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的笑声
1981年徐苏灵执导的电影
《月亮湾的笑声》(英语:Laughter in the Moon Village)是由徐苏灵执导、金海涛和方义华编剧的中国农村爱情喜剧电影。影片由张雁、仲星火、寇振海、顾玉琴、欧阳儒秋等人主演,讲述了在“四人帮”扰乱中国国家秩序时期,一位农民从被当作“先进典型”到被批斗为“资产经济暴发户”,最终又被平反的遭遇,以及在此过程中他的家人、生活受到种种影响的故事。
影片于1981年2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发行五个月观众就达3300万人次;当时中国正处于“文革”阴影刚消退的时期,影片成为了一部理性反思“文革”历史渊源的经典之作。上映后第二年,该片在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在2008年,影片又获得第9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群众最喜爱的农村题材电影奖项。
影片剧情
月亮湾的农民江冒富(张雁 饰)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他和儿子贵根(寇振海 饰)都擅长务农,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因为他家比别人富,就被说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尖子”,贵根原本与翠屏村未曾谋面的兰花(顾玉琴 饰)定了亲,就因为这个被兰花的父亲庆亮(仲星火 饰)退了彩礼。
江冒富又托村里热心的余二婶(朱莎 饰)帮忙说亲,余二婶给他介绍了翠屏村的寡妇周嫂(李守贞 饰),隔天贵根和父亲去周嫂家相看,正巧碰到兰花来给周嫂的儿子接种牛痘,贵根一下子就看中了兰花。不久,贵根在路上遇到了自行车坏掉的兰花,便用拖拉机捎带了她一程,两人在交谈中也解开了误会,产生了好感。
为了批判林彪“国富民穷”的论调,某报社的记者(冯广泉 饰)来月亮湾找“富”的典型,选中了江冒富家,来他家摆拍了一些生活富裕的照片,不久江冒富便登了报,自此开始作为先进典型去全县各地作报告。庆亮见此非常后悔,不顾女儿已经自由恋爱,再次前去江冒富家重提亲事,江冒富本想拒绝,却发现与儿子正在恋爱的就是兰花,于是再次前去庆亮家提亲。
蜜橘成熟的时节,之前报社的记者再次来到村里,带来消息说,江冒富被判定为“资产经济暴发户”,再次将他作为典型来拍照,并在贵根结婚当天将照片登了报。庆亮看到报纸后立马反悔,不想让女儿再嫁过去,兰花从家中逃走去和贵根完婚,庆亮赶到贵根家大闹婚宴,带走了女儿。不久江冒富被叫去挨了批斗,他为拖累了儿子的亲事而自责不已。
"四人帮"垮台后,江冒富被平了反,但他依然为儿子的婚事闷闷不乐。兰花此时还是一心想要嫁给贵根,兰花妈(欧阳儒秋 饰)也对庆亮颇为不满,在母女两人的逼迫下,庆亮只好再次前去向江冒富说亲,江冒富看在兰花妈和兰花的面上答应了。
当初报社的记者再一次来采访江冒富,江冒富本想拒绝采访和拍照,记者一再道歉,并保证日子会越来越好,江冒富脸上才重新复现了笑容。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剧本创作
影片剧本由金海涛和方义华一同编写。金海涛原本是一位地方报社的记者,在下乡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农村干部、社员等,因此也亲眼见到了“四人帮”给中国农村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因此,他就萌生了创作一个“四人帮”时期农民艰难生存的剧本,以警示人们牢记历时教训。金海涛在构思剧本时着重要突出一个“富”字,因为在当时日子稍微过得好一些就会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暴发户”,就如同片中江冒富这一角色一样。剧本创作过程中,金海涛之前做记者采访时遇到的一些趣事也被融入到了故事中,比如角色江冒富在拍第一张照片时的情节,就是之前真实遇到过的,一个记者为了弄虚作假包装出一个富裕的农民,借了很多“道具”来给他拍照。故事在写角色江冒富的人生起伏时,将他儿子贵根的婚事贯穿于其中,这也是金海涛为了表现当时“四人帮”搞出来的“诛九族”“血统论”。
《月亮湾的笑声》剧本初稿完成后,金海涛将其寄望上海电影制片厂,得到了肯定的回应,并对故事的补充完善给出了指导意见,金海涛根据反馈增加了第三次登报的戏,也丰富了德山队长中国人物形象。剧本在完成后,也有声音说角色江冒富丑化了农民形象,并且说影片体现出政策的变动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不相信,但是金海涛认为故事只是在力求真实地还原当时农民的境遇,并衬托影片拍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因此并未再做修改。
选角
导演徐苏灵在将影片的基调定位“泥土气”之后,为角色江冒富想到的第一个演员就是质朴憨厚且表演细腻的张雁,而张雁也欣然接受了演出邀请。角色庆亮的扮演者仲星火是一位演出经历丰富的演员,在接到剧组的演出邀请后,他不仅很快答应了,而且在短时间内设计了一整套人物造型、形体动作以及内心世界的设定。饰演贵根的演员寇振海当时是一个县评剧团里出色的戏曲演员,因为自幼学习戏曲,习惯了程式化的表演方式,为了让他改掉这一习惯、更好地发挥演技,仲星火也给他做了不少辅导。角色兰花的扮演者顾玉琴是一个农村姑娘,导演在选角时被她淳朴的气质和无邪的眼睛所吸引,因此选了她来出演兰花一角。
其他角色的饰演者,导演基本都以“泥土气”这一基调来进行选择;片中贯穿整个故事的记者角色,徐苏灵本来想请一位演技出色的喜剧演员来出演,但是考虑到可能存在喧宾夺主的问题,便请了冯广泉出演,在演出前还让他与几位新闻工作者接触,体验记者的生活。
配乐
影片的配乐由徐景新负责,考虑到故事发生在中国江南农村地区,他与导演商议后选择了用民族乐器演奏具备江南地方色彩的民俗音乐;另一方面,在作曲时,徐景新充分考虑到了音乐对人物内在情感的表达作用,为江冒富一角创作的配乐使用了笙、二胡琵琶扬琴等乐器的冲走,为角色庆亮作曲时用了三弦琴和打击乐,以此来加强人物性格特色,在笑声处还用了唢呐来渲染。在表现贵根与兰花的爱情时,则使用了二胡做主旋律。
幕后花絮
演员张雁为了演好江冒富这个兼具悲喜两种性质的角色,仔细研究了角色背景与性格,还去重新研读了一些戏剧理论性的书籍,并阅读了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所著的《笑——论滑稽的意义》一书。在表演过程中,他又不断探索思考角色人物内心的情感与相应的行为表象,力求角色塑造的真实性。在拍摄角色庆亮第一次退婚的一场戏时,本来角色江冒富最后的一句台词是“这年头怎么这么怪,好像越富就越落后,越穷就越光彩。人要穷那还不容易?”张雁在表演时仔细推敲人物在改特定场景下的真实反映,最终将台词缩减,改为一句轻声的“……人要穷那还不容易?”点到为止,给观众留有回味的余地。由于张雁的表演非常贴近真实生活,一次在泾县农村里拍摄江冒富挨批斗的戏时,围观的村民纷纷称道:“真像!真像!”
影片最后一句台词“我没有那么多心,只有一个,不要再变来变去的啦!”是剧组在拍摄庆亮的戏份时,张雁自己写的,因为原剧本文本的结尾一场戏对主题的表达太过直白,在经过张雁的改写后,结尾更显得简洁、幽默。
主题表达
影片通过对农民江冒富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几次不同的遭遇以及生活的变化,揭露和控诉了“四人帮”对农村经济和国民生计带来的巨大破坏,并赞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的新政策、新面貌。在影片中,江冒富从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尖子”到各处作报告的“先进典型”,再到“资本经济暴发户”,最后在“四人帮”被粉碎后成为真正的家庭副业积极分子,这一系列的遭遇所展现的人的命运与情感,其实是带有历史性的悲剧色彩的,但影片用喜剧的形式进行了表达,寓悲于喜,引导观众去探索反思那一段荒诞的历史渊源。
荣誉奖项
影片评价
评价
影片作为一部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影片,在其主题的表达方式上受到了不少赞扬。中国影评家边善基在《电影新作》杂志中发文表示:“……特别是《月亮湾的笑声》,更可以看出作者在剖析生活矛盾和提炼主题方面的功力,它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那些荒诞年代的表面描绘上,而是匠心独运,抓住人物命运的交织和对比,把江冒富的命运——记者前后三次上门为他拍照、登报的不同际遇,构成了一个巧妙的对比,从而引导我们在对比中去探索那荒诞一章的历史渊源,让观众透过广阔的历史背景去思考、寻味。”
电影评论家王云缦也对影片喜剧性情境的设置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思想意义表示了赞赏:“《月亮湾的笑声》的主要特色并不是孤立地、简单地去表现这些人物的可笑性格,而是着重设置了一种喜剧性的情境——包括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情景;恰恰是这种喜剧性的情境,使人物也随之迸发出了较为丰富的喜剧色调。……(影片)之所以让人笑过之后有思索,有回味,便由于它虽只是写了农村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却揭露了、囊括了‘左’的路线在农村的反映。”
作家陈荒煤在谈论农村题材的电影创作时,将《月亮湾的笑声》作为其中优秀的影片代表来讲述。他认为影片是从真正的生活出发,通过生活实践去审视政策,用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政策的优劣,是富有说明力的;同时影片也突破了此前简单、片面地去理解作品人物的问题。
大众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3年4月21日)
参考资料
月亮湾的笑声 (1981).豆瓣电影.2023-04-29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4-29
月亮湾的笑声.爱奇艺.2023-04-29
目录
概述
影片剧情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剧本创作
选角
配乐
幕后花絮
主题表达
荣誉奖项
影片评价
评价
大众评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