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智能加工技术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专科专业,属于食品类,修业年限为三年。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主要研究食品生产技术、品质控制、新产品开发、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食品生产及管理、品质监控、产品研发等。毕业后可以选择食品类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品质监控等工作。
专业发展
食品加工技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年批准设置,2004年10月19日,教育部正式发文(教高〔2004〕3号),公布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专业代码为610301。
2015年,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通知中,食品加工技术、乳品工艺、食品工艺技术、畜产品加工与检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马铃薯生产加工、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食品加工及管理和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合并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科门类为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属于食品类,专业代码由610301、610315、610320、610321、640205、610306、610322、610323、610311和610324合并变更为590101。
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教职成〔2021〕2号),食品加工技术更名为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代码由590101变更为490101。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智能化加工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食品智能加工生产操作、生产管理、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食品智能加工生产管理、食品质量数字化控制管理、食品智能化检验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知识要求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要求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如食品生产单元操作的基本知识;与本专业相关的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知识;主要食品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典型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原辅料特性与产品标准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了解食品行业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知识;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等。
课程体系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理论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类课程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验实训课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开展完成。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跟岗实习可由学校组织在农副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开展完成。主要有食品加工企业认知实训、焙烤食品、肉制品、乳制品软性饮料和果蔬制品生产的跟岗实训、食品检验实训、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文件编制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等。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高等职业学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专科毕业后可选择统招专升本,可选择接续高职本科专业如食品工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等,接续普通本科专业如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生物工程等。
就业方向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面向食品类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品质监控、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工程设计、食品开发、食品营销、食品储运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队伍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中的队伍结构要求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专任教师要求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和本专业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
教学条件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条件要求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有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在教学资源上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专业发展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知识要求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就业方向
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