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别名:《自私的巨人》,英文名:The Selfish Giant),是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88年5月出版的一篇童话故事,收录于《快乐王子及其他》。
《巨人的花园》描述了一位自私的巨人,轰走了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的孩子,竖起高墙,在院前竖起“不准擅入,违者重惩”的牌子。后来,随着孩子离去,他看到花园终年被冰雪覆盖,便悔悟反省,主动邀请孩子们来花园里玩耍,花园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最后,巨人在花园的树下死去,满身盖着白花。
《巨人的花园》故事情节生动、语言简洁、内容充满想象力,是
王尔德最具启发性的作品之一。作品中运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艺术手法,通过让巨人从自我中心的生活中走出来,学会爱和分享,为读者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基本道德。该故事也被收录于中国小学教材中。
创作背景
作者背景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900年),19世纪末
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诗人、剧作家和童话作家。生于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曾在英国
牛津大学攻读古希腊的经典著作,并开始文学创作活动。早在他的童话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24岁的他所写的诗作就荣获大奖,这对他后来的文学活动有很大影响。他的创作风格的形成则源于童话。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出版,立刻轰动一时。
创作过程
1888年,王尔德的两个儿子西里尔和维维安还是很小的孩子,他们的父亲奥斯卡·王尔德每天晚上都会给他们讲故事。有一次,他讲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和一个善良的小孩,这个故事让他的儿子们很感兴趣,于是他就决定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作为送给他们的一份礼物。
不久之后,王尔德的家庭教师玛丽·瑞斯顿也听到了这个故事,她认为这个故事很适合出版,于是就鼓励王尔德将它发表出来。于是,《巨人的花园》就以匿名的形式发表在《圣保罗每周评论》杂志上。这个故事很快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王尔德写作《巨人的花园》的时候,他正处于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在他的小说《
道林·格雷的画像》成名之后,他的个人生活变得越来越混乱和不可控制。他因为同性恋罪被判处两年劳役,这个判决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因此,写下这个故事,不仅是为了哄自己的孩子们开心,也是一种表达他对自己困境的反思和抒发。这个故事的主题——善良和爱,也可以看作是王尔德对自己的精神抚慰和重建的一种探索。
作品内容
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以后,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这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花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和美丽的花朵,还有12棵桃树,在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小鸟们在树枝上唱出悦耳的歌声。
有一天,巨人从遥远的地方回来了。他看见孩子们正在花园里玩。于是,巨人在花园的四周筑了一道高墙,挂起一块布告牌来:“不准擅入,违者重惩!”显然,他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现在没有地方玩了。他们只好在街上玩,可是街上灰尘多,到处都是坚硬的石子,他们不喜欢这个地方。他们放学以后常常在高墙外面转来转去,并且谈论墙内的美丽的花园。“我们从前在那儿是多么快活啊!”他们都这样说。
春天来了,乡下到处都开着小花,到处都有
益鸟歌唱。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却仍旧是冬天的景象。鸟儿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因为那里再没有小孩的踪迹;树木也忘了开花:觉得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她们嚷道:“春天把这个花园忘记了,所以我们一年到头都可以住在这儿。”雪用她的白色大氅盖着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她们还请北风来同住,他果然来了。他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园子里四处呼啸,把烟囱管帽也吹倒了。他说:“这是一个很适意的地方,我们一定要请雹来玩一趟。”于是雹来了,他每天总要在这府邸屋顶上闹三个钟头,把瓦片弄坏了大半才停止。然后他又在花园里绕着圈子用力跑。他穿一身的灰色衣服,他的气息就像冰一样。
“我不懂为什么春天来得这样迟。”巨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他那寒冷的、雪白的花园,自言自语,“我盼望天气不久就会变好。”
可是春天始终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秋天给其它花园带来金色果实,但巨人的花园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他太自私了。”秋天这样说。因此冬天永远留在那里,还有北风,还有冰雹,还有霜,还有雪,他们快乐地在树丛中跳舞。
一天早晨,巨人在床上醒来,他忽然听见了动人的音乐。这音乐非常好听,他以为一定是国王的乐队从他的门外走过。其实这只是一只小小的
梅花雀科在他的窗外唱歌,但是他很久没有听见一只小鸟在他的园子里歌唱了,所以他会觉得这是全世界最美的音乐。这时,巨人头顶的冰雹已不再狂舞,北风也停止了呼啸,一股甜香透过开着的窗飘入他的鼻腔。巨人跳下床去看窗外。
他看见一幅非常奇特的景象。孩子们从墙上的一个小洞爬进园子里来,他们正坐在树枝上面。他在每一棵树上都可以见到一个小孩。树木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便都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还在孩子们的头上轻轻地舞动胳膊。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花儿也从绿草中间伸出头来。只有一个角落仍笼罩在严冬之中,这是园子里最远的角落,一个小孩正站在那里。他太小了,他的手还挨不到树枝,他就在树旁转来转去,哭得很厉害。这株可怜的树仍然满身盖着霜和雪,北风还在树顶上咆哮。“快爬上来,孩子。”树对小孩说,一面尽可能地把枝子垂下去,然而孩子还是太小了。
巨人看见窗外这个情景,对自己说:“我是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我要把那个可怜的小孩放到树顶上去,然后我要把墙毁掉,把我的花园永远永远变作孩子们的游乐场。”
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园子里去。孩子们看见他,便立刻逃走了,只有那个最小的孩子没有跑开。巨人悄悄走到他后面,轻轻地抱起他,把他放到树枝上去。这棵树马上开花了,鸟儿们也飞来在枝头歌唱,小孩伸出他的双臂,抱住巨人的脖颈。别的小孩看见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样凶狠了,便都跑回来,春天也跟着小孩们来了。巨人对他们说:“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他拆掉了围墙。巨人和小孩们一块儿在这个他们所见过的最美的花园里面玩。“可是你们那个小朋友在哪儿?我是说那个由我抱到树上去的孩子。”巨人问。然而,他们从没有见过他。
许多年过去了,巨人也很老了。一个冬天的早晨,他起床穿衣的时候,把眼睛望向窗外。他突然惊讶地揉揉他的眼睛,并且向窗外看了又看。这的确是一幅很奇妙的景象。园子的最远的一个角落有一棵树,枝上开满了可爱的白花。满树枝条金光闪闪,枝上低垂着累累的银果,在这树下就站着那个小孩。巨人很欢喜地跑下楼,进了花园。他急急忙忙地跑
红军过草地,来到小孩身边。小孩向着巨人微笑着,对他说:“你有一回让我在你的花园里玩过,今天我要带你到我的花园里去,那就是天堂。”
那天下午小孩们跑进花园来的时候,他们看见巨人躺在一棵树下,他已经死了,满身盖着白花。
人物角色
巨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极具个性的角色。在故事一开始,他是一个自私的人,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他的花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与小孩的友谊,他变得慷慨和善良。他的经历和发展反映了一个人从自私到慷慨的转变。
小孩:这个角色是故事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他的存在和友谊是巨人改变的关键。小孩是一个善良、聪明和有智慧的角色,通过她的行为和对话,她传达了友谊和慷慨的重要性。
其他孩子:除了小孩之外,还有其他孩子在故事中出现,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形成了巨人对待孩子的态度的反面教材。他们的存在体现了巨人最初的自私和孤独。
主题思想
王尔德希望通过童话创作传递自己的艺术主张和理想,因此看似童真和童趣的背后实质是对现实的深度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也有对人性的灵魂叩问。从《巨人的花园》的原名《自私的巨人》可以窥探,王尔德旨在揭示人性中的自私和自利,文题和文章中多次出现这个词也很好地印证了该主题。当然在改编以后的语文教材中,这样的“词眼”隐藏起来了,增加了文章主题的多义性和延展性,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
《巨人的花园》通过让巨人从自我中心的生活中走出来,学会爱和分享,为读者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基本道德。童话还利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展现其他主题。比如,利用春天鸟语花香的意境展现人性的温暖;用寒冷的冬天表示人性的自私和冷漠等,带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艺术特色
情节设置
王尔德的童话风格独特,《巨人的花园》充分展现了王尔德对形式美的美学追求。该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以巨人和小孩子进行对比,围绕花园和围墙展开叙述,以花园内景色的变化为线索,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此构建起整个童话的故事内容。该故事以“墙”为分割和转折,透过孩子们的活动展现巨人的心理变化,彼此照应,相互影响,完成情节构设。当然,故事情节的层层深入和悬念迭起离不开作者对手段和技巧的运用。在该童话中,王尔德主要使用了以下几个技巧。
第一,利用对比完成情节设定。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手法之一,是凸显人性中善与恶、美与丑的必要手段。王尔德在《巨人的花园》
中将对比应用得炉火纯青。首先,是人物角色的对比。童话中设置了巨人和孩子两个形象,突出成年人与儿童的反差,给读者造成阅读落差,具有新奇的艺术效果。其次,是童话中环境的对比。将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时的美景与离开以后的萧瑟形成对比,突出环境之美,充满了迷幻色彩。最后,是巨人态度变化的对比。孩子们的到来让花园景色变得更加美丽,但是巨人认为孩子们侵犯了自己的私人领域,他赶走了孩子,筑起了围墙,结果花园凋敝。后来,孩子偷偷跑进来,带来新的生机,而巨人也幡然醒悟,拆除围墙,欢迎孩子们来花园,花园重新变得充满生机。巨人态度的转变让读者感受到巨人前后的反差,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性和形象性,打破传统类型化人物的设定,让巨人的性格更加丰满。
第二,运用反复增强艺术魅力。反复叙述也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如
中原地区传统诗歌也经常采用这个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艺术魅力。王尔德作为文学大师,对反复特别青睐。在《巨人的花园》中,花园的景色发生了多次重复性的变化,强化花园景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离去,花园毫无生机;孩子们归来,花园生机勃勃。作者这样处理,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升华了主题思想,产生了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收果,形成张弛有度的叙述风格,符合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具有突出的艺术魅力。
语言应用
王尔德在《自私的巨人》中以句子简单,语言简洁的口语化语体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他恰当地使用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和圆周句等变化多样的句式,充分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揭示道理,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无愧为这位“为艺术而艺术”之始祖的佳作。
王尔德还喜好在童话作品中反复运用比喻,拟人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勾勒人物的形象,凸显作品的风格美。比如:写花园美丽和花朵之多,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写孩子给花园带来了春天,描绘春天动植物神态时巧妙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作品中象征手法的大量使用让读者体会到王尔德在追求语言表达效果的同时对主题的揭示与众不同,着意营建一种富有美学意味的童话氛围。如:小男孩象征最后一个没有受到爱与关怀又特别需要关爱的人;孩子,花鸟,春天是爱心的象征和化身:围墙象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自我封闭或自私冷漠;冬天(风雪冰雹)象征人的自私冷酷。在童话作品中,王尔德极其注重词汇的选择,措辞小心谨慎,有时还机警得使用头韵等押韵的手法,以使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看他的童话,有如听着琅琅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
内容构建
幻想是童话的本质和生命,王尔德认为:“撒谎——讲述美而不真实的故事,乃是艺术的真正目的。”这里的“撒谎”其实就是想象,作者利用想象构想出环境、人物及一草一木,实现故事内容的搭建和哲理的传递。
《巨人的花园》整篇文章内容,几乎所有的情节和文字都充满了想象。巨人的形象是幻想而出的。奇妙的叙事空间——花园也是作者脑海中想象出来的。这是一个诗意美好的神奇花园,有着迷人的景色和自由转换的四季,更重要的是这个花园就像一个有魔法的镜子一般,可以折射出人性的温暖与冷酷,并通过花园中的环境体现出来,让读者读完以后对王尔德的奇思妙想感到震惊。与花园同样具有神奇特色就是那一堵围墙,童话故事中的围墙也像被施了魔法般,具有生命意识,它控制着花园内外的环境与四季,墙内墙外两重天,咫尺之间却有天壤之别,而这些都源于王尔德天真的想象,充满了童心和童趣,让儿童读者感到神奇和惊喜。
作品影响
《巨人的花园》这个故事描绘了人类之间的互动和生活中的价值观,是王尔德最具启发性的作品之一。《巨人的花园》在文学方面的影响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它的主题和情节启发了许多作家,特别是那些致力于写作
儿童文学的作家。这个故事也被收录于中国小学教材中。
作品评价
《自私的巨人》在王尔德童话中,是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富优美、最富诗意的一篇。(孟秀坤 评)
王尔德可以和
安徒生相提并论,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
英国《典雅》杂志 评)
衍生作品
音乐剧
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