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为
徐州市人(今
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末
三国时期
孙吴政权重臣。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成年后曾被举荐为
孝廉,但是推辞未就。后刺史
陶谦举荐他为
秀才,但是他不应召,陶谦认为张昭轻视自己就将他抓起来,最后张昭在好友
赵昱的帮助下才被解救出来。
在
孙策正在创建
孙吴基业的时候,对张昭极为重用,任命张昭为
长史、抚军
中郎将。后孙策临死之际留下遗言嘱托张昭拥立并辅佐弟弟孙权。于是在孙策死后张昭就率领百官拥立孙权并辅佐他。张昭也受到孙权的敬重,成为孙权的长史。但是此后孙权多次听不进去张昭的劝诫,君臣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此后张昭以生病为由不朝见孙权,孙权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张昭居家无事,于是就著述了《春秋左氏传解》和《
论语注》,但最后又迫不得已又入朝觐见
孙权。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终年八十一岁。张昭留下遗嘱,要求薄葬。孙权亲自素服吊唁,并追谥张昭为“文侯”。后张昭长子张承被封侯,故由小儿子
张休继承
爵位。
张昭为
孙吴政权打下了重要基础,他辅佐孙策创建东吴基业,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策弟弟孙权巩固政权。
晋朝陈寿在其著作《三国志中》说到:张昭受孙策遗命辅佐孙权,功勋克举,他忠方直,动不为己却以严被孙权忌惮,以地位高被孙权见外,既不处宰相之位,又不登师保之职,从容闾巷,仅养老而已,以此来说明孙权比不上孙策。
2024年10月,考古学者宣布在南京市
江宁区薛家边编号为M171的古墓中发现“辅吴将军章”“娄侯之印”,判断其墓主即张昭。截至11月3日,
张昭墓已经考古发掘完毕,有望进行原址保护。
人物生平
年少有名
张昭出生于徐州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年少好学,擅长隶书,跟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与琅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道出名互为友好。成年后被举荐为孝廉,但是他推辞未就任。曾与王朗一起讨论以往君王避讳之事,州里的才士对他都颇为赞赏。当时的
刺史陶谦举荐张昭为茂才,但是他不应召,陶谦就认为是张昭轻视自己,于是将张昭抓起来。赵昱后面想办法才将张昭解救出来。
得以重用
汉末天下大乱,兴平元年(194年)
曹操出征徐州,徐州一带士民大多避难到扬州地区,张昭也南渡长江至江东地区的扬州,孙策立马拜会张昭,待以厚礼。孙策在创建
孙吴的霸业时,任命张昭为
长史、
巡抚中郎将,而且后面孙策还待张昭就像知心朋友一样,带着张昭去拜见自己的母亲。张昭经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信里面都在称赞他平定治理江东的功劳,并且还认为张昭的功劳最大,张昭很是难办,但是孙策听到这种情况后便以当年管仲和齐桓公来比喻张昭和自己,对张昭没有责怪,更加欣赏张昭。当时
荆州市的
刘表曾自己写信,想要把这封信寄给江东的孙策,刘表先让当时的名士
祢衡过目信的内容,祢衡看后嗤之以鼻,嘲笑说刘表写的信不足以让孙策身边的重臣张昭过目。
辅佐孙权
建安五年(200年),广陵郡太守陈登把郡府设在射阳,孙策向西攻击黄祖,陈登引诱严白虎的余党,准备在孙策后方起事。孙策率军回击陈登,先驻在
丹徒区,等待运输粮草。当初,孙策曾杀死
会稽郡太守许贡,许贡的家奴和门客藏在民间,打算为许贡报仇。孙策性喜打猎,后孙策乘马驱驰时,突然遇到许贡的三个门客,他们用
箭射中孙策面颊,后面的卫士骑马随即将门客全部刺杀。孙策受伤很重,召唤张昭等人,在他临终前,就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希望张昭辅佐他。在张昭刚辅佐孙权的时候,孙权还小,孙权的母亲吴夫人担心孙权年少不能处理好事情,就引见张昭及大将董袭等人,询间江东能否保得住,董袭表示江东的地势险阻是外敌不易入侵的,并且江东地区有清正廉洁的长官,深得民心,正是天时地利人和。江东地区是可以保住的。建安七年(202年)或建安十二年(207年),吴太后去世,她担心江东的局势,于是就召来张昭等人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辅佐孙权巩固统治。
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孙权任命张昭为军师将军。张昭与孙、滕耽等人就仿照周朝和汉朝,一起制定国家的仪礼等大事。当时孙权因为悲伤没有过问政事,于是张昭就告诫孙权不要因为放纵个人感情而忘却自己作为国家继承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才使得众人心里感到有所归靠。当时孙权刚接管江东的时候,天下四分五裂,到处都有造反的人。张昭为孙权书案例继位,第一件事就是陪同孙权骑马出巡诸军,向孙氏宗亲、各士人、武将等表示对孙权的支持,让江东将士明确政权归属。其二,张昭辅政的时候,就安抚百姓,讨伐谋逆之人。他上表中央宣告孙氏的政治态度是尊奉汉室,确立孙氏集团的合法性,下书明确宣告孙权继任,令诸将与官吏各司其职。之后每当有邻国的使者来
孙吴时,孙权都让张昭去接待。
孙权每次出征之时,张昭都会留守后方镇守。此后黄巾军起义,张昭又率领军队镇压。等到孙权讨伐合肥的时候,就命令张昭去征讨匡绮。又率军在南城攻破了反叛军周凤等人。张昭又成为孙权的
长史,与从前接受同样的职务。后来刘备上表任命孙权兼为
车骑将军,张昭为
军师。孙权有围猎的癖好,当时他在狩猎的时候是有危险的行为,张昭认为这对于君主来说是一件极为不恰当的事情,对其多次进行劝诫,但是孙权听不进去。魏黄初二年(221),魏国派遣使者
邢贞任命孙权为吴王。邢贞进宫门后不下车。张昭对邢贞说道
孙吴是可以对不恭敬的人进行执法的,于是邢贞就赶紧下车。张昭此后又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封
爵位为由拳侯。孙权到武昌时,登临钓台,饮酒大醉。他就让人用酒泼洒大臣们。张昭当时神情严肃一言不发,起身走到外面的车中坐着,孙权派人喊他进去张昭拒绝并以商纣王做例子劝诫孙权,孙权于是就沉默无言面露愧色,停止宴饮。
与君有隙
当时,孙权决定设置
丞相,大家都认为张昭合适,但是孙权并没有让张昭做丞相。后来前丞相孙邵去世,百官又推举张昭,但是孙权还是没有起用张昭而是起用了顾雍。同时,张昭与孙权之间就有战略分歧和政治立场冲突。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取得
官渡之战胜利后,就寄信给孙权让其送质子于曹操那里。孙权召集群人商议此事,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能决定,孙权心中已定,他不愿遣送质子。在西征江夏郡黄祖之事上,鲁肃不仅拟定了西征江夏,进而征服荆州刘表的计划,更明确提出要“鼎足”江东割据一方,正中孙权下怀,但是张昭针对鲁肃的计划,对其进行了抨击。不久,恰逢黄祖健将甘宁来投奔孙权,并就西征之事向孙权献策,孙权对甘宁的建议十分赞同。当时张昭为此诘难甘宁,以
吴国自身危急,如果军队真的西征,必然导致吴国国内大乱这一后果来阻止甘宁的计划。但是甘宁劝张昭不要太过于担心出乱子,要追慕古人。孙权更加支持甘宁的计划,让甘宁不要太在意张昭的话。后来孙权西征,果然擒获
黄祖,并俘虏了黄祖的全部军队。自此,张昭与孙权以及江东的几位主要将领的政治理念越来越相抵触。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明确表示希望孙权归附北方,而且当时江东大部分士人都有“投降”之意,张昭也考虑到
曹操迎天子,不可轻易抗拒他。而且当时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
孙吴对抗曹操的军事优势——
长江也便失去了,同时曹操一方的军事实力是吴国不可比拟的,所以张昭综合考虑下来就是吴国也应该归附曹操,但是孙权和周瑜等主战派不想轻易屈服于曹操。
孙权即皇帝位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黄龙。文武百官都来朝会,吴王把功劳归于周瑜。绥远将军张昭,举起板想要歌黛颂德,没等开口说话,吴王就对张昭说:“如果当初听了张公的计议,现在已经要饭了。”张昭极为羞愧,伏在地上直流汗。在孙权称帝过后,张昭年老多病了就想归乡,于是孙权就改任他为辅吴将军,改封为娄侯,后张昭在家著述了《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和《论语注》。张昭在对孙权劝谏时都是忠謇直言,丝毫不顾及孙权作为帝王的面子,后来孙权让他停止一段时间上朝进言。之后
蜀汉的使者来到
孙吴,在与蜀国使者谈话的过程中竟无一人能与蜀国使者辩论,于是孙权才派遣使臣召回张昭,后张昭说之前太后、桓王将孙权托付给他,所以张昭想尽臣子的节操,来报答这般厚恩,使自己在死之后,有可为人称道之处。但是张昭多次违逆孙权的意旨,认为这一次过后自己再无机会报效国家,不料现在又得以报效
皇帝于朝廷。但是张昭认为服事国家,志在忠贞不移,是不能改变思想以求得世间的尊荣和皇帝的欢心,过后孙权向张昭深表歉意。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因为公孙渊派人前来称藩,就派张弥、许晏前往辽东任命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劝谏孙权说到公孙渊是因为害怕被征讨才前来求援,到时候公孙渊改变意图向魏国称臣,张弥和许晏回不来的话
孙吴是要被天下耻笑的。但是孙权听不进去,张昭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孙权当时就准备用刀来威胁张昭,张昭对孙权的这一行为感到很是失望。后孙权向张昭道歉,但是孙权还是没有采纳张昭的建议,仍然让使者前往辽东,后张昭知道后声称有病不再上朝。孙权就让人用土堵住张昭家的门,张昭又在里面用土把门封死以此来表明自己不上朝的坚决态度。直到后面果真如张昭料想的那样,两位使者真的被公孙渊所杀,孙权感到很愧疚,就多次派人慰问张昭,向他道歉,但是张昭始终不上朝。后孙权有次出宫去看张昭,但是张昭仍借口病重不愿见孙权,于是孙权让人火烧张昭家门,想要恐吓张昭,张昭更是不出来。孙权便让人把火灭掉,后张昭在几个儿子搀扶下才起床,并且孙权用自己的车把张昭拉回宫,张昭不得已才参加朝会。
晚年结局
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终年八十一岁。张昭留下遗嘱,要求对他用素布束发,用不上漆色的棺材,以平常的穿着装殓。孙权亲自素服吊唁,并追谥张昭为“文侯”。后张昭长子张承被封侯,故由小儿子
张休继承
爵位。
主要成就
辅佐孙策
孙策初创霸业时,张昭等人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张昭、
张纮、
秦松、
陈端等都为
孙吴做出了巨大贡献“孙策此前一直为
袁术效力,在当时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接着,孙策于两年后也以袁术部下的身份,攻占了江东六郡。张昭少年时即因博学而出名,州里才士
陈琳等都称赞他,,孙策称张昭为“贤者”,张昭出仕孙策,有助于改善和扭转孙氏政权的负面形象。
辅佐孙权
张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声望,全面地稳定了江东的秩序,为孙权顺利继位作出了很大贡献。第一件事就是与孙权一同出巡诸军,让各方都知晓当时孙权的领导地位,让江东将士明确了政权归属。第二件事就是出面安抚民众与士人,表示孙氏的政治态度是尊奉汉室,确立了孙氏政权的合法性,又明确宣告是孙权继任合法人,使得孙权的统治领导地位更加明确,还令诸将与官吏各司其职,发挥了很好的政治保障作用。此外,张昭和
周瑜一起吸纳各地士人,完善孙氏的政权基础。
文化成就
张昭善隶书 ,其书法作品今不存。
唐朝书法家
张怀瓘在《
书估》
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人物评价
孙吴政权奠基者之一
孙策:古代管仲为
齐国国相,人家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
齐桓公则称霸诸侯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甚贤,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
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
孙权:张昭性情刚烈,他的话要是没有被听从采纳,就会产生怨忿。
三国
蜀汉至
晋朝官员、史学家
陈寿:张昭受先帝孙策的遗命辅佐孙权,功勋卓著,他忠诚正直,深明大义,从未为自己考虑过,却以严被孙权忌惮,以地位高被孙权见外,既不处宰相之位,又不登师保之职,从容闾巷,仅养老而已,以此来说明权比不上孙策。
三国时期曹魏国郎中
鱼豢:张昭有一时的良策才干,但可惜没有嵩岳等人的天资,把这个论点传播到
会稽郡这个地方。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司马光:张昭容貌庄严端重,有威风,整个国家的人都很敬重张昭。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孙权有张昭,就像
刘备有孔明,都是这两位君主干大事的得力干将,股评家的文武之事,都交给他们处理。
宋元之际史学家
胡三省:张昭辅佐
吴国君主,有古代大臣应该有的气节。
学者陈敦平:张昭是
孙吴开国之主
孙策所倚的大臣,他有治国安邦之才,又有忠謇亮直之德,在东吴有很高的威望。然而他在外交与军事上缺乏战略眼光,尤其在
曹军南下威慑江东的关键时刻,为保境安民,力主降曹,铸成大错。但全面地看人,应该承认他对巩固与发展东吴政权,安定内政方面是有功的,他不愧为东吴开基的元老重臣。
学者
王永平:张昭是孙吴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其荣辱进退,颇多坎坷。
家族成员
主要作品
张昭精通儒学,晚年在家无事即为《春秋左氏传解》及《
论语》作注(今皆佚失)。《
全三国文》又收录有其作品《宜为旧君讳论》及《徐州刺史陶谦哀辞》。
轶事典故
劝诫孙权
孙权每次打猎,时常乘虎骑马,老虎曾猛扑上前抓住他所骑的马鞍。张昭认为这对于君主来说是一件极为不恰当的事情,所以就劝告孙权不要这么做。当时孙权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歉意,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围猎的癖好。孙权到武昌时,登临钓台,饮酒大醉。他就让人用酒泼洒大臣们。张昭当时神情严肃一言不发,起身走到外面的车中坐着,孙权派人喊他进去张昭拒绝并以
帝辛做例子劝诫孙权,孙权于是就沉默无言面露愧色,停止宴饮。
威慑使者
黄初二年(221),
曹丕封
孙权为吴王时,魏使者
邢贞傲慢无礼,邢贞姿态傲慢,端坐车上不肯下车,还斜视
孙吴人,张昭很是生气就据理抗锋,上前大声对其进行了训斥和威胁,张昭坚决维护东吴威严。邢贞害怕就赶紧慌忙下车。
劝酒轶事
有一次宴会,孙权让
诸葛恪给张昭倒酒,但是张昭已经有些许醉意所以就不想继续喝了,诸葛恪继续劝酒,张昭认为这不符合尊老的规矩,于是诸葛恪就说:“吕尚都已经九十岁了依旧在战于前线,而在宴会的时候却是请你要宴会前面来,这还不够尊敬老人嘛?”于是张昭哑口无言,只能继续喝酒。
孙权火烧张昭
公孙渊向孙权称臣投降,孙权决定派大臣
张弥、
许晏前往
辽东封赏公孙渊。涨难找得知后就上书劝谏认为这一决定对
孙吴时不好的,因为两位使者一旦被扣下那么吴国就会被天下取笑。但是孙权不听从张昭的谏言。后张昭对此感到忿恨就声称有病不在上朝。后公孙渊果然违背盟约,杀了两位使者。于是孙权就很急,就烧张昭的门逼他出来,张昭反而把窗户关的紧紧的。孙权无奈,又派人灭火,在门口守了很长时间。直到张昭的儿子一起把张昭扶出来。
相关研究
张昭未能当上宰相的原因
学者李文斌认为张昭性格刚正,善于直谏,是他未能当上宰相的重要原因之一。①在
孙权狩猎之时,张昭多次向孙权进谏,告诫他作为人君要注意人身安全、自身形象。但是孙权从来不改。后张昭依旧每次都直言进谏,从不怕激怒了孙权。②在孙权嗜酒之时,有一次没有注意人君的风度。张昭则神情严肃,直接离开宴席。孙权派人去问缘由,后张昭用
帝辛的例子警醒孙权。孙权才撤去酒席。所以张昭总是因为直言进谏多次激怒孙权。
学者徐嘉行、李传军在其学术论文里面提到张昭和孙权政治立场不同,也是他未能当上宰相的重要原因之一。张昭是主和派,
孙权与
周瑜、
鲁肃等人是主战派。①200年的“纳质之议”。
曹操想要孙权派质子前往
辽东,但是孙权不愿,想与曹操一战,而张昭等江东士人犹豫不定,力主言和。②206年前后的“西征之议”。当时孙权想要西征得以鼎足割据一方,但是张昭以吴地局势不稳为由,阻止战事,体现了张昭反对偏安、割据的立场。③208年的“战前议降”。208年,曹操明确表示希望孙权归附北方,而江东大部分士人都持“投降”之意,包括张昭。然而孙权此前既然已经有了割据的想法,此时不会轻易屈服于曹操,并且主战派
周瑜和
鲁肃二人也支持孙权与曹操开战。
学者李文斌认为张昭威望之高,也是他不能当上宰相的重要原因之一。学者李文斌在其学术类论文里面就提到
孙权早就对张昭产生了不信任之感,张昭博学多才,有威仪,因此在北方士人中很有名望,然而这种“知名南北”的影响力,渐渐为孙权所忌惮,
司马光于《
资治通鉴》中称,“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吴主以下,举邦惮之”。
孙吴两度任命
丞相之际,张昭因为拥有崇高名望,“众议归昭”,但孙权皆未考虑张昭,还称其“性刚”,不宜为相。
墓葬
2024年10月,“纪念
朱然墓考古发掘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六期”在
马鞍山市举办。会上,南京市
江宁区文化旅游局的专家许长生介绍了对江宁区薛家边两座东吴墓的考古发掘情况。其中,编号M171墓葬为竖穴土坑
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坑、砖室、排水沟等组成。该墓早年遭到盗扰,但仍出土金印、金镯、铜弩机等遗物,出土的两方金印分别为“辅吴将军章”“娄侯之印”,据此,考古专家们判断M171的墓主是三国时期的
孙吴重臣张昭。截至11月3日,
张昭墓已经考古发掘完毕,有望进行原址保护。
在张昭墓附近,还发现其他七座同时期的砖室墓,出土青瓷卣、青瓷罐、青瓷砚等一批青瓷器。这些墓葬以M171为中心,自西向东分布,并设有复杂的排水系统,共同构成张昭家族墓地。墓葬虽经盗扰,墓葬本体遭到部分破坏,但基本形制保存较好,对于南京六朝墓葬,尤其是孙吴时期贵族墓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张昭墓的规模较小,与其显赫身份不符,这可能与文献记载张昭去世前要求“简葬”有关。
研究书目
《萧氏续后汉书》
《郝氏续后汉书》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动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