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利克斯·洛佩·德·维加·伊·卡尔皮奥(Vega y Carpio, Félix Lope de ,1562年11月25日-1635年8月27日),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作家,也是西班牙文学史上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在“袍剑喜剧”上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洛佩·德·维加出生于
马德里的一个工匠家庭,父亲去世后家境落魄。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创作天赋,十几岁就写出了第一个剧本。在亲友的资助下,洛佩·德·维加进入大学学习,1583年又跟随
西班牙军队前往海外。回国后,洛佩·德·维加与女演员伊伦娜产生了感情,但不久就因为写作一些抨击伊伦娜家族的诗歌而被流放八年。1588年,洛佩·德·维加在流放地与伊萨贝尔结婚,并加入了
西班牙“
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
英国。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远航,他于1595年回到
马德里,妻子去世后与胡安娜结婚。此后洛佩·德·维加受到了多次失去亲人和爱人的打击,出家当了修道士,最终于1635年去世。
洛佩·德·维加是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称为“西班牙戏剧之父”。他创作的剧本超过1800部,现存的有400多部,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剧本题材上,维加的剧作多表现社会政治,以及爱情和家庭生活。其代表作品包括《羊泉村》《最好的法官是国王》《奥尔梅多骑士》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562年11月25日,洛佩·德·维加出生在
马德里。父亲费利克斯·德·维加是一个刺绣工匠,母亲佛朗西斯卡·费尔南德斯·弗洛雷斯则出身于贵族家庭。洛佩·德·维加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在四五岁时就能阅读拉丁文和
西班牙文,还能够作诗。他到十二岁就写了4个
短剧,第一个剧作是《真正的情人》(已失传)。因为出众的聪慧,洛佩·德·维加得以在诗人、音乐家维森特·埃斯皮内尔办的学校学习,后来又在马德里教会学校学习修辞和语法。1577年,父亲费利克斯过世,家境落败,洛佩·德·维加投入阿维拉主教的门下做随从。在
主教的帮助下,他进入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大学学习,但没有取得文凭(一说是由于爱情纠纷中途离校)。
虽然经历坎坷,但洛佩·德·维加始终坚持文学创作。读完大学后,他为了维持生计来到纳瓦斯侯爵门下当差。21岁时,洛佩·德·维加又加入了进攻
亚速尔群岛的
西班牙军队,不久返回
马德里。此时洛佩·德·维加已经在剧坛崭露头角,获得了一位剧场经理的赏识,爱上了经理的女儿、已婚的女演员伊伦娜·奥索里奥,并为她写下了大量抒情诗作。但当伊伦娜被富豪占有后,与洛佩·德·维加断绝了联系。他在愤怒之下用诗歌对伊伦娜和她的家族进行了讽刺,结果被控告诽谤,被宣判驱逐出马德里8年。
远征与归来
在流放地瓦伦西亚,洛佩·德·维加于1588年和权臣的女儿伊萨贝尔·德·乌尔比娜结婚。新婚后几天,洛佩·德·维加就参加了
西班牙“
西班牙无敌舰队”,出征
英国。“无敌舰队”与英国舰队在
英吉利海峡发生了战斗,经过七天激战落败,返航途中又遭遇风暴,几乎全军覆灭。洛佩·德·维加在海上漂流了几个月,幸运地存活了下来。即使身处险境,他也没有忘记创作,构思出了著名的抒情长诗《安赫利卡的美丽》。
1588年12月,洛佩·德·维加回到了西班牙,与妻子伊萨贝尔前往
巴伦西亚居住。在巴伦西亚,他结识了弗朗西斯科·卡雷加等钟爱舞台艺术的作家,并开始创作喜剧。洛佩·德·维加还与导演加斯帕尔·波雷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通过与他的合作在当地赢得了大剧作家和大诗人的名誉。1590年,洛佩·德·维加带着伊萨贝尔迁居
马德里附近的托莱多,先后效力于几个公爵。在公爵府安定平静的环境中,洛佩·德·维加得以发挥他的艺术才能,创作出了田园小说《阿卡迪亚》。
家庭变故
1594年,伊萨贝尔难产去世,孩子也未能保住,洛佩·德·维加因此受到沉重打击,第二年就离开了
巴伦西亚,返回马德里。在马德里,他先后与安东尼娅、胡安娜和米卡埃拉等人交往,并于1596年与胡安娜结婚。婚后,他担任贵族的秘书、顾问等职位,同时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被西班牙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称为“自然界的精灵”。他创作出了剧本《朋友们的考验》《谨慎的女猎人》、诗集《谣曲总集》《抒情诗集》等作品。然而在1612年,第二任妻子和儿子相继离世,洛佩·德·维加心灰意冷,决定皈依宗教,并在两年后接受了神职,成为了牧师。亲人的逝去和身份上的转变并没有使他停止写作,维加的一批重要作品在此后问世,包括其代表剧作《羊泉村》、袍剑喜剧《傻大姐》、荣誉剧《最好的法官是国王》、
民俗音乐剧《奥尔梅多骑士》等。
晚年生活
洛佩·德·维加成为牧师后,还维持着浪荡的感情生活。他与赫罗密娜、露西亚等人恋爱,并在1616年与比他小三十岁的玛尔塔·德·奈伐瑞斯展开了人生中最后一段恋情。1632年,玛尔塔突然双目失明,又患上了
精神分裂症,不久就去世了。接着洛佩·德·维加的女儿与情人私奔,也离开了他。难以承受多重打击,年迈体弱的洛佩·德·维加最终于1635年8月27日在马德里逝世。
洛佩·德·维加在晚年仍然笔耕不辍,几乎每年都发表一部以上的作品。1627年,洛佩·德·维加因叙事诗《悲恸的王朝》受到罗马教皇的嘉奖,获得了
马耳他勋章。他亲自编排了20卷戏剧集,去世后他的女婿编印了另外5卷,这25卷戏剧集共收录了462部剧本和48部宗教
短剧。
人物作品
剧作
诗歌
小说
以上参考文献均来自:
创作特点
在戏剧类型的选择上,维加的戏剧创作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其中袍剑喜剧的成就最高。这类喜剧的主人公一般都是身穿斗篷、腰佩宝剑的中下层贵族,因此得名袍剑喜剧。袍剑喜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表现轻松愉快和情节曲折的日常情境,涉及爱情、讽刺、心理描写等内容。如戏剧《傻大姐》,描写了由爱情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反映了
西班牙贵族社会现实和生活细节,塑造了聪慧、独立、勇于反抗的青年一代形象。
维加在创作上表现出戏剧化、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他善于制造悬念和骤变,以
偶然性的戏剧情节推动事件发展,在冲突和矛盾当中慢慢揭开谜底,引起观众的兴趣。例如在《塞维利亚之星》中,通过戏剧情节上的转折,昏君幡然悔悟、矛盾得以化解,最终达成了美好结局。此外,维加的戏剧以三幕剧为主,经常在戏中穿插歌舞和
短剧,将具有西班牙民族特色的诗歌格律和人物语言置于舞台上,增强了戏剧表现力。
在维加的许多重要作品的主题表达中,普通百姓往往比贵族更具有智慧和道德品质。在剧本《羊泉村》中,他根据史实描写了羊泉村群众反抗领主压迫的故事。剧中的封建领主等贵族形象劫掠妇女、无恶不作,激起了村民的愤怒,最终被群众冲入城堡打死。洛佩·德·维加描写村民为了维护自己权益所进行的正义斗争,赞颂人民的战斗性和优秀品德。他对普通人民的重视,被认为是向戏剧民主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创作思想
洛佩·德·维加在1609年发表的长诗《喜剧创作新艺》(或译《当作创作戏剧的新艺术》)中,对自己的戏剧创作理念进行了总结。他分别阐述了戏剧创作、出版和演出的重要性,提出适应观众需求的不断变换题材、更新故事的创作方式。他主张“模仿真实”的
现实主义观点,重视剧本中韵律、诗节与剧情的相互配合。比如,洛佩·德·维加会在描写独白时采用十四行诗,而在恋爱场面采用四行诗。在戏剧形式上,维加放弃了传统的五幕剧,而使用三幕剧的形式,并奠定了三幕剧在剧坛上的主流地位。他大胆地对古典戏剧进行革新,摒弃了僵化固定的“三一律”(指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将抒情与叙事成分、悲剧与喜剧风格融合,成为了
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创始人。
贡献与影响
洛佩·德·维加从理论与实践上,对西班牙传统戏剧和欧洲古典戏剧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把戏剧从高雅艺术转变为民族艺术,创造了真正的民族戏剧、人民的戏剧。他的袍剑喜剧丰富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表现形式,继承了西班牙戏剧中的优秀传统,又形成了具有发展性和突破性的戏剧新艺术,为西班牙民族戏剧确立了崭新的艺术形式,也为欧洲戏剧乃至世界戏剧的民主化树立了典范,深刻影响了戏剧的发展与繁荣。
维加作为剧作家和诗人的才能还超出了文学领域,他为贫民百姓而进行创作,宣扬荣誉和美德的
人文主义理想。他的作品不仅以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观众,而且还成为挑战社会规范和揭露社会矛盾的有力工具。通过他的戏剧和诗歌,维加无畏地抨击了他那个时代僵化的等级制度,批判了延续不平等和不公正的腐朽体制。他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
爱国主义共鸣,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的爱。
人物轶事
洛佩·德·维加曾与一位著名喜剧家合作过一部三幕喜剧,他们商定好每人在两天内写完一幕,第三天合写第三幕。第三天时,这位作家在半夜两点起床开始写作,一直写到中午十一点,完成了他的部分。当他找到洛佩·德·维加时,却发现对方悠闲地在花园里赏景。原来洛佩·德·维加从早上五点开始,花了五个小时就写完了剧本,还写了一封53行韵句的信,做完了一些杂事。洛佩·德·维加的创作天赋由此可见一斑。
后世纪念
1862年,为庆祝洛佩·德·维加诞辰三百周年,
西班牙学术组织“Real Academia Española”收购了维加晚年在
马德里的故居,并计划改造成博物馆。该展馆于1935年向公众开放,同年成为受保护的历史文化纪念建筑。
位于西班牙
塞维利亚的洛佩·德·维加剧院,是以这位西班牙戏剧之父的名字来命名的。它建成于1980年,用于举办戏剧表演、音乐会、节日展览等活动。
为了纪念维加对戏剧的贡献,“洛佩·德·维加奖”会在每年颁发给西班牙作家,以表彰他们在戏剧、诗歌、小说上取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