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工商管理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通过教授管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基础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知识,传授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工具方法与技能,培养专业化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毕业后可面向招聘专员、人力资源开发、员工考核等。
专业发展
1998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中,劳动经济(部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专业合并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代码更改为110205。2012年,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被划入工商管理大类,专业代码由110205更改为120206。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门类和学科代码,保持了2012版本的规定,未做改变。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理念,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方法,熟悉中国情境并拥有国际视野,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丰富、创新创业敏锐,具备数字化思维和领导力以及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卓越追求、卓越能力的复合型卓越人才。
知识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要求上要求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等,并具有一定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工具方法与技能的能力。
课程体系
该培养体系的核心课程主要由二个模块构成,分别为主干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该专业须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学分应不低于总学分的 15%。
毕业设计
该专业应加强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导向,要求鼓励学生采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管理实验、创业模拟等多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
师资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与结构应与本专业办学目标、特色相适应。该专业90%以上的教师须获得管理学相关的学位,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不低于 80%,拥有高级职称 (含副教授)及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 30%,外校毕业教师的比例不低于 30%。
教学条件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校需要有充足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具有一定数量与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音像资料和数字化资源,并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需要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和专业实验室。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考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硕士学位。
就业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可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招聘专员、人力资源开发、员工考核、员工培训、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
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9所,评级A的学校共有39所,其中评级A+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7所,A+档次的学校8所,学校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8所,等级5★的学校13所,其中等级5★+学校的排名依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