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YICHUN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
宜春市,是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建设单位,由
江西省教育厅主管。
宜春学院办学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时称宜春大学,1962年3月,改名为宜春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8月27日,建立江西省宜春医学专科学校;1985年2月,成立宜春农业专科学校;1979年创办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2000年1月,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建立宜春学院。
截至2024年3月,宜春学院占地面积约2000亩,拥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新校区3个校区,设立19个教学院,设置64个本科专业,其中有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有教职工1506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在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宜春学院位列第447名。
历史沿革
宜春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4月,成立宜春大学(县办),开设师范、工业2个专业,学制均为2年;1958年4月,决定将原南昌专区师专、医专、体专、萍乡师专、宜春县办大学、丰城县办大学合并成立宜春大学(由地区管辖),经省委批准,宜春大学于1958年6月10日正式成立,校址位于市区北门化成路,开设有中文、数理、生化、医学、体育5个专业,除医学学制3年和体育分2年制、4年制外,其余专业学制为2年,医学于1960年2月撤销,并成立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同年7月,数理专业分为数学、物理2个专业。
1960年9月,由宜春大学代为筹办中专性质的宜春科学技术学校、宜春文艺学校、宜春体育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学制均为三年,属宜春大学领导(后于1961年3所学校全部撤销);1961年4月,
宜春专区工专并入宜春大学,该校大专部成为宜春大学机械系,该校中专部成为宜春工业学校,附属于宜春大学,同年9月,宜春工业学校从宜春大学分出,单独设校。
宜春大学于1962年3月改名为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同时撤消机械系,同年6月,九江大学撤消,并入宜春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4月,经国务院文教办公室批准,撤消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并于同年9月,正式宣告撤消。1977年10月,经省委批准,在宜春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办起了江西师范学院宜春分院,次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宜春师范专科学校重新建立,设立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艺术(含音乐、美术两个专业)7个系8个专业,其中除体育、艺术专业学制2年外其余专业学制3年。艺术系于1981年停办,1984年创办政治教育系,1986年6月20日,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副地级建制单位,1987年学校设中文,政教,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7个系10个专业,学制均为3年。
宜春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9月25日,南昌专区医学专科学校成立,后于1958年12月改称为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校址设在
樟树市樟树镇的天主堂,次年6月10日,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宜春大学,设立医学科;1960年2月,医学科从宜春大学分出,成立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并从樟树迁往宜春,校址设在宜春中山西路滩下;1962年3月,中共宜春地委决定,撤消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其学生于7月,并入九江医专,同年10月,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宣告停办。
1978年5月29日,江西省委决定,建立江西医学院宜春分院,设医学、中医2个专业,学制均为3年,江西医学院宜春分院于1984年8月27日,改为江西省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同年9月14日正式挂牌,校址位于城西林桥;1986年6月20日,升格为副地级建制单位,1987年设置医疗,卫生2个专业,学制均为3年。
宜春农业专科学校
1958年8月,在
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的基础上,设立了南昌专区农业专科学校,校址位于
樟树市樟树镇,学制2年;次年6月,宜春地区农业合作干部学校、樟树农校、南昌农专三校合并,创办宜春农学院。宜春农学院于1960年6月迁往宜春县西郊新校址,宜春地区樟树农业学校仍在清江县原校址办学。1962年5月,宜春农学院撤销停办,更名为宜春专区农业干部学校;1968年4月,与中共宜春地委党校合并,成立宣春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并由原宜春农学院校址迁到宜春卫校办学。
1975年4月,在原宜春农学院址组建宜春地区五七干校,后于1979年4月撤销,复办宜春农业干部学校。1984年8月,经
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宜春农业干部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宜春农业专科学校,次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1986年6月20日,升格为副地级建制单位,1987年设置农学、畜牧兽医、园林、农经4个系5个专业,学制均为3年。
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
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始建于1979年,1981年9月4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1982年8月19日,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1987年设置有机械制造工艺学、工民建、汉语言文学、英语、财会、文秘、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等专业,学制为3-4年。
宜春学院
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组建宜春学院。2004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5年,被批准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07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
2015年,获批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批江西省唯一的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同年,获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201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建设学校”;同年,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宜春学院设立19个教学院,10大学科门类。设置64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宜春学院有拥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
硕士专业学位点:药学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伦理学、微生物与生物化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物遗传育种学
省级一流学科:药学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3月,宜春学院有教职工1506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40%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82%以上,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人选、省金牌教师,井冈学者,四个一批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80余人次。学校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仙辉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宜春学院有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省级一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3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示范课1门;建设有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第十七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1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对外交流
截至2019年3月,宜春学院与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外38所学校开展友好合作,2021-2022学年,宜春学院与俄罗斯萨马拉国立社会与师范大学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3所国外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截止2022年8月31日,宜春学院共有来自
巴基斯坦、非洲等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284人。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2月,宜春学院图书馆本部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3200个,馆藏纸质图书204.38万册(含教学院资料室15.71万册),电子图书142.4万册,电子期刊8.7万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16个。
学术期刊
宜春学院内有学术期刊《宜春学院学报》,《宜春学院学报》是由宜春学院主办的省级学术出版刊物,创刊于1979年,综合学术期刊,设有理、工、医、农、文、史、哲、经济、法律、教育、管理等11大学科门类方面的学术研究栏目,分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其社会科学版设有栏目“哲学与政治研究”“法学与社会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历史与文化研究”“语言研究”“文学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宗教研究”“翻译研究”;自然科学版设有栏目“理学研究”“计算机与工程技术研究”“医学研究”“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体育研究”“教学研究”“国家基金项目”(省优秀栏目)、“药物研究与开发”。2006年5月,《宜春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宜春学院有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6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文化厅重点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科技小院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宜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其它各类项目1500余项;获省级以上成果奖3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3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10余部;在生物医药、
美容医学、两系杂交水稻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校园文化
校徽
宜春学院校徽为圆形,外环以中、英文“宜春学院学院”组合。校徽内环由具象构成。具象组合是雄鹰、太阳、狂,它们结合在字母“Y、C”的组合上。“Y”是数字“1”(狂飚)与“C”的复线形状(鹰的形体)的构成体。Y、C是汉语拼音YICHUN(宜春)的缩写。
校旗
宜春学院校旗旗面为红黄绿三种颜色,旗上图案由校徽及校名组成;校名位于旗面中间位置,徽志位于旗面左上角;校名字体为毛体字。
校训
宜春学院校训为厚德、尚能、博学、笃行。厚德:出自《周易·坤卦》,意在重视人的德育修养,倡导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尚能:尚,掌也,意在倡导师生员工都要崇尚能力,掌握能力;博学:出自《论语·子张》,意在倡导师生员工都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精通某门专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博采众长,使自己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以适应自身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做到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笃行:出自《
礼记·中庸》,意在倡导师生员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校歌
宜春学院校歌为《迎着新世纪朝阳》,由宜春学院作词,尹经民作曲。
歌词:千万双翅膀从明月山奋起,迎着新世纪朝阳,千万片征帆在秀江竞发,邀游知识的海洋,啊,我们的大学意气昂扬,谱写青春青春乐章,啊,厚德,尚能,博学,笃行,铸造美好人生希望,啊,厚德,尚能,博学,笃行,铸造美好人生希望!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探索科学的殿堂,伴随着校园飞扬的旋律,追求绚丽的理想,啊,我们的大学桃李绽开播洒文明文明馨香,啊,厚德,尚能,博学,笃行,铸造美好人生希望,啊,厚德,尚能,博学,笃行,铸造美好人生希望!辉煌!
校园环境
学校布局
截至20224年4月,宜春学院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7.3万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86613平方米;教室面积139280平方米,智慧教室1148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17500平方米,专用科研用房1661平方米,体育馆9400余平方米,会堂17175平方米。
校本部校区
宜春学院校本部校区位于江西省
宜春市学府路576号,分布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美容医学院等,同时拥有图书馆、艺术楼以及体育馆、田径场等体育建筑设施。
北校区
宜春学院北校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北路128号,是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的所在地,分布有美术与设计学院等,同时还拥有田径场,篮球场等体育场所。
新校区
宜春学院新校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
袁州区厚德路,新校区占地面积798.2亩,2021年3月18日开工建设。
附属医院
截至2018年11月,宜春学院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2个、教学医院2个。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学校排行
在软科排名2022中国大学排名中,宜春学院位列第389名。
在软科排名2023中国大学排名中,宜春学院位列第362名。
在软科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宜春学院位列第447名。
所获荣誉
2019年8月,宜春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1年,宜春学院入选2017-2021年度全国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百强名单。
2021年,药学学科获批省双一流学科,学校获批为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建设单位。
2022年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科普基地,荣获2022年度省属高校综合考核应用型高校第一等次。
2023年,启动建设与
万载县合作共建的直属附属医院,再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3年03月,宜春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斩获一等奖。
2023年4月,宜春学院潘华凌教授被中国译协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宜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2023-05-13
学院简介.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23-05-13
合作院校.宜春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