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千字文
北宋宋徽宗赵佶书写的狂草作品
《草书千字文》是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由宋徽宗所作的狂草书法作品,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草书千字文》的草书风格源于怀素的狂草,主要采用今草风格,并夹杂着章草元素,在特殊制作的描金云龙底纹麻纸(泥金龙纹笺纸)上书写,呈现出迅速而有力的书写风格。内容上与周兴嗣的《千字文》基本一致,全文共包含250个句子,每个句子由四个字组成,每四句一组,形成对仗和韵律,前后相连。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农业、工艺、园艺、饮食起居、修身养性以及封建纲常礼教。
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与描金云龙底纹麻纸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草书千字文》这一珍贵的艺术品,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工艺水平,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草书千字文》也在2012年6月12日被列为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创作背景
原文背景
据《梁史》记载,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挑选出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交由周兴嗣以韵文的形式进行编撰。由此产生了后世称之为《千字文》的经典作品。《千字文》是自六朝以来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字书之一,主要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教授学童读书识字。在历代流传的字书中,《急就篇》和周兴嗣的《千字文》是少数存留至今的作品。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它不仅包含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观念,在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方面,尽管只是浅显地描述一些现象,但也体现了一定的朴素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背景
《草书千字文》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由宋徽宗在其四十岁时所作。宋徽宗赵既是北宋的第八代皇帝,也是一名书画家。宋徽宗在艺术领域,尤其是书法和绘画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是宋代皇帝中书画技艺最为深厚的一位,擅长真、行、草三种书法风格。他致力于收集各代的文物和书画作品,从而使这一时期成为文化艺术的顶峰。他亲自管理翰林图画院,并参与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两部重要艺术作品的编辑工作。
宋徽宗赵佶的书法在早年时期受到薛稷黄庭坚以及褚遂良等书法家的影响。他将这些影响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称为“瘦金体”。瘦金体的字形结构表现为中宫紧缩、四面开张,重心多在字形的三分之一处,给人以视觉上的延伸感,带有逸气和萧散之态。例如,“风”字的外框开张,右半部的竖弯钩向右下方延伸,中间部分则写得紧凑。又如“香”字,上部“禾”字撇画向左拉伸,下部“日”字笔画向下延长,整体重心上移,显示了独特的平衡和动感。瘦金体在用笔上特别注重露锋行笔和顿笔动作。起笔露锋明显,如“丹”字撇画和横画均露锋,尤其是撒画结束时无藏锋处理。顿笔动作明显,如长横中段细若游丝,长竖收笔时向右下方重顿,折笔时顿角明显,如“兴”字的主笔横画和“中”字的竖画。瘦金体特别强调撩脚形态,加长了脚的长度,呈现出竹叶形态,赋予字体更多的流动感和舒展感。例如,“秋”和“人”字的撩脚笔画具有流动感。
宋徽宗草书风格独特,与传统草书相比,宋徽宗的草书有其独特之处。一般而言,草书因书写速度较快而通常较为细致和轻盈。然而,宋徽宗的草书风格却表现为笔画重且粗,这在草书中是非常罕见的。
创作过程
宋徽宗赵佶对书写《千字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千字文》卷轴,但至今仅存两件。这两幅作品均基于周兴嗣的《千字文》版本,除了因避讳而改动了几个字外,与原文基本一致,没有显示出魏繇《千字文》版本的影响。
第一件作品是一幅瘦金体所书的《千字文》,创作于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当时宋徽宗年仅二十二岁。这部作品的后部有“赐童贯”题字,以朱丝栏和素笺为底,字体约一寸大小,每行十字,共一百行。书法风格已经初步成型,但相较于晚年的作品,这时期的书法尚显瘦弱和拘谨。
第二件作品便是狂草所书的《千字文》,创作于宣和四年,那一年宋徽宗赵佶恰好四十岁,正值其书法艺术大成期,《草书千字文》也是他的传世草书孤本。《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的代表性草书作品,体现了他成熟期的书艺水平。
作品内容
作品内容
《草书千字文》内容上与周兴嗣的《千字文》基本一致,全文共包含250个句子,每个句子由四个字组成,每四句一组,形成对仗和韵律,前后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且富有节奏感的文学作品。以下为作品原文:
作品材质
《草书千字文》是一部在长度达11.72米的整张描金云龙底纹麻纸(泥金龙纹笺纸)上书写的作品,整张纸张无一接缝。这种纸张是特别制作的,其制作过程极为复杂,涉及上百道工序,且其具体制作方法已不可考。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这样长且无接缝的纸张是一项挑战。据辽宁省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董宝厚分析,制作这种纸张需要在江边将船舶一字排列好后,浇上纸浆,并让其均匀分布,最终自然干燥而成。纸上的描金龙纹是由画师手工一笔笔用金粉描绘的,云龙纹图案生动规整,每组由4条龙和24层云纹组成,图案连绵不断,呈现出一种整齐划一的美感。
作品细节
《草书千字文》尺寸为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是纸本描金彩笺,全篇以草体书写。在卷轴末端,标有“宣和壬寅御书”字样,并附有草书签名。有清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宣统内府鉴藏印,花押“天下一人”,在《清河书画舫》及《石渠宝笈》等书籍中著录。
艺术鉴赏
主题
《千字文》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农业、工艺、园艺、饮食起居、修身养性以及封建纲常礼教。这部作品既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具备易读性和教育意义。其文风流畅,韵律和谐,朗朗上口,便于背诵和记忆。
笔法
宋徽宗在《草书千字文》中主要采用今草风格,并夹杂着章草元素,显示了其草法上下连接的精熟技艺。他的草书风格源于怀素的狂草,其笔势奔放流畅,像浩荡的江水,充满了动感和节奏,展现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在书法技巧上,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与怀素相比不分伯仲。历史上,由于草书通常书写较快,所以相比楷书通常更为细致和轻盈。然而,宋徽宗的草书却独树一帜,书写重且粗,这在草书中极为罕见。
点画
《草书千字文》的创作特点在于其书写在描金云龙纸上。这种纸张的光洁表面导致笔墨渗透缓慢,从而使得整幅作品中尖锐利落的笔画居多,而含蓄钝拙的笔画相对较少。在用笔方面,作品展现了极度的奔放和自由,体现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方折圆转等方面,笔画间的交叉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旋律美感。整体而言,这幅作品具有一种自然而富于音乐感的气度,展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结体
《草书千字文》在结构上展现了字体大小的错落有致,字势时而稳重时而鼓侧,整体呈现出生动的意态。这部作品在风格上吸取了怀素的特点,笔力强劲而富有筋力。宋徽宗巧妙地运用了怀素的绵延之势,特别是在圆转的运用上达到了极高的熟练度,每个字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包围之势,结构和空间充满了坚韧的弹性。然而,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笔法上的雷同,比如一些字中大圈套小圈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多样性。尽管如此,从用笔技巧、结构设计到书写的整体意境,赵佶的作品与怀素的风格相比堪称不分伯仲,展现了其在书法艺术上的高超造诣。
章法
宋徽宗在其书法创作中擅长使用穿插错落的章法处理手法。这种技巧可能受到了黄庭坚草书的影响。黄庭坚草书以错落有致和飘逸的风度著称,特别是在他的代表作《李白忆旧游诗卷》中,黄庭坚善于利用线条的交错和穿插。这样的处理使得某些字跨越常规的区域,侵入到其他字的空间内,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单行或单列的局限,为观者呈现出一种类似“乱石铺街”的美感,增加了作品的动态美和立体感。这种章法处理在赵佶的作品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和体现。
线条
《草书千字文》的笔法以中锋细线条为主,这些线条虽然细,但展现出强大的力度和弹性。在纵向空间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赵佶对长线条的运用表现出极高的技巧。例如,在“号”、“帝”、“也”等字的末笔部分,他采用了遥遥下垂的线条,这不仅平衡了空间比例,使作品看起来更为疏朗和灵动,还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动态美。这样的处理不仅提升了作品的情感表达,也增加了气势的远达感。此外,这种线条处理还起到了导气融通的效果,使整个作品的气脉看起来更加贯通和协调。整体而言,《草书千字文》不仅在技术上展现了高超的书法艺术,同时在艺术表达上也显现出深的情感和灵魂。
“牵连”在草书中是连接上下字的重要枢纽,成为这种书法风格的核心表达方式。从宋徽宗的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擅长使用斜向拉扯的牵连手法。这一方面反映了他自信且沉着的书写状态,如怒抉石般势不可挡,激越而奔放。然而,另一方面,这也暴露了他在处理牵连方式上的某种局限性。过多的斜向线条使得整幅作品在视觉上可能显得稍显芜杂、雷同和单调。
意境
《草书千字文》在保持线条质量的基础上,呈现出迅速而有力的书写风格。这种风格具有一种宽广和强烈的气势,给人一种广阔无垠和奔流不息的感觉,有“舍我其谁”之势。作品在气势方面充满了活力,整体呈现出宏大的视觉效果,类似于自然而然流淌的奔腾水流,在观赏者面前展现出一种自信甚至有些张扬的感觉。在比例和布局方面,作品处理得当,既宽敞又灵动,气势连贯,布局恰到好处。整体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仿佛一首优美动人的交响乐通过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
价值与影响
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杰作,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和流畅锋利的笔触体现了赵佶的艺术才华。作为一件文化和历史价值丰富的艺术品,它不仅展示了宋代高超的造纸技术和工艺美术,还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件作品在书法教育和中国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研究宋代历史、审美趣味和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
宋徽宗赵佶的书法作品与描金云龙底纹麻纸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草书千字文》这一独特而珍贵的艺术品,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工艺水平,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在2012年6月12日被列为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重要展览
著录流传
在宋代,《草书千字文》被收藏于御府。北宋灭亡后,该作品被金朝人掠夺并收藏于金昌明内府。随后,这幅作品流转到南宋权相贾似道的手中。到了明朝时期,作品先后被藏于晋王府,最终由项墨林获得。清代初期,这幅作品被梁清标收藏,后来逐渐转入近代壮涛阁的收藏家手中。目前,这件作品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外,文物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均出版了这幅作品的影印本。
相关研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乃栋先生在其研究《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真伪鉴定与赝品失误度》中指出,深入研究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后,其真伪的质疑逐渐浮现。通过比较故宫博物院藏的《宋刻宋徽宗草书千字文》拓本和宋徽宗的墨迹,他发现两者在线条粗细和结体聚散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存在仿制现象。王乃栋认为伪造者在落款、特殊纸张的使用以及避讳字的处理上的改动揭示了该作品可能为赝品。这些发现促使人们深思赝品如何被误认为“国宝”,并重新审视宋徽宗书法作品的真实艺术价值和鉴定标准。
作品评价
明初曹明仲在《格古要论》记载:“予尝见宋徽庙御书千文,其首尾长五丈有奇,信乎匹纸三丈也。”
明初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说:“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
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庚子销夏录》:"徽宗千文,书法怀素。"
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评价:“笔法劲健流畅,稍学怀素,也不为师法所拘。”
当代书画鉴定专家杨仁凯先生评价:此卷草书行笔飞动,全长数丈,一气呵成,几无败笔可言。
《全彩中国书法艺术史》一书评价:“洋洋千字,一气呵成,毫无卷笔,其章法争让穿插,如凤舞龙翔,笔势飞动,变幻莫测。”
《中国书画定级图典》,由萧燕翼主编,将宋徽宗创作的《草书千字文》评定为“国宝级书画”。
参考资料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鉴藏.人民政协网.2023-11-20
藏品 书法、绘画.辽宁省博物馆.2023-05-18
..2023-07-18
..2023-11-20
..2023-11-20
..2023-11-23
赵佶.故宫博物院.2023-05-18
瘦金体.故宫博物院.2023-05-18
..2023-11-23
写《千字文》这张纸就是国宝.辽宁日报集团多媒体数字报纸.2023-11-23
404 Not Found.东北新闻网辽宁频道.2023-07-22
资讯_凤凰网.凤凰网.2023-07-22
..2023-11-23
辽博“清宫散佚书画”首次赴京展出.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5-19
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辽宁省博物馆.2023-05-18
和合中国.辽宁省博物馆.2023-05-18
辽宁省博物馆.中国考古网.2023-05-18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原文背景
作者背景
创作过程
作品内容
作品内容
作品材质
作品细节
艺术鉴赏
主题
笔法
点画
结体
章法
线条
意境
价值与影响
重要展览
著录流传
相关研究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