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
中国皖豫鄂三省交界处的山脉
大别山(英文名:Dabie Mountains)位于中国湖北、河南省、安徽三省交界处,经纬度范围为北纬30°10'~32°30',东经112°40'~117°10',西接桐柏山,东延至霍山和张八岭,北抵黄河,南临长江,中国南北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横穿其中,它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东西绵延约380千米,南北宽约175千米。区域总面积67000平方千米,主峰为白马尖,海拔1777米。
大别山地势高耸,但不陡峭,坡度多在25~50°,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地质构造属秦岭褶皱山系的东延部分,山体岩石以花岗岩、片麻岩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其余多为低山丘陵,山间谷地宽广开阔,并有河漫滩和阶地平原。大别山位于北亚热带边缘的东亚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因此其南北过渡性气候特征明显,南部以大别山区为主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属黄淮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大别山南北两侧水系发育,发源于此的多条河流分别向北、向南流入淮河长江。大别山金属矿产资源不多,非金属矿藏资源丰富,能源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等。
大别山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别山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2019年,大别山入选第三批国家森林步道。但同时,由于大别山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类在大别山地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大别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山洪以及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等,目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名称由来
大别山的名称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尚书·禹贡》中,其来历与地缘文化相关。大别山脉与西部的秦岭横亘于中原地区中部,绵延千余公里,是中国南北水系分水岭。由于它分开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也分开了吴国、楚国两地,从而使得南北两地的气候环境和风俗民情截然不同,因此人们称其为大别山。
位置境域
大别山位于中国湖北、河南省、安徽三省交界处,位于北纬30°10'~32°30',东经112°40'~117°10',西接桐柏山,东延至霍山县和张八岭,北抵黄河,南临长江,我国南北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横穿其中,它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东西绵延约380千米,南北宽约175千米。区域总面积67000平方千米,区域范围包括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36个县(市),主要集中在安徽的亳州市六安市市、安庆市,河南的信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以及湖北的孝感市和黄冈市。其中有27个革命老区县、23个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县。
历史成因
关于大别山的成因,自然地理学界有两种看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大别山为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成山,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大别山的成因为陆内造山。
碰撞成山
大别山地区的古洋壳俯冲作用发生在三叠纪之前,伴随洋壳的俯冲作用发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岩石受到俯冲回流的影响,沿俯冲带回返。
中生代
在三叠纪末期至侏罗纪早期,由于受到俯冲洋壳的拖曳,发生扬子陆壳板块的俯冲并伴随高压变质作用。由于俯冲的深度不同,相继出现蓝闪绿片岩相、蓝片岩相与榴辉岩相的过渡相以及榴辉岩相变质。之后由于俯冲的洋壳与其后面的陆壳发生拆离,后者与其下覆的岩石圈也发生拆离,受到岩石圈持续俯冲的影响,上覆地壳发生大规模的推覆作用。本期推覆作用使已经回返到地壳中的超高压岩石和陆壳俯冲形成的高压变质岩石快速回返,并与未经历高压变质作用的、可能来自上覆板块的岩石混杂形成碰撞混杂岩。
侏罗纪晚期,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大别台背斜沿其边缘不同方向的主要断裂带发生断块上升,形成被线型构造所包围的刚性山体,大别山的地貌轮廓开始形成。当时地壳运动的性质是以断块差异升降为特征,并伴随着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在北淮阳断裂带和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分别产生了地堑地垒、断块山和山麓断陷盆地。地形起伏较大,侵蚀和堆积作用较强烈。当这一期构造运动平息后,地壳经历了长期的相对稳定时期。地形渐趋缓和,地面平坦,“大别夷平面”已开始形成。
新生代
第三纪早期,喜马拉雅运动早期使大别山区地面开始大幅度抬升,此次断裂构造运动对山体内部的差异升降影响并不大。由于山麓断陷和整个山体的抬升,使原来地貌发育的均衡阶段遭到破坏,发生了强烈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大别夷平面的外围形成了一级更广泛的“霍山夷平面”。
第三纪中期,中新世是喜马拉雅运动的高峰,如毛坦厂镇组,黑石渡组及戚家桥组地层发生北西方向的褶皱变形。同时在霍山县的独山镇、船板冲、蒲槽坊等地区发生断裂活动,使佛子岭镇片岩逆掩到晚侏罗纪和早第三纪地层之上,在梅山、固始县响洪甸一带有同期花岗石,闪长斑岩和霞石正长岩的侵入。在固始、光山县等地也有火山喷发。可见喜马拉雅山脉运动对大别山外围的影响较大,而对山体内部的影响仍然比较微弱。
第三纪末期到第四纪初期,喜马拉雅运动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气候逐渐变冷,地面风化剥蚀作用较强,在江淮之间广泛分布的“准南夷平面”开始形成。在其发育过程中,古老变质岩系和中新生代以来的火山岩系及堆积地层遭到剥蚀作用。第四纪以来,本区构造地貌进入了最后的发育阶段,新地壳运动在本区山体内外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时代的断裂产生强烈的差异升降。形成当前大别山地区多级夷平面及层状地貌的主要地貌类型。
陆内造山
陆内造山的过程由裂解成盆、伸展拆离、收缩挤压、热隆成山这几部分组成,是多阶段的构造运动。大别山的构造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1)前印支期,即自新元古代青白口纪至中生代初,由陆壳基底裂解成盆接受沉积;(2)印支期由两期叠加褶皱变形奠定了大别造山带及各个区段的基本变形样式和变形序列:印支早期在伸展构造体制下,岩石圈地壳不同层次间发生滑断-拆离,形成了不同级别的“堆叠构造岩片”和不同型式的“褶叠层”;随着地壳的减薄,在伯努利定律①支配下,又发生印支主期为收缩挤压体制下变形,形成以早期叶理系统和早期褶皱轴面为变形面的紧密同斜褶皱带。(3)燕山期因伸展裂解,岩浆底辟隆升形成了大别造山带。燕山期在强烈伸展构造体制下,由于强烈断裂活动导致地壳发生差异隆升,岩浆底辟上侵,在大别造山带核部形成了一系列由片麻岩花岗石为主体组成的“背形穹隆”及“链状穹隆带”,在隆起的边部形成一系列指向盆地一侧的滑覆逆冲构造并最终形成大别造山带。
地理特征
气候
大别山区位于北亚热带边缘的东亚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因此其南北过渡性气候特征明显,南部以大别山区为主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15-1563毫米;北部属黄淮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623~975毫米。年平均气温13~17℃,极端最高40.1℃,极端最低气温-19.5℃,夏季平均气温26~29℃,冬季平均气温2~4℃。年平均日照数1400~1600小时,无霜期200~270天,平均降水量750~1900毫米,最高可达2323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平均80%。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
降水量空间分布来看,大别山区的降水与地形有关。降水最大值出现在大别山主峰的东南侧。另外,大别山主峰及东南侧、次峰东部的年降水量均大于1200毫米,形成一个西西北-东东南向分布的降水高值地带,并与山脉走向相近,在降水高值地带的北侧,降水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递减。降水高值地带的南侧有一个降水低值中心,年平均降水量最小约700毫米,从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方面看,随海拔升高,降水量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从逐月变化情况来看,平均降水量在1~7月随着月份的增大逐渐增大,8月以后降水量迅速减小。降水主要集中在5~7月,其中7月降水量最大。平均约200毫米,12月降水量最小,平均约30毫米。不论是最大降水量、最小降水量还是平均降水量,7月到8月均出现了锐减的现象。
地质
地质构造
从大别山的整体构造来看,是一个开阔褶皱的复背斜构造,与山势走向一致。大别山古老复背斜轴位在鄂豫交境从大别山的主峰东延至岳西北部,大部由古老花岗质岩石组成,岳西向东至潜山桐城附近,复背斜有向东倾伏,片理走向有闭合倾向,并很快被北东间断裂所割切,被压伏于较新岩层之下。按照几何学特点和运动学特征可以把大别山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南部,中部和北部。大别山南部为一套构造堆叠系统;中部为一个混合岩穹窿,作为北淮阳构造带东部主体的佛子岭群和庐镇关群构成了大别山的北部构造单元。大别山南部构造系统从上到下依次为:①未变质的震旦纪--早三叠世沉积盖层,它被造山后的侏罗--白垩纪砂--砾岩不整合覆盖;②弱变质的新元古代板岩;③高压变质岩系(宿松群),这些变质岩系大多退变质为绿片岩相;④含柯石英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单元的异地系统;⑤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原地(相对的)片麻岩系。大别山中部为(混合岩)热穹窿改造系统,是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地体叠加混合岩化作用的产物。大别山北部为构造堆叠系统,早期的面理和南北向的挤压线理被轴面北倾的褶皱所改造。
岩石地层
大别造山带以商麻断裂为界可划分为西大别造山带和东大别造山带,西大别山造山带地层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部分,从北向南依次为:(1)南湾复理石单元:主要包括泥盆纪变质石英砂岩、变泥质岩以及少量变质砂岩组成;(2)八里绿帘角闪岩单元:该单元的原岩以花岗质岩为主;(3)浒湾高压榴辉岩单元:该单元主要由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组成,其次为白云钠长片麻岩、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及少量浅粒岩、大理岩团块;(4)新县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单元:该单元主要由二长花岗质片麻岩、斜长花岗质片麻岩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组成;(5)红安高压榴辉岩单元:该单元的主体为一套变质酸性火山沉积岩系,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白云钠长片麻岩、白云二长片麻岩和四氧化三铁二长浅粒岩,并夹有白云石英片岩和似层状或透镜状斜长角闪岩,其底部靠近新县高压—超高压单元则有大理岩和大量的榴辉岩;(6)七角山高压榴辉岩单元:该单元岩石主要包括白云钠长片麻岩、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和白云石英片岩,并且夹有大量的条带状或透镜状、似层状斜长角闪岩;(7)桐柏集绿片岩单元:该单元由双峰式变质火山沉积岩构成,以白云钠长石英片岩、白云钠长片岩为主,夹有大量的钠长浅粒岩、白云石英片岩和绿片岩。(8)木兰山蓝片岩单元:该单元的下部主体岩石组成和矿物组成与桐柏集绿片岩单元相似,但变质酸性火山岩普遍含有青铝闪石。上部则由互层状白云母片岩与绿片岩组成。
东大别造山带的岩石地层单元主要包括6个部分,从北向南依次为:(1)北淮阳变质带: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北缘,主要由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千枚岩板岩、大理岩等岩石组成,被划分为佛子岭镇群和卢镇关群;(2)北大别变质杂岩带: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和变粒岩组成;(3)中大别中温带:由花岗片麻岩、石榴绿帘斜长片麻岩、大理岩、细粒榴辉岩、粗粒榴辉岩和少量的硬玉石英岩组成;(4)南大别低温变质带:主要由榴辉岩、高压变质沉积岩、长英质片麻岩等三类变质岩石组成;(5)宿松变质杂岩:岩石组成主要包括黑云斜长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云母二长片岩、浅粒岩、石榴钠长角闪岩;(6)扬子板块北缘蓝片岩带:带内相应地层包括张八岭群和红安群,岩性以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和白云钠长片麻岩为主。
矿产资源
大别山金属矿产资源不多,主要有铁、银、金、铜、、钛、铅、锌等;非金属矿藏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规模可观,分布广泛且多共生矿,主要有碱石、磷、明矾石珍珠岩膨润土沸石、含碱玻璃原料、化工灰岩、萤石石膏蛇纹石、硫铁矿等;能源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等。
金属矿产
金红石矿:是提取钛金属的主要矿物、区内分布范围较广,东起太湖、宿松、中经麻城市新县、西至枣阳市均有金红石露头。其中以枣阳大阜山金红石矿较大,储量近600万吨;新县也是比较集中的金红石矿产分布地,有一个大型、两个中型和两个小型金红石矿,工业总储量4000多万吨;太湖,宿松一带的金红石矿属沉积砂矿,金红石粒径小于3毫米的砂粒中,埋藏在山前冲积、洪积扇和古河道之中、开采条件较好。
铅锌矿:多与金寨断裂带有关,且主要产于金寨地区。如产于霍山―舒城盆地西段边缘的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床;产于金寨断裂带北侧基底构造层中的船板冲—银湾—银水寺—庙冲—皂河铅锌矿;产于金寨火山隆起构造火山岩盖层中的龙井沟—潘家楼铅锌矿;自西向东,沿桐柏―桐城断裂带分布有金寨县银沙铅锌矿、银冲铅锌矿、迎峰崖铅锌矿、霍山县小堰口铅锌矿和舒城县海会铅锌矿点。
钼矿:代表性矿床有金寨县沙坪沟钼矿、青山地区寨基山钼矿点、同兴寺钼矿点、七邻钼矿点。其中沙坪沟钼矿床位于桐柏—桐城断裂的上盘,为隐伏超大型斑岩型钼矿,钼矿体厚500~900米。
非金属矿产
磷矿:区内磷矿矿点较多,主分布在鄂北大悟、黄梅县、广济、广水市孝感市黄陂区和皖西宿松、金寨县霍山县。全区计有大型磷矿两座;一为鄂北大悟黄麦岭磷矿,储量12316万吨,矿石含磷平均品位10.01%,但可选性良好,经浮选后、品位可达31.69%,回收率92.86%。另一为皖西宿松磷矿、储量3114万吨,矿石类型大都为硅质磷灰岩,个别地方为条带状磷灰石岩。
明矾石矿:主要分布在皖西的舒城县、霍山、枞阳县庐江县等地。皖西明矾石矿总储量达5.67亿吨,占安徽省明矾石总储量的95%。其中庐江明矾石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属大型矿床。
信阳县上天梯综合非金属矿:是一个特大型、高质量多品种的非金属矿,已探明总储量2亿多吨。其中珍珠岩1.2亿吨,居全国第一位;膨润土沸石分别为2012万吨和2522万吨,均居全国第三位。珍珠岩不仅储量大,而且品质好,多为甲级矿。
萤石矿:区内广泛分布,储量丰富以鄂北红安和豫南信阳储量最大。红安萤石矿系全国三大萤石矿之一,储量为300万吨,矿石质量较好,矿体开采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能源矿产
石油、天然气资源:区内桐柏县唐河县泌阳县三县交界地区,是河南油田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富集区。河南油田已探明含油面积72.3平方公里,石油保有工业储量1.29亿吨,占全国石油保有工业储量的8.1%、远景储量3.69--4.33亿吨。
煤炭资源:大别丘陵山区煤炭资源相对贫乏,全区煤炭储量不足2亿吨。其中整个皖西大别山区煤炭地质储量约3104万吨,分布在怀宁县望江县宿松县枞阳县桐城市等地。鄂北桐柏大别山区武穴市、蕲春有煤炭资源蕴藏,储量不足1000万吨。豫柏大别山区有两处煤矿埋藏地;一是商城的马鞍山市固始县的杨山,原煤总储量378万吨;另一处在确山县的吴桂桥,储量1.2亿吨、煤质较好,但埋藏深,水文地质条件恶劣。
地形地貌
大别山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堑谷、断块山和断陷盆地广泛分布。大别山地势高耸,但不陡峭,坡度多在25~50°,且中间高四周低,山地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沿山脉主脊多为海拔超过1000米的中山,最高峰为白马尖,海拔1777米,周围有猪头尖、道士尖、四望山、天鹅尖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山体的坡面多岩石裸露,风化剧烈,多呈球状。其余多为低山丘陵,海拔500~800米,山间谷地宽广开阔,并有河漫滩和阶地平原。
水文
大别山南北两侧水系发育,发源于此的多条河流分别向北、向南流入淮河和长江。向北注入淮河的河流主要有狮河、史灌河、淠河竹竿河等,向南注入长江的河流主要有涢水、河、潜水、大沙河、长河等。
淮河水系
淠河:发源于大别山麓,有东、西两条源流,东、西淠河于两河口汇合后为淠河,两河汇合口至正阳关镇为淠河干流,在固始县三河尖镇注入淮河。淠河流域地形呈南高北低和东西高中间低的狭长带状,以山区为主。淠河全长253千米,流域面积6000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整个流域的72%,丘陵区占17%,流域水系呈羽状分布。
史灌河(灌河口以上称史河)发源于大别山北麓安徽省金寨县牛山,流经安徽省六安市与河南省固始县,于固始县三河尖汇入淮河。整个流域呈南北向,上游为深山区,下游为丘陵平原区,地势低洼。河道全长222千米,流域总面积6895平方千米,为淮河南岸最大的支流。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降雨量1074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74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汛期在6~9月。
长江水系
涢水:又名府河,发源于海拔1055米的大洪山北麓。涢水主河道全长277.6千米,其中主河流经随州市境内,长194千米,流域面积1941.1平方千米。主要支流均水、浪河、溠水、水、漂水构成五大水系。涢水流至安居有水汇入。5公里后有南来均水汇入。至随州西南两河口,有南下㵐水汇入。向东南流至淅河,有漂水汇入。继东南流出市境进入应山县境。其主干在境内经家、洪山、涢阳、环潭、安居、城郊、淅河、大堰坡、府河等地。
府澴河孝感市境内主要河流之一,干流发源于河南省罗山县,主要流经大悟县孝昌县孝南区,在孝感市卧龙乡流入涢水,再经涢水、汉江后从湛家矶进入长江。干流全长150.8千米,流域面积3618平方千米。孝感市孝昌县花园镇以上流域面积2585平方千米,约占澴河流域面积的71%。花园镇以上水系分为三支,东支大悟河为干流,中支广水河、西支应山河为主要支流。流域上游草店、广水市、应山一带为山区,草店至花园之间为丘陵,花园以下为平原。
湖泊
别山湖: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脚下最大的湖泊,湖面长30公里,平均宽度2公里,最深的地方70米,是大别山区海拔最高的水上旅游观光区。湖水由山泉水汇集而成,为淡水湖,且水温较低。别山湖是淠河的主水源之一,是淮河段在安徽段的源头。秋冬季节别山湖水位最高,夏季水位较低。
土壤
在水平分布上,大别山为黄棕壤和黄褐土带,在垂直分布上,大别山北坡基带土壤是黄棕壤,350~800米为暗黄棕壤,800米以上为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大别山南坡的东面和东北面,基带土壤为黄棕壤,400~800米为暗黄棕壤,800米以上为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大别山南坡南面,基带土壤是红壤,450~1000米为暗黄棕壤,1000米以上为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
黄棕壤:黄棕壤主要分布在北纬33度以南的广大丘陵山区。黄棕壤是地带性土壤,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旱。土壤形成过程中兼有棕壤的粘化过程和红壤的富铝化过程,但富铝化过程较弱。黄棕壤适宜农、林、牧各业生产。
黄褐土:黄褐土是在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土壤的淋溶过程强烈;粘粒形成与淋溶淀积十分活跃,脱硅过程明显。黄褐土可作旱作物耕地。
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是一种非地带性土壤,是湿润季风气候区,中山上部草甸灌丛植被下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由于地处高寒,山地草甸土利用困难,要注意植被保护。
红壤:红壤是亚热带气候生物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红壤的形成需经过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化过程。红壤养分状况较好,适宜发展粮、油、棉作物和亚热带经济林木。
生物
植物
大别山植物区系属泛北极,中国—日本森林亚区、华东植物区系,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大别山地处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暖温带与热带、亚热带的双重性质。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趋势,但仍以亚热带成分为主。植物区系与华中地区、西南、华南、华北植物区系有密切的联系,它是西南植物区系通过华中植物区系与华东、华北植物区系发生联系和交汇的过渡区。
其植物种类丰富,截止2022年,大别山区共有维管植物202科1095属2717种(含亚种、变种、品种)。其中,石松门植物有2科5属16种,蕨类植物门22科61属176种,裸子植物6科21属34种,被子植物门172科1008属2491种。植物科的组成成分中,蕨类和石松类植物中大型科有4科,中型科3科,寡种科9科,单种科8科;种子植物中较大科有35科,中型科27科,寡种科116科,单种科39科;植物属的组成成分中,蕨类和石松类植物中大型属有1属,中型属6属,寡种属19属,单种属8属;种子植物中较大属有8属,中型属85属,寡种属352属,单种属39属。大别山区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丰富。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的有54种,其中极危物种8种,濒危物种5种,易危物种15种,近危物种4种。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最新版)收录的有64种,被列为Ⅰ级保护的有7种,被列为Ⅱ级保护的有57种,其中被二者同时收录的有30种。
从大别山森林植被的水平分布看,从北到南,乔木层树种增多、灌木层层次增加,乔木层的伴生植物趋向复杂化,寄生植物藤本植物也有所增加,常绿树种也有所不同。此外、从北到南,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上限也逐渐上升,如大别山天堂赛常绿阔叶林的上限为海拔600米,而偏南的大别山潜山一带上限可高达海拔800米。
从垂直分布来看,大别山森林植被可分为五个大类型:
(1)常绿阔叶林
该植被带分布自山脚至海拔800米,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河谷,分布上限可达海拔1000米,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类型有苦林和青冈栎林,群落总盖度90~95%;乔木覆盖度80~85%,除建群种外,伴生有小叶青冈石栎等;灌木层盖度80~85%,主要有连蕊茶、隔药等;草木层盖度5~10%,常见种有阔叶苔草、阔叶鳞毛蕨等;藤本植物华中五味子、威灵仙等。
(2)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植被带是常绿阔叶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一般分布在海拔600米至1200米,局部地段上限可达1400米。主要有短柄枹栎林、茅栗林等,群落总盖度85~90%。乔木层盖度75~80%,常绿树种还有豹皮樟黄丹木姜子等,落叶树种有野漆君迁子等;灌木层总盖度30-50%,主要种有山胡椒野鸦椿等;草木层盖度5~10%,主要有三脉叶马兰、土麦冬等及薹草属多种;藤本植物鸡矢藤扶芳藤等。
(3)落叶阔叶林
植被类型在大别山分布区域广、数量大、含珍稀树种多,分布于海拔800~1600米。主要有栓皮栎林、短柄枹栎林、化香树林及上述二种以上共建的群落,群落总盖度78~80%。乔木层盖度60~70%,伴生种有黄檀小叶白辛树等;灌木层盖度50~70%,常见种有绿叶胡枝子、野鸦椿等;草本层盖度10~30%,常见种有三脉叶马兰、球米草、大等;藤本植物主要有中华猕猴桃、葛藤等。
(4)山地矮林
该植被分布范围为海拔1500米至山顶,这一地带由于海拔较高、地形开阔、气温较低、风力强大、光照强烈,绝大多数树木的生长达不到正常的高度而形成矮树林,局部出现草甸植被、高山沼泽。山地矮林主要有都枝杜鹃灌丛、湖北海棠灌丛,群落总盖度90~95%,主要种类还有绿叶胡枝子、天女花等;草本层有野古草五节芒等。
(5)针叶林
大别山天然的针叶林主要有杉木林、马尾松林(海拔800米以下)、黄山松林(海拔800米以上),局部地区出现巴山林。针叶林中常常有一些阔叶树种伴生、如栓皮栎茅栗等。
动物
大别山位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区,其动物区系体现出强烈的过渡性。适宜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动生长和栖息提供了多样化条件,大别山区陆栖脊椎动物26目65科200多种。
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1种。两栖动物的分布型主要为南中国型,共计11种,如东方蝾螈、中华大蟾蜍等。另有东洋型5种、季风型3种、局地型和东北-华北地区型各1种;动物区系主要为华中区,共计19种,另有华南区13种、西南区11种、华北区6种、东北区4种、蒙新区3种和青藏区2种。
爬行纲2目8科32属35种。爬行动物的分布型主要为南方地区型,共计22种,如王锦蛇铅山壁虎等。另有东洋型5种、季风型3种、东北地区华北型1种和古北型1种;动物区系主要为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分别为32种、29种和17种,另有华北区12种、东北区7种、蒙新区5种和青藏区1种。综合来看,在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型中,南中国型占绝对优势,为58.9%。
鸟类283种,隶属18目66科170属。鸟类区系以古北界鸟种所占比例较大,但就繁殖鸟类来看,东洋界鸟种所占比例较大。雀形目鸟类占绝对优势,共计148种,占总数的52.3%,非雀形目鸟类共计135种,占总数的47.7%。在283种鸟类中,共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有白冠长尾雉青头潜鸭等。其中黑鹳白鹳丹顶鹤白头鹤仅在迁徙季节在大别山区大型河流浅滩和沟谷地带作短暂停歇和能量补给;中华秋沙鸭冬季在大别山区河流中有少量的越冬种群,常与普通秋沙鸭混群栖息,白肩雕偶见于山区大型水库周边,金雕偶见于山区林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9种,较为常见的是黑鸢。此外,该区另有180种鸟类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动物名录)。
据不完全统计大别山区内有兽类7目18科4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兽类2种:豹和原麝;国家II级保护兽类4种:穿山甲、豺、水獭亚科小灵猫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大别山在新石器时期已经有了人类活动,仅驻马店市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便有驿城区杨台寺遗址、西平县董桥遗址、驿城区台子寺遗址、汝南县天堂寺遗址4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另有33处属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到夏商周之际,驻马店市为河南省之域,方国林立,据现有史料已知,驻马店市境内曾经封立有西陵(今西平县西部)、柏(今西平县西部)、房(今遂平县)、挚(今平舆县南部)、蔡(今上蔡县大部、汝南县北部)、沈(今平舆县北部)、江(今正阳县南部、确山县南部)、道(今确山县、驿城区)、吕(今新蔡县中南部)、比(今泌阳县)、繁(今新蔡县北部)、郁(今上蔡县)12国。春秋战国时期,大别山区主要为楚国疆域,秦设郡县,属衡山郡。唐朝时期隶属淮南道,两宋时期属淮南西路,元代属江南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明代时按照“山川形便,犬牙相入”的原则划分行政区。明初大别山地区分属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和南直隶安庆府、庐州府管辖,基本上奠定了大别山地区的行政区划格局。清代大别山地区行政区划格局正式形成。
交通建设
铁路:基本形成以京广高铁、商合杭高速铁路京九铁路、沪汉蓉城际、郑阜高铁、阜六铁路宁西铁路等为主骨架的铁路网。2020年,铁路营运里程为314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003公里,铁路网络覆盖大部分县城。
公路:2020年,区域公路总里程18.3万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里程2.2万公里,农村公路达16.9万公里。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里程4031公里,覆盖区域所有县城。高等级公路广泛连接乡镇、旅游景区等主要经济节点,普通国省干线中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71%。
水运:以长江淮河干流航道和皖河华阳河淠河洪河汝河内河支流航道构成的航道网络基本形成。内河航道里程为3329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639公里。重要内河港口主要分布在长江航道,拥有六安市安庆市武汉市阳逻)和黄冈市等港口。港口总泊位为221个,千吨级及以上泊位数164个。
民航:拥有安庆天柱山、信阳明港民用运输机场和随州厉山通用机场
水利工程
大别山区内较有代表性的水利建设为淠史杭灌区。淠史杭灌区是全国唯一跨省的特大型灌区,灌区灌溉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惠及人口约1300万。灌区以大别山区六大水库为主要水源,由3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组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工程体系,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产养殖和水利旅游等功能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大型蓄水工程:大别山区佛子岭镇、磨子潭、白莲崖、响洪甸、梅山、龙河口六大水库为灌区主要水源,总库容70.7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2.4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来水量(含水库下泄及至渠首区间)50.2亿立方米。
渠首引水工程:淠河灌区渠首横排头进水闸引佛子岭(含磨子潭、白莲崖)、响洪甸水库放水,设计引水流量300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660万亩,承担向六安市合肥市等城市供水任务。史河灌区渠首红石嘴进水闸引梅山水库放水,设计引水流量14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285万亩(指安徽省灌区,不含河南省)。杭埠河灌区渠首梅岭、牛角冲进水闸直接从龙河口水库引水,设计引水流量分别为50立方米每秒、55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分别为54.6万亩、100.5万亩。
中小型蓄水工程:灌区内部有中小型水库1200多座、塘坝21万多座,有效调节库容12亿立方米,现状总供水能力24.7亿立方米,年供水量约10亿立方米。
提水工程:灌区除利用蓄水工程自流引水灌溉外,灌区尾部抽水站可提周边河(湖)水作为补充水源。位于灌区边缘的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巢湖等建有外水补给站38处,外水补给流量109立方米每秒。
生态环境
山洪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本区山洪沟、泥石流沟、滑坡等分布广泛,密度大,活动频繁,常发泥石流面积占区域总面积30%,滑坡分布面积约占四分之一。特别是危害性较大的泥石流沟道有300多条,主要分布在城镇、村社分布相对集中的河流地带,对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根据区内1970-2009年发生的地质灾害调查统计,共发生地质灾害3307次,按灾害类型划分:滑坡956次,占28.9%;泥石流972次,占29.4%;山洪、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共1379次,占41.7%。
政府高度重视大别山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速进行。由于暴雨等气象条件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气象灾害预警十分重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组织下,依托气象、国土、水务、环保等部门建设的多种自然灾害监测站,发挥积极的预警作用,减轻了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此外,大别山区内的各地方政府普遍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或指挥部,分工协作,细化落实乡(镇)、村监测预警与防灾避险责任人责任制度,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和责任链条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建立普适型监测预警系统。大别山区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实现对直接威胁人员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全面监控。经过政府的综合治理,目前大别山区的地质灾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防治形势仍较为严峻。
水土流失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别山区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65%左右,水土流失轻微,生态环境较好,洪旱灾害较轻;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和六七十年代的“十年动乱”等,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平均下降到45%左右,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别山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与人类活动双重因素。降雨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大别山区降雨量大而集中,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能;岩石易崩解以及山高坡陡的地表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基础;植被覆盖率低且树种不合理,截流保土效果不好;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不断加剧:一是修建铁路及公路、采矿采石、城镇和开发区建设等开发建设项目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二是陡坡开垦、全垦造林和不合理的农业措施造成的水土流失。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后,各级政府逐步投入资金,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少。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大别山区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0502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30.5%。21世纪以来,国家对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越来越重视,投入资金也逐年增加。涉及大别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项目包括: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坡耕地综合整治、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等,此外,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大别山区水源涵养林土地整理、水库移民安置等项目中也有一定比例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和经费。2006年水利部发布的《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将桐柏大别山区列为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
2015年,由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中,将大别山区列为全国47个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之一。根据2017年的调查结果以及卫片分析来看,大别山区的水土流失总面积为9520平方千米。淮河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相较2020年减少了20.76平方千米,降幅为0.55%。其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面积分别减少15.62、0.71、4.02、0.15、0.26平方千米。
相关文化
楚文化
大别山自中原地区先秦时期就拥有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它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与楚蛮土著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内容上丰富多彩,青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老子哲学等等都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信阳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区域,它曾一度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吴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重要地段,其文化特点个性鲜明、新旧杂陈。春秋早期以前,信阳地区分布着不同族属、不同文化背景的息、弦、黄、蒋、蓼等小国。随着楚国逐个覆灭这些小国,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东夷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该地区的相互交流更加频繁。春秋晚期,楚国与吴国沿淮河流域的争夺战打响,信阳又成为楚吴文化交融之地。时至战国,信阳楚文化基本成熟,并影响至今。如楚文化中的“和合”观念,它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以及“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上,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质的和合精神。楚国第一名臣孙叔敖主张“上下和合”,倾力辅佐楚庄王成就大业,楚国兴修水利、轻徭薄赋,政通人和,逐渐走向国富兵强。楚庄王禁暴安民、止戈为武的军事思想是华族形成热爱和平这一文化传统的精神源泉,对中原地区古代传统军事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红色文化
大别山是中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所在地,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诞生了多只红色武装部队;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是新四军的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揭开中原逐鹿之战大幕的目的地。大别山先后出现了董必武、陈潭秋、张浩等许多著名的革命家,革命先烈的事迹至今仍在流传。
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一是规模大,根据鄂豫皖三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结合各地级市文物保护、规划服务部门统计数据,大别山区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共932处,在全国红色旅游资源中地位突出;二是类型多,大别山红色文化形成了以旧址建筑、战斗遗迹、名人旧居为主体,以红色歌谣、革命故事、烈士事迹等为辅,内涵极其丰富的立体资源结构。其中,旧址建筑612处,占比最高(65.67%),纪念馆37处,占比最低(3.97%);另外有两周王陵、墓碑131处(14.06%),战斗遗址86处(9.23%),名人旧居66处(7.08%);三是时间跨度大,各类红色文化资源纵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为国内少有。其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61处,土地革命时期528处,抗日战争时期117处,解放战争时期124处,新中国成立后102处,多为陵园、墓碑和纪念馆类;四是空间分布不均,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状态,大别山中部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多而东西部少。总体来看,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规模大、品位高、分布广、时空跨度长、类型多样的特征突出。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既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歌,又有红色文化相关的民舞,如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暴动歌》;民间舞蹈《天足舞》《大刀舞》;鼓书《王秀松大义灭亲》;民间器乐《我跟情郎带红花》《红军哥哥回来了》;楚剧《铜锣记》《英雄树》等。
大别山民歌
大别山民歌主要流行于安徽皖西地区,多以山歌、茶歌、秧歌、排歌、小调、劳动号子为主。大别山民歌在音乐上传承上古时期部落的民谣,曲调豪迈高亢;内容上时间跨度极大,有反映古代时期历史事件的民歌,也有体现近代时期革命、劳动、生活等发展面貌的民歌。如皋陶作刑、大禹治水、楚汉之争以及辛亥革命、红军起义等内容,最有影响的如《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革命歌曲唱遍全国。也有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六安社会风土人情与民俗等民谣民歌,《挣颈红》《慢赶牛》等传统曲调在当地影响深远。2008年,大别山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别山民歌以山歌为主要特点,从音乐风格和歌唱特点方面看,山歌常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其中,高腔“慢赶牛”和平腔“挣颈红”曲调尤其值得研究和传承保护。前者曲调高亢、嘹亮、激昂、奔放,音域宽,曲调进行往往跳动很大,节奏极为自由而富于变化;后者节奏较为自由,为大别山区农民驱赶牛群时即兴唱的一种较自由的歌调。
风景名胜
大别山区景观资源得天独厚,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更具有深厚的人文景观资源。其中,自然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国家级地质公园5个;人文类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6个;综合类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6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55个;红色旅游资源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个。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别山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2019年,大别山入选第三批国家森林步道。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黄冈市境内,处于华北地区板块和扬子板块的结合带,主脊呈北西一南东展布,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6'00"—115°21'44"、北纬31°00'00"—31°40'00",公园北接河南省信阳市,东连安徽省六安市,南与江西省九江市黄石市鄂州市隔江相望,西邻武汉市孝感市;公园分为三个园区:天台山园区、龟峰山园区、大别山主峰园区,公园总面积为409.22平方千米。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于2009年8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2012年通过评审验收,2013年正式揭碑开园,同年获得“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称号。
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商城县境内,由河南金刚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鱼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整合而来,地处豫皖两省交界的大别山腹地,东经115°17′20″―115°37′45″,北纬31°41′50″―31°48′32″,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06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257公顷,缓冲区面积2061公顷,实验区面积5282公顷。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过渡带森林生态类型和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7种,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0种,国家级珍贵树种15种,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59种,以该保护区或周边地区为模式种命名的特有种21种。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金寨天马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别山腹地,鄂皖两省交界处,有“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植物的王国、花的海洋”的美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1°10'~31°15',东经115°38'~115°47',天堂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北部边缘,植物地带性分布明显。既是许多南方植物种类的北界,又是一些北方植物分布的南界,因此区内植物种类多样,高等植物共有1881种,脊椎动物200多种。森林公园内还拥有云海、雪景、雨景、朝晖、晚霞、冰挂及其他天象景观,蓬莱云景、天堂朝晖、天堂晚霞、天堂雪霁等等都是森林公园的特色景象。
大别山烈士陵园
大别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原名岳西烈士陵园,2007年更名为大别山烈士陵园,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天堂镇。陵园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园内有大别山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红军亭、英雄群雕、百步台阶、烈士墓群等纪念设施和建筑物。烈士纪念碑高13.5米,意在纪念大别山区十三万五千英烈,正面镌刻朱德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的四周竖立着38根大理石立柱,喻示着岳西为国捐躯的3万8千英雄儿女。陵园是著名的请水寨所在地,红二十八军重建地以及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中心。陵园处于国家十二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百处经典景区之中,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独山革命旧址群
独山革命旧址群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苏维埃城老街,是安徽唯一完整保存着苏维埃时期集党、政、军、文化、教育、司法、经济于一体的县级机构旧址,独山红军时期革命旧址群由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成,即六安县苏维埃俱乐部旧址、独山暴动指挥部旧址、六安县赤卫军指挥部旧址、六安县中共六安县委和少共六安县委旧址、六安县政治保卫局旧址、六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六安县革命法庭旧址、六安县经济合作社旧址、六安县列宁小学旧址,九处革命旧址为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年的古建筑,素有“大别山区民居博物馆”之称。独山革命旧址群在2005年公布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100个经典景区之一。2006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被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旅游景区。2017年9月,独山革命旧址群获批安徽省教育厅第一批研学旅行基地。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新县城南凤凰山麓,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288亩,由主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英雄山、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四部分组成,是一座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与保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革命历史类博物馆。馆名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主展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鄂豫皖苏区将帅馆是全国唯一一座集中反映曾在鄂豫皖苏区战斗过的349位开国将帅事迹展馆;英雄山由入口广场、红旗飘飘雕塑、铁索吊桥、十亩桃园等组成;大别山国防教育园陈列有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模型机和已退役的坦克、火炮等兵器。目前,该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Dabie Mountains.Britannica.2023-04-22
大别山片区36县(市)名单.中国政府网.2023-04-22
大别山.《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04-22
地理位置.大别山主峰景区.2023-04-22
大别山线路入选“国家森林步道”.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023-04-23
走遍随州之河流.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4-22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23-04-22
别山湖游船.大别山主峰景区.2023-07-12
安徽省土壤分布规律.百度文库.2023-04-22
大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简介.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2023-04-23
大别山革命老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政府信息公开.2023-07-12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023-04-23
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29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名录(第1-7批).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2023-04-23
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商城县人民政府.2023-04-22
部分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2023-06-30
大别山烈士陵园.红色岳西网.2023-06-29
独山革命旧址群.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2023-06-29
欢迎光临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2023-06-29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位置境域
历史成因
碰撞成山
陆内造山
地理特征
气候
地质
地质构造
岩石地层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
能源矿产
地形地貌
水文
淮河水系
长江水系
湖泊
土壤
生物
植物
动物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交通建设
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
山洪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严重
相关文化
楚文化
红色文化
大别山民歌
风景名胜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
大别山烈士陵园
独山革命旧址群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