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歌舞剧院前身是一九四五年成立的热河军区胜利剧社,一九四七年三月扩建为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同年七月改建为冀察热辽联合大学艺术文学院。一九四九年五月南下武汉,改为中南文艺工作团。一九五三年与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工作队和戏剧系合并,建立中南人民艺术剧院,一九六三年改建为武汉歌舞剧院。
剧院由舞蹈团、歌剧团、民族乐团(声
器乐)、舞美工程部等部门组成。多年来,共创作排练了大型
歌剧、舞剧三十余部。舞剧《槐荫记》、歌剧《向秀丽》分别参加
新中国成立十、二十周年调演;歌剧《启明星》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
一等奖。90年代以来创作演出的歌舞诗乐《楚韵》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大型民族舞剧《山水谣》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筑城记》,在“
八艺节”上,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大奖,同年,还入选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2009年舞蹈《过早》获第八届全国舞蹈大赛群舞创作
二等奖;舞蹈《爸爸的画笔》获第八届全国舞蹈大赛三人舞创作二等奖;舞蹈《行走的家园》获第八届全国舞蹈大赛群舞创作
优秀奖。2011年舞蹈《莲湘兄弟》获
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群舞组表演二等奖。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剧院涌现出以导演
崔嵬;编剧骆文、程云、王韦民;作曲家
莎莱、李井然、冯仲华、
胡克、肖善艺、
邹野、
傅江宁;歌唱、表演艺术家
谢芳、
吴雁泽、吴杏华、赵刚、王丹萍、林芳;著名舞蹈艺术家刘凤、冼源、肖玉珍、高小林、赵兰、熊涛;著名演奏家
孔建华、
陈钧、徐奇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陈钧(一级演奏员,代表作品
琵琶独奏曲《茶山新歌》、《琴台抒怀》)、徐奇武(一级演奏员,代表作品单管子独奏《放驴》、双管子独奏《
江河水》)、
赵钢(
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曲《长江飞出一条龙》、《美丽的江城武汉》)、王丹萍(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曲《三峡,我的家乡》、《相聚在武汉》)、唐德平(一级演奏员,代表作品埙独奏《关》、笛子独奏《山林春晓》)、林芳(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曲《黄鹤对我说,白云对你说》、《王二小新唱》)、
傅江宁(一级作曲,代表作品歌曲《谢谢您天南地北好心人》、歌曲配器《山路十八弯》)等。
武汉歌舞剧院武汉之声合唱团在武汉音乐家协会、武汉歌舞剧院和
武汉乐团的策划及主办下,于2003年年初筹建,2004年6月12日正式成立,现有来自全市各阶层的
声乐爱好者和专业声乐演员150多人。合唱团主要职责是承担武汉市大型庆典活动中的合唱演出、武汉歌舞剧院和武汉乐团日常演出及录音等。