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科学与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能源动力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
学士。
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化学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具备扎实等氢制备、储运、利用、安全等氢能学科知识,毕业后能在汽车、船舶、航空、石油化工、新能源应用等领域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管理和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发展
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和《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开设了新专业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代码为080506TK。2022年
华北电力大学新增了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招生专业,氢能科学与工程是我国首个氢能专业。截至2023年5月,中国共有4所高校设置此专业。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作为能源动力类专业下的一个专业,培养目标上,该类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包括新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期学生能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管理等工作。在符合以上整体建设目标的情况下,各高校在建设目标上往往会有所差异,但整体而言,学生需要满足国家、区域、行业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以期让学生毕业后可以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知识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要求上要求掌握本专业类所需的数学、物理学、
化学等基础学科及
工程力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机工程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能源系统中的
热力学、
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能源转换与利用、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能源
动力系统与装备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故障诊断、可靠性分析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具备运用
计算机与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最新科学技术信息、了解本专业类前沿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数值计算及工程分析的能力。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
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考虑经济、环境、社会、伦理等制约因素进行工程设计、运行控制、工程实践与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至少掌握1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生活习惯,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体系
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属于能源动力类大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包含通识类知识课程、学科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三个部分。其中,通识类知识课程主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社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实训等;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测控技术、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热流科学等;专业知识课程则主要包括氢能概论、制氢技术及利用、氢储运技术、氢安全、氢能及燃料电池、氢能及综合能源系统、氢动力循环系统、氢燃气轮机、燃料电池技术、电化学基础、材料固体理论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物理化学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主要包括课程实验、金工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
毕业写作
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写作一般采用论文形式进行,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相关的写作需要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结合专业具体情况进行。
发展方向
社会企业方向,学生可选择在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的各类
创新型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可在汽车、船舶、航空、石油化工、新能源应用等领域的企业从事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方向,学生可在税务局、海关等地从事税收分析、检验监管等工作。
师资队伍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要求与能源动力类各专业要求相同。首先,
师生比应符合国家高等学校课程的规定;其次,承担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类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具有5年以上教龄的专业教师比例应不低于60%,具有工程经历的专业教师(含企业或行业专家兼职教师)比例应不低于10%,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进修经历或跨文化跨学科教育背景;再次,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应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清晰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趋势;应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并将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应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自觉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应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较高水平的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能力。
教学条件
专业所在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须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各高校应提供在数量、功能上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室和相关教学设备,满足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及数量充足、性能优良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并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应具备保证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相关软硬件条件,应有与企业合作共建的、相对稳定的实习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便利条件。应开放与本专业类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
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1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