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Hongkou Distric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海市的市辖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东临
杨浦区,西与
静安区毗连,南濒
黄浦江、
吴淞江,与
浦东新区隔江相望、与
卢湾区隔河相邻,北与
宝山区相接。区境面积23.48平方千米,下辖8个街道。截至2022年末,全区
户籍人口663419人。区政府驻地
嘉兴路街道飞虹路518号。
虹口区地势平坦,北部略高,沿海岸线一带略低。地貌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以典型的城市人工地貌为主。境内原为
东海之滨的滩地,现有9条主干河道,1条次干河道,1条支级河道。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虹口区原为
唐朝东海捍海塘内滩地,跨
吴淞江南北两岸,南岸先后隶属
海盐县、
华亭县和
上海县;北岸先后隶属
昆山市、
嘉定区和宝山县,1947年改称虹口区,1949年5月27日建立区人民政府。
虹口区是
上海市“中心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没有发展
第一产业。以金融服务业、
航运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专业服务、信息服务四大产业。其中,金融服务业以
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为特色,具有“高与新”两大特点,“国际化”特征显著;上海北外滩航运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智库”,是中国大陆地区航运服务企业最集聚、航运总部特征最明显、航运要素最齐备、航运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2022年,虹口区
地区生产总值(GDP)1260.13亿元,位列
上海市16区中的第13位。其中,
第二产业增加值58.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01.42亿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为4.7:95.3。
虹口区是上海“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重要区域之一,被誉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文化三地”已成为虹口名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级名录体系完整,数量上在全市位于前列。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拥有精武武术1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虹口区还拥有1处
中共“四大”纪念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上海北外滩国客中心景区2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及2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来历
虹口区因区内河流虹口港而得名。虹口境内原为
东海之滨的滩地,历史上曾有大小河流50条之多,虹口港是主要河流之一。虹口港过去叫沙洪,沙洪和
黄浦江交汇处被称为洪口、虹口,虹口区因此而得名。
历史沿革
唐朝至宋元
唐开元初,沿今
宝山区、
川沙县一线筑捍海塘,海塘以东为大海,西(含今虹口区境)渐成陆地。
吴淞江由西向东,经境内入海。吴淞江北境隶属
昆山市,南境属
海盐县。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设
华亭市,吴淞江南境改属华亭县。
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8年),昆山县东五乡设为
嘉定区,吴淞江北境隶属嘉定县。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
华亭县东北五乡设为
上海县,吴淞江南境改辖上海县。
明清时期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嘉定县东境四乡部分设为宝山县,
吴淞江北境改隶宝山县。
上海开埠(公元1843年)前,境内以(旧)江为界,东南属上海县,西北属宝山县。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
美国传教士在境南租地造屋。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英美租界划定界址,吴淞江南境部分划为英美公共租界,部分仍隶属
上海县。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英美公共
租界扩展,并改称上海国际公共租界。公共租界分北、东、西、中四区。境内租界地域属公共租界的东区和北区。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经江苏省署核准宝山县江湾、彭浦两乡南境和
上海县北境各一部分成立闸北市。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1928年,上海特别市改置所辖17个市乡为区,吴淞江南境隶属特别区(即租界)和引翔区,北境属
闸北区和
江湾区。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爆发,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9日,
日本海军陆战队一名中尉和一名士兵驱车闯进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哨兵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
上海市保安队和拆除
防御工事,并向上海增兵。同年8月13日,日军在虹口、杨树浦一带抢占有利据点,并向中国军队进攻,中国军队奋勇抗击侵华日军进攻,这就是历史上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八一三事变后,地境沦陷,由日本海军直接管辖。
1938年,伪上海特别市政府将原来17个区的市区部分及两
租界调整为7个区。地境分属特别区、
闸北区和市中心区。1939年,闸北区改称沪北区。1941年,侵沪日本海军在境内设保甲事务所,分第三、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1943年,伪市政府宣布“收回”上海公共租界。特别区改称第一区,市中心区改称第二区,沪北区改称第三区。1944年,第一区归伪市政府直辖,第二区改称
江湾区,第三区复称沪北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按伪警署分局管辖范围划为30个区。将敌伪时期的第五区、第六区、第三、第四区分别改为第十六、十七、十八区。这三个区中除
租界部分以外都有一些原属华界的地域。第十七、十八区以北,属第二十二和二十一区。1947年,第十六、十七、十八区分别改为虹口区、北四川路区、
提篮桥区。第二十一、二十二区改为新市街区、
江湾区。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管3个区公所,分别建立区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北四川路区广中路以北地域改隶江湾区。1952年,新市、江湾两区合并为江湾区。1956年,
吴淞镇、
江湾镇、
大场镇合并为北郊区。北四川路区与虹口区合并为虹口区。
广灵四路以北谈家宅地块分属北郊区,广灵新村仍属虹口区管辖。1958年,北郊区撤销,
江湾镇以南地区划入虹口区。原
榆林区的
大连路、大连西路以南地区划入
提篮桥区。江湾镇及工农、塘南两乡的地区复归宝山县。1959年,提篮桥区与虹口区合并为虹口区。1962年,虹口区境
罗浮路以西部分地域划归
闸北区。1979年,宝山县和
杨浦区部分地区(今曲阳地区)划入虹口区。1984年,宝山县
江湾镇、大八寺(今大柏树)地区改隶虹口区。1992年划定区界时,
密云路北端路东划归杨浦区,路西划归虹口区。2000年,属闸北区管辖区域面积4691平方米划归虹口区,属虹口区管辖区域面积919平方米划归闸北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虹口区位于
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介于东经121°27′18″~121°30′46″,北纬31°14′38″~31°19′50″之间,东临
杨浦区,西与
静安区毗连,南濒
黄浦江、
吴淞江,与
浦东新区隔江相望、与
黄浦区隔河相邻,北与
宝山区相接。截至2022年末,区境面积23.48平方千米,南北长约7.8千米,东西最宽处约3.8千米。其中陆地面积22.5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0.93平方千米。
气候
虹口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C的天数约为6~8天/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38.2°C。最低气温小于或等于-5°C的天数一般为4~5天/年,极端最低气温在-9.5~-10°C。年降雨量为1040~1060毫米;汛期雨量约600~640毫米。春季风向以偏东和东南偏南为主,夏季以东南偏南为主,秋季以东北偏北到西北偏北为主,冬季以西北偏北为主,年平均风速3.0米/秒。
地质
虹口区
地层由老到新,有前震旦系金山群,侏罗系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上第三系崇明组和第四系等地层。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浙西-
皖南台褶带上海台陷金山-
南汇区隆褶断束的西南部分。虹口区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
燕山期有强烈活化,控制岩浆岩的喷发、侵入和构造火山盆地的形成;北东向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破坏和改造了北东向断裂,构成
吕巷镇断凸的北东边界;北西向断裂多为上述两组断裂的配套部分。
地形地貌
虹口区地势平坦,海拔高程为2~3米,北部略高,沿海岸线一带略低。地貌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主要是
长江携带的入海泥沙,经海潮相互作用淤积而成。区域范围较小,属典型现代化程度相当高的中心城区,以典型的城市人工地貌为主。
水文水利
水文
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有9条主干河道,包括
黄浦江、
吴淞江、西泗塘、俞泾浦、虹口港、南泗塘、
沙泾港、江湾市河、
虬江。其中,7段
内河,即虹口港、俞泾浦、沙泾港、南泗塘、西泗塘、江湾市河、沽西浜;1条次干河道,即江湾市河;以及1条支级河道,即沽西浜。全区河道总长度为24千米,包括
暗河在内的河湖水域面积1.061平方千米。共有河道6条段,其中市管河道5条段,分别为黄浦江(虹口段)、苏州河(虹口段)、虹口港-俞泾浦-西泗塘、
沙泾港南泗塘、走马塘(江湾市河),总长度为22.15千米。区管河道1条段,为沽西浜,长度为0.3千米。现有泵闸1座,为虹口港泵闸。
吴淞江古称
松江区、
吴淞江,
上海开埠以后,称境内的吴淞江为苏州河。境内河道长度1.2千米,流经区境一段为
河南路桥北至
外白渡桥与
黄浦江会合处,是虹口区与
黄浦区之间的界河。江面宽约50~60米,至黄浦江口处为80~90米。河深平时为1~1.5米,
涨潮时约3米,最高
潮汐时达4米左右。河口平均流量约每秒10立方米,可通航60~100吨级的
驳船,为沟通
上海市与
苏南、
浙江省的重要水上运输线。
虹口港位于虹口区南部,亦称沙洪、串洪,起端为虹口港泵闸,迄端为嘉兴路桥,呈南北走向,长为1.5千米,与
沙泾港、俞泾浦交汇,宽18~20米,最狭处12米。河道原系上海浦的北段,现与俞泾浦和沙泾港两条支流形成虹口港
水系。平时水深2.2米,潮涨时4.9米,潮退时0.5米,能通航的河道1.32千米,通航能力10吨以下。
水利
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拥有泵闸1座,为虹口港泵闸。完成了辖区内24.75千米河道及小微水体全覆盖排查溯源工作,形成了“一口一档”和“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在2015年和2021年分别实施了虹口港(
四平路汉阳路)防汛墙景观人形步道工程、虹口港(汉阳路-东
大名路)防汛墙综合改造工程。
虹口港泵闸工程是虹口港
水系整治工程的重要部分,工程内容包括拆除虹口港老闸,新建孔径8米节制闸一座,新建正向排水流量为30立方米每秒,反向引水流量为15立方米每秒的泵站一座,拆除
东大名路老桥按规划新建桥梁一座,新建泵闸管理区等配套设施。工程能有效减轻虹口城区防洪排涝的压力,减少因被迫停泵导致城区内涝的可能性,保障地区防汛安全,同时也将利用“闸引闸排”,增加水流动力,以促进
内河水系水体循环与自净,进一步改善虹口水质,净化水体。此外,原虹口港水闸至东大名路桥段河道由外港变成内河,两岸防汛墙墙顶
标高可进一步降低,大大减小了高耸的外河防汛墙对周边地块的影响,更有利于周边区域景观的改善和美化。
黄浦江虹口段堤防自
吴淞江北岸起,至秦皇岛路轮渡站止,堤防全长约3千米,涉及1个街道。黄浦江虹口段堤防采用黄浦江千年一遇设防标准,为I等工程1级水工建筑物。截至2022年,共建成漫步道、跑步道7.4千米,骑行道4千米;新建人行景观连廊1处、滨江一线景观平台2处;新建和改建滨江绿化13.7万平方米,滨江开放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末,虹口区用地面积23.48平方千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2.55平方千米,河道水域面积0.94平方千米,其中居住用地10.712平方千米,占47.51%;公共设施用地3.8573平方千米,占17.09%;对外交通用地0.0568平方千米,占0.25%;道路广场用地4.9461平方千米,占21.9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2285平方千米,占1.02%;绿地2.1988平方千米,占9.75%;特殊用地0.5354平方千米,占2.38%;城市发展备建用地0.0103平方千米,占0.05%。
水资源
虹口区水资源较为丰富,2020水平年,
上海市太湖流域河道外分配水量合计26.70亿立方米,其中虹口区0.27亿立方米。虹口区在上海水资源调度片区中划入蕰南片区,虹口港泵闸是虹口港
水系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与虹口港水系北端的西泗塘泵闸、郝桥港泵闸共同担负起防汛、挡潮、排涝及水资源南引北排等多重综合功能。泵站各设3台单机流量为10立方米/秒,总排涝能力达到30立方米/秒;泵房部分的三座泵机将虹口港的
内河水直接抽入
黄浦江内,总排涝能力达到30立方米/秒,每小时可以排掉10.8万立方米的水。
森林资源
2022年,虹口区全年新增各类绿地2.28万平方米、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35平方米。实有公共绿地160.04万平方米,行道树23410棵,比上年增加376棵。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至2023年7月,虹口区共有18株古树名木和34株古树后续资源,其中包括3株
荷花木兰、2株
榉树和1株
悬铃木属。此外,虹口滨江的密林中有杜鹃、
绣球、蕨类、
苔藓植物等植物,虹口的各个公园里有
琼花、
琼花、
金鱼草、
凤梨、月季等植物。
动物
截至2023年6月,虹口区拥有
上海市昆虫物种22目、312科、2961种。拥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仙八色鸫、
鸿雁、
金刚鹦鹉、
折衷鹦鹉、
绯胸鹦鹉和
绿颊锥尾鹦鹉等,“三有”保护动物
黄鼬、
赤腹松鼠等。
自然灾害
虹口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台风等。暴雨集中出现在7、8两个月份,
上海市中心城区因海拔较低易发生淹没,同时城区地面下沉、河网减少及不透水面增加,导致蒸散发、下渗的减少和直接径流的增加,也会加剧洪涝淹没灾害的发生。2017年9月24日晚,虹口区突降暴雨,市防汛指挥部启动防汛防台IV级响应,发布防汛防台蓝色预警。自9月24日早8时起计算,虹口24小时累计降雨量达到102.5毫米,为大暴雨标准。2020年8月3日,由于受台风“黑格比”的影响,虹口区下起了
强风暴雨,应防台防汛预案要求,虹口区提前暂停虹口港泵闸引水、预降
内河水位,上街开展雨水口清捞和量放水作业,及时排除积水;截至2020年8月5日10点,累计出动抢险人员285人次、抢险车辆50车次,处理倒伏树木24株、倾斜树木27株,处理断枝数24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辖有8个街道。区政府驻地
嘉兴路街道飞虹路51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有
户籍人口663419人,其中男性322484人、女性340935人,共246754户;18岁以下人口66941人,占人口总数的10.1%;60岁以上人口286628人,占人口总数的43.2%;户籍人口
人口出生率3.52‰,死亡率10.92‰,自然
增长率7.40‰。有实有人口769413人,其中外来人口195878人。
民族
截至2020年,虹口区民族主要以
汉族为主,人口748249人;共有少数民族49个,其中以
回族、
满族、
土家族为主,其人口分别为3317人、1127人、726人,来自
上海市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到1/3左右。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提篮桥区、
江湾镇、
凉城街道等街道。
语言
虹口区位于
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公认上海城区内的新
上海方言称为正宗的上海话,而把四周乡镇上仍然缓慢变化的老上海话按地名称之“江湾话”“梅陇话”“三林塘话”等,或统称为“上海本地老闲话”。在80年代,使用上海话的地域,大致在90年代以前的上海十个市区范围之内。上海话有
韵母32个、声调5个、10个
元音、22个
辅音,属中国三大方言(北京话、广州话、上海话)之一。上海话中有许多特殊的复合词,其中形容词中居多,如蓝盈盈、(一点点蓝)、红稀稀(一点点红)等等。许多形容词由特殊的复合词组成,同一形容词加上不同的后缀,会体现不同的感情(爱或憎)与不同的程度(强或弱)。如红彤彤(指很红),亮晶晶(指有光泽的东西)。单音节形容词的前面加上重叠成分,这种形式对形容词常起强化作用:如:血血红、雪雪白、绷绷硬。
上海方言发音十分讲究,比如“月”字,上海话读入声,发音短促,感觉音尚未发全就收音了;“疑”的读音类似泥。再汉语中,“榴”的
韵母为ou,两个圆唇
元音组合,而上海话是扁唇的单元音,
声母是浊辅音。
宗教信仰
虹口区历史上宗教有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天主教。佛教寺庵最早建于
五代十国时期的保宁寺,后
南宋建成
圆通讲寺,
清代建成西林庵、观音阁、下海庙等寺庵;道教元代建有俞泾庙,清初建有
关林、迎真道院及牛郎庙。民国以后,
黄大仙观和
慈航仙观次第建立;伊斯兰教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境内,在今
提篮桥区附近,聚居了一批
回族,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建立了通州路清真寺,八一三事变,该寺停办。1950年
杨浦区建
江湾清真寺,苏北回教堂并入该寺,区境内遂无清真寺;天主教于清
咸丰十年后传入境内,建立了虹口天主堂、耶稣圣体堂、奚家圣堂3座教堂,后均毁于一二八、八一三日军炮火;
基督教传入境内始于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五年。建立了救主堂、怀恩堂、广东浸信会堂、守真堂、景林堂等教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联合礼拜场所被迫关闭。1979年9月沪北会堂复堂。1984年4月建立江湾聚会点。1992年8月鸿德堂复堂。1993年有信徒6037人。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拥有佛教场所2所,即位于昆明路73号佛教的
下海庙,以及位于万安路359号的三观堂。
经济
综述
虹口区地处
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段,主体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没有发展
第一产业。以金融服务业、
航运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专业服务、信息服务四大产业。2022年,引进
日本海运株式会社、北英海事咨询、巍威信息咨询等航运重点企业和高端航运服务企业;成立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上海长三角科创投资促进会等功能性机构;建成数字北外滩展示馆,北外滩
来福士、瑞虹天地太阳宫等项目。
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
地区生产总值(GDP)1260.13亿元,其中,
第二产业增加值58.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01.4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总量的95.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为4.7:95.3。
第二产业
虹口区第二产业以
建筑业、工业为主,全区有
房地产开发企业61家,其中具备二级资质企业5家,暂定资质开发企业56家。2021年虹口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其中在地生产企业五家,完成工业产值13.94亿元,虹口区登记注册制造业企业508家,产业园区47家,总建筑面积91.84万平方米。
2022年,虹口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5.2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46.09亿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4.93亿元;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70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9.65亿元。其中,一级以上资质企业完成
建筑业总产值523.16亿元。年末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40.5万平方米。
建筑施工企业签定合同总金额2086.50亿元。
第三产业
虹口区第三产业主要发展
金融业、
航运、旅游业、商业等。在金融方面,截至2022年6月,虹口区金融企业总数达2014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7.5万亿元,有
公募基金公司17家,占中国公募基金总数的八分之一,其中包括中国首家全
自然人持股公募基金公司——汇安基金、首家保险系公募基金公司——
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融产业以
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为特色,具有“高与新”两大特点,“国际化”特征显著。举办了中国资产管理年会、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
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
区块链全球峰会、北外滩金融家沙龙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2022年12月,第十九届中国
国际金融论坛首次在北外滩举行,搭建的“北外滩科创
路演中心”平台吸引了10多个VC、PE与14个科创团队参与。2023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子公司、全国首家网络直销银行——中邮邮惠万家在北外滩落户。
在
航运方面,截至2022年6月,虹口区航运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全球排名前50的班轮
运输企业有12家。同时集聚了近40家航运功能性机构,承接了一批以
中国船东协会、中国
船东互保协会、中国船舶油污理赔事务中心等“中字头”协会为代表的功能性机构。2017年,上海北
外滩航运服务中心成立,汇集航运机构、业界专家、航运信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智库”。已成为中国大陆地区航运服务企业最集聚、航运总部特征最明显、航运要素最齐备、航运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
在旅游方面,开发犹太足迹、红色印记、海上旧里、建筑之美、摩登之心、滨江秘境六条旅游线路,2021年,全区旅行社和旅游饭店接待境内游客138.5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在商业方面,虹口区2021年获评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示范区,举办首发活动30余场,北
外滩来福士、瑞虹天地、太阳宫、万泰广场等商业项目相继开业,新增和改造商业载体超过35万平方米,引进各类首店、旗舰店、概念店等200余家。
2022年,虹口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30.11亿元,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294.61亿元;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0.35亿元,规模以上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完成
营业收入4409.64亿元;
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9.94亿元;进出口总额503.4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1年末,虹口区共有产业园区47家,总建筑面积91.84万平方米,其中亿元园区有9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18家。纳入区政府考核的产业园区36家,以金融、
航运、文创、专业服务、信息服务组成的综合产业聚集度为81.57%,总
建筑面积67.28万平方米。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虹口园成立于2011年,面积7.91平方千米,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包含大柏树地块(北)、大柏树地块(南)、南地块、北地块和西地块、瑞虹地块、法兰桥地块、祥德路地块8个地块,经历过1次扩园、2次调整,包含全区68栋重点商务楼宇(占全区重点楼宇74.73%)、34个产业园区(占全区园区73.91%),覆盖全区8个街道,分园内注册企业2万余家。
上海
明珠创意产业园位于虹口区广纪路738号,成立于2009年,包括一期U字型围合建筑群、二期带状型5层建筑以及三期的集装箱创客走廊,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园区以
金融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入驻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品牌、知名企业的占10%。该园区先后获得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市创新创业载体(明珠众创空间)、上海市四新基地-网络视听、智慧园区试点单位、上海市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上海市级大柏树数字设计创意集聚区、虹口区创业孵化基地等荣誉称号 。
同济科技园虹口园位于虹口区中山北二路1515号,成立于2017年,由
同济大学、虹口区政府合作共建。园区紧邻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主导产业为双碳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园区企业近200家,产业聚集度达80%,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8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家。引入建成各类产学研平台9个。获得
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上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上海市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虹口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资质。
重要企业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虹口区
东长治路399号A座11-18楼,是中国美妆
国产日化品牌行业历史悠久的
民族企业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香港广生行,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行业中首家
上市企业。专注于美妆、个护家清、母婴三大领域,旗下品牌有
美加净、
六神、
高夫、
佰草集、
启初、
玉泽等。在中国的
上海市、
海南省、
广东省,以及非洲
摩洛哥和
欧洲英国设有制造工厂,销售网络覆盖
亚洲、欧洲、非洲、
北美洲、
大洋洲。连续5次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上海森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虹口区重点企业,为国家一级总承包施工企业,也是中国最具成长性民营
建筑企业之一,具有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地基与基础、
钢结构、建筑装修装饰、机电安装等多项施工资质,连续多年荣获
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
民营企业100强”“上海市
建筑施工企业综合实力30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
建筑业成长性百强企业”。公司拥有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自主研发各类专利、工法、QC成果几百项,承接的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及“国优工程”10项,上海市“白玉兰”等省部级奖100多项。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有普通中学35所,在校学生23461人,比上年增长3.7%;小学34所,在校学生24016人;幼儿园52所,在园幼儿10838人。教育事业占地面积120.9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15.21万平方米。新增3家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民办幼儿园,新建9个普惠性托育点,成功创建
上海市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户籍3~6岁儿童入园率100%、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
高中阶段入学率97.3%。成立了18个学区、集团,义务教育阶段覆盖率达到100%并向高中延伸,用有有22所新优质项目学校其中10所初中,12所小学,覆盖率达到40%。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
211工程”和“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
重点大学,总占地面积74.7万平方米。有虹口、
松江区两个校区,其中虹口校区位于大连西路550号。设本科专业56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是中国同类院校中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最多的高校,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外国语言文学),并列全国第一。
上海财经大学于1932年独立建校,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
重点大学,学校占地54.19万平方米,共有三个校区,其中虹口校区位于中山北一路369号。主要从事商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高端培训和继续教育,学校有会计学、财政学、经济思想史、金融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财政部重点学科4个,
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2个和B类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5个,本科专业4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8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卫生技术人员1205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403人,注册护士5552人。实有
医疗机构病床9318张。年内新建家庭病床3629张次。
上海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64年3月1日,1877年更名公济医院,1981年挂牌上海市红十字医院,1992年率先成为中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1月24日,加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分设虹口和
松江区两部,占地约30.25万平方米,全院在岗职工4138人,核定床位1820张,南北两部临床三级学科和医技学科共118个。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曾多次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等荣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
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1998年由中医医院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有
国医大师1名,973首席科学家3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原国家卫计委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3名。有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推拿研究所、皮肤病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所校级研究所4个,是中国唯一一家非药物疗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数字化医院示范点建设单位等荣誉。
媒体事业
截至2018年末,虹口区有报纸13家,杂志36家,出版机构2家,有线电视2家。
《虹口报》于1993年11月22日创刊,1994年试刊,1997年创刊100期,2001年围绕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工程的宣传,共编报56期、彩版23期、
科学教育文卫体专版40期,2004年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等宣传,开辟《评论员文章》和《虹口论坛》专栏,编发90多个专版,调整版面和色彩设计。是虹口区委机关报,由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下属的虹口区融媒体中心编辑发行,每周二期,每期发行4万份。
1994年虹口有线电视中心开播,在市
有线电视台九频道每晚播出30分钟“虹口专题节目”。1996年,全年拍摄、播出新闻1682条,其中8条被
中国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采用播出,30余条被上视、东视采用播出,505条被市有线台采用播出,评为A级的新闻64条,获
上海市优秀区有线电视中心金奖。2000年,虹口有线电视中心更名为虹口有线电视台。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全年专利授权量2167件。其中,发明专利465件。两级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共95家,高新技术企业459家,其中年内通过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96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3项,其中年内认定11项;上海市创新基金项目立项36项。共认定登记各类技术交易合同614项。
西门子股份公司智能制造创新体验中心落地运行,识装科技和致景科技入选全市首批10家“工赋链主”。优化5G基础设施,累计建成1149个
5g基站,集聚天弥数码、菁卡信息等5G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20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合并组建北科创集团,参投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加强功能性平台建设,新增
声学超构材料应用技术创新平台、
松下电器软件研发中心等9家研发中心和创新性平台,新增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备案2家。
虹口区主要科研单位和科研机构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虹口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其中,虹口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于2022年12月成功获批。2023年2月28日,虹口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简称上海技物所)创建于1958年10月,是集基础研究、
工程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机构,重点发展空天红外与光电有效载荷、红外凝视成像及
信号处理、红外探测器、空间主动光电技术及遥感信息处理等技术。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共有区级图书馆总馆1个、分馆2个,街道图书馆8个,区级文化馆总馆1个,街道文化馆8个,美术馆3个,纪念馆(室)17处,民间收藏馆(室)24座。区级图书馆(包括两家分馆)阅览室座席达到1635个,总藏书量132.91万册(件),其中图书129.35万册,全年读者流通11.53万人次。举办展览29场,各类文化活动767场,吸引420.53万人次参与。《国旗教育陈列展》荣获2021年度
上海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
虹口区图书馆由总馆、乍浦分馆、曲阳分馆组成。总馆位于
上海市虹口区水电路1412号,于2010年底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集借、阅、藏、查、观、听为一体的开放型
公共图书馆。乍浦分馆成立于1957年,经改扩建后,建有
24小时自助图书馆,现代文化名人作品专题资料是其特色文献收藏。曲阳分馆建于1987年,修缮后于2020年11月重新对外开放,是以提供影视资料信息服务为特色的主题图书馆。截至2022年末,图书馆(包括两家分馆)阅览室座席达到1635个,总藏书量132.91万册(件),其中图书129.35万册,全年读者流通11.53万人次,外借图书24.53万册次,开展读书活动146场,举办专家讲座76场。
虹口区图书馆连续六届荣获“
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虹口区文化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水电路1412号,于1958年成立,是虹口唯一的区级公益性文化馆。馆内设有小剧场、排练厅、教室等,为辖区居民提供文艺活动和公益服务,是市民日常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截至2016年,馆内共收集整理了艺术档案业务类417卷,综合类70卷,相册197本,音视频238张。
中国证券博物馆位于
上海市虹口区
黄浦路15号,原系
礼查饭店,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创办于1846年,1857年迁至现址,是2018年1月经中央编办批复成立的中国证券期货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博物馆。博物馆于2018年12月22日正式揭牌,
建筑面积16563平方米。展藏品以股票、期货、债券、基金、
期权等市场相关藏品为主,兼及银行、保险等行业相关藏品。是国家级证券博物馆,重点培育证券期货藏品收藏展示中心、证券期货文化国际交流中心、证券期货知识教育研究中心。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虹口区有区属体育场馆5个,区级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1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402个,体医联建站1个,智慧健康小屋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88平方米。全区在市、区两级社团局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42家,健身气功站点101个,各级健身团队1792支。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指导站8个,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所,社区体育指导员2324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1人。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实有市民
健身步道35条,市民健身房2个,新增二级运动员1名。组织区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3次。新建改建5条市民健身步道、21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建成2个市民健身驿站。
虹口足球场位于东江湾路444号,东临
鲁迅公园,西接东江湾路和
轨道交通3号线、8号线
虹口足球场站,南临
四川北路,北接大连西路、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中国第一座专业足球场,也是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主场。虹口足球场于1998年动工,1999年落成正式启用。占地面积为5.6万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7.26万平方米,观众席位35000个,包厢47个,贵宾用房0.3万平方米,开发经营用房1.18万平方米。足球场还设有室内游泳池、乒乓房、桌球房等体育娱乐设施,以及相配套的餐厅、美容
桑拿、商场等现代化设施。
虹口体育馆位于东体育会路715号,建于1984年,1991年11月建成开馆,1997年起,虹口体育馆向社会开放,是全区唯一一座室内大型综合型体育场馆,于2013年更名为“精武体育馆”。主体馆
建筑面积3479平方米,比赛场地面积966平方米,健身房面积500平方米。采用网架结构,为敞开型、不对称、多功能的现代化体育馆,可供
五人制足球赛、手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举重、武术、柔道、击剑等多个项目进行比赛、训练。
虹口游泳池位于东江湾路500号,是一座始建于1922年的“百年泳池”,原名“工部局游泳池”,也是
上海市第一座公共游泳池。池长53.34米,宽22.86米,深1~2.3米,面积为1219.35平方米,设有男女更衣室、淋浴室,周围铺设草坪,植上花木,并圈以竹篱。1929年,上海成立了“中国游泳会”。1931年,增建跳水台、跳板和
滑梯。两座泳池配套设施老滑梯和跳水台已被评为虹口区文化保护建筑,游泳池隶属于虹口体育局,以公益开放为主。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9月底,虹口区本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约有5882人、养老人数3650人、重残无业人员核定1337人,续缴率92.97%。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共有养老机构44家,床位7268张,入住老人3576人,养老机构内设
医疗机构13家。全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32家,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118个,长者照护之家9个。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老人42026人次;高龄老人享受牛奶补贴9969人;享受综合津贴老人86.18万人次;“老伙伴”互助关爱老人服务87.60万人次。
在
社会救助方面,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32亿元、惠及58.51万人次。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助6.95万人次,享受粮油帮困补助卡、券5.09万人次,享受
医疗救助1.60万人次。全年向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对象发放一次性补贴1016.85万元,惠及3.76万人次。大重病医疗救助1734人次,救助金额达到991.33万元;在就业帮扶方面,发放
失业保险金领取60815人次,共计11928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400人。8个街道全部创建成为
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帮扶引领871人成功创业,帮助633名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开展“人人乐业重点企业”系列线上招聘等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905个。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大赛上海选拔赛虹口赛。落实
稳岗稳就业各项政策补贴0.78亿元,涉及5942户。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3864人次。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末,虹口区环境
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297天(有效天数343天),优良率为86.6%;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4个地表水市控断面水环境目标达标率100%,其中3个断面达到III类水质标准,1个断面达到IV类水质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虹口区依法拆除存量违法建筑627处、3.27万平方米,取缔违法经营5处,疏导办照9户,整治规模性租赁40处、小区群租853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6.2%。全区河湖水面率4.11%,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公园数量23个,绿化覆盖率2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5平方米。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稳定在45%以上。
交通
综述
虹口区南濒
黄浦江、
苏州市,内通
江苏省和
浙江省两省,外达
长江。沿江码头、仓库林立。吴淞路闸桥沟通市级快速干道,是通向沪东、
宝山区、彭浦等工业区的必经之地,货运、客运都能及时疏散,水陆交通便捷。境内虹口北外滩航运产业历史悠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经历了“老码头”—“航运一条街”—“航运总部基地”的三次跨越,成为中国航运服务企业最集聚、航运总部特征最明显、航运要素最齐备、航运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
公路
截至2018年,虹口区内共329条道路,总里程168千米,拥有一级道路29条段,二级道路35条段,三级及其他道路177条段。截至2021年,虹口区内共有道路253条,其中主干道16条,次干道30条,支路183条;小市镇道路24条,市政道路
车道全长168.17千米,面积255.18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28.56万平方米,小市镇道路全长13.9千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桥梁71座。2022年,完成1.242千米
绿道建设;完成场中路(
逸仙路水电路)绿化特色道路建设,全长880米。
铁路
截至2022年,虹口区境内拥有
淞沪铁路和
淞沪铁路江湾站。其中,
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始建于1876年,距今已有145年历史,铁路原址纵贯上海市区,起点为宝山路,终点为吴淞炮台湾,全长16.09千米。1997年因建造
上海地铁3号线,
淞沪铁路被拆除。淞沪铁路江湾站位于虹口区北部,
江湾镇纪念路、车站西路交汇处,是中国铁路网中最古老的车站之一,为淞沪铁路线四等
中间站,始建于1876年,再建于1897年,迄今有百余年历史。江湾站曾是
客货运站,1968成为办理专用线整车货运站。1997年因建造
上海地铁3号线江湾站停止使用。2015年被评选为虹口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航运
截至2021年末,虹口区有
航运服务企业4667家,北外滩
航运是
上海市面向世界的重要水路港口。其中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母港货物吞吐量5.39亿吨,母港集装箱吞吐量4703.3万标准箱,母港散杂货吞吐量0.82亿吨,集装箱码头主要分布在洋山、
外高桥、吴淞三大港区,
洋山深水港有集装箱深水泊位23个,主要承担大型干线船舶的装卸作业;外高桥港区有集装箱泊位19个,主要承担近洋航线和远洋航线船舶的装卸作业;吴淞港区是
上海港的老港区,是杂货和内贸集装箱作业港区,有集装箱泊位7个。2023年7月,虹口区航运服务业荣获第一批“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称号;2023年8月18日,航运指数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国际航运公会(ICS)上海代表处完成注册登记,落户北外滩;上海国际仲裁学院、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相继挂牌。截至2023年9月,虹口区共有航运企业4700户和近40家功能性机构。
虹口北外滩航运产业历史悠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经历了“老码头”—“航运一条街”—“航运总部基地”的三次跨越,成为中国航运服务企业最集聚、航运总部特征最明显、航运要素最齐备、航运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2012年8月,交通运输部授予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称号。全球排名前50的班轮
运输企业,有12家在北外滩设立跨国地区总部、分公司或代表处。是
上海市乃至全国最重要的航运总部大楼集群,世界运力排名第十二的船公司太平船务区域总部也临江而建。此外,北外滩被誉为中国大陆地区现代邮轮产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首个“国家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交通
截至2007年,起迄和途经虹口区公交线125条,在区内运营的上海巴士电车有限公司有公交车辆991,适管线路36条,运营里程395千米。长途客运业以沪东汽车运输公司长途客运总站和虹口足球场长途客运站为龙头企业,运营线路辐射到
江苏省、
浙江省、
山东省、
福建省、
河南省、
江西省、
河北省、湖北、
贵州省、
甘肃省等省市,相关客运班线116条,运营总里程3万千米。区境内
黄浦江对江轮渡站2个。截至2022年,共有3号线、4号线、8号线、10号线和
上海地铁12号线5条
轨道交通线路。
人文
综述
虹口区是
上海市的老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被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有人文场馆、非遗美食、文物建筑、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历史建筑和民俗技艺。截至2017年,全区有144个文物保护点,其中中国近现代工业企业遗(旧)址36处。
文物古迹
截至2017年6月,虹口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0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文物保护点153处。
鲁迅墓位于虹口区
鲁迅公园西北隅,由陈植设计,1956年建成,由墓区、瞻仰平台、鲁迅坐像组成。1936年10月21日,
鲁迅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1956年10月迁葬于
鲁迅公园内。墓区面积达1600平方米,由细密坚实的苏州金山
花岗石构筑。墓前长方形的草地中建有著名雕塑家
萧传玖所塑的鲁迅铜像。墓穴后面的
影壁式墓碑用斩光花岗石砌成,高5.38米,宽10.2米,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题写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金字。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邮政总局位于虹口区
北苏州路276号,由英商思九生洋行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1922年12月奠基,1924年11月竣工,建筑面积25294平方米,建筑高度51.16米(不包括旗杆8.23米),被誉为“中国之一大建筑”。1989年9月被列为
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位于虹口区
长阳路147号,始建于1901年,1903年5月正式启用。1949年5月始称“
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1951年8月更名为“上海市监狱”,1995年5月更名为“提篮桥监狱”。占地约4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所坐落于
特大城市中心区域的监狱。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6月,虹口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5项、区级15项,涉及7大门类。代表性传承人14名,保护单位16家。截至2023年6月,虹口区拥有非遗项目59项,其中中医药类非遗项目21项,占比最高。
精武武术诞生于上海市虹口区,以精武体育中“精武十套”为主要内容,建立了精武辅导、培训、研究三大中心,通过建设精武场馆,长期开展培训比赛等活动进行推广。精武武术已挖掘编撰了书籍10余本,整理武术套路50套。于2014年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虹口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精武武术”的保护单位,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个民间体育社团。
精武体育是一个全民的武术学校,编制了“精武基本十套”,即潭腿、功力拳、节拳、大战拳、套拳、接潭腿、单刀串枪、群羊棍、
八卦刀、
五虎枪,成为精武武术的基本教材。1910年7月7日,中国精武体操学校正式成立,后改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截至2020年,
上海市已有1239个学校和社会团体参与精武传承活动,在全球已有7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
精武门,其中,23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精武体育会已成为世界精武联谊会成员。精武体育于2007年列入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石库门发端于虹口,据1998年的图书记载,虹口区石库门数量达23316幢,占上海总量的1/10之多。石库门里弄是早期上海市民建筑的主要居住形式,其习俗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生活形态,如邻里关系、世俗俚语等;商贸形态,如弄堂摊贩、弄堂叫卖等;娱乐形态,如弄堂
曲艺、弄堂游戏等。建于1928年的公益坊,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群落,也是“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石库门里弄居住习俗”是虹口区市级非遗代表,在虹口区文化馆四楼展厅里展示的“虹口石库门里弄风情展”,介绍了石库门历史源流、石库门分类、石库门标致性元素、里弄生活习俗等内容。2009年列入上海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虹口的剪纸以传承人史萍为代表,以流传于江南的传统花样为主要表现形式,分为起稿、剪刻、揭稿、修整四个步骤,工具简便普及,技法细腻委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于2019年列入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俗
虹口区立夏习俗包括
立夏蛋、立夏饭、称体重、尝三新。每年
端午节,还会举办各式花样活动,将包好的
粽子和
咸鸭蛋送到社区孤老、百岁老人和残障特困居民。
虹口区
春节年俗是吃
年夜饭和守岁,一般从腊月二十四起,家家户户开始“送灶”“祭灶”、磨米粉、包汤圆、贴春联、购年画等,整个过程叫“忙年”,到
除夕的时候迎新年吃团圆饭,年夜饭中讨口彩的菜肴是家家户户的必备,比如
蛋饺(象形的金元宝)、四喜烤麸(“烤”即“靠夫”,寓意家中男丁来年取得高成就)、
乌塌菜冬笋(塌菜在
上海方言中的叫法与“脱苦菜”谐音)等。
艺术
虹口区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区内民间艺术有
木雕、指掌画、
海派旗袍、
麦秆画等。
米丈堂木作工坊是虹口区区级非遗项目“传统木雕和木作制作工艺”的保护单位,在传承中国传统“木作”概念的基础上,将建筑、空间、家具、物品综合考量,传承传统文化,创新现代应用,让传统木作体验更系统、更富趣味化,展示传统中国的手作技艺之美。
葫芦雕刻文化是运用优质的雕刻葫芦与成熟的葫芦处理技法、雕刻技艺,虹口区海派葫芦艺术雕刻于2018年被列入
上海市虹口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葫芦表面有弧度,皮质和光滑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葫芦雕刻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艺。
指掌画是中国指画的一个主要流派,是中国传统
国画的一个分支,也是虹口区级非遗项目。画的时候,指是用人的手、掌、指、手臂等代替国画的毛笔蘸墨或颜料在
宣纸、卡纸、绢、瓷器等器物上作画。通过肢体将墨、色传达到绘画载体上。指掌画最大的特点是以指代笔,间或巧妙运用人的指甲、指头、
手掌、手背、手臂等来代替或获得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法等运笔技法效果。
饮食
虹口区饮食来自弄堂里的柴米油盐,包括
葱油饼、素斋面、小笼、
炸猪排、
馄饨等
上海市传统小吃。每年
立夏,虹口区家家户户都会煮
立夏蛋,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再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立夏蛋,挂于孩子颈上。还要吃
豌豆饭或者蚕豆饭,即“立夏饭”,有的地方也叫“野米饭”。将麦粉和糖制成条状食物,称“麦蚕”,据说吃了可免“夏”。有的还会吃糖
梅果、
米酒、
咸鸭蛋等时令食品,称“尝三新”。
凉面、冷馄饨属当地解暑美味。
提篮桥老摊头葱油饼一号位于虹口区昆明路187号、
大连路553号,是
上海市“葱油饼圈”的老店,葱油饼做法是面团拍成薄长条,刷上
油酥和
猪油,撒上葱花,先用高温煎透面团,再用炭炉沥油
烘干。提篮桥老摊头葱油饼一号的葱油饼已入选上海地标美食放心点榜品牌榜单。
糕团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特色美食之一,虹口区的老字号糕团店有
上海市哈尔滨食品厂、虹口糕团食品厂等,其种类有
绿豆糕、
梅花糕、年糕团、条头糕等。是虹口区区级非遗项目“传统糕团制作技艺”传承的主要载体。
特产
上海虹口糕团食品厂创建于1956年,2022年被
上海市商务委认定为“上海老字号”,有复盛糕团店等30余家糕点企业,生产各类花色糕团食品。其中条头糕是其生产的一种传统祝福食物,形状类似多条红线,红色又象征着喜庆,所以条头糕也称为“多多福气”糕,通常用来祝人“多多福气”。条头糕配料有
糯米粉、黏米粉、豆沙。
风景名胜
综述
虹口区被誉为“文化三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辖区内文旅资源丰富,既有
上海大厦、河滨大楼等上海老建筑,又有
上海鲁迅故居、瞿秋白故居等名人故居,还有河滨之源、上海邮政博物馆等游玩景点。截至2023年3月,全区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处。
重要景点
中共“四大”纪念馆位于
上海市虹口区
四川北路绿地公园内,是虹口第一个AAAAA景区。
建筑面积为3180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有序厅、主展厅、场景再现厅、影视厅、副展厅、临展厅、信息查询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性空间。2012年9月7日,中共四大纪念馆建成开放,是一个再现红色岁月的纪念性体验场所。1987年11月1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点。2007年10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虹口区人民政府设立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遗址纪念保护标志。2017年,纪念馆成功创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纪念馆共接待服务党员干部群众近40万余人次、3550多批次,党支部3000多个,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近2000批次;举办各类主题活动267场;各类红色、海派主题展览17场,线上线下覆盖受众近70万人次,观众反馈满意率达100%。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位于
上海市虹口区
长阳路62号,于2020年底完成扩建重新开馆,纪念馆整体面积4000多平方米,陈列展品近1000件,主要展示欧洲犹太人避难上海的历史,展览内容由“逃亡上海”“避难生活”“患难真情”“战后离别”“特殊情谊”“共享未来”共六个部分组成。是全球唯一以犹太大屠杀为背景,以拯救为主题的纪念馆。于2023年获评国家AAAA景区。
上海北外滩国客中心景区位于虹口区
东大名路500号,原名“上海上港邮轮城景区”,于2022年9月正式更名为“上海北外滩国客中心景区”。地处
黄浦江的中心地带,东起
高阳路,西至
溧阳路,北从东大名路,往南至黄浦江驳岸线,呈东西向贯通,总面积为73088平方米,西接
外滩,南与
陆家嘴街道、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隔江相望。由“一滴水”国际邮轮码头、滨江绿地、
彩虹桥、老上海露天码头文化博物馆、嗨运动公园、
航运浮雕墙等多个景点和功能区组成,是集标杆景观、特色餐饮、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滨江旅游景区。于2018年正式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上海和平公园位于
上海市虹口区
大连路1131号,全园面积17.63万平方米,是一座以传统园林风格为特色的老字号公园,园内有百花园、花果山、湖心亭等景点,也有适合居民们跳舞、跑步、锻炼的广场、
健身步道、健身区域,是游客集中度较高的公益性、服务性免费对外开放的
综合性公园。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区情概览.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07
行政区划.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07
人口状况.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24
旅游景点.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07
历史沿革.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11
政务公开.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24
政务公开.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24
区委领导.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07
区人大领导.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07
区政府领导.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07
区政协领导.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07
咨询答复.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24
经济建设.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政务公开.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25
学校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2023-10-10
学院简介.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 .2023-10-10
医院概况.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10-10
医院概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10-10
医院概况.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23-10-10
医院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10-10
医院简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2023-10-10
虹口文化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10-20
机构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23-11-02
本馆概况.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2023-10-08
虹口文化馆.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08
政务公开.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3-10-25
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文物管理委员会.2023-10-09
展馆介绍.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