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
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公元233-297年),字承,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三国蜀汉时至西晋官员、史学家。
陈寿年轻时求学于散骑常侍谯周,对《尚书》《三传》有所研究,精通《史记》《汉书》,博学多识,并且文章写得精美华丽。在蜀汉时先是应州中聘请担任卫将军主簿,后历任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蜀汉灭亡之后,经张华等人举荐出仕晋朝,为佐著作郎、平阳侯相、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官,又曾兼任巴西郡中正。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即陈寿四十八岁时,他着手整理三国史事,著魏、吴、蜀三书,共六十五卷,称为《三国志》。但陈寿晚年屡次受人非议,多次被贬。西晋元康七年(公元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陈寿所著《三国志》以魏主为帝纪,总揽三国史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国别史,内容庞大精深,并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当代学者何一民也认为陈寿所著《三国志》流芳千古,是今人应当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而陈寿本人也体现了中华传统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和风骨。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陈寿少年时聪慧好学,并拜南充人谯周为师。他先后通读并研习了《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古籍,敏捷机警,文章也写得精美华丽。
遭贬与误解
陈寿于延熙十五年(252年),应州中聘请,任卫将军主簿。后又进入朝廷,担任东观秘书郎、后又任散骑常侍黄门侍郎。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宦官黄皓开始专权作威,许多大臣都有意逢迎黄皓,但陈寿不肯屈从依附,因此屡次遭到贬黜。不久,陈寿父亲去世。为父亲守丧期间,他得了病,让女仆将药做成丸状,但被去他家的客人看见了,误会他不守孝,家乡的人对其责备非议。
潜心专著
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陈寿汇合巴、汉两地的人物故事撰写了《益部耆旧传》10篇。同年魏灭蜀之战。之后,文立将《益部耆旧传》呈现给了晋武帝,得到了武帝的赞许。晋朝泰始四年(268年),陈寿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任命为佐著作郎,前往洛阳市赴任,后又升任著作郎。在洛阳这段时间里,陈寿完成了另一部史学著作《古国志》,该书得到上级机构的一致欣赏和好评。泰始五年(269年),朝廷任命陈寿担任巴西郡中正,负责清定选拔巴西郡的人才。
泰始七/八年,陈寿接到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编订生前所写文章全集的任务。西晋武帝泰始十年(274),陈寿完成《诸葛亮集》的编订,并将全稿上呈。该书的出色完成使陈寿再次升迁为著作郎。咸宁四年(278年),杜预司马炎推荐陈寿,认为陈寿才能和史学通达广博,适宜于补充黄门侍郎或者散骑侍郎的空缺。于是陈寿以著作郎的身份兼任了治书侍御史一职。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 280 年),晋灭吴之战三国归晋。吴地平定后,陈寿汇合三国史,写成《魏》《吴》《蜀》三书共六十五篇,取名《三国志》。当时夏侯湛正在写《魏书》,看到陈寿所写的,就毁掉自己所写的并放弃再写。张华也十分欣赏陈寿,认为应当把国史的编写任务交付给他。
失意病卒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张华推举陈寿担任中书郎,但荀勖由于嫉妒陈寿,暗示吏部调任陈寿担任长广太守,陈寿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不上任。太康六年(公元285年),陈寿母亲病重,临终嘱托陈寿要求将她安葬在洛阳。陈寿遵从母亲的遗言,却又因为不送母亲回乡安葬而引起非议,被认为是不孝,遭到贬黜。此后,陈寿闲赋家中,虽后来再被聘用为太子中庶子,但他再未去拜官。
司马衷元康七年(297 年),陈寿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五岁。他去世后,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人上书皇帝,认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多有劝诫之言,对今世的教化大有裨益,想让皇帝采录其书。惠帝于是诏令河南尹、洛阳令派人去陈寿家,抄写其书。
人物成就
主要作品
陈寿的主要著作为《三国志》。全书起于刘宏光和末年(184)黄巾军起义,讫于晋朝灭吴(280),分为《魏书》30 卷、《蜀书》15 卷、《吴书》20 卷,共 65卷。除此之外,陈寿还著有《益都耆旧传》十篇;《古国志》五十篇,该书记述西晋之前的古代各国历史,被誉为“品藻典雅”。还有《官司论》七篇,依据典章制度,讨论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又有《释讳》、《广国论》二文。 又编定诸葛亮言论行事为《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凡一万四千余字。这些著作文章均已佚失。今仅《全晋文》收录有《表上诸葛氏集目录》《驳虞溥议王昌前母服》。
创作特色
陈寿治史在方法上传承了中国古代主流史学大家的学术传统和风格。先秦以来的史学大家都具有恢弘的历史视野,用包容的气势和胸怀,阐述历史的发展进程,探究历史演变的前因后果。陈寿所撰《三国志》,同样气魄宏伟、视野开阔,不仅着眼于三国的史事,而且纵向考察了由汉末群雄纷争到三国鼎立,再到晋朝统一的历史发展大势。另外,他还将朝鲜日本高句丽等国家的历史与中央王朝的关系附于《魏书》之下,布局得当,内容充实。
《三国志》在结构上以国为体,分撰三国鼎立魏蜀吴史事的同时,又采用纪传体,为人物立纪传,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取材精审,记叙真实。同时,《三国志》历史叙事,摒弃浮华以及大量神奇鬼怪、荒诞不经之事,极少采录诗赋,史笔极为高简;历史叙事语言也是以质朴取胜,不追求华丽以及辞藻的堆砌,下笔谨严。
纪传体的史书,自《史记》《汉书》以来,其内容除去纪传以外,还有表与志。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都可以在志中做有系统的论述。三国上承两汉,下启两晋、南北朝,正是一个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经济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政治制度也有许多因革。但陈寿作《三国志》,只有纪传而没有志。
作品思想
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陈寿站在君主专制的立场上,竭力维护封建等级和继承制度。例如陈寿明确提出妇人不能参知政事的观点,以及在《三国志》撰写中对人物传记的安排是极为讲究的一般将地位身份大致相同的人物安排在同传, 文臣在一起, 武将又在一起, 就连叛臣也另作归类, 其他人物安排也都诸如此类, 绝不混杂。
重视礼乐之教
孔子所推崇的“礼”和“乐”, 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受到了很多史学家的推崇, 而陈寿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例如《魏书·袁涣传》中记载袁涣不被当时的恶俗所侵袭,自守清净,严格以儒家的礼制来约束自身,震慑了郡县中的奸吏,而对于这种做法陈寿是极为赞赏的。
推崇德治教化
陈寿对积极倡导爱民、惠民政策的官吏极为推崇。在《署书·诸葛亮传》中,陈寿赞同诸葛亮以儒法合流的思想为指导,推行礼法并用、德行并举的政策来治蜀。
民本思想
陈寿在《三国志》中着重凸显了一个信奉孔孟民本思想,处处想着民众,并身体力行,求真务实的实干家—邓艾;同时,在《王基传》中,陈寿强调“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人物影响
陈寿在传承汉代史学传统的基础上,首创纪传体断代国别史体例体裁,以新的范式书写了三国时代复杂多变的历史风云画卷,为后人留下了解和研究三国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的信史,并成为后世《三国演义》、三国文化的底蕴所在。其一生虽屡历逆境而不事权贵,体现了中华传统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和风骨。
陈寿以高度严谨的历史编撰手法,客观公正的态度,编著了一部流芳百世的历史巨著一一《三国志》,并被列为前四史之一。其从名教和才性两种视角,对三国的历史和人物作了描绘,且给予了论述和高度的评价,深受后人的推崇。
中国民本思想发展经历了“从贵民到民本, 再到民主”的过程, 一直缺少中间环节, 即各级官吏如何与国君连接起来, 陈寿发现并解决这一问题, 他在《三国志》中以邓艾的亲身经历填补了这一空白, 促进了对孔孟民本思想的发展,也标志着民本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陈寿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史学家, 由于受到当时特殊的史学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史学编体例、人物评价方法和文体编纂思想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史学革命意识, 为后世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
人物争议
唐朝房玄龄等人撰写的《晋书·陈寿传》,收录了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的几则传闻,说的是丁仪、丁廙在曹魏时负有盛名,陈寿对他们的儿子们说:“送我千米,我就为令尊大人写好传记。”丁氏不答应,陈寿果真不为他们立传。陈寿父亲曾做过马谡参军,马谡兵败被诸葛亮所杀,陈寿父亲也被牵连受罚,诸葛瞻又轻视陈寿。因而陈寿为诸葛亮立传,说诸葛亮用兵谋略并不高超,没有克敌制胜的能力;说诸葛瞻只是擅长书法,名过其实。
《晋书·陈寿传》关于陈寿索米的这条史料,只有少数几位史学家如北周的柳虬、唐朝的刘知几等相信,而多数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条史料不合事实,是假的。清朝历史学家潘眉就曾指出丁仪丁廙对外无战功,对内无任何建树,反而结党私营,实为魏朝的罪人,其子嗣也早已被曹丕所杀。清代史学家赵翼也指出陈寿撰写的《诸葛亮集》是在表扬诸葛亮的赏罚分明以及公平正义,认为传闻是无稽之谈。《三国志》对曹魏和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受到历代史学家的批评。
人物评价
晋国尚书范頵评价陈寿说:“他撰写的《三国志》,多有劝诫的言辞,明辨政治得失,有益于风华;虽然文辞不如司马相如华丽,但质朴正直超过了他,希望能得到垂怜采用。”
东晋史学家常认为陈寿辞章华丽,享誉当世。
刘宋史学家裴松之评价陈寿秉笔公正,他的书是近世的佳作。
北魏政治家、战略家崔浩以及南梁大臣刘勰认为陈寿与班固司马迁齐名。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陈寿擅长叙事,是一个优秀的史官,但仍有不足的地方。
史学家缪钺认为陈寿具有审查、选择史料时的谨慎态度,但也要承认陈寿是以曹魏为正统,为司马氏的统治服务的。
现代学者何一民评价陈寿学富五车、会通古今,认为陈寿“一生为人质直,有傲骨而无媚骨”,哪怕被贬官,他也绝不屈意依附。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陈寿旧居
陈寿的故宅遗址在安汉故城西郊的果山之麓,因万卷楼迁建在玉屏山上,故陈寿旧居也重建在万卷楼下。旧居庭院低回,望楼高耸,青石鸣泉,小桥横溪,涓涓长流,有如三国文化的源头。旧居内,模拟了魏晋时期耕读型家庭的室内陈设,展现了陈寿在家乡27年,勤学进业、笃志修身的生活情景,刻录了历代帝王和历代文史家对陈寿的评价,是三国文化寻踪探源的必览之
所。
万卷楼
万卷楼位于南充市西山风景区,为晋朝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其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公元222-237年)。现存的万卷楼于1990年由政府恢复重建而成,它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藏书楼组成,倚山而立,气势恢宏,流光溢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陈寿公园
陈寿公园位于嘉陵城区长城路与南虹路交会处。该公园以陈寿的历史典故为主线,除了建设陈寿雕塑、广场等景观外,还将建设嘉陵江书画院、图书馆、文化馆等场馆。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
..2023-10-23
..2023-10-23
..2023-10-23
..2023-10-24
..2023-10-24
..2023-10-24
陈寿旧居.南充市西山风景区.2023-10-13
风景美如画 南充古韵万卷楼.南充市人民政府.2023-10-1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遭贬与误解
潜心专著
失意病卒
人物成就
主要作品
创作特色
作品思想
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重视礼乐之教
推崇德治教化
民本思想
人物影响
人物争议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陈寿旧居
万卷楼
陈寿公园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