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美术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以修复技能为核心,建立结合现代科研、传统工艺技术以及修复技术的学科体系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毕业后可进入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等知名院校继续深造,也可从事考古专家、博物馆文物管理员等工作。
专业发展
教育部在2016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7〕2号)中,公布了《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内容里将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作为新增审批本科新专业,学科门类艺术学,专业类别归属于美术学类,专业代码为130409T。目前有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青岛电影学院等院校开设该专业。
培养标准
文物保护与修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掌握美术学、文物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文物基础知识、成熟的文物保护修复技艺,能够独立进行书画修复、古籍修复、陶瓷修复、修复方案编写、美术编辑、流行趋势预测及研究、文物展品的策划与展示设计、文创艺术品设计与制作的能力,能够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课程体系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课程体系属于美术学类大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个部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人文素养通识类课程、基础理论类课程等;专业基础课程包含造型基础课程、技法与材料课程等;专业核心课程则主要包括书画装裱技术、古籍修复与装帧技术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实验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实践课程(含实验室课程),另一部分是统一安排的实践教学时段,一般为12周,主要是通过学生写生、文化考察、社会风等方式,以个人的鲜活感受和独特视角获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素材。通过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安排,培养学生的上手能力、创新思维,提高创作水平,其课程考核也主要是检验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
毕业写作
实验艺术专业的毕业写作一般由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毕业创作可以在二、三年级创作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包括选题、中期检查、导师指导、毕业展览等环节。美术类专业毕业创作必须在具有创作经验的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立创作主题、媒介与形式,进行创作,完成作品,并参加毕业展览。毕业论文包括开题、指导检查、答辩、评定要求等。毕业论文必须紧密联系学生自身创作实践,是对毕业创作的理论或应用的原创性陈述。毕业论文分三个部分:首先有针对性地概述创作动机及行为形成的渊源,如与他人纵向的承继与横向的影响等相关问题,与媒介和技术手段的关系等问题;其次阐述自身处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最后总结解决问题的要点。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该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进入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中西绘画艺术、美术史论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考古专家、博物馆文物管理员、文物管理员、科学研究员等工作,也可报考北京铁路公安局、兰州铁路公安局等国家公务员单位。
师资队伍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实验艺术专业的师资队伍要求与美术学类类各专业要求相同。首先,师生比应符合国家高等学校课程的规定。其次,教师教学和研究成果包括教学研究、辅导和学生成果等需有一定数量的优秀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优秀论文、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等文献性内容;须有专业展览、获奖、研究创作、作品发表、艺术实践项目等非文献计量指标;须有与教学有关的学术交流、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条件
专业所在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须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首先,按专业规模配置相应比例的教室、实验室、工作室、展示空间、图书馆和资料室等,满足教学需求;有数字化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教学、实验设备等,且运行良好。其次,实验室建设应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理顺实验教学工作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实验队伍建设,保证实验室有效开放。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且与本专业类实践、实习课程目标相结合;具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大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艺术创作、社会服务、专业实习等活动。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为B+的学校共有2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3中国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排名(研究型/应用型),A++档次的学校3所,A+档次的学校4所,学校排名依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