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医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药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妇幼保健医学主要研究妇幼保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妇女和儿童的保健管理、计划生育等,其中妇女保健包括婚检、产检、高危孕产妇的监控、
生殖健康的宣传等,儿童保健包括了儿童体检、疫苗接种、体弱儿的监控、新生儿筛查等。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妇幼保健机构、医学科研机构及在卫生行政部门从事保健、预防、科研、管理、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妇幼营养、妇幼常见病预防宣传等工作。
专业发展
2012年,国家教育部将妇幼保健医学增为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本专业以儿童生长发育年龄特征和妇女生殖生理特征为基础,以妇女儿童为服务对象,以保健为中心,综合运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
管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本专业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和拓展教育课程五大课程模块,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妇幼保健特色教育,施高素质人才培养。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妇幼保健医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知识、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集临床诊疗、疾病防控、卫生保健技能为一体,能从事妇幼保健和妇产科、儿科常见病的预防,能在妇幼保健、医学科研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从事预防、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
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及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妇幼卫生管理和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的能力以及妇幼健康的调查研究、临床试验及科学评价的能力。
课程体系
本专业由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连那个部分组成。依据预防医学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以及预防医学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在确保本专业必需的主干学科、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制订课程计划要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本专业实验课程的学时数隶属于上面提到的临床基本知识技能以及预防医学专业技能部分,如医用化学、医用物理、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等,须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基础医学课程实验,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实习,病原生物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化学、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实验等。
毕业写作
本专业学生学分、学时、毕业条件的要求1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总学分约为230学分,必修课程为195学分,选修课程为35学分。专业精神与自然、人文素养类课程为60学分(约占总学分26%);医学基础与临床类课程为70学分(约占总学分30%);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为75学分(约占总学分33%);集中实践环节为25学分(约占总学分11%)。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妇幼保健医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妇产科学、
小儿科、内科学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妇幼保健机构、医学科研机构及在卫生行政部门从事保健、预防、科研、管理、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妇幼营养、妇幼常见病预防宣传等工作。
师资队伍
学校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和监督教师有效履行教师职责,有明确的师资政策并能有效执行,保证教学、科研、服务职能的平衡,必须建立教师直接参与教育计划制订和教育管理决策的机制,使教师理解教学内容和课程计划调整的意义,必须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证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明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
教学条件
本专业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有可靠的经费筹措渠道。教育经费投入应逐年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必须保证教育计划的完成。依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教育预算和资源配置的责任与权力,严格管理教育经费必须有足够的满足预防医学教学用的基础设施(包括各类教室及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室、基础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临床示教室、临床模拟技能实验室及设备、预防医学相关实验室及设备、教学考核设施、图书馆、信息技术设施和互联网接入、文体活动场所、学生公寓等),供师生的教学活动使用,对基础设施定期进行更新及添加,确保教育计划得以完成。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妇幼保健医学.www.gaokao.cn.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