忆称,“《
甘地传》是我所有参与过的作品中,最让我觉得骄傲的一部。”
荣誉奖项
作品影响
行业影响
甘地本人最不感兴趣的就是电影,但《圣雄甘地》真实展现的甘地思想却影响了很多电影人,这些人当中有印度电影之父法尔奇(Dadasaheb Phalk)、巨星
阿米尔·汗(Aamir Khan)。也有早期的V.森达拉姆(V Shantaram)、
梅赫布·罕(Mehboob Khan)、拉杰·卡普尔(Raj Kapoor)和近期的维德胡·维诺德·乔普拉(Vidhu Vinod Chopra),这些在印度家喻户晓的导演、制片人所拍摄的电影,无不带有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思想的核心主题——非暴力、爱与牺牲、
印度教与穆斯林的团结、城乡差距、妇女解放、拒绝粗俗的商业主义以及对道德沦丧的恐惧。
印度作家拉希德·基德韦伊(Rasheed Kidwai)说,甘地已成为电影作品中一座高耸的道德力量。
衍生作品
为了推进民间社会和平抵抗、自力更生、经济发展和地方赋权的目标,2005 年 4 月,Skoll 与
硅谷企业家 Kamran Elahian 合作启动了甘地项目。一位屡获殊荣的导演与
巴勒斯坦配音演员和艺术家合作,将这部史诗电影配成
阿拉伯语,在巴勒斯坦并计划在整个
阿拉伯国家放映。
英国广播公司( BBC )制作的纪录片《阿滕伯勒先生和甘地先生的诞生》于 1983 年 2 月在美国多个 PBS 电视台的不同日期播出,主要记述了电影甘地 (1982) 的制作过程。
票房
《圣雄甘地》1982年11月30日在印度
新德里举行了首映,随后陆续在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挪威、
德国、
阿根廷、
澳大利亚、
法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36个国家或地区上映。影片自上映就取得了很好的票房,直到1997年《
泰坦尼克号》的上映,这部电影都一直以5270万美元稳居票房冠军。截至2023年4月2日,电影全球总票房约为52,767,889美元。
作品评价
英国前首相
戴维·卡梅伦曾在推特上写道:阿滕伯勒是最伟大的电影人之一,他执导的电影《甘地传》震撼人心。
美国联合通讯社评论家鲍勃·托马斯评价该片:电影《圣雄甘地》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堪称史诗级影片之一,它是圣雄甘地一生和成就的壮丽全景。
《
纽约时报》评论家文森特·坎比评价该片:这部电影可能会首次让全世界很多人注意到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不是作为圣人,而是作为一个自我追寻、有时容易犯错、具有幽默感的人。
《纽约杂志/秃鹰》评论家大卫·登比评价该片:38 岁的英印舞台演员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上演了电影史上最令人震惊的模仿表演之一。
金斯利的体力、神态、外貌与甘地都十分相像,可以与奥利维尔的
亨利五世相媲美。
链接
参考资料
Gandhi.Box Office Mojo.202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