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野狗
犬属狼下的一个亚种
澳洲野狗(学名:Canis lupus dingo),别名丁狗、澳大利亚野狗。它们在澳大利亚、东南亚和东亚分散分布,栖息在森林、平原、山脉和某些含有水源的沙漠等。澳洲野狗具有培育改良家犬的潜在基因价值,澳洲牧牛犬和澳洲澳大利亚卡尔比犬犬就是由澳洲野狗和欧洲品种狗进行杂交培育得到。
澳洲野狗肩高为470~670毫米。成年雄性澳洲野狗通常比雌性大,体重为11.8~19.4千克,平均体长为920毫米。雌性体重为9.6~16.0千克,平均体长885毫米。澳洲野狗全身被毛短,从正面看,头部形成一个宽三角形。它典型的体色是姜黄色,脚、胸部和尾巴尖为白色。其他体色包括深褐色,黑色和白色。
澳洲野狗具有掠食性,为防止澳洲野狗伤害家养牲畜,澳大利亚已经实施了几项野狗控制措施,例如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主要牧羊区周围通过建造机械围栏的方式防止澳洲野狗伤害牲畜。由于与家犬杂交,到21世纪末,大多数纯种澳洲野狗可能会灭绝。
分类与起源
起源
英国作家沃特金·坦奇(Watkin Tench)撰写的《远征植物学湾述略》(A 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to Botany Bay)中首次使用了“dingo”(即澳洲野狗)这一专有名词。在1849~1861年间,英国插画家约翰·谷尔德(John Gould)出版的《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志》(The Mammals of Australia)中收录了当时最为精准的澳洲野狗插画。
澳洲野狗是从大约1万年前的伊朗狼(Canis lupus pallipes)进化而来的。已知最古老的野狗化石,在约公元前5500年,分布在泰国越南,因此东南亚被认为是野狗进化的摇篮。,澳洲野狗经由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传入到澳洲,它最早的考古纪录是在纳勒博平原(Nullarbor Plain)的马都拉山洞(Madura Cave)陷阱中所发现距今约3500年的骸骨。
2020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毛炳宇研究员和皇家理工学院的彼得·萨沃莱宁教授团队从基因层面得出澳洲野犬起源于中国古代家犬,证实了澳洲野犬的祖先是东亚已被驯化的家犬,在5300~6600年前从中国南方出发,在大约4300~5500年前到达了澳大利亚,并在澳大利亚迅速野化。澳洲野狗早于南岛语系人群扩散的时间,可能是一次未知的古代人类到澳洲的迁移活动。中原地区古代家犬在约7500年前有一个明显的种群扩增,这与中国农业起源及人群数量扩张相吻合,也暗示着A1b支系的家犬可能迅速随农业人群的扩张到达整个长江黄河流域,并在可能的种群替代事件发生之前,有一些A1b类型家犬已成功向南扩散到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及向北扩散到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的极地地区。
命名
澳洲野犬“dingo”这个名字来自悉尼地区土著澳大利亚人使用的Dharug语言。Canis dingo、Canis lupus dingo、Canis familiaris 和Canis familiaris dingo都是澳洲野犬的名字。在这些名字中,Canis lupus dingo和Canis familiaris dingo最常被使用,2017年阿德莱德大学的哺乳动物分类学家克里斯·赫尔根(Chris Hull)认为澳洲野犬应该命名为Canis familiaris dingo。
分类
澳洲野狗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命名一直存在争议,导致数十年来科学文献和政策中的应用不一致。澳洲野狗的学名是Canis lupus dingo。“lupus”在拉丁语中是狼的意思,目前它被归类为狼的一个亚种,但一些分类学家认为,存在足够的物理和遗传差异,可以将其完全归类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物种。
在2005年出版的第三版《世界哺乳动物物种》中,哺乳动物克里斯托弗·沃兹克拉夫特(Christopher Wozencraft)将狼Canis lupus列为种,并提出了另外两个亚种:“ Canis lupus familiaris 卡尔?冯?林奈,1758”和“Canis lupus dingo Meyer,1793”将澳洲野犬和家犬分开各自单独作为亚种
2015年,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分类学将澳洲野狗归类为家犬(Canis familiaris或Canis lupus familiaris)。2019年,阿德莱德大学的哺乳动物分类学家克里斯·赫尔根等人认为澳洲野犬与其他家养犬具有直接血统,就是一种野化后的家犬,不应该单独分类成亚种。2022年经过对来自南澳大利亚州的“纯”澳洲野犬进行的DNA测序表明,澳洲野犬介于狼和家犬之间。
形态特征
澳洲野狗全身被毛短,它典型的体色是姜黄色,脚、胸部和尾巴尖为白色。其他体色包括深褐色,黑色和白色。澳洲野狗肩高为470~670毫米。成年雄性澳洲野狗通常比雌性大,体重在11.8~19.4千克之间,平均体长920毫米。雌性体重在9.6~16.0千克之间,平均体长885毫米。
从正面看,澳洲野狗头部成一个宽三角形,其颅骨逐渐变细到一个长的吻部,口鼻长度约等于头骨的长度;胸部深,成熟个体可达肘部;背部有一个黑色的点,距离屁股大约四分之一,表示有一个气味腺;前肢直,前臂长,肌肉发达,骹骨具有良好的长度,后躯强壮有力,位于身体下方,角度良好;尾巴底部宽大,逐渐变细,呈尖状。两耳耳尖略圆,受到警告时直立,也可以折叠在头顶上;前额略呈圆形,有一条明显的皱纹延伸到眼睛之间;眼睛呈杏仁状,位置斜,虹膜为褐色或深褐色,大小中等;嘴唇紧密贴合,呈黑色,牙齿呈剪刀状咬合,犬齿长而尖。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澳大利亚、东南亚和东亚分散分布,野生个体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泰国,其他地区如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加里曼丹岛新几内亚岛也有分布。
中国分布:中国东南部。
栖息环境
澳洲野狗栖息在森林、平原、山脉和某些含有水坑的沙漠等地方。在森林中,它们会使用树木的根系、倒下的树木、茂密的灌木、岩石洞穴等建造自己的巢穴,并将巢穴安置在尽可能靠近水源的地方。它们也可以在人类住区附近定居,因为在人类附近总能找到食物,或者不需要自己建造巢穴,例如在亚洲村庄人类可能提供巢穴,以换取澳洲野狗对其家园的保护。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澳洲野狗的活动高峰在晚上,而在白天,尤其是在夏季,它们会在树荫或灌木丛中休息。
觅食行为
澳洲野狗作为澳大利亚的顶端捕食者,至少取食229种脊椎动物。不同气候带的食物组成不同,干旱和半干旱区(低生产力区)的澳洲野狗食物中节肢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兔子的出现率最高;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高生产力地区),最常捕食中型哺乳动物;在干旱和亚热带地区,捕食大型哺乳动物最少;在干旱和热带地区,最常捕食家畜。澳洲野狗也会吃人类食物残渣,包括米饭、鱼、鸡肉、水果等。
有研究表明,食物资源的分散程度和丰富性对澳洲野狗的家域大小和活动规模有较大影响。在食物资源聚集的地区附近,澳洲野狗的家域都相对较小,且只有几次短暂的猎食突袭。而没有获得补充的食物资源的澳洲野狗其家域会更大,可达1000平方千米,且远离家域的猎食突袭要持续几天。
交流行为
澳洲野狗可以通过声音进行交流,包括各种形式的吠叫、嚎叫和咆哮。可发出11种声音,其中9种为喉音,2种为鼻音,不同的叫声有不同的意义,可以传达出表达受到惊吓,以及焦虑和沮丧等情绪、警告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同类、与同种个体或不同种个体打招呼、表明自己的高度攻击性、表明受到疼痛,并反馈给对方希望其停止动作、表现顺从。此外,它们有几种不同形式的嚎叫,声音和强度会根据季节和一天中的时间而有所不同,目前该机制尚不明确。像其他犬科一样,野狗也有极好的嗅觉,它们会在各种物体或地方标记自己的气味,以向其他人传达信息,还会通过互相触觉进行交流。
社群行为
澳洲野狗具有高度多样化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等级分配与狼相似。通常它们在非交配季节独居,有时会结成紧密的联系以猎捕大型猎物,每群稳定在3~12只,通常会由一对夫妇首领,雄性地位高于雌性。排名较低的澳洲野犬在争夺排位时会表现出彼此的攻击性。竞争对手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地位较高的成员会建立并维持对地位较低的成员的支配地位。群体每个成员提供保护和安全,不论其等级如何,成员们都会相互合作,在野外生存。族群占据10~20平方公里的领地,领地意识强。
生长繁殖
繁殖
澳洲野狗为一夫一妻制。雌性和雄性澳洲野狗在结为伴侣的第三年开始交配,通常倾向于终身交配,交配季节因纬度和季节条件而异。在澳大利亚,交配季节为3月至4月;在东南亚,交配季节从8月到9月。占主导地位的雌性澳洲野狗会杀死群体中其他雌性的幼仔,群体中其他成员则帮助照顾占主导地位的繁殖对的幼仔。澳洲野狗每年会产下一窝幼仔,妊娠期为63天,产仔数一般为1至10只,平均每窝5.4只,幼仔的平均断奶年龄为56天。
生长与哺育
澳洲野狗在野外条件下寿命通常为10年,在圈养情况下长达13年。澳洲野狗的幼仔在约第3周时会出窝,约第8周时,幼仔完全断奶,开始学习技能,例如狩猎和沟通。
在第9~12周时,雄性和雌性群成员都会帮助母狗给幼仔们提供完整的食物,直接吞咽整个猎物,然后回到巢穴将食物反哺给幼仔。母狗也通过使胃中的水回流(re­gur­gi­ta­tion)来给幼仔饮水。幼仔在3~4个月时会独立,但通常在其达22个月左右性成熟之前,还会帮助抚养更年幼的幼仔,在其出生后会离开初始的巢穴,然后寻找其他巢穴,巢穴的3公里范围为独自活动区域,但当路程较长时会有成年澳洲野狗陪同。
种间关系
澳洲野狗对澳洲大陆的生态群落有广泛的影响,尤其在干旱地区。一般来说,澳洲野狗会降低体重在7~100千克的动物(如袋鼠科鸸鹋等)数量,从而增高体重小于1千克的动物数量。
澳洲野狗的天敌为人类、鳄鱼,有时也会受到其他犬科的威胁,例如豺和家犬,大型猛禽会捕捉澳洲野狗的幼崽。
物种保护
澳大利亚,已成立澳大利亚保护协会以保护、繁殖纯种澳洲野狗,并禁止公民将澳洲野狗作为宠物。
种群现状
纯种澳洲野狗面临着灭绝的威胁,2004年预计澳洲野狗将在未来50年内从地球上灭绝。
致危因素
对于纯种澳洲野狗种群来说最大威胁是杂交,因为澳洲野犬与家犬杂交会影响基因纯度。人类为获得“宠物”澳洲野狗,增多了澳洲野狗和家狗之间的接触、“宠物”澳洲野狗在城市不受抑制繁殖的社会行为以及流浪或被抛弃的杂交澳洲野狗与纯种澳洲野狗杂交机会增多,使得杂交率增大。
人类对澳洲野狗的生存构成了更大的威胁,一些农民认为澳洲野狗的存在是不利的,因为它们会攻击并杀死家养动物,所以农民会猎杀或者下毒来危害澳洲野狗。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澳洲野狗会导致营养级联(当捕食者改变食物网中多个环节的物种丰度,并间接影响植物生物量时,就会发生营养级联),通过捕食直接抑制食草动物种群,或间接影响食草动物觅食行为,起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的作用,从而提高土壤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生态系统对降雨的适应能力。澳洲野狗有助于维持澳大利亚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其对狐属和猫的抑制作用对澳大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在欧洲,澳洲野狗还在控制外来的欧洲兔子种群数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基因价值
澳洲野狗具有培育改良家犬的潜在基因价值。在19世纪40年代,犬类研究人员尝试将澳洲野狗和欧洲品种狗进行杂交,培育出澳洲牧牛犬和澳洲澳大利亚卡尔比犬犬这两个新品种。
与人类的关系
澳洲野狗的领地意识较强,当陌生人靠近时,它们可像在自然环境中提醒其他同伴一样发出一种“鼻吠声”,起到提醒主人的作用。澳洲野狗的特点是自由和生存,所以尽管小澳洲野狗特别可爱并且对训练反应良好,但随着成熟,它们会变得非常独立,在大约14~18个月大时,它们的行为会变得极端,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开始时,这种行为还没有经过几代家庭生活(与人类同住)得到改善,澳洲野狗在家庭环境中可以成为令人愉快的伙伴但驯养其需要较严格的条件不建议作为家养宠物。
澳洲野狗具有掠食性,会攻击和杀死驯养的牲畜。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已经实施了几项澳洲野狗控制措施,包括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主要牧羊区周围竖起一道大栅栏,如果它们游荡到牧羊区区域,那么可能会被猎杀以获得赏金。
相关知识
宗教神话
澳洲野狗在澳洲土著人的神话中具有很多代表性象征意义和超自然力量,它们大量出现在澳洲神话传说故事中,例如:《巨型澳洲野狗恶魔》(The Giant Devil Dingo)和《拉斯卡和她的小狗》(Lasca And Her Pups)。
澳洲土著独特的宗教表现形式为图腾崇拜,部分土著人把澳洲野狗当作他们神圣的图腾。
精神意义
大洋洲的雅拉林部落(Yarralin community)认为是澳洲野狗造就了人类,赐予了人类头部、生殖器等人体特征和直立行走的姿态,并认为澳洲野狗是唯一一个在“梦想期”(the Dreaming,澳洲土著人传统精神信仰的形成时期)中可以直立行走并且和人融为一体的动物。该部落还有一种“狗人”(dog man),会将自己和澳洲野狗的生命连在一起。
参考资料
..2023-04-11
Taxonomy Browser .ncbi.2023-04-11
Canis Lupus Dingo.a-z-animals.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Canis Lupus Dingo.faunistics.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1
Dingoes in domesticity.dingosanctuary.2023-04-11
目录
概述
分类与起源
起源
命名
分类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觅食行为
交流行为
社群行为
生长繁殖
繁殖
生长与哺育
种间关系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基因价值
与人类的关系
相关知识
宗教神话
精神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