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余生
维克托·弗莱明执导的电影
《怒海余生》(Captains Courageous)是一部1937年上映的美国黑白冒险剧情,由维克多·弗莱明执导,费雷迪·巴塞洛缪、斯宾塞·屈塞莱昂纳尔·巴里摩尔茂文·道格拉斯米基·鲁尼主演。讲述了从小娇生惯养的哈维在海上旅行中掉入大海,被渔民曼纽尔救起,他教会了哈维勤奋工作,让他认识到生活的真正财富。
影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德亚德·吉卜林1896年创作的儿童小说《Captains courageous: a story of the Grand Banks》(中文版译名:《怒海余生》)。
影片获得1938年第10届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斯宾塞·屈塞因此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剧情简介
纨绔子弟
哈维·切恩(弗雷迪·巴塞洛缪 饰)是美国商业大亨弗兰克·伯顿·切恩(茂文·道格拉斯 饰)的儿子。他从小娇生惯养,欺骗撒谎成性,经常拿出自己的富豪父亲身份来吓唬和命令身边的人。哈维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在学校居高临下欺负同学,从而被同学们排斥,没有人搭理他,他感到孤独。他为了让老师出简单试题而贿赂老师50美金,被发现后反诬告老师勒索,最终因不良行为而被停学。老师建议他的父亲陪伴他一段时间,他的父亲决定带他乘船去旅行,在航行途中哈维不小心掉到了大海里。他被来自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的葡萄牙美国渔夫曼纽尔(斯宾塞·屈塞 饰)救起,并登上了名为“ 我们来了”的渔船
船上磨练
哈维从渔船上醒来,就找到渔船船长迪斯科·特罗普(莱昂纳尔·巴里摩尔 饰),用习惯的口吻命令船长送他回到父亲身边,并承诺给他大量金钱。船长没有答应他,并告诉哈维渔船返回港口前可以充当临时船员工作,只有工作才有食物吃。
哈维不愿意工作,忍受着饥饿。在外表粗野、善良的曼纽尔帮助下终于吃到了第一顿饭。哈维娇生惯养的作风与船员粗放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忍受着他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生活。但热心的曼纽尔总是帮助他,让他明白生活的艰苦和工作的伟大。
患难真情
在曼纽尔的帮助下,他逐渐适应了渔民的生活方式,他与船长的儿子丹(米基·鲁尼 饰)结为好友。哈维在一次渔民比赛中使诈导致鱼钩卡在渔民长杰克(约翰·卡拉丁 饰 )的手臂上,曼纽尔对他十分气愤,最终哈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得到了曼纽尔的原谅,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渔船返航途中,“ 我们来了”号与“珍妮”号进行了激烈的比赛,曼纽尔爬到桅杆顶端收帆的时候桅杆裂开了,他被绳索缠住掉进了冰冷的海里,曼纽尔用葡萄牙语说他的下半身被切断了,他不想让哈维看到。哈维哭喊着曼纽尔,船长用斧头劈断索具,曼纽尔沉入了海中。
最后道别
纵帆船返回港口,哈维与父亲团聚,父亲对儿子的成长感到高兴,但哈维为曼纽尔的死亡感到悲伤,想一个人出去为曼纽尔做些什么。在教堂,哈维用自己在船上赚到的工资买了烛台,点燃了两根蜡烛,一根是帮曼纽尔送给他父亲的,一根是他送给曼纽尔的,祈祷着他再次和曼纽尔相见。然后一个人来到曼纽尔的小船上默默的哭泣。
第二天,在渔夫纪念馆前,格洛斯特社区居民祭拜海上遇难的渔民,他和他的父亲一起向海里抛撒了祭拜的花环。最后一个镜头,奔驰的汽车上,曼纽尔的小船拖在后面,哈维打着手势,融入在曼纽尔的特写镜头中。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影片制作
剧本创作
《怒海余生》改编著名作家罗德亚德·吉卜林 1897 年的同名小说,共有有三位编剧对小说进行了改编:约翰·李·马欣、马克·康纳利和戴尔·范·埃弗里。他们在改编时对故事和人物进行了一些改动,将书中的次要角色曼纽尔提升为电影中的关键人物,还将书中主人公哈维的年纪从 15 岁缩短到 12 岁,为了适应饰演该角色的演员弗雷迪·巴塞洛缪。
选角
最重要的演员选择是曼纽尔,这位粗犷可爱的葡萄牙渔夫,其性格是影片发展的核心。米高梅制作总监欧文·塔尔伯格想要一个不太显眼的演员饰演,就选择了斯宾塞·屈塞。最终屈塞凭借此片成为第一位连续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演员。
斯宾塞非常相信塔尔伯格的判断,但他最初拒绝接受这项任务。他不仅之前从未与导演维克多·弗莱明合作过,他还觉得扮演曼纽尔可能不太适合。他提醒弗莱明,他的葡萄牙口音有些杂,而且不够地道。弗莱明反过来向他保证,像曼纽尔这样的人物在格洛斯特海员中生活了多年,很可能在他的口音中受到了各种语言的影响。
拍摄过程
电影的主要外景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纽芬兰岛和谢尔本的巴斯克自治区港以及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拍摄。拍摄定于 9 月 14 日开始,由于米高梅制作总监欧文·塔尔伯格于 9 月 13 日去世,制作被推迟了几天。另外的外景拍摄由佛罗里达群岛和墨西哥马萨特兰海岸外的第二组摄制组完成,暴风雨的场景就是在那里拍摄的。拍摄接近尾声时,维克多·弗莱明去医院做一个手术,导致电影的制作推迟了数周。
1937 年 2 月下旬影片制作结束时,斯宾塞·屈塞松了一口气,他说:“我终于解脱了,弗莱迪表现太好了,他值 98%票房。”
幕后花絮
为了真实拍摄,米高梅购买了一艘名为Oretha F. Spinney 的正宗纵帆船,并将其改造成电影故事中的“我们来了” 号渔船。“我们来了”号渔船在纽芬兰岛和新斯科舍周围航行,在海上拍摄真实的场景。另一艘纵帆船很快也购买了,改造成“我们来了”号的竞争对手“珍妮库什曼”号。
拍摄期间,斯宾塞·屈塞经常抱怨每天要花费两个小时卷发,并一直强调他的“葡萄牙”口音不纯正。编剧们想尽一切办法让曼纽尔的口音适合斯宾塞,同时还不违背小说的主旨精神。
由于弗雷迪和配角米基·鲁尼都是上学年龄,制作团队不得不定期抽出时间让他们两人接受专业辅导。工作室木匠将渔船改装成一间教室,他们每天花三个小时一起学习。鲁尼在 1991 年的自传《人生太短暂》中回忆道:“我们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每天早上都要进行长时间的拍摄,然后是下午的艺术、历史、社会研究、算术、作文的学习。”
影片配乐
弗朗茨·韦克斯曼 (Franz Waxman) 接到了为电影配乐的任务。韦克斯曼明白,这个故事讲述了哈维的成长故事,背景是在北大西洋捕鱼的商业捕鱼纵帆船。带有动作序列的航海背景音乐很好的融入故事情节,这些音乐营造了哈维与曼纽尔的关系、曼纽尔死后的创伤以及哈维与父亲的和解。为了让背景音乐更加真实,韦克斯曼插入了一些传统的海员歌曲,并使用了一种古老的弦乐器。
四个主题音乐是电影精彩的亮点,冒险主题:喇叭在电影情节中用大胆的方式来推动影片的叙事并营造冒险的感觉。曼纽尔主题:选择了传统的葡萄牙渔民歌曲“别为我哭泣小鱼”,它既可爱又温暖,韦克斯曼根据场景动态以多种表达方式来呈现它。船员活动主题:源自海棚曲《Oh What A Terrible Man》,通过充满活力的弦乐和木管乐器进行生动的阐述。危险主题:通过颤音琴弦提供重复的、逐步上升的音调,预示危险和不安。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
发行与票房
参考资料:
根据米高梅的记录,这部电影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票房收入为 1688000 美元,在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票房收入为 1445000 美元,利润为 1488000 美元。
作品评价
美国《纽约时报》评论家弗兰克·纽金特:“好莱坞一部伟大的电影作品,丰富细腻的制作、气势磅礴的摄影、令人钦佩的导演和演员,把约瑟夫·吉卜林小说的每一页都表现的栩栩如生。”
美国《时代杂志》评论:电影场景气势磅礴令人兴奋,剧情设计又是如此和谐,让《勇敢的船长》在当前的电影作品中名列前茅,进入电影界不朽的传奇。
美国《TV Guide》评价:剧本非常适合导演和演员,观众非常享受演员充满活力的表演。这部电影是有史以来最抒情的儿童电影经典之一。
澎湃新闻评论:这部小说多次改编成电影,1937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堪称银幕经典,星光熠的演员阵容,成就了这部影坛佳作。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纨绔子弟
船上磨练
患难真情
最后道别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剧本创作
选角
拍摄过程
幕后花絮
影片配乐
荣誉奖项
衍生作品
发行与票房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