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厄普代克
美国当代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年3月18日——2009年1月27日),美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兔子四部曲”(《兔子跑吧》《兔子富了》《兔子歇了》《兔子归来》)、“红字三部曲”(《全是星期天的一个月》《罗杰的版本》《S》)、《马人》等。
1932年3月18日,约翰·厄普代克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城——里丁,受母亲影响,喜爱读书与创作,自中学起就常常给当地报刊撰文。1954年哈佛大学毕业后,约翰·厄普代克成为《纽约客》专栏作家,后辞职专心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约翰·厄普代克受索伦·克尔凯郭尔和神学家卡尔·巴特影响,在众多作品中展现对于宗教的态度和思考。1960年,约翰·厄普代克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兔子,跑吧》出版,这一小说奠定了约翰·厄普代克当代美国小说家的重要地位,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发展,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创作也有所转变,他的小说着重描绘精神的空虚和堕落。70年代,约翰·厄普代克继而关注重大历史问题。20世纪80年代,约翰·厄普代克的作品反映出美国浪漫传奇的传统。约翰·厄普代克的作品《兔子富了》(1981)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图书奖、全国图书批评家奖,《兔子歇了》(1991)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文学“豪威尔斯奖”。2009年1月27日,约翰·厄普代克因肺癌马萨诸塞州贝弗莉庄园去世,享年77岁。
约翰·厄普代克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一生创作长篇小说29部,短篇小说集13部,诗集9部,散文集8部,艺术评论集3部,他是出色的小说家、诗人,也是文学批评家、艺术评论家。约翰·厄普代克在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关注现实,被誉为“具有美国中产阶级风尚的经典性史诗作品”。
人物生平
成长经历
1932年3月18日,约翰·厄普代克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城——里丁。
约翰·厄普代克的家族里多为虔诚的路德教派信徒。约翰·厄普代克是家中独子,其父亲卫斯理(Wesley R.Updike)曾经是工人,后来担任高中的数学教师,并在教堂内兼职。约翰·厄普代克的母亲琳达·格雷斯·霍耶(Linda Grace Hoyer)具有艺术才华,擅长写作,为美国刊物《纽约客》的撰稿人。
小时候,约翰·厄普代克口吃,且有银屑病,因此不愿意与人有过多往来,安静的约翰·厄普代克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约翰·厄普代克热爱推理小说,最喜欢的作者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母亲的熏陶下,约翰·厄普代克尝试写作以自娱自乐,在中学的时候,厄普代克常常给当地的报刊撰文、配图。
1950年,约翰·厄普代克考入哈佛大学,主修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先是为《哈佛讽刺杂志》创作漫画及稿件,后成为该杂志的主笔。1953年,约翰·厄普代克与牧师的女儿玛丽·潘宁顿(Mary Pennington)结婚,并生有两儿两女。
早期写作
在哈佛读书期间,有一批文学名流亲临讲坛,如T.S.艾略特、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等,这对作为文学专业的约翰·厄普代克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经验。厄普代克也曾在《哈佛学报》发表文章来回忆这段美妙时光:“文学成为时髦,流行音乐听帕蒂·佩姬佩里·科莫,电影看多丽斯·戴和约翰·韦恩,青年文化是那种发生在夏令营的事——如果要说什么地方的话。”从哈佛大学毕业这年,约翰·厄普代克在《纽约客》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短篇故事《来自费城的朋友》
1954年,约翰·厄普代克获得奖学金,来到英国牛津大学拉斯金学院学习绘画,为期一年。在学习期间,他与美国散文家、《纽约客》杂志编辑埃尔文·怀特相识,为后来在《纽约客》担任作家奠定基础。
这年夏天,约翰·厄普代克一家回到纽约曼哈顿。在E.B.怀特的积极举荐下,他在《纽约客》杂志“城中话题”一栏担任专职作家,发表了众多短篇小说、抒情短诗以及幽默散文,这一经历影响了约翰·厄普代克写作的内容、语言风格及叙述方式。然而,在这里他对纽约的社会和文学圈层感到失望,他认为,近三十年来的作家失去了使命感使得自身地位大不如从前,对此厄普代克深感痛心,且开始担忧自己的事业就此停滞不前。同时,约翰·厄普代克的宗教信仰受到冲击,产生精神危机。
黄金时代
1955年,约翰·厄普代克搬到马萨诸塞州的依普斯维奇,并放弃《纽约客》的工作,专心投入创作。1959年,约翰·厄普代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贫民院义卖》发表。这部小说反映了美国社会工业化进程中传统观念及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一经出版,便获得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20世纪60年代初,约翰·厄普代克开始大量阅读卡尔·巴特神学著作。1960年,约翰·厄普代克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兔子,跑吧》出版。约翰·厄普代克通过小说主人公哈利的逃亡故事,反映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以及时代背景下个人的苦恼与焦躁。这一小说奠定了约翰·厄普代克当代美国小说家的重要地位,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在该书出版后的三十年中,约翰·厄普代克创作完成“兔子四部曲”,即每十年写作一本“兔子”小说。它们分别是《兔子归来》(1971)、《兔子富了》(1981)、《兔子歇了》(1991)。“兔子四部曲”描述了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涉及越南战争、登月、冷战等。在《纽约时报》2005年最近二十五年最佳小说评选中,“兔子四部曲”位列第二。其中,《兔子富了》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图书奖、全国图书批评家奖,《兔子歇了》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文学“豪威尔斯奖”。
约翰·厄普代克着重通过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描写,探讨当代美国中产阶级在信仰、性爱、文化、婚姻等多个层面所面临的困境。1963年,约翰·厄普代克出版第三部长篇小说《马人》,该书讲述了中学教师乔治·卡德威尔三天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的挫折。该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因为这部作品,约翰·厄普代克当选为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委员,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委员。1968年,约翰·厄普代克又发表长篇小说、《马人》续篇《在牧场》,以及《夫妇们》。1968年,他因《夫妇们》中的性爱描写饱受争议,首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因为约翰·厄普代克对美国中产阶级的风俗生活进行刻画和描绘,也被称为二战后美国风俗作家。
20世纪70年代,约翰·厄普代克继而关注重大历史问题,如《政变》是非洲库施共和国独裁者流亡国外的回忆录。
1976年,约翰·厄普代克同妻子玛丽离婚,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曾是约翰·厄普代克重要的创作题材来源。如短篇小说集《遥不可及》便是厄普代克夫妇婚姻和家庭经历的真实写照。《夫妇们》《嫁给我吧》也取材于此。1977 年,他与比他小7岁的马莎·伯恩哈特(Martha Bernhardt)结婚。
20世纪80年代,约翰·厄普代克的作品反映出美国浪漫传奇的传统。约翰·厄普代克1986年创作《罗杰的梦想》,1984年创作作品《伊斯特威克的女巫们》,将玄学神秘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充盈着怪诞的氛围。1982年,约翰·厄普代克凭借《兔子富了》第二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晚年与逝世
约翰·厄普代克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2008年,约翰·厄普代克的第23部小说《东镇女巫》成为他的绝笔之作。
2009年1月27日,约翰·厄普代克因肺癌马萨诸塞州贝弗莉庄园去世,享年77岁。
人物作品
代表作品
“兔子四部曲”
“兔子系列”分别是长篇小说《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兔子富了》《兔子歇了》。自1960年至2001年,约翰·厄普代克每十年创作一本,以主人公哈利的故事反映了美国四十年的社会变迁,被认为是约翰·厄普代克的优秀代表作。
《兔子,跑吧》中,哈利外号“兔子”,26岁,身高190厘米,在学校时是篮球明星,毕业后在一家商店做推销员。妻子酗酒成性,他感到生活枯燥无味。在和妻子吵架后,他与妓女卢丝·李旺纳德同居,虽然妻子分娩时二人和好,但妻子不肯与哈利同床,哈利愤然溜走。妻子因醉酒溺死婴儿,“兔子”哈利十分震惊,却继续与卢丝鬼混。卢丝怀孕,哈利因不愿承担责任再次溜走。
兔子归来》描写哈利十年后回家与妻子讲和,老实待在“窝”中。但妻子离家出走寻找情夫。结识了十八岁姑娘吉尔并与之同居,吉尔又将越南战争老兵斯基特带回家中,三人同住。因斯基特引诱哈利吸毒、参加政治活动,二人关系密切,左邻右舍十分愤怒,放火烧了房屋,吉尔被烧死。此时,哈利的妻子返回家中,二人和好,哈利安心待在“窝”中。
兔子富了》中的哈利已经四十六岁。他出了车祸、让女友怀了孕,并怀念死去的女婴及情妇吉尔。哈利投靠岳父,当上了丰田汽车的推销员,并发了大财,但思想却愈发悲观。他的儿子尼尔森私生活混乱,并逃避当私生子父亲的责任。
兔子歇了》讲述哈利发财后,和妻子移居佛罗里达州州并计划开办高尔夫球场、赌场或超市。洛克比空难令哈利震惊,儿子尼尔森吸毒被警察送入戒毒所,他和妻子赶去救尼尔森。哈利再次背叛家庭,与儿媳普鲁私奔。最后,他突发心脏病,在曾经大出风头的篮球场上结束了他的一生。
“红字三部曲”
除了“兔子四部曲”外,“红字三部曲”也是约翰·厄普代克围绕美国主题创作的作品,该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都取自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红字》中的人物。
1975年,约翰·厄普代克发表《全是星期天的一个月》,属于日记体小说,讲述了灵魂有难的马萨诸塞州神父因通奸而到亚利桑那州的汽车旅馆中闭门思过的故事。1986年的《罗杰的版本》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段讲述了倔强的哈佛大学神学博士罗杰试图将计算机系学生代尔的生活据为己有,但终归徒然的故事。1988年的《S》,则以书信体形式讲述了一位愤怒的主妇,出走至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隐修地,从而与清教传统和家长式社会抗争的故事。
《马人》
1963年,约翰·厄普代克出版此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借古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马的怪物的故事比喻主人公。主人公乔治·凯德威尔早年当兵,后又做过司机、跑堂、推销员等等职位,并自修完成大学专业课程,得以进入全国知名公司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出现,乔治·凯德威尔不得不在奥林格当乡村中学教员。他背负生活重压,饱受精神痛苦,在最后选择以自杀的方式,与儿子、与生活和解。
作品列表
创作特点
小说
神话隐喻
约翰·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马人》,故事的时间跨度虽只有三天,但作者通过神话原型的隐喻,使得普通人的生活添上了神话的色彩,从而建构出一个神话与现实相联结的世界,展现出荒诞滑稽却悲情的艺术效果。
在小说《马人》中,普罗米修斯神话下的马人喀戎与故事的主人公乔治·凯德威尔的经历合二为一,约翰·厄普代克借助神话故事比喻后工业文明社会中人的孤独与绝望,使得一个普通的故事有了更深层次的历史悲剧意义。乔治·凯德威尔在故事中是半人半马的形象,其上半身隐喻了生活的理想,这种理想飘渺而遥远;下半身是三个蹄子的马身,陷入泥淖,正如乔治陷入生活的困苦和惶恐之中。在神话的隐喻之中,该小说的主题得以形象化、深刻化。神话故事与现实世界交错,展现了历史的轮回,也得以更好展现“爱”的主题。
关注宗教
宗教是约翰·厄普代克小说中永恒的主题,从1958年《贫民院义卖》到1997年《走向时间的结束》,其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基督教,这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约翰·厄普代克有着路德教的宗教背景,祖父曾经做过牧师,此外,他在生活中颇受20世纪神学家卡尔·巴特的影响。
厄普代克笔下的人物虽故事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矛盾点:一方面坚定地信仰上帝;另一方面又做出有违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事情。在《兔子,跑吧》中,约翰·厄普代克将性和宗教体验相合,展现了世俗化的宗教。《兔子归来》中,哈利虽仍旧会向上帝祈祷,但没有了寻求意义的虔诚,只是为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目的。“兔子四部曲”展现了一种对造物主的世界的信仰和接受,也愈发掺杂了过多的自我意识。这是约翰·厄普代克现实观和宗教观的结合。在《圣洁百合》中,约翰·厄普代克展现了传统宗教信仰和现代科学的争辩,指出科学动摇了宗教的地位,宗教内部——一代牧师对宗教丧失了信心,同时发出疑问:“传统的上帝”垂垂老矣,美国人需要的新的上帝在哪里呢?通过本书,约翰·厄普代克展现了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变化轨迹,但纵使宗教变化,它仍然存在。
现实主义
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扎根于美国的现实背景。如“兔子四部曲”,《兔子,跑吧》反映了艾森豪威尔时期特色,《兔子归来》则主要反映了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特色,《兔子富了》主要反映了卡特时期特色,《兔子歇了》主要反映了里根时期特色。约翰·厄普代克把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写进小说,这赋予作品逼真的历史性。约翰·厄普代克在一次采访中说到:“在我的每部长篇小说里,精确的年份和历届总统都没有遗漏……我的小说表现出来的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比历史著作更具有历史感,正如考古学要比宣传战争和政府更迭的报道更具有逼真的历史性一样。”
兔子四部曲”以历史叙事的手法,全景式地描写了美国小城中产阶级地生存状态,展现了美国二十世纪50至90年代的社会变迁史。在其作品中,涉及到嬉皮士、越南战争、性解放、登月、能源危机、美日贸易战、艾滋病等等社会现实,展现每个时代的不同特征。
约翰·厄普代克的另一部作品《恐怖分子》同样以美国911事件为背景进行创作和加工,展现了一位中学生由单纯的美国青年转变为狂热恐怖分子的过程,展现了后“911”时代的文明冲突。
诗歌
约翰·厄普代克的诗歌语言特色在于押韵。他的许多诗歌对偶工整,喜欢用省略号、简化等形式。评论界依据他的诗集《栅栏里的母鸡和其他驯服的动物》(1958)认为他在诗句押韵中有很高的天赋。
此外,其诗歌思想特色在于理性主义和实验主义倾向。《卫报》称约翰·厄普代克的诗集《约翰·厄普代克诗选(1953-1993)》是近来少有的可读之作,意义明了,展开自然,读诗如文。其诗《中点》被认为是最具实验主义倾向的诗歌。约翰·厄普代克自称此诗是“对长诗传统样式的戏谑”,又是“对自我神秘性的郑重思考”。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在创作手法上,厄普代克对传统现实主义风格进行突破,积极尝试新的艺术形式。约翰·厄普代克的作品中体现了美国后基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红字三部曲”中,约翰·厄普代克从戏仿、文本碎片的运用等艺术手法层面对纳撒尼尔·霍桑的名著进行“后现代”重述。此外,约翰·厄普代克也常运用反讽的写作手法,以滑稽、荒诞的场景表达讽刺意味,用喜剧成分呈现严肃的主题。
在主题层面,约翰·厄普代克能够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发掘深层的含义,对笔下的人物保持不动情感的客观陈述。他也在文学文本中展开宗教、性、艺术的讨论,留给文学史丰富的话题。
社会影响
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被认为是“历史小说”,因为这可谓是一部完整的美国史,如其作品“兔子四部曲”、《圣洁百合》、《福特时代的回忆》等,都从历史的角度来描述美国社会,展现对于美国社会及问题的思考。约翰·厄普代克的作品,尤其是“兔子四部曲”,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变迁,其通过描写普通美国家庭的兴衰,有力抨击了美国当代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反映了美国社会中个人愿望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此外,其小说涉及宗教、婚姻、道德和信仰等永恒的社会母题,展现了社会中普通人、尤其是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百姓灵与肉、精神和物质、救赎和惩罚的矛盾,展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引人深思,具有现实意义。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批评家角姆斯·希夫评价约翰·厄普代克:“约翰·厄普代克写得最好的是关于美国的事。他使自己在这块大陆上伸展开来,尽可能地吸纳美国的人民、土地和历史,他是我们当代的惠特曼。就像那位来自布鲁克林区的诗人,厄普代克歌咏和吟诵美国,喜悦于它的肌质和外表,物体和姿态。就像惠特曼一样,厄普代克也是一位极其感性的作家,专注于这个真实可感的世界和来自人性本质的身体的欲望。”
厄普代克研究专家唐纳德·格雷纳认为约翰·厄普代克是“文学界的维梅尔”。
评论者埃里森·卢里将约翰·厄普代克视为“美国郊区”的契诃夫,认为约翰·厄普代克可以“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小事中发掘深层意义,在叙事上能对他笔下的人物保持一种不动情感的客观观察和精确描述。”
当代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思在得悉约翰·厄普代克逝世的消息后作出评论: “约翰·厄普代克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批评家,散文家和短篇小说作家,就像他的前辈,十九世纪伟大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一样,他是而且将永远是我们的国宝。”
学者约翰·斯坦纳评论“厄普代克的天才,在文学上,将他与霍桑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平齐是不会让人觉得惊讶的。”
负面评价
2008年,英国文学评论》杂志针对厄普代克在“现代文学中粗鲁、不得体或荒谬的性描写段落”,授予他“糟糕的性描写小说终身成就奖”。
2000 年,评论者詹姆斯·伍德在一篇评论中指出:“厄普代克称不上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其原因不在于其叙事技巧,而在于缺乏一种对主题开据的冒险精神,尤其表现在对宗教主题的处理上,他保守的宗教立场阻碍了他艺术的发展。”
大卫·沃尔什也指出,“厄普代克局限于他艺术技巧的探索,对于时代主题的探索和表现缺乏一定的自觉意识和洞察力。”
埃德尔斯坦评价说“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现在所处的困境,也要同时提供一种能激发摆脱这种困境的信心和途径,哪怕是一种尝试和建议也好。而在《兔子跑吧》小说中,后者的缺失会让读者陷入困惑和绝望之中。”
在各种各样的文学批评中,最为严厉的是指责厄普代克小说“无话可说”,评论者Norman Podhoretz指出厄普代克拒绝处理小说中提出的问题,也不愿冒风险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其原因在于厄普代克自身压根就没有什么思想可言,并批评厄普代克沉浸在自己的早年生活经历的自恋式回忆当中。
对此批评,厄普代克在《作家应当做演讲吗》(“Should writers give lectures?”)直接给予回答和反驳。他认为:“美国社会把通过演讲向人们宣导某种正确价值观的社会功能赋予给一个作家,从而使其披上教师或名人的外衣,这其实是对作家这个群体和社会身份的一种错误定位。”此外,他还用螺丝刀和刀子的例子做喻。他认为让作家去做演讲,正如用刀子去旋转螺丝,虽能勉为其难地凑合,但也会损坏刀子本来地功能。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文学观念——“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不是直接对世界发表看法,而是作者心中另一个世界的映照。”
相关研究
英文研究专著
中国研究专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成长经历
早期写作
黄金时代
晚年与逝世
人物作品
代表作品
“兔子四部曲”
“红字三部曲”
《马人》
作品列表
创作特点
小说
神话隐喻
关注宗教
现实主义
诗歌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社会影响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相关研究
英文研究专著
中国研究专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