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语言学是系统而科学地教授语言的本质、起源及运用的学科,学习现代语言学及心理、认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具有完备现代语言学知识结构的语言学专门人才和跨学科学科视野的、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可在人工智能、电子科技、互联网公司、编辑出版、医学病理、公安刑侦、语言文化相关政策管理部门就业。
专业发展
语言学专业于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于2020年2月21日公布的关于《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开设了新专业语言学专业,专业代码为0502100T,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以“语言学”为名设立本科专业,也是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语言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本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文学,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生毕业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与外国语言文学下的各语种专业不同,本专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培养目标与方案的跨学科性、毕业生就业与深造的时代性与灵活性。截至目前有
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院校开设了语言学专业。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创新技能的中国语言科学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在本科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本专业贯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努力使学生树立多学科共同研究语言的理念,要求其既掌握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也通晓与语言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特别是心理学、神经科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更掌握跨学科研究、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与技能,成为能适应各种(高科技)工作岗位、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新型语言学工作者。
知识要求
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
语言学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课程设置应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外语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构建,特别应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专业应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实习计划,确保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详细的内容和步骤、专业的指导和考查。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各专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各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订社会实践计划,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各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自身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国内外
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
毕业写作
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除翻译作品外,一般应使用所学外语撰写。各专业应制定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指导和答辩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质量规范,指导过程应以适当形式记录。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语言学系本科生未来可以通过保研、考研、出国深造等方式继续在语言学及语言学相关专业(如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人类学等专业)领域深造。
就业方向
语言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除了可以继续深造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还可以在人工智能、电子科技、互联网公司、编辑出版、医学病理、公安刑侦、语言文化相关政策管理部门就职。
师资队伍
外语类专业应有一支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应合理,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外籍教师。应用型专业应聘请行业指导教师。各专业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非通用语种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低于30%,各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教师素质专任教师应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履行相关义务;具有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外籍教师的聘任应根据岗位需要,达到上述条款中所有适用标准。
各高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通过学历教育、在岗培养、国内外进修与学术交流、行业实践等方式,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和研究能力。教师应树立终身发展的观念,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教学条件
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量和功能上应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9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生均图书不少于10册,并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图书和报刊;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拥有本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开发和运行网络课程的基础条件。
各高校应具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应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000元,并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高教学经费的投入。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3中国大学语言学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4所,学校排名依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