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
戏剧与影视学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具备戏剧和影视方面的理论研究、评论、编辑和艺术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各大剧院、电视台、电影厂或文化管理机关等部门从事理论研究、编审和文化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也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是戏剧与影视领域里不可或缺的人才。
专业发展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教育部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予以公布。同时,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基础上,增补了近年来批准增设的目录外新专业,形成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其中戏剧教育专业于2018开设,专业代码130313T。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坚实的戏剧学基础理论、厚实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创作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创作、制作、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等多方面工作,是戏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
知识要求
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哲学、美学、宗教、文学、社会学和艺术学等基本知识,具备对艺术与文化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同时,学生应该牢固掌握本专业类的基础知识,并将其相关理论较为熟练地运用于艺术实践中,包括戏剧表演技巧、场景设计和音乐灯光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三大模块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基础课程,如艺术概论、美学和中外文学史等;专业基础课程则包括各专业领域相关的基础课程,如戏剧影视作品分析和戏剧理论与批评等;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涵盖技能训练和实践项目,如表演训练和毕业创作等。总体上,课程设置应该层次递进、结构合理、彼此支撑,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同时,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的1/2。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各高校应该设计循序渐进、从理论到实践、最终以创作实践检验培养成果的课程模块,并鼓励跨院系、跨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逐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毕业写作
毕业论文(设计)应选取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题目,融合专业理论、个人兴趣、艺术实践等方面。撰写时需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或解决相关问题,并符合各专业要求。同时,应有指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并在选题、开题、撰写和检查等阶段加强指导。最终毕业论文或设计占总成绩的70%,而毕业创作总结则占30%。具有一定创新性、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指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该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选择戏剧与影视学、数字艺术、戏剧戏曲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编剧编导、文案策划、影视策划和表演老师等职业。也可以报考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广州铁路公安局等相关公务员岗位。
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队伍应根据专业培养需要确定,其中专任教师不得少于7人、鼓励聘请行业专家。50%以上要求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年龄梯队层次应合理均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技能和创作能力。同时,强调实践导师的作用,鼓励聘请德艺双馨的校外艺术家担任教师或客座教授。
教学条件
高校信息资源建设应与专业建设相匹配,建立信息研究中心,并保证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提供足够数量和功能的教学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各种专业教室,尽可能设置专门剧场满足舞台展示需要。保障所有需要实习的学生使用空间和设备的时间不少于教学时数要求,开展校内外实习实践活动以提供实践平台。应充分保证戏剧类本科专业教学的经费需求,使用教学经费时应向教学一线倾斜,不得挪移用于其他用途。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3中国大学戏剧教育专业排名(研究型/应用型),A++档次的学校2所,A+档次的学校1所,学校排名依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