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德育论》立足于对人性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对迄今为止的中国大学德育现象和德育研究及认识进程中的种种弊端和误区做了深刻的历史的和文化的评述,并在这种哲学式剖析的基础上建构起交往德育理论的逻辑框架。作者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本质、功能、作用和定位体系的阐发,实现了大学德育理论的某些突破和跨越。论著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分析深刻、有理有据,且多创见性议论,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该书阐明的观点颇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展现了当代大学德育的新思路、新理念,显示出作者对多学科基础理论的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以及其整合驾驭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较为扎实、宽厚的学术素养。论著思路开阔,探讨深入、笔触锋利、信念坚定、体系完整,显示了作者对人类生存和生命之精神交往及对大学德育寄予终极关怀的信念和信心、觉解和境界。
《交往德育论》以“交往德育”这一新概念为基础,创造性地运用交往理论和觉解哲学的某些观点以及哲学的和历史一文化的批判诠释方法,对大学德育现象及其研究进行了深层的系统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提出并建构了与传统的灌输德育有着根本不同的“交往德育”理论,这是我国大学德育理论建设的一个有益探索。
彭未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教育学博士、行政管理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文化与道德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和院校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2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转摘;在大陆和台湾等地出版《交往德育论》、《荆棘与花冠——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回眸》等著作和教材30部;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
广东省软科学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项,厅级6项,国家级学会1项。其中“学校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研究及其应用”和“大学科研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等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