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兴
中国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振兴(1929年9月14日—2016年3月23日),男,汉族,出生于山东昌乐,中国共产党党员,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刘振兴1955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57年到1961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学研究所地球物理专业攻读副博士研究生。196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磁暴研究组组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2016年3月23日逝世,享年86岁。
刘振兴长期从事近地层大气物理、高空大气物理、行星际物理和磁层物理研究。提出的木星磁层磁盘模式;提出流体涡旋诱发磁场重联概念;建立涡旋诱发重联理论;建立了通量传输事件模型。出版了《高分子物理实验》《太空物理学》等著作。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各1项。先后获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法国图鲁兹市长勋章何梁何利基金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刘振兴1929年9月14日出生于山东昌乐五图镇营子村。6岁时在营子村上小学,1938年1月日军侵占昌乐县,小学被迫撤销,转到私塾学习了两年。1940年村里办起新式小学,又重回校园。1944年到1947年在山东省立昌乐中学学习。1947年到1948年在潍县师范学校后师部学习。1948年到1950年在山东省青岛第四中学学习。
1951年到1955年在南京大学气象系学习顺利本科毕业。1955年到1966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学研究所工作。1957年到1961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专业攻读副博士研究生,师从科学家赵九章院士和朱岗教授进行近地层大气物理研究,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196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磁暴研究组组长。
工作经历
刘振兴1984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5年提出流体涡旋诱发磁场重联的新机制,创建了涡旋诱发重联理论,被国际同行专家公认为是国际上最主要的三个瞬时重联模型之一。1986年11月2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美国专家合作建立从太阳风至磁尾完整磁层亚暴的等效电路模型。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提出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并引起了国际空间科学界的关注,欧洲航天局主动提出其Cluster计划与中国双星计划进行合作。2000年12月双星探测计划被正式批准;同年获得了国际空间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6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人物逝世
2016年2月刘振兴因肺病加重呼吸困难入院治疗。2016年3月23日凌晨3时45分,刘振兴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刘振兴遗体告别仪式于2016年3月29日在八宝山殡仪馆梅厅举行。
主要成果
近地层大气物理和高空大气物理研究
刘振兴从事近地层大气物理和高空大气物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结果,建立了一套陆面蒸发公式,对气候和水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发展了较普遍的近地层大气湍流结构函数,能解释近地层风速、水汽和沙尘的传输;开展了中国西北风沙问题研究,提出了沙丘运动和沙的传输的理论和计算图表,对防沙有应用价值;最早在中国从理论上研究了磁暴期间地球辐射带的变化;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卫星地面环模试验,负责提供空间粒子环境数据,作为高能粒子环模试验的标准;利用稀薄空气动力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流星理论和气体动力学区域划分方法。
木星磁层研究
刘振兴根据新的飞船探测数据建立了一个新的木星磁盘模式。发现木星磁盘的厚度决定于等离子体的旋转能量与热能之比,阐明了木星等离子体片厚度的变化规律和结构特性。美国J.Geophys.Res.评论员和著名空间物理学家A.J.D essler教授书面评价说:“这项研究表现出重大的发展,可能成为这方面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成果被写入Dessler主编的《Physics of the Jovian Magnetosphere》中,并被称为"刘氏模式"。被国外作者多次引用。
磁场重联研究
刘振兴提出了流体涡旋诱发磁场重联的新概念,创立了系统的涡旋诱发重联理论,为研究磁场重联开辟了新的途径。VIR理论与目前国际上两种主要的瞬时重联模型模型和爆发单X线重联相比,在重联的机制、物理过程、磁场和流场的拓扑性质等方面都很不同。该理论在空间物理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除可应用于地球磁层外,还可应用于其他行星磁层、行星际和星际空间以及太阳大气的某些区域。
耦合研究
刘振兴提出了太阳-磁层-电离层高层大气耦合的概念,在中国开展磁层与各层次耦合的研究,利用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方法研究了太阳风的湍谱结构,建立了描述太阳风湍谱分布的表达式。1987年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李罗权教授合作提出等效电路磁层亚暴模型,该模型将国际上长期争论的两种观念“太阳风直接驱动”和“卸载过程”统一起来,解释了磁层亚暴期间场向电流和AE指数等要素的观测特性。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刘振兴在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刘振兴合作编著书六部。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刘振兴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各1项。
影响与后世纪念
刘振兴雕像位于昌乐一中院士路北侧教学楼前,于2002年落成。
人物评价
挽联“一生做事业太空探索立新碑,宇宙显悲容群星泪闪送魂归”。
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表示:“刘振兴先生爱国敬业,唯实求真,严谨笃学,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亲切随和,把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格为昌乐一中全体师生树立了榜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表示:“刘振兴先生从事地球空间科学研究六十余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科学事业,他是我国磁层物理研究和空间探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刘振兴.国家图书馆.2023-04-09
刘振兴.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4-09
..2023-04-09
记中国科学院刘振兴院士.南京大学校友网.2023-04-09
刘振兴院士.地球物理学会.2023-04-09
刘振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23-04-09
刘振兴.中国知网.2023-04-09
双星计划.中国科普博览.2023-04-09
老骥伏枥不忘回馈母校.潍坊新闻网.2023-04-09
赵九章.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4-0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主要成果
近地层大气物理和高空大气物理研究
木星磁层研究
磁场重联研究
耦合研究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影响与后世纪念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